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及外部空间的探讨

时间:2022-03-06 02:41:46

建筑设计及外部空间的探讨

一、建筑现象学

每座城市的发展都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会礼仪以及其他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紧密相连,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需要素。城市通过对于这些要素的吸收与沉淀,经过长期的城市发展,其本身也就具有着当地所独有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品位。建筑作为城市的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的形象展示,是城市的外在体现。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只有将建筑与当地城市文化、精神相结合,体现出当地城市的精神面貌,才可以做到建筑与城市的融合,进而更好的体现出当地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建筑现象学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研究建筑的外在物质属性,而且还要研究建筑所包含的文化与精神体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现象学更多的是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建筑以外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著名的建筑理论物理学家舒尔茨,对于建筑现象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建筑是环境的反映,环境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而且还包括场所这三大方面。只有处理好建筑与这三大环境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解决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问题。

二、行为建筑学

顾名思义,行为建筑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的,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将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相结合,从而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符合人们行为规律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建筑实际需求。行为建筑学研究建筑设计人员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建筑设计与人们的空间行为,更多的考虑到人们的行为规范与规律,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符合人们的实际行为需求,满足人们社会文化习惯需要。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效果,行为建筑学要求建筑设计更加的体现出建筑的功能与私密性,更多的追求个人空间以及领域感。为了提高行为建筑学的科学以及合理性,著名的建筑理论学家凯文林奇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概念,认知地图主要指的是人们在实际的城市建筑空间中的认知能力,它与城市布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密切相关。认知地图的出发点在于人们心理状态,满足人们实际心理需求,处理好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使其更加的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

三、建筑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认为,任何建筑形式都无法摆脱城市形态,都无法摆脱历史趋势与状态,其主要是研究建筑变化与统一的问题。总体来讲,建筑类型学主要是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类型选择、类型处理以及类型与城市形态这三大方面。对于建筑类型学研究最为成功的要数著名的建筑理论学家罗西,罗西认为,建筑是城市发展的片段,城市应该是建筑与其他因素的有机结合体。不仅仅建筑可以成为一个类型,城市本身也是一个类型。城市的存在本身赋予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特性与内涵,是建筑、人、时间以及其他因素的有机结合体,从一定程度上讲,它是人类文化观念上的形式表现。对于类型的处理以及选择,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城市以及建筑的延续与可持续性。因此,通过研究建筑类型学,可以更好的处理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是探究城市形态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

四、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与其他以上的建筑学理论类型不用,它更多的是关注建筑所在环境以及气候,将生态学理念深入到建筑空间设计当中,从而使得建筑空间变为高品质的空间。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态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通过技术上的进步,人们可以满足自身生活环境系统的改善,尊重自然、尊重环境,考虑到社会、环境与文化、生态之间的重要关系。生态建筑学的出现,就是建立在对于建筑生态以及城市环境的基础之上,处理好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提高人类的生活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对于生态建筑学的的理解与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建筑理论研究专家麦克哈格,他要求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使用再生材料、保护资源平衡、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科学化,保证建筑环境的生态化。

五、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卫星城市、高速公路、高速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恢复旧的城市面貌和功能,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市中心的精华部分,使之具有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功能,但是要保持旧的面貌、旧城市的尺度、城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使城市重新成为人们集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建筑设计的方式是基本不进行新建,而采用在旧建筑基础上的重建、改建、修饰的方法、保留旧建筑、旧城市的完整面貌,并赋予它新的功能内容。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出现,为处理好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为城市发展模式与建筑与城市环境关系处理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与外部空间关系处理,是今后建筑设计单位建筑设计时的重点。通过对以上建筑设计与外部空间关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建筑设计单位可以学习借鉴,将其运用于实际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尽管建筑设计单位在建筑设计与外部空间关系处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实际关系处理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建筑设计单位需要深入研究典型建筑设计与外部空间关系理论,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运用,进而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符合人们实际建筑需求。

本文作者:宫思远工作单位:沈阳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