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障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成效研究

时间:2022-04-16 11:26:02

科技保障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成效研究

科技保障人口与健康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针对本省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为基础,完成具有较强扩展性和地方特性的贵州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体系架构建设。医药卫生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为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十一五”以来,贵州省在人口与健康、医药卫生及优生优育领域取得较多科技成果。围绕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地方病开展病因、诊断、防治技术的难题攻关。在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医学基础研究方面,分析和掌握脑梗死与ABCA1基因SNP的关联性,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使ABCA1基因SNPs成为脑梗死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判断的新型遗传学指标;通过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键途径——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提出可阻断的环节,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依据,筛选出供活体研究使用的信号通路中药阻断剂,并确定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药组方或单味药物供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建立了心肌缺血模型和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首次对荭草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10个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建立了HIV基因突变检测及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学并通过国家能力验证,取得“优秀”成绩。临床治疗方面,首创了采用乌司他丁治疗AHF的新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ALHF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和有效的药物;采用胃泌素、EGFR受体阻断剂或COX-2抑制剂均可显著抑制大肠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生长,联合应用胃泌素或EGFR受体阻断剂加COX-2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为临床上提高大肠腺瘤的药物治疗疗效和预防癌变提供了新的依据。在地方病防控技术方面,已在平坝、开阳等18个乡镇建立有效的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及腹泻病监测系统,并建立政府和多部们参与、沟通和协调机制;初步建立贵州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筛查协作组,填补贵州省PID筛查和基因诊断的空白;首次从分子免疫学角度较全面探讨燃煤砷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并提出砷致机体免疫损伤的机制,为开发针对性防治砷中毒的新方法和新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砷中毒大鼠脑及肾脏的超微结构改变,为砷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防治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在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方面,首次提出了氟中毒骨骼损伤中有Runx2、骨桥蛋白、OPG/RANKL/RANK系统、PURA等基因及其蛋白质的参与,为氟中毒发病机制增加了新的实验依据,并应用中药对氟中毒骨骼损伤的治疗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开展贵州省慢性肾脏病(CKD)、妇女乳腺癌、α-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重要依据。人口健康与计生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项目,直接投入省级科技经费100万元。累计帮扶计生户超过4600户,通过技术培训,使帮扶户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普遍增产、增收,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使计划生育帮扶户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的农户自觉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和影响了当地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综合治理效果。出生缺陷干预重大专项的开展在“十五”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出生缺陷干预的能力和水平,将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与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贵州农村人口的健康素质,规范和深化了全省出生干预工作。

科技支撑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灾害监测能力不断提升。通过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服务体系,贵州省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部分技术已经达到我国领先水平,其中,基于FY-2C卫星数据的对流云(积雨云)识别系统填补了我国卫星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方面应用的空白。3.2在煤矿安全领域:结合西南(贵州)煤层赋存特点,对地面打钻抽采煤矿瓦斯技术及贵州现有煤矿抽采瓦斯技术、贵州近距离高瓦斯突出煤层群安全开采关键技术、高瓦斯突出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地面抽采采空区瓦斯的设计方案与论证,并已在老屋基、中岭矿开展现场考察。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强集成攻关、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贵州煤矿瓦斯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初步解决了煤炭生产安全中的关键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贵州省食品安全检测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贵州省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水平及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成了针对贵州省流通领域主要食品类安全指标的检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模型,打破传统食品流通领域中通过“检验”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方式,实现风险规避或采取减低危害影响的措施;分析了解贵州省毒蕈食物中毒主要原因和发生规律,开展毒蕈食物中毒基础知识宣传培训和健康干预,增强了社会各界卫生安全意识,使毒蕈食物中毒得到有效预防控制,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出台《贵州省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方案》,为全面落实和贯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做好贵州应对气候变化地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建立贵州气候应用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系统,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贵州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和科学研究发挥着积极作用。4结语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科技发展成效的体现,更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宗旨。在总结现有成绩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科技工作在服务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实施科技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地发展技术难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本文作者:潘玲工作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