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探讨

时间:2022-12-12 03:14:59

电大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探讨

一、以服务人民群众终身学习作为电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情感归属

教育是一种有情感的活动,情感是教育的灵魂[2]。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3]95,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教育发展的殷切期望。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伊始就始终遵循邓小平同志“穷国办大教育”的教育思想,率先开辟了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地区的办学之路,40年来,电大人始终初心不忘、扎根社会、坚守办学阵地,办学成绩斐然。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学校从创办伊始,截至2017年已为江西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56万余名各级各类大中专应用型专门人才。1999年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面向每个社会成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率先开展了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探索“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实践。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实践探索,不仅是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的实践,体现了新型大学的本色,培养了广大电大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教育情感,形成了广播电视大学特有的办学品质,服务人民群众成为了广播电视大学最为显著的优势和办学传统。电大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追求公平教育、普惠大众,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教育情感升华。第一,关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伴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社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的发展状态成为社会发展状态的核心评价标准,人的发展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学习化生存时代,人的发展问题的本质是学习问题,所谓关注民生,其核心就是改善每个社会成员的学习状态。因为,未来新的技术将以更加迅猛的态势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因此,仅仅依靠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将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持续变革,而关键在于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3]105。这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育模式发生改变,需要创建服务于民生的新型教育形态的实体,就是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办好开放大学。第二,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补偿教育,改善民众的教育获得感,促进教育公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3]111。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推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3]95。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生活,在当前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聚焦于义务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时,我们该如何关注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终身教育,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提升他们的教育获得感,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不仅是建设开放大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电大教育发展中的五大关系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育人环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党的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的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应遵循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推进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面向社会、没有围墙的高等学校,一方面由于远程教育的师生准分离特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另一方面,由于生源复杂,个体思想认识差异大,育人环境不足,对开展思想政治、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新要求。电大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目前,江西电大在开展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建设薄弱,针对性不够,依赖性较强,主动自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的意愿不足,特色资源少;在育人与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机制缺失,面授课程少,教学流于形式;入学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仅限于远程学习服务支持。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努力、共同破题、共同推进。人是一个未完成物,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这也是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和根本动力。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所服务民众、开展终身教育的大学,不仅要关注作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更要把促进其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为人才培养的首位。要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机制和制度;要把“加强学生学习动机,良好学风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学生自强、自主、自立、自信教育,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2.电大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提高教育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真要义,也是教育公平思想的本质特征。从质量角度来看,教育公平着重教育过程的平等,即人人都有享受高质量的教育。电大办学初期以其良好的办学质量,以及高素质毕业生取得的杰出社会贡献而赢得了社会不错的口碑和声誉,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乃至国际教育界的认可。经过40年来努力发展,电大虽已成为我国远程教育中的主力军,但电大的办学质量等诸多问题都受到社会质疑,学校声誉、话语权、社会认同等问题已经成为电大能否顺利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江西电大正以创建新型高校为契机,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毋容置疑,提高教育质量,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切实解决好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的五大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一段时期来,电大在处理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上始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常常在“生存线”和“生命线”之间徘徊不定,由于成人教育办学环境的恶劣以及自身的惯性思维,因而,办学实践中常常又有意无意注重规模发展,这需要一场思想解放,一次自我革命。二是处理好办学的主体性和依托性的关系。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创办的历史原因,电大形成了与普通高校独立设置办学不同的办学形式,即依托系统办学,这种办学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优势在于办学覆盖城乡,可以深入乡村,社区,把大学办在老百姓身边。由于各级电大的上下互为依托,从而也削弱了下级电大的办学主体性和自主性,尤其是省级电大办学的实力。因此,在发挥系统办学的优势基础上,提升办学的主体性,增强省级电大办学实力,是电大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把握好“宽进”与“严出”的关系。“宽进严出”是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优良传统,是电大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度。但如何把握“宽”与“严”的尺度,却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办学初期,电大在“宽”与“严”上都以统一考试成绩为标准,所谓“宽进”一般都要参加全国电大的统一入学考试(后来又改为参加全国成人高校统一考试),而这个“宽”,只是录取分数可以略低于普通高考。而其中的“严”,则是实行淘汰制。这项措施在电大办学初期的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强,我们的大学采取了以发展替代改革的措施,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0%,2016年是迅速达到40%[5],截至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6]使我国快速步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试点总要求是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改革,加强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对于“宽进严出”也有一定要求,即“宽进”采取免试入学以及补修课程自主测试,在“严出”方面,没有硬性标准规定,采取的是过程考核、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由于管理和操作上的复杂以及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几乎流于形式。2016年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要求“强化质量保障,确保宽进严出”,这是国家对办好开放大学的希望,也是对电大深化教学改革的严峻挑战。四是远程教学与近程教学的关系。远程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已深刻揭示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做好资源建设和支持服务,处理好远程教学与近程教学的关系,在大力发展远程教学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近程教学支持服务,以解决学习者在远程学习中的情感教育和学习困难,这是远程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践中,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在实践中基本上都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教学为辅以及导学、助学、督学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对远程教学和近程教学服务管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已形成共识。可惜的是实践中由于管理体制、师资不足、学生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这些宝贵的实践探索经验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甚至弱化。五是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关系,对于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服务国家学习型社会建设,增强自身社会贡献的能力,至关重要。江西电大办学伊始,就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导起步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是一个附属品,就省校而言,非学历教育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7],但是目前江西电大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与电大(开放大学)应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主要以本校在籍学生、公务员、事业、企业干部为主,培训对象、人群、层次决定了培训量不大,属于市场热门、职场需求的培训不多,实际上做的还是“小众精英式”教育,开放性不够[7]。近年来,学校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体制、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如成立了社会教育学院(老年开放教育学院),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非学历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在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江西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赣教发〔2018〕3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5号)等意见措施上尚未有具体明确的发展规划,社会教育学院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机制等尚处于起始阶段。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建设开放灵活的电大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以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而建立的广播电视大学,自建校以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不断推进,为建设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升级,智慧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时,信息化建设却陷入发展困境,成为了我校技术兴校、转型发展的瓶颈。2018年的江西电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通过比较省内外部分高校(开放大学)数字校园建设情况分析表明,江西电大数字化校园建设仍处于第一代数字校园阶段,即处在应用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才开始起步,而江苏开放大学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智慧校园发展阶段。省内的九江学院、南昌工程学院已分别完成了第二代和第四代数字校园的建设。另外,硬件建设也与调研高校相比反差巨大,如网络带宽,江西电大目前只有500M,南昌工程学院8G(2017),九江学院2G,江苏开放大学则达到了40G。[8]江西电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如此滞后,反差如此巨大,根本原因是主观认识不足、办学主体性不强。教育信息化是加速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建设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的重要支撑。指出:中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9]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向智能教育的演化趋势,以及给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严重滞后状况,江西电大信息化建设必须在面临着跨代建设和转型升级的两重难题的挑战面前拿出对策,精准应对。1.增强主体意识。如上所述,办学主体意识不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内生发展动力缺乏是制约江西电大发展的致命弱点。长期以来,由于电大系统上下级管理、“五个统一”模式及其形成的相互依托性、依赖性发展路径,使得下级电大,尤其是省级电大一直处于办学“他主”的地位。如在电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各省电大都是依托中央电大三级提供的“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目前电大使用的“学习网络”也是如此。要改变这种依赖式发展途径,需要唤醒主体意识,需要发生从“技术建校”到“技术兴校”的深刻转变,强化教育信息化自主建设能力的提升。2.加强顶层设计。当前,以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技术为代表的的信息化技术快速地向教育领域渗透与融合,将逐渐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黄荣怀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它将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10]面对江西电大教育信息化的跨代建设以及如何顺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步伐的两大任务,即要审视江西电大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问题、短板,更要关注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教育的挑战。如,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更加开放灵活,适合自主、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智能化支持服务等。由于信息化建设中的依赖式发展模式的惯性使然,江西电大信息化建设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科学谋划。迄今为止,只在2017年出台了一个《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建议稿。建议稿主要还是以基础优化、改造升级、应用水平、标准体系、平台建设等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至于第三、四代尚未规划。而且,在目前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谋划,又导致了“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问题,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江西电大信息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从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着手,建立组织领导和实施体系,改变当前江西电大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多头各自并进,重复建设、标准不一、数据孤岛的乱象。二是实施技术兴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振兴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管理水平、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动态探索,实践过程,既要注重当前问题,又要关注前沿跟踪。根据江西电大目前信息化建设状况和短板,以及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应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应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建议稿)基础上,制定更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为江西电大建设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3.强化队伍建设。技术兴校,人才先行。目前,江西电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发展定位、主体引领、数量质量、领军和开发人才缺乏等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首先,要改变将技术人才视为“技术服务人员”的观念,改变技术人才队伍“边缘化”现象,应将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将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开发人才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统一规划之中。其次,要发挥技术人才的主体引领作用,推动技术人才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改变当前江西电大技术人才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状况,建立健全技术人才与教师教学的合作机制,发挥技术人才在技术引领、教学支持、资源建设、科研团队等方面中的主体作用。

作者:罗义 李龙光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