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和创新研究

时间:2022-00-00 12:00:00

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和创新研究

摘要:自主选课新型教学管理制度的出现使高校学生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女子院校学生管理理念、管理内容与形式以及管理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创建管理组织新构架、依托管理工作新平台、打造管理手段新路径,是有效应对自主选课背景下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挑战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学生管理;女子院校;自主选课;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培养理念的深入,高校自主选课制度被逐渐推行。自主选课从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适应新的人才战略而充分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自主选课制度导致“班级”组织弱化,由此给学生管理特别是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研究探讨自主选课背景下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选课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课程去学习。湖南女子学院目前实行的是学年自主选课制度,其优点是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能完全自主选课,能够真正帮助女生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特别是针对女性特色开设的课程,更是受到了学生的青睐。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问题是学生自由度加大,传统班级组织呈动态化和虚拟化态势,由此带来班级组织涣散、班级概念淡化、班级归属感缺失现象[1]。这给以学生班级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严重冲击;同时,由于学习组织变得松弛,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减弱,学生学习更靠自觉;另外,由于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部分女生在选课时往往选易避难。如此种种,都很有可能降低人才培养质量,违背自主选课制度的初衷。

二、自主选课制度为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提出新要求

在女子院校实施自主选课制度是一种必然选择,它既可以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反映学生学习的量与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自主选课制度的实施,也必然对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提出新要求。

1、管理理念的转变。现在的女大学生大多数是好学上进、求知欲强的,但她们中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自我,大学阶段谈恋爱的较多,社会活动增加,自我约束力不足,依赖性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些都容易导致女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班级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失范,给女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高素质女性人才的的培养。自主选课的实行,使学生的自由度加大,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松懈、纪律松弛、班集体荣誉感淡化。因此,在学习理念上,传统的“教师‘施教’‘要我学’”为主,必须转变成为“学生‘求学’‘我要学’”为主,学校“传统的‘为管理而管理’的‘学生适应式’的管理理念”[1]要转变到以适应社会成长成才为中心并主动适应女大学生的管理理念。

2、管理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学年制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的各项管理,管理形式主要采取“校—系—班”纵向紧密型管理形式,为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而自主选课的核心理念是选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个性发展选课程,同学不同班不同课堂,同一课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同时上课,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的概念,增加了任课老师的指导难度,减弱了院(系)对学生情况的了解[1]。同时,自主选课下学生也由班级转向宿舍为活动单位,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增大了。由此可见,学习的选择性使学生的管理内容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班级”操作载体。为更好地做好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工作,学生管理在内容上由过去对学生的教育、约束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咨询指导、服务保障、成长辅导为重点,在形式上由过去重要集体活动以行政班级为载体的有形硬性管理转变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的无形软性管理,已是形势所需。另外,实现管理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3、对管理方法的挑战。自主选课制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此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有学年制的管理虽然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集体活动项目的组织开展具有简便高效的优势,但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适应自主选课制度的实施,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人性化,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各项差异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进行成长辅导,并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方法,注重情感投入,教育引导,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发展,以塑造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性的女性人才。

三、自主选课制度下的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面对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女子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唯有创新管理模式,升级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管理体系,顺应自主选课制度。

(一)创建管理组织新构架

成立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导、以专业导师为核心、以朋辈指导为辅助、以党员教师兼职班主任为补充的管理组织新构架。基于女子院校的特殊性和女大学生的特性,学生入校都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配备专职辅导员,辅导员负责学生大学阶段的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学生的思想心理方面的咨询与辅导。从大一开始,系部组织专业老师分组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大学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关专业老师为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对学生的专业和学业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目前学生给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大体有考研、考公务员、毕业后入职参加工作、自主创业等四大类,导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相应的辅导,良好地弥补了自主选课学生真空时段的教育指导,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或其他学习。导师们甚至能以自己所带的学生为管理单位,选举班委会,开展相关管理活动,以导师制为依托,构建导师管理工作新途径,协助辅导员完成小班级的管理职能。[1]通过选拔德才兼备的高年级学姐给低年级学妹做人生导师,给予学妹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学业生涯规划方面作指导。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同伴的同化效应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且通过这种传代帮带把学院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得以传承和发扬。选拔德艺双馨的党员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导师做好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

(二)依托管理工作新平台

自主选课制度下,传统班级管理平台功能弱化,亟需寻找和依托管理工作新平台,承接因班级平台弱化而转出的部分管理功能,以弥补管理缺失。可依托的管理工作新平台主要有:

1、专业课程管理平台。即以同一专业方向为基础,在同一专业、同一课程课堂中进行学生管理。这一平台以课程专业为基础,以专业为导向,以同一专业同一课程为管理单位建立课程班级[2],以任课老师为负责人,通过组建临时班委会实现课堂的常规管理和课程学习活动,与原有班级并存完成班级功能。课堂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现课堂管理育人目标。

2、专项活动管理平台。打造专业精品活动,树立品牌,根据学生对活动兴趣的情况,吸引学生参加活动,以小范围活动小组为单位,从而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管理目的。比如,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的导游之星、空姐礼仪之星大赛是经过多年打磨出来的受学生欢迎的两大品牌活动,已经成为功能强大成效显著的学生管理平台。活动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由系团学干部负责策划、组织、培训,学生可以在室友和班级同学中组队参赛。选手们在参赛的过程中既提升了专业素养又接受了团队纪律约束与教育,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较好实现了教育管理目的。

3、楼栋宿舍管理平台。加强宿舍楼栋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寝室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相处艺术、倡导文明、和谐的寝室生活,实现寝室育人功能。以开展寝室文化月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寝室设计大赛、文明寝室的评比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通过举办英语口语秀、辩论赛、宿舍安全知识大赛、优良学风寝室的评比促进寝室学风建设;通过楼层拔河比赛、寝室文化沙龙、女院好室友的评选促进寝室邻里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生活中相互照顾、互相包容、尊重彼此的优秀品质。同时在学生宿舍楼栋中建立学生党团活动室和学生成长辅导室,辅导员、教师、学生党员和干部主动深入宿舍,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指导。每学期开展党员教师、兼职班主任阳光使者进宿舍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倾听学生的诉求,并给与及时解答和上报。学生工作阵地由教室转移至寝室,让女院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4、学生社团管理平台。即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各社团、协会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办法,社团、协会是学生有兴趣、自愿加入,因此,对协会、社团的管理会有良好的认同感和积极性。目前,湖南女子学院有校级、系级社团、协会共40多个,涉及的范围广泛,学生参与人数也比较多。各社团、协会的培训学习活动比较正常,加上各社团、协会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专业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社团、协会的培训学习活动能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特长提升,实现学生社团管理育人功能。[2]

(三)打造管理手段新路径

即打造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化管理新路径。以专业、社团、宿舍或现有行政班级、学生自治委员会等为基本单位制作网站、建立QQ群、微信群等,通过学生注册加入,参加网上活动而实现网上学生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上、群里内容可涉及:辅导员主题班课、主题团日学习及活动内容、活动计划、课程设置、活动讨论区、通知及活动图库等,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信息与活动情况,同学通过网络登录即可了解信息或参加网上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等[3]。网络管理采取学校网络中心监控、由各单位负责人监管,同学们积极参与响应,以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实现网络育人职能。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实现学生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忠,谢志芳.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2]姜芳,别敦荣.自主选课改革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新要求[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3]姜继红.积极探索与自主选课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1)

作者:刘利华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