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集中收治医院改建与管理

时间:2022-10-09 05:25:33

肺炎集中收治医院改建与管理

[摘要]目的:探索疫情下,对作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时分院,收治肺炎疑似病例的乡镇卫生院的改建与管理。方法:由指定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派出的医疗、护理及院感组成的管理团队对其进行直接管理,通过改造布局流程、规范运行模式、健全制度建设、合理人员配置、严格质量控制,有效落实肺炎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结果: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医院共收治疑似患者91例,其中住院患者71例,留观患者20例,6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安全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治疗,所有患者(包含转出的6名)均康复出院居家隔离观察。结论:规范改建后的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医院,成功收治甄别了近百名疑似患者,有效地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管理及医护人员。

[关键词]肺炎;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医院;管理

盐城市于2020年1月25日确诊了第一例肺炎患者,后确诊和疑似病例逐渐增多。鉴于我市现有传染病医院床位不能满足收治需求,短期内也难以迅速建设新的传染病医院,上级抗疫指挥部指定我院为全市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由于我院位于市区中心地段,满足收治条件的床位有限且隔离病区紧邻医疗区,所以上级抗疫指挥部指定远离市区10公里路程的某乡镇卫生院作为我院的临时分院,暂停该院其他医疗服务,专门收治肺炎疑似病例。由于收治对象和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因此临时分院的布局改建和规范管理变得至关重要[1]。

1布局改造

该乡镇卫生院由两幢主要建筑和两幢附属建筑(消毒供应室、食堂)组成,两幢主要建筑中,南楼为四合院结构,主体6层,1层为发热门诊、药房、影像科,2层为检验科、病理科,3层为手术室,4-6层为病房,东厢、西厢、南厢均为三层,分别为行政部门、医技科室、门诊科室、防保科、健康管理中心等;北楼为康复楼,共有6层,1层、2层为健康治疗及其他辅助功能区,3-6层为病房。根据该院建筑的具体特点,经现场反复查勘后决定将南楼4-6层和北楼3-6层改建为隔离病区。1.1通道设置所有诊疗区域均按工作人员、就诊患者、污物三通道设置,模拟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流程、疑似病例住院流程和工作人员进出工作区流程,保留必要的通道,对其他通道全部加锁并张贴“此门关闭、禁止开启”的标识。1.2隔离病区隔离病区按三区设置,指挥中心设在南楼3层西厢,主要为办公区、远程会议室、医护休息室、更衣室等,此为清洁区;南楼4层、北楼3层划出以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物资仓库等为主的工作区(外区),此为潜在污染区;除去工作区的南楼4层及5、6层,北楼3层及4、5、6层均为隔离病房,为污染区(内区)。外区与内区之间为缓冲区,有三级缓冲,设专职缓冲区管理员,负责监管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流调采样、保洁等)进出内区时隔离防护装备的穿、脱情况,医疗器材、药品及其他物品进入内区的控制,工作人员意外暴露的紧急处置等,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改造后病房布局符合隔离病区设置要求,共有92个单间。1.3发热门诊原发热门诊在南楼门诊一楼西北角,为独立区域,改建后位置未变,采用全封闭就诊流程管理,就诊患者就诊后交费、检查(CT除外)均在此区域内完成,和隔离病区之间有患者入住专用单向通道,与门诊大厅之间有封闭式物理间隔,张贴明显标识,保持良好通风(详见图1)。

2运作模式

临时分院由我院统一管理,在具体分工上,我院负责隔离病区的日常医疗工作和发热门诊(含预检分诊)的医疗业务指导和院感督查,乡镇卫生院负责发热门诊(含预检分诊)的日常运行、辅助医疗支持(检验、影像、药学等)和生活保障等。两院医护人员混编后统一培训、考核及排班。临时分院与总院之间安装远程电视会话系统,可进行视频会议、远程会诊,由院内专家组根据入、出院指征决定收住及出院;临时分院内部通过值班电话、对讲机、可视电话等保持指挥中心、发热门诊(含预检分诊)、隔离病区(内、外区)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在缓冲区安装高清摄像头,对人员进出、物流、穿脱隔离衣等进行监控,利用原有的监控系统对隔离病区走廊、重要电梯、通道等进行监控。设行政总值班,由两院行政人员各1人同时值班,确保非正常班时间的指挥调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3制度建设

为做好临时分院的规范管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管理规定、各类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2]。其中包括隔离病区管理工作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隔离防护规范、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隔离病区患者收治流程、志愿者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疑似患者检查流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转运流程、患者出院处置流程、隔离病区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等。

4人员配置

疑似患者诊治过程中工作程序多,消毒处置任务繁重,治疗、护理工作量大,因此必须根据患者流动情况、护理复杂程度,合理配备医护人员。我院管理人员7名,分别为院级领导1名,医疗、院感、护理、药学、综合管理等部门负责人6名,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4名,3名院领导,1名院感科科长;发热门诊(含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各9名;隔离病区医务人员81名,其中医生7名,护理人员46名,内区保洁志愿者12名,外区工勤人员(配送、保洁、引导等)16名。为避免因过度劳累增加感染的机会,隔离病区内工作的护士每天护理时数不超过6小时,每2-3周进行序贯分批轮换,确保精力充沛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5质量管理

由于肺炎起病急、发展快、传染性强,应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预见各种风险,通过规范培训、质控督查、持续改进确保医患安全。5.1规范培训。培训分为理论授课和技能操作,方式为小范围集中、线上微课、现场演示等。理论培训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卫健委下发的肺炎诊疗方案、院感防控知识、临时分院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职责、流程等;技能操作有六步洗手、口罩佩戴、穿脱隔离衣、防护服等;对发热门诊(含预检分诊)和隔离病区的医务、工勤人员及志愿者均实施考核上岗,并根据诊疗方案版本的更新和感控要求进行新一轮的培训、考核。5.2质控督查。由一名院级领导担任领队,医疗、院感、护理各1名管理人员组成质控小组,每周两次对发热门诊(含预检分诊)、隔离病区、医技科室、洗衣房等工作质量进行肺炎联防联控现场督查,运用追踪方法学[3]查看核心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患者入院、检查、出院等流程是否合理,医疗废物收集与转运是否规范,及时记录发现问题并反馈,持续改进并跟踪督查。管理人员每日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或回放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的工作质量,将存在问题的视频剪辑下载,用于反馈及现场教学,以确保各种规范得以执行。设立缓冲区专职质控员,指导入出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执行隔离装备穿脱规范,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对进入内区的医疗器材、患者餐饮和标本等在缓冲区的交接进行管控,并对缓冲区的人员交通进行管制,严防工作人员发生交叉感染。5.3持续改进。在临时分院管理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通过标准对照,对存在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改正,进而保证工作质量,降低院感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首先,建立高效的问题反馈机制,通过小范围集中、人员访谈、播放监控视频等形式及时通报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其次,跟踪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原则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到位;遗留问题纳入下一个督查周期,确保问题有效解决。持续质量改进有效促动了临时分院诸多工作环节能够符合相关标准,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质量。6管理成效临时分院运行以来,共收治疑似患者91例,其中住院患者71例,留观患者20例,6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安全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治疗,所有患者(包含转出的6名)均康复出院居家隔离观察,社区、乡镇防疫人员对其跟踪监测,均反映自改建医院出院的患者健康知识较好,隔离依从性高。医务人员及患者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也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

面对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将辖区乡镇卫生院按照传染病院要求进行改建,并指定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派出主要由医疗、护理及院感组成的管理团队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能有效地落实肺炎的防控措施,增强疫情防控意识,成功收治甄别了近百名患者且医务人员零感染,最终避免了疫情的发生和进一步爆发,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管理及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沈银忠,卢洪洲.提高对病毒感染诊治的认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1):6-8.

[2]王培红.防控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措施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6):140-141.

[3]孙旭,邓多,韩璐,等.追踪方法学用于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20,26(2):121-122.

[4]滕锦楠,戴真煜,陈立萍,等.内审机制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7):34-36.

作者:滕锦楠 陈立萍 吴银萍 张洪明 徐晓霞 单位:1.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院长办公室 2.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卫生院 3.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