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31 11:05:24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实施优化管理模式,通过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全面开展医院各项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及安全健康教育等措施,并与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比较两种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结果实施优化模式后,医院感染监测的合格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提高,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采取优化管理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降低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性,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优化管理模式;医院感染;影响

医院内感染又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身心方面的伤害,控制医院感染可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医疗成本[2]。为此,我院通过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对院内感染进行全面预防和控制,提高了医护人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减少疾病的医院内传播途径,降低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性,并获得了临床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00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171例的手术患者采用优化管理模式,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在此期间,进行医院感染项目监测、医务人员对院感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如执行医院感染规范与制度,加强病房卫生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常规学习感控知识等。研究组则在常规管理模式上的基础上注重优化模式,规范并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标准。1.2.1组织管理。①成立医院感染三级网络质控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完善与制定具体明确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类职责制度及流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有感控信息员,由感控医生和感控护士组成。②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定时召开感染控制会议,总结评价上月的工作情况并安排学习当月的医院感控重点及计划,再由各科室信息员把会议内容传达并培训到各自科室的全体医务人员。③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或不定期会同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等多部门联合下临床进行监督、抽查,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④运用PDCA循环法、品管圈、根因分析法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全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⑤利用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及时关注并动态评估各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工作。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考核,来动态了解全院医务人员对感控知识的掌握情况。⑦安排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医院感染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不断了解最新管理理念,来提高管理水平。⑧所有工勤人员培训后上岗,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问及组织考核,针对薄弱环节着重培训与考核。1.2.2临床科室的管理。针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小儿科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普通病房单元采取开窗自然通风,2次/日,每次30min以上;保持病人床单元的清洁、整齐,每日对床头桌、椅、病员柜、床头架、拉手等平面进行清洁消毒,且保持干燥,做到“一桌一巾”,病员出院后用含有效氯为500mg/L消毒剂进行严格的终末处理;患者被褥、枕芯至少一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染立即更换,严禁在走廊上清点病人换下的被服。1.2.3仪器设备及药械的管理。仪器设备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用酒精纱布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特殊的仪器除外;加强对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各个环节的把控和管理,无菌物品合格率100%。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1.2.4垃圾的管理。对病房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生活垃圾采取黑色专用袋,对医用垃圾采取黄色专用袋,能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锐器放于专用的黄色利器盒。所有的垃圾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应采取有效封口并封闭运输。1.2.5手卫生的管理。在洗手池旁张贴规范的洗手操作示意图,并组织所有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正确学习“七步洗手法”,并组织有关人员对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暗访工作并有反馈。同时加强对病房患者的宣教和指导,每个病房均配有葡萄糖酸氯己定免洗手消毒剂。1.2.6安全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操作时穿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对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穿防护服,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使用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医疗器械,禁止使用后的针头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及按压污物;对所有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所有医护人员及工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接种。1.3观察指标。对两组病房管理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监测项目的合格率、手卫生执行率及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分析优化管理模式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和影响。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进行比较。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后,对物体表面、空气质量、使用中的消毒液、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抽查采样监测。对比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种模式下分别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采用隐。蔽式观察法进行暗访两组手卫生执行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研究组发生医院感染185例。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220例,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感染也称为自身感染,外源性感染可来自于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携带以及院外设施污染等。有研究表明[3-4]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不到位,加上医院建筑环境复杂、人员密集等特点、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医疗废弃物和带菌者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我国医院感染率约在2%~8%[5]。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衡量医院的管理水平及临床工作质量的有效指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采用优化管理模式,主要措施有:严格规范执行,切实落实相关制度,有监督有改进;加强对重点科室、病房环境、医疗废物以及医院药械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落实安全健康教育等。

本次研究发现,医院感染控制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后,医院感染采样监测合格率、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力率均明显得到提高,采取优化管理模式可优化提高科室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性,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常银环等人[6]的研究报告结果一致,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菊 单位:开封市祥符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