清代词人作品文学意义

时间:2022-06-17 03:02:00

清代词人作品文学意义

一、清词作品的文学特色

(一)清词的总体特色

清词的总体特色可以概括为:作者多、立论高、功夫细。清代词人博参约取,用功细密;不以模拟为满足,力求有所创造,在艺术技巧方面的细微功夫较为杰出。

(二)清代词人的艺术风格

清代的词风以婉约为主。在清词中,婉约派几乎贯穿了整个清王朝,以明末清初的陈子龙和清初的纳兰性德为代表人物。说到婉约派的成就,首推纳兰性德,他创作的小词委婉传情、凄恻动人,善以白描手法将生活百态和感情自然无雕琢地表达出来,内容多涉及个人情致,流于感伤,尤其是其悼亡诸词极尽凄惋之能事,令读者唏嘘。清初词人,风格近纳兰性德者,尚有王士祯、毛奇龄、彭孙、佟世南诸家。

二、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清代词人作品的文学价值

(一)清词创作的文学价值

1.清词的流派与特色清代词派主要有云间词派、西泠词派、柳州词派、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六大流派,其中,以云间词派最为有名,代表人物为“云间三子”———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云间派始于明末崇祯年间,词风追求纯情和自然。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则尊崇醇雅和清空,以词的格律精巧、辞句工丽、孤僻典故及“幽新”艺术风格足足影响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云间派和淅西派在清词的发展中具有兴足轻重的作用。

2.清词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代表性作品的特色

(1)“云间三子”与其作品特色陈子龙、宋征舆、李雯并称“云间三子”。陈子龙(1608-1647年),明代杰出的婉约词名家,著有《江蓠槛》和《湘真阁存稿》。他打破了明词衰微的局面,开创了云间词派,为清词的中兴开辟了道路。宋征舆(1618—1667年),著有《林屋诗文稿》,是云间词派中较早填词者,对促进云间词派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2)“遗民时代”的明末清初词人与其作品特色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屈的诗作有李白和屈原的遗风,其词继承了屈原的《离骚》精神和风格,具有“香草美人”的特征。王夫之工于词小令和长调,其词芳悱缠绵,怆怀故国,风格遒上。

(3)康熙三鼎足: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以“词人之词”著称的纳兰性德(1655—1685年)在清代词人中的成就最大,其词善以白描的手法,直写性情,词风接近南唐的李煜。施蛰存曾在《花间词新编》中辑录宋代和清代“花间”风格婉约词,清代词人中以纳兰性德入选最多。收录于《饮水词》中的《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为纳兰性德最为有名的词作,至今广为流传:“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以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薄幸,起句新奇;词由开首的两情相悦至最后的分离局面,道尽了由喜到悲的恋情如同风云变遇,将一场由相遇的美好到分手的悲殇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词中还生动地引用了七夕长生殿的典故,将一个失恋女子的爱恨逼真地再现出来,在写作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康熙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陈维崧(1625—1682年)作为清初骈文的一大高手,其词的题材和笔法都较为广阔多样,词藻华丽,接近苏轼和辛弃疾。朱彝尊(1629—1709年)为浙派词(亦称“浙西派”)的始祖,其词作避滑避俗,极尽醇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厉鹗(1692─1752年)性耽闻静,爱山水,工词令,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二)清词在评论与编印方面的价值

词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载体,源于唐,至两宋时发展至登峰造极的地步。元、明两代,散曲、杂剧、小说盛行,词学则稍抑其锋。及至清代,又复中兴,呈现出词人辈出、流派纷呈的生动局面。因此,词学家将清词与宋词并列为我国词创作史上的两座高峰。其词人之众多、词作数量之浩繁,为历代所未有。清词继宋词之后,体现了全新的特色。最为突出的一点是,较之宋词,清词的内容更为充实,境界更为开阔。从明清易天崩地的大变化,直至满清王朝被撼动以至被推翻,一切重大历史事件在清词中均有迹可寻。因此,文史互证就自然成为了诠释清词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在清词的评论上,以“常州派”在词的创作和评语方面的理论较高,较前代有一定的发展,其他清代词人的论词文章或词话,也不乏独到之言。

关于清词总集的整理主编印,旧有王昶的《国朝词综》、黄燮清的《国朝词综续编》等。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初编已刊印著名词人的专集100种;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入选的词人有3196人。词人之多,大大超过前代。

三、结束语

文学体裁的变化,反映了其所处历史时代的变迁和历史发展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起起落落就是一个明证。清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地位卓越的一支奇萌,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