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3-07 04:03:53

新课程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和小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文章结合本校德育工作实际,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思考,与同仁交流、分享。

关键词:小学德育;自主管理;课间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每所学校的德育工作都体现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彰显着德育的特殊价值与功能,从而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因此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就要坚持“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这一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制度及内部管理的建设,充分挖掘并整合德育资源,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特色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合力,使学校德育工作扎实、规范化地开展。本文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强化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意识较差,并缺乏责任意识[1]。基于此,学校领导和教师经过多次斟酌,制定了学生“自主管理”实施办法,不断完善班级常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全员管理机制,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实现“会学习、会合作、会健体、会生活”的学生培养目标,凸显“自主管理、彰显个性”的办学特色。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日常管理等班级特色活动,全面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各班级按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要求,根据班级具体工作设立各项工作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天做到认真检查,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并在晨会中进行总结。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同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管理”。通过预习、课前准备、课堂学习、作业等环节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由分工负责人对学生预习,初步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做好新课学习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两个环节做好检查监督和管理,对没有按要求完成的学生,报告老师,促使学生人人达到要求,保证实施效果;课堂学习则从学生坐的姿态、书写姿势和举手回答问题等方面强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规范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坚持按规定实行学生作业制度,从作业的布置、书写、检查到收发,都由固定的学生负责,教师只要对其中的重点学生进行检查和指导,就能轻松地掌握班级学生的作业情况,既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又让所有学生都完成作业;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积极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午间辅以书法课和读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继承中华文化———汉字的美学遗产,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二)班级日常管理中的“自主管理”。一是通过班级设立出勤检查记录簿,对学生每节课的迟到、旷课等情况进行检查,值日班长按时记录,及时报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做好学生出勤管理;二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红旗)、作业完成(蓝旗)、自我管理(黄旗)、好人好事(绿旗)等方面进行考评,及时对学生的获奖情况及得喜报情况进行记录,班级每月按照评比情况推荐2-3名优秀学生,评为“自主管理”标兵在学年进行表彰和展出;三是抓好课间纪律管理工作,设置每天值日班长,做好课前、课后班级的纪律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班级纪律;四是做好“三操”的管理,教师全面参与“三操”活动,保证“三操”对学生的锻炼和保健效果;五是做好卫生清扫和放学后的工作,保证每天的教学和管理效果。(三)班级特色活动管理中的“自主管理”。为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各班级除合唱、诵读、写字等普及项目外,还可根据学生特长选择特色训练项目,如:演讲、球类、绘画、舞蹈、、乐器、乒乓球、自行车、珠心算等,平时加强训练,每周或每月进行竞赛或成果汇报,学校可以利用“六•一”节或教师节进行展演,学校进行表彰。一年来的“自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在行为方面得到了规范。课间班级肃静,走廊、楼梯行走有序,没有了跑、跳、喊的现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能预习,课前能自习,坐姿、写姿正确,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上课精力集中,课前预习到位,杜绝了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上课也轻松了。在家里,学生做的事情多了,家长操心的事情少了。所以说,“自主管理”带来的不只是管理方式的变革,更是学生整体进步、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二、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现在的学生,缺乏运动和全面锻炼的机会,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技能技巧的学习规律,为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学校合成开展了“快乐大课间”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2]。为保证“快乐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实施,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做了精心安排。(一)分年级、分场地、分项目以轮换的形式进行活动。一二年级以跳绳为主,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打好基本运动的基础;三四年级以技巧性的“摇呼啦圈”、跳大绳(分单人、多人两种形式)、踢毽子等游戏项目为主,各班适当加入自己的特色活动;五六年级则以球类为主,通过对足球、篮球、排球等的练习培养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并通过配合,提高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二)做好时间安排,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上、下午间操后各20分钟作为集体活动时间,班级也可以适当利用午休和课后时间进行活动。(三)明确活动要求,各班准备活动器材,师生同场、同时、同内容进行快乐课间活动。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从最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技巧做起,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锻炼和提高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质。

三、坚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积极为特殊学生服务

(一)坚持开展“教师进千家”活动,密切家校联系。从2006年以来,学校坚持开展“教师进千家”活动,通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家访活动,使教育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增进家、校之间交流,了解学生成长和学习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重点是对特殊教育群体(留守儿童、特困家庭)进行家访,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进千家”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工作的亲和力,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与社会信誉,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教师进千家”活动,不仅了解了部分特殊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及学困和贫困的原因,而且为学校对这些学生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提供了准确信息,学校积极为这些学生提供学习和经济上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安心地接受义务教育。“教师进千家”活动更加强了家校了解和沟通,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良好互补。

(二)坚持进行党员教师帮助特殊学生活动,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和带头作用。一是学校的一线党员教师与相关班级的学困学生建立帮扶对子,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1)与其谈心,了解学困的原因,鼓励其学习的自信心。(2)为其定期辅导,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基本问题。(3)树立学习的信心,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由于坚持开展帮扶活动,因此不少学困生摆脱了学困。二是党员教师每人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对部分贫困生以慰问方式给贫困生家庭以物资和经济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帮助,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党员捐资为部分贫困学生提供午餐盒饭,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午餐困难。学校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通过送慰问金和资助生活用品的方式进行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在校学习。三是成立学校党员“通勤候车学生服务站”,为学生提供候车服务:学校有40多人,由于家庭离学校较远,需要乘坐通勤车,但是放学后的各通勤车,乘车时间各不统一,学生的候车地点、时间分散,存在较大安全和管理隐患。为了保证他们的候车时间和安全,每天下午放学后让远道通勤候车的40多名学生在指定的1年级5班教室,由党员教师统一管理,让学生边学习边候车,解决了通勤候车学生在校外候车的安全问题。

总之,每所学校的德育方式或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变化,会发生相应调整和改变[3]。因此,小学德育工作应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策略。如小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校与家庭联教模式;利用课间活动教育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可以为小学德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提供借鉴,提供新路径。只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魏桂云 单位:安图县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刚.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浅谈[J].安图教育,2010(3).

[2]刘桂荣.在课间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班,2007(3).

[3]李玉堂.小学育人工作的有效策略浅谈[J].小学班主任•教研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