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8:52

客服毕业论文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1

在部级期刊上宣布的话,假如自己知道有哪些期刊对外征稿,就能够直接投稿给杂志社,然后等杂志社给答复。有的杂志社宣布选取告诉后,作者需要将版面费发过去杂志社才会出书并给作者寄样刊。也有少部分杂志社是先采用作者的文章,然后给作者邮递稿费。不过条件是文章后面要标明作者的名字和联络方式。否则杂志社就算想选用联络不上作者也无法出书或许邮递样刊。

假如自己找杂志社发的话,还要了解所投期刊的出书周期,假如出书周期太长的话,比如半年刊,年刊这种的,等待的时刻就太长了。时刻是名贵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等个一年半载的,最后也不确定自己的文章被选用没有。

杂志社太慢,有的人会去找网站署理发文章。网站署理发文章的流程是,先在网站上选期刊,然后联络网站客服问询署理宣布的价格,能够比照不同期刊的价格决议宣布在哪。问清楚后,就能够给网站付出定金并把文章发给网站。当接到选用告诉后,再把余额打给网站,然后就等着出书社给邮递杂志了。这种办法是很方便的,当自己不知道该宣布在什么期刊上的时分,也能够咨询网站,网站会给推荐简单宣布的期刊。有的人不会自己写论文,网站还能够给与辅导,或许代作者去写,这样就更简单了。

不论是什么途径,假如要评职称或许毕业论文,都要提早准备,时刻富余,自己能够写论文的提早写好自己找杂志社投,真实不可就找署理宣布。假如时刻急迫没有时刻或许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写也不知道该投稿到哪些期刊,都能够找网站,网站会给一个全面的效劳,这样也是个很不错的挑选。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2

摘要:海南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英语专业本科2001级毕业设计书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教师逐字逐句地检查学生毕业设计书是否有抄袭拼凑行为;敢于批评舞弊者;坚持选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书写作过程按照撰写一部分递交一部分,修改一部分来进行。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拼凑、抄袭和设计书。

引言

中央电大文件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基本形式,旨在提升学生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答辩、成绩评定和审核验收等环节。”为了解决毕业设计(论文)拼凑、抄袭,指导教师不认真履行职责,答辩组织工作混乱、答辩过程不规范,检查、审核和验收工作不落实等问题,又连续下发了“电校教[2005]5号”文和《关于加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通知》,对提高集中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做出了一系列硬性规定。对这些规定,海南电大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如何贯彻执行的?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培训和措施要到位中央电大2003年在厦门电大举行了全国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英语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培训,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和首都经贸大学黄振华教授就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具体要求对来自全国各省市电大辅导教师做了全面培训。我校两位老师参加了培训并获得论文指导资格证书。回校后,专业责任教师立即对指导毕业论文的加拿大籍教师进行个别重点培训,从中央电大在线平台下载了外语部有关毕业设计书写作的规定和黄振华教授、崔松老师在福建电大的网上答疑辅导纪录,结合教材《商务活动项目设计书》,同外教一起制定了中英文的《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实施细则》,并编写了培训资料册,并计划编辑优秀论文集。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指导教师能认真履行职责,毕业设计书写作有了保证。

二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设计书写作辅导

(一)电子邮件导写

利用电子邮件向学生发送毕业论文指导资料,如:商务项目设计书进度表、商务项目设计书具体要求与评分标准、商务项目设计书写作提纲、怎样选题、怎样拟定标题、怎样着手商务分析、怎样着手客户调查、怎样着手SWOT分析、网络会议时间、地点等等。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向辅导教师提问,发送设计书写作情况。辅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回答学生问题,发送设计批改件和评语。

(二)网络会议导写启动MSN网络会议功能,进行毕业论文总体指导,同时启用音频对话和网络摄像功能,让有条件看见和听见的同学得到除文字以外的音像的印象。声音无法保留,但文字可以保留。学生将文字记录拷贝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参考。

(三)个别实时导写辅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书辅导中充分发挥了MSN在线导写的优势进行个别实时导写活动。学生有时在国内,有时在国外,有时凌晨,有时深夜,有时中午上网试图与指导教师交流设计书写作中遇到的问题。MSN是一个全球性的高质量服务网络系统。如果校园网不通,指导教师最好指定具体日期和时间在MSN讨论区恭候各行各业各地学习者的光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四)集体面授导写写作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书的写作及其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不方便在网上学习的学生,辅导教师应专门为其进行集体面授辅导。辅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要求将《商务项目设计书》的重点、难点串讲一遍,特别强调禁止拼凑和抄袭行为,要求学生亲自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前要先设计好问卷问题,调查后写出与调查实际相符合的毕业设计书。

三严格把好每一个重要关口商务项目设计书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模板和选题思路。学生只需根据模板的一系列导向进行创作构思、选题、开展市场调查、汲取反馈信息、草拟初稿、与指导教师商讨表达方式和组织结构,然后对设计书进行修炼提升。该指导模式是根据一定的商务写作理论和实践形成的典型的指导撰写商务项目设计书的途径和方式。教师沿着这个途径指导学生从选择写作内容开始,至完成校对拼写、语法、标点符号和润色作品为止。商务项目设计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并按规定的比例予以评分。例如一周内完成的任务有:顾客状况分析占5%;核心小组座谈占5%、项目实施流程图占5%、风险分析占5%;两周内完成的任务有:SWOT分析占10%,项目框架图占10%、三周内完成的有2000词项目计划书,占60%。学生必须按照要求撰写与递交。即使最终能完成占60%项目计划书,但缺乏40%分的调查分析过程,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毕业设计也不及格。从源头上截住了闭门造车、拼凑、抄袭和作品。但在设计书撰写过程中,仍然发现三起抄袭现象:两位学生设计书的某些部分雷同;一位学生的设计书毫无错误,经调查属于作品;一位学生抄袭教材的部分内容。对于这些行为辅导教师一一指出,并限其限期纠正后重新提交。同时,教师告诉学生:“哪怕写得差一点,只要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就好。”教师“愿意花时间帮助学生修改,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以便今后独立撰写类似文章。”这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步骤的写作,才能顺利通过。

四帮助学生认识改正错误在《从最基础的写作训练抓起》一文中,笔者特别研究了高级英语写作的训练程序:写作指导材料→作文→批改(评分细则+评分+评语)→誊正→(原稿+誊正稿)→最后得分。笔者又将其归纳为高级英语写作形成性考核的流程:“宏观指导→微观指导→纠错监控”,有效地解决了作文的抄袭与翻译等问题。这个程序在毕业设计中依然沿用下来。尤其是“誊正+(原稿+誊正稿)=最后得分”这个步骤,创造了11篇优秀项目设计书。在毕业设计初稿的批改过程中,指导教师只作一些宏观上的批改并提出初步评价意见。如:核心小组座谈讨论的纪录;项目实施流程图的每一个环节和事务;风险分析是否全面;SWOT分析是否分单项进行等等。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微软文字处理软件工具栏中的“拼写和语法”进行自评自改。结果发现学生并不能认识到自己文章里有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作主语谓语不加“s”和复数名词不加“s”等基本错误。在8位争取得“优”的同学中,当问到“你的论文里有许多基本语法错误,你知道吗?”同学们都回答说:“不知道。”“没发现。”但是答辩主持人却在其中7篇论文中轻而易举地找出类似错误。第一篇:C&Bhavetoadmitthepresentbusinessisnotsuccess.第二篇:Whenthenewbranchopen,itcanonlyhandledomesticbusiness.第三篇:Eachuniversityhasconductedateachersre-trainingcenter,whichofferafavorablecondi-tionforteachersretraining.对诸如此类的错误,辅导教师不得不对所有设计书进行详细批改。据初步统计,最后一次全批全改的11份设计书中,共有错误300余处。

五遏制抄袭拼凑的措施中央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其教学工作各个环节都阐述得十分清楚,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恰当处理,保证了论文写作的质量。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和调查,最能保证论文写作质量的还是论文写作的监控者和措施的执行者———指导教师。教师对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的理解程度与执行措施的力度是成正比的。目的意义理解越深,执行措施力度越大,办法越多。

(一)逐字逐句地查教师收到毕业设计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逐字逐句地检查学生是否抄袭拼凑。如果发现哪一句与学生本人写作的风格、语气或语言水平不一致,就在哪一句下面划横线,打问号,提问题:“这是你写的句子吗?”“这句话好像在……看见过。”指导教师可将相似的语句拿给该学生看,要求学生修改或用引号引出并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作者、书名和页码,以示对别人成果的尊重。此外,教师还应一篇一篇地查看所有学生的论文,做好“侦探”工作。

(二)对比检查段落抄袭者的设计书中常常出现上段与下段内容脱节的情况。如上段写的是书店的规模,而下段却分析餐馆的风险。有的标题为《摩托车修理店项目设计书》,而项目实施流程图里讲的是自行车。还有的顾客状况分析为海南快餐馆,而核心小组座谈又变成了文具店。对于这样的设计书,指导教师应一一退回并限期改正后重新提交。有的改正三次或四次后才获得通过。学生们说:“我们的教师确实认真,什么样的抄袭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还是老老实实地写吧。”在这些反反复复的修改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商务项目设计书的写作。

(三)查选题紧密结合实际选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也是设计书是抄袭还是创新的重要标志。指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选题的来源。对有工作的学生的问题是:“你工作的公司(单位)的经营范围是什么?”“你在公司(单位)具体做什么?”“你认为有哪些新项目可以帮助你公司(单位)赚钱?”等5个问题。对无工作的学生的问题是:“海南电视台将举行10万元创业基金争夺赛,你准备拿什么项目参赛?”“你有哪些相关经历和经验?”“你如何说服评委把10万元创业基金赞同票投给你?”等问题。如果学生如实回答了问题,答案又与选题吻合的话,基本可以确定选题来自自己的思考。

符同学在一家外企饲料公司工作,参与了这家公司虾料生产线项目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标题为“Proposalfor3Tons/HourShrimpsFeedProductionLine”就是她工作的一部分。该项目设计书为该公司董事会上新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目前,该项目已投产一年多,给公司带来丰厚利润。张同学是某省驻海口办事处的会计。她的项目书就是关于如何重新装修该省在海口市的招待所,使其成为一个名叫雪花宾馆的小型酒店。她的建议得到该省办事处领导的认可,将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按照设计书的规格和要求改造和装修招待所。郭同学的“Ice-SnowMineralWaterShopExpansion”设计书来自其与丈夫经营的冰雪矿泉水供应店。该项目已按设计书的要求投入使用并在实践中改造了场地,降低了成本。符同学的“TeachersRe-trainingProject”来自她对自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数量需求的了解,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方案了。校方对该项目十分感兴趣,有意向开展此业务。

镛同学的“ThePerformingBarRenovationProject”来自其与丈夫和朋友合作的项目,为了保证投资的安全和经济回报率,她亲自调查和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才知道该项目的风险与利润共存并找出解决方案。据了解其经营状况与设计书中的风险预测有很大出入,有待于跟进和深入研究。黄同学在省旅游局从事管理工作,题为“ProposalForHainanProvinceTravelGeneralCoBranchOffice”设计书已成为省旅游局在海口国贸建立分社的企划书,总之,要求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也是遏制抄袭拼凑的有效方法。罪和非法破坏计算机系统罪,但显然不可能包容虚拟财产类的犯罪。笔者认为,在宪法对虚拟财产承认的基础上,在刑事立法方面,为保证刑事立法随着时代进步自我完善和及时跟进社会现实,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对虚拟财产确立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尤其是对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引入传统侵犯财产犯罪的条款加以惩治。二是建立全新的刑法保护体系。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涉及虚拟财产刑事违法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盗窃他人虚拟财产的案件、诈骗虚拟财产的案件以及利用虚拟财产进行买卖式的诈骗案件。对于第三类,事实上已经与现实中的侵犯财产权相差无几,可以通过诈骗罪进行处理。但前两种由于发生在虚拟网络中,处理的难度较大。如前所述,我国台湾地区认定网络游戏的账号角色及实物资料,均为“电磁纪录”之方式储存游戏服务器,游戏账号所有人对于角色及实物之电磁纪录拥有支配权,而侵犯这种支配权与侵犯真实世界的财产并无不同。即,通过将虚拟财产现实转化为“电磁记录”,进而纳入传统刑事理论。相对而言,第二种方式则过于剧烈,立法难度也可想而知。因此,笔者也较为倾向于第一种方式。

四小结

2003年12月25日成都19名律师联名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寄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引起了我国法律人对网络游戏法律问题的普遍关注。尽管笔者对提交《建议书》的行为表示肯定,但是并不赞成通过单行立法的方式推动虚拟财产的保护。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的灵魂,从宪法的高度解决财产的保护问题才是上策。以提交《建议书》方式推进虚拟财产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是考虑立法成功的可能性,而牺牲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考虑。然而,修宪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是极其繁琐的。笔者认为,较为折中且有效的办法仍是通过宪法解释,主体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内容上直接规定虚拟财产亦属宪法上财产权的范围,适用现有法律制度中有关财产规定。后记:2004年3月31日下午3时左右,罗某浑身浇满汽油,在浦东碧波路690号上海盛大网络有限公司客服部称要自焚。原因是这名网络玩家从其他玩家手中购买了虚假的网络游戏装备。注释:(1)因此,这还涉及到游戏终止运营时的玩家财产保护问题。较为妥帖的做法是向现实财产进行转化,但目前尚未形成商业上的通常做法。

参考文献:

[1]参见[EB/OL]./7/0304/70/column219277005.shtml.

[2]参见[EB/OL]./zt/031205_gamemon

[3]杨海坤.宪法学基本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版,P142.

[4]周永坤.法律学———全球视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版,P134-135.

[5]赵占领.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EB/OL]./ColumnArea.

[6]央视国际.经济与法[EB/OL]./program/jjyf/20040218/102324.shtml.

[7]吴汉东.财产权客体制度论[EB/OL]./lawfore/content.asp?programid=1&id=64.

[8]参见[EB/OL]:/news/content/2003-3-7/n537_453850.html

[9]王辉.网络空间虚拟财产法律问题分析[EB/OL]./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广东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专业建设;策略研究

如何定位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的内涵和外延是各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重点大学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差异,前者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后者是应用型专业人才。由于“商务”涉及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范畴较广,那么必然的,商务英语“专”的内涵差异建设将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探讨广东地方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给出相应策略,这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

商务英语专业是“外语+商务”跨学科、交叉性学科,其内容涉及语言文学、经济、贸易、金融、财务、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应用型和人文型学科领域。要想在短短四年时间将上述学科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交叉性学科特点,许多学者从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机制设置、专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平洪(2009)认为,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并没有恰当而清晰地给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应是英语语言本科主干课程和商务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夯实英语语言听说读写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全英教学的授课方式来完成商科课程的讲授[1]。曾利沙(2010)就商务英语专业的体系差异性定位和比较优势特色进行了论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着重商科专业性专题研究,譬如国内外商贸、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等领域中的现状及其热点、前沿问题的讨论与对策性研究。教师在做好教学、研究引导的同时,完善案例库和资源库,如建立专业领域理论知识体系档案及其关键词、学科或专业理论概念词条等,以弥补专业教材内容的不足[2]。刘艳萍,邓李肇(2010)从地方经济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入手,结合本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学习需求调查,从办学定位、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以英语为主,加强英语与商务结合的交叉学科建设”[3]。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2015)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遵循八项原则:英语为本原则、商务为纲原则、增值复合原则、中外兼顾原则、知行合一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动态变化原则、发展定向原则。仲伟合等学者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首先且必然要重点学习中外商学知识、商务英语语言知识,进而要着重提升自身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4]。李文辉(2015)参考了CDIO学习工程解决方案,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作为策略导向。进而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以此构建了基于CDIO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机制。李文辉以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特点,从课程群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实训、实习和考核评估等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5]。孙毅(2016)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探讨了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将该校“商务”有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构建在三个课程群上:(1)会计学课程群;(2)管理学课程群;(3)法学课程群[6]。相关文献表明,目前对于“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仍旧没有达成共识;关于英语知识(能力)和商务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并没有统一的范式或模板。而且,如何改革课程群,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根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结合本科院校的差异化优势和特点。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为地方经济输送相应的合格人才。本文通过研究广东地方经济特色,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配比状况,对该专业的定位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

2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分析

2.1人才需求特点

广东省教育厅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等情况。人数最多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表(见表1)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就业率排名第三,说明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求贤若渴。随着广东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企业结构的调整,商英人才的需求呈现几个特征和趋势:一方面,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加工贸易占比持续降低;制造业从加工组装的低端环节向营销、设计和研发的高端环节转移);另一方面,制造业及服务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衍生出更多的服务型中间商。广东地区众多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与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相关的服务型机构(包括货代、船代、报关企业)需要大量具有商务翻译、进出口贸易、国际金融、跨国企业管理、涉外投资及谈判等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对应的岗位涉及外贸业务员(包括外贸专员、外贸助理、商务助理、外贸销售、国际贸易专员、单证员等)、涉外法务、报关员、货代、船代、英文翻译等。除此之外,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在2017年上升1.3倍,其中40%的合同外资落户自贸区(包括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2017年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同比增长93.8%[8]。相应地,企业对具备跨境电商、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知识产权交易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2.2高校人才供给特点

整体来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定位偏重于两个范畴:商务或语言。前者强调“英语+汉语商科课程”的模式,并聘请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科知识。但由于大部分商科知识运用汉语授课,没有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无法提升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学习、理解以及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后者是将英语作为应用工具,设置一系列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商务英语课程,然而所开设的商科专业课程笼统而广泛。仅是采用英语作为授课或阅读语言,来学习商务学科知识,会导致所学的商务知识过于肤浅,无法满足企业职能部门的要求。广东各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群突出了贸易、管理、商法等方向。譬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从2008年起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其所有商科课程与国际接轨,采用全英文原版教材,既要求学生的英语浸泡量,也要求学生在主干课程的学习上,扩展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外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包括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等四个方向,全面系统地突出了广外商英的“英语+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广州航海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则突出了航运、港口及海事海商英语的特色。暨南大学主要突出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特色,该专业除提供充足的专业语言文化课程,还开设以商务贸易、管理等模块为轴心的商务管理类课程。广东财经大学主要依托经济学、管理学等强势的学科资源,突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特色。麦可思调研机构对广东某校商英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报告(2017)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重要度较高(82%),但满足度相对较低(63%)。毕业生认为教学环节,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需求达77%,调动学习兴趣需求达58%,课程内容更新需求达69%。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需求和供给的结构矛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理论,而且要具备相关行业所需的扎实的职业技术能力,并能够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学习和实践。由于广东各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和历史条件、师资力量差异显著,如何定位核心课程,改进教学环节,提升核心课程重要度和满意度的契合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

3.1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的问题

(1)商务专业课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依据各学校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各院校容易出现语言、商务、跨文化、国别文化四类课程群的建设不均衡、无侧重、无定位的问题。最终,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较多雷同。如学生最喜欢的毕业论文选题包括:体验式营销、“4P营销”、某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某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等;研究方法多为案例分析或SWOT分析。由于毕业生系统性商务知识和商务理论的缺乏,导致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一边倒。(2)实践和实操课程缺乏科学性。各校普遍都开设了外贸单证实训、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实训、国际贸易模拟训练等实践课。但是部分授课教师依然将理论授课环节作为重点,实践和实操教学环节较少,考核基本采用笔试为主。由于实践和实操环节在授课中没有纳入重点,导致开设的专业课学分学时虽然满足毕业要求,却无法提高学生在实操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师资配比结构不合理。王立非教授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语言类、商务类、实践类师资的大体比例应为6∶3∶1[9]。调研显示,部分院校实践类师资配比基本不达标,商务英语专业没有外聘行业或企业专家的高校也普遍存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应包括表2提到的五项知识分类。合格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应涵盖这五个范畴。

3.2专业定位及发展策略

广东地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办出特色,就必须依托优势学科确立自身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定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确定学科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模块。各部分的比例可以按照55:30:15安排[11]。依据自身优势学科,将商务知识与技能围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会计、跨境电子商务等五个应用型学科展开,五大应用型学科所要求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的重点不同,所需要配备的师资和开设课程也应有所侧重。(2)科学开设实践实操课程。根据国标要求,实践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校内实操实训、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可以考虑开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创新类课程、科学开设实践和实操类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以自身优势学科及商务英语“专”的内涵为基础,开设相关创新类课程。鼓励学生取得跨境电子商务、金融、财务管理等技能资格证书。鼓励开设类似《国际商务创新营销》的课程。该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商务英语专业融合起来,将商务核心课程的专业知识点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教育、创新创业基本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育这三大部分内容。该课程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模块、创新创业理论模块和创新创业模拟和实践模块。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室、情景模拟实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国际市场营销开发案例分析)以及校外实践基地来保障完成。其次,实践和实操课程的开设必须结合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包括课堂讨论、项目脚本设计、小组竞赛、模拟演练等等)。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参与和项目课题的设计和表现,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翻转教学、启发引导、项目教学、自主讨论等方法,运用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练习等在课堂上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实践和实操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外研社杯”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亿学杯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全国商务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商务英语专业应善于利用敦煌网、速卖通、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企业平台,开发“跨境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实现真实任务和仿真任务实操,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鼓励学生采取实践类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实践类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到指导和评定应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可涵盖项目报告(如,商业计划书、网站平台优化方案、营销方案、案例分析、产品翻译项目管理及述评等)和调研报告(如企业调查、行业调研、客服满意度调查、产品质量调查、海外市场调研等)[10]。(3)多渠道培养复合型和实践型师资队伍。结合各校实际情况,一方面建立骨干教师“导师”+对年轻教师“传、帮、带”的培养机制[11]。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紧密纽带。紧密纽带的建立需要供给和需求两条路线的配合: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以互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当学校输出人才时是供给方,当学校引入企业资源时是需求方;当企业招收人才时是需求方,当企业向学校提供市场信息和资源时是供给方)。校企双方通过市场链接(如毕业生与母校的天然联系方式)或在政府专项资金扶持下进行不断地磨合和融合之后,校企合作的纽带会更加紧密。而此后的良性效应和学习溢出效应会突出显现:譬如案例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和更新;企业获得即时的市场和行业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

4结语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毕业设计应体现出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学校应对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尝试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监控管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指导效率。

1.毕业设计在学校中的运行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在校内由老师指导完成的,这种模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逐步在学校中被新的模式所代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和管理的模式探索,本文以某高职高专院校为例进行论述。该校为了将毕业设计改革进行推进,运用了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方案。随着“以就业为指导”和“工学结合”等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学生增加了顶岗实习的时间,所以新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那就是毕业设计和毕业顶岗实习一体化运行模式。例如,该校2015届毕业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的确定,学校要求毕业生将自己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单位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并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商讨决定,形成了如“××客服与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策划方案设计”、“小学《××》课教学设计”等选题,从而实现重点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不仅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在选题上做出总体要求,明确了方向,在过程上加强管理,则更为重要。

2.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管理中的难点

2.1组织和管理难度大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一般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双向选择或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学生们实习的单位不一样,具体工作岗位不一样,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距离不一样。在较长的实习期间,学生会根据就业需要,经常性的变动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花很多精力去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力求在就业上获取更多的砝码。再加上用人单位不会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作为用人衡量指标,必然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上心,给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2过程监控难度大

虽然有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但由于经济利益问题,校外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校内指导教师一方面本身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实习的领域不一定很熟悉,另一方面指导的学生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明显出现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沟通,指导效率低,学校对过程的监控更谈不上。就这造成在快毕业时,匆匆忙忙修改、定稿、答辩,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改革和创新。该校对201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计划的拟订、实习过程日志(周志)的撰写、指导教师答疑;实现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制订、开题、检查、上传资料、答辩、成绩评定。该系统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化管理。

3.1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

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定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又具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3.2组织和管理毕业设计

学校出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提出管理要求。用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校、系的两级管理,设定一套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教务处和各系部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对全校或各系部进行毕业设计的监控,可以查询任务书的情况、查询开题报告情况、查询毕业设计的项目类型、毕业设计提交情况、检查情况、抽检情况以及评估情况等。

3.3管理毕业设计计划

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各系部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计划上传,经教务处审核后进行教学任务的下达。各系部再根据教学任务审核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计划,明确各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并在网络管理平台上上传。同时,各系部要在网络管理平台上输入每个学生的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相关信息。以便教师或学生登录管理平台后,能进行相应操作,实现平台内的沟通及办公自动化。

3.4管理毕业设计的过程

根据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设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指导教师身份使用网络管理平台管理毕业设计的流程。(1)联系实习点,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报到一周之内,将相关的个人信息、实习单位信息和校外指导老师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输入。以周志或日志的形式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任务及进度通过实践管理平台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在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命名。(2)定好选题后,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由学生或校内指导老师进行上传,并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在平台上师生通过相互的操作流程完成整个毕业设计。(3)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自己在企业中的指导老师询问,也可以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向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日志或周志汇报,或是在线交流。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毕业设计,并将完成的毕业设计上传到管理系统中。在网络管理平台上,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进行检查、评审、答辩、推优,最终通过上传下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

3.5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

(1)对毕业设计的前期质量监控。教务处通过平台统计毕业学生和教师基础信息,分析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次以及指导教师师资力量,协调全校的指导工作量。在选题上,要求学生尽量做“顶岗实习课题”或“企业项目课题”,对学生“自主课题”严格审核,严禁出现抄袭等不良风气。在开题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管理平台中的开题报告要求完成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批复,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开题报告,不成熟、不可行的报告要求调整直至重新选题。通过管理平台,教务处监控各系部的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的进度和质量,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2)监控中期毕业设计。中期毕业设计的监控与实习结合在一起,教务处或各系部通过指导教师上线时长监控、指导学生日志或周志次数监控、毕业设计检查次数监控等指标性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指导教师是否在一个时间段内及时指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各系部及相关教师,督促指导老师时时关注管理平台、天天登录管理平台、及时回复学生反馈的问题,疏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各指导老师切实将督促指导学生的工作做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3)监控后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后期监控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从毕业设计的质量方面,通过指导教师评价、推优,专家评阅、答辩来综合评价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从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角度,学校通过对各系部的相关指标,如指导教师平均上线率、指导教师平均检查次数、优秀率等进行数据统计,给各系部一个综合的评价与建议,以期将毕业设计的质量继续提升。

4.小结

在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工作业务流程程序化、管理流程规范化、数据采集实时化、质量评价综合化,从而实现了如下的几个作用。

4.1实现了动态管理

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基本信息的变更、相关实习情况的变化、实习对口率、指导教师指导的实时性、毕业设计与实习的相关度等,各系部及学校教务部门等均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平台及时进行实习查询、统计和分析。

4.2提升了指导质量

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指导教师实现了远程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管理部门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强化了老师对毕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意识。

4.3强化了信息意识

通过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改变了老师们传统的工作习惯,迫使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智能化管理和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行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巧儿,陈玲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张国民,郭福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化实践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3]周翠英,吴春花.顶岗实习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5

1.1课程设计思想

笔者经走访一些企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涉及饲养技术员、农户支持技术员、化验室检测员、业务员等岗位,学生均表示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化验室检测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以进行疾病的诊断;饲养技术员、客服专员和业务员等岗位则更需要坚实的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以解答农户的技术咨询和新疫情的分析与判断。

1.2重组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构成方式与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正比。为了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结合学院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开课40学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将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由易到难来编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机能生物化学)3个项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设3个子项目(核酸、蛋白质、酶等);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设5个子项目(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2个子项目(水与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对各项目中理论性太强且实践应用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以便于教师教、学生学。

1.3配套案例

为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共设计了34个与动物疾病防治、时事案件、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案例。如根据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农药中毒与急救、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疯牛病、克雅病、蚕豆病———G6PD酶缺乏等12个教学案例;针对高考设计了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吊瓶班、减肥药的危害、低血糖与休克、牛羊营养代谢病、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等19个教学案例;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计了产后瘫痪急性缺钙、血红蛋白尿症缺磷等3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将物质在动物体内微观的代谢过程变得宏观可见,且与身边的案例相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实训内容

根据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及各班开展动物养殖的情况,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和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3个模块)。1)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以掌握基础技能为目的,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个任务)。2)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包括肝脏中酮体的生成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动物血糖测定等(4个任务),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均为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完成。3)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能力拓展项目,开设牛乳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不同饲养条件对动物血糖的影响(2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或自选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试验方案,最后撰写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和撰写打下基础,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为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纪律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方面。纪律成绩考核上课出勤率、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实训成绩(实训操作、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为笔试。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比重分配为:学习纪律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5%,实训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45%。

2动物生物化学基于行动导向法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

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才能顺利地开展,为此学院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动物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既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又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2.1“教”资源开发

资源库将教学内容重组为3个教学项目和10个子项目并结合各自子项目开发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包括教学详案、教学课件、图片助学、上课录像、案例分析、项目测试等内容,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均图、文、动画并茂,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生动的Flash动画模拟,再配以真实场景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的图片素材,表达生动、丰富的知识,创设形象、仿真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为教师在课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直观、有效地帮助。

2.2“学”资源开发

为方便学习者按学习需求灵活地查询知识,资源库将图片资源、名词解释、虚拟空间、录像资源、测试中心等重点教学资源单独设置模块。配套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现场教学资源,其他分专题的录像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直接观摩学习的教学资源。此外,资源库设置自主学习、实训基地、拓展资源等模块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补充资源,如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复习考试资料等,为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和今后的专业提升与发展提供切实地帮助。

2.3自我评价资源开发

为了能让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为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了题型多样的项目测试,方便于学生按项目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单独设计的测试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模拟试题和综合在线测试题目,以检验对整门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课件还为自主学习者设计了巩固习题和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学效果。

2.4辅助管理平台开发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酒店;实习生;深度轮岗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1]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现代酒店管理运营及对客接待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根据专业特点,国内大部分院校均在学生完成大部分课程后,到酒店顶岗实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早期的顶岗实习以定岗实习为主,即安排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在酒店的一个固定的岗位实习。后来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校企合作出现轮岗的模式,即学生在实习期间从某一固定岗位转向在2个及2个以上岗位轮流学习[2]。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学校认为,无论是定岗实习还是轮岗实习,学生均直接参与酒店一线岗位服务,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获的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初步了解企业运营与管理,有助于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并获取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对学生就业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会正向影响着学生职业承诺的形成。酒店企业则希望降低人才培养成本,缩短人才培养时间,将实习生快速高效地转换成为酒店的得力员工。校企双方的需求及培养目标的错位,易造成学生实习结束后对专业失望、对行业迷茫,跳槽或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的现状较为明显,酒店管理专业承诺度整体较低,出现企业“用工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一)学校方面。顶岗实习是实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既符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又能促进学生岗位意识、岗位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提高。尽管院校重视毕业生质量,关心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学校虽成立校企联盟委员会,制定严格规范的实习管理章程,组建专业实习指导小组,责任到人。然而,往往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承担主要的培养与指导工作的主角变成了酒店方,学校处于被动或疏忽管理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地点由学校变到了酒店,学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学校指导老师通常专业实践性不够,实际工作体会及业务能力不如酒店的中高层管理者,指导大多停留在生活、思想等层面,未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对客服务技能及管理方面的困惑。(二)学生方面。学生是顶岗实习环节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实习的态度及对实习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实习效果。到酒店顶岗实习的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寄托于酒店各岗位的轮换实习,既可以较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各岗位实践有机结合,掌握酒店的基本技能及对客服务技巧;还可以通过跨部门的学习和实践,全方位的了解酒店业务及酒店运营流程,助于结合自身的兴趣及能力,确定合适的岗位,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酒店提供给实习生的岗位多为一线,如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等不同部门的服务员岗位,都是酒店直接对客服务的重要岗位,关乎着酒店服务质量。学生到岗后,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及专业的指导,从了解到较好的掌握岗位技能及对客服务技巧,往往不少于三个月,岗位所需学习时间较长。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采用“3.5+0.5”和“3+1”两种模式,即毕业实习时间半年和一年。采用“3.5+0.5”的院校,学生实习时间半年,轮岗概率较小,多采取定岗实习的模式。学生大体掌握所在固定岗位的各种业务技能后,会滋生单调、重复、倦怠等等负面情绪,影响着实习质量。采用“3+1”培养模式的院校,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安排第七和第八学期,实习时间一年,不少院校会采取轮岗实习的模式,而这个期间除了实习,学生还要面临写毕业论文、找工作、考研等各种压力,前厅、客房、餐饮等一线岗位,体力劳动强度大,在不同岗位均需经历培训学习的过程,学生易滋生疲倦、焦虑及倦怠的情绪,学习也存在学艺不精的问题,实习期间离职诉求明显,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及从事酒店行业的决心。(三)酒店方面。酒店是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供给方,是影响实习质量和实习满意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酒店真实的场景下完成岗位工作,掌握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酒店人才流失率高,不少酒店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酒店“用工荒”的问题[3],因此酒店对学生实习的态度是欢迎的,但角色是用人单位、盈利企业,而非教育培训机构。因轮岗实习需要在更多岗位上轮流,每到一个岗位,均需要对实习生进行岗位技能及对客服务技能培训,待学生能独当一面时,很快就需轮流到另一个岗位,再次培训与学习,如此轮回,酒店因而增加了不少成本;此外,学生往往因为实习期间轮岗,一直处于学习阶段,外加酒店一线岗位劳动强度大,实习结束后并不一定留在实习单位。因此,酒店在与院校合作时,更愿意选择定岗实习的模式,即将实习生安排在某一个固定的岗位上,以节约员工培训成本,确保企业对客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酒店效益。

二、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模式改革

(一)“纵向”深度轮岗实习模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不断膨胀,给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但酒店行业居高不下的人才流失率、专业人员数量不够及质量不高的现状,需要学校与企业努力,共同培养高素质、懂技能、通管理的专业实践型人才,从根本上推动酒店行业的发展,也带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及目前酒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笔者提出,酒店与院校可选择实行“纵向深度轮岗”模式,即在某一具体岗位上推行“技能实习+管理实习”的纵向、深度轮岗实习模式,这样能分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实现“培养高技能、善管理”的人才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纵向深度轮岗模式的意义。1.符合国家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要求。2015年,国家旅游局和教育部联合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加强普通本科旅游类专业,特别是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有机衔接的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和管理服务人才。”[4]“技能实习+管理实习”的纵向、深度轮岗实习模式,从服务员到管理岗,分层次、阶梯状的实习模式,可以弥补在某一岗位定岗实习及几个岗位横向轮岗的不足,专业实践技能及管理服务能力并重,符合国家对于普通本科旅游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和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的要求。2.有助于院校酒店专业的发展。通过采取纵向深度的轮岗实习,让学生不仅掌握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等一线部门的专业服务技能,并通过基层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实习,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本科生出来就是端盘子、擦马桶”的认识,提高实习满意度,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对酒店行业的认可度;其次,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及学生实习效果分析,可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毕业生能力与酒店需求的契合度;再次,实习生稳定性高、留用成才率高,必将利于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推动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力争办出专业特色,树立专业品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扩大学校影响。3.有利于酒店专业本科学生全面发展。纵向、深度的轮岗实习,让学生充分掌握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流程,充分掌握岗位所需的各项业务技能,避免学习杂而不精的现象,能独当一面,较好的提供对客服务,培养学生基本的工作技能及服务意识;并在岗位技能实习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服务人员的艰辛与不易,学习与老员工、部门管理者、客人等不同对象的沟通方式,思考并积累经验;之后进入该岗位的基层管理岗位实习,参与部门经理组织的晨会、晚会,配合经理做好各项接待、安排工作,参与处理工作中的发现的问题,遵守领班的工作职责。几个月的技能实习,学生的心态逐渐从实习之初的陌生、担忧、不自信逐渐转为自信、应对自如;此后,每日重复的岗位工作会让学生感觉没有难度、没有挑战,逐渐滋生倦怠、懒惰等负面情绪,此时进入基层岗位实习,熟悉的环境,不同的工作内容,让学生完成从服务员到管理者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4.有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酒店与院校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企业用工的问题,更希望从实习生中选用一批综合素养高、专业技能强、能长期留在酒店发展的员工队伍,促进酒店可持续发展。纵向、深度的轮岗实习模式可以满足酒店的需求,降低酒店实习生的流失率。“纵向、深度的轮岗实习模式,充分把握实习生在不同实习阶段的心理变化,通过固定岗位上的“技能实习+管理实习”,让学生从服务员到管理岗,分层次、阶梯状的实习培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展,建立个人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更有利于酒店挑选、培养及留用人才,促进酒店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为进一步的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三、“纵向”深度轮岗实习模式路径分析

(一)与酒店建立长期深度合作机制在施行。“纵向”深度轮岗实习模式前,学校应紧贴市场,依托行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在由酒店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分析酒店各岗位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构建基于酒店行业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酒店工作流程。学生进入酒店后能够较好地胜任工作,才能学到真正的技能,同时实习单位也才可从中发现可用之才。学校之于酒店,不再是硬塞实习生的角色;学生之于酒店,也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角色。学校和企业找到了契合点,达成共赢,校企合作才能深入下去。此外,学校应主动谨慎地选择校企合作机会,就“纵向”深度轮岗实习模式达成共识。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根据培养目标明确双方责任,共同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纵向深度轮岗”实习,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讨,学校与企业更容易寻找到一条“纵向深度轮岗”的科学管理之路。(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纵向轮岗实习制度。制定科学的制度是确保纵向轮岗实习制度质量的前提,是规范和约束实践教学秩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坚实保障。纵向轮岗实习需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反馈,对实习前的准备、实习中的管理及实习后的考核制定相应的制度。往往在实习前组织实习双选会,遵从学生及企业的意愿,并布置实习任务,介绍深度轮岗的重要性及酒店的岗位概况、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管理规定以及注意事项等;实习中,学校指导教师应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及时巡查,实时掌握学生实习状况,并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督查学生完成每日工作总结,思考与总结各个阶段的得与失,帮助学生成长。实习结束后,学校根据实习考核制度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要求学生完成实结。此外,实习制度还需制定学生实习安全制度、实习指导教师职责等方面制度,全面推进纵向深度轮岗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三)确定纵向深度轮岗时间。“纵向深度轮岗”模式,主要在某一具体岗位上推行服务员岗位实习及管理岗位实习,二者实习时间应因人、因岗而定。学生在服务员岗位实习时,技能会经历从陌生、熟练、精通过程,心态随之会从期初的紧张好奇,到精通后的信心满满转变,一般不少于三个月。当然,实习时间长短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岗位差异等。如果在服务员岗位实习时间不够,对岗位的服务技能掌握不透,实习质量受到影响;如果实习时间过长,单调重复失去挑战性的工作必然会让学生滋生出厌烦倦怠的心态;此外,各岗位工作性质的差异,也会导致实习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因此,各岗位实习的时间,需结合岗位实习要求由学校、学生和企业商讨而定。如西餐厅和客房部两个不同的岗位,学生在西餐厅服务员岗位的实习时间就应比客房部长。(四)明确纵向深度轮岗内容。有计划、有目标是高质量专业毕业实习的前提。除了要明确酒店企业各岗位实习的时间外,学校还需明确“技能实习+管理实习”深度轮岗岗位的具体内容及实习要求。让学生在预定的时期内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递进式的学习培训,使其获得“服务及管理”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如酒店前台岗位深度轮岗实习,首先要确定前台接待岗位实习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学会使用前台操作系统,熟悉交接班注意事项,检查核对房态、掌握入住接待、礼宾服务的工作流程等,并要求熟练掌握前台接待的对客服务技能后,才能转入前台基层管理岗位实习。其次,转入基层岗位实习时,要求参与总台员工的工作安排,检查、督促员工工作规范和工作质量,组织前台员工培训、掌握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客人投诉的步骤等,到达前台领班的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要求,从根本上达到深度轮岗的效果。结语目前,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技能+管理”的纵向深度轮岗是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也是毕业定岗实习及轮岗实习的一种延伸。其基本形式是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校企深度合作,采取在企业某一具体岗位上推行“技能实习+管理实习”的模式,分层次、有梯度地共同培养高技能、善管理的人才。精选实习企业,明确实习时间和内容,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实习制度等,是“技能+管理”的纵向深度轮岗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关键,以期为院校及旅游行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Z].2002-08-24.[2]牛柯心,付冰.浅析在酒店实习期间轮岗培训的利与弊[J].商场现代化,2017,(1):118-119.

[3]颜廷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期间轮岗的实现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8,(2):167-170.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7

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论文

【摘要】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形式、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方式以及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应用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这种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商务信息基础之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分为两种形式

(一)自营物流

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二)使用第三方物流

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三)电子商务活动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实现,都需要这“四流”的协调和整合。信息流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交易过程,它提供包括诸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促销行销的信息、售后服务以及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

有权转移的过程:资金流主要是指交易资金的转移过程,具体包括付款、转帐和结帐等过程,它涉及到整个交易的安全程度。而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物流通环节,直接服务于最终顾客,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顾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成功实现。

(四)电子商务按照顾客类别划分为两种,一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称btob的商务交易:一类是企业与消费者称btoc之间的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在btob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它的实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库存,加强供应链,更由于大批量的货物运输,使得物流配送能比以往成本更低的实施。在btoc商务模式中参与交易的商品一般由实体商品和数字商品两大类构成。数字商品中,又分为可下载和不可下载商品。除了可以通过internet直接传送的数字商品,如软件产品、电子出版物,其他商品和传统商务一样都需要实体物流处理,物流处理能力已成为btoc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国内外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集中在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进行计划和管理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专业化运作方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第二、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第三方物流提供个性化服务;第四、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对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和管理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合同管理

无论第三方物流承接的是何种项目,必须做好物流合同的管理工作。一般可以根据合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进行管理。即建立合同、合同修改与中止、合同执行及跟踪。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合同中应包括如下内容:购买物流服务方和销售物流服务方的公司名称,物流服务内容,物流服务时间(合同起止时间),设计物品数量,服务收费,付款方式及时间,服务要求(质量要求、验收方法等),服务方法(工具、交货方式),违约经济责任及处理方法等。

(二)能力管理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第三方物流的配送能力,它包括第三方物流的运输、装卸和设备能力,电子商务网站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第三方物流配送能力的。

(三)信息管物流供应链的运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第三方物流必须实施良好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日常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发送等。

(四)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对按时送货的保障为:对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运力计划和管理,保证安排送货的运力和时间国内外对运力计划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三方物流的内部运输规划。对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种货物进行运输需求整合及运输路线优化。

在不影响运输质量前提下进行并车混装,达到整合的目的,实现规模经济。第二、在供应链中将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整体应用。供应链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不考虑其内部运输规划问题,仅根据企业外部和内部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以及生产作业安排选用第三方物流。这方面的研究以生产作业计划为核心问题,以第三方物流能够满足运力和时间要求为假设条件。

第三方物流中心主要向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这种运输服务相对于传统运输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是一种集成运输模式。这种集成运输模式采用多式联运,实现对顾客的门到门的服务,作业活动复杂,影响运输成本及运输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成为研究的难点和

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规划问题上。

(五)多点车辆运输问题vrp(vehicleroutingproblem)

是指运输车辆从一个或多个设施到多个地理上分散的客户点,优化设计一套货物流动的运输路线,同时要满足一系列的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linearprogramming,简记lp),主要用于研究解决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问题。将问题的一系列条件设置为问题的约束,将问题想要得到的结果设置为目标函数,此法具有适应性强,计算技术较简单等特点。约束条件:其前提条件为设施位置、客户点位置和道路情况己知,由此确定一套车辆运输路线,以满足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求出多点运输中点与点的路径最小,在vrp问题中,考虑车辆在各个客户点间巡回访问的特性,提高了运输效率,与实际情形相吻合。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运输车辆本身能力的限制,需要根据各个客户的需求量,道路情况来确定路径行程以达到配送费用最低的目标。

三、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应用中的其它方法

(一)hopfield人t神经网络

基于物流配送线路的实际情况,应用hopfield网络求解要求把目标函数转化成能量函数,把问题的变量对应于网络的状态。当网络的能量函数收敛于极小值时,问题的最优解也随之求出。首先将问题映射到一个神经网络,将问题的目标转化为能量函数,并将问题的变量对应于网络的状态,确定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及神经元输出的阀值,最后优化计算。

(二)模糊聚类方法

由于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本身具有很多的条件,就利用模糊聚类方法,按照根据距离坐标、时间以及产品种类为分类标准,形成模糊聚矩阵,即用模糊综合评判将从待选的点中找出最接近选择问题的目标的点,再利用线性规划求解。

(三)规划方法

将物流配送中心选择问题经过简化处理后,在待选的几个物流中心共同辐射的范围内需配送点的数目,评估各物流中心往各目的地配送的单位。然后,依次从目的地中每次取与物流配送中心相同数目的目的地进行分步确定配送方案,直至将其全部分配完,每一次都是一个指派问题。

四、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与第三方物流选择

电子商务订单的实时处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选择问题,要求在满足在线订单实时处理的前提下,根据以往订单的接收情况和配送能力情况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中心。

1.提出了一种模拟人类思维的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的处理原理,将这一复杂的多目标问题进行分解,设计对第三方物流中心进行优选排序的推理规则,从人类处理的角度出发,提高第三方物流选择的实时性和智能性。

2.针对第三方物流中心配送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设计时间一能力表示方法,在时间一能力数组的基础上设计两个物流中心组合的二维数组和多物流中心的组合树,利用二维数组和组合树的特点,设计对两个到多个第三方物流中心组合的搜索方法。

3.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解决电子商务物流实时安排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用的工具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子商务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基于时间一能力数组的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中心选择方法,其原理对于解决排序问题(scheduling)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新趋势;酒店管理;实践与构想;苏州科技大学

一旅游业的“新趋势”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亦需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以提质增效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即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新趋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融入居民生活,渐成一种生活方式。据统计,2014年我国居民国内人均出游率近3次,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次左右;二是出境旅游“井喷”,出境旅游人次数,出境旅游消费屡创新高。2014年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了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均花费达到1400美元,均居世界首位;三是散客化、自由行渐成主流。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36亿旅游人次中通过旅行社出行的不到4%,自由、个性、定制化越来越成为旅游出行的主要特征;四是智慧旅行渐行渐近,渐成潮流。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2014“智慧旅游年”的推进,游客的智慧出行,企业的智慧营销,政府的智慧服务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一部手机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一种可能和时尚;五是“旅游+”跨界融合发展,产品业态更趋多元化。旅游业天然具有的“综合性强”、包容性好、延展性广”的特点,使得各种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发展迅猛且前景广阔,如邮轮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亲子旅游等。

(二)“新趋势”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定位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而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推动酒店业、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对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考虑现代酒店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重视实践的特点,我们需要确立未来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所谓酒店管理复合型人才就是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复合”体现在观念复合、知识复合、能力复合等多方面。[2]具体地说,首先要树立“大旅游”的人才观,即要跳出“单纯的酒店业人才要求”观念,重视酒店管理人才“复合”能力的培育;其次,既要掌握酒店的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又要知晓关联行业的知识与业务;此外,既需要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又需要有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既需要熟悉传统的酒店产品业态,又要能够追踪新技术背景下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苏州科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一)苏州科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与培

养目标定位苏州科技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发轫于1995年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的旅游与宾馆专业,1996年起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四年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至今已有余20年的办学历史,现隶属于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本专业现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电子商务二个专业方向。此外,我校另设有天平学院(独立学院)四年制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在校生共约650名。伴随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苏州作为国务院批复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苏州旅游业发展较快,政策利好不断,酒店类型丰富,品牌多元,数量众多,对高端旅游业人才,尤其是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要求较高。因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理论素养,熟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具有较强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类星级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及相关“旅游+互联网”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服务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苏州科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1.修订培养方案、凝聚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落实和具体体现。为了体现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时俱进地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寻找和凝聚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我校分别于2012年、2013年年底召开了酒店管理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相关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系主任、教授,国内外高星级酒店的总经理和人力资源总监就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交流、研讨。专家们针对我校的实际,提出了强化理论基础,拓展外语教学,注重课内、外实践,关注“互联网+旅游”新发展等建议。具体表现在:重视管理学类、经济学类、旅游学类等基础课程的理论讲授与质量监控,为学生日后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苏州及周边城市外资酒店众多的特点,强化英语、第二外语教学,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重视新型实验室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优化课内外的实验、实践教学;关注“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浪潮,调整教学课程和实践模块,追踪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2.确立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复合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确立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除了遵循传统和有关规定设置必要的“必修”课程,如酒店管理概论、前厅与客服管理、餐饮管理、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公共关系学、酒店英语等,我们还根据旅游及酒店业发展的新动态,不断调整与更新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学、酒店新媒体营销、酒店收益管理、跨文化管理等。[3]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编著酒店专业课程教材,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新兴教学方式,如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及教师课题,营造讨论式、开放式、团队式、应用式等学习氛围,重视过程管理,加强教学沟通,强化教学监控和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完善实践教学、重视校企合作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合作酒店方的实际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依次设置了三个短学期的实习计划和一个毕业实习计划。分别是一年级的认识实习、二年级的酒店市场调研、三年级的学年论文和四年级的毕业实习。其中,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校内、外教师专题授课,高星级酒店高层管理人员讲座,高星级酒店实地参观、学习;酒店市场调研主要是围绕酒店经营管理中的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完成小组调查报告。如新进大学生员工的培训体系与职业规划,经济“新常态”下酒店业的转型升级等;学年论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按照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撰写1篇8,000字左右的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主要是安排学生在校企合作的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选择校企合作酒店时,我们优先选择苏州市内的高星级酒店,同时综合考量酒店的实习生管理政策与待遇、品牌类型及影响力、行业内声誉、合作前景等诸多因素。

4.加强队伍建设、官产学研结合

教师是提升课堂教学,组织专业实践,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与关键。经过多年的校内培养和社会引进,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博士及博士生5名,全部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国外知名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名,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1名,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互补、相对年青的教学科研队伍。同时,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结合。近5年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主持部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优秀科研成果5项;与南开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整套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使用效果较好,且仍在不断新版与再版中;与苏州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苏州国家旅游标准研究与推广示范中心”。该中心是我校与苏州市职能部门合作共建的第一个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开展工作且已取得相关成果。

三苏州科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未来构想

(一)扎根地方经济、突出培养特色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要素发育齐备,旅游市场发展成熟,“旅游+互联网”、“旅游+”融合较好。据统计,全市有五星级酒店超30家,数量上仅次于北京与上海,5A级景区6个居江苏省内首位,OTA的典型代表同程旅游网络有限公司位居中国旅游集团20强之列。本着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必须紧跟苏州地方经济发展,反映地方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课程及实践方案,满足地方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酒店业、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旅游+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能力,突出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

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校企合作的高度和深度。一是实施请进来,走出来的合作共赢策略。定期邀请高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到课堂,给学生讲座,与教师交流。同时输出我院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案例成果,指导地方酒店业提升服务、规范管理、高效运营;二是建立思想导师(辅导员)、专业导师(专业教师)、酒店高管三方导师制,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三是与酒店共建专业实验室,共上某些专业课程,如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吧经营管理等。另外,逐步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如选择知名酒店集团合作,鼓励学生在酒店集团内部的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酒店进行实践、实习;结合酒店经营中的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酒店市场调研和学年论文写作,这样的专业实践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提升教师队伍、扩展双语教学

多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一方面,通过在职培养、攻读学位、外派访问学者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学研究队伍,为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特点,定期、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经营和管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提供鲜活案例,使其更具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高星级酒店,特别是外资酒店人才的一项最基本素质就是流利的外语听说能力。因此,应在已经开设的大学英语、酒店英语、酒店第二外语的基础上,尝试更多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市场营销、前厅与客房管理等。双语课堂上可以聘请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情景模拟辅助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酒店英语的听说能力,从而增强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

(四)注重科研训练、强调团队合作

酒店管理的本科生相较于大、中专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较好,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在培养酒店管理复合型本科生人才时应特别注意扬长补短,既强化理论,又注重实践,二者互为促进,融合提高。除了必要的专业实践、毕业实习以外,对学生进行多类型、多层次、团队式的科研训练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首先,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行业竞赛和社会实践,如旅游或酒店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省、市和部级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企业委托课题。通过市场调查、案例研究、头脑风暴、报告撰写等形式,活学活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体会理论指导实践的力量;鼓励学生团队参与。培养团队意识,注重团队协作,收获团队成果。

作者:黎宏宝 丁乙欣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剑锋,张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J].科学时代,2015(9):284-285.

[2]霍明奎.管理类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5(5):173-175.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9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制订并实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完善,最终构建出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酒店服务管理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个意识(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三项核心职业技能(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三种能力(方法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新生报到后,第一学期开学时先到企业参观,对于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提高实践能力;转换角色,树立“企业人”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能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前两个学期(称为前“2”)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校内实训;第三学期(称为前…1’)再到企业实习,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以验证理论技术与生产技术之间的吻合程度;第四、第五学期(称为后“2”)学生再返校总结实践性学习成果,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第六学期(称为后…1’)学生再回到酒店进行毕业性实习。如此交替,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能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体系

(一)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改革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3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认知实习、酒店管理集团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2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二、四学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当地酒店企业参观学习、短期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学生在真实职场中的对客服务、团队合作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课程系统”2个模块的主要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三、六学期,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的最后环节为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六学期。根据学生在“2121”工学结合多岗位实践计划中的表现、酒店实际岗位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还需完成学院规定的毕业设计任务。学院专职教师和酒店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环节是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载体。

(二)开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课程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入细致的行业调研为基础,确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群为:星级酒店作业层管理及服务人员,核心岗位为酒店三大运作部门作业层管理及服务人员。行业调研的结果显示出,以上职业岗位胜任力包括熟练的对客服务能力和基本的团队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渐进式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进行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开发。核心服务能力课程模块的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3门核心课程,以及由此确定了核心职业能力系统核心课程基本能力标准。

(三)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国际化

1.强化酒店职场英语课程。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国际化,酒店职场英语课程从第二学期一直开设至第五学期,长达3个学期,每个学期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职场英语的强化训练,适应国际化酒店对员工英语能力的要求。

2.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在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复合能力课程授课内容中都有机地融入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常识、理念、方法等国际化知识和技能,适应国际化酒店对员工涉及到旅游客源地等知识的要求、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顾客和同事共处能力的要求。

3.借鉴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理念方法。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授课、考核鉴定等一系列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借鉴了国外一些接待行业证书课程的标准、授课方式、考核鉴定方式、评估反馈方式等,整个课程管理过程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接轨。

三、课程规范

在“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设计编写了核心服务能力课程模块的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如下所述:

(一)前厅与客房管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酒店房务管理导论,客房产品设计,客房价格制定,前台客房销售管理,前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清洁保养,客房设备物资管理,客房经营效益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酒店房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房务管理中所面临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在实践工作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和基本原理指导酒店房务管理活动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学员应具有一定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餐饮企业概述、餐饮企业经营策划、菜单的策划与设计、餐饮卫生与安全管理、餐饮原材料的采购与保管、厨房生产管理、餐饮服务管理、酒水服务管理、餐饮卫生与安全管理、餐饮市场营销管理、餐饮企业经营创新以及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理论、强实践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强调边理论边实践、交互渗透、逐渐递进,从而达到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依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校内的实训室模拟操作和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相结合,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把课堂搬到酒店,实施现场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共享教学资源,酒店提供真实的对客服务环境给学生,并为每一位学生指定一名现场导师,实施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中多采用讲解、示范、操作、总结四步法,学生为主体、现场导师为主导,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酒店服务技能。同时在现场教学中更多地还用到观察法、谈话法、欣赏法、展示法等。酒店依据酒店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酒店管理专业专职教师定期到学生岗位实践的现场对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考核与鉴定。酒店导师与学院专职教师互动、协商共同完成学生的现场教学。

(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充分利用行业优势,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常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授课方法包括叙述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动中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探讨式、解决问题式教学,个性化、独立式学习、现实模拟式学习等。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很多,一堂课可以使用单一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挑选出最富成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符。

五、组织实施

(一)高密度动员,注重思想引导

在模式的初创期,学生在第三、六学期两个学期都在企业实习,酒店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坐在课堂上才是学习,交了学费,却到企业去参加服务实践,学费岂不是白交了?因此,思想上一时还转不过弯来。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一是做好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生的思想工作,系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多次在学生会议上及其他场合宣传工学结合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同时,发放致家长信,向家长宣传工学结合的重要作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二.)课程的创新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企业的要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要根据企业先进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文化的要求。构建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是以企业的管理文化和服务技能为主要标准,在企业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下构建的。

一是按文化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四个平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二是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企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企业人”意识。

三是“酒店质量管理”、“前厅经营与管理”、“客房经营与管理”等实践性课程由企业管理人员讲授,学生在企业的服务现场完成学习任务。

四是学生在企业毕业实习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确定课题,在企业经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三)师资的配备

模式实施所需的师资队伍,按如下原则进行组建,一是学校选择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学任务;二是部分专业方向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三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教师全部由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由于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酒店参加过实践,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教学上,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讲授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学校也建设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节省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四)机制的保障

产学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而良好的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就学校来说,建立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运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为产学合作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如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首先考虑产学合作教育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首先保证学生到实训的时间,并给予政策保障。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尽可能满足与我院联合办学企业提出的阶段性安排部分学生去企业参加实践劳动的要求;二是要安排好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时间;三是要对一些用工量大的周边企业提出毕业班学生提前顶岗工作的要求给予理解和支持,学校要调整好教学安排,为学生边学习、边工作提供方便,既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该在双方合作链的巩固上下功夫,走内涵发展之路,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提高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使企业感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双赢的事业,学校并非只是一个企业资源的“索取者”,而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六、考核与鉴定

(一)校企双向考核机制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双向评价考核机制。酒店以其工作流程及标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的相关制度为评价依据,学校以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为评价依据,分别对学生酒店岗位实践表现、在校表现进行考核。酒店每学期评选各部门“优秀学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提供外地酒店观摩实践的机会。这种学院和酒店双向考核的机制,不仅从制度上规范了“21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的综合考评,而且对学生在“2121”计划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正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酒店行业专家一起研讨编制鉴定指南,进行学院和企业的双向考核。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学院考核成绩50%+企业考核成绩50%。

(二)考核方式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对学生的鉴定方法是以工作中的技术和任务为基础的全过程鉴定方法。全过程的鉴定方法要求在一个鉴定任务中对知识、理解力、技术和态度进行综合考察,也可以是将相关的能力单元组合在一起进行鉴定。对认识学生目前已有的能力,采用认可性鉴定。比如一些中职生已经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通过鉴定后,可以不再重复学习;对确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空白,采用诊断性鉴定;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通过展示,反映学生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以修改培训方案,采用形成性鉴定;在学习内容结束时,按照鉴定工具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并向学生提供反馈,采用终结性鉴定。

客服毕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OBE;产教融合;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校专业建设的鼓励政策增多,为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行业政策持续加码,如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商务部正在抓紧编制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得到跨越式、井喷式发展。基于此,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响应国家号召,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以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秉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构建了符合行业特色的OBE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形成了由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专业实践与行业产业学院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等环节组成的完善的教学、实验和实践体系,择选优质师资,形成教学团队,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相融合模式,具有比较鲜明的产教融合办学特点,专业建设的特色逐渐显现。

1OBE简介

OBE是一种教育模式,强调职业岗位需求导向,确定教育目标,逆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具有极强的成果导向性,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的问题(见表1)。本文以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基于OBE、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重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及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工作能力的目标,进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摸索“互联网+”时代电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模式,希望为地方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坚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探索科学、服务国家”“OBE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强调以生为本,教师为主体引导,知识传授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并重。作为民办应用型高校,注重结合企业办学的特殊产业优势,并考虑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本着促进学科发展的高目标,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同时,遵守国家相关制度和规范,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文件中提到的“加快培养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深刻领会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加强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强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办学机制的升级,实现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途径,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作用,实现课程实践环节创新改革模式,真正落实高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是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毕业要求按照图1逐一分解落实。

3基于OBE推进课程体系重构

3.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1年,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赢动教育共同2020年度的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文件中,呈现出基于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商相关的行业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论,如近八成电商企业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近三成有大规模招聘计划。其中,对于专业人才最看重的五项能力依次是工作执行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的素质、积极且主动追求目标、电商专业知识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连续三年一直排在首位,因为是企业看重的高素质人才具备的能力,而责任心和职业稳定性是大学毕业生走入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点,同样被企业所看重,如表2和图2。报告显示,目前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总体呈现三个特征。特征一: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依然比较大。根据调研的数据,有稳定招聘需求和大规模用人需求的企业比例近两年维持在80%,需求量仍不小。未来,从平台电商到经济体电商,涉及的电商流程的各个阶段,全面的行业变革需要大量的多元化人才来应对。特征二:短视频等人才需求强烈。数据显示,随着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传统电商中的客服、美工等基础岗位的人才需求在逐步降低,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内容电商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增长较快。特征三:对管理者能力要求高。数据显示,关于电子商务工作团队方面的人才问题已经连续5年成为电商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新晋毕业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和“80后”职业者有很大不同,在行业中也给当前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课题。因此,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国内民族彩妆品牌花西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以花西子福州分公司宜格宜客电商集团为基础,孵化校园合伙人,实现美妆、电商、营销、客服协同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综合项目孵化,加强供应链产业从业人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索美妆电商职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实战为原型还原企业作业场景、把公司搬进校园,引入企业真实的操作平台,完整再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完整实现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和真实服务的“四真”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完成美妆设计、美妆营销、电商运营、客服的真实业务,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宜格集团企业文化、企业元素、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作业标准,缩短企业和校园的人才培养距离。同时,进行部分课程项目化改革,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企业需求首批进行融合的课程包括《企业工具课程平台I: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实践》《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研讨授课内容,进行根据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模块化改革,多样化考核学习效果。以此改善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模式(如图3),解决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挑战,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3.2职业能力体系分析

福州理工学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福州市,随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的“五区叠加”形成,福建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对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发突出。2019年年底以来的“新冠”疫情的暴发及蔓延,已预示着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来临。而福州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高校,面对愈来愈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必须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以实现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转变,以实现向应用型转变的整体转型。学校电商专业拥有一批数量稳定的大学生。校就业办报告显示,学校电商专业就业的学生主要分布在福建及浙江、广东等地区,就业岗位以内容电商、新零售电商运营、电商客户管理等为主。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需求,实现OBE职业岗位需求导向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目前电商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多层次的职业能力与不可替代的专业技能,如新零售运营策略、经营数据分析等,提升专业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开展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懂基本的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兼顾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培养,总结电商典型工作岗位分析表(见表3),借此重新设计和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和构建实践教学过程以及相应评价体系。

3.3创建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电商专业拟在2022年建成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平台尝试开展生产性实训,与合作行业企业构建深度融合体系。未来计划成立“电商行业协会产业园”,主要为企业提供运营战略咨询、电商项目托管等服务。通过接入真实企业项目进入校园,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打造更为适应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素养。目前已经与福建宜客电商、仲易达跨境电商等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形成“真实企业环境与工作过程与专业课程同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未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建立一个“服务地方、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持续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共同促进科研转化、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引入职场精英课堂、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方面切实展开紧密合作(如图4),形成独特专业优势。图4岗位能力研究渠道

4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电商专业的教师成员结构是学校专职教师占主体、名校外聘教师为重要辅助、企业高管强力辅助的模式,以自有青年教师为主,大量引进优质双师型青年教师。由于课程体系的优化,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使得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项目化改革增多,对教师行业经验与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激励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访学研修、深入企业一线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双师型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对于积极参加企业锻炼和访学的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激励,对于积极探索横向课题和专利研发的专业教师给予经费与便利,有效提升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目前电商专业教师全部进入挂职锻炼的流程中,陆续开展相关合作。同时,把企业的真实电商项目融入课堂,设置企业导师聘请机制,鼓励企业导师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真正做到切实提高实践能力。电商专业定期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请相关负责人共同举办专业建设指导会议,吸收优质企业精英成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工作,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造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真实职业能力的教师团队。如图5所示,多环节多渠道配合完成人才培养的措施,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图5人才培养标准

5结语

福州理工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立足福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从事电子商务运营与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专业建设中,以“双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遵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子商务)”要求,从OBE理念出发,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开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为专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渠道,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EB/OL].

[2]周洪波,周平.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92-94.

[3]刘超,郭白雪,畅婉琪,等.OBE理念框架下多维协同平台项目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02):64-97.

[4]王伟芳.学习成果导向的多维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