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法学教学优点与状况

时间:2022-07-29 09:41:37

诊所法学教学优点与状况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在律师或法学教师监督下,在学生从事实际办案的过程中,培训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及职业伦理观念”的一种法律教学方法。[1]它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设立某种形式和内容的法律诊所,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当事人和处理真实案件,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法律,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实际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观念。[2]20世纪6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法学院中被广泛应用,现在美国已有90%的法学院采用诊所教育的方法。[3]诊所式法律教育将法学理论、实体法、程序法、实践、技巧、信念、态度和价值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律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学习态度、职业技巧及责任感。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基本特征

1.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能力性

在传统的法学教育授课中,教师以自己对法律的学理认识去影响学生,学生从老师的讲授中理解法律的意思,这样的教育宗旨以理解法律含义、讲授法律知识为主。诊所式法律教育则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在不同事实情况下确定结果的各种可能性,不论是课堂内的练习,还是课堂外的参与,没有明确的问题设定,没有统一的答案。法律分析与使用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发现、寻找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开拓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能力,为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践性

传统的法学教育重视对学生学理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往往陷于抽象的价值判断,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方面比较欠缺。诊所式法律教育建立在真实的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实的当事人基础之上,要求学生用律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是简单地从学理角度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做出判断。学生通过扮演案件各类角色,如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事务,调查取证、出庭辩论等,接触到的是真实的案件、当事人、司法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实务中检验所学的法学理论,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了许多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可见,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典型的法律实践教育。

3.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互动性

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缺乏讨论,学生缺乏思考,这种形式的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教师、学生双方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两者是密切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启发学生,学生在思考中可以反问老师。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产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的过程中,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进行简短的评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在诊所式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验到学生的感受和表现,这是一种教学相长、互动交流的模式。

4.在教学效果上突出丰富性

传统法学教育注重理论教学,而理论教学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效果单一,除了考试外无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验。诊所式法律教育采用提问式、对谈式、互动式、模拟训练、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性的角色,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从而获得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重的收获。同时在诊所式教育中,学生可以看到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也可以听到别人对自己表现的评价,从中可以明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别人的优缺点,养成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良好习惯,以实现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不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力的目的。

二、建立中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之必要性

诊所式法律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法律教育中人为设置的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樊蓠,建立起了法律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联系的纽带,使学生得以接触社会生活的复杂层面,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对于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法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推进法学教育改革

法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诊所式法律教育一反传统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到实践性学习中,课堂上积极讨论,课外参与真实案件的办理,案件办理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学生学习本领的场所。学生在承办案件中学到了实践的方法、技能和知识。可见,诊所式法律教育实现了法律教育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对于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

2.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法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和熟悉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也要向社会传递温情的人文关怀,具有必要的正义感和社会良知。正如美国法学院联合调查中95%的法学院院长感到的,“对法学院的学生灌输一种承担免费法律服务工作的义务感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法学教育中,法律专业的学生通常无法触摸到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差距,也无法感受到案件当事人的悲欢苦乐。目前,我国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与国家法律援助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和矛盾。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40余万件法律援助类案件,而现有律师只能办理不到20万件,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大量法学院校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渴望接触真实案例,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供需矛盾。学生通过参与到具体法律案件中,直接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交流,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不同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自然就会萌生法律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3.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倾向,带有很大的封闭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只是会说话的机器,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却无从下手,或手忙脚乱。诊所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法律的机会,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则,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法律实际操作能力,也使他们有机会在真实和有足够压力的环境中锻炼冷静分析事务、独立应对生活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正义并感受法律的力量,这些都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

三、诊所式法律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真实案件法

这种方法是指让学生置于律师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当事人办理真实的案件,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理性、高度责任感与专业技能的法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有充足的案源,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揽收案源。各个学校可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权益保护中心、社区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等作为教学机构,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入实际的工作,并最终获得一定的学分。通过直面案件法,学生不仅能获取技能、增强学习兴趣,也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真实案件法必然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要求教师改变和学生交往及沟通的方法,校园、办公室、接待室、网络BBS平台都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地点,电话、手机、E-mail都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工具。课上课下的交流,随时随地的指导,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使学习者的办案思路更加明晰。同时,对于已经习惯事先准备教案、按照教案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2.角色模拟法

它是将学生按不同角色置于某一虚拟的场景之中,通过感受角色的处境、背景,在设定的、可供控制的场景、情节中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并不接触真实的客户案件,他们在虚拟的场景中分别扮演律师、当事人、证人、政府官员或法官,就案件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谈判、辩论、调解或审理。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准备角色,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担任的角色中得到提高。其步骤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好案例选择、材料组织、角色分工、案情熟悉等工作,其首要任务是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要与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紧密结合,要有现实性、客观性,并且有一定的灵活性。准备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角色分工,将学生分成法官组、当事人组、证人组、书记员组(若是刑事公诉案件则可分为法官组、控诉方、辩护方、书记员组)。每个学生必须加入一个组并尽可能担任一个角色。由于法官组是法庭的核心角色,教师必须重点指导其制定详细的“审判提纲”,并指导其抓住案件的关键问题及争议的焦点问题,全面把握案件审判的各个阶段及审判工作的进度。二是模拟庭审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入角色,各项活动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开展,营造严肃、规范、真实的气氛,以便让学生进入实战状态,克服轻视和作秀的态度。三是总结阶段。庭审模拟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条件允许的可以请法官或律师进行专业点评。点评主要针对各“诉讼参与人”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诉讼法)掌握的程度、庭审中的表现等方面,既要对开庭审理中的正确做法与成功之处给予充分肯定,也要对不足之处讲解清楚透彻,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机会,指导学生“再学习和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法律院校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法律工作具有多因性、实践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他们需要实现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法律科学与操作艺术的统一,需要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互动的可变环境中,在秉承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和均衡效率的法律价值下,寻求法律上的最佳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很高的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能力通过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是很难达到的。只有通过诊所式法律教育,学生才能逐渐具备和提高这种适应能力。由于诊所法律教育本身具有的突出优势及其对现代法律教育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必将成为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中“一个充满希望的朝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