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文化探究3篇

时间:2022-05-10 10:53:20

高中德育教育文化探究3篇

第一篇

1我国高中德育现状

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高中学生由于家长溺爱、缺乏锻炼等原因具有惰性强,逃避困难,独立性差等缺点。尤其是针对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孩子,这些缺点显得更为突出。同时,由于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子,所以表现的比较自私,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些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甚至一些老师对于自身要求比较低,这些都会给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体育文化教育对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属于一种自己建设自己,补充自己的重要过程,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团队意识。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个未来的目标或者理想,人们会本能的对自己进行必要的节制,挖掘身体的潜能,克服困难,超越自我,这都是道德价值的体现。在高中教育中,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就是体育课堂教学,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体育技能,更主要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对于自身进行一种挑战,不断的突破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通过分组比赛等形式,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自家的小世界中走出来,通过和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实现重要的进步。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它需要大量的身体活动,是一种体能锻炼,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家长羽翼保护下的学生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意志上的锻炼。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德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

在体育课堂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之外,还要随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这样才能通过体育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3.1教学形式的选择

在体育教育中可以锻炼学生很多方面的德育品质,例如:长跑等耐久性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竞技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奋发精神;支撑跳跃等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等。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形式做合理的安排和选择,将不同类型的运动穿插搭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情况做适当的总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同时加强纪律性管理,使他们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以小我为单位,加强集体荣誉感,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互相学习成功的秘诀。在竞技类比赛中,要调节课堂气氛,既让学生都使尽全力,又不过于在意输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3.2教师注重自身修养

高中的学生还处于一定的模仿阶段,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在德育方面有一个良好的表率。首先,对教学内容及形式要认真负责,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并且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课堂形式。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渗透德育教育,选取适当的时机,做总结,以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最后,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用文明语言,注意仪表,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使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大大提升品德意识,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最好的传承。

4加强高中体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是渗透在所有学科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在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呢?接下来,笔者就提出几个自己的观点。

4.1加强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

学校体育教育的传统以及风气是由师生和员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这种传统和风气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一个学校特别重视体育教育,在这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转变对体育的态度,可能由原来的淡漠转变成喜爱。所以一个学校要加强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首先要加强体育风气建设,让学生都热爱体育,才能在体育课堂中体现出积极的态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4.2加强体育教师的作风要求

教师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学生品质的发展。通过一些具体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是积极的、介入的,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如果教师是被动的、心不在焉的任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可能学生大多是三五成群,自由散漫的随意聊天。如果教师在课堂过于专横,本着我是老师我说了算的原则,那么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会受到拘束,从而产生抵抗情绪,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加强体育教师的工作作风要求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兴趣盎然、相互协作、轻松欢乐的课堂。

4.3适当安排体育比赛

所有的课堂教学都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对于体育教学,老师更加应该言传身教,以健康匀称的身体、通过文明恰当的语言、标准规范的动作给学生做示范,并且适当的讲述一些体坛示例,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对于一些体育活动,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互相学习,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注意队员之间的配合。

4.4严格要求教师形象

一个教师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是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尊重、信服的一个重要前提。其次,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本身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又怎么能够去要求学生。所以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5结语

从我国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迫切的需要一些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德育品质。在高中是德育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尤其是体育教育。这将是影响我国未来是否能够持续稳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笔者从我国高中德育现状,高中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影响以及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等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希望可以为我国的高中德育教育提供一点意见,也希望我国的高中德育教育发展越来越好,为我国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梁威工作单位: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第二篇

一、做实做细学生的思想工作

当班主任不易,这是众所周知的,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并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必须处处注重细节,落到实处。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尚未成熟。怎样引领好学生,就要靠班主任的细致工作。一方面我们班主任应循循善诱,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特殊生,应多与其交谈,及时了解其动态。另一方面,政教处要利用橱窗、板报、国旗下讲话、国庆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学习近代史,不忘国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思想工作之关键个人认为是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谈到安全,我们往往会想到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谈到健康,往往只想到身体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和安全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更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周围的不良诱惑不断增加,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等物质要求,而更趋向于追求安全、快乐、幸福的精神指标。当这些无法实现时,他们的心理就会显现出不健康,甚至病态。现在的学生太脆弱,父母离异、考试失利、同学吵架都可能会发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当然要治疗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心理,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任重道远。班主任这时更需要弯下腰来,伸出双手,抚正他们。学校应经常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学校需要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做好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工作。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班的观念,认真做好普法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狠抓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听话了。近两年笔者发现在军训过程中,一些家长找班主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子女推脱不来军训,一些同学不肯参加国旗班和女子仪仗队的训练,理由是太辛苦。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荣誉感,跟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这是由大环境造成的,给班主任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笔者曾听过一位衡水中学毕业生谈他们学校严厉的管理制度,学生全部寄宿学校,所有学生回家只准带牛奶、香蕉、苹果、桔子和饼干类点心,其他的不准带,否则回家一个周接受家长再教育;不准带手机入校,否则回家两个周;学生打架,立即开除;学生谈恋爱,立即开除;学生不能跑操要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并经过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教育处干事、教育处主任等人的审核,最后由分管教育处的副校长批准。这样做一是为了便于管理,二是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把这些制度内化成学生优良的品质。在我们看来这些制度实在是太严格了,其实制度只是惩罚那些违反制度的人。很多学校其实缺的就是严格的制度和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言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所以我们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另外要注意延伸自我管理的领域,自我管理不是少部分学生的事,我们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笔者认为德育活动不仅通过说教,还需要通过各项活动来完成的,德育活动不但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多用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学生,多开展竞赛、评比、表彰,比如“十佳优秀学生”的评比,“功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新锐班主任”的评选,并加强对这些优秀师生的宣传力度,通过种种方式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将德育活动仅仅举办成一次讲话,一次发言,一次宣誓,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秉承这样的理念,学校应多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系列德育活动,多弘扬正气,多鼓舞干劲,注重正面引导,将一些重要的德育活动系列化、立体多元化,就拿成人礼为例,今年笔者和政教处全体同仁组织了十八岁成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4月21日,高二全体师生隆重举行以“走进高三,勇于担当”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这个仪式我们筹备了很长时间,想了很多方法来全面调动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典礼上,我们看到很多学生与家长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我们要改变一心死读书的思想,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真正让师生全动起来,我们要通过各项活动点燃师生的激情,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同时,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学校要有统一的部署,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各类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且要多让学生参与,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总之,没有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谈不上全面质量的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作者:马玉工作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第三篇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1.高中德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有机结合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高中的德育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对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学习就显得极为的迫切。还需要指出,这种学习不是生搬、死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论,而是要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2.高中德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去建立一种道德理论,而是要表现为一定的道德行为,此为评价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假使我们希望了解人们的某种道德行为,就必须去分析产生这一行为的动机,即为人的需要。这种需求既包括学生的个体需要,又包括社会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要关注高中生个人的需求,并分析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

3.高中德育工作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

学生既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对学生情感的关怀既是老师的必要工作,对德育教育也是必要的补充,情感的教育可以充当德育工作良好的催化剂。因此,道德建设需要增强、道德行为需要规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4.高中德育工作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范畴,而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德育教育中,除了帮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还要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世界观包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也是一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剂。

5.高中德育工作与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

集中时间,抓住契机,切实展开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在那些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殊事例的渲染之下,学生的道德素质确实能够实现一定的飞跃和升华。但大量的现实思想问题的解决要靠持续性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老师能及时地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消除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使他们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1.校园活动促进德育教育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校园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的活动要丰富多彩,更应该是喜闻乐见的。在实践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的参与中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更加地升华。

2.重在参与,促进德育教育

“重在参与”作为德育的立脚点,德育不应该仅限于在课堂上讲客套话,让学生去吃现成的饭,更不应该只看结果,而是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实践、生活的实践和社会的实践过程,让他们的道德水平在实践中感动、形成,在过程中实现孕育、熏陶。只有这样,也只能是这样地让他们自己去品尝人生百味,经世间风雨,才能更好地获得真知实感和促使心灵的升华。学校的道德教育要改变这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局面,学校的德育教学就必须要打破单一地课堂式讲授模式,注重开发、推行多式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教育模式。高中生已经即将步入成年人的行列,要鼓励他们走出封闭地课堂,积极参与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之中,经过社会的教育、实践,促使他们的道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3.养成教育,促进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一般认为,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其目的在于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增强自身的能力。即使我们离开学校,仍然还需要从多方面接受再教育,还要进行自我的教育,其目的还是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在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要把对行为习惯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我能做”自信的基础上上升为“我会做”的更高境界。而养成德育教育贵在指导,重在训练。这种训练要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在指导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让学生听懂上课内容时,要求老师不仅用准确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还要求会用丰富的动作、表情来传递信息,用眼神同学生交流。在课后,教育的重点应转移到训练学生的生活、文明礼仪习惯。

4.以师为范,促进德育教育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作风、习惯与处事的方法等都会让学生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都有可能让学生去竞相学习、临摹的楷模。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老师需要身体力行,以良好的师德去启迪学生。老师也需要从小事做起,要使学生有时间观念,上课不迟到,老师就必须按时上下课;要使学生讲究卫生,老师就必须衣着整洁。老师处处以身作则,做好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导和影响学生。

三、总结

学校教育的舞台最终是属于学生的。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为学生搭建起各式的舞台,创建出良好氛围。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非是说出来的,更不是用理论阐述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体验出来的。只有让学生站上舞台并成为主角时,学生才会真正地认识到不同言语表达出来的、理论阐述出来的道德品质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地实现德育。(本文来自于《中国校外教育》杂志。《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金朝洪工作单位: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