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7 09:13:52

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发展研究

摘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哈尔滨市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然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基础还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投融资偏低等问题,因此,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企业创业创新的源头培育、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从而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区域经济;企业发展;哈尔滨市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自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企业结构优化,总体规模明显扩大,规模效益显著。特别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盈利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工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环境因素和政策落实不完全影响,工业企业存在诸多问题。Agarwal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企业规模、利润率等自身因素影响,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2]Tybout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相对较快,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3]受传统因素和区域发展情况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具有重工业的鲜明特色,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省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贯彻落实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的要求,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支撑和牵动作用,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推进工业结构提档升级,是当前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2017年,哈尔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20.7亿元,增长3.6%,工业增加值1206.7亿元,同比增长4.8%。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1344户,增加值同比增长5%,增幅与上年持平,60.5%的大类行业生产保持增长,57.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四大主导工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2017年,四大主导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2017年,哈尔滨市9个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9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0.4%,滚动轴承增长7.3%、工业锅炉增长35.6%、金属切削工具增长40.4%、铝材增长19.9%、铝合金增长151.2%、软饮料增长0.6%、乳制品增长4.5%,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全面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1.政策措施助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与预期目标持平,增速保持平稳,政策引导措施得力,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九个专项规划,全力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三大板块,开展六个方面试点示范,组建军民融合、石墨烯、3D打印、食品工业等五个产业联盟,着力打造民用航空、机器人、燃气轮机、汽车、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凯达木业、葵花药业、蒙牛乳业(尚志)等3个企业入选全国绿色工厂目录,东盛金属材料铝合金添加剂进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列。2017年,哈尔滨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调整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制定并推进实施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升级持续推进哈尔滨市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7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和19.3%,分别高于上年1.4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去产能有了新的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水泥熟料、水泥产量分别下降20.7%和12.3%,原煤产量下降28.1%,降成本有了新的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1.4元,同比减少2.5元,同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增长比较快,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0.4%,为充分发挥和释放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谋划了哈工大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动能积蓄加快,新业态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需求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基础还有待提高。哈尔滨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工业生产增速仍显缓慢。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较后位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较上年扩大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7.7个百分点,同时,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5%,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撑不足。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7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啤酒增长-8.2%,卷烟增长-10%,化学药品原药增长-23.8%,水泥增长-12.3%,汽车用发动机增长-26.9%,发电机组增长-40.4%,氯酸蓄电池增长-11.2%,在38个行业大类中,亏损行业占15.8%。(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要迈向“中国智造”,必须强化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强化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4]哈尔滨市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机构及在哈高校等研究力量,科技成果数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但产业化应用还不到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进程较慢,企业自有技术较少,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究与开发的企业不多,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也不平衡,一些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大多集中在科技型企业,很多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的科技活动多为低水平的技改项目,哈尔滨市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不足,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是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还没有形成合作机制,从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还没有被有效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主要原因是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存在管理体系障碍,由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体系条块分割,在科技合作方面存在障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仍处于传统的横向研究模式。(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孵化器供需不平衡。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孵化器大多集中在科技企业中,而且城市各区域企业孵化器发展不均衡。比如,服务设施比较配套的南岗区大直街沿线孵化器入驻率达到90%以上,而松北区、平房区孵化器入驻率较低,导致出现企业外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松北区、平房区服务配套不完善,松北区、平房区因离生活区比较远且交通不便,特别是随着孵化器房租免费政策到期,企业外迁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孵化器供需矛盾突出。(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融资偏低。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融资体系还没有形成,制约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融资发展渠道上的拓宽。2017年,哈尔滨市工业投资1795亿元,增幅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33.3%,低于上年0.8个百分点,其中,占工业投资近90%的制造业投资增幅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9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9.7%,低于上年1.4个百分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主要来源于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少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债股联动等金融业务,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融资偏低。

三、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政府政策是影响地区产业升级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Ozawa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政策是推动日本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力量。[5]高晶对我国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实证研究表明,激励政策效果明显,并且拨款资助越稳定效果越好,也越有利于企业生存。[6](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以借助相关区域政策为发展机遇,比如,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以借助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政策为发展机遇,培育发展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达到成套设计、成套制造、成套供货产业链,并以大型企业集团为牵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整体存量互补,扩大增量,培育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点。要重点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确定企业优化重组的类型目标,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有所提高。同时,要重点跟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加大培育力度,还要跟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处于临近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情况,加以重点扶持。要筛选高成长性的规模以上科技型工业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市场、增加产值,以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二)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根本的驱动力量,而企业则是创新的主体。从企业的自身发展来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内外竞争优势。从国家层面分析,由于企业是微观经济的基础,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良好运行和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同时也为一国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通过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额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投入逐年增加,这是科技创新最主要推动力之一。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增速快的国家,其国家竞争力也随之快速提升。[8]另一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关部门应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或技术研发机构,使其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联合在哈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创新园、创业园为载体,加快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的落实进程,从而提高在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转化率,在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也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的科技人才优势,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业项目,并给予政策性股权投资支持,搭建有利于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三)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包括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由于近年来对于研发重视程度的提高,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成果迅速增加,但是,由于质量和市场对接等因素影响,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成果对工业企业的贡献不足。因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整合各类技术创新资源要素,提升技术创新的服务功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建立线上、线下互动互补,集科技成果项目路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等多功能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以此强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支撑,建立稳定的科技成果信息交流服务系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构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系统,在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要抓企业效益指标,研究企业潜在市场。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大工程项目,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扶持政策,如果项目市场预期需求大,有关部门应促使相关企业联合招标,从而优化规模以上企业资源配置。(四)强化企业创业创新的源头培育。从工业企业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来看,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相对较低,而研发与创新则是企业获得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必须打破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实行多主体的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额度,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生产区域设立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对设立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在这一区域的企业孵化器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业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建设,要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客观需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企业科技项目进行产业分析,制定优先进入孵化器的科技项目。同时,要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配套建设,打造企业孵化空间服务,从源头上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五)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进一步争取金融服务的支持,有关部门要制定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强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融资服务,优化投融资环境,相关部门要完善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融资的管理,满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可以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行业特征,合理控制投融资的杠杆水平,健全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投融资风险处置合作机制,优化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融资的均衡配置,要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政策性担保基金,以此减少企业投融资风险。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建立银企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作者:曾燕南 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