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化德育管理意义研究

时间:2022-01-09 09:54:40

初中生活化德育管理意义研究

一、初中生生活化德育管理的意义分析

1.初中学校实施生活化德育管理,有利于培育高尚品德的“活人”

鼓励学生开展生活化德育管理,以生活促进品德教育的均衡发展。坚持“生活教学”理念现行,始终将品德教育与生活相互交融。在学校教育中,品德教育内容的承载主体是课本,但德育管理不是局限在课本中,而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鲜活的素材相融合,加强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有利于培养高尚品德素养的“活人”。

2.初中学校实施生活化德育管理,有利于培养头脑灵活的“智人”

品德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担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重要任务。以前人们多关注于品德教育对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促进智育的重要作用。而实际德育管理过程中,高效的德育管理,不仅有利于淡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促进良好品德素养的养成,同时有利于构建相对开放的德育环境,打造教学共同体,促进智育富有成效地开展,培养善于头脑灵活的“智人”,奏响德育最强音。

3.初中学校实施生活化德育管理,有利于塑造内外兼修的“真人”

初中时期,学生们品德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基本一致,但因为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相互之间并不相同,所以每一个学生个体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德价值观念,其品德品质的发展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改革传统德育过程中,立足中国教育现实,将生活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融合,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为精髓,注重调整教学目标。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按照时展的要求,设计具有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教学目标能够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于一身,实现品德认知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对接,培养具有个性禀赋的“真人”。

二、初中生生活化德育管理的实施路径探究

1.采用生活化的德育素材,播撒兴趣的种子

现如今,德育素材仍然来源于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为了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工作者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那些能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和影响品德品质发展的德育内容,与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感,给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与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学生熟悉的典型人物进行实例剖析,播撒品德修养的种子。

2.采用学生化的德育方式,尽享品德认同的甘露

德育方法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媒介,服务于德育的内容,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及时地做出改变,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路径。我国初中德育的工作方法大多都比较陈旧,以灌输法和说教法为主。陈旧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德育内容的展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十分迅速,他们的生活经验会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经验的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因此,德育工作者要以生活逻辑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有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按照由近及远和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组织德育内容。从学生特有的理解生活和参与生活的方式入手,沿着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经验丰富的路径,与学生建立起“我一你”的对话关系,构建师生间的对话德育模式,层层深入地进行德育管理,使德育共同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尽享品德认同的甘露。

3.构建多元化的德育环境,聆听品德修养花开的声音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引入生活元素,就是要着重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化的品德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的品德意志。而传统德育过程中往往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打破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格局,构建多元化的德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认知与品德实践的统一。例如,笔者带领本班的学生在周末到火车站做义务志愿者,为外出旅行的陌生人指引道路,为清洁工人送上一杯温暖的茶水。同时,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家长和学校能够时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随地地疏导、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实现快捷方便的心灵对话、及时高效品德教育,为家长、学生、学校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环境开辟广阔之路。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重视学生的品德主体地位,实施“三位一体”协作管理,为学生构建更加长效、更加和谐的德育环境,使学生从品德实践中学习,在品德实践中成长,进而增强社会、家庭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在生活领域里真正明白生活化德育的内涵,探寻品德的真谛,聆听德育花开的声音。

作者:董宏伟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美加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参考文献:

[1]姚晓琳.初中德育生活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陈晓燕.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D].北华大学,2015.

[3]李国宏.初中德育活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