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时间:2022-11-11 10:07:35

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一、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与发展意义

1.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我国政策表明:要完善标准的文物信息管理规范,建立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信息交流的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面向所有的文化媒体、面向所有大众,实现透明的文化体制制度,加强对外交流,提高我国博物馆在信息化管理虚拟空间的地位和水平,推动我国整个文化行业的进步与对外交流。所谓的信息化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进行文物的采集、保护和传播,将信息有效储存下来,建立起面向社会的资源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博物馆来说,就是建立起文物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共享系统、检索系统,达成对博物馆数字化技术信息的服务与共享传播。利用虚拟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对文物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有利的保护,并且创造出交流与深化的平台以及条件。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是指将计算机、多媒体运用到博物馆的各个部门的日常,包括陈列、研究、教育、行政等各个平台的工作。博物馆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解决了由于地域、文化和其他宏观条件引起的对文物的局限性,计算机可以包含除了文物本身外的非物质文化,比如:音频、视频、图片,而且通过互联网使人们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横纵立体的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的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文化遗产进行参观。这期间也同样解决了实体博物馆当中由于过度保护,活动受限的问题。

2.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着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和传统宝藏,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关乎到整个民族的血脉。目前,我国在博物馆进程中开始大规模开展数字化的工程,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在文化保护与传播上,有利用将文物本身与非物质文明结合在一起,对文化进行完整的保护,各式各样的多媒体技术将会对文化遗产各方面进行生动的展示,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大众参与到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当中。对于历史研究工作者而言,采取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有利于方便对文化遗产的信息交换、传播、保护,更加促进了科研与教育的影响作用。

二、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与重要性

1.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所有的技术系统首先都要遵循安全的原则,一个系统的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稳定,所有的运营都要保证数据的长期稳定性、持续可恢复性,以防发生意外时对国家或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经济性原则:当今社会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操作中尽量满足较高的性价比,所有的系统设施应都保持好的上升空间,在保证自身正常运作业务的同时能经得起各方面的挑战。所以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要在经济花销较低的情况下满足较高的性能和空间[3]。(3)可扩展性和高效性原则:为了满足系统的持续高效运作,要求进行系统的性能的扩展,要求系统整体具有可塑性。并且在工作环境里,能保证高效能的运作。(4)兼容与开放性: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要做到广泛的运用于传播,必须自身兼容性较好,在各个平台、各个环境都可以广泛使用。系统具有连接到其他平台的可能性时,也对其普及有着极大的作用,且提供多个接口的方式有利于对系统的再次开发,有利于达到管理系统的全面化、开放化。

2.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安全,减少暴露于外的次数,保持文物的完整性与观赏性。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面向大众服务的一个途径,对非专业人士、文物爱好者、研究者来说都无疑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检索手段,有利于达到全民的资源共享。不仅有效的整合了资源,而且做到了资源的反复的利用。基于对博物馆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各个层面资源的再开发,可以根据文物的本身信息,进行相关信息的链接与调用,通过外部的软件、程序调用博物馆的资源管理库的数据,以此达到高效能的运用。对于博物馆的管理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人员的合理布局与调动,将以前用于认为管理数据的人员分散于其他需要的岗位,起到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

三、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现状与建议

1.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现状

近几年,国家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了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持续且迅猛的发展。故宫研究院组建了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为介质,加强故宫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此外,上海、南京的博物馆也实行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措施,推动了文物文化在全国的资源共享的态势,依靠科技力量进行信息化建设,还培养了计算机方面的高、精、尖人才与专家。我国博物馆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现有规范体制与庞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库的矛盾,因为体制与信息资源建设有着相悖的因素存在,并且缺乏有效、统一、明确的宏观政策对信息化系统管理进行有效支持。受传统闭锁文化的影响,对博物馆的文物“重藏轻用”,导致文化遗产资源的交流受到严重的阻碍,博物馆信息化进程收到抑制,呈现出文化孤岛的不良现象。建立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详细、精确的文物馆藏信息记录,以此可以减少文物的减少与流失。整理、录入、鉴定文物信息需要依托法律与科技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欠缺,不能很好地对文物进行录入、整理,比如有些重量级的博物馆对外声明馆藏文物的数量极多,而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没有记录在馆藏文物的总账里,因为技术的原因没有能进行及时的鉴定、保护。因此可以得知很大部分的文物都没有录入进信息化系统中,所以更不能进行有效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其次就是信息化的体系在发展中的目标不太明确,技术布局相对比较散,局部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着眼低,只对邻近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缺乏确定宏观的目标与规划的意识。

2.对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建议

要实现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普及必须从我国政策入手,制定有效的评估文物信息的规定,大力推广信息化进程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明确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制定统一、强制的管理措施。坚持改革开放,在开放的同时保障文物文化的安全性,完全遵守知识产权法,尊重属于全人类的文物宝藏,切实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制定标准的共享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博物馆的信息化打破了地域、时间、机制的限制,而这个体系能健康可持续运作必须有相关标准化的建设规定。单独的网络个体所持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形式、内容都比较单一,只有将所有的互联网区域的资源都共享起来,才能有效的利用全面的资源、进行更高配置的技术实施。而消除数据库不兼容就成了重要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兼容和可扩展的系统才有利于资源共享体制的完善。互联网上的信息开发、文博机构的信息传播以及信息市场的维护都为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提供了发展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与传播,我们应该以保护文物本身特性为主,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虚拟空间与市场的开放。信息化的资源整合与开发对节约文化资源有着很大的作用。只有以开放的体系为主,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性。

作者:梁庆鹏 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