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型高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时间:2022-09-17 09:52:44

巨婴型高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摘要:首先,文章归纳了“巨婴型”高中生的内涵与特点,如对父母的过分依赖、过分“自恋”、价值观模糊等。其次,文章对“巨婴型”高中生的心理演变与养成进行归因:父母包办一切,学生错过“自我同一性危机”成长契机;社会与学校的功利性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个人意识沉睡,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不统一。最后,文章归纳了几点“巨婴型”高中生的教育策略:家校合作,引导父母转变教育方式;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唤醒个人意识,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巨婴型”高中生;问题聚焦;反思与策略

青年被寄予很大的期望,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但近年来,学生巨婴化现象日益突出,相关社会新闻屡见不鲜,学生“巨婴化”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的缺失与不足。高中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的“成人化”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理应承担起“去巨婴化”的教育职责。

一、“巨婴型”高中生的内涵与特点

(一)对父母的过分依赖

一些高中生直至高考结束都不能适应紧张的集体宿舍生活,他们依赖于父母的照顾和安排,缺乏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学校一旦遇到问题便会立刻寻求父母的帮助,不会自我解决,甚至经常会因为承受不住学习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就想回家。

(二)过分“自恋”

学生的过分“自恋”表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相信自己,另一种是过分否定自己,模糊了个人与外界的边界。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万事要求顺从自己的心意,若意愿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轻则情绪大受影响,重则可能出现过激行为。此外,这些学生不能理解他人的处事方法,以自身的认知为评判标准,只要符合自己标准的就是对的,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是错的。

(三)价值观模糊

这些学生的价值观模糊主要体现在是非不分,以自己的认知作为评判标准,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没有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一旦出现问题,这些学生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责怪教师、责怪同学、责怪家长,逃避责任。

二、“巨婴型”高中生的形成原因

(一)父母包办一切,学生错过“自我同一性危机”成长契机

埃里克森指出,在12~20岁,孩子们最需要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淆”这一对立冲突。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1]。例如,高考学科组合的选择,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还是遵从父母的意愿或者听从权威者的建议?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充分可行的规划?面对某一事件,是否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和答案?在思考与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学生经历着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如果这一危机能得到顺利解决,学生将获得“忠诚感”;反之,他们将产生“不确定感”。这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一旦失去,学生就会错过很多的成长契机。

(二)社会与学校的功利性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社会的整体氛围较为浮躁,追求效益和利益,容易忽视人的心理需求,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由于教育资源紧缺,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理论教学放在德育教育的前面。升学率和升学指标容易让学校和家长变得焦虑,致使学习成绩提升为教育重心。这直接体现在作业量增加、补习班增加,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严重压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个人意识沉睡,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不统一

学者罗杰斯曾提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可作为衡量一个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2]。如果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可以实现和谐统一,这就是“自我实现”。初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完善的时期。但实际上,很多高中生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常常是不统一、不一致的,于是他们就产生了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例如,某学生从小就想从事公安技术类工作,但因为色弱不能报考该专业,他的理想自我便永远不能实现,若该学生一定要实现该目标,可能会南辕北辙。

三、对“巨婴型”高中生的教育策略

(一)家校合作,引导父母转变教育方式

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实行的是住宿制,宿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与他人相处等能力的平台。在高一入学阶段,学生刚开始住宿,班主任与家长要加强合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和宿舍生活。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家长都要学会“狠心”一点,从“包办型”家长向“引导型”家长转变。在生活上,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与舍友相处、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独立生活,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业上,教师要避免全权决定学生的学习,剥夺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归根结底,家长和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去试误,在试误中思考,在试误中成长。

(二)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两大核心,分别是教学和德育。教学与德育同时开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班主任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平衡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帮助学生稳步成长。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以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例如,班主任要鼓励“巨婴型”学生大胆参与校运会、艺术节、英语趣配音比赛、朗诵比赛、绘画比赛等集体活动,成为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设计者和组织者,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班主任要抓住“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开展一系列成长主题班会,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

(三)引导学生唤醒个人意识,帮助其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1.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比较客观地、准确地衡量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幻想的我,并能正确对待自我”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同时悦纳自己,最终走向“自我完善”。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的常用方式包括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此外,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角度了解、认识和追求自我完善。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巨婴型”学生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和过分自恋是缺乏责任感和同理心的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尤为重要。同理心可以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对他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责任感可以让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3.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动力和目标研究表明,在动机作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能否胜任的知觉。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我效能感”。首先,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效能。在选择任务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鼓励、自我表扬,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克服困难,完成各种任务。其次,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与自己相近的同学或朋友,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在面对“巨婴型”高中生时应让良好心理素质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坚实基础,同时引导他们发挥个性,逐步实现自我蜕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张培兰 单位: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