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议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2:29

宽容的议论文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阅读;观察;感悟;作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劝诫我们要尽量多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后者告诉我们应广泛接触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死抱书本,对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做法,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以笔者之见,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悟”字上下功夫。

一、熟读精思,悟他人文章之得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多读的重要性。多读,可以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写作素材。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词汇贫乏、言不达意、叙述单调呆板、议论单薄无力、抒情无病呻吟的文章,是不可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的。从客观角度来看,目前,由于中学生的课业较多,主要靠多读、多看、多听来获得知识,如从教材、刊物、中外名著、广播电视等媒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读得多了,读得熟了,提起笔来自然也就顺手多了。例如,笔者让学生写一篇《学会宽容》的议论文,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不少学生能够按议论文的要求去写,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所用的论据大多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缺少典型性和说服力。在讲评作文后,笔者利用阅读课的机会,让学生重点去寻找名人、名著、历史故事中有关“宽容”的例子,然后让他们重新写同题作文,这次,学生作文中论据的使用有了明显的改观:姚明宽容“大鲨鱼”奥尼尔的挑衅;富兰克林•罗斯福宽容德里斯的不友善;《史记》中蔺相如宽容扬言要羞辱他的廉颇;《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宽容曾经对她不尊的卡西莫多等。有的学生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等名言运用到文章中,可谓精彩纷呈。培根在《论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目的都在于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因此,在多读的同时,更应多思多悟,多“咀嚼消化”,思考他人文章的谋篇布局,感悟他人文章的得与失。例如,学生在刚刚开始写议论文时,普遍感到无所适从。议论文的结构也好,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也罢,每一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在学生实际写作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教师与其一遍遍进行空洞的说教,不如引导学生找一些经典的议论文进行揣摩、领会。例如,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六国论》和鲁迅的《拿来主义》堪称议论文的典范,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论点鲜明、论据精练、论证充分、结构谨严。让高一学生写议论文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两篇课文,一段时间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启发和收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在作文讲评时,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去讨论评析这些文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自己感悟出的方法,比教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1]。

二、常悟多写,录生活感悟之要义

从别人文章中获取写作源泉固然必要,但要写出能体现个性、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就得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生活是写作的真正源头活水,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常常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精彩的世界之所以不能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生活熟视无睹、熟视无思。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抒写生活[2]。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尽量扩大学生的观察面,如班级的、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等,让他们把平时经历的平凡的小事或瞬间随时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捕捉写作素材,如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校园晨曲、食堂风波、课堂趣闻、运动剪影等。在观察的时候,既要让学生关注事物的共性,更要鼓励他们善于捕捉细节、发现个性。笔者相信,经过不断的训练和积累,学生写作文时不再是无米下锅,而是文思泉涌。学生要会观察,更要会感悟,感悟是观察的升华,是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过程。史铁生在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失魂落魄,每天就像上班下班一样,摇着轮椅到地坛去,因为“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可以说,地坛的每棵树下,每平方米的草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车轮印,也就是在那里,他看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景象:“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不观察,怎么会有这些细腻传神而又生动真实的记录。“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感悟,又怎么能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伟大,从此一扫内心的颓废。所以,如果把学生的写作看作一种创作、一门艺术,那么,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不是对生活简单的写实,而是有更多的思考、领悟、加工,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但是,只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还不够,还应让学生养成常动笔的习惯,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不断变化的,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也是稍纵即逝的。手头要经常有一支笔、一个小本或一些卡片,有一些想法或见到了有趣的事情便马上记下来,有时哪怕是一句话,甚至只是几个词,也要记下来。勤动笔,既可积累生活素材,又可借机练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基本功,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感悟、多动笔。多阅读,能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多观察,能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素材;多感悟,能使学生锤炼自身思想;多动笔,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让学生与作文共同成长——评王保兵的“小叙事真性情”作文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8(31):48-52+2.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2

大家都知道,理科班的语文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对于高三新接手的班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将一群男生为主、咋咋呼呼、肆意妄为、缺乏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的理科生搞定,就需要科任老师发挥小宇宙和智慧了。而文科班虽然语文素养较好,但若想在年级激烈的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也是需要花费很多力气的。回想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是先严后松、先紧后慢、先理后情。

一、先严后松

所谓“先严后松”,指的是针对理科班学情而采用的教育方式。“先严”,就是说刚接手新班的8、9月份,一定要拿出教师的威信和气场,立好规矩,严管严教,压住少数不太听话的另类分子。4班是个很特殊的班级,有个性的学生比比皆是,像“飞机佬”曾启昀(就是说他像飞机一样定不下来)、迟到大王伍天衡、个性学究陈歆等等,这些学生在高二便已名扬四海,整个班也是出了名的难管班。因此我刚接手4班时,一反自己温柔平易的教风,着实地黑脸了好几个月,明文规定未交作业如何、迟到如何、默写不合格如何,并坚决执行,硬是勉勉强强地将规矩定了下来,吓得学生私下也说“张老师好凶啊!”但开头的规矩定好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学生也明白了,后几个月我个人上课较幽默的特点和爱笑的特色就慢慢展露出来,碰上一些确有特殊情况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也会宽容应对,学生心理上也渐渐接纳我,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私下会找时间补上。

二、先收后放

所谓“先收后放”,指的是针对文科班学情而采用的教育方式。文科班的学生是我自己从高二带上来的,学风学规已经养成,平时较为听话,也较有学习热情。尽管如此,对待他们,仍要“先收”。“先收”,是指将高二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传统进行收拢整合,使其更加系统化。如将高二的每周素材积累、课前三分钟演讲之素材分享、课外阅读以及时评写作训练,整合贯通至高三的议论文写作中,让学生的素材积累和分析点评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再如高二时学生已经大量学习了古代诗词,并养成了一定的课外泛读习惯,高三时再进行收拢总结,有针对地指导学生在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方面进行精读。“收”得好,那么在全班整齐操作的氛围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会更加稳固,学习也更有方向。而文科班的学生本身的素养就不错,备考前期要“收”,备考后期则要学会“放”,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老师不宜抓得过死。高三备考的最后阶段,在文科班我的大部分作业都是采取选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夯实巩固,绝不强求面上的整齐划一。这样做,明显让文科班的同学更自由更从容。

三、先紧后慢

所谓“先紧后慢”则是指教学进度安排上的了。语文复习不像其他理科学科,仅仅是化整为零进行阶段性复习即可。语文学科的备考除了理性的分割考点、按部就班地复习之外,更需要的是对考点进行反复的打磨,以求让即使没有灵性的学生也能获取一些语文学习的感觉。因为语文题是很活的,严格来说,整张卷除了默写和字音之外,剩下所有的题都需要学生结合语境、结合题设条件进行灵活的思考。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考点的备考重在“先紧后慢”。“先紧”指的是该复的考点应在第一轮复习快马加鞭地过一遍,因为高考备考是一个大过程,所以最好所有的考点都能在高一高二便逐一下放,不要出现高三复习还有大量新授课的情况。一轮紧张复习后备考的重心就放在考点的慢慢打磨上,因为学生知道这个考点、懂得做题技巧,和学生真正读懂题、能拿分之间是有一条鸿沟的,相当多的学生是跨不过去这条坎的,因此需要的是在实战中细细研磨。后期的备考应该放慢脚步,务求扎扎实实地过。扎实地过不是搞题海战术,这对于人文学科来说用处甚微;扎实地过关键在于提升做题的质量,将每个步骤思考充分,并形成自己的固有做题切入方式。语文高考能否出成绩,关键就看这个“慢”的过程的效果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联考太多、题目质量又不够高的话,教师大量的时间便会花在改卷与纠正方向上,考点研磨的时间必定不足,这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四、先理后情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3

2、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最简便的拟题方法

3、可以合理引用名言、诗句、俗语、歌词等作标题

4、中心即标题

一、拟题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文的内容,把“产品”推销给阅卷老师,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俗语有言:“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因此文题就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在写作时应该使文题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如制造悬念法、借用修辞格等。

二、拟题要求

下面精选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话题“诚信”)、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全国卷以及各地省市优秀作文的标题,作参考。

1、切合主旨

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样,拟出的题目才能扣住题意,切合主旨。

例:《最宝贵的财富》、《守卫精神的火种》、《我心中,你最重》(2001年),《选择永恒》、《让爱做主》、《这是我的选择》、《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张开双臂,选择博爱》(2002年),《拨开天空的乌云》、《走出心灵中的感情误区》、《心似明月》(2003年),《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快乐幸福地活着》、《改换思维方式让快乐走近》(2004年全国卷Ⅲ),这样的标题把握住了题意,简洁醒目,震人心魄,信息含量多。

2、紧扣文体

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记叙文的,题以议论文的题目,文不对题。

例:记叙文《善意的谎言》、《美丽的一击》《没有芳香的花朵》(2001年)

《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2002年)

《路是月的痕》、《哥,你是捡来的吗?》(2003年)

《继承人的选择》(2004年全国卷Ⅰ)、《有关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的故事三则》(2004年全国卷Ⅱ)、《浮生若茶》(2004年全国卷Ⅲ)

议论文《假如世上没有诚信》、《诚信,让世界充满阳光》、《诚信——为人之本》、《用诚心打造天堂》(2001年)

《选择永恒》、《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张开双臂,选择博爱》(2002年)

《莫把情云遮慧眼》、《勿为情所障目》、《抛开情感看问题》(2003年)

《遭遇挫折,超越痛苦》(2004年全国卷Ⅰ)、《幸福快乐在转念之间》、《将思维与幸福链接》(2004年全国卷Ⅲ)

寓言《诚信漂流记》(2001年)

《虎大王的悲哀》、《农夫与狼》、《关于蛇的辩论》(2003年)

《小马过河》(2004年全国卷Ⅱ)

3、要有文学色彩

好的标题往往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板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文学色彩很重要。

例:《请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生命的至宝》、《成功的资本》、《都是诚信惹的祸》、《带着诚信上路》、《诚信,爱你没商量》(2001年)

《倾听心灵的钟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2002年)

《归来吧,理性的光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是路爱是桥》(2003年)

《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只是有一点痛而已》(2004年全国卷Ⅰ)、《让心明亮》(2004年全国卷Ⅲ),

三、拟题方法

(一)平实的拟题

1、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最简便的拟题方法

例:《学会阅读》、《阅读的乐趣》

《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的内涵》、《点燃生命之火》

《拍卖诚信》、《找回诚信》(2001年)

《多一点宽容》、《爱需宽容》(2004年北京卷)

2、中心即标题(议论文)

例:《在阅读中成长》、《阅读,叩开真知之门》

《生命在燃烧中成长》、《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心灵的颤动》、《心灵归属何方》(2002年)

《走出心灵中的感情误区》、《让理智战胜情感》(2003年)

《遭遇挫折,超越痛苦》(2004年全国卷Ⅰ)、《改变思维,找到快乐》、《寻找快乐,精彩人生》(2004年全国卷Ⅲ)

(二)创造性的拟题

1、修辞法:可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设问……

例:《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生命的出口》、《打开“第三只眼”》、《一花一世界》、《阳光很活泼》(2000年)

《与诚信同行》、《带着“诚信”上路》、《点一盏心灯》(2001年)

《倾听心灵的钟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2002年)

《争渡!怎渡?》、《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2004年全国卷Ⅰ)、《浮生若茶》、《我的快乐妙方》(2004年全国卷Ⅲ)

2、借用或化用法: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

(1)借用法:原版引进,原汁原味

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

《感时花溅泪》、《公则生明》(2003年)

《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独上高楼》(2004年重庆卷)、《追忆似水年华》(2004年湖南卷)

(2)化用法:旧瓶装新酒

例:《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2001年)

《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勿为情所障目》(2003年)

《你快乐,我快乐》(2004年全国卷Ⅲ)《“爱”在心口难开》(2004年广东卷)

3、故作玄虚法

例:《十减一等于几……》、《雪化了以后是什么?》(2000年)

《拍卖诚信》、《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2001年)

《拷问灵魂》、《心在刃上选择》(2002年)

《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哥,你是捡来的吗?》、《亲近=成功?》(2003年)

《黛玉,你为谁愁?》、《让快乐多一条腿》(2004年全国卷Ⅲ)、《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2004年重庆卷)

4、逆向拟题法

例:《近墨者未必黑》、《千里马也会失蹄》

《选择牢笼》(2002年)

5、并列组合法

例:《亲情与明理》、《瞬间与永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性和理性》、《感性·认知·文化》、《蓝色蛹·金色蝴蝶》(2003年)

《情系心生境由心造》(2004年全国卷Ⅲ)、《词人·酒徒·钓客》(2004年福建卷)、《诗人·明月·黄花》(2004年重庆卷)

6、故事新编

例:《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000年)

《〈小重山〉后的选择》、《赤兔之死》(2001年)

《孔雀东南飞》、《昭君的选择》、《东坡的选择》(2002年)

《宝钗鸣冤》、《孙悟空下岗记》(2003年)

《小马过河》(2004年全国卷Ⅱ)、《新南华经》(2004年全国卷Ⅲ)、《阿Q续篇》、《东坡梦游记——人文精神确实的社会见闻》(2004年浙江卷)

7、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

例:《征稿启事》、《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四幕剧》

(2000年)

《报摘》《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给妈妈的一封信》(2001年)

《谏屈原书》、《一名律师的日记》、《“诚信”漂流记》(2002年)

《母亲的日记》、《普朗克的忏悔书》、《药品说明》、《一篇有关“非典型猜疑症”的论文》、《狼的辩护词》(2003年)

《留给子孙们的一封信》(2004年全国卷Ⅰ)、《落叶流浪记》、《读〈前赤壁赋〉有感》(2004年全国卷Ⅲ)

四、拟题实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4

2、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最简便的拟题方法

3、可以合理引用名言、诗句、俗语、歌词等作标题

4、中心即标题

一、拟题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文的内容,把“产品”推销给阅卷老师,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俗语有言:“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因此文题就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在写作时应该使文题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如制造悬念法、借用修辞格等。

二、拟题要求

下面精选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话题“诚信”)、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全国卷以及各地省市优秀作文的标题,作参考。

1、切合主旨

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样,拟出的题目才能扣住题意,切合主旨。

例:《最宝贵的财富》、《守卫精神的火种》、《我心中,你最重》(2001年),《选择永恒》、《让爱做主》、《这是我的选择》、《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张开双臂,选择博爱》(2002年),《拨开天空的乌云》、《走出心灵中的感情误区》、《心似明月》(2003年),《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快乐幸福地活着》、《改换思维方式让快乐走近》(2004年全国卷Ⅲ),这样的标题把握住了题意,简洁醒目,震人心魄,信息含量多。

2、紧扣文体

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记叙文的,题以议论文的题目,文不对题。

例:记叙文《善意的谎言》、《美丽的一击》《没有芳香的花朵》(2001年)

《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2002年)

《路是月的痕》、《哥,你是捡来的吗?》(2003年)

《继承人的选择》(2004年全国卷Ⅰ)、《有关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的故事三则》(2004年全国卷Ⅱ)、《浮生若茶》(2004年全国卷Ⅲ)

议论文《假如世上没有诚信》、《诚信,让世界充满阳光》、《诚信——为人之本》、《用诚心打造天堂》(2001年)

《选择永恒》、《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张开双臂,选择博爱》(2002年)

《莫把情云遮慧眼》、《勿为情所障目》、《抛开情感看问题》(2003年)

《遭遇挫折,超越痛苦》(2004年全国卷Ⅰ)、《幸福快乐在转念之间》、《将思维与幸福链接》(2004年全国卷Ⅲ)

寓言《诚信漂流记》(2001年)

《虎大王的悲哀》、《农夫与狼》、《关于蛇的辩论》(2003年)

《小马过河》(2004年全国卷Ⅱ)

3、要有文学色彩

好的标题往往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板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文学色彩很重要。

例:《请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生命的至宝》、《成功的资本》、《都是诚信惹的祸》、《带着诚信上路》、《诚信,爱你没商量》(2001年)

《倾听心灵的钟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2002年)

《归来吧,理性的光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是路爱是桥》(2003年)

《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只是有一点痛而已》(2004年全国卷Ⅰ)、《让心明亮》(2004年全国卷Ⅲ),

三、拟题方法

(一)平实的拟题

1、在话题之前或之后加词语作标题——最简便的拟题方法

例:《学会阅读》、《阅读的乐趣》

《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的内涵》、《点燃生命之火》

《拍卖诚信》、《找回诚信》(2001年)

《多一点宽容》、《爱需宽容》(2004年北京卷)

2、中心即标题(议论文)

例:《在阅读中成长》、《阅读,叩开真知之门》

《生命在燃烧中成长》、《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心灵的颤动》、《心灵归属何方》(2002年)

《走出心灵中的感情误区》、《让理智战胜情感》(2003年)

《遭遇挫折,超越痛苦》(2004年全国卷Ⅰ)、《改变思维,找到快乐》、《寻找快乐,精彩人生》(2004年全国卷Ⅲ)

(二)创造性的拟题

1、修辞法:可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设问……

例:《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生命的出口》、《打开“第三只眼”》、《一花一世界》、《阳光很活泼》(2000年)

《与诚信同行》、《带着“诚信”上路》、《点一盏心灯》(2001年)

《倾听心灵的钟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2002年)

《争渡!怎渡?》、《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2004年全国卷Ⅰ)、《浮生若茶》、《我的快乐妙方》(2004年全国卷Ⅲ)

2、借用或化用法: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

(1)借用法:原版引进,原汁原味

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

《感时花溅泪》、《公则生明》(2003年)

《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独上高楼》(2004年重庆卷)、《追忆似水年华》(2004年湖南卷)

(2)化用法:旧瓶装新酒

例:《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2001年)

《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勿为情所障目》(2003年)

《你快乐,我快乐》(2004年全国卷Ⅲ)《“爱”在心口难开》(2004年广东卷)

3、故作玄虚法

例:《十减一等于几……》、《雪化了以后是什么?》(2000年)

《拍卖诚信》、《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2001年)

《拷问灵魂》、《心在刃上选择》(2002年)

《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哥,你是捡来的吗?》、《亲近=成功?》(2003年)

《黛玉,你为谁愁?》、《让快乐多一条腿》(2004年全国卷Ⅲ)、《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2004年重庆卷)

4、逆向拟题法

例:《近墨者未必黑》、《千里马也会失蹄》

《选择牢笼》(2002年)

5、并列组合法

例:《亲情与明理》、《瞬间与永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性和理性》、《感性·认知·文化》、《蓝色蛹·金色蝴蝶》(2003年)

《情系心生境由心造》(2004年全国卷Ⅲ)、《词人·酒徒·钓客》(2004年福建卷)、《诗人·明月·黄花》(2004年重庆卷)

6、故事新编

例:《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000年)

《〈小重山〉后的选择》、《赤兔之死》(2001年)

《孔雀东南飞》、《昭君的选择》、《东坡的选择》(2002年)

《宝钗鸣冤》、《孙悟空下岗记》(2003年)

《小马过河》(2004年全国卷Ⅱ)、《新南华经》(2004年全国卷Ⅲ)、《阿Q续篇》、《东坡梦游记——人文精神确实的社会见闻》(2004年浙江卷)

7、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

例:《征稿启事》、《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四幕剧》

(2000年)

《报摘》《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给妈妈的一封信》(2001年)

《谏屈原书》、《一名律师的日记》、《“诚信”漂流记》(2002年)

《母亲的日记》、《普朗克的忏悔书》、《药品说明》、《一篇有关“非典型猜疑症”的论文》、《狼的辩护词》(2003年)

《留给子孙们的一封信》(2004年全国卷Ⅰ)、《落叶流浪记》、《读〈前赤壁赋〉有感》(2004年全国卷Ⅲ)

四、拟题实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5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是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某一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

从2004年课改区语文中考作文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类型很多,如:①命题式,这类题是直接写出话题的题目,不作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②提示式,在话题前后有提示语,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③范围式,题面没有出现“话题”两字,只提供写作的内容或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写什么都行,文体也不限制;④材料式,除提供文字材料(故事、.哲理性文字、.诗歌)外,还有图画材料供考生思考;⑤选择式,,题面提供几个话题,任考生从中选择一个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如下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内容的指向。它观念开放、题材开放、文体开放。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思维的发散性。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八方发散,话题仅仅是一个触发点,引导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的多方向、多角度思考。

3、行文的自主性。话题作文立意自定,考生可根据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通过具体事例对观点、看法进行形象地反映。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题目自拟,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4、创新的导向性。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思维,激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1、审题谨慎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会感到非常幸福,而帮助他人的人也会感到快乐。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或得到他人帮助的经历和感受,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真情。

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此题审题的关键:①、“提示性材料”中有“……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最美好的真情”等语,所以,文章的立意只能是表达“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如果有人写“帮助”造成的“尴尬”或“误会”等,无疑会被判为“走题”。②、“提示性材料”中还有“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的限制语,如果阅卷标准严格的话,写初中三年以外的内容,也可能被判为“偏题”。③、“写作要求”中有“诗歌除外”的限制,也是不能忽视的。

2、立意创新。

话题作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这就便于立意的出新。出新就是要突破—般立意的平面,围绕话题从大处着想,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要按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风貌,展示时代的意义;还要有独创性,善于开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特别要关注当今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作文时才能有创新意识,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

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部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解决这些弊端的最好方法是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激活思维,开启思路,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思想积淀,拓宽选材领域,深化文章主题。

首先,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如:以“台阶”为话题,其立意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发散:由台阶的层级特点,可以提炼出“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的观点;由台阶的曲折,可以提炼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由台阶的作用,可以提炼出“奉献”的“陡者级之,战胜困难前进”;由台阶上下级的关系,可以提炼出“万丈高楼从地起”,“夯实基础,才能成就大业”;由各个台阶的群体作用,又可提炼出“团结奋斗,各司其职,才能跃上高峰”。

其次,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设想。

如:《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另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好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出新”。

立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准,切题但不跑题;(2)深,深刻而不肤浅;(3)稳,稳妥而不走险;(4)新,新颖而不俗套。为此,力求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3、文题醒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这样,才能可能使自己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提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收不拢,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更能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拟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⑴、直接以话题为标题。这种办法省事可靠,不会跑题。前提是所给的话题本身就新颖、简洁、醒目、动人、出彩,同时,这个话题的范围小,不宽泛。

⑵在所给的话题前面或者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

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其标题就可以拟为《诚信,为人的底线》、《我们需要诚信》、《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诚信是金》、《诚信不可抛》。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或在标题中开诚公布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

⑶、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①比喻

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②引用

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A、直接引用:

引用诗词。

如: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

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引用名句。

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B、化用。

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③对偶

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④拟人

如: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⑷、反常法

如: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4、材料新奇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是难以奏效的。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一写妈妈,不是送雨伞,就是送我去医院,哪有这么多的雨天,这么多的病号啊?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就像前几年的考场作文,一谈挫折与磨难,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是多么地艰难。阅卷老师看头一篇这样的文章尚可,看的多了,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特殊的家庭。某些考生在作文中造假,已经昧着良心达到诅咒自己父母的地步了。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

如: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

5、文体恰当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考生有广阔的选择文体的余地。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考生将文章写成了“四不像”。开头针对话题发表一些议论,接着以“我最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作为过渡,再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有的开头模仿话题作文中的提示语,用散文的笔法去抒写,接着又提出个观点、看法,然后再用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这种无体的作文岂能成为考场中的上乘之作?

确定选什么样的文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认识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有的人性格开朗,激情洋溢,喜欢影响他人,适合选择开放性的文体,如开门见山的议论文、演讲稿等;有的人性格文静,波澜不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适合选择自我倾诉的日记体;有的人才华毕露,咄咄逼人,而又洞察深刻,适合选用匕首投枪式的杂文;有的人善于叙述,长于交谈,适合选择娓娓而叙的记叙文或推心置腹的书信;有的人想像丰富,善于虚构,则宜选用亦幻亦真的寓言、童话或微型小说;有的人天性严谨,循规蹈矩,适宜选择传统思路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有的人天性诙谐,喜笑成文,则宜选用幽默小品。同时,作者生活阅历的不同,积累的素材不同,适应的文体范围也不同。具有理性启迪性质而事实简单的材料,适宜运用记叙类文体,如一般记叙文、微型小说、童话、寓言等;具有画面感的材料和感情浓郁的材料,则适宜运用诗歌和散文的体裁;具有激烈冲突性,强烈动作性和对话表现力的材料,最适合运用戏剧类体裁。

⑵、正确理解题意,因题选体。

审题清楚了,确定了主题,文章有了灵魂,才谈得上选择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人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⑶、明辨文体得失,量体裁衣。

不同的文体各有自身的表达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

议论文以以理性思维为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要求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方式组成严密的逻辑论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最后实现以理服人,擅长于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的人宜采用议论文体。但是,富有理性的议论文常常显得形象性不足,文采不够。为此,在写作议论文时,适当地运用形象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句式,形成一种议论性散文,表达效果会更好。

记叙类文体包括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其优势是主题的表达要通过写人叙事来实现,因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来的形象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而合理必要的虚构,又给作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但是,记叙类文体如果仅仅是就事写事,就人写人,在立意构思和行文时缺乏理性的光泽,文章也难以出水准。因此,写作该类文体时,适当地增加一些理论色彩,比如画龙点睛的议论,富有哲理的语言,往往能提升文章的高度。

随着作文对文体的开放,种种新的文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的把应用文进行创造性改造,艺术地加以运用,如:《“创新”会议纪要》、《征稿启事》、《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有的移植专业文体,如:《诊断书》、《吴良心病例》、《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中国国家大剧院招标简介》。这些“另类作文”因其富有独创性,故在众多考生采用常式文体的情况下,也就容易脱颖而出,但写另类作文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如容易因形式杂乱而写得“四不像”,或文体格式虽正确,但主旨浮浅,缺乏深度等,因此要慎重持之。

总而言之,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性情专长,素材积累的表达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其次,准确理解题意,确定最佳主题;再次,在自己熟悉的文体的基础上综合比较,权衡优劣,选定最佳的写作文体。不过,对中考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

6、布局精巧

文似看山喜曲不喜平,作文时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往往能使文章更酷。如恰当地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文章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考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⑴、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如:2002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要求以“水”为话题作文。有个考生拟题《水祭》,颇具创意地以杜牧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作小标题,第一段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小标题,书写与春雨有关的种种喜怒悲欢;第二段以“路上行人欲断魂”为小标题,展示了旱灾肆虐的荒年一杯水要卖1000元的拍卖会场面;第三段以“借问酒家何处有”为小标题,通过李白、苏轼的呼喊进一步渲染缺水的悲哀;第四段以“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描写了保持着古朴之风的杏花村山清水秀的美景。生动的正反对比,引发人们对珍惜和改造水资源的深沉思考。作者用四句诗作小标题,使理性思考寓于形象语言较典型的小标题中。

较典型的小标题结构法有:

①、时间串联法:

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将几则材料浓缩在一日或几年之中。

如:表现师生情的小标题“晨练”、“午睡”、“晚自习”,通过清晨、中午、晚上三个特定时间来表现师生间的关爱;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以大的时段间隔剪接而成,有篇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画家的一生》,文章用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公元1989年”、“公元2015年”“公元2024年”、“公元2047年”,作者选取画家一生中的四幅画作为内容,暗示性地巧妙地表现了环保主题。

②、空间排列法。

即按不同的空间安排材料,材料可按有主有次,有近有远,由实到虚等方式排列。

如:《新世纪畅想》将小标题定为“生态园”、“海底世界”、“月球村”。有考生写以“压力”为话题的文章,用了“教室”、“寝室”、“办公室”三个标题,反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沉重的精神压力。

③、形状串联法

如:湖北有一学生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文章分别用“多边形”、“正方形”、“圆形”为小标题,写自己从初一到初三,由懵懵懂懂的顽童成为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而校园,在这三年中,也由没有围墙的“多边形”,到有模有样的“正方形”,再到师生共建绿色操场的“圆形”,表达了热爱母校,感谢母校培养之恩的思想感情。

⑵、日记式

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

如: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货》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宿舍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的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

又如: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用七则日记展开。“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拼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⑶、镜头式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6

第一,申论命题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1、注重考察“国策”。所谓“国策”,是指考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理论。国策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荣辱观。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考查的重点。科学发展观主要考查五个要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2014年*市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城市摊贩管理”,主要考查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观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土地问题”,主要考查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怒江水电开发”,主要考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观点。

2、命题有“个性化”的特点。试题往往是某个个性化问题,比如国家考试考过“土地问题”、“怒江水电开发”,以及09年考查的“粮食安全”。*市的近年申论考试,考过“听证会”、“*城市摊贩管理”等。对“原因”的考查,不再是笼统的考查,而是考查某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如2014年*市(社招)公务员申论试题,要求回答资料中划线部分所列现象的原因。对“对策”的考查,不再是抽象的考查一般性对策,而是考查某个事件解决的方案和措施。如2014年*市应届生申论考试,要求提出解决“普宝事件”的意见。

3、注重考查“辩证思维”。关于辩证法的考查,在国家和省市的考试中越来越加强。这里考查的题型主要有“提炼矛盾(争议的焦点)”、“分析资料蕴含的辩证观点”、“就某对矛盾写文章”等。如2014年的*公务员考试,要求概括“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对矛盾,并就其中一对矛盾写文章;2014年*市公务员考试,要求以“*城市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从给点资料看,这种思考应该是“宽容”“疏导”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辩证的思考。在对辩证法的复习中,考生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立统一规律;(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3)矛盾的二重性;(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5)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6)现象与本质;(7)部分与整体;(8)内因与外因。这些方面,在近年的*市申论考试、国家申论考试和各省申论考试中,都曾经做过考查。

第二,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写作议论文,难度较大,分值较重。它的成败决定申论试卷的成败。议论文的写作,关键是列提纲。首先是题目,题目不要太大,题目不要太空,稍微小一点。下面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点。

第二部分是论据,论据最艰难,一般的同学都写不好,这里面最见真功夫,我建议写两层,第一层叫“为什么”,即“原因”或“理由”;第二层就是“怎么样”,即“对策”或“措施”。

第三部分是结论,给文章做一个总结。我建议分两层,第一层是收拢全篇、深化主题;第二层是提出希望或号召。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模型,我们还有很多个性化的模型。

第三,*市申论考试命题趋势

1、当前国内最大现实问题乃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问题。这是大背景,而且时间相当深远,当前出题很难超越这个大的背景。比如近期的山西省考试,考了农民工提前返乡和转“危”为“机”,这是紧扣金融危机的。国家考试刚刚考过的“粮食安全”,其中涉及到的沿海企业调整经济结构,和金融危机也有关。所以各位考生请严密关注国家的经济大背景。我在这里提一下要点: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核心是扩大内需,在国务院出台的十个措施里面,核心是这个。其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投资,一个是促进消费。投资为主,消费为辅,请各位留意。与此相关的的就业等问题,应该留意。

2、非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是战争,非传统安全就是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等等,这些安全对人的威胁越来越明显,人类应重视这方面。考试容易从这里出题。这只能说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的正在进一步探讨。

第四,备考建议

1、我认为关键是掌握写作和答题的模式,这个是比较直接的。如果说从标点学习、语法学习,那时间可能来不及了。现在应该快马加鞭,走捷径,这样应该好一些。主要是掌握写作模式,我们研究出28种写作模式可供广大考生参考。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7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是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某一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

从2004年课改区语文中考作文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类型很多,如:①命题式,这类题是直接写出话题的题目,不作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②提示式,在话题前后有提示语,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③范围式,题面没有出现“话题”两字,只提供写作的内容或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写什么都行,文体也不限制;④材料式,除提供文字材料(故事、.哲理性文字、.诗歌)外,还有图画材料供考生思考;⑤选择式,,题面提供几个话题,任考生从中选择一个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如下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内容的指向。它观念开放、题材开放、文体开放。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思维的发散性。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八方发散,话题仅仅是一个触发点,引导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的多方向、多角度思考。

3、行文的自主性。话题作文立意自定,考生可根据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通过具体事例对观点、看法进行形象地反映。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题目自拟,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4、创新的导向性。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思维,激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1、审题谨慎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会感到非常幸福,而帮助他人的人也会感到快乐。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或得到他人帮助的经历和感受,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真情。

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此题审题的关键:①、“提示性材料”中有“……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最美好的真情”等语,所以,文章的立意只能是表达“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如果有人写“帮助”造成的“尴尬”或“误会”等,无疑会被判为“走题”。②、“提示性材料”中还有“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的限制语,如果阅卷标准严格的话,写初中三年以外的内容,也可能被判为“偏题”。③、“写作要求”中有“诗歌除外”的限制,也是不能忽视的。

2、立意创新。

话题作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这就便于立意的出新。出新就是要突破—般立意的平面,围绕话题从大处着想,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要按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风貌,展示时代的意义;还要有独创性,善于开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特别要关注当今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作文时才能有创新意识,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

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部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解决这些弊端的最好方法是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激活思维,开启思路,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思想积淀,拓宽选材领域,深化文章主题。

首先,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如:以“台阶”为话题,其立意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发散:由台阶的层级特点,可以提炼出“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的观点;由台阶的曲折,可以提炼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由台阶的作用,可以提炼出“奉献”的“陡者级之,战胜困难前进”;由台阶上下级的关系,可以提炼出“万丈高楼从地起”,“夯实基础,才能成就大业”;由各个台阶的群体作用,又可提炼出“团结奋斗,各司其职,才能跃上高峰”。

其次,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设想。

如:《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另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好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出新”。

立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准,切题但不跑题;(2)深,深刻而不肤浅;(3)稳,稳妥而不走险;(4)新,新颖而不俗套。为此,力求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3、文题醒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这样,才能可能使自己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提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收不拢,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更能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拟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⑴、直接以话题为标题。这种办法省事可靠,不会跑题。前提是所给的话题本身就新颖、简洁、醒目、动人、出彩,同时,这个话题的范围小,不宽泛。

⑵在所给的话题前面或者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

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其标题就可以拟为《诚信,为人的底线》、《我们需要诚信》、《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诚信是金》、《诚信不可抛》。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或在标题中开诚公布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

⑶、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①比喻

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②引用

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A、直接引用:

引用诗词。

如: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

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引用名句。

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B、化用。

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③对偶

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④拟人

如: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⑷、反常法

如: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4、材料新奇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是难以奏效的。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一写妈妈,不是送雨伞,就是送我去医院,哪有这么多的雨天,这么多的病号啊?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就像前几年的考场作文,一谈挫折与磨难,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是多么地艰难。阅卷老师看头一篇这样的文章尚可,看的多了,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特殊的家庭。某些考生在作文中造假,已经昧着良心达到诅咒自己父母的地步了。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

如: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

5、文体恰当

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文体不限”,打破了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要求,让考生有广阔的选择文体的余地。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考生将文章写成了“四不像”。开头针对话题发表一些议论,接着以“我最近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作为过渡,再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有的开头模仿话题作文中的提示语,用散文的笔法去抒写,接着又提出个观点、看法,然后再用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这种无体的作文岂能成为考场中的上乘之作?

确定选什么样的文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认识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有的人性格开朗,激情洋溢,喜欢影响他人,适合选择开放性的文体,如开门见山的议论文、演讲稿等;有的人性格文静,波澜不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适合选择自我倾诉的日记体;有的人才华毕露,咄咄逼人,而又洞察深刻,适合选用匕首投枪式的杂文;有的人善于叙述,长于交谈,适合选择娓娓而叙的记叙文或推心置腹的书信;有的人想像丰富,善于虚构,则宜选用亦幻亦真的寓言、童话或微型小说;有的人天性严谨,循规蹈矩,适宜选择传统思路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有的人天性诙谐,喜笑成文,则宜选用幽默小品。同时,作者生活阅历的不同,积累的素材不同,适应的文体范围也不同。具有理性启迪性质而事实简单的材料,适宜运用记叙类文体,如一般记叙文、微型小说、童话、寓言等;具有画面感的材料和感情浓郁的材料,则适宜运用诗歌和散文的体裁;具有激烈冲突性,强烈动作性和对话表现力的材料,最适合运用戏剧类体裁。

⑵、正确理解题意,因题选体。

审题清楚了,确定了主题,文章有了灵魂,才谈得上选择文体。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人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⑶、明辨文体得失,量体裁衣。

不同的文体各有自身的表达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

议论文以以理性思维为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要求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方式组成严密的逻辑论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最后实现以理服人,擅长于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的人宜采用议论文体。但是,富有理性的议论文常常显得形象性不足,文采不够。为此,在写作议论文时,适当地运用形象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句式,形成一种议论性散文,表达效果会更好。

记叙类文体包括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其优势是主题的表达要通过写人叙事来实现,因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来的形象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而合理必要的虚构,又给作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但是,记叙类文体如果仅仅是就事写事,就人写人,在立意构思和行文时缺乏理性的光泽,文章也难以出水准。因此,写作该类文体时,适当地增加一些理论色彩,比如画龙点睛的议论,富有哲理的语言,往往能提升文章的高度。

随着作文对文体的开放,种种新的文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的把应用文进行创造性改造,艺术地加以运用,如:《“创新”会议纪要》、《征稿启事》、《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有的移植专业文体,如:《诊断书》、《吴良心病例》、《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中国国家大剧院招标简介》。这些“另类作文”因其富有独创性,故在众多考生采用常式文体的情况下,也就容易脱颖而出,但写另类作文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如容易因形式杂乱而写得“四不像”,或文体格式虽正确,但主旨浮浅,缺乏深度等,因此要慎重持之。

总而言之,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性情专长,素材积累的表达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其次,准确理解题意,确定最佳主题;再次,在自己熟悉的文体的基础上综合比较,权衡优劣,选定最佳的写作文体。不过,对中考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

6、布局精巧

文似看山喜曲不喜平,作文时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往往能使文章更酷。如恰当地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文章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考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⑴、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如:2002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要求以“水”为话题作文。有个考生拟题《水祭》,颇具创意地以杜牧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作小标题,第一段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小标题,书写与春雨有关的种种喜怒悲欢;第二段以“路上行人欲断魂”为小标题,展示了旱灾肆虐的荒年一杯水要卖1000元的拍卖会场面;第三段以“借问酒家何处有”为小标题,通过李白、苏轼的呼喊进一步渲染缺水的悲哀;第四段以“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描写了保持着古朴之风的杏花村山清水秀的美景。生动的正反对比,引发人们对珍惜和改造水资源的深沉思考。作者用四句诗作小标题,使理性思考寓于形象语言较典型的小标题中。

较典型的小标题结构法有:

①、时间串联法:

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将几则材料浓缩在一日或几年之中。

如:表现师生情的小标题“晨练”、“午睡”、“晚自习”,通过清晨、中午、晚上三个特定时间来表现师生间的关爱;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以大的时段间隔剪接而成,有篇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画家的一生》,文章用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公元1989年”、“公元2015年”“公元2024年”、“公元2047年”,作者选取画家一生中的四幅画作为内容,暗示性地巧妙地表现了环保主题。

②、空间排列法。

即按不同的空间安排材料,材料可按有主有次,有近有远,由实到虚等方式排列。

如:《新世纪畅想》将小标题定为“生态园”、“海底世界”、“月球村”。有考生写以“压力”为话题的文章,用了“教室”、“寝室”、“办公室”三个标题,反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沉重的精神压力。

③、形状串联法

如:湖北有一学生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文章分别用“多边形”、“正方形”、“圆形”为小标题,写自己从初一到初三,由懵懵懂懂的顽童成为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而校园,在这三年中,也由没有围墙的“多边形”,到有模有样的“正方形”,再到师生共建绿色操场的“圆形”,表达了热爱母校,感谢母校培养之恩的思想感情。

⑵、日记式

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

如: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货》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宿舍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的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

又如: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用七则日记展开。“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拼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⑶、镜头式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8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策略解读】

1.直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如优秀作文《对自己微笑》开头: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是的,对自己微笑,是我们拥有快乐的重要方式。

2.悬念法。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让读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后点出问题的答案。如2004年高考佳作《文化的性格》开头:万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文化亦应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

3.修辞法。在文章开头,用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优秀作文《什么才是美》开头:“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

4.引用法。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如优秀作文《圣者与小偷》开头: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5.题记法。如2004年高考佳作《带上自信上路》开头:“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变的罗盘:自信。——题记”

总之,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读者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求避免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例文解剖】

话题:包容(200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包容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柔和地射在卧室地板上,善良的窗帘并没有阻挡太阳,而是宽容地把它放进来。窗台上的那缸金鱼正欢快地游着,感谢阳光的普照。我把刚买来的一袋子小鱼倒进鱼缸。“老住户”和“新朋友”相互碰碰尾巴算是默认了,我突然觉得包容让整个世界变得如此和谐。

沐着灿烂的阳光,我准备调色作画,把红黄两种颜料挤在一起并调匀时,两种颜色都舍弃了旧有的颜色,以共同的橙色出现在调色盘上。红色不再是“张牙舞爪”,它吸收了黄的温柔,放弃了自身的强硬;黄也不再“咄咄逼人”,主动吸取了红的鲜丽,把自身的光亮隐藏了起来;新产生的橙色正是由于红黄两者的相互包容,才变得既温柔又鲜丽,同时又不失红的醒目与黄的亮丽,看来红和黄没有完完全全消失,只是隐藏自身的一些不足,相互包容了对方。

生活中需要包容。我们不能一味地展现自己,甚至排除异己。“强中自有强中手”,想要不断进步,虚心地接纳他人,大度地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曾经看过一篇哲理散文,讲一个聋哑孩子将录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试图学习英语,起初招致邻居的不满。慢慢邻居们便都包容了那个可怜而勇敢的孩子,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在罹患疾病后都有勇气重新来过,也不是每一个残疾孩子,我们都能遇到并且包容,为何不尽力去理解身边这一个呢?他也是你宽容的对象之一。

和家人朋友一起谈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一时间嘈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不仅听清不他人的观点,就连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此时为何不静一静,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即使他人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但那毕竟也代表了这世间一种独立的声音。汲取别人的思想,博采众长未必有坏处。包容常带来许多有益的建议,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或许你的灵感将会就此产生呢。

山之所以青,归功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分,但也为这满山的青翠,高山包容了树木;水之所以活,是因为鱼嬉戏游弋,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但为这水的鲜活,水包容了鱼群。而正是如此,大千世界,不会人人相同,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总有你的满意的做法,试着包容别人: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尊重……这样的包容,自我便会得到一种回报,回报来自他人对你的尊重,亦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

鱼缸里的小鱼们依旧自由自在,在阳光普照下嬉戏,不管它们的颜色有何差异,样子有何不同,他们彼此都默认了,吃同样的食物,感受同样的阳光,在同一缸水中共同生活。

惟有包容,生活才能继续这样多彩与快乐;也惟有包容,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与生机。

解剖:本文开头新巧。很多考生写议论文只是把精力放在中间论述部分,而忽视了开篇。读本文第一感觉便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巧妙地选取了“金鱼们”互相“包容”的事例,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包容的意义便在这娓娓话语中不言而喻了。

【精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实验,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

他们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这次使得它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请就“心中的玻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大学英语写作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境转移至另一种情境。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Lado[1]在其代表作《跨文化的语言学》中写道:“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Lado及其很多追随者认为,母语中的原有习惯有时会促进二语的学习(正迁移),有时会阻碍二语的学习(负迁移)。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验证性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所作的二语语言学习难易预测与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实践相比并非总是准确无误。此外,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新语言观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行为主义理论。由于迁移这个术语中的核心概念是“习惯”,其有关语言学习的行为主义色彩使得它随着行为主义理论的衰落而逐渐受到冷落,但不久后持认知主义学习观的学者们在新的语言学习理论框架内又重新启用了这个术语。Selinker在谈到直接影响中介语构建的五个因素时,把语言迁移放在首位[2],显然旨在强调它在构建中介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在认知主义的框架中,研究者们不再认为语言迁移是“习惯”迁移,而是把它看做一种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语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二语学习或交际中的问题使用母语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策略。

语言迁移是在全面描述二语习得过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真实存在。英语写作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材料,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对象。本文通过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各种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错误,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找到消除这些错误的可行方法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1.在词汇层面的表现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与儿童学习母语不同,作为二语学习者的成年人已经拥有了一套与母语紧密相关的概念—语义系统。这套母语词汇的概念—语义系统在学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1)语义等同假设

在研究二语习得中的词汇学习时,Ringbom[3]发现词汇学习中的主要错误是片面的词义对等迁移造成的。对二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的概念—语义基础上把二语中的新词汇同母语中的旧有词汇等同起来,忽视语间的概念差异和语义的界限不同。下面的句子体现了写作者的母语迁移对特定概念的语义的影响。(以下各句中的划线部分为学习者的错误用法,句后括号中的注释为正确用法。)

a.Duringthebreakyoucanhaveacupofcoffeeintherestroom.(lounge)

在a句中,写作者按照母语的概念加工逻辑把“休息室”分解为“休息+室”,随后按语义对等的原则进行解译,殊不知restroom在英文里指的是“厕所”。

由上例可以看出,写作者进行词汇释义时产生了似是而非的表达形式,但这也证实了从认知理论角度对母语迁移的解释:母语迁移是一个在二语学习或交流过程中运用母语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2)词汇的词性混淆

Halliday[4]曾指出,中文的科技文献中含有很多动词用做名词以及形容词用做动词的现象。由于汉语的词尾没有表示词性的词缀标记,在形式上汉语词汇的词性难以区分。同一个汉语词汇经常具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体现不同的词性。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往往把汉语词汇在词性上的这个特点迁移到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从而造成词汇应用上的错误。

b.Onthetrain,pleasecareful.(takecare)

在b句中,写作者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显然是受到了汉语中“一词多(词)性”现象的影响。

2.在句法层面的表现

汉语和英语基本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宾”结构,但是其他方面的差异也会因母语迁移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句法方面的错误。

(1)被动结构

汉语被动句中的动词词尾在被动结构中不发生曲折变化,而英语被动句中的动词会随着发出动作的施事者后移发生词尾形式上的变化。此外,助动词be是英语被动句中的基本要素,但汉语被动句无需任何助动词。这两个差异经常导致写作者在应用英语被动句时产生错误,如下句:

c.Itcan''''tproducebythebodyitself.(beproduced)

上例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写作者完全或是部分地在遵循汉语被动结构的构建原则输出英语的被动形式。

(2)主从句的连接结构

在主从句的连接结构方面,汉语的从属结构往往使用成对的连接词来表明从句和主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除非…否则”等。但是,在英语的这类结构里并不存在成对的连接词,两个连接词中只能保留一个。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这些结构时,把汉语的这些句法特点迁移到英语的从句中,引发此类结构中的连接词应用错误,如下句:

d.Eventhoughthecomputercandoalotofthingsforus,however,itcan''''tcompletelytaketheplaceofpeople.

(3)零主语现象

零主语(nullsubject)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差异。英语句子中除了极个别情况(如祈使句)外都需要一个显性的主语,而在汉语句子中,如果主语是代词,而且通过语法和语用的线索可以找到所指之物,那么主语代词可以省略。许余龙[5]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强调句子中主语和谓语间的关系,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强调的是整个语篇。下面的句子显然是写作者因此种差异带来的母语迁移而造成的错误。

e.Ifhavenomoney,youcandonothing.(youhavenomoney)

3.在语篇层面的表现

从句法和词法的角度看,虽然一些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似乎无懈可击,但如果从语用的角度便能发现母语迁移在语篇层面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蔡基刚[6]对英汉议论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仅为60%左右,中文文章表述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很少用一个主题句直截了当地表达。

祈寿华[7]认为,汉语议论文的典型篇章组织方式是“启—承—转—合”的形式。在下面的一封规劝自己的好友戒烟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母语的篇章组织形式对于英语写作语篇层面的影响。

DearYunfeng,

(启)Howtimeflies!Twoyearspassedsinceweenteredouruniversityandthesameroom.(承)Inthepasttwoyearswestudytogetherinthesameclassroomandplaytogetherinoursparetime.Throughthecommonlifewehavebecomehearttoheartfriends.Wetalkaboutourinterests,ourfuture,andourdreams.Weallbelievewe''''llhaveabrightfutureandliveagoodlife.

(转)But,doyouknow,brightfutureandgoodlifeneedastrong,healthybody?WheneverIseeyousmokeonecigaretteafteranotherandthenyoucoughbadly,myheartached.Youshouldknowthisisnogoodtoyourhealth.Weallknowtoomuchsmokingcanevencauselungcancer.

Ihopeallofusarehealthythroughoutourlife.(合)So,wouldyouquitsmokingnotonlyforthegoodofyourselfbutalsoforus,yourfriends?

Kaplan[8]曾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他认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的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兜圈子”或“旁敲侧击”。Scollon[9]也认为,中国人在陈述主题时常用归纳推理模式,即话题推迟出现(topicdelayed);而西方人常用演绎推理模式,即话题首先出现(topicfirst)。

二、消除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1.正确的认知态度

对待母语迁移的态度对解决二语学习中的迁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是对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检验的过程;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感知基础上去认识、理解、描述新事物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法。R.Ellis[10]把迁移看做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Stern[11]把母语知识的迁移和干扰看做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指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是把母语作为参照物的。虽然迁移策略的运用会使得语言输出中出现“神似而形离”的形式,但是我们应把其看做是学习者的创造性行为,是在完全掌握目的语之前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中介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交际为目标的写作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对二语写作者而言,母语构成了“解码”过程中可用信息的绝大部分,而以二语信息存储在写作者大脑中的信息则很少。在学习策略上,我们首先不应惧怕“Chinglish”的标签,尤其对写作的初学者而言,要学会容忍一定程度上的“Chinglish”,对于二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由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各种干扰乃至错误,要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学习者应在英语写作中放松心态、减轻焦虑、增强信心、激发写作兴趣;作为英语写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目的语不断尝试,不求全责备,帮助学习者逐渐减少对母语的依赖。

2.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

要学会英语写作中如何遣词、造句、谋篇,首先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Krashen[12]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即“可理解性输入+低情感过滤器”。他还认为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通过阅读二语学习者既习得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二语写作时,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使个体的认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与相关情境进行交互作用,为写作者更多地激活大脑中的二语语言知识、抑制母语信息的干扰创设有利条件。

3.全面的对比分析

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如果通过对比分析使二语学习者能够充分了解母语和目的语间的差异,即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潜在干扰之处,那么二语学习者就很可能有效地避免母语负迁移,而后来的研究发现有些差异并未造成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是,不能因此而完全忽视对比分析为消除母语负迁移而发挥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内来学,也要在语言之外来学”[13]。当涉及到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时,除了对汉语和英语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对比之外,还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三、结语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14]。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词法、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上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因此,探讨在英语写作中如何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对于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策略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adoR.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

[2]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1972(10):209-231.

[3]RingbomH.Theroleofthefirstlanguage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M].Clevedon,Avon:MultilingualMatters,1987.

[4]HallidayMAK.TheanalysisofscientifictextsinEnglishandChinese[M].London:TheFalmerPress,1993.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41.

[6]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

[7]祈寿华.高级英语写作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6.

[8]KaplanR.Culturalthoughtpatternsininterculturaleducation[J].LanguageLearning,1966(8):409.

[9]ScollonR.Eightlegsandoneelbow[C]∥StanceandstructureinChineseEnglishcompositions.[s.l.]:InternationalReadingAssociation,SecondNorthAmericanConferenceonAdultandAdolescentLiteracy,1991:113.

[10]EllisR.Thestudyofthe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343.

[11]Stern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12]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宽容的议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教材处理做法抓住特点找准切入点

什么是教材处理,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宏观把握的指导下,对教材的微观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显得具体而重要。

一、要突出文体特点

九年义务教材的三、四册分别确定了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侧重点;五、六册也提出了“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这是按文体特点来编排的,教学中必须按这个原则,抓住文体特点实现教学目标。每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知识点,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线索,把握中心思想,学习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文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把握说明顺序的安排,体会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掌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概括、严密的语言特点等等。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属于文学体裁,从欣赏的角度提出了不同要求。总之,教学重点、教学法则和方法要依不同文章体裁而变化,不能各类课文均套用一个模式。

二、找准切入点

(一)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结构,如果再加上主语“祥子”,谓语“拉车”,便清楚了祥子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为什么,再深入探究便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再如,朱自清的《背影》,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作者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沿着标题追问:这是父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时的背影?这背影凝聚了父子之间怎样的感情?经过这样追问,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主旨。阿累的《一面》,看标题就可略知文章所写的中心事件,如果把标题略作扩展,问:写什么时候,谁与谁在哪里相见的一面,这一面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可全面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抓关键词。如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引文部分“沉重”和“美丽”这四个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又是全文的纲,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就可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过渡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而且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只要抓住了这一句,文章的结构及本文的论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鲁迅的《雪》,怎样理解“那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句?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对江南的雪与朔北的雪作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北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明白了这一问题,作者敢于直面怀疑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思想感情也就表现了出来。

(四)在导语上下功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我先送给大家一段精彩的人物对白,听完之后请大家说说精彩在哪里,好吗?话说邓小平有一次接见法国总统密特朗,两人一见面立刻亲切地握手表示友好,但是密特朗一见邓小平的身高,不禁笑道:“您真不愧为东方的巨人啊!”邓小平抬头一见密特朗的大光头,立刻感叹道:“哪里哪里,您才是西方的明灯啊……”听了老师的导入语,学生大笑,在笑中作了回答:他们两人分别抓住了对方身材矮小和秃顶的特征,使对白幽默精彩。幽默精彩的对白使学生很快进入上课状态,接着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描写,去猜猜分别写了什么人,并说说你喜欢哪一段文字,为什么?再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请同学到讲台上“说特征”,其他同学“猜同学”,进行评价。教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当我们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亲切的呵护;然而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小城,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迎接他们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灭绝人性的枪声。今天我们来学习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让我们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去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这样一来,便渲染了一种气氛,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五)找线索。如教《白杨礼赞》一文,若抓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线索,文章也就好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等。总之,切入课文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切入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长文短教,短文长教

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不能以文之长短而论,“短教”或“长教”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吴伯萧的《菜园小记》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篇幅较长,可讲的东西很多,但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围绕一个“乐”字进行取舍,阅读过程将化繁为简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种菜劳动有哪些乐趣?接着,从条件、种植、管理、收获四方面,结合对语言的品味加以归纳,最后让学生将这种“种菜之乐”与《桃花源记》中的“隐耕之乐”进行对比,从而体会革命者乐观、自信的情怀。由此可见,种菜劳动虽为点点滴滴,但反映出大生产运动时期延安军民的精神面貌。这样处理教材,教学目标单一,重点突出,便于“短教”。

“短文长教”的立足点应在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譬如,教《陋室铭》这篇短文,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即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在用朗读—解读—品读—赏读这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后,我启发学生做了如下的拓展训练:1.将文中的散句改成骈句、对偶句,并作比较。2.模仿课文,给自己的书桌、教室、铅笔盒、卧室、书房写一篇铭文。

四、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宽容大度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还应该配以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教材处理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探索,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仅为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参.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6年第12期.

[2]中学语文教参.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6年第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