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2 04:24:43

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监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0.45±2.21)岁;原发病:2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5例重症颅脑损伤,6例血气胸,2例颈椎骨折并截瘫,10例大型手术后患者,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2.23±2.26)岁;原发病: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4例重症颅脑损伤,7例血气胸,1例颈椎骨折并截瘫,11例大型手术后患者,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予以无缝隙护理管理:

(1)构建无缝隙管理模型: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科内护士对ICU疾病的认知度。自制住院患者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反馈的问题予以统筹分析,制定策略性解决方案,明确分管护士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指标考核,量化处理各种护理制度,构建个性化、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模型方案。

(2)优化排班模式:讨论并推敲原有APN排班上班时间,推行小组责任包干制工作模式,改善交接班制度。

(3)服务过程无缝隙:制定标准化流程,推行全程服务无缝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予以个性化服务,实施主动服务无缝隙;尊重患者参与权与知情权,及时告知治疗方案与护理内容;强化ICU重症监护,重视应急处理与临床观察;分析病人心理活动与个性化特征,针对心理问题予以针对性干预。

(4)护理安全无缝隙:于护理工作中,重视不安全事件管理,制定防范,每月护士长带领护理质控小组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做好预防控制,完善细节管理与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护理报告制度与器械、药品、仪器管理制度;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确保患者安全;贯彻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持续性服务。

(5)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监控,质量监控小组总结问题,护士长重视原因分析,经由会议进行讨论并改进管理策略。每月开展1次护士会,明确护理问题并予以改进。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变化,主要包括四个级别: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2)综合卫生部有关要求,制定护理成效考核表,主要涵盖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及病历书写质量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应用百分制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健康宣教五个方面的评分均较优(P<0.05)。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临床护理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过渡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推行个性化及全面性护理措施已势在必行。针对重症监护病房而言,患者病种相对较多,病情急剧,多处于危重状态,故监护任务重,其护理问题已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无缝隙护理作为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研发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彰显了现代护理管理理念,主要坚持以患者为本,以维护护理完整性与连续性为根本目的,于患者住院前后为其提供一个一体化、连续性的无缝隙护理服务,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有学者通过对160例ICU患者进行平行对照实验,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提示无缝隙管理为ICU患者提供了一个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确保护理质量,减少病死率。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达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且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监护病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从本质上来讲,无缝隙护理管理立足于患者需求角度,以其满意度为根本目标,综合利用了心理学、医学与社会知识,经主动发现护理缝隙,并施以针对性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护理工作效率。目前,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组织衔接、运作、职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善,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占艳单位:江西省横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