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思考

时间:2022-12-11 03:09:46

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思考

一、复习课应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化的能力

在对知识的温故时,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图像模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生成本单元或本部分知识的结构图。有研究表明,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思维就越可能是连贯的,就有不断深入的可能,片断的思维难以使思维更加地深入。在复习时,让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从点串成线,自线连成网,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全面,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绪言开始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并在每单元的学习中不断地扩展,使网络更完整。在绪言课中,我们就了解到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在之后学习的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其实都围绕着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这些知识再开展研究,所有我们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此为原点,不断地拓展延伸。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也有很多种,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手绘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也可以提供一些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中制作。如XMind、MindVector等,这样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复习课应提高学生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复习课应体现前后知识的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知识的不断重现,来帮助学生巩固。重现的次数越多、越频繁,学生的认知便越清晰。例如:在学习过燃烧条件后,再来复习铁丝燃烧实验,分析铁丝为什么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时,可以从燃烧条件的角度来分析:①从需要可燃物角度来看,铁丝需打磨;除去表面不燃烧的物质。②从与氧气接触角度来看,氧气应充满集气瓶;待火柴快燃尽时再送入瓶中以防氧气被火柴消耗。③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看,铁丝应绕成螺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需要用火柴来引燃。这样便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并将原先较为零散的知识形成了一个整体,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再如: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在复习时可以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演变出以下的一些图形:根据这些变化的图形,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一一分析其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再让学生归纳这些方法,学生便可以自然地发现这些装置虽然不同,可检查气密性方法的原理却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了压强的变化。通过将同一类问题集中复习,可以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实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课应提高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数学建模思想的引领下,复习课的例题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梯度,进行一些变式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例如:在复习“气体的检验和除杂”专题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的问题。1.煤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取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设计实验验证它们的存在。2.乙同学上网查找,发现水煤气中还混有少量H2O,请设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是由CO、H2和H2O组成的。3.丙同学查找的资料中显示,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同时还混有少量CO2和H2O。请设计实验证明这四种气体的存在。4.丁同学认为煤炭中含有硫,因此水煤气的组成中除了含有以上四种气体外,还含有SO2,请设计实验证明。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不仅讨论了单个气体的检验,也讨论了混合气体以及存在相互干扰的气体的检验与除杂,获得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再如:在复习“物质的元素组成”时,可以设计如下的题目组。1.某物质W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判断W的组成是?2.将3g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的组成是?3.将4.6g某物质W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经计算,该物质的组成是?已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4.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2.3g乙醇和4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2.7g水以及某未知产物X。求未知产物的元素组成。问题的设置从定性到定量、从充分燃烧到不充分燃烧,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对知识的触类旁通能力。

总之,复习课我们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思维导图、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复习课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目的,才能使我们的复习课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晶等.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纷.初中化学学业评价与质量分析的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4]杨剑春.课程标准的教学解析和实施建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杨剑春.初中化学学业评价与教学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司璐璐 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