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11-18 09:43:07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变得广且深。尤其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具备文化自信,大力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它不仅是文化的起源之处,更是文化的根基所在,为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在现代是被赋予时代价值的任务,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都应肩负起这个重担。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储备军,更应该早早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意义,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学习,将其发扬光大,并且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二者本身为出发点,探究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途径,旨在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至今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随之聚集演变,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间段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时代意义。而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也有所删减,旧的封建的文化被抛弃,新的积极的精神被重新创造,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根植于每个中华人的心里,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壮大。为此,作为承担重要教育工作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成为其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高校有责任且有必要让大学生们熟悉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类和内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更应该从学习过程中找到面对生活问题的各种解决经验,完善自身的人生哲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培养的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都应该抓住机会,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作用不断延续扩大。

1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概论

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能反映出中国民族历史文化风貌和精神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是一项简单的艺术活动,代表着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内核。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有很多流传了下来,虽然也曾有被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但目前,不管是国家还是人民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十分关注。在现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是通过某种艺术形式,例如:书法、古诗文、绘画、音乐等展现的,当然还有一些节日寓意也是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的。从广义上讲,凡是自古代流传下来的,能对中华民族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带来深远影响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今天表现出来的深远意义,除了文化传承之外,更着重体现在人们的素养提升上。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也是人们检验自我、提升自我的有效助力。如儒学中强调的“仁爱思想”,一直为人们道德思想所提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到的。道家庄子强调的“道法自然”思想,虽然其中包含着一些较为落后的认识,但其中的“尊重规律,不应外力干涉规律”“尊重自然”等想法与今天的“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尤其是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在今天也仍然适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和观念值得教师反复品鉴,用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素养发展,让优秀文化的基因影响他们,让他们向德才并具的当代青年迈进。人文素养即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和这些知识和能力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以及未来人们在此方面可以达到的成就。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启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路途,因为人文素养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品质等都是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在人们学习熟知语言以后,人文素养更加体现在人们的方方面面。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能力以及精神的大融合,对人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有利于其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来完善自身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对个人有着独善其身的积极作用,其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越多,社会的运转模式就会发生更好的变化,社会环境也会愈加改善。现代社会是以成为丰富多样、开放包容、自由度高的社会为目标的,对人们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对人文素养概念的厘清不难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文素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文化要继承,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必须以人为载体来进行,而人文素养高、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相对清晰,也有着辨伪存真、趋利避害的文化分析能力,是优秀文化发扬的一大阵地,所以,要在大学中不遗余力地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让学生心怀敬畏,自愿做优秀文化的代言人,以自身行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者。

2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

2.1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推动作用

传统文化在时间的浮沉中经历了五千年的洗礼,有很多已经被替代或淘汰,目前,全国兴起了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人们越来越看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今天价值观重塑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质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承传统的使命,这不仅是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必要过程,也是倡导文化自信的政治要求。高校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本课程内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在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时,不仅要传授人文历史,更要与时代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生活的指路明灯。再如思政课堂中,国家领导人的言论,其实很多都是取材于古人智慧、诗句典故,如2021年总书记在新年团拜会上曾提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教导人们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树立远大志向,而这句话就出自于李白的经典诗作《上李邕》,此外,他还多次引用《论语》《孟子》《后汉书》等中华传统经典书籍,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独特价值。只有看到这些价值,并将这些价值加以运用、实践,才能永葆文化生机,将个人于时代相结合,不愧于时代和人民。除了利用常见的课堂教学外,在大学校园里,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且大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往往很高,他们愿意体验一些新奇的事物,也愿意为了提升一些自己的能力,诸如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能力等,而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因此,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内化于各种社团活动中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大学社团活动的开展自由度较高,学校对于社团活动也较为支持,部分学校的社团活动,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拉赞助,这就使得大学社团活动的规模广度以及活动自由度有无限可能,对于文化传播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且大学社团活动种类数量繁多,大体可分为科技创新类、文体艺术类、体育运动类、公益类等这几大类,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这些社团而言都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活动切入点或者活动思想存在,例如:在文体艺术类的社团中,肯定会有文学社团,文学社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可以开发出很多社团活动,比如“你划我猜”,其内容可以设置为一些常见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或者“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面”之类的知识竞赛活动,可以找一些受众较少,传播度不高的优秀文化来作为题目。这些活动都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而在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人文知识会得到提高,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也能感受颇深。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为社团活动的开创贡献出一些新的可能性,同时也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很不错的二者融合途径。

2.2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促进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从文化层面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根本”所在,因此,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成为近几年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文化发扬的路径有很多,但不管是何种路径、何种方式,都必然少不了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存在。没有人的参与,传统文化无人继承、无人使用,陷入空壳的尴尬境地。所以,文化传统要得到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批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只有这样,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发挥价值,让更多的人领会、运用。而大学生是最符合定位的目标人群。根据目前情况看来,大学生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们都被专业知识的学习占满,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要进行填充,同时也会有很多专业实践活动需要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精神层面中人文精神的收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尤其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偏向精英化的,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唯分数、唯荣誉、唯技能的狭隘思想,在这种不良思想的引导下,一切事情都是功利化的,因此,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认识不够,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挫折,其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并存,并且由于社会开放度和自由度越来越高,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如果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够,他们就不会去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不会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此,高校应多角度考虑,抓住各种机会,向学生宣传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培养兴趣。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旦有所提高,就会自觉地传播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尤其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创造力,他们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加工改造,与现代文化进行完美结合,再表现出来,这会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表演,感受到其中的精神,产生想要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新的传播方式,将其更广更深地发展下去。所以,在大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得到提升的大学生,又成为了传承优秀文化的接班人和奋进者,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有关联,符合国家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的道路要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为了将这种影响最大化地表现出来,需要社会以及高校积极挖掘二者的融合途径,探索现代社会下二者融合的各种可能性,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二者的发展,促进二者双向互补。

参考文献:

[1]陈爱爱.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04):90-91.

[2]陆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5-6.

[3]邓浩迪,冯君颢.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7(19):94-95.

[4]万建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19(06):97-100.

[5]苏晓岩,孟璐,高晓晴,等.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查研究[J].视听,2018(03):226-227.

[6]张碧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2):101-102,106.

[7]李名奇.传承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以儒释道课程进入高校课堂为例[J].人文之友,2019(14):83.

[8]李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02):11-13.

作者:王亚芬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