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

时间:2022-10-31 11:10:42

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机电设备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机电设备的综合性能及使用寿命决定了其应用行业的发展情况,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是决定机电设备综合性能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其自动化改造工作,对于行业的发展及进步十分重要。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十分必要。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维修;自动化改造

随着机电设备在我国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各个行业对于机电设备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1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维修及改造意识淡薄。毫无疑问,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维修,并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及使用要求对其进行自动化改造,是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最佳途径。工作人员的管理维修及改造意识是决定这两项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许多参与这两项工作的人员存在着管理维修及改造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妨碍了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的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设备的综合性能,造成其使用寿命的缩短。1.2管理维修及改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虽然大部分使用机电设备的公司,都针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制定了专业的制度,但是根据调查发现,能在这两项工作中真正将制定的制度落到实处的公司少之又少。这说明公司在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上,存在明显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仅导致机电设备的综合性能下降,也在无形中缩短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1]。1.3缺乏统一的管理维修及改造标准。对于机电设备来说,统一的管理维修及改造标准,是进行这两项工作的基础。有了标准,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才有参考项,才能判断自己工作的效率,进而才能保证机电设备综合性能的提高及使用寿命的延长[2]。但是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使用机电设备的公司都缺乏统一的管理维修及改造的标准。这严重的影响了对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的进行。

2对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的建议

2.1提高管理维修及改造意识。针对上文提到的工作人员管理维修及改造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管理维修及改造意识的建议。首先,公司应组织工作人员,向工作人员普及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对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其次,公司应定期就工作人员的管理维修工作及自动化改造工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或意识淡薄,则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工作人员,则应对其采取解雇的措施;此外,公司在招聘工作人员时,除了对工作人员关于机电设备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进行考察外,还应对其管理维修及改造的意识进行调查[3]。2.2落实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制度。针对上文提到的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落实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制度的建议。首先,使用机电设备的公司,应针对机电设备的使用要求,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制度;其次,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监督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监督公司对于机电设备相关制度的实施,对于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部门或个人,应提出批评并责令其进行反思。2.3制定统一的管理维修及改造标准。针对上文提到的机电设备缺乏统一的管理维修及改造标准的问题,应制定统一的管理维修及改造标准的建议。首先,公司应对机电设备的型号、生产情况、使用要求等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在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针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制定统一的标准;最后,还应建立专业的监督部门,监督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两项工作时,是否有按照制定的标准来进行[4]。

3结束语

近年来,机电设备在我国各行各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各个行业对于机电设备的综合性能及使用寿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机电设备进行研究发现,提高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意识,是提高机电设备综合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最佳途径。虽然目前我国在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自动化改造工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但相信经过不懈的探索,我国机电设备在综合性能及使用寿命方面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邢秀格.机电设备管理维修及其自动化改造[J].硅谷,2014,7(12):183+189.

[2]孙德君.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及维护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5(6):10.

[3]向梅.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及维护管理[J].工业c,2015(51):189.

[4]张栗桃.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及维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8740-8741.

作者:王 梅 刘玉均 单位: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