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教育的难题分析

时间:2022-05-28 04:17:48

工业设计教育的难题分析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为新办专业,而且人数比较多,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还未得到社会的验证,企业对学生的水平还不够了解,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学生与同类大学的学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就业形势也更严峻。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乃至就业机会,如何提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学校面临的难题。本文对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思路,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电学院中的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提出可行的途径,切实解决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既有开阔的视野、综合的基础知识、扎实的设计实践能力,又能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优秀的设计人才。

一、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每年有大批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涌向社会,但对不同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后的职业调查发现,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在企业里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毕业生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都不得不改行。每年约有30%至40%的人流向包装和商标设计等行当,有40%至50%的人改行去搞装潢、广告,也有部分毕业生到网站进行网页设计,真正去做工业设计的人很少[1,2]。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无法在本行业持久生存。一些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国内许多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重视,或者对工业设计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或误解。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工业设计就是产品外观设计和包装。令人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更多企业已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据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朱焘介绍,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设计的成功。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工业设计的创新,在于其能否引导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车、手机、电脑市场中,各企业越来越关注其设计问题,谁的工业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的工业设计师数以百计。这说明,市场需要更多的专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越来越在市场受到重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设计毕业生就业难,有就业市场不规范和毕业生个性选择多样化等原因。仔细分析国内工业设计教育,我们该清楚地看到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高校培养的设计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大局意识,同时又对某一具体设计行业有所钻研的设计人员。而高校的培养模式缺少对学生的综合“大设计”观的培养,同时又流于表面的设计教学,无法真正深入一线设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衔接不佳,最终导致就业情况和市场预期相互背离[2]。工业设计教育忽略了工业设计专业是系统的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完善的工程技术教学模块。他们的设计没有体验,没有生活,几乎等于空想。这样的教育结果是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通病。如何改变现状是我们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3,4]。为此,必须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计划,培养一线产品创新设汁人才。

二、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实施,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现阶段国内全国性的工业设计大赛有很多,大赛主要分为政府和企业主办两大类。由政府主办的大赛主要有: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和潘天寿设计艺术奖文具设计大赛等;由企业主办的大赛主要有:“华帝杯”工业设计大赛、“美的杯”创意设计大赛和“艾美特电扇杯”工业设计大赛等。此外,国际上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业设计大赛,如IF比赛、红点子比赛等。这些大赛得到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各个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并以这些大赛为契机促进专业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可以通过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和学生、老师之间相互了解,乃至更深层次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给学生给企业提供实习设计的机会,最终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5,6],而不至于多数学生从事与工业设计专业不相干的岗位,违背了工业设计专业建立的初衷。同时以各种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将学生的作品交给类似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直至最终完善作品,学生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创新思维。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搭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平台搭建企业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共同的技术需求及咨询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提高的机会。企业如何能够在此平台上设计题目或咨询项目,学生和老师都能以各自的登录口进入该平台了解具体信息,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项目直接参与设计与研发。首先是先与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尽可能让学生为企业创造一些经济效益,量力而行,由小及大,在中小型企业中树立良好形象后,一方面赢得大型企业的支持和信任,为建设较大影响力的合作模式提供可能性。与企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机制,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研发部门的设计实践中去。而且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设计成果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采纳,则学生和企业可以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利益协商。

(二)实行学校和企业相互兼职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可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参与对方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应用性技术研发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推行“双师制”授课制度。同时,企业提供企业生产、研发及售后方面的难题,与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和寻找科研合作的切入点。对于高校主动设计的创新实践项目,比如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等,可以采取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市场分析、工程指导和样机评审,时间和方式上可以尊重双方工作进程进行协调。这种方式因为不需要占用企业设备资源,企业也可从中有计划发现新的项目资源进行转化,在本专业的改革实践经验发现,这也是企业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4]。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为学校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并能很好地解决学校工业设计的就业问题。企业也能够提供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信息反馈,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摸索出一套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合格的创新技术人才,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三)建立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培训或实习的有效机制学生在企业培训或实习期间,其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主要由企业负责。实习结束时,企业指导人员将为学生出具一份实习工作鉴定,并成为学生寻求下一期实习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履历[4]。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等;形成学生与教师、课堂内与课堂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社会生产之间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学校和企业以各种类型的工业设计大赛为契机,培养创新人才发动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各种工程实践中担任指导或顾问,动员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类型的工业设计专业比赛,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交给类似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审核,让企业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并且指导学生直至最终作品,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产品的能力。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各类大赛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构建企业和工业设计专业共同的技术需求及咨询网络平台,建立双向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际产品研发中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同时为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为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工业设计创新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玉平袁根福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