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一体德育课程体系探索

时间:2022-08-12 09:34:56

三维一体德育课程体系探索

[摘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以下简称学道),创办于1998年,由三所历史较长的学校优化整合而成。2003年,学校与成都市东南里中学合并,迁入小巷深处的原东南里中学校址。四校合并,既带来了资源互补,又带来了观念冲突、教师矛盾与新校址环境、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学生德育水平较低,学校发展陷入低谷。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开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经过近15年的实践与改革,学道成功开创了“修•享•尝”——三维一体德育课程体系,旨在通过外匡行为、内提修养,让学道的学子行而有范、立而有格、动而有致、静而有性。

[关键词]四维一体;德育课程体系;探索

一、“修”学理悟道课,让学道学子立而有格

为了让学生以切身的体验来陶冶情操,塑造品格,获得心灵的感受,学道选取了学生最需要培养的“习惯、信心、责任”三大主题,并围绕“学理悟道”这一核心文化,开发和实施了德育校本课程——《学理悟道——学生成长自学自悟指南》德育读本。《学理悟道——学生成长自学自悟指南》德育读本强调学生领悟情景、自主体悟、自我反思,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它既是一个德育读本,通过“典型故事”让学生阅读后去感悟,又是一个行动指南,学生根据教材的“行为指南”进行自我反省,同时,它还是一个活动菜单,年级和班级可以根据“活动建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学习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各年级是如何围绕三大主题实施这一课程的呢?以习惯为例,从衔接年级到九年级,由于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差异比较大,学习任务也从量和质两方面逐渐增加,因此,学道根据这些差异制定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即不同学龄段有不同习惯的养成,即要求同一习惯在不同学龄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在《学理悟道》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学道对体悟的理解也经历了两次飞跃:学道最初的体悟是一味地强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心放在行为纠正上。现在看来,显然它既不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不适合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的现代中学生。对体悟认知的第一次飞跃是强调感悟与反思,即学道力图通过“典型故事”,让学生去感悟、反思。但美中不足的是选择的故事大多是正向的、正面的,致使学生收获单一,不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道德判断。对体悟认知的第二次飞跃是强调讨论与思辨,即学道给学生设定的“典型故事”不一定都是好的、正向的,增加了一些中立的甚至是两难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辩论,从而形成理性的道德判断。当然,这样的体悟充分考虑了作为网络世界原著民的“00”后们,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爆棚,已经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不是什么?”等简单问题,基于此,学道设置了一些中立的甚至是两难的问题让学生去充分讨论、深入辩论,在“真理越辩越明”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帮助学生“明德笃志”。

二、“享”系列活动课,让学道学子动而有致

学道充分利用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科技、社会热点等28处地方教育资源,将其分成自然环境类、人文历史类、社会环境类、生活技能类四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体验活动,创立了《走遍成都》活动品牌,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探究中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走遍成都》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课程,经历了从单一活动阶段到学科整合阶段。(一)单一活动阶段。主体活动是安排了每双周下午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仅仅是活动,不是课程。当时选择的地点比较随意,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收获不够丰富。但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给了学道开发相关课程的信心。(二)学科整合阶段。2010年,学校成立了单独的衔接年级。学道开始系统地思考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课程。如何挖掘活动地点的教育资源?怎样帮助学生全方位体验并得到多重收获?基于此,学道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科校外体验活动整合,力图通过同一次活动,达到德育、教学双丰收的目的。每一次活动,学道在以年级为单位,各学科备课组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尽量整合多个学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菜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例如,在活水公园开展的“今昔府河——探秘清水源”主题活动,它包括这样几个小活动。历史方面:府河变迁,今昔成都。同学们组成采访小组在活水公园附近采访居民老人,了解今昔府河变迁,感受成都历史文化。化学方面:组成探究小组了解水净化原理,探秘清水源。语文方面:组成宣传小组,学生自创环保宣传语,自制环保卡发放给市民,宣传环保和低碳生活。又如,在建川博物馆开展“走进建川,沐浴心灵”活动,组织学生探究抗日战争那段历史。同学们走进大邑建川博物馆,一封封战地书信、一张张老照片、一枚枚斑驳的奖章,一组组抗战数据,一件件抗日将士留下的物品,一个个泣血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受震撼。在博物馆内,音乐教师组织同学们举行革命歌曲拉歌比赛。激情飞扬的歌声,把那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凝固成永恒。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维护人类的和平,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发展。再如,“亲水都江堰,近道青城山”主题活动。一天的活动,地理教师组织同学到都江堰深入探究水利工程,生物教师组织同学了解青城山植被,体育教师再组织同学进行登山比赛。经过四年的28个不同地点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在参与、实践、探究中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尝”多彩选修课,让学道学子展而有性

校本选修课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程的开发建立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课程项目的确定必须经过调查研究—课程申报—课程审批三大流程,以保证课程质量。具体流程为:第一步调查研究。首先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教师的特长、学生的特长,发掘师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公告。第二步课程申报。根据调查公告的需求,教师和学生均可申报课程,教师申报开设选修课程或社团管理,学生申报社团课程。第三步是课程审批。学校对教师、学生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查,学生社团申报还需进行演讲PK,优秀的准予开设课程,目前开设了“巧手剪刻纸”“围棋”“民族舞蹈”“花式篮球”“跆拳道”“服装设计”“中国象棋”等7个学生社团。为了增加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学校还特别邀请了非遗传承人、行业名师、家长来上课,例如:“看世界”邀请英、法、美、加、日、韩等国的教师给学生授课;“走进俄罗斯”“太极拳”“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等聘请了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家长授课。学道开设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生活技能、学生社团等五大类共60余门选修课,固定在单周五下午一二节课进行。丰富的选修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同时,还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行自由选择。学道的选修课,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兴趣及发展需求自由选择,合格即结业。自由选择包括课程门类和学习时间“双重自由”。具体而言,一是课程门类的自由选择。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课程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课程选择均在网络上完成,保证选课的公平性。每一次选课,孩子们总是充满期待,一旦选到心仪的课程,孩子们总是非常开心。二是学习时间长短的自由选择。选修课课程的学习时间分为“长课”和“短课”,“短课”半学期为一期,学生上完后可选择新的课程;“长课”则至少一学期,有的可达两年。希望涉猎广的学生可选择“短课”,希望深入学习的学生则可选择“长课”。每个学生修完两年的选修课,毕业时颁发选修课结业证书。学道丰富的校本选修课程,突出了学生发展的个性特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促进学生成长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和丰富生活,促进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学道秉承“尚德、务实、创新”的书院文化精神,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现实需要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要求,成功开创了以“‘诵’学道学子歌、‘修’学理悟道课、‘享’系列活动课、‘尝’多彩校本课”为主体的“诵•修•享•尝”四维一体德育课程体系,真正通过“外匡内提”,让学道学子行而有范、立而有格、动而有致、静而有性,彰显了学道“构多彩德育课程,谱学道学子华章”的教育宗旨,为我省、甚至我国的其他初中德育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妙娥.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J].北京教育,2003(11):9.

[2]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7.

[3]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3—8.

作者:阳波 单位: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