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4:16:28

周期

周期范文篇1

银行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更多地表现在信贷的顺周期性,即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顺周期性在加大实体经济波动的同时也会加剧银行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历次的金融危机爆发前都伴随着信贷的扩张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陷,给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带来了风险隐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一致认为应当实施宏观审慎的监管政策,针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引入逆周期政策,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2011年11月3-4日二十国集团戛纳金融峰会上指出,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通过严格审慎监管力图打破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防止大规模金融危机再次爆发,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二十国集团希望继续倡导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了“逆周期宏观审慎制度框架”。因此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实施逆周期政策是我国商业银行缓解信贷顺周期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宏观经济波动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测度其信贷行为是否存在亲周期性,以及相应的逆周期监管政策是否能达到对冲亲周期性的效果。为此,本文建立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银行信贷行为进行计量分析:Loangt=c0+c1CaRt+c2NPLt+c3LLPt+c4GDPGt+c5M2t+c6CPIt+εt(1)其中,Loangt表示银行在t期的贷款总额增速,CaRt为银行在t期的资本充足率,NPLt是银行在t期的不良贷款率,LLPt代表银行在t期的贷款损失拨备额,GDPGt描述的是GDP的年度增长率,考察了经济周期因素是否对贷款总额的变动产生影响。M2t则表征了广义的货币供应量,CPIt表示了t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0,…c6则为相应的系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0%以上,因而本文主要收集了5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2000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表2),涉及到贷款总额增速、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银行财务指标,并同时选取了GDP年度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

三、实证分析

关于商业银行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资本约束对于银行信贷以及经济运行的影响。如Ayusoetal(2004)通过实证模型,对资本充足率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进行研究。他们利用了西班牙涵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1986年-2000年)的数据(共1309个年样本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西班牙银行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关系。Jolipii和Milne(2007)同样运用了面板数据模型,选取欧盟25个国家银行(总共486家银行)覆盖一个经济周期(1997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本文利用式(1)进行线性拟合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存在非平稳性特征,因此在进行模型估计前,需对数据进行一阶对数差分运算。而数据处理的结果可通过ADF平稳性检验和PP平稳性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一)平稳性检验

为检验解释变量因子与被解释变量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需要对各时间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序列是否平稳的方法主要是单位根检验,即单整检验,而据协整检验的假设,具有协整关系的两变量须是同阶单整序列,而后才可以建立含常数项但不含时间趋势项的模型,由下表的检验结果可知,各时间序列的一阶对数差分均是平稳的,即服从I(1)过程。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和Philipsperron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如下表所示:

1.ADF平稳性检验

2.PhilipsPerron平稳性检验由以上两种平稳性检验可知,该回归模型的所有变量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后,都表征出平稳时间序列的数据特征。

(二)回归分析

利用五家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Loangt=c0+c1CaRt+c2NPLt+c3LLPt+c4GDPGt+c5M2t+c6CPIt+εt,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分析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其中Loang表示贷款总额,CaR表示资本充足率,NPL表示不良贷款率,LLP表示贷款损失拨备,GDP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M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CPI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使得我们对银行信贷影响因子与信贷总额的内在关系有了全景式的了解。同时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说明建立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可信度很高,能较大程度地说明问题,同时通过杜宾-沃森检验发现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现象。通过该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如下实证结论:

1.贷款总额增速与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亲周期性,即当经济形势向好时,贷款总额增速也随之相应增长,而当经济增长减速时,贷款总额增长率也会出现相应下滑。

2.贷款总额增速与资本充足率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即当上调资本充足率时,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被挤压,因而贷款总额的增长受到限制;相反的话,信贷规模则会加速扩张。

3.贷款总额增速与不良贷款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后,银行的呆坏账总值也会相应增加,而这些呆坏账需要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进行对冲核销,因而也就减少了相应的信贷规模,自然也就限制了贷款的增长速度。

4.贷款总额增速与贷款损失拨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当大幅计提贷款损失拨备时,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数目会相应增加,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信贷规模受到一定的掣肘,贷款增速放缓。

5.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贷款总额增速产生正效应,当银行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流通中的现金)都大幅增长时,也同样加剧了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提升了贷款总额的增速。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带动银行信贷的波动,在经济上行期,信贷扩张,而在经济衰退期,信贷紧缩,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2009年6月17日、2009年7月8日美国和英国先后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均提出了实施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建议。《巴塞尔资本协议II》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严重暴露其顺周期性特征,2009年9月12日了《巴塞尔资本协议III》,进一步加强对资本的监管,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以有效防范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放贷而产生大量隐性坏账风险。当前,全球金融监管当局为了抑制金融机构的亲周期行为,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已经成为其改革的主流趋势。

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通过运用逆周期的相关手段来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

(一)完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

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的是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框架,即为了减轻金融危机或经济波动对金融体系带来大的震荡,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体系整体而非单一机构实施的监管。由于微观审慎监管要求银行管理层在遇到问题时要积极自我管理、妥善防御,从而保持良好的信贷规模和期限,因而微观审慎是宏观审慎的基础。我国要建立具有前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的宏观监管体系需要保持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动态平衡,协调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性。

(二)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

资本作为银行经营的启动资金,它的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通常在经济上行时期,银行比较容易筹集资本,且成本也相对较低,此时银行可以增加资本要求,供其在经济下滑贷款损失增加时使用,同时还可以缓解经济下行阶段的信贷收缩,抑制经济上行阶段信贷的过度扩张。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下,建立资本缓冲是缓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从宏观审慎层面来看,金融机构的过度投机和高杠杆率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高杠杆率也会导致其信贷风险。因此,杠杆率限额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设置银行资本下限可以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防止其过度扩张和过度承担风险。

(三)提高计提拨备的前瞻性

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只能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不能以未发生的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以,银行只能对引致损失计提拨备,导致拨备计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即在经济繁荣期,由于银行贷款违约率降低,银行的计提拨备也就减少,从而利润增加,这将进一步扩大信贷,推动宏观经济上涨。而在经济紧缩期则恰恰相反,随着银行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的计提拨备也会相应增加,利润就会减少,银行不得不紧缩信贷,并且将面临由前期信贷扩张所引发的信贷风险。银行管理信贷风险周期性波动中,缓解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就显得十分必要。银行可以通过跨周期的拨备计提方法,在经济上行期多提拨备,提高拨备的前瞻性,用来抵御预期和非预期损失。这样,在经济下行期,在不必大幅度增提拨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冲抵信贷损失。

(四)改进风险计量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银行采用风险计量模型管理和控制风险,然而,大部分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仍是时点估计,这种特征意味着银行信贷评级会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变化,即在经济上涨时期,银行信贷风险减小,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信贷风险增加,并没有对真实的潜在风险作出评价。银行监管者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应改进风险估计模型,适时采用跨周期风险评级法,实行有差别的风险权重,并使用压力测试法检验资本水平是否满足经济下行时期银行对资本的需求,加强风险预期,平滑资本充足率的波动,减少银行信贷损失。

(五)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由于公允价值能够及时反映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收益和损失,因而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银行资产计价中。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公允价值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期,随着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市值计算的银行资产、收益、利润、资本等也都会增长,因而银行信贷将会扩张,在经济衰退时期则会相反,而且还要承担起在繁荣时期银行信贷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加强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首先要确定流动性风险溢价,由于严重低估了流动性风险,造成了金融产品的账面损失,加剧了市场波动。其次,通过建立估值储备或是估值调整的方式,弱化估值与收入、利润的关系,避免因初期表现为利润而事后证明是高估的公允价值造成的对利润的高估。最后,还要充分披露估值的方法、模型、参数等进行敏感性分析。

周期范文篇2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公共消费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政府一直很注重公共消费品的发展,但是居民消费品的发展基本上还是首先从满足私人消费品开始的。从城市居民消费来看,大致上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78年到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即解决吃饭与穿衣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自1985年到199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发展与满足对现代家电与现代家具的需求为特征。由于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居民生活水平非常低,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例如粮、棉、油、肉、蛋等最基本生活品都是定量限量供给,因而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私人消费品的上述两个阶段中,市场表现出了极为强劲的需求,甚至不少年份都表现为所谓的消费需求膨胀。这种强劲的私人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

我国城市居民的私人消费品在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后,应该继续朝着私人住宅、私人小轿车、现代私人通讯设施(即电话、电传、电脑三位一体的信息高速路)的所谓新三件的方向发展,但因为除了对现代通讯设施居民的购买力还能承受之外,对于私人住宅与私人小轿车居民的购买力还难以承受,所以我国居民的私人消费品在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之后,其需求急骤下降,出现了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了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局面。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因为私人住宅与私人小轿车的支付价格比较高,居民现在还难以承受,居民在经历了上述两个私人消费品发展阶段之后,需要有一个消费能力的积累时期,然后才能进入新的消费阶段。

在居民私人消费能力的积累时期,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会明显下降,其下降必然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从而使生产增长乏力。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保证总需求有效增加,从而使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需求拉动力?从消费方面看,唯一的办法是利用财政政策,加大对公共消费品的投资,弥补私人消费品需求的不足,刺激经济发展,保证经济在缺乏私人消费品需求拉动力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稳定而持续的增长。财政政策的这种作用是在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通过加大投资而实现的,因而称之为反周期。这种反周期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因为它除了增加公共消费品的投资需求之外,还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增加人们的私人消费品需求,最终会促进经济的较快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状况来看,公共消费品的发展也确实严重滞后于私人消费品的发展,例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文化教育设施落后,抗灾救灾能力低下,等等。总之,从居民消费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在大规模发展居民私人消费品之后,也应加大财政对公共消费品的投资。因此,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是与经济发展趋向相吻合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实现了刺激经济与发展经济的内在有机统一。

财政政策的这种反周期作用,往往是通过财政赤字来实现的。因而人们往往担心这种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从而从另一个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看,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还不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因为:第一,我国目前实施的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所引发起的赤字,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等方面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赤字负效应的警戒线,是属于正常性赤字。第二,我国的公共消费品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无偿性享受的,一类是消费者有偿性享受的,而且后者的比重还不小,因此财政对公共消费品的投资有一部分最终会收回来,从而会减轻赤字的压力。第三,经济的发展是反周期性的,当经济高涨时,政府财政收入肯定会增加,从而会有能力弥补赤字。也就是说,财政在经济低速增长时期为刺激经济而引发的赤字,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因财政收入增加而得到弥补。第四,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的存在,也会为政府利用财政赤字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会有利于政府减轻因刺激经济而形成的赤字的压力。

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的使用,必须讲究科学性,尤其是要注重财政资金在投向公共消费品时的效益性。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的财政资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非盈利性的投入,因此其效益性往往不是以利润为指标,而是以社会平均投入成本为指标,即投入成本不能高于社会平均投入成本。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能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消费品投资的效益性。如果投资效益性差,那么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就比较差。因此,政府不仅要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及时选择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而且还要保证财政投入资金的高效益使用,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必须制度化与法制化,坚决杜绝一切非政策性使用。

周期范文篇3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审稿周期大多沿袭三个月的惯例。而国外学术期刊因刊期与运行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学术期刊有一定的区别,审稿周期一般为3~6个月,个别期刊为一年。审稿周期为一年的期刊,一般为英文版季刊;加之中英文刊物运行方式差距较大,国外学术期刊审稿周期甚至有一年以上的。《改革》编辑部认为,国内学术期刊的审稿周期不宜长期沿袭“三个月”的概念,而应根据学术期刊的不同类别、不同风格,分别确定务实高效的审稿周期。

《改革》编辑部首倡两个月的审稿周期,这一方面出于尊重作者劳动的考虑,便于作者在较短时间内明确文章采用结果,掌握向其他学术期刊投稿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符合《改革》编辑部审稿运行方式的独创性,即在两个月内判断文章是否能够正式发表。

《改革》侧重原创性首发研究中国转型和发展前沿问题的文章,追求在政策层面与学术界的双重影响。根据《改革》的特定理念和定位,审稿周期为两个月。《改革》编辑部提倡作者以邮寄方式投稿。审稿周期起算时间为编辑部收到作者书面来稿时(不包括平信、挂号、特快专递投稿的邮递运行时间)。两个月的期间内,一旦确定是否正式发表该文章,《改革》编辑部将尽快通知作者。有关《改革》审稿周期的情况包括以下五方面:其一,审稿周期为一周左右。这部分文章包括:针对非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如《关于当前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字数为6000字以下的短文;公文色彩浓厚的文章,等等。

其二,审稿周期为半个月左右。这部分文章包括:研究领域为经济管理类,但研究对象过于微观和技术化,如《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一些创新点,但修改余地较小的文章;不符合学术规范,如参考文献未实引的文章,等等。

其三,审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即已进入匿名评审程序,但未能通过的文章。

其四,审稿周期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左右。即文章通过匿名评审,进入最后讨论程序,直至有发表的可能。此时,《改革》编辑部可能要求作者对既定选题微调、测算更新数据、优化策论等,或邀请多位资深专家会审讨论,进行技术把关,为发表提供依据。其五,审稿周期达两个月。即文章已通过匿名评审,但未通过学术委员会讨论终审。

自2006年11月起,《改革》编辑部在“改革网”(www.reform.net.cn)上公布稿件采用情况,并对确认退稿进行。因涉及个人隐私,退稿篇目中隐去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只公布作者所在省份和退稿标题。来稿登记一般自稿件邮寄后5天算起,请各有关作者密切关注相应投稿时段的退稿信息。同时,作者可通过“退稿公告”专题查询稿件处理情况。

周期范文篇4

w=ρυ²/2=k

ρ=2k/υ²

其中k为常数。反向侧速度叠加变小,质量密度变大,以使能密度趋于均匀而质量浓缩趋势,天体由弥漫外侧趋向浓缩里侧而作曲线或圆周或弦或圈态运动。如果里外侧交换平衡,则相当于作用力等零下作的曲线或圆周或弦或圈态平动。它等价牛顿力学引力与惯性离心力平衡的解释。可以说天体无不是周期性运动,包括自旋、公转和多层次公转。

一、物体周期运动

先从机械振动入手进行分析,通常外力(用手)先把弹簧变形或单摆移位,即产生位能,解除外力(放手)后,位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动能最大时具有速度而持续运动,但逐渐转化为位能,形成了周期性能量变换,并保持谐振,如弹簧的动能和位能之和为

E=Ea+Eb=mυ²/2+kχ²/2=mυ。²Sin²ωt+kχ。²Cos²ωt

=mυ。²/2=kχ。²/2

υ=dχ/dt=-χ。ωSinωt=υ。Sinωt

υ。=-χ。ω代入前式,则得

ω=2πν=√(k/m)

又如单摆(用手)移位所得的位能mgh=mgι(1-Cosθ),其中ι为摆长,放手后,位能就逐渐变换为动能,动能最大值时继续动,并逐渐转化为位能,形成了位能与动能周期性变换,如

mgh=mgι(1-Cosθ)=2mgιSin²(θ/2)≈2mgι(θ/2)²=mgχ²/2ι

其中χ为往返摆动的弦弧

χ=χ。Sinωt

υ=dχ/dt=χ。ωCosωt=υ。Cosωt

υ。=χ。ω

E=Ea+Eb=mgχ²/2ι+mυ²/2=mgχ。²/2ι=mυ。²/2

ω=2πν=√(g/ι)

可见机械振动是能量周期性变换。由于地面物体或机械通常相对地面处于内外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启动时需外加力作用才能相对运动或振动。但空气摩擦或推压(迫使空气处于周期性疏密变换)作用,振动能逐渐转化为热量,又使振动逐渐减少,最后停下来。对于非地面物体就可忽略这个问题。

地面宏观物体通常处于相对平衡静止状态,要运动就要对物体外加作用力或其它能量方式转化而成的,作用力一旦解除,物体就会停下来。牛顿力学解释为摩擦作用的结果,以解决匀速直线惯性运动问题。实际上物体什么方式运动都有过程持续性,即惯性,并非匀速直线运动特有的。物体变换频率是粒子变换频率叠加,即粒子频率或变换能之和,使宏观物体变换频率异常之大,以致波长或波动相邻峰值间距λ=υ/ν变成极小,远小于宏观物体线度,根本体现不出波动性,呈匀速直线运动。宏观物体交换能是粒子交换能hΔν之和,即hΣΔν,使总频率范围扩大,交换能也变大且复杂化,其重叠的结果失去波动性或者失去交换量子数能级属性。可见宏观物体不具有微观粒子的允许能级或量子数或波动运动属性,而处于相对静止或平动运动。

可以说稳定物质基本状态是周期性运动,那么稳定的宏观物体又如何解释?地面宏观物体内部是周期性运动不规则叠加而成的非周期性状态,外部来看是处于作用平衡而相对静止状态,其运动则要外加作用力或破坏其平衡状态才能产生运动。宏观物体可以分解为周期性叠加来分析。宏观物体是由大量粒子不规则运动构成的,平动和变换运动构成一定方式分布的。平均粒子动能是温度的本质或者内能有关的参量,变换运动叠加可改变为部分交换能,另外部分与平动合在一起构成整体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宏观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分解为周期性交换作用和周期性变换运动的叠加。然而这样做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把问题复杂化且难以应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取牛顿力学处理,可使问题简化和便于应用。只要记住机械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是其内部大量粒子周期性交换和周期性变换运动叠加的结果。地面物体转动是外加力矩作用或原处于地面平衡静止状态被破坏下引起的运动状态,仍然可用牛顿力学处理。

二、场质周期运动

广泛而本质地说,涡旋运动均匀趋势不仅是质量趋心成自旋体和周围万有引力场质和磁场质产生根源,而且是自旋体平衡趋势的曲线、圆周、弦、圈态运动和周期变换运动、交换作用的根源。而平衡稳定的物质运动必定处于周期性运动状态。最基本稳定物质是光量子或电磁波(同步运动电磁量子的集合),它是周期性涡旋运动浓缩质量,变换为平动运动,平动运动的极限性,又使其变换为涡旋运动,形成周期性变换运动。而且因在平动的垂直方向上是涡旋运动周期性变换方向,才能在高速平动时保持对称平衡的稳定状态。又由于周期变换情况下失去涡旋运动属性,而保持直线平动运动。这样光量子或电磁量子可以看成周期变换运动和直线平动构成的稳定运动状态的物质系统。

光量子由于自旋已与部分平动周期变换而失去自旋属性,即只存在直线平动运动和周期性变换运动,其总能是平动能与变换能之和,且各占总能一半,即

mc²=mc²/2+hν/2=hν

此式可以看成相对论与量子论统一表达式。同频率同步光量子束可用周期性电磁场波函数描述

H=H。Sin2π(νt-ι/λ)

G=G。Con2π(νt-ι/λ)

其平方之和可以描述为量子束能密度或粒子数密度。其磁场强度相应于量子涡旋运动,电场强度相应于量子平动运动。也就是说同步的量子束的集体行为可以用电磁场及其电磁波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光可以看成电磁波,是原子级的电磁波。场的描述是指定坐标系空间一点参量变化的描述,而不管经过这点的具体量子或其它物质。相对论时空实际上是场的时空,适合于描述电磁场。

磁场是高速微涡量场,电场是交换不平衡或加速场质的电磁场,引力场是涡旋运动引起的质量趋势作用场。各种场物质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它们之间即使在空间重叠也是各自独立各不相干的。光量子间相位和方位是随几的,不相干的。只能通过光滑介面实现量子间相位和方位调整。调整后的光量子束与电磁场一样可以用场能密度描述

w=k’(μH²+εG²)

其中H为磁场强度,G为电场强度,k’为常数。

电磁场从天体到微观粒子周围处处存在,大体可以分为天体级电磁波、物体级的微波和无线电波、分子级红外线、原子外壳层级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原子内壳层级的x射线、原子核级的γ射线等。愈后面变换频率愈高,愈呈粒子性或量子性。如原子级辐射的可见光量子由各个原子发射,其相位和方位都是随几的,各不相干的。只有经过光滑介面作用实现相位和方位调整而处于较同步运动状态。这时可以用上式描述能密度。然而周期性运动的微观粒子的作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作用,描述根本不能套用牛顿力学,只能采取能量描述。稳定物体间作用力本质是能量交换,且总能不变性。因此量子入射光滑介面时,相位是随几的,即动能改变量不同,而交换能量一致性,只能通过停留介面时间来调节的。动能改变量ΔE愈大,接触时间Δt愈小,或者动能改变量ΔE愈小,接触时间Δt愈大,两者乘积为常数

h=ΔE•Δt

电磁场主要应用于能量或力传输(低频率高压强电状态)和电磁信号信息(高频低压弱电状态)传播的两方面应用,对于此文来说主要是后者,即电磁周期性运动中对信号信息的传播。高频率电磁场或电磁波所具有量子性愈强,愈不易被地面或大气所吸收,传播距离愈远。因此短波比长波传播的距离要远。声音或图像可以变换为控制电磁波发射的辐度(即产生量子数密度)或频率(即辐射前重叠上电磁变换频率)以便声、图随高频率电磁波传播。接收时作相反的控制,取出声、图的信号信息。

三、粒子周期运动

微涡旋中心平均速度小于光速,则有部分平动与周期变换转化为其它能量,如交换能量、磁能等方式。光量子在介质中速度减少,就是部分能量转化为交换能。一般更低速涡旋体变换能量形式更加复杂,因为速度愈低,中心质量密度愈高,向外弥漫愈强愈快,相应地交换或正反运动愈强愈快,构成微涡旋类型愈繁杂,如构成高速的磁场质、量子和低速的粒子、实物等。高速微涡旋中心速度与微旋轴平行,且易沿着涡旋轴向移动,构成沿轴螺旋线从一端出另一端入磁力线或磁场质。高速微涡旋中心速度与微旋轴垂直,则构成量子辐射出去。

涡旋体运动平衡趋势有三类:第一类浓缩与弥漫正反平衡趋势所形成的交换,质量愈大弥漫愈快,平衡时交换频率或交换能相应也愈大。第二类涡旋运动逐渐浓缩质量,若总质量不变,即平动能变换为涡旋能过程。体积小或密度高到一定限度,就要弥漫,即涡旋能逐渐变换为平动能过程。达到极限速度,速度不能再增大,则往涡旋运动变换,形成了周期性变换,变换能用变换频率来定义的。第三类涡旋体中心速度与自旋速度构成同反向重叠,同向重叠弥漫与反向重叠浓缩,同向侧趋于反向侧,构成涡旋体作圆周、椭圆、弦、环、圈态等曲线运动。

如果涡旋总质量不变,那么涡旋处于稳定的自旋和公转运动。涡旋体每一点自旋中都经历弥漫和浓缩周期过程,自转一周中心所经过弧线(或线速度)与公转半径和角度(或角速度)成正比。其线速度就是涡旋体的中心速度υ,角速度等于涡旋体角速度ω。即

υ=rω=2πνr

若r为公转半径,其倒数可以用来表示曲率程度,即半径愈大即弯曲程度愈小。半径反比于ω为自旋角速度,而正比于中心速度υ,说明角速度愈大,中心速度愈小,曲率愈大,相应圆周愈小。

微观粒子存在自旋、平动的运动外,还存在周期性变换和交换等运动。微观粒子存在自旋而使其沿着曲线或圆周或弦或环或圈态轨迹运动,其运动状态与粒子内质量分布、自旋角速度、中心平动速度、周围交换作用等情况密切相关的。交换平衡时壳粒自旋与公转处于上述自然的圆周运动。粒子存在交换能,交换特点是有物质吸收和放射,或物质进出先后周期,微观两粒子交换中只有一粒子放射物质到达刚好是另一粒子吸收,反之一样,才具有同步有效的交换作用。这就需要两者交换频率整数倍,且相位相反轨迹上运动。即微观粒子间作用要在交换频率整数倍驻波的波节轨迹才能处于交换平衡的自然圆周运动,或一定能级圆周轨道(原子核运动,使其不是正圆的椭圆轨迹运动)上稳定运动。

对于一般同类同质量的微观粒子束粒子数密度(或几率密度)同样可以用波函数描述,即

ф=ф。Sin2π(νt-ι/λ)=φ。Sin(2π/h)(Et-pι)

其中E=hν,p=h/λ。同样可以用薛定锷波动方程描述。但同类微观粒子,如同元素原子形成的环境条件不同,原子质量不可能完全一样,而存在原子质量差异,即存在一定分布,所谓原子量实际上是同元素原子质量的平均值。这样同类微观粒子束的粒子质量很难一致,为此采取一个粒子出现几率数密度及其波函数描述更妥当。它等价于量子力学波函数和几率密度的解释。粒子是涡旋体,其周围包含各种各样交换场质周期状态。场质多半是连续性物质或量子组合状态,如引力场、磁场、电场、电磁场、强作用场、弱作用场等。强作用场是原子核内核粒子或重粒子间交换作用场,弱作用场是轻粒子间交换作用场,电磁场是重粒子与轻粒子间交换作用场。交换作用场质通常要求粒子质量相等或整数倍,才能同步平衡交换,交换中构成粒子,如强作用的介子,电磁作用的量子等。衰变是指原子核碎片或变子(重粒子、轻粒子等基本粒子)不稳定不平衡状态趋向稳定平衡状态的过程,使碎片分裂、分离、放射、辐射等。

参考书:

1、《物性论-自然学科间交叉理论基础》陈叔瑄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期范文篇5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公共消费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政府一直很注重公共消费品的发展,但是居民消费品的发展基本上还是首先从满足私人消费品开始的。从城市居民消费来看,大致上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78年到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即解决吃饭与穿衣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自1985年到199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发展与满足对现代家电与现代家具的需求为特征。由于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居民生活水平非常低,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例如粮、棉、油、肉、蛋等最基本生活品都是定量限量供给,因而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私人消费品的上述两个阶段中,市场表现出了极为强劲的需求,甚至不少年份都表现为所谓的消费需求膨胀。这种强劲的私人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

我国城市居民的私人消费品在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后,应该继续朝着私人住宅、私人小轿车、现代私人通讯设施(即电话、电传、电脑三位一体的信息高速路)的所谓新三件的方向发展,但因为除了对现代通讯设施居民的购买力还能承受之外,对于私人住宅与私人小轿车居民的购买力还难以承受,所以我国居民的私人消费品在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之后,其需求急骤下降,出现了严重的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了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局面。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因为私人住宅与私人小轿车的支付价格比较高,居民现在还难以承受,居民在经历了上述两个私人消费品发展阶段之后,需要有一个消费能力的积累时期,然后才能进入新的消费阶段。

在居民私人消费能力的积累时期,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会明显下降,其下降必然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从而使生产增长乏力。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保证总需求有效增加,从而使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需求拉动力?从消费方面看,唯一的办法是利用财政政策,加大对公共消费品的投资,弥补私人消费品需求的不足,刺激经济发展,保证经济在缺乏私人消费品需求拉动力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稳定而持续的增长。财政政策的这种作用是在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通过加大投资而实现的,因而称之为反周期。这种反周期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因为它除了增加公共消费品的投资需求之外,还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增加人们的私人消费品需求,最终会促进经济的较快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状况来看,公共消费品的发展也确实严重滞后于私人消费品的发展,例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文化教育设施落后,抗灾救灾能力低下,等等。总之,从居民消费发展的规律来看,我们在大规模发展居民私人消费品之后,也应加大财政对公共消费品的投资。因此,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是与经济发展趋向相吻合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实现了刺激经济与发展经济的内在有机统一。

财政政策的这种反周期作用,往往是通过财政赤字来实现的。因而人们往往担心这种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从而从另一个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看,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还不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因为:第一,我国目前实施的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所引发起的赤字,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等方面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赤字负效应的警戒线,是属于正常性赤字。第二,我国的公共消费品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无偿性享受的,一类是消费者有偿性享受的,而且后者的比重还不小,因此财政对公共消费品的投资有一部分最终会收回来,从而会减轻赤字的压力。第三,经济的发展是反周期性的,当经济高涨时,政府财政收入肯定会增加,从而会有能力弥补赤字。也就是说,财政在经济低速增长时期为刺激经济而引发的赤字,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因财政收入增加而得到弥补。第四,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的存在,也会为政府利用财政赤字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会有利于政府减轻因刺激经济而形成的赤字的压力。

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的使用,必须讲究科学性,尤其是要注重财政资金在投向公共消费品时的效益性。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的财政资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非盈利性的投入,因此其效益性往往不是以利润为指标,而是以社会平均投入成本为指标,即投入成本不能高于社会平均投入成本。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能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消费品投资的效益性。如果投资效益性差,那么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就比较差。因此,政府不仅要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及时选择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而且还要保证财政投入资金的高效益使用,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必须制度化与法制化,坚决杜绝一切非政策性使用。

周期范文篇6

w=ρυ²/2=k

ρ=2k/υ²

其中k为常数。反向侧速度叠加变小,质量密度变大,以使能密度趋于均匀而质量浓缩趋势,天体由弥漫外侧趋向浓缩里侧而作曲线或圆周或弦或圈态运动。如果里外侧交换平衡,则相当于作用力等零下作的曲线或圆周或弦或圈态平动。它等价牛顿力学引力与惯性离心力平衡的解释。可以说天体无不是周期性运动,包括自旋、公转和多层次公转。

一、物体周期运动

先从机械振动入手进行分析,通常外力(用手)先把弹簧变形或单摆移位,即产生位能,解除外力(放手)后,位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动能最大时具有速度而持续运动,但逐渐转化为位能,形成了周期性能量变换,并保持谐振,如弹簧的动能和位能之和为

E=Ea+Eb=mυ²/2+kχ²/2=mυ。²Sin²ωt+kχ。²Cos²ωt

=mυ。²/2=kχ。²/2

υ=dχ/dt=-χ。ωSinωt=υ。Sinωt

υ。=-χ。ω代入前式,则得

ω=2πν=√(k/m)

又如单摆(用手)移位所得的位能mgh=mgι(1-Cosθ),其中ι为摆长,放手后,位能就逐渐变换为动能,动能最大值时继续动,并逐渐转化为位能,形成了位能与动能周期性变换,如

mgh=mgι(1-Cosθ)=2mgιSin²(θ/2)≈2mgι(θ/2)²=mgχ²/2ι

其中χ为往返摆动的弦弧

χ=χ。Sinωt

υ=dχ/dt=χ。ωCosωt=υ。Cosωt

υ。=χ。ω

E=Ea+Eb=mgχ²/2ι+mυ²/2=mgχ。²/2ι=mυ。²/2

ω=2πν=√(g/ι)

可见机械振动是能量周期性变换。由于地面物体或机械通常相对地面处于内外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启动时需外加力作用才能相对运动或振动。但空气摩擦或推压(迫使空气处于周期性疏密变换)作用,振动能逐渐转化为热量,又使振动逐渐减少,最后停下来。对于非地面物体就可忽略这个问题。

地面宏观物体通常处于相对平衡静止状态,要运动就要对物体外加作用力或其它能量方式转化而成的,作用力一旦解除,物体就会停下来。牛顿力学解释为摩擦作用的结果,以解决匀速直线惯性运动问题。实际上物体什么方式运动都有过程持续性,即惯性,并非匀速直线运动特有的。物体变换频率是粒子变换频率叠加,即粒子频率或变换能之和,使宏观物体变换频率异常之大,以致波长或波动相邻峰值间距λ=υ/ν变成极小,远小于宏观物体线度,根本体现不出波动性,呈匀速直线运动。宏观物体交换能是粒子交换能hΔν之和,即hΣΔν,使总频率范围扩大,交换能也变大且复杂化,其重叠的结果失去波动性或者失去交换量子数能级属性。可见宏观物体不具有微观粒子的允许能级或量子数或波动运动属性,而处于相对静止或平动运动。

可以说稳定物质基本状态是周期性运动,那么稳定的宏观物体又如何解释?地面宏观物体内部是周期性运动不规则叠加而成的非周期性状态,外部来看是处于作用平衡而相对静止状态,其运动则要外加作用力或破坏其平衡状态才能产生运动。宏观物体可以分解为周期性叠加来分析。宏观物体是由大量粒子不规则运动构成的,平动和变换运动构成一定方式分布的。平均粒子动能是温度的本质或者内能有关的参量,变换运动叠加可改变为部分交换能,另外部分与平动合在一起构成整体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宏观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可分解为周期性交换作用和周期性变换运动的叠加。然而这样做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把问题复杂化且难以应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取牛顿力学处理,可使问题简化和便于应用。只要记住机械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是其内部大量粒子周期性交换和周期性变换运动叠加的结果。地面物体转动是外加力矩作用或原处于地面平衡静止状态被破坏下引起的运动状态,仍然可用牛顿力学处理。

二、场质周期运动

广泛而本质地说,涡旋运动均匀趋势不仅是质量趋心成自旋体和周围万有引力场质和磁场质产生根源,而且是自旋体平衡趋势的曲线、圆周、弦、圈态运动和周期变换运动、交换作用的根源。而平衡稳定的物质运动必定处于周期性运动状态。最基本稳定物质是光量子或电磁波(同步运动电磁量子的集合),它是周期性涡旋运动浓缩质量,变换为平动运动,平动运动的极限性,又使其变换为涡旋运动,形成周期性变换运动。而且因在平动的垂直方向上是涡旋运动周期性变换方向,才能在高速平动时保持对称平衡的稳定状态。又由于周期变换情况下失去涡旋运动属性,而保持直线平动运动。这样光量子或电磁量子可以看成周期变换运动和直线平动构成的稳定运动状态的物质系统。

光量子由于自旋已与部分平动周期变换而失去自旋属性,即只存在直线平动运动和周期性变换运动,其总能是平动能与变换能之和,且各占总能一半,即

mc²=mc²/2+hν/2=hν

此式可以看成相对论与量子论统一表达式。同频率同步光量子束可用周期性电磁场波函数描述

H=H。Sin2π(νt-ι/λ)

G=G。Con2π(νt-ι/λ)

其平方之和可以描述为量子束能密度或粒子数密度。其磁场强度相应于量子涡旋运动,电场强度相应于量子平动运动。也就是说同步的量子束的集体行为可以用电磁场及其电磁波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光可以看成电磁波,是原子级的电磁波。场的描述是指定坐标系空间一点参量变化的描述,而不管经过这点的具体量子或其它物质。相对论时空实际上是场的时空,适合于描述电磁场。

磁场是高速微涡量场,电场是交换不平衡或加速场质的电磁场,引力场是涡旋运动引起的质量趋势作用场。各种场物质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它们之间即使在空间重叠也是各自独立各不相干的。光量子间相位和方位是随几的,不相干的。只能通过光滑介面实现量子间相位和方位调整。调整后的光量子束与电磁场一样可以用场能密度描述

w=k’(μH²+εG²)

其中H为磁场强度,G为电场强度,k’为常数。

电磁场从天体到微观粒子周围处处存在,大体可以分为天体级电磁波、物体级的微波和无线电波、分子级红外线、原子外壳层级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原子内壳层级的x射线、原子核级的γ射线等。愈后面变换频率愈高,愈呈粒子性或量子性。如原子级辐射的可见光量子由各个原子发射,其相位和方位都是随几的,各不相干的。只有经过光滑介面作用实现相位和方位调整而处于较同步运动状态。这时可以用上式描述能密度。然而周期性运动的微观粒子的作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作用,描述根本不能套用牛顿力学,只能采取能量描述。稳定物体间作用力本质是能量交换,且总能不变性。因此量子入射光滑介面时,相位是随几的,即动能改变量不同,而交换能量一致性,只能通过停留介面时间来调节的。动能改变量ΔE愈大,接触时间Δt愈小,或者动能改变量ΔE愈小,接触时间Δt愈大,两者乘积为常数

h=ΔE•Δt

电磁场主要应用于能量或力传输(低频率高压强电状态)和电磁信号信息(高频低压弱电状态)传播的两方面应用,对于此文来说主要是后者,即电磁周期性运动中对信号信息的传播。高频率电磁场或电磁波所具有量子性愈强,愈不易被地面或大气所吸收,传播距离愈远。因此短波比长波传播的距离要远。声音或图像可以变换为控制电磁波发射的辐度(即产生量子数密度)或频率(即辐射前重叠上电磁变换频率)以便声、图随高频率电磁波传播。接收时作相反的控制,取出声、图的信号信息。

三、粒子周期运动

微涡旋中心平均速度小于光速,则有部分平动与周期变换转化为其它能量,如交换能量、磁能等方式。光量子在介质中速度减少,就是部分能量转化为交换能。一般更低速涡旋体变换能量形式更加复杂,因为速度愈低,中心质量密度愈高,向外弥漫愈强愈快,相应地交换或正反运动愈强愈快,构成微涡旋类型愈繁杂,如构成高速的磁场质、量子和低速的粒子、实物等。高速微涡旋中心速度与微旋轴平行,且易沿着涡旋轴向移动,构成沿轴螺旋线从一端出另一端入磁力线或磁场质。高速微涡旋中心速度与微旋轴垂直,则构成量子辐射出去。

涡旋体运动平衡趋势有三类:第一类浓缩与弥漫正反平衡趋势所形成的交换,质量愈大弥漫愈快,平衡时交换频率或交换能相应也愈大。第二类涡旋运动逐渐浓缩质量,若总质量不变,即平动能变换为涡旋能过程。体积小或密度高到一定限度,就要弥漫,即涡旋能逐渐变换为平动能过程。达到极限速度,速度不能再增大,则往涡旋运动变换,形成了周期性变换,变换能用变换频率来定义的。第三类涡旋体中心速度与自旋速度构成同反向重叠,同向重叠弥漫与反向重叠浓缩,同向侧趋于反向侧,构成涡旋体作圆周、椭圆、弦、环、圈态等曲线运动。

如果涡旋总质量不变,那么涡旋处于稳定的自旋和公转运动。涡旋体每一点自旋中都经历弥漫和浓缩周期过程,自转一周中心所经过弧线(或线速度)与公转半径和角度(或角速度)成正比。其线速度就是涡旋体的中心速度υ,角速度等于涡旋体角速度ω。即

υ=rω=2πνr

若r为公转半径,其倒数可以用来表示曲率程度,即半径愈大即弯曲程度愈小。半径反比于ω为自旋角速度,而正比于中心速度υ,说明角速度愈大,中心速度愈小,曲率愈大,相应圆周愈小。

微观粒子存在自旋、平动的运动外,还存在周期性变换和交换等运动。微观粒子存在自旋而使其沿着曲线或圆周或弦或环或圈态轨迹运动,其运动状态与粒子内质量分布、自旋角速度、中心平动速度、周围交换作用等情况密切相关的。交换平衡时壳粒自旋与公转处于上述自然的圆周运动。粒子存在交换能,交换特点是有物质吸收和放射,或物质进出先后周期,微观两粒子交换中只有一粒子放射物质到达刚好是另一粒子吸收,反之一样,才具有同步有效的交换作用。这就需要两者交换频率整数倍,且相位相反轨迹上运动。即微观粒子间作用要在交换频率整数倍驻波的波节轨迹才能处于交换平衡的自然圆周运动,或一定能级圆周轨道(原子核运动,使其不是正圆的椭圆轨迹运动)上稳定运动。

对于一般同类同质量的微观粒子束粒子数密度(或几率密度)同样可以用波函数描述,即

ф=ф。Sin2π(νt-ι/λ)=φ。Sin(2π/h)(Et-pι)

其中E=hν,p=h/λ。同样可以用薛定锷波动方程描述。但同类微观粒子,如同元素原子形成的环境条件不同,原子质量不可能完全一样,而存在原子质量差异,即存在一定分布,所谓原子量实际上是同元素原子质量的平均值。这样同类微观粒子束的粒子质量很难一致,为此采取一个粒子出现几率数密度及其波函数描述更妥当。它等价于量子力学波函数和几率密度的解释。粒子是涡旋体,其周围包含各种各样交换场质周期状态。场质多半是连续性物质或量子组合状态,如引力场、磁场、电场、电磁场、强作用场、弱作用场等。强作用场是原子核内核粒子或重粒子间交换作用场,弱作用场是轻粒子间交换作用场,电磁场是重粒子与轻粒子间交换作用场。交换作用场质通常要求粒子质量相等或整数倍,才能同步平衡交换,交换中构成粒子,如强作用的介子,电磁作用的量子等。衰变是指原子核碎片或变子(重粒子、轻粒子等基本粒子)不稳定不平衡状态趋向稳定平衡状态的过程,使碎片分裂、分离、放射、辐射等。

参考书:

1、《物性论-自然学科间交叉理论基础》陈叔瑄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期范文篇7

关键词:项目运营能力;项目组织;生命周期

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项目实施都是为了提升项目的价值,而“微笑曲线”理论说明,项目的前期设计与后期运营阶段更能提升项目的价值[1]。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项目能力就是为了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通过相应的管理手段将项目变为现实,并将项目建设成果转变为项目运营成果,创造相应的价值,收回项目投资。当前项目组织越来越重视通过增强自身的项目能力提高项目的价值。比如与项目管理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重视项目的运营阶段,对项目运营阶段的项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从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就考虑项目运维。同时从我国房地产项目来看,中央财政“银根”紧缩,导致资本密集度高的房地产企业财务压力增大,“”确定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租售并举,多元供给”的政策,以及“去杠杆、去库存”政策等都深刻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调整。比如为了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作为地产界的龙头企业万科正在走向轻资产以及去房地产化的战略道路,对此万科加强了自身前期重新整合项目的能力与项目后期运营能力的建设[2]。

1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运营能力

1.1国外文献研究。从项目能力来看,国外文献研究表明:项目能力是企业对从企业管理层次中的战略与功能组织能力进行改进,通过项目的实施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一种能力(Chandler,1990)。项目能力对一次性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等,涉及资本密集的行业,如航空航天、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建筑,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Davies与Brady,2000)。项目能力对于企业管理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它与通常定义的项目管理有一定区别。项目管理是针对一个项目而言,它的管理对象就是一个项目,是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信息、合同进行协调管理。项目能力是从企业战略上考虑,涉及的是多项目、多组织间的战略、项目治理等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更偏向于从企业层面的角度去管理项目集,协调项目与项目间,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多组织管理。相对来说,经过这几十年的理论发展,项目管理体系已经非常完善,针对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等都有非常完备的成熟管理体系。但是一个项目如果要成功,不仅要考虑本身组织的项目管理工作,还要考虑项目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6版中也更加注重对项目环境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管理。Zerjav等认为项目的运营能力是将项目的建设成果转化为运营成果的一种能力,作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以项目的运营要求为导向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在未交付以前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项目移交转移给业主方后以项目运营为中心[3]。项目运营能力在项目移交之后,随着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其他项目中,形成企业的组织管理常规管理与企业组织资产。但是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一次不可逆性及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了项目前期策划阶段项目运营能力的重要性。1.2国内文献研究。国内研究表明:项目能力反映了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能力;项目经理代表项目承建方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调用整合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项目资源的质量、调用的效率与资源的可获得性上[4]。项目的运营能力更多地集中在企业层面上,以企业团队为基础进行研究,而不是以项目为中心。工程领域项目运营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在PPP模式下,如何进行PPP项目运作及其风险管理。王喜军认为BOT项目的运作能力是企业以战略资源为基础,形成受组织结构、组织惯例和企业文化制约,企业协调和整合资源使其与BOT项目运作的外部环境相匹配,得到企业支持形成具备参与BOT项目运作的能力,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5]。综上所述,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运营能力的作用见图1。

2项目运营能力的案例研究设计

为了了解项目运营能力在整个项目周期内的作用,以及如何影响项目建设成果向项目运营成果转化,本文基于涉及多组织的伦敦希思罗机场T2航站楼交付与运营项目(以下简称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并做定性研究。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涉及项目建设到项目运营的整个阶段,且希思罗T2航站楼的重要性、复杂性、不定性,导致项目交付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选取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的交付与运营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对象,更有利于对项目运营能力在项目建设成果向运营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2.1案例背景。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是2003年以来英国基础设施领域最大的私营部门投资110亿英镑用于改造希思罗机场的项目之一。希思罗T2航站楼于2009年11月开始启动改造工作,2013年11月建设完工并移交给业主英国机场管理局(HAL)。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在复杂的情况下保证了项目成果的成功移交与项目按期开业运营。项目建设完工后进行了运营调试,于2014年6月4号正式投入运营。业主HAL委托一家领先的国际咨询机构研究全球各机场开业经验,对项目进行独立评价,其结果是:负责建设项目向运营项目转变的管理团队———运营准备(OperationalReadiness,OR)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在开始运营前两年就组建了OR组织,负责项目有关的运营建设的相关事项。在吸取希思罗T5航站楼改造项目开业运营失败经验的前提下,同时为应对T5航站楼开业运营造成的巨大声誉损害以及希思罗机场重点项目带给社会关注效应的影响,业主HAL制定了“软启动”开业运营的战略。“软启动”战略包括:一方面,通过项目前期已经介入的OR组织在项目交付及项目开业运营期,进行一系列实施测试、由简到繁,最终对真实的运营状态进行全面测试,保证项目开业运营的成功。测试的重点在于希思罗T2航站楼各个系统的协调性及顾客真实体验的舒适度。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希思罗T5航站楼的开业失败经验———追求“大爆炸”式全面开业的轰动效果带来的大量旅客行李滞留,制定了逐步开业战略,即在开业第一天以设计10%的容量运营,在运营过程中逐步释放运营能力。业主HAL的项目OR组织在建设期间就是一个常备的运营管理团队,该组织的成员最多达到300人,运营管理团队的战略重点就是乘客体验。该组织在希思罗T2航站楼改造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阶段性用户试验,与简单的设备技术测试相反,试验的重点是顾客在航站楼中参与逐步复杂的程序测试。由于希思罗T2航站楼建设工程中,原有的运营商英国米德兰国际公司(BMI)合并,导致希思罗T2航站楼运营商调整———由原来的18家星际联盟航空公司变为26家航空公司。这要求业主HAL必须在短时间内创建并制定相应的流程来适应环境的变化,HAL需要重新设计机场的地面行李系统及指挥系统与航站楼的登机程序系统。业主提出了“共同登机”的概念。通过设计能够满足来自许多不同航空公司的顾客登机的值机柜台,使很多不同的航空公司共享相同的自助登机亭,这样就可以满足数量显著增加的航站楼中航空公司的运营。2.2案例分析。2.2.1从企业战略方面分析。从企业战略上来看,业主方HAL重视项目运营成果的战略是正确的。在重视项目运营能力战略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项目运营能力完成了涉及多个组织的项目建设成果向项目运营成果的转变,进而保证了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的顺利开业运营。对项目运营能力的重视表现在:(1)通过聘请专业的咨询团队对机场航站楼进行调研,找出保证项目运营成果的关键因素———组建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从项目建设阶段到项目运营准备及开业运营阶段的交接工作。(2)学习原有项目T5航站楼改造及开业运营的经验教训,制定符合科学规律的“软启动”开业战略。战略上对项目运营的重视是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成功的关键。2.2.2从具体措施方面分析。在业主方HAL重视项目运营战略的基础上,业主HAL组建了项目OR组织,通过该组织在希思罗T2航站楼改造项目中的作用,利用企业战略资源将企业的项目运营能力转化为项目运营成果,即完成项目建设成果向项目运营成果转化。(1)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上看,业主通过建立项目运营准备组织来负责管理项目运营工作,从权责利弊相匹配的理论来讲,项目OR组织是企业重视项目运营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运用项目运营能力进行具体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的操盘手。(2)从项目运营能力的作用时间来看,项目运营能力不仅仅作用于项目运营阶段。它从项目前期就开始建立,在项目执行阶段(施工建设)发挥作用,到项目运营阶段达到顶峰而开始全面发挥作用,项目运营能力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在前期决策阶段组建项目运营能力的组织机构;在项目建设阶段根据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运营商BMI合并,调整希思罗T2航站楼的设施;在项目建设阶段向运营阶段过渡中,进行项目试验调试直至满足项目运营的要求。项目的运营能力是保证企业依托自身资源与管理能力,将项目建设成果向项目运营成果转化并创造项目价值的关键。

3提升项目运营能力及其建议

项目管理的体系用于应对项目内部及项目组织内部的管理工作,项目运营能力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角度考虑管理工作,通过调用企业的战略资源保证项目建设成果向运营成果转型。同时从业主的角度考虑项目最终的成果,不仅仅要转化为企业或者法人的固定资产,还要将项目的建设成果通过项目运营转化为相应的效益。业主从项目生命周期的维度去考虑项目的运营能力,通过调整企业的战略制定、组织形式、企业文化以及绩效考核,将企业对项目运营的重视落到实处。本文针对如何提升项目运营能力提出以下建议:建议一:从业主方企业战略考虑,战略决策主要是在项目前期,在战略决策阶段要树立项目运营的理念,通过学习以前的组织经验,制定有利于项目运营的战略目标与企业计划,尽早预估项目运营的后期情况。在战略上先行一步,更有利于项目的后期运营。建议二:从企业及项目组织方面考虑,项目的执行决策与运营决策在项目前期已存在。在前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运营的咨询类组织,为项目的建设交付转化为运营成果提供建议。在项目交付与运营过渡期,组建运营准备组织,负责项目的交付与项目运营的衔接工作。建议三:从企业文化方面考虑,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项目运营能力的企业文化。项目的前期设计与项目建设都是为项目运营成果服务的,项目通过运营成果及其使用产生企业效益,这是项目的根本价值。我国当前的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的运营经营不足,对项目运营的效益评价很少且存在评价量化性差的问题,对项目管理明显不够重视。因此,重视企业项目运营的文化建设,加强对原有项目案例的学习,总结项目案例中的经验,指导现有与以后的项目建设与运营,建立一种重视项目运营能力相关经验的企业文化十分必要。建议四:将项目运营情况纳入企业及项目的绩效考核中,从原先只重视项目交付成果的绩效考核模式,转变为重视项目的交付与运营成果并重的考核模式,通过对比项目运营情况与原先的项目运营战略与计划,评价项目运营状况,并将项目运营状况与项目管理团队及整个运营准备组织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发现项目运营能力的作用始于项目前期策划,在项目交付向项目运营过渡阶段达到顶峰,一直持续于整个项目运营阶段,直到项目结束形成企业的组织过程资产,转移到下一个项目。项目运营能力是企业以资源为基础核心,将项目建设成果向项目运营成果转变的关键。本文以希思罗T2航站楼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归纳总结项目运营能力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作用,并从企业的战略、组织、文化及绩效考核方面针对如何提升企业的项目运营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施振荣.微笑曲线:缔造永续企业的王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闫冰倩,崔晓杨,云昕,等.商业模式的一个新的分析视角:重构房地产企业“微笑曲线”[J].管理评论,2018,30(6):265-272.

[3]ZERJAVV,EDKINSA,DAVIESA.Projectcapabilitiesforoperationaloutcomesininter-organisationalsettings:thecaseofLondonHeathrowTerminal2[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18,36(3):444-459.

[4]许萍.国际工程项目社会责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周期范文篇8

造船行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制造业,其生产方式属于订单式生产,造船生产周期中的特性包括船舶生产流程复杂、生产数据量大、设计占有重要地位、零组件及装备少量多样、供货商生产模式与造船产业生产管理环环相扣。1.1船舶物资种类繁多且要求不一。船舶物资通常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标准件是指市场可以买到的通用物资;非标准件是指需要按规格要求定制的物资。船舶物资市场广大但又狭小,大是因为品种多、需求量大,比如钢材是造船需要大量采购的;小是因为有些物资需要按要求定制或使用少或很难买到,比如船舶主机每艘船只需一台且需要按船东要求定制。1.2采购的物资相对成本差距大。船用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22%~25%,电气及电子仪表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20%,推进动力装置及其配套系统占总成本比例高达10%,舱室机械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8%~10%,甲板机械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4%~5%,由此可见每部分船舶物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有很大差距,同时占用资金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1.3供应源分散。随着对外政策的开放,大力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船舶物资的供应商遍及全球各个角落,船舶物资的供应一部分是由国内的船舶配套企业供应,还有则是依靠国外厂商供应。这种供应源分散的外部环境非常影响造船企业物资的采购而且还加大了替代产品的变换成本。1.4物资需求时间不一。每个生产阶段所需要的物资不一样,如果很早将后阶段需要的物资采购放置仓库将会占用很大的库存和资金,且容易形成积压。例如在造船中需求量非常大的钢材,如果材料到场日期距下料日期的间隔过长,不仅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还占据着很大的场地资源;但如果间隔过短,可能会造成物资不能按期到货导致生产缺货的风险。1.5采购风险不同。采购过程并不是都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可能会存在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采购物资的到货时间。当船舶市场需求量增大,船企手持订单增多,而船舶配套企业任务饱和,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状况,例如关键设备不能到位、相关厂商售后服务缺失或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造船的生产进度。1.6各物资对船厂的重要性不同。不管从物资价格或者是船舶核心物资来看,不同物资对造船企业而言都会多多少少存在主次地位之分,比如主机和座椅对船厂的重要性显然不同。同时,造船总装厂提供的船舶所需的主机、甲板机械等物资备件对船舶配套设备的服务依赖性也很强,不仅要求供货及时,现在还需要供货方到场调试安装。

2船舶物资管理——零库存管理念

2.1选择决策零库存物资。并不是所有的船舶物资都可以实施零库存管理,必须根据物资自身特点有针对地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库存成本。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深入地分析,决策出适合零库存的物资。2.2确定备货数量。1)生产计划排期: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生产计划排期,确定物资的纳期计划,先确定初步交货期,其次随着生产进度与技术协议来逐步确定后期的各确切交货日期,从而确保物资的采购计划满足并协同生产工作的需要。2)物料需求清单:物资的需求计划必须要得到设计人员的协助来完成,设计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和实际,制定严格规范的《物资订货清单》《技术联系单》和《图纸修改单》,船舶物料需求清单与生产计划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制定严格、规范、可靠的物料需求清单。3)制定安全库存:在实施零库存管理的物资需要专业根据经验及物料历史使用和预测使用频率估算一个生产计划的安全库存,安全库存的制定是在保证生产不缺料的基础上使库存量最小且不产生呆料。2.3确定备货周期。物资采购部门需与供应商确定好备货周期,给供应商准备货物的时间。供应商根据船舶企业的需求筹集或生产备货,按时按质按量准备好应交货物,以保证按时出运,备货周期是交货前期的准备时间。2.4联系供应商送货。根据采购计划周期设定、数量需求、安全库存等信息进行MRP计算,形成采购计划,同时将采购计划按任务的形式下达给采购员指导其进行采购。业务员与通过质检部审核(评估条件包括:供货范围、价格条件、交货期限等)的愿与其长期合作、风险共担的优质供货商进行对接,采购任务调整完成并经审核后,采购人员在公司授予的职权内代表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2.5入库。供应商到货后由采购员进行到货登记,并向质检部提交检验申请进行检验,采购业务人员对物资的品种、质量要及时进行开箱验货,并控制交货期,不符合要求的货物要与服务商及时调换或补充,经检验合格且清点无误后仓库管理人员要记入库存台账,将物资的类型、数量、到货时间等信息录入到系统中,自动形成唯一的用于对物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条形码。2.6物资领用出库。包括集配物资出库和零星物资领料出库,仓库管理人员收到领料单时,仔细核对领料单上的物资名称、数量、型号、规格等项目是否与托盘一致。核对无误后,仓库管理人员在领料单上签字,并安排物资出库,同时需要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进行出库操作。2.7统计货物的消耗。在先前设定的生产周期末,仓库管理人员统计这一生产期间内的物资实际使用量以及剩余物资量,并与库存系统核对是否一致,并将最终情况汇总给采购部门。2.8结算,财务付款。在约定时间点,采购员与供应商以约定的协议价格办理结算,财务进行存货核算审核,付款,供应商开取采购发票,完成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财务部门根据各部的物资领料单做物资出库单,再根据物资出库单做物资入库单,使之相冲抵,实现零库存。

综合传统管理流程和零库存管理流程,可以看出在供应商选择和物资结算这两步有很大的差异。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传统库存管理流程每次采购偏向选择报价低的供应商,零库存管理更偏向长期合作的优质供应商;在物资结算方面,传统库存管理是在物资到货入库时就与供应商结算,零库存管理是在一个生产周期末,在生产制造完后与供应商结算,采用“先用后结”的原则。由此可见,零库存管理相比传统管理在资金占用和供应商选择等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此外,在管理思想上,零库存管理不仅将库存量控制在最小水平同时也是比传统库存管理更精益。

3结语

通过更全面的研究方法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库存管理研究,真正促进我国造船企业库存管理的有效变革,使其对企业借鉴更具实际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许伯利.向物资管理要效益[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7(1):24-25.

[2]冯亮.基于RFID的供应链仓储管理研究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7.

周期范文篇9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经济周期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定性的角度,Canova和Dellas(1993)给出了世界经济周期定义的简单描述,即世界经济周期是在国别总量经济的跨国周期性行为中存在的共同特征。而对这种共同特征,宋玉华(2004)加以进一步的明确,她认为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主要国家的实际经济活动呈现同步的扩张、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行形态,这种运行形态会重复发生,最终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世界经济周期运动。从定量的角度,Gerlach(1988)用波谱分析研究经济周期的跨国行为,发现大量国家的产出运动在经济周期频带上是相互联系的,世界经济周期是多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动在一定的周期频带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Gregory等(1997)则用时间序列相关性来界定世界经济周期,即全世界(国家)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个序列相关的共同特征。

二、世界经济周期是否存在

(一)世界经济周期存在的研究

很多实例证明国家之间的确存在经济周期的共振现象和经济波动的传播行为。如,Dellas(1986)发现在英、美、德、日四国间,几乎存在长久的同一的经济周期。Backus,Kehoe,Kydland(1992)扩展了RBC(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模型,建立了包含跨国经济协动现象的I—RBC模型,在这个扩展的开放经济理论里,国家之间的消费是高度相关的,由此说明国家之间的协同性是存在的。Sarkissian(2001)也认为国家之间的消费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高度相关,特别是在萧条时期更是如此。而Canova,Dellas(1993)发现显著增强的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全世界面临着的共同的外部或内部经济扰动是生成跨国的经济周期行为的共同因素。Baxter,Kouparitsas(2004)的研究发现,如果两国之间有较高的双边贸易相关度,那么这两国之间的经济周期相关度就会提高;同时,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之间的周期相关度一般会比较高。Ravn(1997)的研究表明,除OECD国家政府支出显示了较弱的正相关性外,其他经济变量(包括产出、消费、总投资、出口和进口)都显示了很强的正相关性,并表现出良好的跨国协同运动性。Kouparitsas(2001)研究发现,七国集团的经济周期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以后更是如此,他认为世界经济周期(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确是存在的。

(二)世界经济周期不存在的研究

Hickman,Filatov(1983)的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国际传导通常表现得相当微弱,这种微弱的传导很易于被国内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所控制而失去扩散能力。唐海燕(1999)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初期或以前时期,各国经济周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时间错位,同一时期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抵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世界经济周期性特征。Kollmann(1996)通过与完全资产市场的对比,发现在不完全资产市场(即国际金融市场只能买卖债券合约)的两个国家实际经济周期模型里,国家之间消费的相关关系比完全资产市场情况要明显弱得多。Selover(1997)在研究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互动关系时,进一步发现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因为相互驱动而导致同步波动的假说并不成立,两国经济趋向同步波动是因为低水平的或者弱的冲击所致。

(三)区域性经济周期增强而世界性经济周期减弱的研究

更多的学者研究了区域性经济周期的存在。所选择的区域范围主要集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两个区域。Clark,Wincoop(2001)比较了美国各州的经济周期和欧盟内部的国别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指出无论在过去20年还是40年中,美国各州之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都要强于欧盟国家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存在消除了由于区域边界而衍生出的大量交易成本和经济波动的非协动性。此外,Chiquiar,Ramous,Francia(2004)认为美国和墨西哥两国之间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加强,导致了美墨两国之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增强。在东盟区域经济周期方面,DavidD.Selover(1999)研究了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传导的相互依赖性。他们主要考察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及东盟国家,与它们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之间的经济周期的国际传导,用主成分分析法、自回归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研究了贸易量的相关性,并找到了东盟区域经济周期存在的证据。Choe(2001)研究了十个东亚国家的经济周期与双边贸易的影响,并得出经济波动随着区域内贸易依存度的加深而具有显著的同步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世界性经济周期在减弱。Heathcote,Perri(2002)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以帮助理解冲击的国际相关性、国际资产贸易程度及宏观总量的国际关系等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他们的研究指出,1972至1986年间,美国与欧洲总量、加拿大和日本之间的GDP、就业和投资相关性分别是0.76、0.66和0.63,但在1986年至2000年间,这些相关系数降低了,分别为0.26、0.03和-0.07,他们认为,金融全球化导致国际借贷的自由化,从而导致资产风险的分散化,并伴随着经济的区域。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与其伙伴国之间的产出、就业和投资的相关性就大幅度降低了。JamesH.Stock,Markw.Watson(2003)研究发现,即使在七国集团内部,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也降低了,并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即出现了欧洲区域国家和英语语系国家各自内部的协同性增加。

三、世界经济周期的产生与传导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世界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特定国家冲击、技术冲击、石油冲击、需求和供给冲击等。Dellas(1986)研究发现,世界范围的共同冲击(如石油冲击、共同的技术进步等)是产生世界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量。康特和马克(CantorMark,1988)建立了一个两国家模型,每一个国家有相同的工业,但这些工业受不同的国家特色(主要以技术为主)的冲击。他们的研究证明经济周期风险来源于国家特色的技术冲击,而国际证券市场正是经济周期的媒介。Stefanc.Norrbin,DonE,Schlagenhauf(1996)指出,特定国家冲击和特定技术冲击是世界经济周期的重要来源,而特定国家冲击是产出波动的最重要的因素。Bruno(1997)建立两国家、两产品模型,并假定国内外投资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以及资本的使用效率各不相同,结果表明,国内外投资品的替代弹性是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产生的重要变量,特定国家的技术冲击是造成两国经济波动的根源。MichaelBergman(1996)利用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变量的VAR模型检测了德国、日本、瑞典、英国和美国等五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结果证明需求和供给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还发现,德国、英国和美国三国的经济周期的频率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他们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误差方差的50%以上来源于供给冲击,日本和瑞典产出的90%以上的误差方差来源于供给冲击。

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渠道主要包括贸易传导和金融传导。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渠道的传导,近期的研究则更多关注金融渠道的传导,而这是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Dellas(1986)的经验研究发现,经济扰动的跨国传导中,贸易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贸易和资本的流动并不能解释世界经济周期的产生。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是宋玉华(2007)等,其研究表明贸易发展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具有正相关关系。早期的研究中,金融交易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借贷和国际资本投资,基于这种认识,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利率在世界经济周期传导中的作用。Choudri和Cohen(1980)、Cantor和Mark(1988)、Baxter和Crucini(1995)等的早期研究确认了这些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和合理性。Daniel(1981)、Flood和Marion(1982)等的研究发现实际利率和相对价格是扰动跨国传导的因子。Blankenau等(2001)则从另一角度确认了世界利率在传导外部冲击方面的作用,能够导致净出口、净外国资产及产出等的跨国波动联系。Cantor和Mark(1987)、Stockman(1990)等认为资本边际产出是生产率冲击多国传导的重要因子。Jansen,Stokam(2003)从国际直接投资角度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在1995年以前,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投资关系与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有关,那时密切的贸易关系一直是两国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的重要原因。WilliamBlankenau,M,AyhanKose,Kei—MuYi(2001)认为作为世界经济波动向小型开放国家传导的众多的渠道之一的世界真实利率是世界经济周期向小型开放经济传导的重要机制,并指出世界真实利率对世界经济周期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净出口、净外国资产和产出等。

四、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仅有较少的学者进行了研究。胡鞍钢(1994)分区段将中国和美国、中国和世界GDP年增长率波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960—1979年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世界的相关系数非常小,而1980~1989年,相关系数相应增大。秦宛顺、靳云汇和卜永祥(2002)以1987-2000年间的季度GDP数据为分析对象,得出中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为弱相关,中日经济周期的关系为负相关。余芳东等(2001)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随世界经济的趋强而走强,随世界经济的趋弱而走弱,经济周期的“拐点”与世界经济动态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

五、简单评论

现有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世界经济周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当前,经济全球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复杂,世界经济周期的研究意义更加突出,其研究内容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首先,区域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当前世界经济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协动性增强,区域经济周期产生原因及其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次,世界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传导渠道。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加之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已不仅是传统的贸易和金融。尤其是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经济波动及政策运用呈现明显的协同性。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周期产生原因和传导渠道的理论研究需要有新的突破。再次,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从现有成果来看,该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

周期范文篇10

房地产周期是指房地产经济水平起伏波动、周期循环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房地产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扩张与收缩两大阶段、循环往复、复苏一繁荣—衰退—萧条四个环节。尽管房地产波动幅度、波动频率、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但是就其在连续运行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扩张与收缩重复出现、波峰与波谷相继交替的本质特征而言,各具特色的房地产波动则又是相同的,表现出相似性和规律性,即在房地产业运行过程中,房地产经济水平所呈现出来的扩张与收缩两大阶段交替出现、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环节循环往复的周期波动,因此房地产周期也可以称为房地周期波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房地产波动就是重复出现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波动,而房地产周期则可以称为房地产经济从波峰到波谷的周期性波动。

首先,房地产周期是宏观经济周期在房地产领域内的表现形态。房地产周期作为宏观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周期在房地产领域内的表现形态。

其次,房地产周期是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周期波动。房地产周期首先表现房地产波动,它是房地产运行过程中的波动形态,是波动过程中出现的扩张与收缩,或者复苏—繁荣—衰退—萧条性的周期性的波动特征,只有呈现出周期循环特点的周期波动,才可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房地产周期。因此,可以说房地产周期是房地产周期波动,但房地产波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房地产周期。

总之,房地产周期或房地产周期波动应当从三个方面完整地理解:第一,长度不同,振幅不等的房地产周期,具有相似的波动模式,即都表现为扩张与收缩交替循环、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往来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形态,或者说房地产周期具有相同的展开过程,由此形成房地产周期的规律性。第二,具有相似波动模式的房地产周期,虽然在引发波动的具体原因和波动路径上存在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仍然具有相似的波动传导机制,大体上分析都可以从外部冲击与内部传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具有相似波动机制和展开过程的房地产周期,在波动的持续时间、振动频率、波动幅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波动形态,由此构成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特殊性。显然,只有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才可能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房地产周期或房地产周期波动。

二、目前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存在的问题

我国1986-1990年第一个房地产周期,1987和1988年是扩张期,而1989年和1990年就进入收缩期;1991-1996年的第二个房地产周期中,1991,1992和1993年是扩张期而1994,1995和1996年是收缩期。1997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经济周期的扩张收缩比有提高的趋势。这是由于我国房地产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

纵观这几轮周期来看,虽然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状态特征已经表现出以下趋势:房地产周期波动的频率将缩小,长度将增加;波动幅度将减少;衰退与扩张的时间比将减少,房地产周期每一阶段的变化也将呈波浪式。这表明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整体态势已有所改善。但在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作进一步思考后,我们就可以发现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是消费需求缺乏型周期。由于我国住房制度长期以来是福利分房制,一个真正稳定的消费主体基础还不强。因此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一直处于消费需求缺乏基础上,而在我国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后,房地产的消费需求才真正释放。这种局面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

2.是明显的政策周期型波动。在经济扩张政策和经济紧缩政策的相互交替变动作用下,使得转轨时期的我国房地产经济具有明显的政策周期特征,政策因素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1986-1990年的房地产周期中,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和土地有偿使用、宪法允许土地批租的政策刺激下导致房地产经济迅速扩张的。在1991-1996年的房地产周期中,房地产经济是在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十四大召开以及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步伐的推动下而启动的。

3.是数量型的简单扩张或收缩。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周期性波动大多为产量、产值在原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基础上的扩张或收缩,没有明显地伴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高级转换。周期性出现的高涨与低潮只表现为资本数量(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或收缩引起的产出大波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存量调整与更新(如企业的重新组合、兼并、破产等)。

4.是产品倾斜性波动。把房地产产品分解为经济适用房、中档商品房、高档商品房和别墅等三部分,相比之下高档商品房的波动幅度和频率都高于中低档商品房,表现为明显的高档商品房倾斜性波动。

5.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波动。市场机制的一方面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另一方而也能在经济系统波动时起到自调和内在稳定作用。在前几个周期中,消费主体表现为单位,个人、购房比例较低,住房主要不是通过市场取得的。供给主体主要是国有建筑企业和政府本身。消费主体和供给主体的身份决定了供求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价格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难以发挥房地产经济运行状况晴雨表和资源配置方向器的作用。正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就难以依*系统本身进行调节,因此而加剧波动幅度。从1997年到现在,市场机制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作为我国市场化进程推进最慢的一个部门来说,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解决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问题的几点对策

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总特点是剧烈波动,也就是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而房地产业周期剧烈波动的危害是相当巨大的,减少房地产周期剧烈波动不仅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对我国整体宏观经济都有重大和深刻意义。笔者认为要减少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幅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房地产立法,为房地产业提供稳定增长的法制环境

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等特点的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和政府管理行为等方式,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从而创造房地产业的法制化环境,防止房地产业强幅波动并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一个经营产权,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制度的产业部门。在房地产业运行过程都主要是依*法律、法规和契约来完成的,而不像一般商品通过物质实体在当事人之间交付完成。因此,运用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政策配置,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房地产业运行环境,是转轨时期促进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增长、实现房地产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对于在波动中推进的房地产经济运行而言,需要政府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房地产经济的正常竞争秩序,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从而为发挥市场机制对房地产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防止房地产业强幅波动并促进房地产经济稳定运行与持续增长提供一个法制化的产业环境。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就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而言,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轨的过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机制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本质略有不同,而且其作用程度和影响力更大。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往往由于服从于政治目标的追求或由于宏观调控自身体系的不完善,而支配经济机制以不符合规律的方式发展,最终导致经济动荡。这个特征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也体现得十分突出。通过观察我国房地产业的波动历程,我们就可以发现:政府宏观调控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宏观调控宽松政策与紧缩政策交替变动构成中国房地产业特有“政策周期”。开始政府为了政治或经济目标总是推出一系列的刺激扩张政策,可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和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业迅速出现过热甚至泡沫。为抑制经济过热,国家就实施宏观调控和经济紧缩政策,但由于调控时机和调控力度不当又导致房地产投资和需求的迅速减少,造成房地产商品大量的积压,从而使房地产业跌入谷底,并且周而复始的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不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不能改善经济运行轨迹,甚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业的宏调控就成为缓解房地产经济周期强幅波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

投资的周期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房地产周期彼动的波形与投资增长率的波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两者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投资引起房地产周期波动,这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但我国由投资波动引起的经济波动还存在着另外深层和特有的原因。我国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决定了以国家或国有企业部门为主的投资主体总是力图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扩大再生产规模,于是很自然地形成一种“扩张欲望”,或称为“投资饥渴”,我国在存在这种高度投资扩张的同时,由于价格体系扭曲以及投资政策的一些失误,还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结果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房地产需求。

因此房地产投资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要特别注意到以下经济状况:首先,密切关注房地产投资规模的变化。保持房地产投资规模与宏观经济规模相适应,不能脱离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保持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比重,防止比重过大或过小;保持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与固定投资增长率相协调,特别是防止投资增长率增速过快。其次,投资结构要合理。房地产开发投资要更趋理性化,要重视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定位,使房地产投资开发牢固的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成为市场需求拉动型投资扩张。最后,完善和规范政府投资。政府还可以适当对房地产投资政策,对房地产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进行政策性调整,通过投资政策的变动来引导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对房地产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的间接控制。

(四)采取切实措施塑造居民的消费能力

在我国1986-1990年和1991-1996年两个房地产周期波动中,房地产消费者主体表现为单位,居民的消费能力低下,住宅不是通过市场取得的。在非常狭小的房地产市场上作为商品的房地产,其消费者是极少数高收入者,而且大部分则仍是以单位购买者身份出现来购买的,其他需求则主要是投机需求。在这种需求状况下,当房地产市场处于收缩期时,投机需求迅速减少,到达低谷时又缺乏消费需求,难以使房地产业复苏,这样就更加剧了房地产经济的衰退;而市场出现高涨时,投资需求出于逐利的目的又蜂拥而至,这样往往容易迅速产生房地产泡沫。因此缺乏广泛和巨大的居民消费基础也是房地产周期产生巨幅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要解决居民消费能力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必须加快落实住房补贴,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对于因以前工资中没有住房部分所形成的欠账,通过完善货币化改革和发放住房补贴等措施解决,提高居民的存量购房能力。在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中,对于有房但未达标者和无房者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补贴计算公式。两个计算公式的不同使这两种人之间得到的是不很平等的待遇。目前,企业房改还未普遍推开,因此现在有可能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造成与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房改中同样的利益受损群体,现在推进房改,应充分考虑到这个事实,参照国家机关房改方案进行企业房改,并且应用统一的、公平的补贴计算公式。可以考虑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面测算国有企业职工应享受的住房补贴,计算所欠缺的差额,然后挑选一批国有企业质量比较低的国有资产予以出售,其所得用于发放住房补贴。其次,对于由于停止实物分房而形成的技术性障碍,则应通过金融技术创新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提高居民获取增量的购房能力。最后,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需包括对房地产的需求。

结语:我国房地产业的周期性发展历程表明,正视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现象,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周期波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相关政策,将对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