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解析

时间:2022-05-22 03:24:02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解析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色资源。中医药院校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强化课堂教育教学、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加强职业道德养成、践行医护职业道德等途径,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党的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责,充分研究和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和核心价值,对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既有客观必要性也有现实可能性。

1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2]。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在20世纪相对较少,进入21世纪以来逐年增长,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核心价值的凝练越来越多。其中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7月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关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界定,即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这是中华民族深邃哲学思想和卓越文明智慧在中医药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写照[3]。1.1“仁”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伦理思想。“仁”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是儒学的最高道德准则。孔子说:“仁者,人也。”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吕氏春秋》云:“孔子贵仁。”宋儒胡宏在《五峰文集》中说:“仁之一义,圣学要道。”程颢在《识仁篇》中说:“学者须先识仁。”这些论述都体现出人与人相互亲爱,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和对生命的重视。中医药文化中的“仁”理念主要体现在“医乃仁术”方面,这是对医学本质的界定,不仅反映了医学是“生生之道、活人之术”,也表达了古代医家的道德信念,充分体现出医家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及济世活人的医德精神。医护人员应该以济世活人为根本,以仁爱精神为准则,竭尽全力关爱救治患者。1.2“和”体现了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包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中的“和”理念主要指天人合一、阴阳平和、调和致中、医患信和、同道谦和、家庭亲和等,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4]。因此,从医者提倡在临证诊治时要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医患关系上,要以和谐为目的,对待患者要言语温和、待患若亲,普同一等;在同道关系上,要体现礼让谦和的内在修养,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礼让谦逊、顾全大局;在身心修养上,要涵养品性,语言和气,行为友善。1.3“精”体现了精勤不倦的治学态度。“精”是中医职业精神的最高概括,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医道精髓。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中强调:“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5]这充分说明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从医者不仅要精勤治学、精研医道、精益求精,而且要具有高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取象类比能力。作为医者,欲达其“精”,则须以“博极医源”为目标,终身精勤不倦,上下求索,才能日益精进;唯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不会为道听途说所误;唯有专心医道、审问慎思,才能够临证不惑;唯有明辨笃行,持之以恒,才能够真正救死扶伤;唯有小心谨慎、虚怀若谷,才能够永远前进。1.4“诚”体现了大医精诚的行为准则。“诚”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也是医者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5]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谋取财物;不能因为别人有钱有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诚”体现了医务人员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不可逾越的伦理底线,从医者在为人处事、治疗诊断、科学研究、医疗实践等方面必须做到诚信求实,力戒弄虚作假。

2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加深医学生对传统医学中德育文化的认知,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客观必要性。2.1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6]。“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7]。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高等院校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作为中医药院校,更要善于利用中医药文化这一宝贵财富,积极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2.2是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这一转变,就要求从医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不仅要解决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这点来说,探索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促进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2.3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生未来从事的是有关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起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2.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不断发生,医疗费用高涨,这些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引导医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断钻研医学知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积累的过程,贯穿于医学生在校学习及毕业后从医的全过程。为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坚持“医学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形成以专业课为主、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临床实习等各个环节,通过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使医学生将职业道德教育由最初的简单认知,逐步深入到医德情感的培育,最终转化为医学生的行为自觉。3.1强化课堂教育教学。课堂是医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设计上,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需要出发,选择开设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系列课程,构建医学生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融合,拓宽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医学岗位需求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强化职业道德,拓展职业素质。比如,在解剖学课上,可以结合外科手术中因医生粗心大意造成的器官错切等医疗事故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课程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可以选择古今名医医德修养先进事迹,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法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可以穿插近代以来关于“中医存废”之争和中医药在中国革命史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案例,阐释中医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激发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怀。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通过讲授将中医药文化软实力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养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以医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权力与义务,职责与使命。另外,在考试方法方面,将之前“期末考试定结局”改为“平时表现+实践活动+期末考试”的综合测评法,形成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3.2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中医药院校要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8]。在校园环境文化布置上,注重宣传校风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设立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白求恩、南丁格尔等名医大家雕塑,建设校史馆、医史馆、医学文化走廊,在校园内设立名家画像及名言名句等文化作品与宣传栏,激励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海报,大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定期举办人文道德讲堂,邀请医学专家、文化名家开设讲座报告,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设立“人文道德讲堂”等在线交流平台,把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临床实训、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密切结合,使医学生在职业道德网站中开阔视野,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的学习,持续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3.3加强职业道德养成。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开展中医药文化实践教育。开展以“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纽带,秉持“精诚惠世,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宗旨,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开展“义诊”“健康服务与咨询”“爱心救助”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意识,把握好仁爱与助人的方向。开展以“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教育,培养学生“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健康生活态度。开展以“精”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专业课程,组建不同的学术小组,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精勤治学,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开展以“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注重加强诚信教育,组织学生观看诚信教育视频,了解不诚信案例带来的严重后果,不断锤炼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医学生医德认知水平。3.4践行医护职业道德。临床实习环节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延续。高校应探索建立与医院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加强临床实习期间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学校侧重抓职业道德理论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等,组织医学生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学生进行“救死扶伤、敬业爱岗、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尊重同事,平等相处、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医术求精,慎言守密、遵纪守法,廉洁行医”等医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实习医院侧重抓职业道德实践教育,通过门诊导医、临床陪护、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安排方式医学生接触患者,引导他们深刻感受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尊严,从而建立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定期开展医德宣讲活动,组织医学生观看钟南山等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使医学生在鲜活的事迹中得到教育。通过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身律己,牢记行业规范和操作标准,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道德信仰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职业素养。中医药文化是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的有效衔接,使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高敏,徐明元.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7):629-630.

[3]杜常浩.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N].中国中医药报,2013-02-27(003).

[4]王欢静,商丹,郑艳辉.探究中医药学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2):195-197.

[5]王育林,李亚军.医古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6]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N].人民日报,2017-02-24(007).

[7]王永炎.发展中医药学应有文化自觉[N].人民日报,2015-06-03(24).

[8]李玫姬.中医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11-514.

作者:李 隽 李亚军 张雪玲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