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绿色设计探析

时间:2022-02-22 03:38:26

未来学校绿色设计探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大学教学楼项目,围绕“未来学校”绿色设计宗旨展开思考,探讨如何营造开放空间,生态空间,富有创造力的空间。教学楼设计强调建筑与室内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从环境入手,逐层深入理性分析。室内整合设计在延续建筑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多元的空间并引入智能化,对重点空间的量、形、质进行深入刻画,以期使其满足大学未来办学和未来使用者的要求。

关键词:未来学校;开放空间;绿色

近几年频繁参与教育类建筑项目——从国际幼儿园,到县城中学,甚或一线城市的大学,人们都在强调“未来学校”的教育概念。顾名思义,未来学校是实施未来教育的学校,因此需要在设计上结合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

1设计宗旨:是谁的未来学校

但是什么是未来学校、未来教育,教育工作者们是否有成熟的考虑?设计师们是否在设计中真实展现?绿色设计理念如何运用其中?首先,使用者是谁,我们建造的是谁的未来学校?2014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简称WISE峰会)对645位世界各国教育专家进行了关于“2030年学校”的问卷调查,提供了对未来教育的认知[1]。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线内容将成为最重要的知识来源,第二是实体学校,第三是社会和人际环境,第四是工作场所,最后为文化机构。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课程内容将更为个性化以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1.1开放性空间——交流,容纳。教学环境是为了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学环境设计的实际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然而现阶段最大问题在于,真正的环境使用者并未参与教学环境的设计,同时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需要运用包容性的设计手法,增加开放性空间,使不同人群的认知与需求更好地在教育空间中得到改善。从室内环境维度而言,开放空间有双重含义:对狭小空间进行改造,以达到扩大空间的效果;其二,创造隐形的活动延展空间以此激励学生的创造能力。空间应多元化,充满活力,增加开放式空间。课程的多样化,导致教学空间不仅仅是四墙落地,应灵活、多变,适应多学科交融。桌椅移动性更强,便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1.2采光充足,视野通透,融入自然——绿色空间。自然是人类之友,人们从自然中得到感悟,将自然融入建筑,用体验创造场所,颠覆了一味追求机器效率的工业化空间设计,打破了室内外的空间界限,激发了学生们的灵感,让空间更富有趣味性,美而不奢。1.3与技术相联系——激发创造力。科技和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新的学习环境需要与多种先进技术相结合空间,方便学生适度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在现实生活中,对未来学校的想象更多依托于科技。时至今日,一个使用电子白板或者是iPad的教室,与传统使用黑板的教室相比并无实质性的变革,只是看上去更为现代。设计师应该牢牢把握未来教育的核心,以对未来教育的全面认知去设计表达建筑的语言,在理解未来教育本质的同时,对不适合未来教育的学校,需要因地制宜,通过设计尽可能地发挥其特长,而非盲从而迷失自我[2]。

2设计过程的思索

通过分析某大学教学楼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客观地展现了现阶段教育面临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然后再到未来教育的转换,设计从传统构思到现代语言再到与未来接轨的这一过程。2.1绿色建筑生态形成概念。在一期校园规划中,该教学楼为四面围合式的合院空间,空间封闭,缺乏变化,不利于营造积极的校园空间。在进行二期教学楼设计时,教学楼形体西侧及南侧景观被开放,普通教室呈L型条形布置,阶梯教室、报告厅等大空间则散布于地面。形体沿景观对角开放,自然空间渗透进建筑,同时底层大空间灵活布置获得良好采光。形体的延伸,使教学楼内部生长出有节奏感的序列空间,明确了建筑的内界面。在斜向通廊内,通过台阶连接不同标高的台地,化解基地内的高差,形成多变空间的同时,也是对土地的尊重。将原规划的排洪沟设计为亲水景观带,优化校园的空间品质。教学楼则经过一系列推导,形成的功能体块直观地表现了空间关系(图一)。立面设计上既考虑与一期项目的呼应关系,同时打造属于其自身的建筑特色。立面色彩为红砖延续了校区整体规划中“学院红“的校区主要色彩,并与东南侧的图书馆在色彩上形成统一(图二)。建筑通过设计手法,将教师、学生及参观者带入教学空间,变化的形体,高低错落的空间,增加了探索的趣味性。水系的自然引入,让建筑与环境相融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灵感。2.2室内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延续。室内设计从以下3个要点出发,构成金字塔式有机整体:2.2.1室内延续建筑语言,在风格上保持统一,红砖为主。以门厅为节点,承上启下,注重交流空间,尊重自然。2.2.2满足空间的使用需求以及考虑多元化空间在此次项目中实施的可能性。2.2.3注重空间的使用对象,体现空间的高效性。这座教学楼共4层,其中大教室(可容纳80~120人)共49间,中教室(可容纳60~80人)共33间,小教室(可容纳50~60人)共17间。每间教室容纳的人数很多,教室的声学、光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过度的混响会妨碍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提高音量,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混响时间过长的教室中,在教授每4个单词中,学生只能准确地接受3个,缺失高达25%的内容。因此需要选择吸声及隔声性能良好的材料。学习过程中灯光照度同样重要,设计推导了在同样平面布局下,纵向布置灯具和横向布置灯具对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布置灯具光照覆盖课桌需要42盏灯,而横向布置灯具需要34盏灯。横向布置灯具不仅数量少,从经济角度看节省开支,在同样高度下照度也更均匀。门厅作为交通节点,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门厅主要集中在首层,其次是地下一层和二层,面积从大到小共12个。除此之外还有走廊之间的休息区,都是此次设计的重要节点。经过多次方案探讨、SU模型的反复推敲和修改,延续了建筑的红砖语言,门头与学校特有元素符号整体设计并配有学生休息交流座椅,使空间完整并充满活力。在此重要空间提供非正式区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社交空间,使未来教育的绿色理念贯穿其中。2.3智能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智慧教室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智慧管理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推进“未来教室”建设的有效并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项目的智慧教室均在讲台处配有两个采用双投影融合的显示方式。还有一个采用3×5模块的55寸拼接屏显示方式。每间教室两侧墙体及后墙体各安装一块86寸的触控一体机。在显示屏靠近窗户一侧,安装两台高清摄像机。教室后墙体安装3台高清摄像机。每间教室配有4只音箱。其中教学楼4个主要大厅设置成绩打印机和查询机。智能化设备是未来学校绿色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更重要的是其如何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不仅是增加设备数量,更应增强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因此建议通过设置可移动家具,让课堂变得更活跃。不只是教师教,学生看,而是通过演示、表达、探讨等方式让这些智能设备发挥最大的功效。

3专业配合

在建筑方案初期,室内专业就已经介入到空间规划中,到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室内开始进行重要的空间梳理和完善,进行教室平面方案的推敲,门厅及走廊间节点的设计,考虑与室外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并投入到效果图的制作。因此到机电专业配合时,室内就已协助建筑完成了空间的深化设计,反提方案与图纸转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减少后期施工图阶段各专业间图纸的调整,重要的是让设计方案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达到预期的设想,使项目的落地性更强。

学校建筑,实属百年大计,一旦建成很长时间无法重建。校园空间、建筑群体及室内空间形塑体现设计建造者对教育理解,对使用者的关怀。但是现阶段校园空间建设往往流于格式化,观赏性大于功能性,不能体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对学生们的教育收效甚微。因此,未来学校绿色设计的建设需要教育者、设计师以及环境使用者多方沟通,从教育观点出发结合设计专业知识来看待学校的建设问题,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未来学校的15个变革可能[J].教育,2017(Z1).

[2]程薇,凡正成,陈桄,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挑战思考:我们很少正视我们失败的地方——访国际资深教育技术学学者迈克尔•斯佩克特教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6).

作者:张九都 单位: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