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状态快乐评议作文

时间:2022-07-30 07:44:00

关注生命状态快乐评议作文

最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美国一位教育学家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可见,大部分的小学生本来拥有可贵的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

出于好奇,我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调查。调查在我校四年级某班进行。结果全班50个学生中有43人怕写作文,占85﹪以上。仅几年时间,是什么扼杀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他们的回答是: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有时自己觉得挺满意的作文,老师也能挑出不少毛病。

听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只有一声长叹。作文批改中,教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小至标点符号,大到谋篇布局,教师无不字斟句酌,细心圈改,再加上眉批总评,耗时耗力耗心血。学生拿到作文或许仅仅瞄一眼成绩,即使看了评改也无动于衷,就更不用说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这样,学生练写的作文再多,教师批改得再细,恐怕也只是像叶圣陶老先生说的那样“徒劳无功”!

是时候所有的语文老师静静反思了,我们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想,小学作文评价更应牢牢抓住这一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观,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评价形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价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的现有生命状态,关注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这样的作文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关注生命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观,使作文评价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尊重学生的作文

学生是自己文章的作者,他们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们有什么权利去指责他们写得没有中心,选材没有意义呢?有这样一则消息:美国的一位小学生写总统克林顿是鸡蛋孵出来的,人人都称赞这个孩子想象力丰富。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会不会说:该文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没有中心,胡思乱想,不符合题目要求,甚至是思想不端正呢?冰心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所以,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进入儿童的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关注他们当时的生命状态以及想传递的信息。文贵在真,只要是孩子真心想表达的,我们就要去呵护这柔软的情感。尊重生命的存在,往小里说那就要尊重学生的作文,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表达。

(二)承认个体差异。

五指伸出有长短,我们承认自然的差异。面对学生,我们怎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个性的鲜活生命?评价习作,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侧重于字词句等方面的评价,能达到通顺连贯、中心明确就可以得“高分”;而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着重从写作技巧、选材立意等方面去评价,达到构思巧妙、富有创意即可得“高分”。我们的习作不是要将每个孩子培养成作家,是让他们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让每个孩子看到目标只在头上不远处,学生才有跳起采摘果实的激情。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我们就是成功的。

(三)重视习作过程。

“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评价纸上的文字,还必须考虑“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这很重要,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学生非常认真地写作,并不断向他人虚心求教,可最终写出来的作文仍不尽人意时,你难道不会有所表扬或鼓励吗?同样的,当你明知某篇优秀作文是抄袭而来,但又找不到充足的证据时,你会给它记“优”吗?我想不会,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生活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四)寻找习作亮点。

小学生作文因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当我们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时,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因为每一篇作文,不管其质量如何,总有其精彩可取之处。老师要善于发现每篇习作中的闪光点,要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亮点“喝彩”,哪怕是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新奇的标题,一个适宜的标点……有的作文尽管安排顺序不当,但个别段落写得有特色;有的作文遣词造句不太准确,但有些文句独特有新意;有的作文中心不很明确,但有独到的见解……我们都应该大加赞赏,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的作文评价应是和孩子心灵的交流,批语应是热情温暖的。除了纸上交流褒扬外,还要积极为每个学生的亮点进行推广,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快乐,逐渐进入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的境界。

二、快乐评价自己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发展的实际,体现主体性与实践性。《课标》同时指出:“对学生作文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可见,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把作文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同时,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一)共同评价

初学作文的孩子一般不会评作文,会评一般都会写。由教师评价转向自我评价的过程中,集体共评是必经之路。学习共评可由师生共同商讨此次作文的要求。如:三年级习作《秋景》。评价前师生要讨论确定本次作文的一般要求:1、能抓住秋天的特点写;2、有具体内容,能一两处具体描写给读者美的感受;3、表达真情实感;4、字迹端正,作业整洁,错别字少。再在实物投影下出示一两篇学生有代表性的作文,根据本次作文要求,结合年段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集体评改。借助投影,展示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添、改、调、换……以及批语的写法。供学生模仿和借鉴,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长久练习,学生不仅能得到做小老师的成就感,还能从中受益,自勉其身。

(二)自我修改

古人把修改文章看成攻玉,可见,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所以,首先要提倡学生自改作文

,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次作文后,我都让学生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再修改。这时,往往会出现开头几句学生的朗读声很响,再后来,会听到学生“嗤嗤”的笑声,很快,他们便低头改了起来的情景。学生通过朗读,能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作文,对初学习作的孩子来说至少能解决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自改作文,不仅是把作文写好,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修改,逐步摸索到以文传情的规律,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修改后可以让学生试着为自己的作文写个评语,打个分数。每一篇作文,学生都付出了劳动,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总是很珍视。在学生评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自我教育的愿望会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

(三)互评互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参与对自己,对同伴习作的评价。苏轼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别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作文,更能发现作文的可取与不足之处。自我修改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便于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便是进入一个新的角色,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故而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提出修改意见。

“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也是互评的一个渠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推销”出去,主动给作文寻求读者,并且让读者留下评语(评价内容不限,字数多少不限)。活动的进行是交互式的,每一个学生既是自己作文的作者,又是其他同学作文的读者。如果可以,读者的范围可以由本班级扩大到整个年级,这样一来,作文的写作与评改就更富有挑战性了!这个做法刚一提出,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评价水平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写的评语异彩纷呈,富有诗意:“你的思维像水一样灵动,你的心灵像水一样纯净”;“语言优美但很悲伤,让不快随风而去吧,今天更美好”;“能将学过的名句为己所用,是个学习的有心人”……学生无形中有的评语与教师雷同,无论优劣都饱含了同学之情,体现了生命间的互相关注。这使得“互评”活动有了更深一层的交流和收获。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把习作与评价当作是生命情感真挚的交汇,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他们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点亮自己心中的明灯,完成对自我的超越,愉快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给学生一方快乐作文,快乐评价作文的天地,让我们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