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现状分析

时间:2022-06-21 08:33:43

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现状分析

摘要:自贸试验区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跟进和保障。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工作正面临仲裁法律制度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涉外高端法律服务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司法鉴定机构数量较少且业务范围单一等诸多挑战。要对标先进,复制推广上海、广东等地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服务创新经验,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法治保障

2019年8月30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全部实施:27个中省直部门出台31项文件、提出超400项政策措施;形成超百项创新经验,总结67项创新实践案例,生成一批具有黑龙江首创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国家前六批次适合我省承接的244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达到93.9%;首批省级创新举措已在全省各市地全面推广;《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印发;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挂牌以来,新签约项目194个,协议投资额2281.63亿元,新设企业7378家,“最北自贸试验区”品牌逐渐打响。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总结交流司法行政机关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经验,分析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和解决一批工作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与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省司法厅支持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厅长担任组长,有关厅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和哈尔滨市、黑河市、绥芬河市及哈尔滨新区管委会司法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明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为推动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抓统筹谋划。印发了《黑龙江省司法厅支持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16个方面工作任务,细化为33项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分工,为扎实推进司法行政系统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提供抓手。三是抓制度保障。省司法厅与哈尔滨新区管委会联合印发了《关于为哈尔滨新区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支持政策》,从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入驻、打造涉企法律服务集中区等方面提出支持政策。四是抓学习培训。召开厅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以“优化法律服务,推进自贸区建设”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五是抓理论研究。依托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成立省自贸试验区法治研究中心,编印自贸试验区政策法律汇编,为政府部门自贸试验区决策建言献策。2.完善自贸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是黑河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建立黑河片区综合法律服务平台。二是积极探索通过三个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组织协调各类法律服务团队和其他法律服务部门、法律服务人员发挥职能优势,采用分类引导、专业办理方式方法,提供具有当地特点的公共法律服务。黑河片区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律师事务所设立了两个律师调解工作室。三是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为依托,为企业提供“量身订制”和“贴身式”优质法律服务。哈尔滨片区松北公证处为哈尔滨新区孵化器公司出具公证法律服务方案,解决了收租难问题。与中融信托公司结对子,对企业主体资质材料实行备案制,开通了公证服务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出证。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提供预约上门、现场办证和延时服务。3.积极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合作。黑河市挂牌成立了“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中俄律师联合办公室”,加强与俄律师协会、律师机构建立和发展更紧密的合作及交流关系。律师办理了戈巴乔夫走私珍贵动物制品、尤里耶维奇储蓄合同纠纷案件等案件5件,为阿穆尔州布拉格第五矿产有限公司、阿穆尔州“汉”有限公司、黑河市亚历斯经贸公司、黑河市晧阳商务中心等公司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服务40余次。4.为自贸试验区商事纠纷提供便捷优质的仲裁服务。一是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哈尔滨仲裁委员会在哈尔滨片区购置了50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受肺炎疫情影响,目前新办公楼正在进行整体装修。新办公楼单独设置了国际仲裁业务服务区,将进一步提升为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修订《哈尔滨仲裁委员会收费办法》,增加“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注册的企业”申请仲裁,仲裁费参照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标准”条款,大幅降低自贸试验区企业依法维权的成本。三是整合仲裁资源,推动建立哈尔滨、牡丹江、黑河仲裁区域联盟,发挥各仲裁机构在人才储备、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四是在绥芬河片区设立仲裁分支机构,并打造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推动仲裁与调解对接,使自贸试验区企业能够就近解决争端。5.提高自贸试验区公证法律服务便捷度。一是全省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落户哈尔滨片区。2019年12月4日,由司法部批准的哈尔滨新区公证处正式成立。该公证处是我省首家且是唯一一家在部级新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区“五区叠加”设立的合作制公证机构。二是创新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黑河公证处依托在俄罗斯阿穆尔州设立的国际公证法律服务综合体,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我国留学生和俄罗斯华侨办理公证业务,着力破解办理公证跨国跑、多次跑的难题。绥芬河市公证处借助牡丹江市网络平台开展远程视频公证,现正进行独立网络平台测试。三是推进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省司法厅将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公证机构范围扩大至全省120家公证机构,将试点的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扩大到55项,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四是创新案例实现新突破。黑河公证处的创新案例《跨境法律综合服务新模式》经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被确定10项首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之一。6.进一步优化律师服务。一是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在省内组建了我省自贸试验区律师人才库,储备并统筹全省律师涉外人才资源,解决自贸试验区个别片区人才不足、服务领域不广的问题。二是组织律师为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行政机关和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发挥“法律智囊团”作用,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经营。黑河片区开展“一对一”顾问单位法律服务,帮助分析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三是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义务法治宣讲和“法治体检”。哈尔滨市司法局组织黑龙江良治律师事务所等10家律师事务所,与哈尔滨片区文杰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进行对接,通过网络直播问诊、制作线上微课、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法治体检、法律咨询和政策解读宣讲,助力哈尔滨片区企业健康发展。7.增强司法鉴定工作辐射力和知名度。哈尔滨市司法局加强对哈尔滨片区6家鉴定机构的业务指导,引导其成为高资质、高水平、领军型的权威机构。截至目前,业务范围涉及环境损害鉴定、司法会计鉴定、工程造价鉴定、交通类鉴定等,年业务量在同类别机构中居中等水平。8.延伸法律援助服务触角。借助松北区法援中心服务平台设立哈尔滨片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正在与松北新区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挂牌事宜。法律援助律师库已组建完毕,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后即可进驻。完善“12348”公共法律服务,提供英语、俄语等多语种服务,已可以为外籍人士、华人华侨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共接待解答各类涉外法律服务咨询11人次。9.促进自贸试验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黑河市司法局在黑河片区设立全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和黑河市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扩展服务领域,为预防和化解涉外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绥芬河市司法局组建涉外纠纷调委会,为中俄客商解决涉外民商事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并选派优秀调解人员进驻信访机构,积极参与信访调解。目前,涉外纠纷调委会调解民事纠纷达200余件。由北京市涌金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中俄商事调解中心”于2020年7月3日获得绥芬河市民政局颁发的非企业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正式成立。牡丹江仲裁委员会在绥芬河建立仲裁咨询处,与绥芬河片区中俄商事调解中心合署办公,拉开了片区国际商事、仲裁工作的序幕。该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6起中俄企业间贸易纠纷,受到中俄客商的广泛好评。10.加快建设行政执法规范化示范区。一是哈尔滨市司法局积极帮助哈尔滨片区创新行政执法模式。对推进“局队合一”“一支队伍执法”试点工作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成立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路径及主体确认等问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二是积极推动哈尔滨片区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改革。针对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行政执法与一般区县行政执法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已形成改革意见并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三是对哈尔滨片区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调研。对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11.积极打造吸引汇聚人才的“大平台”。哈尔滨新区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哈尔滨仲裁委员会招聘的人才可以按照新区招聘人才租住公寓的政策享受同等的待遇,即“在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本人及其配偶在本市无自有房产的人才,可以享受的补贴标准为:博士研究生减免全部租金;硕士研究生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者,按3折标准收取租金;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者,按5折标准收取租金。自入住之日起计算,补贴期限最多不超过3年”,用以解决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人才储备计划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仲裁法律制度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仲裁是国际商事领域通用的争议解决方式,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商事仲裁以及仲裁机构的了解,不能为自己争取到有力的争议解决方式。如何提高仲裁法律意识,充分发挥仲裁法律制度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2.涉外高端法律服务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受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落户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数量相对较少,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律师人才极为短缺,应加大政策力度吸引和保留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3.司法鉴定机构数量较少且业务范围单一。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的司法鉴定机构仅有6家,且其中4家属于备案类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备案类机构自2021年1月1日起将不再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因此,哈尔滨市管理的机构将只有两家,其业务范围比较单一,进驻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服务存在局限性。4.普法力量相对薄弱且经费保障不足。自贸试验区相关法律法规较多,对法治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区内现有法律资源尚显不足,新媒体、“互联网+普法”应用还停留在较浅层次,普法工作力量亟需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的投入、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等普法经费保障依然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1.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仲裁服务质效。一是打造多元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探索“互联网+”纠纷解决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在线仲裁”服务机制,为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提供零距离的仲裁咨询、立案、开庭、调解等一体化、多元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市场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1]。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仲裁法律制度宣传,使各类市场主体了解仲裁、认知仲裁、走进仲裁。三是打造国际化的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借鉴国际经验,探索仲裁员名册的开放化、国际化,不断完善涉外仲裁的现代化规则,加强与国际知名商事仲裁机构的交流合作。四是打造体系化人才培养储备服务平台。储备东北亚区域仲裁员,通过互派、互认仲裁员的方式,增加外籍仲裁员数量;建立兼职涉外仲裁秘书库,依托高校,吸纳、储备、培训具备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高校人才,为审理涉外案件准备条件,提高仲裁国际化水平。2.优化自贸试验区企业专属法律服务。一是扩大法律服务范围。继续开展“六诊服务惠民企、法治体检促发展”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律师专家库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企业协会商会之间的沟通合作,强化律师事务所与自贸试验区企业的服务对接工作,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信息,采取“共建式”“定时式”“流动式”“定点式”“订单式”服务形式,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体检[2]。二是加强对自贸试验区内司法鉴定机构的业务指导。继续引导规模化、品牌化司法鉴定机构进驻自贸试验区,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社会公信力。3.创新举措抓好人才“引、培、用”。有关部门应制定中长期涉外法律人才发展规划,将涉外律师、公证员等专业人才纳入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人才发展整体规划纲要,尽快制定与自贸试验区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人才发展规划。根据实际需求,着重引入与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石墨新材料项目等产业有关联的专门法律人才,有计划地扩展团队规模和人员数量。优化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国外深造、国内培养、常态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涉外法律人才的综合素养。加强中外律所联营以及相关法律服务行业前沿资讯等在高校法学院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法学生了解外资所,助力法学生把握行业趋势,提升专业技能,坦然面对机遇,应对未来的挑战。4.加强自贸试验区内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创新推动建立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普法与依法治理机制,大力宣传法治思想,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大力宣传与自贸试验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夯实自贸试验区依法治理基础。不断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强化普法责任落实,创新法治宣传的载体和平台。强化自贸试验区基层依法治理的指导,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高自贸试验区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为自贸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规则指引,加大对涉外法律服务业政策扶持力度,并扎实推进理论研究与成果应用。

参考文献:

[1]福州国际商事仲裁院在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成立[EB/OL].

[2]哈尔滨律协“五式送法”服务民企[N].中华工商时报,2020-04-20.

作者:孟霁雨 单位: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