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16 11:14:44

小学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落实,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而在当今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小学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模式迫切需要进行创新改革,融入更多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品牌。本文将结合本校的“心安教育”品牌来展开阐述,深入分析目前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心安”育人模式来探究未来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力求为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地方小学德育教育的不断前进。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心安”育人模式;发展探索;策略建议

“心安”育人模式是本校的特色教学品牌,浓缩了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与近展特征,是以“和乐”为主题,开启“心安”的教学模式。抛去育人模式不谈,地处偏僻的农村小学在德育教育的改革发展上,本身就受到了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果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没能与当地的乡土资源和教育特色相融合,那么就是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简单来讲就是指一味套用别人的教育模式,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情况而造成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教学大环境下,德育教育的开展与管理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更与国家的未来建设息息相关,农村小学理应重视对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让其成为构建素质教育现代化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小学德育管理探索

(一)“心安”育人模式内涵探索

现今“新安”地名本是取自“心安”二字。据记载,早年朱熹之师刘屏山后裔(刘完)为避战祸,至闽迁常,居新安里,带领子孙后辈在此安居乐业,始建公祠。虽然新安地处偏僻,但近年来有大量外来人员的输入,本地也在大力发展“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特色文化。因此,学校结合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决定以“恬淡清净心安然”作为教学文化,创建“心安教育”品牌,坚持文化育人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偏僻的农村小学教育体系中对德育教育的管理工作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班主任、少先队、学校、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导致德育教育开展仿佛一盘散沙。而进行了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管理之后,一是德育教育的管理工作会有一个健全的系统;二是可以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包括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共同为德育教育的开展而努力;三是明确教育分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农村小学德育未来发展路线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未来的发展路线一定是与国家教育政策相契合的,同时作为有特色文化和历史的地方学校,将德育教育与乡土教育资源相融合也是必然趋势,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合“心安”教育品牌,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师资力量趋于完整,以此来不断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这就是未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大致路线。

二、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问题

(一)德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小学地处偏僻,无论是整体的生活环境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城镇地区相比较,自然愿意来到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教学水平不会特别突出。在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师团队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较大,老教师极难转变教学理念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思维活跃却缺少实战经验。在面对德育教育这个问题上很难做到观点统一,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也给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二)德育模式体系缺乏设计

相较于城镇小学开展素质教育早、贯彻深入的情况而言,农村小学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贯彻都不够深入,农村小学更是缺乏系统性的德育教育管理设计。大环境促使农村小学在教育中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情况,对德育教育则没有那么重视,因此才会出现德育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三)德育本土优势体现不佳

本身拥有特色乡土资源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当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家乡乡土资源的实践开发力度还不够大,没能做到真正拓展教育范围。导致德育教育缺少一些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特色德育教育的优势也没能发挥出来。

三、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小学德育管理实践

(一)转变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禁锢

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先转变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惯性思维。学校负责管理德育教育的领导和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带来的思想禁锢,从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环境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思想。对本校的特色“心安”教育品牌有一个深入透彻的了解,只有管理者理清了思路、下对了决策,学校的德育教育才能一步步走上正途。例如:现在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他们不愿意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舒适圈”,对新的教育政策和“心安”教育品牌不了解,那么学校负责德育管理的领导就要自己先了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一层一层传递下去,把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开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从上而下纠正学校不正确的德育教育风气。

(二)结合教育品牌,构建地方特色性德育教育模式

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改革,自然要将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与“心安”的育人模式进行充分融合,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德育教育基础上增添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保障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让农村的德育教育管理更加多样化,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例如:新安依山傍水,周遭数不清的青山秀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舒适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生活的节奏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学校德育教育的领导也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力求要把德育教育与“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点相契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乡的脉搏与气息,结合教育品牌来构建地方性特色德育教育模式。

(三)利用乡土资源,组织开展实践性德育教育活动

在上文中提到目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乡土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探究学习活动。秉持着寓教于乐的理念来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调动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心安”育人模式的特点展现出来,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农村小学的周边都有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圣地,像供游客赏玩嬉戏的山脉、峡谷、生态园等地。学生在游览这些自然风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大饱眼福,更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孕育万物的鬼斧神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种植园、博物馆与农田中,在参观完风景胜地之后,就要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工业园区和博物馆中,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劳动所创造的巨大财富以及古人的智慧结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构建“心安”育人模式下的农村德育教育模式。

(四)注重家校合作,为学生创设更舒适的成长环境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我们在完成德育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积极与家长取得长久有效的沟通联系,尽最大的可能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也转变农村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关于德育教育的知识讲座,邀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在讲座上请德育教育的专家和优秀教师来向我们传递知识,提升家长对于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促成一个学校和家长双向沟通的局面,让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来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扩宽小学德育教育的管理范围。

(五)加强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出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的原因,一般都存在很强的“从师性”心理,也就是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说的话和做的事都要三思而后行,避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更要小心学生模仿教师的不当言行,否则就会给德育教育的开展和管理改革造成重重困难。例如:无论是学校日常授课的教师还是负责管理德育教育的领导,都要做好严格的自我管理,时时刻刻将充满自信与希望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与学生相处时更要抛弃“师尊生卑”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要用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也能提升自身的修养与行为规范意识,一举两得。

(六)拓展教育渠道,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几乎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自然也少不了互联网的身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来拓展教育渠道,给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和管理带来新的面貌。例如:学校的领导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与教师、家长保持联系,像QQ、微信等软件都是十分便捷的沟通渠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分享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到微信公众号上,这样不仅是本校的学生和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都能通过互联网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七)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所谓创新管理机制就是指对传统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抛弃一些繁琐且不必要的步骤,按照“心安”育人模式的特点来新增一些管理方式,并以此来给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和管理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发展成长,推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与管理的不断前行。例如:在过去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总是习惯让班主任来全权负责,既要与家长紧密联系又要制定德育教育内容和教育规划,这无疑加大了班主任的教学压力。因此改革后的德育教育管理会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板块,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或者学校领导来负责,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各有所长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小学德育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地方农村小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最佳途径。小学教育应当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情况,将“立德育人”教育理念铭记于心,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栋梁之材,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价值。同时,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也与当地的教育特色有脱不开的关系,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好地保障德育教育的开展与发展。相信在正确的管理和领导下,本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尽快驶入正轨,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未来国家与社会的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建明.刍议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J].成功(教育),2020(2).

[2]白怀礼.为发展奠基关注农村小学教育[J].淄博师专学报,2020(3).

[3]李常.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8(29).

[4]陈海鹏.对信息化时代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

[5]马世菊.借助于媒体工具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方式革新[J].科技资讯,2020(6).

作者:刘红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