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3篇

时间:2022-04-25 03:46:4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3篇

第一篇

1调查内容和结果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初三应届生、初中化学专任教师为主要对象,有城里的市直学校,还有乡镇初中。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

1.2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初,此时新课教学已经结束,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些化学素养,此时进行调查,可以使调查的结果更客观、更公正。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别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发放共480份,其中市直学校232份,乡镇初中248份;调查化学教师20人,其中市直学校和乡镇初中各10人。学生和教师均为不记名情况下独立完成问卷,要求实事求是地填写,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结果分析

2.1学生调查分析

从表1可知,有高达69.6%的学生不知道教材中哪些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这与新课程(实验稿)中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教材中对学生实验规定不明确有关;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做学生实验普遍感兴趣(较大兴趣以上的比例占91.3%),体现了初中生对亲身体验科学世界的渴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感受成功的乐趣。就学生实验课的形式来看,由于调查的绝大多数学校只有2个实验室,而学生数远远大于学生实验室所能容纳的数量,实验室周转困难,因此许多老师将学生实验的场所放在教室,不过学生最希望的还是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比例达80.25%),其中乡镇初中的比例更高,喜欢实验室的理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更方便、同组学生人数更少、更自由等;做实验时学生更倾向于同伴合作,组内互助(比例达68.4%),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实验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就学生实验参与的情况看,只有21%的学生课前会预习实验,这与教师的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制不利于预习有关,但68.4%的学生实验前要和实验组同学讨论实验方案;实验时67.2%的学生按老师的设计做实验,77.4%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观察实验,说明老师对学生实验活动的影响很大,原因是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能力普遍较弱,老师担心学生不能完成实验,也与探究性实验不易控制,老师不愿放手,学生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有关;实验后能及时思索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学生只有34.7%,说明学生实验中研究总结意识不强,严谨的科学态度尚未形成。

2.2化学教师调查分析

从表2可知,教师对开设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调查的市直学校,也只有50%的老师愿意尽量创造条件尽量开设实验课,乡镇初中更低,只有30%,原因是准备学生实验的过程很烦,学生实验时课堂不易管理,且耗时低效,不如演示实验来的直接;其实在江苏省“四配套工程”的支撑下,调查的所有学校都具备开设学生实验课的条件,但学生实验的开设率极不正常,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虽然知道开设学生实验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但是目前中考的命题水平还不能区分学生是否做过实验,导致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成为保证分数的有效手段(学生实验对学科成绩:有些影响的比例为30%,影响不大的为50%),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的指挥棒,初中化学的中考分值越来越少,导致化学教学的课时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一些教师不愿意花时间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的内容基本上是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极少有的创新一般会出现在公开课中,主要是教师平时的钻研意识不够,也有省事的心理因素。从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形式来看,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师和老师先讲完实验,再让学生做的比例均为45%,这主要与教师的理念和对学生实验课的管理能力有关,而能真正给出课题,让学生去探究的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实验能力不足,而且探究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等。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的处理,只有15%的教师会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反思,说明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实验违规的原因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存在“做实验”的功利性心理。

3几点建议

3.1对教材的建议

鉴于目前使用的教材对学生实验没有明确的表述,而导致学生实验在某些学校无法刚性开展的现状,建议新教材要对学生实验要求、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用明确的文字来表述,保证学生知晓哪些是属于他们必做的学生实验。从3月份参加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获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明确规定初中化学学段学生必做的8个实验活动,分别是: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燃烧的条件、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酸、碱的化学性质。同时也期待着新教材中能出现更多的学生易于完成的家庭小实验。

3.2对教师的建议

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学生实验的教学情况以学校为整体,要么均开设,要么均不开设,可见教师乃至教研组在学生实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克服畏难怕烦的心理,保证学生实验课的正常开展;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管理策略的研究,对学生实验课的违规行为,从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析因分析,保证学生实验课的有序开展;教师还要树立进行学生实验会与学生化学成绩相得益彰的观点,认真研究学生实验的创新形式,特别是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后半部分,要尽可能地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探究性实验”,并倡导学生对“验证性实验”进行再探究,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开展。

3.3对考试评价的建议

考试评价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实验题在中考试题中分值,积极尝试对学生实验素养考查的试题改革,把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区别开,通过中考这个指挥棒,引导教师、学生重视实验教学。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考试评价的探索,如全市每年4月份对学生实验考核(考查)等,但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各地对这一考查有走过场的趋势,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严肃认真地对待,从而促进各地学生实验教学的认真开展。

3.4对主管部门的建议

调查发现,在省“四配套工程”下标配的化学实验室,硬件都很不错,但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崭新得让人窒息,一看便知很少甚至没有做过学生实验,因此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室使用率的考查,建立台账制度,并引入即时审查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责任人层层落实等手段确保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如学生实验网上提前预约(与主管部门联网,下同),实验员同意预约,学生实验时填写台账(含学生姓名、实验内容、实验药品、实验方案等),教师对实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主管部门抽查实施情况并作为对学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等。

本文作者:曹年华工作单位:江苏如皋市实验初中

第二篇

一、真正落实教师的“首席”角色

新课程标准施行已经好几年了,到底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地进行角色转换?作为一线教师,我很遗憾地看到,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身体力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角色?《标准》中说得非常清楚:“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的学有裨益。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教学行为的变化,要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在课堂上主要是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讨论交流就是我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学生回答问题意见不同时讨论;实验小结看法不同时讨论;同一题目,两人解法有异时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辨析知识、弄清答案、提高能力。实践证明,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换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好处的。相反,处处不放心,事事想包办,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我认为,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很好的法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情境可粗分为简单型,如故事情境、疑问情境、作业评价情境等;复杂型,如活动情境、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等。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情境,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情境要尽量与所教内容相融合,能通过情境这一外因诱导学生的内因发挥积极的作用。应该说,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以上也仅是本人在实践中运用得较好、较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作者:丁燕工作单位:江苏南通市新桥中学

第三篇

一、实践流程

1.设置要求

学生可运用好寒暑假的时段来亲自落实预设的研究规划。可以在预设的多重规划之内选取一两个可行性很强的调研规划,以便完成初步属性的调研。在实践层次内的研究终结以后,要拟定涵盖了自我感悟的研究报告。报告所带有的内容,要整合科目固有的那些原理,包含感悟属性的内容、认知结果及规划的落实状态。

2.归结感悟

在学生上交了拟定的研究属性报告之后,教师要选取优良的几份感悟报告,将它们编在一起,供其他学生参照。这样一来,学生就受到了提升研究水准的激励,从而创设出实效性的化学研究对策。带有社会性质的这一科目研究,可以展现出初中学生经由摸索得到的关联成果。

二、累积的研究感悟

具备研究属性的化学科目学习及授课,创设出了初中新颖的学习构架,与培育素养的要求相吻合。这一类别的摸索及学习,不能脱离授课教师的有序指引;在具备充足引导的条件下,鼓励初中学生发挥出调研的热情,提升获取多样化学知识的初动力。研究所采纳的多重形式,不应限制于单调的讲解之内,而是要指引初中学生展开关联的辩论、实地查验及走访、观看关系到摸索内容的趣味性电影等。例如,在现实参观选定的化工厂以前,可以让学生搜索关联性的有趣视频,以便增添针对这一化学性产业的认知,累积可贵的调研类经验。这样的授课策略有助于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面,激发研究性热情,调动初中学生参加科目探究的那部分主动性。在旧有的化学授课程序内,学生很难学到适宜自己的那种探索思路,只能紧跟教师所预设的授课流程。在探索主导性的授课之下,要缩减教师和初中学生存有的距离,帮助学生构建起加工化学类信息、整合认知、归结独特结论的思维程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多彩的化学研究中获取丰富的调研感受,提升现存的实践性技巧。构建在化学学科之上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初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有关指引,从平日生活之内,提炼具备研究属性的化学类别专题,并运用到这一科目的摸索过程中。研究属性的科目学习是化学课堂带有的延展部分,目的在于改造旧有的灌输式授课模式,逐渐引入较开放的化学探索进程。培育学生这样的思维,有利于拓展学生获取化学认知所用的渠道,使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学习感悟。

本文作者:邓微工作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