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7:28

课内阅读论文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1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quot;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quot;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quot;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quot;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2

今年试题的长度,全卷学生文字阅读量6000字左右,答题书写量1000字左右,与去年大体相当,这对学生在考场上完成答卷比较适宜。试题的卷式分为Ⅰ、Ⅱ卷是比较科学的。第Ⅰ卷25个选择题,赋分60分;第Ⅱ卷是非选择性的文字表述题或填空改错题,其中一个现代文阅读大题20分,两道文学、文化知识填空题5分,一道文段语言改错题5分,小作文20分,大作文40分,第Ⅱ卷共90分。总的看,试题的长度、难度、卷式、题型分类、各类测试点的赋分比值等,除个别地方稍有变化外,与去年基本相似。这种相对稳定性的命题,给中学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这就启示我们,对近一两年的试题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指导明年考生复习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启示我们,只要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加强运用能力的培养,再加临场较好地发挥,即可适应高考试题,完全不必猜押宝或大搞题海战术。

二、试题内容材料出自课内的不到10分,其它全部都出自课外,特别突出重在测试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既有利于为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又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高考命题原则。同时,试题的测试点覆盖面比较宽,“高考语文说明”中列出的所有测试点几乎都涉及到了。这就启示我们,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中,要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考语文说明”,全面、辩证地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测试点,不能有所忽视。今年与往年相似,试题内容材料绝大部分出自课外。这就启示我们,单靠对课内内容的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重视培养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这一点应该从高一就开始注意,不应等高三总复习。

三、在语言知识及运用方面,突出了“语境”分析应用及联系实际生活。

第Ⅰ卷1——8小题18分和第Ⅱ卷第31小题语言运用修改5分,这23分语言知识运用试题,虽然涉及到语音、汉字、词语(包括虚词和成语)、句式语法等等,但“语料”几乎全部选自实际生活。例如涉及到“经济协作区”、“新书征订单”、“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广播艺术团的节目”,等等。不少题语言运用测试联系到“语境”,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特点。例如成语的运用“莘莘学子”、“不孚众望”、“趋之若鹜”、“万人空巷”;“延续”与“沿用”、“考察”与“考查”、“进行”与“提供”等词语运用的辨析;以及在一段文字中根据“语境”修改语言运用的错误;等等。这就启示我们,虽然语言知识的学习来自于课内,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应落脚于生活。学习语言,其重点不在于学习“死”的知识,而应重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年试题的这种导向,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学、文化知识测试方面,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积累,又突出考查了鉴赏能力,而且适当考查了知识的扩展。

这部分内容Ⅰ、Ⅱ卷5个小题共14分。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今年是选了两首唐诗,要求考生比较鉴赏分析,显然比去年增加了难度。尽管考生得分很低,但其导向很有意义。文化常识的扩展,考了“五岳”的名称,《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京剧行当的生、旦、净、末,题目虽然不难,但导向很好,引导学生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启示我们,高中学生应该增加文学、文化的知识,从高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加强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鉴赏评析能力。

五、文言文阅读方面,共17分,材料选自课外,但测试点涉及到的文言知识都来自课内。这就启示我们,文言文的教学,首要的是认真学好课内文言文中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要以此为基础领会文言文语段的文意,万不可忽视文言课文的语言学习而去望文生义地猜测句义,囫囵吞枣。

六、现代文阅读方面,着重考查了理解文意,而且特别注重考查文章“语境”中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归纳,以及从“语境”中提取信息要点的能力。这一部分共2个大题30分,考生得分普遍较低。这就启示我们,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从文章“语境”中确切地理解词语、句式、段意和文意,防止脱离“语境”孤立地解词释句。现代文阅读试题几乎年年考生失分较多,反映出这方面教学的弱点和问题。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打破低效率的单纯讲析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阅读训练式的教学,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七、作文方面。今年的作文题仍如去年,是材料作文,而且是“一材两题”作文。总的看难度不大。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的成绩上来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而后进生则占大量。同时,学生的丢分大部分源于基础题,其次是阅读题。虽然作文的高分并没有,但总的得分率还是可以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从文言文下手,先给学生足够的多时间来背诵课文;其次再重点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把知识落实到实处。现代文阅读复习曾经都涉及到过,所以在这里我也是以做训练为主,从题目中,让学生做主寻找答案。至于作文,将在平时的复习中潜移默化的进入学生的复习生活中,让学生爱上写作是我的目的。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轮复习

主要以课内知识为主,针对课内知识,特别是课内文言文,进行系统、细致的复习。古代文言文将花去大量时间。其一是因为九年级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实在很薄弱;其二也是因为中考必考课文文言文一篇,这一分值是必得之处,故一定要好好复习。将文言文复习时间分配为:七年级文言文——0.5周,约四到五个课时;八年级文言文——1.5周,约十二个课时左右;九年级文言文——1周,约七个课时左右;机动课时2课时。

第二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虽然基础知识的范围很广,考查的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课时,针对每一个知识框架,我将逐一进行复习。这一板块主要分十大专题:语音、汉字、书写,词语、成语,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标点符号,句子运用,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探究。这十大专题,平均每个专题约两个课时,将需要两周的时间。

第三是现代文阅读训练。中考的现代文阅读主要分三类: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每一类现代文训练约需要一周,其中在记叙文的复习上可能将多花几个课时。原因是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是中考必考的,而说明文和议论文却不一定,所以重点将放在记叙文的阅读理解上。

第四是作文的复习。作文的选题、开头和结尾都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也是得分点。所以,在这三方面的复习,我将花一周的时间左右。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轮复习

以做针对性练习为主,逐渐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对文言文的复习将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篇合为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基本上掌握一些常见的字词的翻译。而基础知识的第二轮复习,我将会把十大专题整合起来,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在第二轮复习中进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和巩固,并提升做题的难度和深度。现代文阅读训练及作文训练,我将以做训练为主,直接校对为辅,提高嘘声的学习效率。在这一阶段,训练的难度和深度也会随着复习的深入而不断改变和提升的。这四大部分分别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在实践教学中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三轮总复习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4

一、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及是明确初中阶段关于议论文要了解什么

首先,明确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议论文的结构,语言特点,都要一一交代。这个环节不能省略,如果学生搞不懂议论文的特点,就不可能明确判断出这种文体,并且去灵活运用它。其次,用定义来反馈。议论文的知识是枯燥的,但没有储备就没有武器。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如: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什么是论证;什么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什么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通过提问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为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明确议论文的特点。在这里,建议教师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进行比较,突出特点。如记叙文是以情动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而议论文是以理服人,强调“以理服人”是判定议论文的唯一标准。

二、要让学生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议论文教学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人们形成观点的方式方法很多,问题分析也多元化。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学得枯燥,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日常状态下,我们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议论文教学,不只是找到中心论点后,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而是要通过思考和辨析,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析作者观点的价值与是非。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迷恋的情绪色彩。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虽然对议论文这种问题接触比较少,兴趣不大,但是也会耐心去接受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就积极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对议论文产生兴趣呢?思考再三,结合学生的情况,我想出了以下办法:

1.教材的灵活实用。现行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并不是十分的典型。(我个人的看法)我建议教师们可以选择典型的议论文例文,如能让学生比较顺利的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在教学中,我就先用了基础训练中的《谈骨气》一篇文章,来进行第一堂议论文范文学习的。由课外到课内,再由课内到课外,这样的一遍遍听读说,相信学生可以逐步的运用相关的议论文知识了。而这样的过程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体会的。

2.课外阅读选文章。学习了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后,首先让学生品尝到识别议论文的甜头。要求学生每天向老师推荐一篇议论文,识别正确的受表扬。老师选择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摘抄。

3.课前三分钟推荐。学习议论文时,我把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改为向学生推荐优秀议论文。通过推荐人的朗读,同学们来主动赏析文章。如: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积累了那些有意义的论据,你听出了什么论证方法等。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JournalClub;教学;研究生;医学院校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长。估计在21世纪20年代,每73天医学知识就要增加1倍[1],如何高效地获取医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期刊联谊会(JournalClub)是一种讨论已发表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的形式,主要邀请本科学生、研究生、教师和医护人员参加[2-3],对文献进行批判性评价和讨论,包括对优点的认可、对缺点和局限性的识别,以及对循证医学实践的应用[4-5]。JournalClub经常被描述为“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举办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个月1次或每周1次;(2)会员加入JournalClub需要完成注册,之后每次参加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举办地点固定,演讲主题和参加JournalClub的人员角色要提前安排;(4)由1名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人担任主席,负责主持会议,指导会员选择文献;(5)选择汇报的文献最好具有原创性;(6)每次开会时应准备某些点心,以增加会员的到会率;(7)每次开会前,所有成员应提前认真阅读文献,会员选定文献后,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网络通讯软件发给其他会员;(8)鼓励问问题和开放式讨论[6-8]。作为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必修课,高级病理生理学知识抽象,有较多的理论研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枯燥乏味,学习时缺少兴趣。本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也开设了这门课,从以往的研究生教学经验来看,单纯的理论授课对其科研素质的培养没有太大的效果。本研究主要探索了JournalClub教学法在硕士研究生高级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9-12月,选取本校2019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7名,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5名,年龄24~34岁。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医学。文献汇报规则:(1)文献选题与每次授课内容相关;(2)文献应出自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影响因子大于或等于5.0);(3)必须用英文PPT汇报文献,口头汇报用中文或英文均可,但鼓励用英文进行汇报。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本校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高级病理生理学课程一共有36个学时,分为9次课完成(4个学时/课),每周1次,均为理论课。作者在9次课中都使用了JournalClub教学法,每次课堂授课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完成本次课专业知识授课内容,耗时3个学时;第2部分汇报与本次授课内容相关的外文文献,耗时1个学时。本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高级病理生理学课程一共有18个学时,分为5次课完成(前4次课是4个学时,最后1次课是2个学时),每周1次,均为理论课。作者在前4次课中使用了JournalClub教学法,授课方式与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相同。JournalClub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部分组成。(1)课前准备。教师在第1次授课时告诉学生授课方式,并抽签决定之后进行文献汇报的学生名单,学生根据课程进度表的授课内容,寻找符合以上要求的外文文献,并通过QQ群提前1周发给本班其他学生和授课教师。所有学生和教师在课前仔细阅读该文献。(2)课堂教学。教师首先按照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完成本节课专业知识授课任务,随后由之前已经选定的学生进行文献汇报,该生文献汇报结束后,由老师和其他学生向汇报学生提问,该汇报学生进行认真的解答。最后,教师对本次文献汇报进行点评,表扬汇报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帮助该生解答之前未能回答出的其他问题。(3)课后反馈与总结。课后教师仍可通过QQ就课堂上汇报文献中的相关问题为学生答疑。1.2.2问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JournalClub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问卷调查在课程考试结束后随堂进行,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问卷内容包括“喜欢JournalClub教学与评价体系”“提高研究生批判式阅读技巧”“有助于研究生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等12个项目。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共发放62份,回收62份,回收率为100%。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还是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对JournalClub教学法均持肯定态度,认为该教学法能增强研究生文献跟踪能力、科研演讲能力、SCI论文写作能力及其他与科研或研究生培养相关的能力,并可提高学习高级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的兴趣。结果见表1。

3讨论

3.1JournalClub及其教学法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1966年,MATTINGLY[9]发表了1篇有关JournalClub的论文,该论文是最早介绍JournalClub的论文之一。在该论文中,作者提到:“对初级职员而言,JournalClub可以为其系统应用医学文献中的各种技术方法创造条件;而对高级职员而言,JournalClub则是一种追踪最新医学文献的便利途径”。在20世纪90年代,JournalClub引入了循证医学,从而出现了以证据为导向形式的JournalClub[4]。最近,在线JournalClub正在兴起,其将传统JournalClub与网络相结合,使科研工作者能够在线讨论和评价科学文献[10]。JournalClub一直被认为是获取医学文献和学习新研究方法的一种途径,不仅可以运用于教学和评估技能,还能提高辩论技巧,是展示领导能力和同行指导的合适平台[11]。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师将JournalClub应用于教学中。杨日荣等[12]发现,应用JournalClub教学法能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管一春等[13]发现,在生殖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JournalClub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科学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张国滨等[14]发现,JournalClub教学法是提高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方法。JournalClub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框架,增强其基础知识、教学经验和科研素质,提高其批判性分析技能,改善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使其和科学前沿保持一致及促进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的发展[15-17]。鉴于JournalClub有以上诸多的优点,此教学法已在国内外学校和科研机构中被广泛应用。

3.2关于JournalClub教学法的思考与展望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6

职评对于老师们来说似乎披着一层面纱,各种猜测,各种疑问萦绕在老师们心中,职评前后一个月都不能静下心来。其实,正如职评科负责人说的,现在证件几乎都没有问题,主要会上课,上好课,都能过。

一、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1、口语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训练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因此在平时要多听录音多模仿,上课一定要用全英教学,相关的语法术语必须熟练。如果平时上课不用英语教学,到时候搞突袭,讲起课来肯定是磕磕巴巴,错误连篇,这样就降低了你的等级。

2、板书

听课过程中发现几位老师板书漂亮整齐,但大部分老师英文书写不太好,影响了整体效果。字无百日功,只要我们天天坚持临帖练习,肯定会有一手流畅漂亮的粉笔字的,这一项应该不是问题。

二、课堂环节设计

虽然是短短十分钟的微型课,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从导课到授新,每一个活动设计,到检测,最后作业。得分高低,这一环节尤其重要。

1、英语课的课型特点

英语学科有几类课型,讲的最多的是听说课和阅读课,因此活动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比如听说课流程,导入后引入新知训练—听力训练—设计活动巩固练习—归纳总结—检测,每一项活动设计体现学生活动什么,如何活动,新颖的设计会给课堂添彩;阅读课课型设计必须体现阅读课特点,scanreading—carefulreading—keypoints—check,快速阅读问题的设置,和精读问题的设计,读中如何设计活动,读后活动的设置都用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文中重难点的处理。

三、趣味性

英语学科学生缺乏的是兴趣,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有了兴趣,肯定学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设计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比如歌曲、游戏、卡片、拼图、故事、竞赛等,活动的设计要恰当训练所学内容,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学生看课堂虽看不到学生反应,但能设想课堂场景,精彩的教学活动设计恰到好处,讲课得分肯定很高。

四,多读书

这体现在答辩环节。答辩所提问题是与你所讲课程相关的,或是授课内容的扩展。可以是教学理论知识,课堂重难点的把握,设计那些活动任务来完成教学,也可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比如,有一个七年级老师讲述学习颜色一课,答辩问到了每一种颜色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她说的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说明课外知识贫乏,影响成绩。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答辩起来才能够游刃有余。

对于高校英语老师核心论文的发表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下这些事项:

关于稿件的字数约束。论文的字数请求意味着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数范围就控制这个范围之内,毕竟论文不是散文,期刊的版面约束决定了多出的字数只能被删减。字数少,即便版面占不满,也不影响发表。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本文从词汇积累的三个层次贯通课内外的阅读,探索语言积累的方法和途径。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新课程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言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级课文《李子核》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词汇积累的点滴收获。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摘抄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写瓦尼亚脸红的一个比喻句;三是动补结构的名式"他吓得脸色发白"。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词语,描写红颜色的事物以及描写恐惧心理的词语,分类抄于卡片上。

二、课内再"熟悉",强化词汇学习

课外的积累,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提取、运用,其巩固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地做了摘记,但是他作文里的词汇还是那么贫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词没有经过及时的消化、强化,被遗忘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在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看图用词。将一幅逼真的李子图持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李子,然后说出李子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红艳艳、红通通、黄里透红,又大又圆、圆溜溜、香喷喷、香气扑鼻"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对李子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亚吃李子这一情节也无疑起到了过河拆桥的作用。

2、比较用词。课文第三小节,描写瓦尼亚难为情的表情,用了一个比喻句:"瓦尼亚的脸红得像大红虾。"我出示大红虾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大红虾和瓦尼亚的脸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的共同点是"红"。然后请学生根据这红的特点,瓦尼亚的脸还像什么,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红苹果、红樱桃、红辣椒、红石榴等十多种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体会用词。课文第四小节描写瓦尼亚听了***话后,非常害怕,用了一个动补结构式:他吓得脸色发白。我先让学生体会瓦尼亚此时的心情如何,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出瓦尼亚很害怕。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下描写一个人害怕,除了脸部表情以外,能否用其他一些与身体部位相关词语来表达,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头皮发麻、两手发抖、浑身是汗"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词汇的兴趣。4、多种形式用词。将以上所学的词汇制成卡片,在课堂上适时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印象,总结课文时,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再巩固一遍。课后,又将卡片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确保这些词语在学生面前的再现率。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8

方法型、观点型、随笔型。教研论文,顾名思义,是以论证和阐述为主的。上述三种类型的教学论文虽然都要求以论证和阐述为主,但在具体的写作程式上,却又有明显的区别。准确把握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写好论文,

也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那么,这些教学论文各有什么重点和要求呢?下面逐一分析。

一、方法型教学论文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经过详尽论证后,往往要有一段结论性的论述。这段陈述,可以是观点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观点的概括,可以是观点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希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须集中、有力。

观点型教学论文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特别是全新的观点,往往会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并不重要,也不要考虑得太多,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此类论文的观点必须鲜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见而不敢直说观点,故意表达得含含糊糊,那就写不成任何文章了,这也是观点型教学论文的大忌。

三、随笔型教学论文

眼下,教育随笔的写作非常繁荣,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随笔简短、随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泼,写起来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十分适合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写作。随笔的写法灵活多样,似乎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概括,但通过大量阅读时下教育类报刊的随笔,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说,这种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的。随笔类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的写作程式为——

1.叙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随笔往往是由一个具体事例作为由头。对这个事例的要求是:真实、生动、有新意。真实,就是事例必须是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是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经历过的,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生动,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较有趣,或者有经典细节的,可读性较强,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种新的动向、新的意识,或者是一种新的现象的端倪。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这是一次区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课堂展示活动。第三位上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课文是《舍身炸暗堡》。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老师为了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她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王聂卫平……待学生讲了一些崇拜对象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近百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老师们为什么笑?笑学生回答得巧妙?笑学生回答得整齐?恐怕都不是。本来,老师也许是要说崇拜的,可是,这一阵哄笑,使老师尴尬了,语塞了,她承认不行,不承认也不行。这个事例无疑是新颖而有新意的。事例的叙述应该简洁而不粗略,具体而不烦琐,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也不要用细腻的描绘。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笔的价值。因此,精心选择事例是写好随笔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征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内涵总是多元的,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学论文写作时,

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方方面面都写,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来展开。在这一层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就事论事,只作简单的判断,说这个现象好或不好,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的,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B.要透过现象看实质,作深层次分析,挖掘出潜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的随笔,在举出事例后分析:“有些教师太听话,他们规规矩矩照着课本教,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参考书上说的办,他们把课本和教参作为绝对正确的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会这样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不会错,保险,因为课本和教参就是这样,如果说错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二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能有效应对考试,考试的内容总是课内为主,课外是没底的,课内是抓得牢的;三是这样做省力,课本和教参里现成的,拿来就可用,不用动任何脑筋,而且谁也不会说”。这个分析,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

C.分析要旁征博引,要打开思路,从多方面简述,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后,有这样一段引申和发挥

“四百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思想录》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帕斯卡尔后面的这一句,粗粗一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细细一想,却颇有道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个被别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个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人,还会有多少尊严?那还不是奴才!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师教学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尊重,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赢得同行的赞赏的。”这段旁征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论述更富有力度,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3.照应开头表明态度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学生写作特色创新思维培养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学生轻松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来,应当是语文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而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也就是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是一项重要指标,而它往往被忽略,至少不是十分重视。这是一个很不应有的误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尴尬和不足,令家长担忧、学生困惑、教师着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安排把握不够,条理、逻辑混乱,详略不分,缺乏大局意识;2、在选材上不善于取舍,材料不典型,易重复或有缺憾;3、表现手法单一,主题立意入俗,中心不明了,读来索然无味,易形成流水帐;4、具体表意上句式单一,波澜不惊,平铺直叙,缺乏激情、韵味和震撼力等。笔者根据从教经验认为克服上述问题,除了勤于练习,多加指导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写作和创造性思维上,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腔”的作文现状,才能彻底根除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的病根,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欣赏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准,从而达到一石二鸟之功效。毕竟,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特别是名篇)的立身之本,而让学生感受、体验、欣赏、模仿是必由之路,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浅见抛出,以期同行佐证参考。

一、笔者认为,以其功能、侧重来考虑,可分为以下四类:谋篇布局有特色,选材立意有特色,表现手法有特色和语言表达有特色,现一一举例分析如下:

1、布局谋篇有特色。指文章在整体布局上构思精巧,布局合理,读来富有韵味,美不胜收。如朱自清的《春》,通过春草、春雨、春花、春人等一系列的描述,产生了一种群星烘月的效果,展现给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诗情画意、真实可信的春天画卷。再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前边晴天----热的描述,后边雨天----冷的描写,表现出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发人深省,引起共鸣。又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通过“我心中的母亲”、“琐事中的母亲”、“严厉的母亲”等多层面的描述,赞美之词“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选材立意有特色。选材不在多,而在精。通过不同侧面反映,使主题鲜明、立体,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吃炒面”、“火中救人”、“松骨峰战斗”等六个典型事例,反映出志愿军战士的可贵品质,烘托出主题----最可爱的人。再如海伦的《再塑生命》,所用材料是从“我”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大自然,认识“爱”。按时间顺序行文,表现出“我”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准确地再现了沙莉文老师的“再塑生命”。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通过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相结合的方式,使景物特点鲜明,栩栩如生。

3、表现手法有特色。在表现主题上形式多变,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如郭沫若的《雷电颂》,巧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难以言明的艺术的思想感情,表达含蓄、深沉、凝练,极大地突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再如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手法,揭露出当时社会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和行径,从而衬托出海燕的那种勇敢、伟大的形象,同时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艺术魅力。再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作品中虽正面描述,但通过描写一群人,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年轻寡母和后母的独特形象。又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通过晴雨的极大对比与反差,烘托了主题。

4、语言表达有特色。在语言的表现上,表词达意力求极富表现力,或激情满怀、或节奏明快、或如数家珍、或如拉家常。广泛地采用修辞,如夸张、拟人、排比、对偶等,增强语势、韵味、感染力,增强共鸣。如高尔基的《海燕》中广泛采用排比、反复、拟人等手法,使语言优美,一气呵成,有气势。又如吴伯箫的《菜园小记》,的《我的母亲》,语言朴实无华,如絮家长,给人亲切舒适,恬淡之感。如果说句式整齐、用词华丽、节奏感强是一种大气之美,而这种朴实无华也应该是一种清丽,脱俗之美。

二、写作特色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1、布局谋篇的培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理解全文的行文线索,然后整体把握结构。并仿照这种结构列出提纲,久而久之的练习,使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结构,那么在他以后的作文当中会或多或少地吸纳一些好的行文布局。还要使他们学会此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布局有什么巧妙之处。同时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设计,这样一来,作文就会有特色,显得与众不同。同时慢慢写作文时不用教师主动,而是学生主动安排文章结构了。

2、创新思维和选材立意的培养。

意识支配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作文的独特、新颖、丰富、深刻,都取决于创新思维能力。作文水平质量的高低就是运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这就说明,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观察组织、布局谋篇能力之后,培养认识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选材是一种介于课内与课外的基本功,在构思中选材,在选材中构思。所选材料必须反映出主题的一个方面,不能与主题无关,并力求构思新颖,且每个方面都有一个材料即可,不可重复,亦不可漏了某个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东西进行提炼,善于将一些典型事例都集中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上,以增强表现力。选材上力求准确、精当、全面。这部分也可用提纲来表现。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计划,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个初中时期,可分成四个阶段,将专项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初一年级为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作文样式以记叙文为主,通过同题系列作文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组织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感性认识的形象描叙,拓展思维视野,为进行逻辑思维作认识上、材料上、视野上、语言上的准备。初二上学期为第二阶段,这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阶段,主要进行介乎于记叙文与议论文之间的作文综合训练。初二下学期到初三上学期为第三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思维的独立品格,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分析、认识社会现象、自然人生,形成自己的看法,作出道德评价。作文训练上,主要进行议论文训练,以材料作文,图画作文为主。第四个阶段为初三下学期,这是各种思维能力的再综合阶段,它不是对第二个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提高的阶段,或许可以这样说,在前三个阶段中,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是呈板块状态排列的,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已经具有一种自我整合的功能,融合为一个整体,呈立体状了。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和富于生命力的。这个阶段的作文训练是灵活的,既有命题作文、联想作文,也有材料作文、图画作文,既有议论文、记叙文,也写综合文体。

3、素材积累的培养。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刘勰说:“文附质也”。“文”就是语言文字及其表达的形式和技巧;“质”就是内容,包括思想和情感。“文附质也”,就是语言文字必须附丽或扎根于特定的思想和情感之中。可见,作文教学的真谛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心中才能有情感,才能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倾注于笔端。文学作品本来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让学生多去观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无论美、丑、优、劣,都要把现象、感受记写下来,教师留时间、空间让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成熟或不成熟的观点,慢慢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有所见、有所想,作文时也有所写了。我们教师也就会觉得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4、课内外阅读的培养。要写好一篇文章,光靠感受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文学作品是有血有肉,情文并茂的艺术,我们既要体会生动精妙的语言,更要深入体悟作品内在的意蕴和弦外之音,即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达到思维的飞跃,我们教师在学生课内阅读时,不要禁锢在单纯地分析文本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中心思想,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使他们在年复一年的阅读训练中,无意识地培养了大脑的惰性,在他们的眼睛里没有感受和体会之后思维的光芒。因此,培养学生自身吞吐吸纳的功能至关重要。教学中培养学生把课内的阅读、感悟、点滴理解,与老师经常进行交流、辩论,教师适时予以肯定并释疑解难,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教学时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课外阅读更是学生知识能量的补给,如同江河的主流固然重要,但支流的汇合更给主流增添了气势磅礴的力量,即“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大量的阅读会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增加孩子们对祖国语文的感情。但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工作,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主动阅读的目的,而且还要养成学生持之以恒、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的习惯。这样,才能让所汲取的课内外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基本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程度。

5、表现手法的培养。这是一种较高级的艺术手法,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很难短期培养,有条件的学生做模仿练习,初步感知,体验欣赏,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多样性、新颖性、标新立异,来展示自己写作的特色和个性。

6、语言特色的培养。

(1)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是打造文章的第一要素。作者独到的思想、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都必须依托语言才能得以展示和传递。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重要如同骏马对骑士的重要。”这个比喻说明了语言同作文的关系,“好马配好鞍”,“花美需要绿叶衬”。当然好的文章需要好的语言来衬托。文章成功与否,多半要在语言上下功夫。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呢?是词藻华丽抑或平淡朴实?其实,语言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作者对语言的运用千差万别,风格迥异的语言大师们为我们提供了个性化语言的范例。古人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淘尽千花见真情”。每一位作者的语言风格各具特色,如《爱莲说》高远脱俗,《竞选州长》幽默含蓄。每一篇文章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生应该认识和借鉴不同的语言风格,树立自己的个性化语言,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托尔斯泰把“文学语言”比喻为“神奇的电波”,独特的语言表达不仅读来有美的感受,易引起共鸣,更能表现主题。要积极引导学生熟记、套用、引用优美语句、经典片段或组织锤炼语言,力求语言整齐经典,有韵味、语势强、朴实、隽永。总之,要有独特的形式和魅力。这方面,教师要倡导学生记忆、背诵,赏析一些名篇名作,从而在陶冶中成长,在欣赏中提高,在模仿中推陈出新,熟练运用、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语言的位置,明确发展方向,写作属于自己的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个性化的语言需要活泼灵动的文笔、潇洒飘逸的才情和丰富深刻的意蕴。语言要有个性,就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文笔,这就需要作者纵横捭阖,让自己的文笔飞出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灵气和书卷气的语言,都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这种写法的精髓在于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以显示出广博的阅读面和开阔的视野。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将个人喜好融入作文,这样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文章就会别具一格,高人一筹。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学生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让个性化的语言成为作文的亮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还应实行开放作文教学。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中,努力克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以作文为中心、以社会自然为中心,强调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绝对主体性,明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亚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主动性,给主体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性、自由度,由此形成和获得各种能力,说得具体些,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发现、自己组织、自己构思、自己辩论、自己写作、自己评改。整个作文过程,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性。作文是学生的,应该还给学生。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创造型人才便成为时代的呼声。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提出:“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陶学忠编著.《创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出版.第1页.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第84页.

[3]周雅琴《浅谈如何在新课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第9期2009年

[4]张嘉玮著.《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页.

课内阅读论文范文篇10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经过详尽论证后,往往要有一段结论性的论述。这段陈述,可以是观点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观点的概括,可以是观点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希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须集中、有力。

观点型教学论文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特别是全新的观点,往往会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并不重要,也不要考虑得太多,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此类论文的观点必须鲜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见而不敢直说观点,故意表达得含含糊糊,那就写不成任何文章了,这也是观点型教学论文的大忌。

三、随笔型教学论文

眼下,教育随笔的写作非常繁荣,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随笔简短、随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泼,写起来又不必占用大量的时间,十分适合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写作。随笔的写法灵活多样,似乎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概括,但通过大量阅读时下教育类报刊的随笔,我们还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说,这种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的。随笔类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的写作程式为——

1.叙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随笔往往是由一个具体事例作为由头。对这个事例的要求是:真实、生动、有新意。真实,就是事例必须是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是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经历过的,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生动,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较有趣,或者有经典细节的,可读性较强,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种新的动向、新的意识,或者是一种新的现象的端倪。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这是一次区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课堂展示活动。第三位上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课文是《舍身炸暗堡》。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老师为了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她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王聂卫平……待学生讲了一些崇拜对象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近百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老师们为什么笑?笑学生回答得巧妙?笑学生回答得整齐?恐怕都不是。本来,老师也许是要说崇拜的,可是,这一阵哄笑,使老师尴尬了,语塞了,她承认不行,不承认也不行。

这个事例无疑是新颖而有新意的。事例的叙述应该简洁而不粗略,具体而不烦琐,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也不要用细腻的描绘。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笔的价值。因此,精心选择事例是写好随笔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征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内涵总是多元的,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学论文写作时,

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方方面面都写,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来展开。在这一层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就事论事,只作简单的判断,说这个现象好或不好,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的,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B.要透过现象看实质,作深层次分析,挖掘出潜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的随笔,在举出事例后分析:“有些教师太听话,他们规规矩矩照着课本教,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参考书上说的办,他们把课本和教参作为绝对正确的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会这样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不会错,保险,因为课本和教参就是这样,如果说错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二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能有效应对考试,考试的内容总是课内为主,课外是没底的,课内是抓得牢的;三是这样做省力,课本和教参里现成的,拿来就可用,不用动任何脑筋,而且谁也不会说”。这个分析,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

C.分析要旁征博引,要打开思路,从多方面简述,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后,有这样一段引申和发挥

“四百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思想录》给无数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帕斯卡尔后面的这一句,粗粗一听,似乎有点不可理解,细细一想,却颇有道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个被别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个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人,还会有多少尊严?那还不是奴才!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师教学的全部尊严也在于思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尊重,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赢得同行的赞赏的。”这段旁征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论述更富有力度,

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3.照应开头表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