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6 03:11:07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能够对学生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新时期下学生要积极学习德育知识,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及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新时期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科学、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性分析

在党的上已经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认真做好教育工作。为了能够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学校引导全体师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精神。积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落实提出的教育为先战略,德育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课题专项研究,强化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育与研究,积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自觉探索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仅仅围绕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以及实践育人等方面,坚持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头抓,科学设计德育教育课程内容,从而帮助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有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概念阐述

德育教育是一线具有一定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有周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指的是在合理部署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受到启发,从而自觉接受预先设定好的思想准则以及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活动。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同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主动遵循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及主观品质塑造的规律。在德育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内涵,其实也强调了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预想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吸收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德育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通过小学德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一)教学方式不灵活

现阶段在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式不灵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教育模式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往往只重视教学速度和教学形式,忽略教学重点,经常采用的是讲解式模式,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未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此导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还直接影响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不愿思考,课堂教学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别很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学校和教师更注重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重点初中升学率的问题,对德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有所忽略,导致德育教学形式化问题严重,部分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时代变化对德育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和活动过于单一重复,从而限制了德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

部分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还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在德育教育中设置的目标过高,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实践,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精打采,影响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要给小学生讲解十六大精神,学习并积极贯彻精神,将德育教育及时、有效的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德育知识深入小学生的脑海中,以此方式为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时期下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探讨

如何改变小学德育现状,提高小学德育效果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新时期教育体制下,笔者对小学德育的有效性进行如下研究。

(一)明确德育教学目标

学校要从德育教育现状出发,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德育教育任务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布置,从而大力推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建设。加强对德育老师的及时引导,要求德育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德育知识,将德育知识积极渗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通过德育教育实践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德育内容的重要性。让小学老师感受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性,自觉学习并贯彻党的精神,帮助学生及时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小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在日常德育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目标,及时明确德育教学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德育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内容的重点和核心,使小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中部分小学老师还是采用传统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必须要提高重视,鼓励德育老师积极探讨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性格特征以及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及时制定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德育教育制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积极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这样做有助于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德育学习中的困扰,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等,及时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出有效指导,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侧面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对话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德育意识的不断提高。

(三)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将德育教育积极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积极实现德育教育生活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从实践中感知德育观念,从而将德育教学效果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有效提升,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优秀的先进事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平台给学生播放德育知识有关的视频、图像等内容,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德育知识的认识,比如给小学生讲述郭明义,孟佩杰等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少成多,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

在传统模式的德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烦的心理,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首先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教育,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时给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教学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德育,在德育教育中及时将教学内容转换为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感受秋收的场景,并鼓励小学生谈谈对秋收的看法,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们播放秋收的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学内容过程的生动性与具体化。通过采用亲身经历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小学生爱上德育,喜欢德育课。

(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老师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者,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要关爱,还要严管,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需要组织他们进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深度理解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将理想教育与德育教育及时结合起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理想重在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发扬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用理想去激发小学生,并友好的帮助学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四结语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每个老师和学生的大力配合,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德育教育目标,促使小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意识,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并对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实际问题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措施。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更新德育教学观念,切实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并重视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此方式帮助小学生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效增强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6):76-76.

[2] 王丹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1):27-27.

[3] 左桂荣.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36-36.

[4] 邹敏仪.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6(28):24-24.

[5] 骆国权.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21-21.

[6] 何东波.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21):087-087.

[7] 赵英平.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5):00017-00017.

作者:章智 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吉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