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对策论文

时间:2022-04-14 08:58:00

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对策论文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小幅升值后,世界主要国家依然对人民币施压,纷纷要求人民币继续且大幅升值,以达到维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并非有利无弊,而且日元升值的风险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应对人民币大幅升值压力的策略应放在加强对外宣传、尽可能避免贸易战、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上。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对中国这一汇率改革作出积极评价,认为有助于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但两年来,在人民币对美元基本是小幅单边上扬,又升值6%,已突破7.6∶1的情况下,世界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纷争仍未停止,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仍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继续且大幅升值。按照博弈理论,单纯的小幅升值举动会导致更多的升值期望,进而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所以,必须分析新形势,研究新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纷争的产生背景

人民币升值问题是由日本首先提出来的。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政大臣黑田东彦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的通货紧缩经出口扩散至亚洲甚至全球,中国应当承担起人民币升值的责任。两天后,其财政大臣盐川正十郎也发表公开讲话说:“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缘于此。”2003年2月他又在七国财长会议上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相类似的文件,迫使人民币升值。在7月6日闭幕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又旧话重提,欧洲各国和亚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响应。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对这一争论努力保持低调,但在美元一路下跌的情况下,中国却没有根据美元汇率重新给人民币定值,这使美国政府不再静观人民币问题的纷争,包括财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内的一些政府高级官员及其金融界、产业界人士都多次发表言论要求人民币升值。斯诺还表示同意一些经济学家的估计,认为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低估了15%-40%。美国国会一些参议员还专门写信给财政部,称中国人为地操纵人民币汇率,不公平地扩大对美出口导致美国失业率增加。2005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要求人民币在6个月内升值27.5%,否则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27.5%的进口关税。随后斯诺财长派特使访华,要求人民币升值10-15个百分点,也就是达到7.44-7.0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陡然上升,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政治角力和贸易战也更加激烈。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纷争的产生背景:

一是1994年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执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0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始终维持在(8.70-8.27)∶1的窄幅范围,而同期中国的GDP已从4万亿元升至2004年的16.59万亿元(2005和2006年分别为18.23和21.09万亿元);外贸总值从2000多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1.15万多亿美元(2005和2006年分别为1.42和1.76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更是从212亿美元升至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2006年底已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2007年6月底达到13326亿美元)。

二是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527亿美元(2003-2006年分别为535、606、603和630亿美元),超过美国(1999-2003年吸引外资分别为2895、3077、1308、381、29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

三是中国2002年的贸易盈余为303亿美元(2003-2006年分别为255、320、1019和1775亿美元),外国舆论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政府压低人民币汇率,以不公平的贸易手段获得的。

四是美元大幅下跌使国际市场认为,人民币应该作相应上调,或者与美元脱钩。

五是媒体对“升值”问题过度关注和炒作,西方舆论渲染廉价人民币使中国向全球输出了通货紧缩。

二、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因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国际贸易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了压力,担心中国会影响其在全球的经济利益,由此把焦点放在尚未与经济发展同比例升值的人民币汇率上,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此达到削弱中国产品、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

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国内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和国际竞争的全盘考虑。面对连续10多年的低迷经济,日本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对策,但一直成效不大,职工可支配收入减少。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受到日本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日本的一些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日本希望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来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由于我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以后,以负责任的态度,采取汇率稳定政策,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在亚洲地区经济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愈加突出。相比之下,日本在与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中受到“忽视、冷落”,与众多亚洲发展中国家难有共同语言。因此,日本紧逼人民币升值的目的还在于与我国在政治、金融领域进行竞争与较量。

美欧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因投资信心受到打击所致。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其经济于2001年初陷入全面衰退,自2001年11月开始复苏以来,由于遭受恐怖袭击、会计丑闻、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冲击,复苏一直乏力,贸易赤字剧增,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美国迫切需要以扩大出口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新的发动机。美国自2002年以来实际上采取放弃强势美元政策,诱导美元贬值就是这一战略的新体现。由于人民币与美元保持着固定汇率,美元贬值也导致中国出口强劲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所能起到的刺激作用。美国一些产业团体将美国的对外贸易赤字大幅增长归罪于人民币汇率过低。因此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升温并与美元汇率脱钩,希望通过两种货币的一升一降来大力推动美国的出口和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以带动经济迅速复苏、减少贸易赤字和防止发生通货紧缩。

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所以近几年美元对欧元的大幅贬值也意味着人民币相对贬值。因此,一直对人民币汇率保持沉默的欧盟也由于出口产品受到中国产品的挑战而一改初衷,加入到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

三、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利也有弊[1]。一国货币的坚挺,应该说是该国经济强盛的表现,其货币的价值得到承认也表明投资者看好该国的经济前景。因此,人民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小幅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地位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在未来亚洲地区货币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人民币升值给国家带来的好处

1.可以促使中国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会减少,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就会产生危机感,迫使他们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来迎接新的挑战。

2.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收购外国企业以及在国外投资办厂。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这些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成本,同样的钱可以办更多的事。从日本企业看,其大规模在海外投资并不是开始于日元汇率被低估的时期,而是日元大幅升值后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近年来,日本企业能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日元升值功不可没。

3.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减弱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产品基本上属于两头在外,即市场和原材料都在国外。许多产品的原材料需要进口,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大幅增加,石油等能源的进口必然大幅增长。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原材料进口成本,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出口产品价格,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4.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地减轻外债负担。2005和2006年底,我国的外债余额分别为2810和3230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分别为1249和1394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在今后几年升值10%-15%,就可以减少200多亿美元的外债负担。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弊端

1.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增长。中国直接或间接与贸易相关的就业人口超过1个亿,人民币升值将对以价格优势为特色的中国产品造成一定打击,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事实上,2004年我国出口增幅为35.4%,2005年就下降为28.4%(其中人民币升值后的第四季度出口增幅下降为21.7%),2006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为25.2%,预计全年将下降到23%左右,但由于9月14日国家较大幅度下调出口退税比例,造成企业加速出口以赶在12月14日前能享受到调整前的出口退税优惠,致使2006年我国出口增幅为27.2%。2007年我国出口增幅将有大幅度下滑,国家商务部贸研院的预测是下降到15%左右甚至更低。这会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也会大大减少就业机会。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模型测算表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将一次性影响GDP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直接减少就业50万人。2005年6月初,亚洲开发银行发表报告,利用牛津经济预测模型模拟人民币升值之后的情况:假设人民币在2005年下半年分别升值10%和20%,2006年中国的外贸分别为顺差150亿美元和逆差318亿美元,若升值20%,经常项目给GDP的贡献率将下降1.7个百分点。

2.对中国农业经济带来挑战。人民币升值将会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促使本来价格已经很低的中国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

3.外国游资冲击的风险加大。中国的外汇管理机制还不十分健全,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游动外资的大进大出,而外国游资的大量进出已经使东南亚国家深受其害,中国必须严加防范。

四、人民币升值的前车之鉴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受到了国外的欢迎,但两年累计8%的小幅升值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政界人士明确表示:“对于中国汇率改革缓慢而令人失望的步伐,我们极度地不满”[2],2006年12月15日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新财长保尔森要求中国政府在2007年内将人民币升值3-5个百分点,也就是升到7.60-7.44元兑换1美元,并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核心是人民币汇率。布什在2007年5月24日与来访的中国贸易代表团会谈时,进一步敦促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与吴仪会见的美国议员表示,他们有意通过立法手段,例如对中国进口商品惩罚性地征收更多的关税,以抵消较低的人民币汇率带给美国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很大,但从中国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看,人民币不具备大幅升值的条件。

一国货币只要存在升值预期,外资或者热钱就会大量涌入,压迫该货币继续升值。以日本为例,二战以后的20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360:1,后升至250:1。这对日本完成产业结构升级,使汽车、电器以及其他电子产品通过价格竞争积攒了走向世界的实力,奠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1985年的“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从1985年2月的263日元兑换1美元猛升到1988年2月的128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51%。“广场协议”之后的10年间,日元汇率平均每年上升5.2%。如果国际资本在日本买入某一资产,即使这一资产没有盈利,它也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获得每年5.2%的增值率。这一利润率吸引外来资金进一步购买日元资产,更多的国际资本或投机资本再度涌入日本。这种状况带来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是进一步刺激了日元的升值;二是导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再加上当时日本国内实行的是低利率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刺激了日本的房地产、股票价格继续大幅上升,日本的泡沫经济也因此生成。日元大幅升值使日本的国内产值如以美元计算就增长了几倍,并使日本人产生了一种“一切都变得十分廉价”的感觉,进而出现了日本“购买美国”的现象。但是,日本的出口企业几乎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不得不向周边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转移,“日本制造”越来越少,这一悲剧后来被公认为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且至今尚未复苏的罪魁祸首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理论的奠基人罗伯特·蒙代尔曾指出:如果北京也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它将会落得与日元同样的下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也说:“如果中国顶不住压力真的让人民币大幅升值,那么它就会像日本20世纪80至90年代那样陷入通货紧缩境地,但它的贸易顺差却不会因此而减少。”

我国近年已有数百亿没有外贸背景的国外“热钱”资金注入国内,个人结汇意愿也明显增强,如果汇率剧烈升值,抛售美元和兑换人民币的势头将更加强劲,从而对人民币升值构成更大压力,并导致进口物价进一步下滑,加剧通货紧缩的风险。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因此有所减缓,只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批日美欧的跨国公司也因其生产地成本高昂纷纷建立了中国基地,新的全球生产换型和供应链正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仅会使这一供应链变得十分脆弱,还将损害工业化国家的利益。

人民币若大幅升值还将导致亚洲不少国家的货币同步升值,如果遭遇投机性收购亚洲货币行为,可能出现亚洲金融市场动荡。

五、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把握经济全局,为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出的战略决策。鉴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国际压力,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政策问题,进一步提出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具体对策。

(一)尽可能避免贸易战

由于日美欧要求人民币升值主要着眼于贸易逆差问题,所以要尽可能避免贸易战。以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贸易中所处的地位而言,爆发贸易战对我国不利。美国当初要求日元升值,不仅因为美国是西方国家的政治盟主,更在于美国本身巨大的市场,日本对美国存在极高的贸易依存度。当前中国与当初日本所处的境地相似,美、日、欧已成为中国出口市场的主要部分。中国可以从维持贸易总量与结构平衡出发,鼓励和增加进口,优化出口结构,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便利化,争取美欧国家降低对我国出口的技术壁垒,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顺差。

(二)放宽外汇管制,促进外汇市场发展

完善外汇市场风险计量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复合化;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放宽对出国旅游等外汇兑换限制;进一步降低外汇市场的进入门槛,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放松对外汇工具的管制,丰富外汇交易品种;允许有外汇收入的国内企业购买外国债券;引进国际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居民、企业的用汇范围,如试行境外兑付美元、境内用人民币还款;放宽个人合法资产对外转移的限制;创造有利于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的外汇管理政策环境,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监测、预警体系。

(三)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明显增强,单日最大波幅达0.21%,超过人民币汇率最大日波动区间30%的2/3[3]。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平衡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应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完善外汇市场管理,健全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考虑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适当放宽,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保持汇率“稳定”并不等于汇率“僵化”,可以根据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状况等宏观、微观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当地将汇率浮动范围调整到1%。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抑制“热钱”流入[1]。此外,还应当以充足的理论和事实向国际社会阐明:人民币升值对事关中国国家根本利益,维持我国汇率稳定,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理性和明智的选择,“人民币的强劲和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凤武.美元日元欧元的走势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2):96-98.

[2]杨中侠.国际社会关注人民币汇率[J].经济研究参考,2007(13):21-24.

[3]马昀.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7(12):16-17.

[4]张凤武.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并非有利无弊[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7(3):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