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院校航空理论教育创新发展

时间:2022-11-11 03:35:20

飞行院校航空理论教育创新发展

一、制约航空理论教育质量的原因

第一,教育理念的滞后性。飞行院校对初级任职教育本质内涵和特点规律还把握得不够透彻,研究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部分教学管理者、飞行教员和理论教员甚至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这个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老思路和方法,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转变教育理念,飞行院校任职教育的改革很难落到实处。[1]第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陈旧性。由于教学理念转变的滞后,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多都还延续了以往学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思路和办法,不仅在课程名称上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在课程结构、内容体系、教学环节等方面也还没有真正体现任职教育的要求。[1]过分强调课程的体系性、完整性,忽视了任职教育教学对象、教学起点和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的特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融入新战法内容不够;以课堂讲授取代外场实习演练等现象。[1]第三,教员队伍教学能力的差距性。飞行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新内涵,对教员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员加快转型。目前,教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也不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有部队任职经历和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员所占的比例很低,懂战术的教员偏少,这些显然与飞行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要求有很大差距。[2]第四,教学装备与教学手段的不适应性。飞行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较强,这就要求飞行院校在内场教学建设、装备器材和教学手段上尽可能的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需要。而目前以上方面难以满足飞行人才岗位的需求,一方面是缺乏,另一方面是陈旧:首先,飞行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一是明确的岗位指向性;飞行院校任职教育主要是利用本科阶段基础教育成果,结合飞行部队特点,瞄准海军发展和部队需要,根据飞行院校不同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岗位适应性航空理论教育。要求教学紧密结合各机型特点和各专业发展前沿,紧贴岗位需要,紧贴各单位飞行训练实际,紧贴未来作战任务,着力提高飞行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二是理论指导实践性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飞行院校的理论教育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转机种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穿插教育阶段。在转机种教育阶段飞行学员不仅要奠定扎实的机型应用理论基础,更要形成运用理论解决实践的能力,为后期的学习和飞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穿插教育阶段,飞行学员就要切实运用航空理论分析、研究、解决飞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并学习掌握一定的作战指挥基础理论,形成一定的战术素养;三是教学时间短。飞行院校任职教育中的航空理论教育所占比例较小,穿插教育阶段虽然是根据飞行训练安排分散组织,但集中在一起也是在一个月左右。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支撑学员在下一阶段飞行训练所必需的理论课程,还要适当考虑其毕业后的岗位任职需求和知识储备。要解决时间紧与任务重的矛盾,必须精选、重组教学内容,强干弱枝、优化模块、优选优秀教员担任教学工作。[2]

二、创新航空理论教育的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组织教学准备精益求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员为上课及其他教学环节所做的准备和策划工作。理论系在上半年就针对当年的航空理论教育组织开展教学准备工作,各教研室根据教学任务和专业特点认真组织教学研究,系教学督导组在六月中下旬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并统一组织所有授课教员试教练讲。第二,联教联训贯穿教学始终。为了在和平时期储备飞行人才、提高整体作战能力,世界各主要航空大国都先后采取了飞行教官与作战部队飞行员交流的制度,培养了一批既能教学、又能作战的飞行人才。在目前飞行院校还缺少作战部队飞行员参与航空理论教育的情况下,人们通过从各部队选拔确定转机种教育阶段兼职航理教员,学员队区队长,并全程参与航理教学,为航理转机种教育与飞行前准备进行对接融合。三年来通过不断研究飞行院校任职教育特点,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联教联训模式。在转机种教育阶段,各部队选派的兼职航理教员,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学员的管理工作,更是在航空理论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航理教学突出实践特色。理论可以灌输,知识可以记忆,素质可以培养,唯能力必须在实践中生成。飞行员的职业特质决定了飞行院校任职教育有着比其他任职教育更为突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进行航理教育时,必须更加注意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加深知识理解、突破难点内容。为了提高理论教员对飞行实践的认知,人们加大了理论教员代职和调研力度,积极选派教员到飞行部队代职锻炼,组织教员外出调研,提高对部队和飞机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飞行岗位的任职需求。第四,拓展延伸航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它体现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2]一是在航理专业应用理论教学时,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调整,加大对传统教学内容优化组合,融入飞行训练的内容,增加飞行部队在役机型相关理论。二是在航理教育期间,开设了“英语角”,每周利用两个早晨组织飞行学员开展英语学习交流,在后期组织英语竞赛,为下部队后参与双语指挥奠定基础。三是利用心理训练专修室进行飞行心理训练,让飞行学员体验飞行心理训练的过程,提高飞行学员的心理品质。第五,大力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认真查找梳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片面求新、猎奇、华而不实和以“讲”为中心,教员以自己是否讲完为标准,较少考虑学员是否弄懂了、学会了,教员讲得多、交流互动少等现象,积极组织教员进行教学研究,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倡导基于网络与图书资源的自主学习,教员重在问题引领、要点归纳和方法辅导,充分发挥学院图书馆功能,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基于战例或案例的实证式、研讨式学习,教员重在精要提示和组织控制,注重过程考核;灵活运用网络教学,在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课程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各教研室进行网络课程开发,完善网络课程体系;在转机种教育阶段组织航理竞赛,利用竞赛促进学习热情,同时增强学员的团队意识。第六,作战牵引毕业论文方向。毕业论文是飞行学员开展研究的主要活动方式,学院注重打牢飞行学员的战术理论基础,在学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引导学员选择与空中作战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厚实学员的战术理念基础,并设立网盘工作站,积累战略战术知识资料供学员参考。为正规毕业论文工作,学院改变了以往选题时间,提前到转机种教育后期,并组织理论指导教员与飞行学员面对面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框架,使得毕业论文工作准备更加充分,组织更加有序。通过作战类毕业论文的撰写,再结合各旅战术专修室的作用,飞行学员在穿插教育期间,对航空兵战术的学习也有了极大的兴趣。

作者:谭巍 蒋春峰 于向财 单位:海军航空兵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3.

[2]史伟光.转型中的军事任职教育[M].北京:谊文出版社,20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