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探索

时间:2022-04-30 03:23:54

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探索

[摘要]目前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保险消费者对于自己权益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高校金融学及其相关专业愈发重视《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通过对升达学院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我校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保险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目前我校《保险学》课程教学课时为32课时,教学内容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保险概述、保险基本原则、保险合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政策保险与社会保险、保险市场等八个章节。笔者通过对《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对于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不足之处着手,提出我校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升达学院《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保险学》课程学时有限,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相对困难。因此《保险学》授课过程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保险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将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度。1.2学生对于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存在较大差距。《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但同时此课程也是一门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保险学》是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讲授保险原理内容等相关知识,课堂中引入的案例只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相关。但保险公司从营销、核保、理赔、客户服务等相应保险活动都表现出较强的实务性与应用性,教师仅通过“传统讲课”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和保险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面对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时,仅仅凭借课堂上学习到的保险学相关理论很难做出最佳的购买决策。此外,学生在接触保险实践活动时,也会因为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学生面对保险纠纷时感到不知所措。1.3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不足。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保险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不足,对于保险理论知识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我校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学生上课必须手机入袋,教务处和辅导员巡视课堂等。学校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通过这些外部施加的措施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每次在课堂上课之前,随机抽查学生的课本和课程配套笔记本,发现一个班能提前预习的学生不超过10%,每次课堂知识回顾环节,能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不超过10%。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沉默然后等待老师主动告知相关答案。

2升达学院《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我校缺乏保险实践教学课。我校对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专业实操技能、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这些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实现。目前我校《保险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无法完全适应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而我校未开设保险实践教学相关课程或环节,也未购买相应实践教学软件。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保险理论知识,将会加大学生对于保险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学生实践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2.2教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保险实践经验。两者都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活”,并且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帮助学生理解实践中的保险活动。我校保险学教师大部分是理论性人才,具备相对丰富的保险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保险行业经验和行业发展变化的敏锐度。保险公司的核保部门和理赔部门都属于机密部门,保险公司的营销活动时刻发生变化,保险产品的更新换代、保险监管对保险行业各种活动的影响等保险实践性内容教师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对于保险市场发展的最新动态敏感性不够,并且获取保险相关实践资料较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导致教师无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实践知识,并且无法通过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性分析,从而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和积极性。2.3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我校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两者的脱节导致学生对于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保险行业核保和理赔岗位、销售岗位、营销策划岗位、客户服务岗位人才严重缺乏,高校承担者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角色。我校《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保险基本原理,学生仅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直接胜任这些岗位。即使学生就业不选择保险行业,但是学生作为未来保险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以及保险服务的甄别能力无法通过目前的教学内容得以提升。2.4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我校目前仅凭借传统单一的“讲课”方式很难培养出适应保险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主要包括喜欢实践或案例教学,记忆类表层学习较多,理解、探究、学以致用等深层次应用性知识学习不足,部分学生学习倦怠,学习自主性相对不高等。我校采用传统的保险学“讲课”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并且难以降低学生倦怠感。

3我校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增加保险实验课。目前保险教学软件能够模拟保险公司的完整业务体系,从客户投保到保险公司承保最终保险理赔全部包含在内。如果学校审批通过购买保险教学软件的申请,可以采用三种形式增加保险实验课程。第一种形式,保险学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金融专业调研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保险实验课的学习;第二种形式,调整金融专业人才方案中《保险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时长,采用理论(32课时)+实验(16课时)教学模式;第三种形式,采用理论+实验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时长,调整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以上三种形式增加保险实验课程,学生可以进行保险业务模拟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保险公司实际业务。3.2丰富教师保险行业实践经验。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丰富保险行业实践经验。第一种形式,在不涉及保险公司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教师主动与保险行业的销售人员和内勤人员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保险实践经验。第二种形式,教师进入保险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实践具有专业性,教师进入保险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促进了学校与保险公司之间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将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3.3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毕业即能适应金融市场需求。教师根据保险市场需求方面进行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情况。在不改变教学时长的情况下,则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如下调整。第一,把政策保险与社会保险教学内容调整为课下知识拓展;第二,增加与保险实践相关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内容教学时长,其中包含保险营销、核保与理赔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相关保险活动教学内容;第三,减少与保险实践关联度较弱的理论教学内容。3.4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和主动性,增加学生求知欲,保险学教师需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是实践相关案例教学方式。在每个班中搜集学生的亲人朋友遇到的保险“难题”,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课堂案例分析或讨论,梳理学生的理论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保险实践“难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保险学教师共同建设混合式教学平台,采用线上与线下共同教学方式,尤其是网络环境的线上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上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集所有学生的共同智慧讨论解决保险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拓展学生的保险认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结语

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于人才需求量日益剧增,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并享受相关服务成为了家庭理财规划的重要部分。《保险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保险行业岗位要求以及成为理性保险消费者。因此,我校需要持续进行《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虹.新时期高校保险学多元化教学探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3):90-92.

[2]周红军.关于《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4):148-150+153.

[3]杨倩.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J].国际公关,2019(08):82-83.

作者:王敏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