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域的研究与经费分析

时间:2022-04-16 11:02:54

科技领域的研究与经费分析

广西经费投入分析

(一)一个是经费的绝对数;另外一个是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国际上通常以经费占GDP的比例,即经费投入强度作为经费宏观结构的指标,该指标说明了支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份额及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表1显示,广西经费投入由2001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2.87亿元,10年增长了7.85倍,年均增长率为22.9%。10年来,经费2001年———2005年增长比较缓慢,5年总量才54.98亿元,占经费投入总量的22.9%,而且经费增量不大;从2006年开始,广西经费投入迅速增长,2006年———2010年经费投入为184.4亿元,占全部经费投入的77.1%,而年均经费增量达到10亿元以上。随着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广西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也由2001年的0.35%增长到2010年的0.65%,10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投入强度总的趋势也是上升的,这说明广西已认识到科技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由表2数据可知,从绝对量看,2010年美国经费投入最多,达到3982亿美元,占GDP比例为2.79%,投入最少的印度为92亿美元,占GDP比例为0.76%,日本与韩国的经费投入强度最高,超过3%;中国经费投入为1043亿美元,总量排第三,但是投入强度却排在了第八。通过我国平均值和国际比较,我们得出:广西经费投入强度不但远远低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低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2010年广西经费投入强度仅仅为全国水平的36.9%。因此,无论是经费投入总量还是投入强度,广西都显得后劲不足,还需要更大的提高,而这也不符合广西提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经费来源结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如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中政府和企业是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我们依据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比例的不同,将经费的来源结构分为政府主体型(政府投入所占比例大于50%)、政府企业双主型(政府、企业的投资比例相当,均在45%~50%)和企业主体型(企业投入所占比例大于50%)。如表3所示,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费的来源结构都是企业主体型,日本企业资金比例最高,为78.2%,美国、德国、瑞士等国都在60%以上;而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企业资金比例相对较低,在45%,特别是意大利,则属于政府企业双主型国家,因此,就经费来源结构来看,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固定的一个模式,只能说明该国政府在科研经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科技责任较强,而2010年中国企业资金比例达到71.7%,属于典型的企业主体型国家。表4中,10年来广西经费中政府资金由2001年的1.16亿增长到2010年的15.21亿,年均增长率为29.3%,其占广西经费的比例波动比较大,除2001年与2002年外,都达到20%以上,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的27.1%,10年来总体均值为22.8%。企业资金由2001年的5.57亿增长到2010年的45.19亿,年均增长率为23.2%,低于政府增长率,都是其占广西经费的比例基本在70%左右,最高值在2008年的74.4%,最低值为2003年的61.5%,10年来总体均值为70.9%,说明广西活动中企业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其他资金由2001年的1.26亿增长到2010年的2.38亿,增长率仅仅为6.5%,其占广西经费的比例由最高的2003年17.6%下降到2010年的3.7%,10年下降了13.9%,下降非常快。广西经费中国外资金非常少,10年总共才0.53亿,比例为0.4%,远远低于2010年我国1.3%的比例。要实现“创新型广西”的目标,相对而言,广西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投入较少,比例偏低,不足以实现相对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所要求的政府资金的带动功能。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主导的投入模式,在我国研发整体基础不雄厚的条件下,导致了财政资金在一些关键环节的不足与缺位,从而降低了整个创新体系的效率。[1]P104-109而国外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以政府主导型模式为主,而从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则会逐步过渡到政府企业双主导型,并最终过渡到企业主导型。[2]P23-26而广西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经费投入应该为政府企业双主导型,政府科技投入责任明显不足。由于政府对科技投入资金不仅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往往发挥着“点石成金”的效果,广西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科技需求的旺盛期,今后无论是争取中央财政对广西的科技投入还是增强本级政府的自身投入,都是广西各级政府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企业主体型模式也值得我们反思。(三)经费支出部门分配结构的经费支出部门主要有四类: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其他事业单位。由表5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已经成为支出的最重要的主体,比例占到74%左右;德国、法国、俄罗斯和英国占63%左右,只有加拿大最低,为50.7%。2010年我国企业水平为73.4%,与美国、日本和韩国差不多。此外,中国的科研机构比例过高,而高等院校比例则偏低。表6中,广西经费支出部门中,比例最大的是企业,由2001年的51.2%上升到2010年的62.6%,10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是广西经费支出的绝对主体;科研机构由2001的26.2%下降到2010年的20.3%,下降幅度不大,排名第二;高等院校由2001年的10.3%上升到2010年的13.2%,增长幅度不大;其他支出由2001年最高值的12.3%下降到2010年的3.9%,降幅非常明显。通过表5与表6,我们得知:广西经费中企业支出占的比重比日本低13.2%,与法国、俄罗斯接近,但是高于加拿大11.9%,总体来说,广西企业支出比例偏低一点点;广西科研机构支出比例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过高,高等院校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广西来说,企业比例过低,而科研机构的支出比重太高,比美国高10个百分点,比英国和日本高11.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5%以上。在高等院校方面,广西也比法国、英国和加拿大低的太多,与美国、日本和韩国差不多,但是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与俄罗斯的7.1%。在其他支出方面,广西和全国水平一样,比例都偏高,而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基本在2%以下。这说明,广西企业比例相对较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支出比例发达国家的水平较低,其他支出与发达国家偏高。(四)经费在活动中的分配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在这三类活动中,基础研究是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研究,成果多表现为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短期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却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用于特定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之间的桥梁。试验发展研究是把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能够在短期内就见到经济效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短期内虽然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从长期看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源泉。从表7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例最大,分别为27%和45.6%,法国次之,分别为25.4%和39%;美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是17.3%和23.2%,日本和韩国在这两方面的支出达到35%左右。而我国2010年的水平分别是4.6%和12.7%,,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广西情况如何呢?表8中,广西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基础研究由2001年的14.9%下降到2010年的3.7%,应用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OECD《研究与发展统计2011》。研究由2001年的19.4%下降到2010年的11.2%,均低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就试验发展一项来说,我国水平是82.8%,而美国、日本和韩国只占62%左右,法国和意大利为30%左右,广西2010年达到85.1%,不仅高于我国水平,也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20%以上,高于法国和意大利接近50%。综上可以看出,广西与其他的发达国家和全国水平相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所占的比重过小,而试验发展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太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广西经费中企业的资金占了大部分,而企业多是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就少,而这部分投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确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这部分投入在国外多是由国家来进行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政府在投入上不足。

基本结论与对策研究

(一)1.经费投入强度低。10年来,广西经费投入虽然增长迅速,特别是后5年,占了全部投入量的70%,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0.65%,比2001年提高了0.3%,但是增长幅度太小,经费投入强度太低,仅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6.9%(2010年),不仅低于发达的美、日、德等发达国家2%以上,也低于“金砖四国”0.5个百分点。2.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企业资金占据70%的绝对主体,过早地走上企业主体型阶段,不利于科技创新;而政府资金占了四分之一,相对广西工业化阶段来说,比例太低,存在政府科技投入缺位现象。3.经费支出部门不合理。企业经费占60%左右,科研机构次之,高等院校比较稳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企业比例偏低10%,而科研机构比例偏高。4.经费活动分配结构畸形。试验发展比例达到75%左右,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例不大,在12%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低10%以上。(二)政策建议针对广西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全社会加大对经费投入从国际比较看,广西投入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强度至今未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发达国家强度的下限,在全国也属于落后行列。从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区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是: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型广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广西未来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2%。目前广西投入水平既不符合经济发展阶段,也不符合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现阶段继续加大全社会经费的投入,争取2015年达到2.2%的目标,任务艰巨但是意义重大。2.加大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发展初期,/GDP一般在0.5%~0.7%左右;经济起飞阶段,该比例应上升到1.5%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应当保持在2.0%以上。目前,广西已经进入到经济起飞阶段,但是直到2010年,其/GDP的比例才达到0.65%,强度处于发展初期,这样矛盾就产生了,经济起飞需要科技的支撑,而广西投入强度却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这一定会影响广西整体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有关研究表明,政府的支出对企业的支出一直存在强烈的拉动作用和诱导效应,政府科技投入每增加1元,企业将额外追加投资01268元。[3]P22-26通过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逐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这无疑是提高广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大幅度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入占社会总投入的比重。此外,在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同时,要创新政府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和运作方式,实现投入方式多样化和运作方式市场化,以使政府投入基金的运作更加有效率。3.优化经费的使用结构基础及应用研究是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是知识的源头,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的基础。然而,正如本文上一部分所述,广西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的投入比重过低,2010年仅仅为3.7%,过低的基础研究比例,会直接导致企业把技术引进和模仿作为的首要工作,而将独创放在次要地位,这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技术动力不足,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属科技创新源头,广西在这两方面的经费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全国水平。由此可见,广西科技创新的源头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切实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政府对省属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4.提高政府活动经费的使用效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资金主要作用是引导投入和补助性投入。意在引导企业配套投入,提升产品或项目开发层次、开发积极性,带动和提高广西活动经费投入:加大应用研究项目和实验发展项目的企业自选的比例,减少应用研究项目和实验发展项目的市场转换障碍;加强企业自选项目与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整合,减少重大研究项目的市场转化障碍;3)加强大学、科研院所的应用研究项目与企业自选项目的结合,减少大学、科研院所研究项目的市场转换障碍;加强科技开发项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引导作用;加强政府科技项目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整合,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化和升级。[4]P14-165.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首先,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科技决策、宏观管理、协调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和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各级科技宏观协调机制,加强重大科技计划和项目的实施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广西创新计划,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部区、厅市和厅际科技工作会商制度。二是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广西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定出台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完善科技项目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技信用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其次,深化和完善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动已转制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继续深化改革,支持其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稳步推进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合理布局,稳定支持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研力量,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再次,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鼓励企业加强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推动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6.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施科技“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战略,加强引进吸收再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桥头堡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合作平台,大力拓展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加强与欧美、非洲、港澳台、泛北部湾、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科技合作,扩大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大力开拓和构建对外开放合作的渠道和平台,加强先进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和管理的引进,支持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研发与交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校院所到东盟等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文作者:熊婧工作单位: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