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0:57:54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注意力经济;市场营销;品牌效应

近年来,国内外公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下各类公司企业数量呈指数形式剧增,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品固定分配,消费者在商业大环境中的选择得到最大化的自由,面对各式各样的商业信息,如何更加密切地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如何向消费者提供最具吸引力的个性化方案,已成为企业目前发展过程中所急需解决的任务,本文基于注意力经济对企业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实现企业的愿景。

一、注意力经济的基础理论概述

1.注意力经济的提出背景。从农业社会步入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向如今的信息社会过渡转型,知识信息化、网络信息化,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注意力资源已成为稀有性资源,在人们有限的精力时间许可范围内,做到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企业信息传递,才更有益于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注意力经济的定义。注意力经济,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所提出的,建立在可强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的基础上,着力于维系忠诚的客户群体和发掘培养潜在的客户群体,通过扩大消费者受众的范围,增加使用用户的数量,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3.注意力经济的特点。(1)独特性由于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及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独特性,从而导致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信息也具有其独属性,即使同行业的公司企业,也会在各自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的产品服务输出上存在着鲜明的独特性,大同小异一直客观存在于当代商业信息社会。因而注意力经济也具有独特性,也正是因为注意力经济的高度针对性,针对不同公司具有完全不同的信息传递实现,因而注意力经济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2)稀有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通过互联网端口可以随时随地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眼中,面对大量的信息甚至是滥竽充数的信息,稀有的真正具有价值的信息才值得商家和消费者重点进行关注。(3)知识性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知识信息的集中分析判断及做出正确的决策,其不同于生产性的运作,而集中于消费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向,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得到最佳的筛选报告,从而制定满意的方案,因而归根结底,注意力经济是基于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性是注意力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研究必要性

1.企业普遍出现寿命周期短现象。根据大量事实研究证明,在21世纪科技创新性带来了企业前所未有的生机和动力,催生出一大片企业,每天的新增注册公司都超过了1.4万家,可想而知,新的时展,带来了商业经济企业公司的市场,但同时也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从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当下的大数据显示,企业的存活率极低,相比一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百年企业,经分析发现,大部分夭折过早的企业在把握市场节奏和自我管理经营方面欠缺,而结合当下后信息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不难发现,其实,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管理和企业营销十分具有必要性。唯有抓住了市场节奏、消费者需求的节奏变化,才能及时地调整好大方向,宏观上正确地选择企业战略,微观上精确地走好每一步路———每一个新方案的提出、分析、选择、实施到评价,有效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长度。2.“人”的哲学之于企业。时代在变化,优胜劣汰,而于市场经济而言,永远不变的是“顾客是上帝”的主旨,从历史到现今,“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一直延续,并占据核心地位,参考大量事实,不难发现,一个组织企业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采取何种作业方法,最后输出的产品或服务都是提供给消费者。曾经赫赫有名的手机领先者“诺基亚”手机的没落,其实也是因为没有抓住“人本”的哲学思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着重点,老年机和智能手机的区别就在于,谁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不难理解诺基亚忽视了这一本质“人本”思想,从而导致后来的市场份额剧减。在当下注意力时代盛行,注意力经济则是基于对于人的关注点,对于真正有价值的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中建立起来的。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基于企业愿景的“自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使命的“利他性”,抓住“人”的哲学的本质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企业自己的成功。

三、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外部运营研究探索

1.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注意力经济的企业研究。在当代商业时代中,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之际,最主要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由于当下信息膨胀,无壁垒的相对性开放市场环境,导致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比以往更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化得越来越快,注意力经济理论的衍生就是基于这样的实际商业社会的情形之下,面对这些,企业唯有把握住消费者需求的真正具有价值的核心关注点,才能更好地在竞争激烈、风云变化的商界中更好地生存发展。2.基于“互联网+”大环境的企业研究。随着一系列电子产品的出现和不断更新,互联网时代悄然而来,人工智能的研发,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的涌现,在互联网信息的连接之下,一个众所皆知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互联网+”的新型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可以与互联网牵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企业想要能够长期存活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企业目标,就离不开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互联网+”,如何正确地认识互联网与企业之间构成的合作双赢关系,并基于注意力经济基础上的大数据收集分析,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的生死存亡十分重要。因而,在企业改革前进道路上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企业自身融入大时代背景,通过注意力经济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以及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的“互联网+”运营模式。3.基于企业竞争对手的注意力经济的企业研究。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企业价值创造、满足客户需求,还需要了解企业本身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和竞争对手的相关举措。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侧重有价值的企业竞争对手的动态关注上,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相应的措施行动,以及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举动和消费者市场的动态的着重关注,从而能够全面客观地把握行业动态,进而正确地预估行业走向趋势,可以更好地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出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的威胁和机会,最终制定合理的企业商业中长期计划。

四、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内部管理探索研究

1.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文化管理探索研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注意力经济占据重要地位。面对不同的部门、面对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和企业的使命,运用好注意力经济,关注最有价值最需要关注的方向和内容,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具有前瞻性的规章制度、战略布局等至关重要。而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文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面面俱到的企业内部关注,而是关注那些有价值的、权重大的信息点,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分析、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企业特色及企业与战略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的一致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内部管理。2.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战略探索研究。基于注意力经济的企业战略探索研究重点在于把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相关点,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以及顺应企业的发展从而展开侧重点分析,从而分析判断出企业适应于稳定战略还是发展战略,在基于企业本身的现阶段和企业市场份额的占比,在确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的时候,进一步确定具体战略措施,稳定战略包括不变战略、暂停战略、近利战略和谨慎前进战略,而发展战略又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运用注意力经济对企业效益和企业的当下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战略布局,是企业生命藤常青的关键法宝。3.基于注意力经济的绩效考核管理探索研究。注意力经济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管理方面也具有指导性,从自基层员工至上层管理者的关注点出发,对于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分析,从员工工作重点关注事项出发,了解到影响员工工作的注意点,人力资源部重点分析影响工作中的公司员工工作注意力的因素,找出准确的因素,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于积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部可以增加该因素的投入,如公司员工在关注于个人的除基本工资薪酬以外的福利待遇时,例如有家庭孩子的员工,可给予员工家庭教育津贴;对于员工亦可以实行公费旅游的激励机制;或是针对员工更关注于公司工作环境舒适度这一点上,提供良好氛围和设备优良的工作环境以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增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加深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对于公司上层管理者亦如是,通过领导者的关注点分析,提供相应的奖励措施以满足其需要,通过对领导层关注点的观察,进而影响到基层工作人员,从而更高效地推动工作进展。

四、结语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A公司在面对同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下,牢牢把握住稳定的客户群体,并基于注意力经济的分析研究上提供及时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才能更好地生产发展。本文基于注意力经济与客户关系、注意力经济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分析,对企业在对外市场营销战略上的侧重点把握及公司内部人员管理上的激励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在商场上分得占比较重的一杯羹。

参考文献:

[1]张德华.关注后消费时代的注意力营销[J].饲料博览(企业管理版),2007(09).

[2]施华.专媒品牌价值如何延伸[J].新闻前哨,2007(11).

[3]马欣.注意力经济下的网络信息价值测度分析[N].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2).

[4]方传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5]王胜楠.注意力经济时代旅游黏性营销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6]金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快感文化与传媒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7]吕苏娟.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J].新闻世界,2013(07).

[8]丁永玲.“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公关市场研究[N].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9]刘英团.注意力经济:“流量”如何“变现”———读吴修铭《注意力经济》[J].现代国企研究,2018(23).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2

1.1注意力经济的提出

“注意力经济”这一观点最早见于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A.Lawbam在1994年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TheEconomicsofAttention)的文章。

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对于信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这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的。的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使自己的信息有效的传达给目标群体就是注意力经济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又要做到适时的切合消费者的心智模式,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1.2营销手段在注意力经济下的例证分析

1.2.12008年奥运的超级营销

2008年的夏天,让亿万人铭记,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了第29夏季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北京。在这里是各国体育健儿友谊竞争的舞台,也是我们国家展示国家实力的舞台,更是各个商机蕴含的源泉。不难发现很多企业都用这个舞台实现了企业飞腾。

可口可乐、联想、GE、韩国三星电子等都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这些品牌遍及了全球范围,让各个品牌利用奥运会宣传自己的同时,也让北京奥运会走进了全世界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北京奥运。不能成为全球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中国石化、海尔、中国网通、搜狐、中国银行等品牌择其次成为了合作伙伴、独家供应商、赞助商,也借奥运这股风,将品牌影响力带到了各个角落。

1.2.2过度营销

“送礼就送脑白金”这句话,大家依然熟悉,我们不可忽视它当时带来的轰动效应,大家送礼都送脑白金。铺天盖地的广告,脑白金带了了保养品的销售高潮。脑白金也成功的将消费者的眼球吸引住,成功的达到了注意力经济的目标点。然而,时隔不久,观众对“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送老师、送亲友、送领导”广告很反感,这就是过度营销带来的后果,太多的广告,太多的观念灌输,缺乏新的吸引点导致了陈旧带来的不良影响,给企业的形象带来弊端。

2营销手段的合理运用

2.1建立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首先在于创立起企业的文化,品牌价值,当企业的文化,品牌价值较高的时候,企业的品牌已是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不再需要过多的广告来进行轰炸式宣传。像我们熟悉的宜家就带展示了经济、环保、方便的家居用品,直接吸引了广大消费之的注意力;在运动品牌里,我们大家会很自然的想到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品牌,因为它们的品牌文化向我们提供了运动的美与健康,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可见,要在注意力经济下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要长期的保持这样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有强势的企业品牌,文化底蕴。

2.2差异化的营销

当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企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必然就要体现自己的不同。差异化意味着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独一无二。差异化策略凸现了产品的优势,差异化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才能掠夺大众的注意力。差异化有多种实现方法,不管是产品包装、功能、价格、广告甚至精神文化理念等,我们都有可能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饮料“王老吉”,既是在功能上的创新,也是品牌个性上的创新,一般饮料的功能是解渴,王老吉在其中加入“预防上火”的功能,除了解渴,还能防止上火。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饮料的观念,新功能的增加,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和喜爱。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企业需要想方设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成功吸引眼球的同时不能引起大众的反感,企业就要合理的运用营销手段,恰如其分运用好各种营销的战略战术,才能使企业获得企业竞争优势。同时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也不断变化,消费者、竞争对手也都在不断地变化调整着,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可能明天就被人模仿,那么企业自身一地要不断的变化,求实创新,保持差异化。

参考文献:

[1]差异化营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营销利器,经济论坛—营销导师[J],2005

[2]托马斯•达文波特,注意力经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白光,品牌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美]戴维•阿克,创建强势品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3

如何合理的运用营销策略在注意力经济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注意力的同时又不让人感觉到乏味无聊,甚至是反感,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营销手段。

1基于注意力经济下的营销策略状况分析

1.1注意力经济的提出

“注意力经济”这一观点最早见于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A.Lawbam在1994年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TheEconomicsofAttention)的文章。

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对于信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这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过的。的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使自己的信息有效的传达给目标群体就是注意力经济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又要做到适时的切合消费者的心智模式,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1.2营销手段在注意力经济下的例证分析

1.2.12008年奥运的超级营销

2008年的夏天,让亿万人铭记,我们国家成功举办了第29夏季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北京。在这里是各国体育健儿友谊竞争的舞台,也是我们国家展示国家实力的舞台,更是各个商机蕴含的源泉。不难发现很多企业都用这个舞台实现了企业飞腾。

可口可乐、联想、GE、韩国三星电子等都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这些品牌遍及了全球范围,让各个品牌利用奥运会宣传自己的同时,也让北京奥运会走进了全世界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北京奥运。不能成为全球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中国石化、海尔、中国网通、搜狐、中国银行等品牌择其次成为了合作伙伴、独家供应商、赞助商,也借奥运这股风,将品牌影响力带到了各个角落。

1.2.2过度营销

“送礼就送脑白金”这句话,大家依然熟悉,我们不可忽视它当时带来的轰动效应,大家送礼都送脑白金。铺天盖地的广告,脑白金带了了保养品的销售高潮。脑白金也成功的将消费者的眼球吸引住,成功的达到了注意力经济的目标点。然而,时隔不久,观众对“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送老师、送亲友、送领导”广告很反感,这就是过度营销带来的后果,太多的广告,太多的观念灌输,缺乏新的吸引点导致了陈旧带来的不良影响,给企业的形象带来弊端。

2营销手段的合理运用

2.1建立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首先在于创立起企业的文化,品牌价值,当企业的文化,品牌价值较高的时候,企业的品牌已是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不再需要过多的广告来进行轰炸式宣传。像我们熟悉的宜家就带展示了经济、环保、方便的家居用品,直接吸引了广大消费之的注意力;在运动品牌里,我们大家会很自然的想到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品牌,因为它们的品牌文化向我们提供了运动的美与健康,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可见,要在注意力经济下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要长期的保持这样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有强势的企业品牌,文化底蕴。

2.2差异化的营销

当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企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必然就要体现自己的不同。差异化意味着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独一无二。差异化策略凸现了产品的优势,差异化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才能掠夺大众的注意力。差异化有多种实现方法,不管是产品包装、功能、价格、广告甚至精神文化理念等,我们都有可能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4

论文摘要:注意力资源作为一种新资源,为企业创造了财富,它同样也适用于面临挑战的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以及庞大的信息市场,图书馆信息营销取向要转移到获取用户的注意力这个中心上来。

当今世界已进人信息时代,信息已充斥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注意力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企业关注的热点。作为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的图书馆在信息营销中如何捕捉用户注意力,使自己的信息变成有效的信息.这无疑是图书馆面临的一次新的挑战。为此图书馆必须解决好对注意力重要性的认识,采用措施开发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的价值所在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注意力经济论者认为,现在世界上的信息是无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量中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今天.注意力是企业和个人的真正货币。没有它的人想拥有它,拥有它的人想得到更多。进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在网上以零成本、大批量地复制,社会信息流量急速增长,各种信息产品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倍增,社会信息的数量,大大超过人们的心理接受阂限,图书馆信息营销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挑战集中表现为,随着社会信息流通量的增加,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容与读者对信息接收的有限的矛盾更加突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具有排他胜、在一定时间内.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同时关注所有事物而只能是有选择地关注,相对于信息资源的无限增多,注意力成了社会的稀缺资源。有人作过统计。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广告火力无休止的轮番轰炸之中一个人每天收到大约信息,一星期F来大概有yo00条信息在试图争夺其的注意力。正如美国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整个世界将会开展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z}世纪的主宰,”面对这种新的竟争态势。图书馆信息营销必须创新思路,创新策略。创新方法,重新认识注意力资源的市场价值,加大注意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把注意力资源转化为信息营销的有效资源。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市场价值。在产品总量供过于求、有效供应不足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注意力资源的开发,能创造出惊人的价值。如果把人们关注信息和事件等中的接受端提取出来加以量化,这种量化会形成一大笔无形资产。因而它就会具有价值。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量中就会产生掩大的商业价值。吸引了消费者注意力的信息营销企业就好比拥有r一座未开采的金矿的定期开采权,如果好好去开采、经营、其就会形成无尽的财富;相反,如果不珍惜这份机会和权利、不仅·无所获、最终还将失去这一机会。

2注意力资源与图书馆信息营销取向的转移

信息时代的注意力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考虑怎样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寻求或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作为信息需求者的个体,其“注意力”成为了最为宝贵的资源。“注意力”成了企业孜孜以求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图书馆作.为信息和文献的集散地,不仅没有骄傲的资本,而且面临着更大压力和挑战:一是网络使图书馆失去了信息的霸主地位;二是信息公司、剪报中心、咨询机构等为公众提供的服务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三是人们的信息需求呈现快、精、准的趋势;四是图书馆的原有运行模式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个人的注意力这一资源着手,分析信息用户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去获得有效的消费信息,来提高其满意程度。同时要求图书馆更加关心和理解社会注意力的分布状况.以便能够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图书馆的信息营销取向必须有所转移.应从以“卖考”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用户”注意力为中心。这一转换。虽然从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别,但在深度上却大不相同。在这种营销观念下,将不再是要求读者被动地去注意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而是图书馆主动地去了解信息消费者在注意什么,从而图书馆的运作模式由提供什么资源.要求用户就消费什么资源,转变为用户需要什么便去生产什么、提供什么,以千方百计地攫取信息用户注意力这一宝贵的稀缺资源。

3注意力资源开发策略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引起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刺激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反差、变动、新异等,都是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因素;另一类是个体的主观状态.凡能满足人们需求和符合人们兴趣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注意。

3.1视觉直观刺激

吸引读者的首要条件是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必须要从图书馆环境着手,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能使人对图书馆建筑物过目不忘.并且在脑海里印下深深的烙印,如从图书馆外墙的独特颜色,周围装饰的别出裁,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非到图书馆看个究竟不可,并留.美好的印象。其次,在内部环境的布置上,在采光、照明和色彩等方面,科学配置,调节室内的照明度,柔和舒适的光线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能美化环境,给人留下愉悦的感觉.在读者的视觉上赢得注意力。

3.2加强信息资源宣传并选好诉求点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厂播、报纸等传媒进行宣传。宜传效果如何关键是选好诉求点。确定信息资源宣传诉求点的过程,就是挖掘图书馆信息资源卖点的过程,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宣传的着眼点与用户的优势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成为其选购目标。用户的优势需求是一个处在变化发展之中的变数,同时又是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优势需求.就是同一个群,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而且户群的优势需求不会写在脸上.不可能直观地观察到.要靠图书馆人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各种表象中挖掘出本质的内在需求.而本质的需求往往隐藏在深处。因此,精心策划信息资源宜传的诉求点,使信息用户对自身自洲言息需求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并能充分、正确地表达出来且对特定的信息具有相当敏感的心理反应。因此,选好诉求点。可牢牢吸引住用户注意力。

3.3开发特色产品

图书馆的产品开发。就是根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开发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图书情报产品及服务项目,是图书馆信息营销的核心内容。言息资源是有形资产.图书馆员为用户提供的各项服务是无形资产目前.信息市场产品繁多,各具特色广大用户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标准‘.图书馆要想在信息市场取得竟争优势.就必须为自己的倍息产品赋予特色,以特色取胜。摒弃“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无”的弊端,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全我精”的特色。一方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馆藏优势的信息产品,如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建立的地方文献专库、沂蒙文化专题网站、教师专用书库、考研专库等在当地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的用户。同时加强虚拟馆藏的建设.网上数字化信息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要不断拓展更多的渠道获取有关的信息产品,可以通过网上搜索与征汀现有的学科专业数据库,或是寻找免费资源交流渠道.交换数字化产品,来丰富、优化和共享数字化资源、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它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馆藏资源,而且也扩大了自身的注意力资源,得到了更多的用户,突破了用户所在的地域限制。用户在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中流动,不仅不丧失任何一个用户,而且用户扩增了,注意力资源增加了,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便于创造图书馆的品牌。

创新服务方式。要从每个用户着手,参与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关心人的发展,挖掘人的潜力,为每个用户提供获取知识、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潜能,适应时代提出的更高要求。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创造为他们所注意的服务,即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的有用性和有效性,满足每个用户的个性需要。图书馆要凭借自己的网站优势,加强与用户的双向交流,取得消费者的认同.与注意。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和硬件上的条件运用已经成熟了的VVeI)与数据库互联技术建设动态服务网页(UH''''I''''MC.),将图书馆信息对外动态实时。建立导航库,开展网上在线咨询,利用BBS.E-mail.QQ"AQ等信息传递工具,让社会上的用户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在网络经济中,用户的需求广泛而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需求的产品需要更多的分析资料,对产品本身要求有更多的售后服务,因此。要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的互动功能.鼓励用户参与产品的决策.如让他们选择产品及其运行方式.自己下订单,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的兴趣。网络用户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可观的群体,人们在网上不只有搜索、阅读和交流的需要,并有愿望在互联网中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制定信息产品过程中,用户参与得越多,销售产品的机会就越多。图书馆要利用这些可见的服务,加之有效的宣传,把潜在用户变成现实用户,提高图书馆的“人气”www.gwyoo

3.4提商用户倍息素质

“我们淹没在信息中,但却渴求知识”。该情况反映的是读者面对大量丰富的知识信息,不知怎样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自己有限的注意力,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培养和提高用户信息素质的工作,使信息用户对自身的信息需求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井能充分、正确地表达出来,且对特定的信息具有相当敏感的心理反应。针对不同的信息用户,分层次、分阶段地普及推广信息获取方法通过举办“信息服务成果”“信息服务技术”“电子出版物’卜等展览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专题数据库”等演示会“网络与图书馆”"lnternet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联机检索”“光盘检索,""O1''''AC读者公共查询辅导”等专题报告、讲座或培训班,举办读书、评书及评选优秀读者活动.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吸引读者对图书馆的注意。

3.5综合培训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无聊价值”作为新兴媒体的新锐力量得以体现和运用,它巧妙的利用了人们的“无聊时间”,具有针对性强、传播效果好、经济性强等特点,在广告市场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媒体组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将针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性,对利用无聊价值打造私密空间的卫浴视频媒体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寻求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广告媒体发展空间。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面对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注意力形成经济,争夺眼球形成竞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合的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为众多广告媒体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注意力经济”是西方国家的舶来语,当它逐渐传入我国后,受到广告、媒体、公关业界的关注。虽然对注意力经济内涵的阐释,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但我国经济学家根据《连线》杂志“新经济百科全书”的解释,从中分析出注意力经济的关键词,从我国经济学意义上将其界定为:是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商业模式。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媒体必须关注受众消费市场,传播内容的选择,以及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一)传播内容的选择

注意力经济时代,消费者只会为那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付出他们的注意力。那么一家媒体能否占领市场,传播出具有高品质、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二)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现代媒体数量的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媒体收视点分散、到达率降低,不仅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资讯的过剩导致受众患上“眼球疲劳症”,想方设法逃避广告信息。于是,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寻找新的传播渠道去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新兴广告媒体有了诞生的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利用无聊价值创造巨大利润的楼宇视频媒体,更是巧妙的抓住人们在电梯的无聊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造就了广告业的传奇。可见,如何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传播信息成为了未来广告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关键因素。

新兴媒体“无聊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认为:“无聊”从心理学上分为主动无聊和被动无聊。主动无聊是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状态,它是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工作之后、主动的希望寻求一种可以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时如果有外界信息对他们的状态进行干预,他们将会产生反感心理。而被动无聊则恰恰相反,它是人们主观上不希望,但现实环境等因素却让他们感觉到很无聊。新兴媒体“无聊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被动无聊”创造了营销奇迹。处于这一环境中的受众,通常会去主动的寻求打破无聊的方式。当在没有存在其他竞争性信息的传播载体的被动无聊环境中,人们会很容易被唯一传播载体所吸引。比如目前分众传媒、移动传媒正是利用在电梯口、交通工具这一无聊空间下,在没有其他竞争性媒体存在的环境下传递信息。

新兴媒体的“无聊价值”在于选择了人们“无干扰、无防范、无竞争”的“无聊时间”;在“受众无防备、无抵触”的“无聊空间”进行信息的传播,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排斥心理小得多,在等候的这个时段、这个地点,人们处于一种无准备的状态,当这个无思想准备的等待时刻突然出现一个信息刺激源,那这个信息就会被他们所注意。

以卫浴视频媒体为例探讨“无聊价值”

(一)卫浴视频媒体可行性分析

针对现今户外视频广告的迅速发展,各商家都纷纷抢占户外视频的渠道占有权,例如楼宇广告的分众传媒、公交车广告的移动传媒都是利用了新兴传媒“无聊价值”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取得了受众的认可。据调查研究显示:目标人群对这类液晶电视广告的内容可信度达到81.2%,记忆度达到83.4%。

正是看到了“无聊价值”这一契机,笔者选择卫浴视频媒体进行广告投放。事实上在意大利等国家早已将视频广告置于卫浴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卫浴视频广告媒体的“无聊价值”

随着广告的增多,企业的很多广告面对着的是一大批患有营销疲劳症的消费者。那么如何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眼球忠诚度”成为了卫浴广告的首选因素。最终选择了抓住消费者的无干扰、无防范、无竞争的“无聊时间”进行广告推广。因为占据了消费者无聊时间的媒介将让消费者无法逃避。

1.卫浴视频广告媒体的“无聊价值”优势分析。经济学理论指出,知识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吸引眼球是注意力经济竞争的核心。卫浴视频广告媒体的优势正是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卫浴广告能够吸引人主动地观看。人们在上厕所时为了排解无聊状态,会主动寻找东西观看。这时在卫浴内播放的广告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卫浴广告能够吸引人专心地观看。由于人们上厕所处于空闲状态,在没有别的信息干扰下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心理学证明,人在注意力集中时接受的信息印象最深刻,记忆最牢固。在产品大量同质化的今天,人们购物往往凭的是印象。产品印象深,购买机率就大;卫浴广告能够吸引人完整地观看。统计资料表明人在厕所内有足够的时间看完广告内容,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信息的完整可以让人彻底地全面地理解商品的功能和优点;卫浴广告能够吸引人反复地观看。人一天要上厕所多次,且广告播放频率最少有一个月的时间,人们就要反复地接触广告信息,重复会加深受众的记忆度。

2.卫浴视频广告媒体的经营方式。在“无聊”的状态下,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排解,但这种状态下也不是所有信息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希望出现的信息至少可以让他们摆脱“无聊”的状态。所以就要求传递的信息,不能过于主题化,应该适度地注意感性的成分,注意更换的频率,保持新鲜性,让他们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所以在具体制作广告内容的时候,应当注意:抓住有限的等待时间,尤其加强前5秒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在广告中前10秒内对主题有所提示或将主题提前到最前面表现;适当减少画面,对于每个画面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适当延长,特别是表现品牌的画面;制作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可以同一时间在各个点上播放同一个广告,也可以在任何一台PC机上定点播放企业指定的广告。企业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根据营销策略,进行针对细分市场的目标营销。这无疑大大节省了企业的营销预算;内容的选择性。在卫浴内进行品牌传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和消费者到这些地方的目的性做个结合,让消费者觉得他们不是在接触一个广告,而是去放松,是一种更欢乐的体验。例如在运动和瘦身俱乐部的卫生间内,因为这些俱乐部的会员是具健康意识的时尚人士,因此他们就会成为CD、运动器材和美容产品等企业的首选。而酒吧和娱乐场所的卫生间,则会成为烟草商和销售酒类的公司的首选投放地。

实际上,在很早以前我们就可以看到传统的一些大众媒介已经进入卫浴内,然而却始终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实,在国外,“厕所广告”在一些国家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产业。而国内很多地方也曾被提过,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还没有成功的例子,商家都处于观望阶段。另一方面,定位不正确,要想成功的将卫浴广告的品牌打造出去,应当针对这些问题在广告投放的内容和位置选择上进行统筹合理的规划。

参考文献: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6

一、网络经济及其特征

网络经济植根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并在90年代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中逐渐成型的。对这场信息革命所形成的网络经济可以从广义与狭义角度去理解。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即狭义)来讲,网络经济属于部门经济的范畴,是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即指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网络部门及部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若从广义上来理解,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简言之,网络经济是指网络型的经济,即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因此,网络经济是基于网络的、以信息为特征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联系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为主导,是由直接从互联网或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取全部收入或部分收入的企业构成的经济。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具有区别于传统经济的独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络经济是一种知识智能型经济。网络经济是信息、知识型经济。经济的发展不再是靠体力而是靠知识和信息,财富被重新定义为所拥有信息、知识和智力的多少,智能工具将日益占社会的主导地位,传统产品中知识的含量不断增加,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各种经济活动都将日益智能化。(二)网络经济是一种直接经济,是用网络武装的更高阶段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趋于扁平化,网络直销代替间接的商场销售,网络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在网上直接见面,省去车马劳顿与时间费用。(三)网络经济是一种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而建立在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的基础之上的网络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相互联动、资源共享的态势,突破了空间、国界的限制,使经济活动成为全球性的活动。(四)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它除了空间上的虚拟性,还表现为时间上的虚拟性与物质上的虚拟性。这是因为,网络经济活动是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媒体空间)中进行的,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网络经济活动可以全天候地、高效快捷地连续进行,很少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与经济社会实物经济相对应,网络经济运行在网络上的经济活动实际上只是一套符号体系。虽然经济活动实实在在地进行着,但网络经济活动的诸要素都是虚拟的。(五)网络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英特尔前董事长格罗夫说:“未来因特网之争是争夺眼球的战争。”西蒙教授也曾说过:“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因此,注意力经济又被形象地称为“眼球经济”,它是指实现注意力这种有限的主观资源与信息这种相对无限的客观资源的最佳配置的过程。由于网络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使得人们对“注意力”的关注胜过以往任何时代。

二、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成瘾及其表现

随着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所谓“因特网综合症”(即网络成瘾症)随之出现。那些被人们称之为“网虫”的网络成瘾者,他们对网络一往情深,为了网络可以抛开家庭与身边的亲人,可以辞去满意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甚至发展到为了上网而放弃学业。可以说,没有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就不可能有网络成瘾现象,也不可能有网络成瘾者。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这些网络成瘾者与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I.Goldberg最先提出“互联网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这个概念。后来Davis又提出了“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概念,而这种病理性使用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Griffth则把网络成瘾看作是一种技术成瘾,是对网络中新的软件、新的游戏和新的信息产生的迷恋。有学者认为使用“网络成瘾”夸大了网络的消极作用,但是美国Young教授通过调查证实了网络成瘾的存在。她还和Bread教授一起制定了评定网络成瘾的九条标准,这9条标准是:经常回想起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要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或容易发怒;上网时间比计划的要长;虽然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人际关系(如与父母、老师、朋友等的关系);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习;曾经对家人、好友或其他人撒谎,隐瞒上网的事;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或抑郁)的方法。被测试者只要满足其中5条便可被判定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一)网络性成瘾。此类成瘾者沉迷于观看、下载和交换色情作品。(二)网络关系成瘾。此类成瘾者将全部精力于在线关系之中,把在线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更为重要。(三)网络游戏成瘾。此类成瘾者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游戏,购物和拍卖等活动之中。(四)信息收集成瘾。此类成瘾者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五)计算机成瘾。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电脑程序性游戏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大多数网络成瘾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使用集中在网络互动游戏、新闻组、聊天室、即时信息聊天、email、访问色情网站及在线交易或拍卖等。他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欲罢不能,连续玩五六个小时都不愿动,甚至通宵达旦。有时夜晚起床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溜达”,白天无精打采,然而一摸键盘立刻神采奕奕。起初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尔后则发展成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对于网瘾者而言,他们决不能没有网络,不能没有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的支撑。

三、网络成瘾现象呼唤网络经济的理性回归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的统计报告,中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1.03亿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年轻网民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网络由于具有匿名性、便利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已深为青年人所宠爱。他们喜欢上网冲浪,在网上参加社交活动,在线购物等,如果他们过度上网,过分依恋网络,势必影响身心健康,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损害。但另方面他们也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网络产品与网络服务的忠实消费者。网络经济深深地眷恋着消费者,同时网络消费者们与网络生产者与经营者一起支撑着网络经济的大厦。美国商务部《2000年数字经济报告》表明,信息产业(包括网络经济)产值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从1994年的6.3%提高到2000年的8.3%,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1/3,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隐忧,这就是“网络成瘾”,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无庸讳言,众多青少年喜欢网络,他们中一些人成为网络成瘾者,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与网络教育的缺位有关,但网络经济自身的特性及网络商家的经营理念与策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7

21世纪又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就城市而言,大竞争时代是指当今世界范围和亚洲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一个月前,2012年奥运举办城市的竞争如火如荼,伦敦、巴黎、纽约、马德里、莫斯科等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纷纷倾力出动,奇招频出,总统元首一起上阵,举国上下协力夺标。与当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后,奥运会门庭冷落,无人应接的窘境相比,已成天壤之别。何以如此?

当然这首先是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它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同时,也由于当下消费社会中的全球竞争、国家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在这样一个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奥运成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竞争和较量的重要机会;成为再造城市国际形象,争夺全球眼球的当代世界的重要经济方式。这种城市之间的竞争构成了基于文化的一种全球博弈。竞争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软件活力”或“软实力”成为竞争的主要“筹码”。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

一、文化新概念:城市竞争力

从国际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与发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对文化的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或促进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发展与经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产生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的现象。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供大会讨论通过。这份《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纪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

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所谓文化,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不管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地方的还是全球的,文化,意味着一种生活、行为、表达、思考和学习的方式。从历史上看,城市从来都离不开文化。但只有在当今全球化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文化才以城市发展轴心战略的姿态出现。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和教育的战略,越来越紧密地与文化轴心联系在一起。信息、知识和内容创造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代都市只有成功应对文化的挑战,才能在竞争中插上腾飞的双翅。

“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的“文化度”,它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吸引力。19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鉴于东京的土地、物价昂贵,不少外国企业迁到新加坡和香港。正在此时,新加坡等作为传送信息的国际经济城市,极力向世界倡导“软件活力论”,这对香港构成了压力。新加坡的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学者青木保文认为,作为大竞争时代城市的条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政治上稳定,行动上自由,秩序井然,安全。其次是开放的社会,外国人出入容易。第三,经济发展富有活力,有各种机会可寻,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第四,“软件活力度”高。

近年来,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其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在西欧,所谓城市复兴,就是对那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并且其社会、经济、环境和社区邻里也因此受到损失的城市,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改善,再生其经济活力,恢复其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这些城市综合提升了它们的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

欧洲最著名的城市复兴旗舰项目要属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1997年博物馆落成后,人们争相目睹,第一年参观人数就达到136万人次,其中85%以上来自该地区以外,而这其中的84%又是专门为了博物馆而来到毕尔巴鄂,仅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就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截至2000年,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已达4.55亿美元,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龙头产业。对于毕尔巴鄂更为重要的是,就像悉尼歌剧院赋予了悉尼世人皆知的个性特征一样,毕尔巴鄂也从博物馆的建筑中受益,一跃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典范。

英国伯明翰于1991年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它吸引著名的交响乐团、歌剧团和芭蕾舞团纷至沓来;谢菲尔德市则建立了文化产业区,199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更是其城市复兴的催化剂,赛会过后,给城市留下了高水准的体育、休闲综合设施;利物浦不仅成功改造了一个包括画廊、海洋博物馆以及电视新闻中心在内的规模宏大的艺术、休闲和零售商业为一体的综合设施,同时,甲壳虫乐队的丰富文化遗产和英国肥皂剧Brookside的成功,都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形象。

纽约将城市精神确定为“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在纽约,当手工制造业在70年代衰落,整个城市陷入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市长AbeBeame主持成立了一个文化政策方面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指出经济的复苏可以在开发文化资产的帮助下进行。20年后,国家地区计划协会认为作为全球金融交易中心的复苏,这个地区在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纽约有2000个艺术机构,150000位艺术家和2000个商业美术行业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美国主要的电视网络在那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有世界最重要的剧院、博物馆、艺术市场经纪人和时尚的领军人。因此,纽约的艺术,时尚、流行文化和“硅港”(计算机商业区;许多计算机公司集中在一起的地方)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纽约艺术联盟的相关报告《文化资本:纽约经济与社会保健的投资》显示,2000年,纽约艺术与文化非营利组织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是57亿美元。同一年,商业营利的艺术与文化组织(包括百老汇、画廊、拍卖会、影视产业等)的经济效益则高达88亿美元。营利与非营利的纽约艺文组织总共创造了14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整个纽约市文化产业提供总计达13万个工作机会。该报告还将文化产业看作是纽约经济的“核心财富”(coreasset),它对纽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就业方面,而是形成某种整体效应(见表1)。从该表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核心财富”,其对地区和城市发展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文化产业领域,而是对相关产业、就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一种综合的整体性影响。文化经济在整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中引发的这种“综合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它也是文化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表1:

(资料来源:纽约艺术联盟的相关报告《文化资本:纽约经济与社会保健的投资》)

当代世界都市博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展开。

二、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但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创意产业理念的明确提出者是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小组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近年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的报告和研究成果大大丰富和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这些报告中创意产业部门的范围包括:广告、表演艺术、广播媒体、博物馆、软件开发乃至交响乐。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Caves)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

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凯夫斯力图描述和总结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在他看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无疑,创意产业的提出建立了一条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适应新的发展格局,把握新的核心要素,建构新的产业构成的通道。

另一位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TheCreativeEconomy)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己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每种法律的保护力量粗略地与我上述所列顺序相对应。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Howkins,2001,xiii)。在这个定义上,创意产业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非常庞大的部门。有版权的产品(书籍、电影、音乐)带来的出口收入超过了像汽车、服装等制造业。正如霍金斯所说,“拥有主意的人开始变得比使用机器的人能量更大,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胜于那些拥有机器的人。”

托斯认为,“创意产业”这个词汇的含义包括音乐、戏剧、卡通、唱片、无线电、电视、建筑、软件设计、玩具、书籍、传统、旅游、广告、时装、工艺、摄影和电影,这些东西都是国民总产值或国际贸易平衡的一部分(Towse,2002;UNESCO,2002)。

许多英国专家与霍金斯的想法相同。英国1998年最大的单项出口为与辣妹(theSpiceGirls)相关的产品。电影制作人大卫•普特曼(DavidPuttnam)在1996年注意到,“英国的摇滚音乐家为平衡付款做出的贡献超过了钢铁工业”(引自Heartfield2000,9)。与此相似,在最近几年,享有专利的音乐一直在美国发行。创造性——被知识产权法所支持——成了一个大生意。文化娱乐服务业已经成为“第一世界”产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这种内容方面的创造对英国和美国至关重要。

霍金斯为创意经济所下的定义有不少优点。它为确定一种给出的活动是否属于创造性部门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又一致的方式。创意产业依赖于知识产权的国家强力保护体系。通过界定创意部门,霍金斯避开了该职业的性质是否有创造性这一潜在难题。对霍金斯来说,“印刷书籍和摆放舞台布景的人与作者、舞台上的表演者一样都只不过是创造性经济的一部分”(Howkins2001,xiv)霍金斯的定义将不同种类的创造性在同一个题目下放在了一起。

澳大利亚学者金迈克认为,21世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估价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机会。“21世纪将会目击我们(作为消费者、观众和公众)利用文化资源的方式的空前的变化。文化被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方式将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市场。文化研究这一概念应该使其自身脱离批判文化理论的会派(highchurch)并且严肃地作为一种产业来对文化进行思考――一个可以提供就业、培训、出口税收和外汇的产业。

像在英国、欧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资助的信息技术创新所证明的那样,促进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有许多交叉点。“创意产业”这一术语是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意产业在这个意义上被用来区分传统的受赞助的艺术部门和通过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开发而具有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的文化产业。

另外一种更具实践意义的创意产业的定义将创意产业与雇佣人员数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联系起来。如美国密苏里州经济研究与信息中心的“创意与经济:密苏里州州创意产业的经济影响的评估报告”就将创意产业这样定义:

创意产业是指雇佣大量艺术、传媒、体育从业人员的产业。产业对艺术的依赖度是通过计算下列工作产业内所占的比例确定,这些工作属于“艺术、设计、体育和传媒行业”类。分类是根据联邦政府所制定的“职业分类标准”进行的。任何产业只要其艺术相关的职业比行业艺术雇员平均值高至少一个标准差,即可被界定为创意产业。在本研究里,任何产业的创意工作的雇员超过10%(等于比平均值高一个标准差)即被定义为创意产业。附件(一)列明了一系列产业及其艺术、传媒、体育相关雇佣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在这里,创意产业有三个基点,一是它与文化——艺术、设计、体育和传媒行业相关,二是它是新创业的有新的文化创意和运作方式的企业,三是从事创意工作的雇员超过先前同类行业10%。后一条甚至成了划分是否成为创意产业的实操标准。

“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范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

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对于中国对于亚洲来说,创意经济确是在寻找最好的高地。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创意经济确是在寻找最好的大脑。一个城市创意的成功,取决于这个城市拥有的创意者阶层。创意人材,才是城市博弈中关键的关键。比如,上海的陈逸飞。

三、网络都市:数字化时代内容产业的高端展开

在IT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讯、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成堆的问题。1990年代后半叶,全球知识经济与数字化的狂潮曾使世界欣喜过望,巨量的资金投入了网络业,全世界各行各业都争相到网络业来“烧钱”。结果新经济的泡沫迅速膨胀。在新经济的泡沫吹破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深刻地认识到,在科技设施、技术手段和传播交互方式——即工具的问题逐步解决之后,传播什么或发送什么就显得极为重要。也就是说,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们需要什么消费什么,成了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事实证明,正是缺乏内容产业的有力支持,知识经济才落入低谷,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同样,正是短信这样最不起眼的“内容”以惊人的力量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支持了IT业的再度崛起。毕竟,一套软件光盘里面98%是内容,只有1-2%是程序,几十个电视频道开播了,观众要看的是节目而不是技术。总之,人们想得到的是你所提供的文化内容,而不是内容所依附的介质。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取决于与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娱乐、休息的联系。没有千百万人需要或喜爱的文化节目,没有与千百万人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高新技术与新经济就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发展的环节看,内容产业已成为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

从2001年的世界市场规模来看,动画、游戏、电影、音乐等文化内容产业的世界市场规模都远远高于造船、半导体、家电等传统制造业(见表2)。

表2:

<2001年主要制造业与文化内容产业的市场规模对比>

单位:亿美元

主要制造业主要文化内容产业

区分世界市场规模区分世界市场规模

造船460动画750

半导体1,390游戏1,704

(存储器)(249)电影677

TFT/LCD144音乐337

数字家电381卡通1,220

钢铁4,915广播电视1,780

(资料来源:徐炳文《文化内容是未来竞争力》,www.kocco.or.kr)

当代信息产业也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产业,而是信息技术与文化内容的交融汇合。以制造和经营内容为主的“内容产业”,不再仅仅局限在原先的电影、电视、报业的界域之内,新型的数字多媒体软件等内容产业,早已打破先前文化艺术固有的边界,横跨通讯、网络、娱乐、媒体及传统文化艺术的各个行业,进行了“除界域”的融合重铸过程。而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刊物、数字艺术、数字游戏等一大批“非驴非马”的新型文化方式则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早在2001年由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事务所向包括诺基亚、时代华纳、索尼、美国AT&T等跨国公司CEO在内的全球128位首席执行官发出“未来问卷”调查,在同时参考了100多份相关问卷后得出结果:大多数被访CEO认为,以宽带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迫在眉睫,而依托于高技术的内容产业将占据经济发展重要地位。宽带将促使内容产业在新世纪重排座次,高技术娱乐将成为新娱乐业的领头羊。他们认为,日益普及的宽带网络和无线应用,使人们对内容的需求远远超过从前。接受调查的CEO中,五分之三的人认为,“宽带将改变人们的娱乐体验”,“这是一种快餐式的技术,它可以让你吃得更多”,人们将像吃快餐一样“订购”娱乐。过去拨号上网一分钟只能下载一首歌曲的十分之一,未来一分钟可以下载300首歌曲;过去一块硬盘存不了多少音乐,但到了2006年,一块硬盘可以容纳现在所发行的全部15万种光盘里面的歌曲。调查显示,拥有宽带的家庭,对娱乐和内容需求的平均消费量为635分钟,远高于没有使用宽带的家庭。调查指出,越来越多的人会借助于宽带技术“订购”娱乐。

无疑,今后各种软件程序将急剧增加,电视频道将越来越多,互联网上的内容需求将成倍增加。因此,内容集成供应商将应时代之需而蓬勃成长。内容供应商将通过成功地管理大量信息,并利用各种方式把它们传送到用户的各种电子平台上——比如网站、PDA、有线电视以及报纸上而获得巨大的商机。同时,宽带内容管理(ICM,即InternetCommunityManagement)——内容的精编、归类及网站客户的服务及其管理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院长徐炳文认为,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硬件时代、80年代的软件时代、90年代的信息通讯网时代之后,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所以,建设与未来世界新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相协调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内容产业与创意产业,就成了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文化产业需要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需要文化产业——内容产业(contentindustries)。于是内容产业便历史地、合乎逻辑地登堂入室,并快步跨向舞台的中央。今天,谁拥有最好的数字内容,谁就拥有最辉煌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加紧构建强大的数字文化平台。包括:虚拟创意产业园区,数字文化信息港,网上文化内容市场。

英国学者沃尔克•格雷斯马克提出了“数字身体”的概念。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人类不仅拥有物质的身体,而且还拥有数字的身体,文化产业成为数字身体的载体和工具。电子上午电子政务和数量庞大的网络服务、网站、电子邮件、公告版等成为文化产业的不速之客,文化产业具有“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身份,如何孵化与管理成为最为棘手的问题。制定数字身体的规则成为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内容产业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比如在日本,在上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是电影业的成熟时期,70年代后电影业逐渐没落,代之兴起的是电视业。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半期,是早期电视业的兴盛时期,电视剧与综合性娱乐节目大行其道。90年代中期电视游戏软件业兴盛,90年代后半期电视节目日趋完善,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兴起了信息技术热、个人电脑热、手机热。近年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速,移动通信的手段(电子邮件、有照像功能的手机等)日新月异。内容产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全球的发展也是如此。内容产业以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电脑动画和游戏软件等数字娱乐内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球电脑游戏行业已成为与电影、电视、音乐等并驾齐驱的最为重要的娱乐产业之一,其年销售额已超过好莱坞的全年收入。据普华永道在2003年初的调查数据,全球游戏市场规模未来5年可成长71%,达到860亿美元。专家预计,全球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在2005年预期达到1500亿美元。

在美国,据美国游戏研究机构NPDFunworld调查,仅网络游戏业的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额就由1996年的37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9亿美元,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量由1996年的1.05亿套增长到2002年的2.217亿套。美国IDSA的一份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电脑使用者70%的上机时间在玩游戏。连续三年,35%的美国人认为电视或电脑游戏是最有趣的娱乐活动,远远超过看电视、看电影等;移动内容和数字化教育市场也日趋成为数字内容产业最有力的增长方向。

英国近来加强宽带内容试验可行性研究,加速制定国家宽带计划。英国电子商务部向英国公营与私营企业发展宽带内容的倡议,受到公营与私营企业压倒性的全面支持。2003年的11月联合举办的国家型研讨会,参会的各个地区的资深代表,及来自数字内容协会与宽带业界的管理者,一致给予宽带内容明确的支持与肯定,认为宽带内容产业在英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将扮演关键的角色。2005年G7的时代将来临,宽带内容产业是提升整体宽带产业,带领地区、国家更具生产力的动力,是促使国家具有竞争力重要源泉。宽带内容将为国家带来更高的竞争优势。

日本对此也高度重视,把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日本经贸部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用来促进和协调数字内容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他们认为数字内容产业会对文化的产业化作积极贡献,将对产业的结构转型朝着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将使日本造产品成为全球化产品,产业重心从GDP转向GNC(全民酷),从硬威力(经济和军事)转向软威力(文化价值观和品牌)。日本数字内容协会在2003年度白皮书中表示,依赖于IT信息技术革命的数字内容产业将对21世纪的日本经济起重要的作用。认为通过内容产业进行战略运用,较其他产业能起到更大的经济波及效果,同时能加深世界各国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使本国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尊重,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形象。他们对数字内容产业的界定从单件制品、网络在线、移动电话和数字广播四种形式下分为四个方面:音乐、影像、游戏和信息出版。而数字内容产业的市场包括开发和销售数字内容、生产平台和相关服务,也即内容产品、播放产品和服务业务。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日本的数字内容产业销售总额达到了2.0573万亿日元(比2001年增长108.1%),其中包装品(如DVD等)约占70%为1.4562万亿日元,在线为2千8百73亿,移动电话为1千7百57亿,数字广播为1千3百81亿日元。日本动漫产品仅在美国市场的规模就达43.5亿美元,是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额的4倍。

韩国政府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力图跻身世界文化内容产业的五大强国之一。2002年韩国的游戏产业规模达到3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2%。韩国文化观光部表示韩国游戏产业成长率(12%)是2002年国内GDP成长率(6.3%)的2倍。以韩国的最大游戏公司天堂为例,他们的年生产收入约1000多亿韩币,纯利润约350亿韩币,利润率高达35%。一个游戏公司产生的利润比韩国最大的企业三星电子还要多。

四、华彩都市,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城市形象再塑

与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相对应,当代世界进入了一个眼球经济与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从城市形象和传播影响方式来看,城市竞争是一种争夺注意力的竞争,是一种争夺眼球的经济方式。

注意力经济源于Michael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这位经济学家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他进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信息来说是稀缺的,因此在互联网上人们的注意力是“虚拟经济的硬通货”。

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Goldhaber说:“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因此,在新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注意力作为一种资源,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信息相比较,信息是可以准确计量的,而注意力的计算是模糊的;信息是由信息的产生者不断创造的,而注意力对于信息的浏览者却是有限的。简言之,信息产生后能创造多少价值是不确定的,相反注意力却能直接产生价值。

另外两位发轫者,《注意力经济》一书的作者达文波特和贝克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对于今天的商界巨子来说,稀缺资源不再是土地、资本、劳动力,而且也不是信息,注意力才是供应不足的稀缺资源。”所以争夺稀缺资源的新的经济形式应为“注意力经济”(attentioneconomy)。他们认为,在当前时代,理解和掌控注意力已经成为商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假如你想在目前的经济大潮中有所作为,你必须擅长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你若是想留住你的员工,就需要抓住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你若是想出售产品或服务,有时候,顾客将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你。如果你开了一家上市公司,想要让你的股票升值,你必须吸引投资者和分析家的注意力。换句话说,公司想要稳定,只有竞争力是不够的,你必须激活你预期中的顾客的脑细胞和心灵。”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城市竞争的最大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3年前,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在一次引人入胜的演讲中提出过“争夺眼球”的观点,于是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因此,注意力就成为当代城市竞争的稀缺资源。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曾说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信息社会里,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的程度。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信息(据说全球每4分钟便有一个新的网站诞生),个人的注意力将是极为稀缺的资源,这种情形有点像一个听众面对一万个、甚至更多的讲话者,每个讲话者都试图让听众听到自己的声音,于是,如何在巨大的“噪音”干扰中脱颖而出,赢得听众的青睐变得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的注意力的规律,吸引别人的更多注意力,将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着重点。

25年前,一个城市只要有一个标志性建筑,人们就会过目不忘,像北京的十大建筑。一个事件只要有一家报纸报道,就会家喻户晓。现在是无数的楼盘如过眼烟云,无数的新创造叫人目不暇接。新形象新创造要想引起国人注意绝非易事,更何况全球。开了许多新闻会,作了许多广告,都可能收效甚微。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创造无限量的流通信息,而注意力则是稀缺的和有限的。一个城市如何在无限的信息量中生存呢?必须争夺注意力。于是注意力与眼球成了卖方市场,它待价而沽。几十年前,英国媒体专家斯梅塞就曾告诉我们,每天看电视的观众实际上是在为媒体打工,媒体把观众的观看(收视率)打包卖给了广告商。今天,注意力作为稀缺商品更是奇货可居。

有人曾对张朝阳说“你们真是活雷锋,每天给我们这么多免费的大量信息,你们怎么赚钱呢?”张朝阳的回答是,我到底是“活雷锋”还是“红色资本家”?只要你看sohu网

站,你就给了我最宝贵的注意力,有了你的注意力,我就能赚大钱。

由此,我们思考当代都市的形象经营。在当代各种经济要素顺畅流动的今天,哪个城市最受关注,那个城市就拥有吸引最大资源的可能。形象力将转化为生产力。当代都市形象是全球社会公众、市民和游客对某一城市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富于魅力的城市形象无疑将提升一个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竞争力。

当代城市经营,就是要通过自我形象魅力的展示,使公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心理认同,并产生巨大的马太效应。受到这种传播的扩展效应,公众或团体在面临与该城市有关的活动时,就会做出有利于该城市的倾向性选择,无形之中提高了城市的竞争能力。

城市形象战略是城市理念、城市环境、城市行为和城市视觉标志的综合构成体。策划、实施与树立城市形象是一项促进城市发展的注意力产业。这一产业将产生巨大的效益,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推动力,创造出城市的增殖价值。

香港国际化大都市战略是从城市形象设计开始的。1997年,香港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经济活力大受影响,社会存在比较严重的危机和悲观意识,迫切需要重新拾回信心,向全球展现积极进取的形象。从2000年起,香港政府新闻处就开始负责统筹策划香港的新品牌形象,组建了一支跨国顶尖的专业品牌顾问团。该顾问团成员包括:全球最大的品牌策略顾问与设计公司—美国朗涛设计顾问公司,世界多个著名品牌如可口可乐、耐克、IBM的形象等都出自该公司;全球顶尖的公共关系和管理专业顾问公司—博雅公关公司以及品牌策划市场调查公司—WirthlinWorldwide公司。这几家专业公司组合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性的专业调查和研究,为香港城市品牌的定位和视觉形象的表现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富有创意的设计。2001年5月1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隆重向大众推出了“香港品牌—飞龙标志”,一个百年城市新品牌形象从此诞生,新标志显示了香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思维。

总之,一个城市形象的总体战略和设计应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来主导和管理的,保证战略性和系统性;代表城市形象的宣传品应是多方面的专家组成设计的,在创意上和制作上保证高度的专业性。

城市形象设计的国际经验表明,成功的城市形象不仅在于设计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维持和不断推广,从而保证一个城市的品牌工程从开始建立一直到全社会的贯彻落实始终在一个健康的体系中运转。香港设计了新的城市形象后,邀请了香港著名影星如刘德华、成龙出任城市品牌形象代言人,大张旗鼓地在全世界推广香港的旅游城市形象,而且不断更新城市的品牌形象广告,在本港台、翡翠台等电视频道大规模推广,保证了城市形象的持续和更新。

眼球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另一个竞争方式是会展业和由之产生的会展经济。20世纪西方兴起城市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城市环境、住宅建设、公共财政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人们更关注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经营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从城市的经营和推销来看,发展会展经济对于扩张城市文化影响,构建城市形象具有重大作用。发展会展经济带动了房地产业、交通业、宾馆业、旅游业、物流业、广告业、餐饮业、信息服务业等,并在拉动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基础上,大力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打造了品牌城市的形象。像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展会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名片”,它能够向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展会观众宣传一个城市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像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纽约、法国巴黎以及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市”,都从展会中获得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收益。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开始申博,当时的中国申博委主任委员吴仪曾表示:如果申博成功,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和在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成为21世纪初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引擎”。

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还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企业和其它团体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堂,有利于这些外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通讯、金融、特色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招商投资,为会展举办城市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总的来看,会展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会展经济是朝阳产业。当今成熟成功的会展经济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上海旅游委组织专家写出了一份预测报告:2010年世博会如果在上海举行,届时参观人数将超过5000万人次,仅仅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就将达到91亿元,其中包括门票收入73亿元人民币;餐饮收入9亿元人民币;饮料费收入4.5亿元人民币;纪念品销售额4.5亿元。而世博会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旅游、房产、广告、交通等行业的带动效应将是更加惊人的。但会展品牌的培育需要相当数量的先期投入,初期需要承担较大风险。而会展经济的效益往往不在自身,而是在其综合经济效益。

会展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是瞬时经济,但著名会展品牌的打造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只有这样,瞬时才能变成恒久。比如全市人只有口151万(连同地区为400万)的巴塞罗那,1992年通过成功主办第25届奥运会,一举跃升为世界名城,享誉四海,使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了巴塞罗那。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后,奥运会的组织者们,又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于该城市发展的方案,那就是让巴塞罗那继续关注文化以及当今世界热点。由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举办了“世界文化论坛”。2003年论坛经过114天,将近4个月的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巴塞罗那在城市文化和经济上获得了双重效应。在品牌城市经营上,创造了又一个“丑小鸭”的经典案例。

五、舒适都市,体验经济时代的生存格调

在当代,体验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而在城市的竞争中,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仅要有生动丰富的创意和创意者阶层,还要将自身创建为一个消费和体验创意的城市。

1999年4月,由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初版时,受到了广泛注意,该书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的理念,体验经济从此走红。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体验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开发,美国的休闲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据预测到2015年时将独占GNP中的半壁江山;日本2001年仅电子游戏产业就占了全国经济的20%,超过汽车工业成为第一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也成为最有利润的行业,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

近年来,体验经济渐渐为中国经济学界、新闻界所熟知。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对服务经济进行深化和发展而形成的精神体验作为其内涵。什么是体验?体验就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按照体验经济的观点,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进一步看,如果你为物品和有形的东西收费,你所从事的是制造业;如果你为自己开展的活动收费,你所从事的是服务业,而只有当你为消费者和你在一起的时间而收费时,你才算进入体验经济。

在体验经济下,消费者不再限于购买产品后所获得的美好体验,而是更加侧重于在消费过程中甚至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美好体验”。当消费过程结束后,消费者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乐意为这类体验付费的原因在于体验是如此美好、不可替代,对某一个消费者来讲它是唯一的,有时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体验经济给城市经营者的启示就是:非物质产品比物质产品的价值更高,升值空间更大。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必须更多地关注文化、娱乐和格调。

当今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这就给我们享受文化差异体验一个很好的契机。不同的城市,构造了不同的文化空间,代表着另一类文明和异质景观,自然在消费者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新鲜感。文化是体现体验因素的最主要的载体或说是体验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

在当代都市的国际化竞争中,温馨的都市氛围,独特的城市格调,很高的舒适指数,享受规范服务的心理体验,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学者弗罗里达就曾提出创意阶层对生活环境的特定要求。一个社区的生活质量越好,在吸引和挽留高学历、创造性人才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体验营销”方式是使城市拥有独特魅力的一个法宝。

近年全球的各种狂欢节大受追捧,与体验经济时代消费欲望、消费快乐的全球趋势相关。经营快乐是服务业的极致,是体验经济最佳的切入点。“环球嘉年华”和“迪斯尼”、“环球影城”并列为世界三大娱乐品牌。每一个到过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客都会被快乐淹没,那种用心经营的快乐让人兴奋不已,难以忘怀。于是全世界记住了迪斯尼,它的品牌价值无限放大、延伸、辐射,最终使之成为世界娱乐产业的商业巨头。迪斯尼的成功,缘于抓住了服务业最本质的特征:制造快乐并去经营快乐。“环球嘉年华”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巡回移动式游乐场。她在运营形式不同于迪斯尼和环球影城,环球嘉年华的场地一般是向当地政府租借使用,使用期限即为活动时间,大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而不是在固定场地上长期进行。2004年在北京营业52天的总收入至少超过3亿元。环球嘉年华投资有限公司的“2005北京环球嘉年华”活动于7月29日至10月9日在北京石景山区国际雕塑公园北园举办。2005年的“嘉年华”共有100多个游艺项目,比2004年新增了17项设备,其中7项大型乘骑设备,都是首次在亚洲地区亮相。2005年嘉年华延长了时间,在北京“狂欢”73天。参观人数将达200万人。据推测,今年总收入预计超过2.5-3亿元。

由于体验式经济充分满足了消费者体验和消费的愿望并收效明显,这种意识在设计领域引发风暴,由此,体验模式很快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地流传开来。在日本,著名的GardenWalk是一家专门销售高级女性流行服饰的购物中心,设计师以各种灿烂如庆典般花朵的主题图案,设计和连接了三个不同情调的露天广场,用不同的花瓣和叶子镶嵌在路面上,引导购物者进入三个购物商场,花刺成了购物者舒服的座椅,橘红色的大向日葵塑成的舞台供朋友聚集与才艺表演之用,绚丽明亮的颜色和图案,营造出复杂而多变的都市花园氛围。GardenWalk年营业额预估约有9000万美元。这是一个以花为元素的主题体验式商业设计方式。这种体验式商业,借规划、设计、装修、材料等来体现统一的商场主题,通过对主题事物的发掘,在建筑、装饰、商品组合等方面采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商业环境和氛围。

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的论坛购物中心就是成功展示体验经济的例子。它以古罗马集市为主题,从各个细节展现主题。购物中心铺着大理石地板,有白色罗马列柱、仿露天咖啡座、绿树、喷泉,天花板是个大银幕,其中蓝天白云的画面栩栩如生,偶尔还有打雷闪电,模拟暴风雨的情形。在集市大门和各入口处,每小时甚至有凯撒大帝与其他古罗马士兵行军通过,使人感觉仿佛重新回到古罗马的街市。古罗马主题甚至还扩展到各个商店,例如:珠宝店用卷曲的花纹、罗马数字装潢,挂上金色窗帘,营造出富裕的气氛。论坛购物中心1997年每平方英尺的营业额超过1000美元,远高于一般购物中心300美元的水平,这表明了体验的巨大价值。

美国电影《白鲸》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Starbucks),他的大名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经营的咖啡连锁企业的品牌,其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咖啡店是亚洲白领人士心目中“健康、成功和地位”的象征,是“精英聚会的场所”,并不是因为这里的“物美价廉”,最吸引人的是这里温馨舒适气氛、动听的音乐、优雅的会客环境、咖啡文化的浓郁氛围,星巴克把喝咖啡变成了一种情感体验,7倍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的骄人业绩,充分证明了体验经济对人们的无穷诱惑。当“体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心灵感受,也不停留于传统服务业的附属品,而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经济价值出售的时候,体验经济时代就来临了。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8

关键字:媒介公关误区;注意力经济;媒介形象;媒介公关理念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数字电视频道的大量扩充以及相应内容资源的开发生产,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乐观预言的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在比特流包围下享受着丰富而个性化的“媒体飨宴”。但是个人选择的丰富化伴随着的是信息爆炸、信息洪流,相对于以往信息资源的不足,如今的信息环境出现了另一种资源短缺——注意力。与其把1000个电视节目传送给每个人,还不如在1‰的实时瞬间,把某个节目传送给某个人。传播比特的速度与人类消费比特的速度并不正相关。注意我,才会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如何在一个喧闹的空间里引起众人的注意成为这个注意力稀缺时代的关键,一切个体和企业,当然也包括媒介都跨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纷纷被迫“断奶”。有着舆论引导者和经济创收者双重角色的中国媒介在产业化运营要求下,为了确保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经济创收,采取了种种措施。媒介曾经打响产品战略,开创厚报时代;也一度实行产品推销,发起“洗楼行动”;还借鉴了市场营销从受众出发的科学理念,一改以往居高临下的自说自话以迎合市场需求。然而媒介的经济运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媒介是典型的二元产品市场,受众为内容产品市场买单,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资源,而广告商为受众的注意力购买媒介广告位,媒介经济说到底就是一种眼球经济。后信息时代,人们面对着太多选择而无从选择或逃避选择,学者疾呼电信带宽不是一个问题,但人的注意力的宽度却是个问题。2在这样的信息消费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媒介已经意识到自身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媒介自身也需要公关以塑造良好形象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凤凰卫视、央视这两家国内最著名的媒介品牌成为媒介公关案例的典型。但是,媒介对公共关系管理的认知远没有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程度,更多的是零碎松散的通过一些活动和事件来发出一时的声音。由于对公共关系和形象塑造理念和理论上的尚不明确,导致媒介公关的策划和实施中存在着诸多误区。针对目前的信息环境和受众环境,本文通过对媒介公关所存在误区的分析,探讨科学媒介公关首先需要把握的基本理念,希望能对媒介的品牌打造和形象塑造有所裨益。

二、媒介的公关误区

媒介公共关系即媒介组织为改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联系状况,增进公众对媒介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建树良好的媒介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传播管理活动。可见媒介形象是媒介公共关系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不同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首先需要的就是发出声音,并且这种声音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并得到正确的理解。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核心的观点在于广告的主题应该重复由公共关系在潜在顾客心目中创造出来的形象。公共关系创造品牌,广告保卫品牌。他认为在翻天覆地的广告信息轰炸下,广告的可信度已经大为降低,只有通过公共关系才能树立起让人们信服的品牌形象。而媒介向社会提供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只有具有良好的媒介公关形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得到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虽然,许多人还对媒介公关是否会影响媒介自身公信力持有怀疑,但是许多公关意识超前的媒介已经收获颇丰。凤凰卫视正如它那金光闪闪旋转着的台标一样成为媒体中的一大金字招牌,对于凤凰卫视品牌的形成,公关功不可没。飞跃黄河的轰动效应、吴小莉被点名事件、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成功上市等一系列公关策划让在大陆尚未大规模落地的凤凰台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可见,公关作为一种媒介形象塑造的手段无所谓好坏,结果和影响取决于操作是否科学得当,分析媒介公关所存在误区的必要性也正在于此。媒介的公关误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一时一事,系统整体观念缺失

公共关系是为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的商誉及其与各个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和持久的努力。2然而许多媒介的活动经常是应时或者一时兴起的发挥,活动主题和媒介形象缺乏统一,公关策划也欠缺连贯性。媒介良好形象的塑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长期有计划系统性地规划和执行。媒介与一般企业不同,它有着与生俱来的话语优势,对日常一个个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尤其是在社会危机或者重大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发出客观公正的声音都是媒介形象的直接体现。媒介公关的整体观念要求媒介的公关意识应该贯穿媒介运营的全过程,并且它需要培养媒介的全员公关意识。只有频繁地、连贯地表现出媒介经过整合后统一的核心价值,才能让媒介良好的形象真正烙入人心。

(二)公关过度,公器私用

相对于一般赢利企业,媒介首先是社会公器。从公共关系角度而言,具有正确的公众观念是媒介良好形象塑造的前提条件。任何媒介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受众,媒介公信力和亲和力的打造必须依赖媒介以公众利益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所谓过犹不及,传媒对公关底线的把握不当,非但不能起到提升形象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一味炒作、公器私用的负面效应。例如凤凰卫视的女主播刘海若事件就由于有炒作之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社会效应。媒介公关的策划必须时时强调公益性,符合媒介形象并科学运作,以免价值贬值,甚至有损媒介的公信力。

(三)声势浩大,核心价值模糊

媒介军师喻国明教授说:“现在媒介已经从卖内容、卖广告发展到了卖活动的阶段。”3注意力是这个时代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吸引注意力并不是品牌建构的全部,而仅仅只是开始。许多媒介的公关策划仅仅是造大了声势,却没有注入媒介的核心价值,这样的公关活动产生的效应必然是短暂的。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它的效用是通过能和公众保持一种亲密持久的共赢关系来体现的。短时的关注只是得到一个让大家认识你了解你的契机,但是在这种时候却没有清楚地表明你是谁,只能说是令人遗憾的注意力浪费。英国公共关系协会对公共关系的一系列定义之一认为: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声誉,即你所做的事、你所说的话以及别人所说的关于你的话所共同造成的总体结果。评价一次公关策划,可参考许多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注意力指标是其中之一,公信力和亲和力才是媒介公关形象的核心评价指标。因此,媒介公关的策划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波澜壮阔,必须体现与其自身形象一致的价值观。

(四)娱乐公关,三思再三思

形象是固定的,它可以超越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但形象的表现形式是不断改变的。现今,媒体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许多媒介为了吸引眼球总是策划一些选美、扮丑等形式雷同却格调低下的活动。一些活动看似另类夸张,实际上只是对一些哗众取宠的娱乐元素的重新拼配,并无新意。可惜,即使注意力在一开始看起来像是个性化的,敏感的受众也会迅速变得习惯于这个错误的个性化。3媒体使用娱乐元素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是无节无度带来的短时效应是以牺牲媒介公信力为代价的。其实,形象塑造可以采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味的娱乐化也会由于新鲜感的降低而失效。媒介的活动策划可以是文化的,也可以是服务性的、亲民的,只要有助于媒介良好公关形象的树立,它可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五)媒体本位,遗漏回路

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作为社会系统之一的大众媒介,也不得不接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和利益原则,从“媒体本位”回归“受众本位”。但在媒介的实际操作中,根深蒂固的“媒体本位”观念仍然无意识地左右着媒介,使其常常从自己的利益、意志、兴趣出发,很少考虑到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媒介在许多事件报道和活动开展中并没有真正从受众角度出发,也没有很好地重视受众的反馈和互动,媒介传播依旧遵循着单向线形的陈旧模式。在传媒技术地不断革新下,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异军突起使得媒介与受众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实时的沟通互动,为增强和维护双方的良好关系创造了条件。媒介公关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沟通管理,遗漏回路的公关操作是与市场法则不相容和的,这样的沟通方式必然造成双方关系的断路。高品质的公共关系沟通只能通过双向平衡模式获得,而平衡模式的核心就是对反馈进行高品质的管理。4受众永远是上帝,传媒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下高不可及的神坛。三、媒介公关的基本理念

尽管公共关系学科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媒介公关是在媒介生存环境变化下应时而生的年轻的学科子体系,许多理论尚未明确,仍需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喻国明教授曾表示,媒介的公关有两点原则需要把握:一、媒介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不知道应如何面对媒体,媒体应该运用公关把自己透明化;二、媒介的公关诉求效果应该达致双赢,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公众利益。否则不叫“公关”,而是隐瞒欺骗。5媒介公关在应用层面的操作技巧探讨只有在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下才能体现出价值。

对应上文关于媒介公关所存在误区的分析,媒介公关有以下三大最基本的理念需要廓清和把握:

(一)媒介公关是品牌战略,而非营销战术

战略与战术的区别有三个:战略针对整体性问题,战术针对局部性问题;战略针对长期性问题,战术针对短期性问题;战略针对基本问题,战术针对具体问题。长期以来,公关仅仅被当作一种广告和宣传手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观念上的缺失,导致公关实践往往是一种短期而没有系统连贯性的操作,由此产生的公关效果不是转瞬即逝,就是前后矛盾。品牌形象是受众通过点滴的品牌接触逐渐形成的。1IMC理论的精髓就是要通过一切接触点的管理来寻求和顾客之间的一种长期共赢关系。因此,媒介公共关系实践作为一项追求声誉的活动,要真正帮助媒介塑造起稳定统一的良好形象,获得有利的生存发展资源,就必须上升为一种长期、整体、系统的战略考虑。

(二)媒介公关实践必须是从“受众本位”出发的互动行为

有一种办法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那就是先注意顾客。2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介不仅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要维持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依旧按照“媒体本位”的陈旧观念,孤傲地与受众进行没有反馈互动的单向沟通是不可能达到的。媒介要培养与受众之间和谐自然的亲密关系,它的公关实践必须是从“受众本位”出发的互动行为。媒介公关的“受众本位”理念具体体现在任何时候,尤其在发生社会危机的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负责地向受众提供充足的信息,以保证受众知情权;媒介的新闻策划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可以借事造势,借题发挥,但要避免一味追随商业逻辑,过度炒作;媒介活动策划主题健康,弘扬文化,支持公益,而非仅仅强调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性元素;注重受众行为数据库的整理和更新,分析归纳受众需求以更好地开发改进媒介产品等。

(三)媒介公关需要致力于多赢平台的搭建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具有自我特点和结构的子系统,它自身的各种要素和资源之间,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系统之间均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磁吸的互动关系。3媒介公关只有采用共生共存的竞合策略,致力于搭建多赢平台,才能创造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和谐环境。搭建多赢平台,媒介公关必须做到:(1)客观公正,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2)反映民心,支持公益;(3)引导舆论,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工作;(4)诚信待人,培养和谐创新的组织文化;(5)与一切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多赢共荣是维持长期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媒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的要旨。媒介公关作为一种品牌战略,它理应是有远见的,是服务于媒介可持续发展的。

四、结束语

随着入世后相关体制的逐步放开,媒介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国外资本在媒介领域的渐进渗透,使得竞争由国内转向国际,激烈程度的加剧更加凸现媒介经营能力和品牌号召力的作用。此外,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介产业的竞争环境。渠道霸权时代已经结束,传媒和传媒人不再是高枕无忧的资讯提供者,他们也经历着身份的转变。媒介要取得先发制人的竞争优势,就要不断保持对产业发展格局、发展环境的快速把握。未来,成就一个深入人心的媒介品牌将成为媒介竞争的又一制高点。

广告是让大家买我,公关让大家爱上我。媒介要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就需要培养起对媒介的声誉、形象以及公众关系进行全面科学管理的意识。在当前的营销环境下,通过媒介公关来完成与公众的情感诉求和关系建立是媒介形象塑造和品牌打造的基础,而媒介形象塑造和管理的成败必然直接关系到媒介的运营情况,甚至生存状况。如果媒介的公关实践不是在科学的理论体系下整体战略规划的,必然会走入误区。公关的运用不当,或运用过度,即使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所能带来的也只能是一场媒介的形象危机。因此,媒介公关理念不应只是精神层面的。理念是务实的,尽管如何运用公共关系来成就媒介良好形象的细化勾勒还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修正。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

2、【美】托马斯·达文波特约翰·贝克著,《注意力管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3月

3、【美】达里尔·特拉维斯:《情感品牌》,新华出版社,2003年5月

4、【英】桑德拉·奥利弗:《战略公关》,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6月

5、【美】劳伦斯·D·阿克曼:《形象决定命运》,中信出版社,2002年8月

6、【美】艾·里斯劳拉·里斯:《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7、何春辉编著:《中外公关案例宝典》,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8、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新闻大学》,2001年第4期

9、《公关领域存在明显缺憾传媒公关的话题正当其时》,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9

竞争锁定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通过将企业的目标集中在某一领域以获得企业绝对竞争优势的竞争行为,也是企业防范和控制竞争风险的重要举措。企业锁定的领域可以是核心技术、服务范围、产品种类,也可以是企业的生存空间或是其他内容。

2.竞争锁定策略

①企业生存发展与技术锁定

技术锁定是国际上研究跨国公司的经济学家最新提出来的一个名词。技术锁定常用来解释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很难有创新型的跨国公司出现的原因,并断言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差距所产生的。技术锁定作为企业竞争的有效策略之一,并不仅仅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同时也有别于企业竞争中采取的技术封锁、技术壁垒或是技术垄断等竞争策略。所谓技术锁定,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对市场前景的把握,专注于对某一核心技术的绝对竞争优势的培养,从而实现对该技术领域产品的绝对市场控制。

Arthur提出的锁定思想是指,当多种技术在市场中竞争时,使用不同的技术所需支付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不同,并且不同的技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偏好性。当在某一时期内使用某种技术的人数增多时,这一技术将相对成熟起来,由此使得采用其他技术的使用者也转向使用这一技术。随着使用者的数目越来越多,该技术在竞争中的相对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这种相对优势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也就是实现了对技术的锁定。本文所界定的技术锁定不同于Arthur所提出的锁定思想,这里的技术锁定是指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某一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之上,以点带面,从而保证企业在某一竞争领域的相对优势。

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的规模由小到大,实力逐步增强,企业逐步走向成熟期。技术是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如果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积累,不能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预测不到技术前景,也就无法锁定技术,企业只能在模仿、跟随中生存,企业将很快由成熟期进人衰退期。缺乏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锁定,企业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生命周期将大大缩短。

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和并购战略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实力不断的增强,企业为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然而,太阳神、沈阳飞龙、巨人集团等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实施实践表明,多元化经营不再是“馅饼”,而是陷阱。企业并购战略失败的例子同样比比皆是。究其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盲目扩张。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战略,特别是同心多元化战略相对于其他方式的战略来说,成功率更大,风险更低。同样的道理,如果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存在业务上的关联性越高,成功率也越大。归根结底,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实现对技术的锁定。如果企业不能锁定自己的技术领域,涉足新的领域、新的市场,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分散,企业最终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②生态位理论与生存空间锁定

所谓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用以描述物种在非生物和生物环境中占有的地位。生物的生态位,既包括其栖息地的温度、湿度等非生物环境的范围,也包括其食物和能量来源,以及它与天敌的关系等。哈奇森以多维空间或超体积描述物种的生态位,并称物种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为基础生态位,把有竞争者存在而实际上占有的空间称为实际生态位。生态位理论表明生物的生存空间是一定的,处于竞争状态中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群体,其生存空间也是一定的。

综观现今企业的市场竞争,正逐渐由无序、感性、盲目跟随性的竞争走向追求有序、理性、个性化的经营之路。生态位理论所倡导的企业生存空间错位,也就是错位竞争,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寻找原始生态位。企业的产品在刚刚进人市场时,由于竞争对手来不及作出反应,企业往往没有竞争对手从而独占市场,企业的赢利空间很大:但随着市场挑战者和市场跟随者的逐渐进人,专利保护到期或是竞争对手模仿成功甚至技术突破,企业的生存空间将相对缩小。特别是当市场份额一定时,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必然会产生残酷的恶性竞争,因此企业需要寻找原始生态位,即市场空档。格力集团公司进人空调时间较晚,当时春兰、华宝、美的等一批国内企业已经崛起,在市场份额与品牌声誉等方面占有了很大优势,格力的实力显然不足以与这些企业抗衡,于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格力公司集中开发“春兰”、“华宝”等著名企业影响较弱的地区,在皖、浙、赣、湘、桂、豫、冀等省树立品牌形象,建立巩固的市场阵地。格力在这些市场空档中重点经营专卖店,通过良好的售后服务保证顾客利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格力已经基本锁定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国内较大的城市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发展,同时逐步进人海外市场。根据有关资料,在1998年全国主要城市各种品牌空调器的占有率中,格力占13.5%,春兰占11.2%,三菱占8.5%。格力的产品出口量位居全国同行第一。

第二,避免生态位重叠二生态群落中的动物为了避免因争夺食物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它们栖息、捕食的时间和生存空间都是错开的。市场竞争也是如此,当两个企业同时去争夺某一有限的市场时,必然会导致价格大战或是广告大战的两败俱伤局面,这是理性的企业所不愿接受的。虽然市场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开竞争对手的制约,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减少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避免生态位重叠,需要企业有特色经营的思想。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由于浙江民营经济各自形成自己的特色,使自己的生态位不与同行重叠,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浙江民营经济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俄国生态学家CP.Gause提出的竞争排斥法则认为,如果两个竞争种体能共存于同一生存环境中,那么他们一定是生态位分化的结果,也即它们的现实生态位之间存在着分化。再以武汉市的酒店为例,“醉江月”以物美价廉为特色,“大中华”以瓦罐汤为特色,“谢先生”以富丽堂皇为特色,“湘里菜”以湖南风味为特色,“口味堂”以农家餐饮为特色……。由于这些酒店形成自己的特色,锁定自己的生存空间,使自己的生态位不与同行重叠,才使得餐饮市场得到了最大利用。

第三,合作竞争与相互依存。现实的企业竞争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当企业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压制竞争,企业的业绩反而平平。反之,企业与竞争对手共同谋求发展,互惠互利,却能创造出更多的市场需求,将蛋糕不断做大。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人到他们中间去。”事实上,现在企业的竞争已不完全是生物界中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合作性的竞争使得企业不必再为生存空间争得你死我活,惠普与康柏合并,共同打造“新惠普”;微软与Intel的战略联盟,共同引导计算机潮流,等等,这些都是合作竞争的成功典范。依存性的合作竞争使得企业与竞争对手具有相同的生存空间,共生共荣,但根据生态位原则,此时的企业的生态位仍然是不可重叠的,也就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锁定不可能锁定在同一空间。因此合作竞争中的生存空间锁定是短期的、瞬时的。

③注意力经济与眼球锁定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主题、信息等保持关注的持久程度。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可以将人们关注信息和事件等中的接受端提取出来加以量化,企业的顾客群或市场份额是与这种量化的注意力成正比的,因此注意力具有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现在世界上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量中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张朝阳认为:“再好的产品,如果不与注意力和瞩目性相结合,也创造不了市场价值。”

注意力形成经济,争夺眼球形成竞争,这已是世界不争的理论和事实。早在1996年英特尔的前总裁葛鲁夫就提出“争夺眼球的竞争”。他认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21世纪的主宰。

注意力经济使得眼球成为诸多企业的竞争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文明形成生产过剩导致竞争目标转移。特别是随着生产同类和同质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绝对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企业生产能力过剩,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生产力同需求相比,从不足到过剩导致竞争目标从直接经营商品转变为经营注意力。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实现对眼球的锁定,吸引更多顾客的注意力。

以眼球锁定作为策略的竞争方式在互联网络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在互联网流行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受到了质疑,注意力比“酒香”更为重要。眼球的锁定意味着更多的点击率、浏览量、访问时间和登陆数量,而这些指标正是一个网络的生存之本。因此对于网络经营者而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能够吸引到网民的注意力,企业就有机会因此而产生巨大的商业利润。在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当中,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往往相差并不是太多,谁更能获得顾客的亲睐,就在于谁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当产品的外形、款式、色彩等的差异化因素能够锁定顾客的眼球时,产品就能够在较量中胜出。

对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了解的人数越多,企业的市场空间也越大,这就是企业不惜重金加大广告投人、媒体炒作甚至发动广告大战的真正原因。请歌星、影星、球星做形象代言人,花巨资赞助运动会,报纸宣传,路牌标识等等,企业的这些举措无一不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广告宣传让更多人的认识和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秦池酒以2.2亿元赢得央视一套节目黄金时段的使用权,成为当年的“标王”,秦池酒也因此一炮打响,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就是眼球锁定的魅力所在。

注意力经济范文篇10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最早提出注意力问题: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对处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中的人而言,若无异常有趣、新鲜奇特或关系利害安危的事物很难引起他们的驻足观看。随着消费逐渐成为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在现代媒介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后信息社会的消费品供给过剩,如何捕获消费者注意力,成为市场制胜的关键。此时如果将注意力理解为是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注意,那么,从注意力衍生而来的影响力经济则不仅是解决一个单向注意还包括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在此基础上影响到足够多的人,即媒介企业在市场里的收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不取决于注意力资源得到了多少,而取决于它的影响力的大小。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中,有87%是靠眼睛获知的。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主导的,在眼球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从电影、电视到随处可见的广告作品、宣传资料,大型购物场所丰富、强烈的视觉刺激、色彩斑斓的商品,附加于商品之上的流动的意义和宣扬个人价值、视觉震撼强烈、带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广告等诉诸视觉的营销活动,图像和一切与视觉有关感官刺激物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形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源和符号情景。平面广告设计可以将直接可视的图像内容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它对消费者的视知觉产生直接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平面广告传达的信息,并不仅仅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这样的传达信息是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从价值层面考虑的话,注意力经济或影响力经济都是一个价值工程的过程,注意力和影响力都只是作为潜在的价值而不是作为价值,有使用价值不等于有经济价值,物质产品有使用价值,但只有通过交换这个价值才能被转化为经济价值。促成交换的前提是加强平面广告设计的传染力,最终促成广告产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产生经济价值。

二、如何加强平面广告设计的传染力——视觉说服

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买的是商品,选择的却是品牌,而“品牌就是储存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印象”,所以创造印象就成为广告的重要工作。另外,把商品给生活带来的利益、愉悦、快感、满足等予以评价和表现,同时商品被赋予一种独特的形象、一种个性表现来诱导说服、刺激需求。很显然消费刺激成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平面广告设计使商品与使用者之间存在着除单纯地刺激需求以外的新关系—它更微妙地任务在于改变人们的习俗,从影响人们的举止、衣着、饮食和趣味时尚一直到教会人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一)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思维,它自始自终都是借助“意象”根本不存在的,是视觉思维对其对象的总体特征的主动把握,传递文字语言无法言说的信息,它的直接性、具象性、丰富性、多变性及动态性,更是文字语言无法比拟的。视觉思维的空间性和非线性,使其传递的信息只要经过消费者的主观思维加以意识并配以动机,再加上不同民族民俗的差异,就会在这个层次上变成无数的“信息”。现代的视觉说服已超越了传统时期仅局限与诉诸视觉的部分,它不仅以包装、售点的陈列和布置等直观的广告形象传递视觉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而以间接的非视觉思维元素也进入消费者以视觉感知的方式把握世界的过程,即视觉思维的过程参与其中,并承担着重要的说服作用,以视觉形象调动起消费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能在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完整、强烈的生动印象,并引人联想,产生“形有尽而意无穷”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信息得以实现其预期目的。

(二)视觉语言

所谓“视觉语言”是指在造型艺术领域,可以传达信息、情感和理念的形象及色彩所构成的视觉样式,视觉语言对平面设计而言,除了体现智性思维的形式结果外,还在于透过视觉语言中内含的思想和情感,界定一个广告所要传达的意念,促进广告的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对话。实现有效沟通,从而使得对于视觉效果的把握有迹可寻。视觉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视觉暂留性和视觉记忆性,视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快速交流,它能在瞬间传达信息和产生快感。在广告中我们就是要力图寻找出最迅速有力的传播特定的信息。因传达机制在不同设计领域的侧重点不同而各有区分。就平面广告设计而言,其突出的是图像表征特点,决定了视觉传达方式具有“语言化图像”和“图像化语言”的双重性格。就图像的视觉表征而言,意义总是以可感知的具体媒介上,使图像首先成为一种以感性形象的出现为基础,由此进行理性思索的特殊对象。

(三)视觉元素为传达而设计

1.图像之美。广告中的图像即广告中的视觉形象,包括绘画、摄影等可视构成元素。图像是消费者在看到广告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东西,它是用直观的可视形象传达广告信息,是对消费者有直接刺激的一个重要的广告元素。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图像之美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图像本身就能说话。早在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论衡》中就涉及到“词语”和“图像”的关系问题,并作出明确回答。希腊罗马艺术学也曾讨论过,结论是词语比图像更重要,与王充观点相似。然而,中世纪圣像崇拜者在新文化条件下重新探讨并提出图像高于词语。原因在于图像可以弥补词语的不足和局限。人们常把图像喻为一种“世界语”,因为图像不同于语言由于地域性、国别性、民族性等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时空的限制。究其原因,图像比文字自身更形象、易懂、无需翻译,信息量大、具有“一图顶万言”的传播效能,使它优于语言表达。图像是“说明性”的,是为了阐释某一概念,传达某种内容,其价值是通过大量复制的作品在面对相当数量的观众并在产生传播效应之后而得以体现。图像是可感的,康定斯基说:“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如果不同形式的线条能引起一种视觉上的对话和关注,那么丰富的线条也能丰富我们的感觉。平面广告设计是借助图像产生的艺术效果,使消费者保持长久印象,有效地传递信息,在观者的心中不仅留下图像语言的意象之美,更能使这一静态的平面广告诉诸视觉的营销活动。

2.文稿之美。广告大师李贝奥纳说过:“文字是我们这行业的利器,文字在意念表达中注入热情和灵魂”,它不仅是在“说明”更是在“诉求”和“表现”,作为视觉传达的能动因素,字体造型在气质、美学上连同文字的所蕴涵的深意,给人的感觉将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客户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淹没图像吸引视线仅是一个始端,它在努力地向消费者“诉说”,想方设法煽动他们,让人情不自禁的靠近并跃跃欲试,这种“话语”如此具有诱惑力、说服力和渗透性,以至于它能够改变消费者观念上的现状,让其克服惰性走进商品,对广告宣传的事物看个究竟。平面广告设计在传达某种意义和效用方面,单靠图像是无法肩负的,非文稿才行,文字极强的思维表现力,犹如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

3.色彩心里与表现。人们常把形状比作富有气魄的男性,而把色彩比作富有诱惑力的女性,针对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像与色彩的分析,两者皆可传递表情,使消费大众获知信息,但作为视觉传达的媒介,图像较色彩更有效,但谈到表情作用,色彩更胜一筹。色彩是诉诸感觉的,可将观者带入时间中去。就远观效果而言,色彩传达更优于图像和文稿传达,如包装的色彩就独具“货架冲击力”,极易吸引视线,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显得最为抢眼,因而具有特殊诉求力。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元素,不同的色彩语言,会唤起不同的情感“应答”,色彩美的这种客观性,如果与消费者的情感相结合,商品的形象就会呈现在消费者的视知觉中,形成最有效的信息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