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4-01 03:02:59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难点

人类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因此,实验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自主性较少,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限制,实验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应该认识到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性,在保证安全的大前提下,尽量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制订实验新方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感悟和操作能力。

二、改善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

1.以“示范模仿”取代“光说不练”

化学考核中,也是出于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用教师示范实验,代替学生自主实验,使得学生只会照着课本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背诵,而没有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光说不练。教师应该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实验的主体而非客体,克服困难,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自己的认识。

2.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开展教学实验时,不能杂乱无章,只求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认识和总结。教师应该制订实验的章程和作业,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总结。比如说,教师要开展一个实验教学,那么,可以先安排学生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然后开展实验,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加以总结,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进行归纳分析,上交实验报告。这样,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进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认识化学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

化学实验中,独立实验很容易陷入僵局,而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实验,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实验。并且,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互学习、借鉴,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头戏,需要教师积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认识和操作能力,希望我的几点建议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陈蕾工作单位: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绵绵无期”的听、课后“永无休止”的“以练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整理习题、归纳规律的时间。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很少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忽视学生思考、说和写的过程。学生没有感知的过程,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不透,囫囵吞枣,导致教师所讲知识巩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强化训练和依靠重复演练来加以巩固,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化学教师低效和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高中化学教师要营造“研究”“探索”“钻研”的氛围,使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材、新方法

1.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学习催化剂。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多点刻苦努力。学生不断地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这样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活动机会

对于高效教学活动而言,必须充分挖掘教学活动的人文关怀与生活价值的意义,使教学活动回归到培养“人”的角度,去塑造人,去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发展服务,实现从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能力人”。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时,先让学生开始做实验,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氯化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闪亮的小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这一个一个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过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有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的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强。

3.教师巧妙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高效学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境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4.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课堂内容,为后续教学提供更多资料

教师与学生交流要遵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教师总结学生提供的意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在后续教学中体现学生意见的内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符合实际的、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工作培养不可或缺的实际能力。

本文作者:汤蕾工作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第三篇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1.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实验,从而让其在动手中掌握知识

如必修1实验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学生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是集计算、操作、分析于一体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实验之一,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对该实验的教学,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仪器,告知步骤,演示,强调注意事项,指出易引起误差之处,最后由学生动手实验。显然,这样的教学流程仅仅展示了该定量实验的“形”而未揭示其“魂”。反思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动手操作的要点上,经历教学过程后,学生确实可以掌握操作技能,知道溶液的配制过程。但对于一些没有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帮助他们对这一概念做进一步地认识,具体的表现是:这些学生在面对“取1L水配制成溶液”或“配制成1L溶液”的问题、容量瓶不经干燥就配制溶液是否会产生误差等问题感到十分困惑。而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原理正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生的困惑证实了学生并未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深化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又如必修1实验3-3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从金属钠的取用、切割、观察断面、与H2O的反应等,从而让学生分析金属钠的相关性质。能用小刀切割说明其硬度小,能浮在水面说明其密度比水小,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其在常温下就能与O2、H2O反应等等。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实验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钠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将学生分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Na2CO3和NaHCO3性质异同的方案,再由各组代表阐述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可行的给予肯定,不可行的给予指导改进,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倾听其设计的思路,努力寻找其思维的闪光点。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探索,归纳、总结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异同,并完成实验表格。又如必修1教材中,探究Fe、Fe2+、Fe3+三者间相互转化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现象,重在自己用氧化还原知识点分析总结实验过程。本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是一个特色,让学生感性地认知Fe2+的绿色、Fe3+的棕黄色以及Fe3+与SCN-反应后的血红色。这样体现了“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他们一片空地,让他们自己去耕耘”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建兴趣社团,开放实验室,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组建兴趣社团,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把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迷惑等,让学生到实验室找答案。另外,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开展一些富有本地特色的实验课题,如县城区污染物调查、污水化学耗氧量(COD)测定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思维以及动手实验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教师当好引导者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根据老师的意图、遵循教材制订的方案、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出老师想要的结论,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非常狭小甚至没有,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实验探究有名无实,是无效的。在“实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名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问题,收集、分析、处理材料和信息,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重视实验室中的小组合作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提供了师生、生生等多种交流合作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理解、探究化学现象,建构对化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的发展,创建自己的科学观念。

3.实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学生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很少亲自做实验,所以当他们走进实验室时非常兴奋,情绪难以稳定,而且,个别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操作不规范,老师不停地帮助他们纠正。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疲惫不堪,学生收获不大。可采取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前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进行批阅,指出其中的不足,这样课堂上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并且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当堂解决。

4.让实验内容贴近生活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科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得到乐趣。把教材融入生活中,再从生活中提取出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参与学习,使其从自己经验中构建知识。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我们准备了缺铁性贫血患者所补充的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片,让学生用Vc来验证氯化铁的氧化性。还通过该实验告诉学生补铁时适量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如必修2讲原电池时,让学生准备一些苹果、橙子、番茄等制成水果电池,学生非常感兴趣,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化学,并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总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变、提高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积极改变观念,不断学习、思考、改进、总结,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与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作者:马文平工作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