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

时间:2022-08-28 10:35:22

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

摘要: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成为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启的标志。随着客流增长,客运专线陆续投运、CRH新型动车组大量投入及客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我局近几年的客运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全局运输经营贡献明显。利用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深度挖掘,对相关数据查询、测算、对比和预警,系统根据盈亏指标完成情况,通过测算分析、自动识别并生成优化建议,为优化既有客车开行、新开客车方案效益评价及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信息化决策支持。

关键词:客车效益;分析模型;运用研究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启的标志。随着客流增长、客运专线陆续投运、CRH新型动车组大量投入及客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我局近几年客运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全局运输经营贡献明显。引入算账机制,创建有庞大基础数据及信息专业技术做支撑的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是评价客车开行效益、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的迫切需要。

一、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存在背景及现状

(一)背景

一是受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影响,煤炭、钢铁、金矿等大宗货源需求持续放缓,铁路运输企业实施竞争性一口价政策,导致货运营业收入不断下滑;二是随着客流需求增长及居民对生活品质、出行质量的追求,在新建客运专线陆续投运、CRH新型动车组大量投入和客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带动下,客运营业收入呈现持续稳定增长。2014-2016年,我局旅客发送量环比保持12%的年增幅,客运营业收入占国铁运输营业收入比重逐年递增:2014年低于货运13个百分点,2015年超过货运3个百分点,2016年超过货运9个百分点。可见,近几年客运营业收入剪刀差式的快速增长,对弥补货运下滑造成的欠收作用积极,客运产品对全局运输经营效益贡献明显。

(二)现状

伴随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逐步确定,客运市场创收潜力日益显现,进行效益指标分析越发重要,部分路局开始自主探索开发客运产品效益分析系统,有关课题研究正在起步。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由于客运产品算账机制未建立,在客运产品优化设计中,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独立的评价分析体系,无法准确进行细分车次的量化评价,也不利于资源市场化配置,致使个别效益差的客车占据优质时点和线路资源,优质优价的市场化原则无从体现,浪费运力、增加成本,削弱了铁路客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行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方法缺陷

确定一趟新开客车方案,其推算过程相当繁杂,如选择列车型号、经由线路、列车编组、停靠站点,乘务人员配备,列车总体收益和费用支出预期,盈亏平衡点上座率测算等。评价既有客车开行效益,也需要引入算账机制,对收支情况进行大量客观的分析计算,如实际收支与理论值的差异统计、按不同方向分组统计分析、按不同列车等级分车型分析、客流季节性变化趋势分析等,非常耗时费力。这些繁杂细致的算账工作,往往由财务人员通过大量的手工演算完成,虽然EXCEL计算功能强大,但由于计算公式设置上的主观差异、基础数据人工输入差误、部门间信息传递延时、收集汇总计算数据量巨大等原因,导致测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迫切需要一套强大的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系统解决这些问题。

三、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的模型运用研究

基于现有财务清算办法、客运路网分布、铁路客运运价状况,根据列车等级和成本特性,利用系统数据库,构建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为评价客车开行方案效益和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化支持。

(一)信息化优势

1.实现系统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化系统把车辆、客运、收入、财务等子系统结合成一体化的系统,各子系统在同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强化财务和业务部门间的合作意识,解决内部信息不畅的弊端,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数据的实时维护和查询、完成业绩评价和统计分析等功能。2.提高信息的准确可靠性。信息化环境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完成大量复杂的数据运算,分析结果的取得更加简便快捷,大大减轻数据录入演算的工作量,规避人为计算结果的偏差,统计分析结果准确率高,数据分析处理时间短、可靠性强,提高了效益评价工作效率。

(二)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运用

1.需求定位

系统基于财务收入、支出两大要素,实现对影响客运列车运输盈亏的指标数据配置、整理、测算、查询、对比、预警和分析功能,提供运输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1)对既有客车,按车次统计分析本局以前年度担当旅客列车趟的收支数据,能够按车型、方向进行理论值与实际值及历史盈亏值的汇总查询和对比分析,体现各车次不同会计年度、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趋势,能以折线、柱形等图形直观展示。(2)对新开客车,输入始发、终到站,由系统根据设定的径路、车型、编组等条件自动识别分析,优选生成多个建议开行方案,分析趟收支、盈亏平衡点、运输人数、保本上座率等指标,根据可选支出项目计算变动成本、全成本盈亏值,评价新开客车效益。

2.建立机制

建立列车开行效益评估机制,开发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1)成立财务部门牵头,客运、收入、车辆、信息等业务部门为成员的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信息化小组,明确工作分工与实施要点,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学习调研兄弟路局系统开发使用中的经验、问题和改进预期,明确费用预算额度。(2)考察市场,遴选软件开发合作伙伴,以数据安全、网络稳定、费用节约、使用方便、部门协同为原则,基于铁路局域网建设系统环境。按照系统需求定位和先进性要求,调研近几年客流分布、线路利用、票价进款、运输人数、费用定额、修程修制等影响客运收支利的相关因素变化趋势,收集整理系统运行所需基础数据,开发直观实用的操作模块。

3.具体运用

分析收入、支出、上座率、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评估趟车效益,优化客车开行方案。(1)计算分析全局趟车经营成果。梳理和分类归集既有客车收、支情况,按细分车次分别比较趟车实际收入与变动成本、付费支出、全成本的差异,测算趟车毛收益、边际收益和全成本盈亏。(2)计算分析趟车盈亏平衡点。系统自动运算识别盈亏平衡点,根据边际收益测算趟车保本上座率,汇集盈利趟车和亏损趟车的收支明细数据,按需要分不同方向、车型和列车等级分别统计分析盈利和亏损趟车数量、金额和占比情况。(3)利用测算结果优化客车开行方案。一是根据上座率、效益情况,分析盈亏原因,在保障公益性客车开行的同时采取加开停运措施,提升开车效益。分析历年客流变化规律、列车开行效益及成本支出的比例关系,结合车辆检修需求和修程计划,积极研究CRH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提前部署旺季加开和淡季减编规划:加强调度组织、科学利用交路,加开高峰和临客列车,满足节假日旅游、学生、务工等出行客流需求,促进旅客列车增运增收;对上座率偏低的列车实施停运减编、优化运行路径措施,科学缩减运力,降低成本支出,扩大列车产品效益空间。二是根据加开新车的预期,输入起始站、终点站,搜索分析满足条件(车型、编组、经由线路、中间站点、人车配置模式、往返天数等)的开行方案,比较相关指标(包括:在不同车型、线路和编组情况下,理论收支和盈亏平衡点;在特定上座率情况下,理论收支及盈亏情况;在不同人车组合模式下的盈亏情况等)间的差异水平,对系统自动匹配组合的多种开车方案做出优选。运用模型对拟新开客车做出事前测算,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实现路局客车开行效益深度挖潜。

总之,科学、高效的客车开行效益分析评价,可以有效避免优质时点和线路资源的浪费,对于进一步优化客车开行方案、提高旅客运输经营效果和路局总体运输经营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吴晓霞 单位:济南铁路局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