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探究

时间:2022-06-09 10:43:00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探究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接壤点,必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以问题研究为导向,通过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引入特定领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体系,自觉培养解决问题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等关键领域改革,分类施教、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

关键词:问题导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

问题导向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这一论断对高等学校的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提出了要求,也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指明了方向。

一、问题导向

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就是寻求高等教育与真实经济社会生活、行业动态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紧密联系,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接壤点。通过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引入特定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体系,自觉培养解决问题需要的技能,达到自主构建和实际应用相关知识领域的目的,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二、基于问题研究导向分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普遍、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后一环、关键一环和薄弱一环,也是各类教学水平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考察要素。它是理论与实践的接壤点,是科研素养提升的衔接点。但如果以问题研究导向为视角审视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则普遍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一)选题陈旧,类型单一,题意重复度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选题范围是否恰当、题意是否新颖,是否贴近学科前沿和热点,是否具有实际性和应用性,直接决定了毕业论文学生的驾驭程度和写作质量的高低。但目前部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陈旧、选题范围大小失当,毕业论文题库、类型长年没有实质性变化,上下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重复度或雷同度高。同一指导教师指导方向可以不变,但题目必须常更常新。从类型上看,毕业论文多为对策研究型论文,形式单一,几乎没有调研类、案例分析类、创新创业类等新型毕业论文类型。即使是对策研究类论文,学生也都是基于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前期调研,缺乏自主分析,毕业论文变成了十几篇或数十篇文献的随意堆砌和拼接,逐渐失去了本科毕业论文原本的存在价值,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价值。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有些选题是指导教师直接给学生拟定的,这种单边主义的论文选题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难以完成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归纳、总结与运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缺乏实效。(二)缺乏创新,构架过于空泛。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重要而关键的一环,是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直接影响本科培养的成效。但多数高校基层学院、指导教师、毕业生并不重视此项工作,毕业论文缺乏亮点,论文写作创新不足,大多沿用“导论———理论———问题———原因———对策”的写作思路与框架,看似逻辑严谨,实则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同时,大多数毕业生为了凑够字数,毕业论文选题过大过宽,很多论文是对全国、全行业问题的研究,实际撰写内容难以支撑论文写作整体要求,组织架构空泛,看似点多面广,实则不深入、不具体,论点论据不充分。凸显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学生缺乏真实的调研、独立的思考、缜密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对专业知识的累积和对学科前沿素材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三)侧重理论,实践应用不足。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接壤点,必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刻关切社会热点焦点,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目前,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撰写都偏重于理论,文字叙述较多,缺少必要案例引证和调研,学生不参与社会实践,不进行实地调研,而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文献,闭门造车,未能有效将理论知识和行业企业实际有效结合[2](117-121)。即使是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也因缺少对行业特征和社会需求的理解,缺乏对行业系统内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对应的实践技能的把握,导致毕业论文应用性和对策性不强。(四)监督空转,有效指导缺失。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时间跨度长,需要指导教师持续地指导和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按期保质完成。但大部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都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大多数学生因为缺乏前期学术训练,也是第一次系统性地接触论文写作。但本科最后一年又面临就业压力,使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撰写中,长时间游走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各项事务性工作中,造成教学管理、毕业论文指导等本应进行的毕业论文监督体系空转,师生不见面、少沟通,在文献检索运用、问题意识培养、科研素养提升、学术规范养成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不足,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三、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内涵丰富,并不囿于培养方案中20周的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它是课程教学的深化,是实习实践的接续,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主要涵盖教学体系、实习实践、质量监控三个主要环节。(一)精准设计,构建以问题意识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适当采用PBL小组讨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程见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1.教学内容融入社会实际需求。在教学中围绕社会、行业、企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或案例开展,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授课教师预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逐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就真实问题的解决全面调查,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模式集中讨论,对构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引入的社会需求问题通常都具有开放性,解决方案、解决思路会因人而异,使授课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主动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2.围绕问题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目标统领和问题驱动,要将拟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化,由目标生成具体教学过程,有机整合出一个或多个教学活动。通过问题驱动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主动合作、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能力,开阔思维视野。在单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使目标与问题之间建立起准确的对应关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方法,并在之后学习中不断将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和方法固化下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力提升的转变,使教学过程从关注如何“教”转为关注学生如何“学”上,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今后毕业论文中自如应用发现问题、甄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校企合作,构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融合体系。以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3](38)。1.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做实做深课间实践和调研。做好实习基地建设,前移学生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的时间节点,做实做深课间实践和调研。以经济社会、行业发展、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攻关方向,将问题变成课题,带回课堂,累积一定数量后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和毕业论文选题资源库,使学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区域振兴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服务意识。同时,积极依托企业科研部门、教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走进课题组,参与课题的调研、设计和论证,使学生尽早接触学术前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毕业论文的时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在毕业论文撰写中要求学生必须基于课间实践或者毕业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防止学生选题落入单纯的理论研究和文献描述的窠臼,为整个论文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4](77-82)。2.增聘校外导师,有条件的应当实行“双导师”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遴选行业或企业中有丰富从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校外指导教师为辅,校内指导教师主要完成论文学术规范性、结构严谨性和完整性的指导,校外指导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或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真实问题,协助学生完成相关调研工作,验证观点或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校外导师不仅参与论文指导,而且参与论文评价,使论文评价机制不仅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而且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的精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信度。(三)完善机制,构建全方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学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毕业论文既是本科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又是大多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最薄弱的一环。1.丰富选题和和类型,把好选题关。执行选题审批制度,不仅要指导教师审,而且要论文指导小组审,重点审查毕业论文选题范围的合理性,选题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严格把控五年内毕业论文选题的重复率[5](78-81)。同时,可以在目前毕业论文类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类、调查研究类、创新创业类等选题类型。2.严格标准,强化形成性的过程监控。制定“毕业论文指南”,严格执行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成绩评定、评优评价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加强成绩的形成性评价,要求学生定期向毕业论文校内外指导教师主动汇报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加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环节联动。将毕业实习周记、实结和毕业论文指导记录作为毕业论文成绩的一部分,实现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情况的持续跟踪和形成性考核。3.挂钩绩效,践行指导教师激励机制。目前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工作量计算仅仅以指导学生数量为依据,并未考量指导质量,无法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二级学院应当践行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对论文优秀率高的教师予以奖励,对获得校级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重奖励,更好地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要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加强教育教学体系的问题意识培养、实习实训与毕业论文联动体系的真实问题挖掘、质量监控体系的形成性、多元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全面促进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晋芳.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N].光明日报,2016-7-28(2).

[2]周圆.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5).

[3]杨莉田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7(6).

[4]石意如.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

[5]刘倩,董芳,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5).

作者:姜庆丹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