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27

金工实习论文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1]。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4]。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之后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5-9]。全国各高校纷纷通过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专业,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来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以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要[10]。西安理工大学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多学科多方协同交叉融合培养的新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多年来在装备制造、水利水电等方面业已形成的特色优势,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改革的丰富经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紧密结合,瞄准“智能制造”和“智慧水利”等新经济、新产业未来发展需求,一方面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积极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为推动本院新工科建设步伐,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造升级路径,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机械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机械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从层次方面说,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类。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使学生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西安理工大学针对机械类专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合理的、标准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笔者在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专业从教以来,参与过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竞赛项目40余项,指导学生申请专利10余项,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和双创教育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之中,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全过程。学生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受到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萌生出创新创意,进而形成相应的创新作品。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将去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冲刺各种奖项。之后,学生可以这些创新成果进行转化,根据成果类型可以申请相对应类别专利,可以发表学术论文,甚至可以寻求企业的创业投资。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各类平台的支持。

三、改革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课程实验方面。在原有课程实验体系基础上增设了一定数目的设计性实验,同时保留了经典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比如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实验,除了开设经典的普通车床几何精度检验试验、车床主传动系统空载功率的测定等验证性实验外,增开了与机床装备应用相关的设计性实验———机床动态性能实验。该实验首先由实验教师介绍与本实验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及已知的实验条件,提出具体实验要求。本实验的实验要求如下:要求学生查阅有关机床动态性能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识别机床薄弱环节的方法以及提高机床动态性能的方法的资料,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分析报告,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查阅常用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根据现有实验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阅有关振动对机床加工质量影响及减振方面的资料,了解应用钢球进行机床减振的工作原理,学习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按时完成撰写调研分析报告,根据已知实验条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教师同意后,各实验小组预约各自实验时间,由实验小组成员按照实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最后进行实验总结和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实验结果主要包括不同实验参数条件下测试获得的机床动态性能曲线及提取出的相关数据,针对正交实验结果要进行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曲线和影响大小顺序,最终获得最佳减振方案。要求实验报告按照科技论文格式进行书写。通过该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了提高机床动态性能的方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深入学习了机床整机动态性能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动态性能的测试项目及识别机床薄弱环节的方法,深刻体会到了提高机床动态性能对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2016年我校机械专业工程认证过程中,该设计性实验得到了认证专家的高度评价。另外,我校机械专业还开设了开放性实验环节,我校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对学生实行开放制度。根据实验室内已有的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主制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探索。通过开放性实验环节,使实验室真正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教学实习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校机械专业不仅开设了金工实习(金工基础训练的“金工Ⅰ”)、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还增开了以工艺设计和自主加工为目的“金工Ⅱ”实践环节,该环节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在“金工Ⅱ”实践环节,学生可以结合机械创新、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主题自主选择课题,自行完成设计、加工、调试环节。该实践环节加工出的作品可以直接参加相对应的创新创业竞赛。为了避免学生生产实习时走马观花,增强实习效果,我校机械专业对生产实习模式进行了改革,除了大部分学生去十堰东风汽车、中国一拖、天水星火机床等国有大型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外,还尝试了让少部分学生利用大三暑假在富士康、海尔等企业以顶岗的模式实习2个月。通过顶岗实习,不但对学习过的专业知识进行了验证,还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今年实习的几位同学对企业生产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通过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实习企业的一致好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为后续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找到合适的题目。通过发现和解决实际企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可以参加各类创业挑战赛,获得企业的创业投资。总之,该实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今后几年将大面积在本专业推广。(三)课程设计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都编制有自己的指导书,题目相对固定而且数量较少,容易造成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比如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给出几个典型零件,常见的有拨叉、连杆等,零件数量少,由于学生较多,往往多个学生设计同一个题目,造成相互抄袭现象的发生。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机械专业对课程设计模式进行了调整,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大纲要求下自行命题。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市场调查等多种途径提出与生产实际相关的设计题目,特别是学生可以在生产实习环节找到相关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进行题目审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题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主题,自主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既能帮助相关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能为学生后续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毕业设计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都是由校内指导老师指定,这类题目往往是针对已有的机械装置结构设计、夹具设计或控制系统设计等,设计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学生对此类题目兴趣不大,主动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通过上网搜索与自己题目相似的资料之后,参考原文中的内容,甚至全文抄袭,结果是论文缺乏分析和独特见解,在毕业答辩时出现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东西讲不清楚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实行制度,很多学生过程中重复率极高。针对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了下面几项措施:1.以教师科研课题内容作为毕设题目。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如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也能为教师课题的顺利完成做出一份贡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这类题目特别适合于保送研究生和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可以为后续研究工作铺平道路。2.聘请企业导师,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我校机械专业,近年来聘请了大量如秦川机床、宝鸡机床、中航工业等大型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由企业给定题目,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3.以各类竞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部分竞赛主题一般提前已经给出,可以让部分学生以这类竞赛的主题作为毕业设计内容。通过毕业设计过程,学生产生一些好的创意和想法,不但为后面参加竞赛做准备,也可以申请专利等。4.鼓励已就业学生到企业中做毕设。针对很多学生已经找到工作,而且将要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这种情况,鼓励这些学生到所就业企业做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前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5.毕设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因材施教。每年春节前,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中公布题目及任务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毕设题目,老师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生,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我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质量大大提高,参与毕业设计答辩的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2018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中我校获得优秀奖和佳作奖各3项。(五)创新创业活动方面。为了提高机械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制定了创新学分认定办法,要求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年必须取得1个创新学分,毕业时未取得4个创新学分者按结业处理,若超过4个时,超出的学分可替代校级任选课学分。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取得各种奖项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成果奖,在保研以及评奖学金过程中可以加分。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促进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近年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人数逐年增多,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如我校在2018年第八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大赛上,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在同年的全国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其中参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机械专业学生。

四、结束语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训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遵义师专”)化学系。作为一所具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和历史传承的师范类院校,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好评。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是遵义师专5个最老的系之一,自然也传承了老师专的优良传统。自2001年升本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在原有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又分别于2008、2011、2018年成功申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升本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赘述。作为遵义师范学院的一名老教师,亲眼目睹了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但也感到,我们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背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难度逐年增大,专业已经显现出衰落的景象(在此不予讨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工学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化学工学类专业在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作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实践教学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部在新时期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1]。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经济又与当地的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学生要服务于地方,就必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简称“留、下、用”),同时还需要有合适的平台,也就是接收学生的用人单位。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在学校期间的相关训练是决定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专业方向课程对应的实训课以及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作者讨论的实践教学,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程。化学化工学院有几十年化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也相对稳定和合理。但对工学类专业,办学经验较少。如在刚开设应用化学专业时,其课程设置就是在原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增加了几门应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删去了几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实(验)践课程几乎是原样复制。这样就导致我们应用型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基础实验课仍然沿用化学专业老的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在这一课程体系中,由于各门实验课是独立开设的,有些实验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出现了重复开设的现象,如玻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中就重复开设,滴定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也出现了重复。在当前学分和课时数都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就显得极不合理。其他兄弟院校大多已根据实验体系,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次安排教学,并已有相应的教材[2],因此我们的实验课程体系亟待优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开设的运用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还很少,如微波合成法、超声波合成法、微波萃取、超声波提取等均未开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缺乏综合应用合成技术、成分分析、性能测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的创新性实验,如树脂、涂料的合成、制备,性能测试,生产工艺、配方的优化等综合实验;也缺乏目前化学化工领域比较前沿的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实验。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专业在经历了办学初期的迷茫、困惑后,通过走出校门到省内外高校取经学习、到大型企业参观、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座谈等形式,已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订,但我们认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能有效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还比较少;部分实验因条件不具备而延期开设;部分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操作繁琐、有一定危险性等因素而没有开设。

2实习实训

对于一所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的院校来讲,如何培养师范生我们早已驾轻就熟,其中遵义师范学院独创的某些做法还是其他兄弟院校模仿的对象。在前些年的教师招考中,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取得的成绩常常令其他许多高校自愧不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校近年来毕业的工学类学生在就业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不对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准备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工学类毕业生不是不能当老师,但对一所高等学校来讲,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3],如果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这是对我们培养质量的否定。造成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相当一部分学生受社会或家长的影响不愿到企业就业,二是贵州省整体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企业员工薪资不高,工作不是很稳定,有的还有一定危险性等。但我们认为,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还与学生接受的实习实训不规范,培训时间不足,培训不到位,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存在一定关系。2.1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化学工学类专业由于是新办专业,受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场地(老校区)匮乏等条件的限制,在设置实训课程时针对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不多;仿真实训项目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工厂的实际工作状况缺乏了解,产生了不必要的心里迷茫和恐惧,导致学生不愿从事化工专业类的工作。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其他专业的一些拓展实训操作课程加入化学工学类专业中,表面上看丰富了课程设置,实则偏离了专业的核心本质。作者建议,在结合专业特点,服务地方经济,调查研究遵义市、贵州省化工企业之所需,广泛学习老本科院校和同层次兄弟院校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建设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训中心,包括培养工学类学生的金工实训室(新设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更应建设)。有的实训室可与校内的工学院共建共享(如金工实训室)。实训课程比一般专业基础实验所需的经费更多,占用的场地更大,有时还存在使用率、费效比较低等问题,我们可与当地化工企业或其他兄弟院校共建共享来提升费效比,最好能争取建设区域(黔北、贵州省)实训中心,开展对外合作或服务。2.2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工学类专业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工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4]。都昌满详细分析了当前工学类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工学类院校学生在实习前、中、后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为“难”“散”“浮”“假”“偏”5个字。“难”是指学校找实习单位难,学生找实习岗位难;“散”是指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实习活动分散而混乱。“浮”是指学生实习难以深入企业生产等环节,实习效果差;“假”是指假实习;“偏”是指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形式偏离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和要求。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学生在实习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影响最大的是“偏”。我们的学生在实习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在工厂的实习仅仅充当了简单、重复的操作工的工作,实习学生情绪不稳定,实习期间想退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偏”也是“难”带来的副产物。作者曾参加了2016年9月在江苏镇江举行的“全国高等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与校企合作研讨会”,同样的会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召开过,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后举行的专门针对化工类学生实习的研讨会。与会人员除了各高校代表外,还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中石化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中石油锦州石化实训中心、奥克(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会上,代表们对化工院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了一些好的作法,并给出了一些可以操作的建议。奥克集团的主要领导,承诺支持各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到该集团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实习,并在收费上给予优惠。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分享了很好的办学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奥克集团董事长还从“国是”的高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过相关的呼吁。2015年12月,我校教务处、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有关领导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在广西桂林举办的“全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十周年总结及展望研讨会暨‘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交流会’”。会议是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中心建设、仿真实验室建设、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全国性交流年会,会议主要分享了上述实验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兄弟院校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可惜,后来没有再去参会。作者建议,与实习实训建设有关的会议学院要定期派人参加,并尽可能多地认识相关的专家和教师,以便于今后的联系。同时,参会者会后应写出参会总结并将参会情况和有关想法向学院领导汇报,为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工学类院校(包括化工类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实习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4]。我校(也可以联系其他高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出席会议时,应积极向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或议案,大力呼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实践模式,同时国外同类别院校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5]。对于像我校这种基本没有“化工校友”的新化工院校,解决实习“难”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联合招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去企业就业,作者在带队见习过程中,就有企业提出过该设想。同时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从企业的基层干起,经过数年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层骨干。在前几年的毕业生中已有学生照此思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实习还是刚就业阶段,大部分都认为他们是“大学生”,应该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工作,而不愿到基层吃苦。因此,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就业观念是化工类院校实现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不能把实习工作认为是二级学院、教务处的工作,学校仅仅在签定相关合同时才出现。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我院的学生在选择做毕业论文还是做毕业设计时都不知如何选择,指导教师也存在许多困惑。结果一部分学生跟着有项目的老师做研究课题,大部分学生写的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基础教育教学综述论文,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能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教师也没有相关的化工工程研究项目或化工设计经验,也没有企业的工程师愿意指导我们的学生,我们和企业的合作只是肤浅的表面合作。近些年来,我校也在进行转型发展,鼓励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到企业工作或开展联合研究,希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但实际效果不佳。问题在于学校没有相关的鼓励教师到企业工作或锻炼的配套措施,新进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的博士,他们不愿意改变原来的基础研究方向转而研究实际工程问题(经验也不够),学校也没有将企业工程师引进学校进行指导的措施。由于我们的教师没有下到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只是肤浅的“理论”上了解,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就认为我们教师只能“纸上谈兵”,我们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是“有求于他”的单方面的“恳求”,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工程师也不愿意指导学生。作者建议,学校应出台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高层次教师到企业短期或不定期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真正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指导教学和实习实训,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校企联合招生。

4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高质量行业、企业、社会都能用得上的工科人才,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那莉艳,张丽影,赵轶男,等.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77-78.

[2]吴泳.大学化学新体系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4]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5-149.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十分重要,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部分,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工程教育逐渐注重起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实践课程,为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巨大贡献。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比越来越大,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课程,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上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在当前的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学课程的安排多以实验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较少。设计课程安排不足,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也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工程能力差。由于缺乏实践因此在创新实践教学上表现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第二,实习效果不佳。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专业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然而在实习时经常会出现担心学生能力不足而导致影响生产或者承担安全责任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学校在于地方企业合作时在学生实习的落实上也有所缺乏,加上学校的实习经费缺乏,使学生实际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佳。第三,教师素质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为了科学研究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然而其缺乏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程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操作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时偏向理论化。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实验课程、设计课程与实习课程。2.1实验课程的构建。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实验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积累工程经验的重要阶段,实验课程的构建包括基础学科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学科实验。基础学科试验主要是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与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专业基础训练是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密切相关的理工科实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专业实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课程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实验课程的构建可以包含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学实验、程序设计实验、电工与电子学、材料测试、材料科学、无机材料制备、物性分析等试验及无机材料综合实验。2.2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属于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设计课程贯穿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的整个阶段,从工程制图设计到毕业设计(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整体规划,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实际来制定工程设计,促使学生树立设计观念。设计课程的构建应由简入繁,包含工程制图、材料设计CAD、无机材料基础课程设计、热工设备课程设计、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2.3实习课程教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实习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践基础的重要途径。包括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学生在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了专业的基础操作能力和技术手段,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社会阅历。实习课程的校内实习包含金工实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实习,校外实习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

3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合校内校外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和手段;在毕业设计(论文)上通过自主选题研究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科研能力。

4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为依据,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部分学生在没有经过实验的情况下,抄袭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难以真正提高实验能力,因此改革考核方法具有必要性。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核,进行学生实验现场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监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真正有所提升。

5结束语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要以学生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着重于学生实践课的开设。在开设课程时要合理安排,由简入繁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平,郑林义,朱金波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03):125-126.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冶金专业;课程设计;系统层次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必须达到认证标准,即以教育成果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0BE)[1'这将对教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如冶金工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教学实践环节都将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工程认证的要求。

一、冶金工艺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一学过程僵化,设计应用化程度偏低。传统的冶金工艺课程设计流程是冶金专业系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指派教学任务,专业指导教师拟定课程设计题目并下达给学生,学生接受题目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感低,没有自主选择设计题目的空间,易造成盲从;依据工程认证教育模式,企业参与设计的作用没有体现,造成教学过程的固化,Xf认证结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设计流程中的题目拟定环节存在较多问题,教学任务提出的设计要求是先由专业指导教师集体讨论并拟定题目,再由专业负责人进行题目审系统层次文章编号:1007-0958(2020)(02)-039-03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下发。现实中,很多设计题目的制定并没有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甚至流于形式,设计题目陈旧、僵化、不切实际等。上述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应用化程度。二学体系有待完善。髙等院校对工科专业工艺设计很重视,如重庆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设冶金工程设计原理、冶金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钢铁冶金方向开设冶金单元设计与操作、现代冶金3: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4]。上述髙校设置的工艺设计类教学体系基本是“理论+实践”方式。按照工程认证第M指标点中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毕业要求,应重视设计环节中的创新、安全、法律、文化等意识。这些恰是国内高校的弱势所在,也是冶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重实践、轻理论'以实践设计代替理论学习,x#设计理论的学习流于表面。另有少量冶金专业打算“兼顾实践与理论”,但实际执行时对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分配平衡不到位,设计课程浅尝辄止。三学观念因循守旧。目前,冶金工程开始向“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其中冶金工艺流程设计成为关键环节。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对这一观念有着相同的认识,即在冶金工程理论、方法以及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中活学活用,实现理论成果和创新成果应用化,为冶金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5]。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种观念与认识却极易与教学体系和方法脱节,导致教学理念的“狭隘”。例如,多数冶金:C程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教学目标是为相关钢铁或者有色冶金企业服务,实际上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冶金行业,与之相近的金属材料行业、建筑行业、矿物加工行业都涉及“工程和流程”概念,因此,教学观念必须“宏观'有一个开放的胸怀,以适应工程认证的背景。

二、建议

一学体系层次划分。为改善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运用流程学的理论'对课程设计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化层次划分,提出多维度学习的模式,具体划分情况如图1所示。图1所示为依据流程学中“工程化”概念对冶图1冶金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的层次划分金工艺课程设计层次关系的认识,核心理念是将课程设计看做为一个宏观的多层次系统,不同层次间呈递进与服务的关系,相同层级间呈平行关系。图中“工程化”为第一层次,意味着将课程设计不仅当做是一门实践课程,更要将其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第二层次,则将工程化的课程设计分解为3个分层次,即教育、学习和应用,这3个分层次统一为第一层次服务,教育指专业教育层面的相关环节,学习指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相关环节,应用对应课程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分层次再进一步划分为亚分层次,这一层次将分层次的内容具体化。教育分层次对应“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习分层次对应“学习目标学习动因”和“学习手段”,应用分层次对应“应用目标'“应用手段”和“应用效果'上述这些亚分层次正是对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完全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和思路。不同的系统层次对应不同的要求,如对“工程”概念的理解是第一层次的重点,也就是将冶金工艺课程设计完全置于工程背景中,要求开设课程的专业和受教育者充分理解效率、周期、可操作性、3:艺优化、成本等工程概念,以设计的方式进行解读。分层次的要求是结合教育、被教育、实践运用的综合理解,在课程设计环节的设置和执行阶段融合工程理念,又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学习结果来表征工程性,还要使设计环节的应用程度得以体现。亚分层次的要求则涉及课程进行前后的具体环节,3个亚分层次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例如,对每一亚分层次都明确提出目标和手段,在学习分层次中提出“学习动因”亚分层次,应用分层次中提出“应用效果”分层次。上述理论的提出使教学体系设置呈现了清晰的因果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并且使冶金工艺课程设计作为一个具备系统性、逻辑性和使用性的整体模块。这个模块不仅可以为实践课程服务,还能够推广到其它理论课程,甚至为某一专业方向的整体规划提供参考。因此,将课程进行系统分层次划处理能够解决设计应用化程度不足和教学体系单一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二学观念和学习观念提升。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熏陶和科学的方法。首先,参与冶金工艺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工程教育素质,有工程视野的教师才能指导出具备工程视野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应专业教师校企联合培训制度,保障从事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教师积累丰富的工程经验;在分配教师岗位时充分考虑教师的工程背景,做到才尽其用。其次,学生要加深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理解,明确课程设计在实践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将课程设计题目与实习中的所见相结合,也可以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设计题目和学习计划,有助于加强课程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

三、结语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背景,冶金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运用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辅以完备的教学体系,加上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才能实现设计类课程教学应用化,更好地实现专业的设计与开发目标,达到全面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颜伟,袁清和,李美燕,等.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28-131.

[2]施晓秋,徐臝颖.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33-39.

[3]丁满堂.冶金工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8(1):32-33.

[4]唐海燕,张家泉.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特殊钢冶金专业课程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6(1):33-36.

[5]李秋菊.《冶金工艺及设备M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与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5-16.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5

何谓置换课程?何谓一体化设计?本文所关涉的置换课程与一体化设计之间有着怎样的缘起和关联?这是思考的基点,首先审视二者的关联缘起。《安阳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的指导性意见》,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秉持以人为本、助生成长的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导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类培养四类人才———基础教育师资、行业企业人才、学术后备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上以培养“爱教之心、懂教之理、会教之能、善教之艺的扎根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实施卓越培养计划,创办“彰德名师培育坊”,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压缩学分学时,以“新”“精”“实”为原则,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分学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构建分段分类培养新体系,实行“121”学程分段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第二、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专业教育,第四学年主要进行集中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不仅实践教学的学分及其比例在人文社科中占到24%、理工科占到32%,实践教学内容也增加到了10个环节———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课程实践、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项目课程、专业实训、专业(教育)见习、专业(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金工(木工)实习,而且创新性地设置了实践教学年。在师范类专业,为了切实强化教育职场的实习教师的道德成长和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师范生的师德与师能共进,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校(园)深度联合,在第四学年一体化设置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10周,各专业校外实习不少于12周,实习期间可完成1-2门置换课程。本文中的一体化设计与置换课程缘起于此,即置换课程是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必然要素,一体化实施顺畅有效必须借由置换课程的设计与落实。

二、一体化设计与置换课程之关联实质

一体化设计需要置换课程,置换课程助推一体化设计。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里的“一体化”设计对师范类专业而言,专指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安阳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包括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因此,也表述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是以高校和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伙伴关系为依托,通过双方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在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毕业生在真实、复杂、丰富的实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反思问题中开展行动研究,紧贴实际,真题真做,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作品、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深度融合,促进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培养”[1]的一种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设计形式。对师范类专业而言,就是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即师范类专业的大四学生在中小幼实习基地校(园)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同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调研和撰写,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在同一个时空进行,同样的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一体”,主要是指时空一体、指导教师一体与指导过程一体。一是时空一体。论文选题是在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对所遭遇到的真实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聚焦、斟酌、酝酿和选定,然后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以进行调研和访谈;二是导师一体。即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为实习生安排、配备指导教师,且共同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三是指导过程一体。即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实习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负责指导实习生在师范院校实习前的教育实习准备与毕业论文选题,同时还要指导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学校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生在实习基地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不仅成为安阳师范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亮点和特色,也作为安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中国教育报》上以《问题导向培养“接地气”优秀教师》[2]为题进行了报道。但是,这里也存在着问题和风险点,即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如何扎扎实实地有效推进?如何避免“放羊式”教育实习?如何达成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的初衷和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师知师能”共进的目的?置换课程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是一个重要抓手。置换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置换什么?或以谁置换谁?哪些可以作为置换课程?置,即搁、放、安放、搁开、购置、布置、设立。197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置换解释为“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置换出来。”[3]《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除上述解释外,还增添了一项关于“置换”的解释,即“替换:通用件是可以互相替换的。”[4]《辞海(缩印本)》将“置换”解释为:“数学名词。n个不同元素一个排列变成另一个排列称为‘置换’。”[5]百度百科将置换这样解释:“意为替换或指一种元素把某种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替换出来。应用于化学、商业、数学。”[6]简言之,置换就是一个替换另一个。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中的置换课程之“置换”,主要意思是时空置换,指导方式置换和学习方式置换。首先是时空置换。即在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一个学年的过程中,仅仅满足于进行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还不够,在教育实习这个实习基地现场还必须具体设置几门服务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课程,包括师德养成、师知扎实和师能锻炼的教师职业必须修习的课程,以培养中小幼教师的良好师德、扎实师知和过硬师能,涵养教师气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7]正像有学者所说:“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去实现。实践和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实现的关键。”[8]其次是指导方式置换。校内校外结合,主辅制转换。师范生在师范院校主要由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指导,作为实习教师在实习学校实习后置换为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双方共同协作指导;再次是学习方式置换。师范生在师范院校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实习学校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具体学习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主要以实操为主。基于此,所谓置换课程,旨在配合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所设置的与基础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师礼仪练习、书写技能实践、说课技能训练、教师基本功实践、教学名师观摩、地方基础教育调查研究等教育实践类课程。置换课程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涵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强化师范生的教育知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同时,也使得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设计真正落在实处,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虚浮、形式化和学生无所事事而导致的指导真空现象。可见,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中的置换课程主要是在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合作指导下,校外与校内、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师范生在实习学校的时空中,选修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置换课程2门以上,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联合指导,由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所给予的成绩评定进行最后考查评定,给出成绩,完成规定学分,达到预期目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然而,既然作为课程设置,就必须有其相应的教学大纲以作为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地方型;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引言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旨在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培养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工程思维,依托已有的汽车、交通行业的优势,以创新实践与解决汽车服务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1-2]。形成了“以汽车服务管理、汽车电子维修”为特色,立足现代汽车产业、兼顾交通运输行业,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强、面向基层的行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能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汽车营销服务、汽车售后服务、车辆评估与鉴定以及交通规划等工作,旨在培养服务于当地汽车、交通等相关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4]。

2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080208汽车服务工程修业年限:4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可在4-6年内完成学历、学位层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勇于担当、视野宽阔、心态开放,基础理论实、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和较强就业创业能力,能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汽车营销服务、汽车售后服务、车辆评估与鉴定以及汽车产品规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6]。

4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专业知识能力:1.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汽车服务工程规划、鉴定、维修和管理的能力;熟悉机械工程学科、汽车服务行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汽车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物流、汽车新能源技术、服务场站设计等的基本知识。3.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方法,掌握汽车电子及其零部件结构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故障诊断、技术维修知识,掌握汽车服务行业中营销、企业管理、鉴定与评估、保险与理赔等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5.1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5.2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实验:汽车构造(上)试验、汽车电子器件试验、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汽车使用性能试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试验、汽车维修工程试验、汽车鉴定与评估试验。2.专业实习:汽车服务认知实习、金工实习、汽车市场调查与营销商务实习、汽车勘查与定损实习、汽车构造(上)实习、汽车构造(下)实习、汽车服务工程生产实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实习。3.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设计。4.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7培养方案

进程安排(表1)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地方普通型本科院校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HNJG-2020-1249)。

参考文献:

[1]赵向阳,陈智娟,吴启斌,侯锁军.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1,52(05):138-139+157.

[2]周小静.新形势下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05):258-259.

[3]吕铁亮,张程程,高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0(30):125-126.

[4]张永辉,赵炜华,吴玲,张俊溪,王栋.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9(02):51-53.

[5]王冬梅.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8(17):259-260.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纺织工程;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紧紧围绕构建“五位一体”(“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纺织人才为目标,通过统筹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建了多维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本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纺织领域内较为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作为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总体培养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重要贡献。本专业的时间教学培养目标为: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见表1。

2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与举措

利用发挥纺织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平台的设备先进性优势,作为课程实践环节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独立实践课程及部分集中实践的教学场所,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优势,作为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及大部分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参观认识、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积极采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业界精英进课堂、项目化教育、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科研活动等多项举措,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表2所示。以下从“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阐述本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与举措。2.1课程为基。实践教学以课程为基础,具体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融入具体课程。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课程及集中实践三部分组成,总共包含54门课程,必修选修各27门。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包含必修课16门10.5学分共272学时,选修课24门12.5学分共396学时(学分及学时数均为实践部分);独立实践课程3门3个学分共96学时(必修);必修性集中实践课程8门33学分共39周教学时长,选修性集中实践课程3门6学分共6周教学时长。2.2产教融合。努力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模式,多门专业课程如《化纤工艺学》《织造学》《针织学》《新型纺纱》《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均为产教融合课程,课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学生进企业现场授课、实习实验,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企业精英进课堂,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项目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2.3项目驱动。项目驱动是指以工作任务为项目,作为教学目标,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完成项目目标[1]。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发掘学生潜能,培养自信;体验社会分工,培养职业精神,这些素质的提高对培养方案的达成起到积极的作用[2]。本专业在课程大纲的撰写中,要求体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如《纺纱学》《织物组织学》《针织学》《变形纱与花式线》《新型纺纱》《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等课内实践环节,《纺织材料学》《织造学实验》等独立实践课程,以及《金工实习》《纺织工艺课程设计》《纺织品检验实训》《纺织专业综合实训》《机织/针织/非织造品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性实践环节中均体现了项目驱动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2.4基地支撑。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校内校外基地支撑,校内的纺织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平台,作为课程实践环节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独立实践课程及部分集中实践的教学场所,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校外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七色彩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实习实训基地,作为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及大部分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参观认识、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5全程覆。盖培养方案中的54个实践环节覆盖整个培养过程,各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数见表3。

3“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成效

通过“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本专业学生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高,在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获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科研方面:2018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项目8项,其中部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3项,绍兴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篇,EI收录论文2篇,国内一级期刊1篇)。学科竞赛方面:2018年,本专业学生在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理论)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经管类)中获二等奖1项;在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在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上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

4结语

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本专业通过“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其盛.项目驱动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8,5(49):370-371.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8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郭位教授认为,工业工程只有贴近当地社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1]。作为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一门在原有基础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所产生的新学科[2]。因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宽广,与相关学科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界限。

在美国,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航空工程并称为七大工程[3],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工业工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面,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工业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规范[4],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7月,由天津大学齐二石和西安大学汪应洛为主任和名誉主任的“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开发出版了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按2004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编审委员会编制了《工业工程实验与实习教程》,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与实习教程》中,列出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人因工程实验、制造计划与控制实验、质量管理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综合实验和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如何保障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来讲,实验教学系统是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能够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现状的科学的现代工业工程教学实验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直到1992年才在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设立工业工程专业,迄今已发展了十余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工业工程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一些企业应用工业工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就加剧了工业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然而,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不完善,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工业工程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研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认识;2)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没有形成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为设备条件有限或实验设备陈旧,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企业的需要;4)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5)对实践环节处于一种失控状态,特别是某些实践环节缺乏具体的目标与任务,致使实践过程成了“随便看看”、“随便做做”的完全失控状态。目前有关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环体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仅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成果不深入具体,仅仅泛泛而谈,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导;(2)对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研究,各个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结合特色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创新,应该予以研究;(3)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借鉴与参考作用,难以推广。

2面向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必须能够适应多学科的特点。实践环节的构建既要达到工学实践(实验)数据要求的准确性,又要满足管理学要求的柔性,而且还要能够适应不断推出的多学科交叉性、复杂性以及服务性;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可以考虑从以下创新思维进行构建:1)构建从“点—线—面”逐步强化的全面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业工程循序渐进的思维。2)完善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强化工业工程的应用性思维。3)开发若干极具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工业工程创造性思维。

(1)课程实验模块。该模块有机械类课程实验与专业方向类课程实验组成,机电类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力学以及电子电工技术等实验。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设施与规划、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以及现代质量工程等实验。机电类课程主要突出的是专业的应用背景。

(2)课程设计模块。该模块主要由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及物流设施与规划等课程设计组成。本模块突出了设计类课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3)常规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由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组成。金工实习模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机械制造的各种加工方法;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让学生对专业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后续专业学习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生产实习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或之后,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论文之前进行,主要是结合毕业论文来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由汽车拆装实践、综合实验、商务实习及专业技能实训等项目组成。汽车拆装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汽车制造与装配的工艺过程,为专业应用的行业背景提供了帮助,因为本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汽车行业;综合实验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个典型的制造工艺过程,将本专业的大部分重要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本专业各类重点课程知识的掌握;商务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产品的市场运作过程以及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的能力;专项技能实训主要包括生产线产能平衡实训、生产系统建模与分析、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现场设施规划布局等专题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实际能力。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9

本文作者:白孝忠何艳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特色体现了专业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与发展,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品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考验着每一个外经贸从业人员.我们教育界也需审时度势,适应国际贸易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2008年湖北省某高校问卷调查湖北省120家外贸企业,针对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作了统计分析(见表1),前十项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培养适合产业升级以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轻工人才,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资-174-源,笔者将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技能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拓展技能三大层面(见表2)这三个层面的技能突出各自核心能力培养同时,也反映了技能之间的相互渗透、逐层推进,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技能体系.

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搭配。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业职业能力.根据表2实践技能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结合国际贸易工作流程,把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综合拓展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为了解湖北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本课题组在本校2010级及2009级共发出165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0份.针对学生找相关工作所遇到障碍,82%学生担心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会遇到问题,72%学生认为待人处事、沟通能力欠缺,86%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方面的能力急需增强.国际贸易人才的涉外特征决定了合格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大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学存在专业课与英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与外商英语沟通的能力不强.基本技能模块中,实践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重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体实践环节包括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生产型实践、专业模拟大赛等.案例教学法很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训.课堂上以仿真的案例为背景,针对商务社交、商务谈判、商务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英语口头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实训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基础,设置企业网页设计、市场调研、业务关系的建立、商务磋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写作技能.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一般安排在每一学年的暑假.教师根据每学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社会问题让学生开展调研,或建议学生积极从事一份短期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待人处事及组织协调能力.生产型实践模块就是让学生到当地的经济活动现场,通过亲身实践提供某些方面的实践能力.随着武汉市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国际机电博览会、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销会在武汉市常年举行,学校可以和组委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在博览会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学生不仅英语口语有很多的实践机会,更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待人处事能力.专业模拟大赛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每一学年组织一次商务英语口语、网页制作与设计等模拟大赛,这种以赛促练的方式能极大促进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问卷调查中,9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学生缺乏互动参与,91%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很有必要;85%的学生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模块根据表2专业技能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型实验实训教学;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见表3).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以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为主.实验实训包括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验实训的设计应具有渐进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整个实验实训体系以认知实习为起点,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作准备,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即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带领学生到当地大型外资或外贸企业、工厂、集装箱码头等进行参观考察,或请当地的企业家或外贸专家到学校讲座,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单项模拟实验教学.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实验中心现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业务流程、电子商务、企业会计、证券投资等教学软件,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需要.单项模拟实验完成后,学生基本具有外贸实务的操作能力,但毕竟是通过电脑完成的,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学生还需要进入生产实习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需将实践教学与岗位资格证书认证相结合,在全程技能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资格证书.2.3综合拓展模快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除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备终身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设置综合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实践中,综合运用对外贸易政策、产品日常管理、开拓国际市场、跨文化管理以及维护客户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学科专业涵盖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与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等整个轻工业产业价值链,国际贸易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轻工特色优势,在每学年安排学生金工实习,加强学生轻工产品日常管理能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参与课题研究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学校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选题,指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去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国内外政策的实际应用能力。

金工实习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2015年主席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各行业“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15年以后学校办学定位为国内先进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意味着人才培养从过去的学术型转变为应用型、实践型。应用型就必须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理念,从供给侧上对接企业需求,在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上满足企业实际要求。

1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供给与需求脱节。柳州物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降本增效,形成现代物流集聚区,到2020年计划建设完成3个制造业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支撑柳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供应链及物流枢纽城市,支撑柳州工程机械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物流准时化管理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由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会不断提高,需要熟悉采购、仓储、生产工位准时配送、信息处理流程与实务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而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供给上,侧重于学科型人才培养,注重物流规划等定量研究能力的培养,轻视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另外,近几年柳州作为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大力开展港口码头建设,阳和码头已于2013年通航,在建官塘码头作业区、鹧鸪江码头片区2期,不断完善机场、铁路、公路建设,为开展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了设施基础,并在加快筹建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这将需要大量的熟悉揽货、包装、仓储、中转运输、集装箱拼装拆箱、报关报检、保险等业务流程与操作的物流人才。但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供给上,没有重视国际物流这一方向,实践上缺乏对该方向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1.2实践教学学分偏少。广西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环节共有30学分,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占总学分的比例仅为18%,实践教学学分偏少,很难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3设施设备不足,专业实践课程软件模拟为主。硬件设备主要有电子标签货架、RFID卡和阅读器,设备不足导致无法系统开展硬件设施设备的认知和操作教学,所以实践课程以模拟为主,模拟第三方物流的部分作业流程。由于物流软硬件设施不足,没有条件模拟综合性的制造业物流流程。另外缺乏国际货代模拟软件,无法训练学生对国际物流流程的实务操作。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物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利用,但是AGV机器人、自动存储设备、自动分拣设备等价格昂贵且占用场地面积,学校由于场地和资金限制没有购买意向,所以教师也只能简单地通过视频向学生介绍,学生也无法掌握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物流的应用。

2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离开了产业、企业,培养的毕业生只能毕业即失业,产教融合也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薄弱环节,完善本专业产教融合机制,与柳州优势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敢于走出去,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承担横向课题研究工作。校外实习基地如果只是利用企业的资源,这种合作毕竟不能持久,因为对学校、学生是有利的,但对企业来说承担时间、人力等成本以及安全责任。所以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并且在企业人员培训、咨询、科研和实验室合作和人才招聘方面给予支持和便利。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体现在:企业技术骨干开展行业发展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邀请制造业精益物流与国际物流方向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针对企业需求设置实践内容;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可到企业轮岗,不只从事简单的拆零、上架、打包等工作,还可以在单据处理、储位规划、库存管理、拣货方案、财务管理等岗位上实习;以企业的小项目作为选题,以论文的方式布置给学生,由企业委派专业骨干担任校外教师,和本校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保证毕业论文真题真做;企业委派专业骨干担任第二课堂指导教师;企业便于发现优秀人才而留用。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邀请制造业精益物流与国际物流方向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打造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专业认知层,二是业务流程操作层,三是综合能力应用层。专业认知层主要通过带领学生去企业现场参观,请物流企业的专家来校做物流企业运作和发展趋势的讲座,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尤其是理论课程里的物流新技术介绍,需要现场了解加深认识,由于学校场地、经费限制,宜到一些自动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的企业去参观认知。业务流程操作层是在校内实验室开设实训课程,主要开设物流设施设备类实验项目和岗位流程软件操作实训项目。物流设施设备类实验项目包括条码设备的操作、电子标签货架的操作、液压手动叉车的操作、托盘堆码操作、包装操作等,另外开设智能物流设备认知与操作,但学校购买智能设备毕竟不切实际,建议构建3D物流设备体验馆,通过3D虚拟仿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基于岗位流程的软件操作实训项目,包括采购流程、仓储流程、运输调度流程、供应链流程的软件实操,使学生熟悉各物流子系统以及供应链的流程及控制要点。采购流程使学生熟悉采购中订单处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收货、退货等活动,仓储流程使学生熟悉入库、拣选、补货、盘点、出库等作业,运输调度流程使学生熟悉业务受理、取派调度、车辆配载、路径优化等活动,供应链流程让学生进行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角色的扮演,实战对抗。综合能力应用层就是通过综合实训项目、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设立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流专业知识解决物流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训项目由经济管理类平台实验和模拟物流企业实训项目构成,这些实训项目包括制造业精益物流课程设计及实训、物流大数据分析、国际货代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真实场景,由学生软硬件结合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由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企业现实状况,调研数据,结合企业项目真题真做。设立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百蝶杯”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全球供应链建模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达到“以赛促学”的培养目的。现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4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规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现今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但实验报告只能部分判断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力的获取情况,不能有效说明能力的提升程度,例如一些学生虽然完成实验,但仍不能清晰地阐述实验流程及改进环节,所以需要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这要求教师具备实践教学设计、组织与协调能力、企业案例分析能力、信息化资源开发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熟悉实践教学每一环节的控制要点,教学目标明确,设立评价指标,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维度判断学生的能力获取情况和提升程度,另外还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查缺补漏。

5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现在高校教师基本都是高学历,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学术素养,但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要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途径:购买物流软硬件设备时,要求经销商对教师进行免费培训,要求做到全流程的操作演示,“手把手”教会受训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具体实验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经销商反馈,经销商能视频指导,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实验室应积极与经销商保持联系,对实验软件进行升级;鼓励和支持教师去参加高水平的实验技能培训和会议,和同类院校进行实验教学经验的交流;由教研室定期组织讨论,企业专家参与,对实验项目设置、指导书内容等进行更新;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提高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永福.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