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绩效

时间:2022-09-08 04:32:00

略论内部资源与外部网络绩效

摘要:文章从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网络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研发能力与商业、研发能力与大学、内部资源与商业以及内部资源与大学的联系对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作用;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270份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就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网络对创新的交互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企业内部研发能力、非技术性冗余资源以及不同的外部网络联系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财务绩效、创新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内部资源;外部网络;创新绩效;财务绩效

1引言

长久以来,用一维观点来审视创新受到更多的关注,在一定的技术环境或技术基础上,存在多种能力类别,而非一种,这些能力可能具有互补性。在当今企业创新管理中,构建柔性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创新型文化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更利于创新成功。此外,创新本身也是一个交互过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在这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根本在于知识创新,而时代对知识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在不断深化各单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各学科间的知识交互融合,在这一前提形成的创新成果具有领先性,而且不易被模仿,为企业争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近些年来的创新管理研究和实践中,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网络的并行协同也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成功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综合分析各要素对创新的交互效应很有必要。

2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2.1能力和商业联系对企业绩效交互作用

能力是企业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选择不同的知识就会形成不同的技术能力,从而产生不同的绩效。此外,能力赋予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做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所以,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资源的利用、知识的积累,进而获得更好的企业绩效。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尽管能力提升形成众多的研发成果,但是要将其商业化转化为利润,需要市场信息的配合。商业联系作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外部因素是因为它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如此看来,企业的活动与市场活动是互补的,也就是说,能力与管理者商业联系对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来说具有互补性。因此,提出下面两个假设:

假设la:能力与商业联系的交互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lb:能力与商业联系的交互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2.2能力和大学联系对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

大学联系(Universityties)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关系,是新科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中国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是受到政府管控的,并且大部分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经费是由政府提供的,因此,与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就类似于和政府进行合作。Peng和Zhou(2005)也指出,企业与大学的管理者联系不同于其商业联系。通过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联系,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或通过购买以及合作研发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管理者通过大学联系获得的知识和技术能够为企业提升其能力提供基础和保障。而且,基于吸收能力的观点,所融合的内外部知识越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越是能够提升创新的可能性。因此,大学联系这种信息途径所提供的科学技术知识与企业本身能力所具备的知识交叉融合,能够有效地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组合,即大学联系和企业的能力具有互补性,二者的交互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从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角度来看,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能力提升和建立大学联系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且二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二者的替代关系很明确。另外,由于有限资源的约束限制,在创新过程中将资金及其它资源都投入到活动中去,缺乏对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的搜集和了解的投入,会导致尽管创新成果很成功,但是不能被市场所接受,最终导致企业大量的投入形成大量的成本,但是商业化的失败时期无法回收其成本,而导致财务绩效的下降。所以,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2a:能力与大学联系的交互对财务绩效有负向影响作用。

假设2b:能力与大学联系的交互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2.3资源冗余和商业联系对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

以往研究表明,冗余资源不论是对创新还是对绩效都具有或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持“促进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冗余资源带来了管理控制的宽松,使组织能够从容试验新战略,从事创新性项目,能够缓冲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竞争局势,从而增进绩效,Tan和Peng(2003)也认为组织中的冗余资源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提升绩效有积极作用。持“妨碍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冗余资源对创新或者绩效具有消极作用,可能会减少对创新和试验的投入,或者会使管理者并不总是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宗旨行事,鼓励其自我服务的管理行为,从而伤害到组织绩效。近来,也有研究表明,冗余资源对创新或者绩效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表明太少或太多的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或者绩效提高都是不利的。本研究倾向于资源冗余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促进作用的观点。

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根本动力在于企业的技术性研发能力。能力是企业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知识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之源,而能力是知识的甄别、获取、整合的根本。正如Raymond和St-Pierre(2010)指出的,是企业创新的决定性要素。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生产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或者对顾客及其他商业伙伴的活动做出及时反应,企业必须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研发活动,采用一些高级生产技术(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ies,AMT),这些高级生产技术的获取会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来说,没有能力的提升,只注重资源冗余积累和市场信息方面的大量投入,尽管也许能够发现新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获得再多的资源和市场信息都无法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所以,在不注重活动的情况下,尽管资源冗余和商业联系并重,有足够的资源和对市场的把握,但是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促进作用反而会降低。据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3a:资源冗余与商业联系的交互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3b:资源冗余与商业联系的交互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作用。

2.4资源冗余和大学联系对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

组织冗余所关注的对象大多是组织内的有形冗余资源,如资金、生产设备等等,其实组织冗余资源还包括一些更加重要的无形资源,如知识资源、关系资源等等。这些无形的资源冗余能够为企业提供将有形冗余资源和新的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有效途径、信息能力、市场动态及市场机会,能够为企业提供额外的资源能力以及及时的市场信息,为企业应对突发状况和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保障。

如前文所述,大学联系可以说是企业的“外部研发机构”,这种联系的建立能够使企业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

可见,企业追求开发冗余资源及与建立大学联系的双重策略,能够为其提供能力的提升,市场信息的发掘以及创新和生产所需资源的供给,可以认为企业与大学联系、冗余资源的开发对其绩效的提升具有互补性。所以,大学联系与资源冗余开发并重匹配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成功。大学联系与资源冗余的协同并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企业的无形冗余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有形冗余资源则为创新提供资金和资产设备等实物支持,使企业有充分的条件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加上活动的成果,形成了企业创新产品或服务的商业化成功,有效提高财务绩效。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4a:资源冗余与大学联系的交互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4b:资源冗余与大学联系的交互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l所示。

3研究方法

3.1样本描述

本研究样本主要来自广东、陕西、河南、江苏、贵州、山东、甘肃、天津、辽宁等地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区内的企业。调研方式主要包括邮寄问卷和面访的方式,累计总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270份。此次问卷的分布囊括了国企、私企、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私人控股企业中的大、中、小各种企业,从所调查企业所属行业看来,多数企业属于高创新性企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2变量测量

3.2.1能力

能力变量的度量基于Guan和Ma(2003)[0]以

及Beblerbasetal(2004)对对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研究,选取以下三个指标对能力进行度量:(a)先进的设计方法;(b)研发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的沟通联系;(c)过去三年公司用于研发人员和设备上的支出。

3.2.2资源冗余

根据Nohria和Gulati(1996)的研究,本研究中用以下题项来测量资源冗余:(a)我们的盈利余额足够满足企业开发市场的费用需要;(b)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去应对突发性的投资需求;(c)我们很容易获得贷款。

3.2.3管理者联系

在测量管理者联系时,考虑到中国背景下的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以Peng和Luo(2000)[12]的研究为基础,设计题项来测量管理者联系,使题项测量的管理者联系不仅包括商业联系和政府联系,并且还有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通过如下几个问题收集有关商业联系和大学联系的数据:我们的高层管理者与以下对象具有紧密联系:(a)顾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b)供应商的高层管理者;(c)竞争对手的高层管理者;(d)大学;(e)研究机构。

3.2.4财务绩效

Peng和Luo(2000)、Tan和Peng(2003)以及Greenley和Oktemgil(1998)‘131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描述,采用以下四个题项对其进行测量:(a)总销售增长额;(b)投资回报;(c)净利润;(d)资产回报。

3.2.5创新绩效

根据Hagedoorn和Cloodt(2003)[14]对创新绩效的研究,对创新绩效进行测量:(a)我们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新产品;(b)我们发展了现在没有的新知识;(c)我们所发展的新技术与公司现有的不同;(d)我们所发展的新技术与目前市场现有的不同。

3.2.6控制变量

本研究依据Luo(2007)[15]的研究结论,将企业规模、地理位置和行业发展阶段作为控制变量。

4研究结果

4.1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

资源冗余、商业联系、大学联系、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Cronbach´salpha系数均大于0.7,而能力的Cronbach´salpha值为0.685,接近0.7,说明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6,表明变量数据多重共线性较低,适合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

4.2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分步回归的方法检验交互效应。

4.2,1能力与商业联系的交互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见表2,在模型3中,能力和商业联系得到的乘积项与财务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了能力和商业联系的交互协同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la得到了统计支持。同时,在模型6中,能力和商业联系的乘积与创新绩效之间也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中能力和商业联系的协同并重对创新绩效也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lb通过了统计验证。

4.2.2能力与大学联系的交互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见表3,从模型2的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联系于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关系,但模型3结果显示二者的交互项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尽管显著水平不高。所以,假设2a通过验证。从模型6的分析结果看到,能力和大学联系的交互项与创新绩效之间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说明能力与大学联系之间的交互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假设2b通过验证。

4.2.3资源冗余与商业联系的交互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从表4的模型3中所分析得结果发现,交互项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尽管显著水平不高,说明企业资源冗余与商业联系交互协同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3a得到支持。

在加入乘积项的模型6中,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冗余与商业联系的交互项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假设3b没有通过统计验证。

4.2.4资源冗余与大学联系的交互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表5是检验资源冗余和大学联系及其交互项对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从分析结果可知,交互项与财务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说明资源冗余与大学联系之间具有替代性,二者的交互并重会阻碍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假设4a没有通过统计验证。模型6证明交互项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尽管显著水平不高,假设4b通过验证。

5讨论与应用

本研究不同于以往从单方面因素考虑企业创新机理的研究,而是从要素交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创新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创新要素组合对不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的绩效有多个维度,包括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等等。而在管理实践中,由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偏重不同的要素组合,进而导致不同的企业绩效。

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研发能力、非技术性冗余资源以及不同的外部网络联系之间的不同组合,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首先,企业对内部能力开发和建立紧密的管理者商业联系并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二,企业在开发自身能力的同时,重视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组织之间联系的建立,对其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显著作用;但是,只重视技术和产品研发等创新活动,忽视市场信息的获取,会阻碍企业财务绩效水平的提高。第三,对于企业财务绩效来说,企业中非技术型冗余资源的积累与提供市场信息的商业网络联系的建立具有互补作用,二者的交互协同能够相互促进,提升财务绩效。第四,企业非技术性资源冗余与大学联系具有互补性,二者的交互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从实践角度来看,企业为了获取不同的绩效——财务绩效或是创新绩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外部能力组合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和配置,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企业的能力和资源要素培养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关于资源冗余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这一影响关系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包括Tan和Peng(2003)的促进观点、Denis和Sarin(1999)的阻碍观点以及Nohria和Gulati(1997)的倒“U”型关系观点,这些争议推动了资源冗余的研究进程。本研究假设支持“促进论”的观点,但是统计分析的结果却符合“阻碍论”的观点。所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基于已有调研样本和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而其他研究者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样本进行验证以期得到更有意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