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9:40:09

种苗业范文篇1

1.1林业种苗苗圃建立。1.2施肥。在进行林业种植的过程中,随着林业种苗的生长,土壤中的肥力也会逐渐减退,林木可以获得的营养物质也会随之减少。而伴随着土壤中所含的有机矿物质的逐渐变少,如果不及时进行追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就可能导致种苗因缺少营养元素含量,而对其成活率造成影响。另外,在进行施肥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好不同用途肥料的类型、施肥的次数、数量和时间等,确保施肥有效性。1.3育苗技术。1.3.1播种。在进行林业种苗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种子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育苗播种技术。一般来说,播种的技术通用性较强,注意好种子的类型即可。1.3.2繁殖。在进行种苗的繁殖过程中,为提高林业种苗的成活率,可以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起进行育苗,这种方式育苗方式,在使用中不仅可以有效保持林业苗木的亲本优良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种苗发生遗传、变异的概率。在实施种苗繁殖的过程中,使用的繁殖技术通常包括插条、埋条、压条和嫁接等环节。选择嫁接技术时,需要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嫁接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保证接穗品种的生长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林业种苗的抗病虫害、抗干旱能力。1.3.3移植。进行移植育苗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幼苗的移植、芽苗截根的移植、成苗的移植以及野生苗的移植等几种移植类型。而移植技术又可以分为带土坨移植、裸根移植这两种,在实际的移植过程中,选择的移植方式要根据种苗的生长特性种类来确定。1.4出圃。在种苗的质量达到绿化标准要求,或者是植树造林要求时,就可以对种苗进行出圃操作。而出苗的季节通常是在林业苗木的休眠时期,即春林业苗木萌动之前或者是秋季落叶之后。而在起苗出圃时,为了保证出苗的合格率,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在起苗之前的一周左右,需要进行适当浇水,保证苗圃土壤的湿润度,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起苗,保证起苗后种苗在下次栽种之前,有足够的可以保障存活率的水分;其次,需要控制好起苗的深度,这样有助于避免苗木的根系受到损伤;最后,尽量不对苗木地上部分造成损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种苗优化管理工作措施

2.1推进种苗相关管理机构的建设。为了推进种苗管理机构的建设,需要健全管理机构结构,落实管理人员、经费的准备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在进行林业管理的过程中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中,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履责到位。另外,在林场和苗圃的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林业苗圃的职能转换方式,促进林木种苗管理站的合理改革。2.2加强对林木种苗质量的管理。在对林木种苗的质量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各级相关的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造林工程项目的种苗采购引进供应、苗圃规划设计、监理工程以及项目验收等环节中,不断强化对林木种苗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同时林木种苗站,还需要建立用来监督检测林木种苗质量的机构,不断提高对不同地区种苗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并使用跟踪检查、责令整改和项目资金调控等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监督管理,促进对林木种苗管理质量的提升。2.3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在进行种苗的优化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林业的重点造林工程项目,大力开展经济林树种和速生树种等良种的选育工作,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并注意提高良种繁育力度。另外,可以制定适当的林木良种补贴制度,以此来推进林业良种的培育工程的进程。并进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融入到种苗的优化管理工作中。

种苗业范文篇2

关键词:林业项目;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研究

林业种苗培育属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种苗可以确保林业项目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保障种苗成活率可以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可以在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时,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林业单位科研人员应当做好经验归纳总结,依据地区实际状况,加强林业项目建设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1林业项目建设中的林木种苗作用

1.1物质基础。林业项目建设必须依靠优良树木种苗的维护,种苗是进行林业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点。实际操作中,由于地区地域、气候条件以及水文条件的差异,树苗的性质以及类型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林业项目一定要加强有关树木种苗培育价值与自身意义的认识,进而实现种苗的科学培育。1.2发展需求。林木种苗培育工作是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必须保障种苗的持续发展,使得种苗品种更为优良,才能够切实适应种苗自身的持续性发展需求,适应行业及专业发展需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林业项目建设发展一定要紧追现代化脚步,完成规模化建设,确保生产量以及生产质量的有效提升。所以,因地而异地开展种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行业的不断提升,适应行业发展要求。1.3生态体系基础条件。林业项目建设和生态体系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林业建设有关生态体系影响的重视。种苗和生态体系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且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必须确保种苗培育工作的有效合理,才能够保证地区生态体系建设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1]。因此,种苗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必须充分重视,不断培育优质性种苗,投入林业建设工作之中,切实增强生态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种子采集及储存工作

在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种子采集及存储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采集种子时,应当依照本地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母树,便于种子产量测定,对种子采集的时候应当选用适当的器具设备。为了确保林业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林木种子一定要保障遗传与传播具备优良品质,要根据地区自然气候以及土壤特征等条件来有效选取。若工作地面积比较小,林木种苗的数量较少,应当选取满足母树标准的散生树木进行采种。种子储存也属于关键性环节,由于种子类型存在差异,储存手段也不同,主要分成湿藏与干藏2种手段。若种子内水分较低,应当干燥加工后分批分量储存,储存过程中还应当重视种子防虫及防潮工作。林业项目建设应当严格依照当地环境条件进行,因此选用适当的种子同样属于关键性环节。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夏季高温日照较强,冬季寒冷较为干燥,所以应当选取抗寒抗旱种子。外调种子时,应当在林业主管单位规定的种子调拨区域内调拨,进行调拨时,应当依照距离近,环境条件类似的原则,调拨过程中针对种子要做到合理包装,加强对湿度与温度的把控。

3林木种苗培育

3.1树苗类型选取。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分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也造成不同森林中的树木生长状况不同。进行林业项目建设时,林木种苗培育必须要选取适当的树苗类型,这要求在开展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时应当对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与森林资源展开有效调研。栽种原生树木品种时,对于树木不同成长阶段的环境温度、土壤与水分应当做好搜集整理工作,便于对各生长阶段的树木进行养护管理,使树木成活率切实提升。3.2合理选用栽种基地。针对林业项目建设的林木种苗培育工作来说,栽种基地属于其中的核心环节,栽种基地的地点选取能够对林业建设项目产生很大影响。栽种基地不但要能提高栽种存活率,而且还应保障木材栽种质量,选择栽种基地时应当对四周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例如: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栽种基地投资成本提升栽种基地经济效益[2]。在进行育苗地整地作床时,整地前先施入底肥,并进行土壤杀菌处理,撒入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土壤杀菌剂(用法及用量参照使用说明),再进行深翻,整成宽1.6m,长10m,高20cm的苗床,预留作业步道宽为40cm,一般每667m2地可做40床。做床时,采用南北走向的取向,利于苗木生长时通风透光,同时要将床面用耙子耙平,捡拾草根石块及杂物,确保床面干净平整。栽种基地地址应当选择在水资源丰富且地势平坦的区域,广阔的栽种面积可以为栽种基地内部植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栽种基地还应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暴雨与沙尘暴等灾害问题的侵袭。除栽种基地外,还应当进行苗圃建设,苗圃主要分成固定与临时2类。临时性苗圃由于经营时间短、面积较小等特征,应当种植单一性种苗。固定性苗圃由于土质优良、面积较大等特征,应当经营生长周期长的一些种苗,由于培育种苗类型很多,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3.3林木种苗根系培养。根系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林木种苗根系生长,进而对林木种苗根系吸收位置进行有效促进,林木种苗根系培育可以实现对种苗休眠的诱导,提升种苗成活率[3]。应当根据以下内容操作来培养:林木种苗在起苗之后应当对种苗主根与侧根进行修剪,处理完成的种苗能够提升捆绑效率与栽种效率;为了对种苗根系水平生长与垂直生长实现有效控制,在起苗之前应当进行地下切根处理。机械切根刀应当在苗圃苗床上水平与垂直地深入到土壤之中实施切割操作;机引切根刀应当在苗床上利用干扰苗木根系增强侧须根生长,完成苗根修截工作。3.4林木种苗施肥。在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中,施肥属于推动种苗生长发育的关键方法,所以施肥技术同样属于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种苗不断成长,土壤内部的养分与有机物将不断减少,若无法得到及时补充,种苗就会由于缺乏养分而使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应当对林木种苗展开施肥操作,林木种苗施肥一定要加强肥料数量控制,这不仅可以确保林木有效成长,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林木建设成本投入。3.5容器育苗技术。林木种苗容器育苗技术属于目前林业中的先进育苗技术手段。容器育苗和普通育苗手段相比,容器育苗优势在于育苗时间较短,种苗的质量及规格较好控制,种苗的出苗率比较高。容器育苗技术还可以节约种子,降低林木建设成本投入。3.6林木种苗定向培育。对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来说,种苗是能够采取定向培育手段培养出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苗木。对种苗进行定向培育的时候,造林目的属于定向培育入手点。一般条件下,因为造林目的存在差异,所以种苗定向培育的方向不同,例如:沿河区域造林目的在于确保河岸稳定,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苗种定向培育必须要明确其方向,进而达到最终的林业项目建设目标。3.7体胚苗发育技术运用。体胚苗发育技术已经有着广泛运用,体胚苗技术较为高效且稳定,特别是对于针叶林树木体胚发育来说具有明显成效。把体胚放到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之中,确保其稳定成长。然而体胚苗发育技术如今依旧需要进一步优化。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新政策与新技术的支撑,我国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发展。林业项目建设当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属于林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关键要点,属于我国林业项目建设的关键基础保障,这就要求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当中的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当前的工作成果,依照地区实情,加强对林业项目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的探索研究,为我国林业项目建设奠定有效基础,确保所培育种苗的质量可以达到林业项目建设的要求,进而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继而为林业项目建设提供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德俊,钱正昊,刘相宜.林业项目建设与生态项目治理工作分析[J].林业建设,2017(06):2.

种苗业范文篇3

一、林木种茼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结构性过剩。社会化苗木生产随意性大,一般树种、易于繁殖的树种风险小,培育面积多,产量过大;而科技含量较高、周期性长的树种风险大,生产者不愿培育,产量小。

2、供求失衡。一般品种供大于求,而名、优、新品种供不应求;小苗生产过剩,城镇绿化大规格苗木紧缺,成为当前种苗生产的突出矛盾。

3、种苗生产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督不到位,信息管理滞后。无证生产经营,不按《育苗技术规程》操作,随意命名,假种苗、劣质种苗干扰苗木市场,虚假宣传苗木特性等现象时有发生。行业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4、苗木检疫相对滞后林业种苗社会化生产涉及面广,跨地区生产、调剂种苗已成为新时期种苗生产的一大特点。当前虽然加大了森林植物检疫力度,但检疫制度还不健全,证书货物脱节、无证运输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林木种茼产业化对策

1、建立苗木生产信息平台科学规划苗木生产,当地林业生产长远规划、当前绿化工程项目范围、总任务等信息,通过宏观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苗木生产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产量大起大落,造成经济损失和苗木资源的浪费。

2、发挥国有苗圃和私有骨干苗圃的典型作用林业工程建设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科学规划,超前发展苗木生产,努力生产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建立具有长、短期供应良种壮苗的生产基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3、加强科技支撑,注重先进成果的引进

(1)根据当地林业工程建设特点,引进、改良和培育适应当地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树种、草种和绿化美化树种及花卉等。

(2)在园林绿化苗木培育中,采用果树整形技术措施,提高苗木绿化美化品味,增加苗木附加值。

4、加大容器育苗规模容器育苗既可实现苗木高产优质,又可延长造林季节,提高造林成活率,是集约化培育苗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苗业范文篇4

关键词:林业种苗;管理技术;要点林业

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等作用,并且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广大林业工作者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应提高对林业种苗管理的重视,使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技术,实施严格管理,促进林业实现优良发展,进而带来更多的效益。

1林业种苗管理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进行林业建设时,种苗的管理技术对林业增育发展极为重要,因此,林业工作者极为重视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种苗培育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升林业建设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发展林业时因地制宜的进行种苗管理,可以提高林业种植的质量,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另外,利用先进的林业种苗管理技术代替传统落后的林业生产技术,有助于改变以往林业发展中零散落后的生产格局,提升林业建设效益[1]。

2林业种苗管理技术要点

2.1良种选择、采集和管理。林业建设发展中,良种是保证林木培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林业工作者应做好对良种的选择工作,培育适用于林业栽种的壮苗,以此来实现林木的丰产和速产。而在选择良种时,为保证种植适用于林业建设区域,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苗木本身状况进行选择,具体来说,可以从3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区域适合种植的树木品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林业;选用遗传品质优良的种植,即具有优质、丰产以及较强抗逆性特征的种子,并考虑种子母树是否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材质优良、生长态势好和发育优良等特征;要考虑苗木种子本身品质的优良性,即出芽率较高、颗粒饱满、生命力旺盛、发育健全和具有极高抗病虫害能力等优势的种子。选择好良种后,还需要注意种子的采集时间,防止采集过早或过晚,确保种子成熟,避免对种子的发芽率产生影响。另外,在采集结束后,还需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并使用科学的储藏措施,以此来保证种子的品质。2.2对造林地进行管理。对造林地的管理也是林木种苗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强化对造林地可以为林木种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助于提高林木培育的效率。在具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要种植的树木种类确定造林地,确保造林地可以满足树木生长需求,并在种植前及时对造林地内的杂物进行清理;根据具体的林业生产规定,加强对林木种植过程中植株行距和树穴挖掘状况的控制;在造林时间,做好林木起苗工作,同时根据苗木生长质量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要求1级和2级的苗木,必须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且生长状况良好,而在造林过程中,尽可能全部选用1级和2级苗木,以此来提高种植的质量;在对树苗进行栽植时,要保证其舒展性,促进苗木生长;对裸根苗木进行打浆,适量浇灌定根水,确保穴头踩紧,提高其成活率。2.3幼苗抚育和管理。2.3.1发芽期管理。为保证林木种苗的出苗率,通过需要不定期对种子的发芽状态和生长状态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在种子的发芽率高于70%时,便可逐渐将种苗的床草揭开;而发芽率在98%时,便可去除苗床全部的草。2.3.2苗期管理种子的苗期,指的是在种子发芽后,但苗木整体抗逆性较差的阶段,此时期加强对苗木的管理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苗木适量的补水,并在夏季时用遮阳网覆盖种苗苗床,避免林苗遭受阳光直射,同时还应根据苗木具体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间苗和补苗工作,提高苗木生长的整齐性。在进入秋季后,要注意灌水量和施肥量,注意加强对苗木生长环境的控制。另外,在冬季期间,要进行苗木防寒,降低温度变化和寒冷天气对苗木生长的不利影响。2.4培育、管理壮苗壮苗的培育和管理是林业建设中一项系统。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可以保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而在培育和管理壮苗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2.4.1了解壮苗培养具备的条件一般来说,林木壮苗具有苗干粗壮、苗木地径适合、高度比值合理、树干通直、根系发达、侧根茂盛、顶芽健壮、枝叶繁茂和无病虫害、机械损伤等条件。2.4.2制定苗木培育标准。在对苗木培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壮苗条件作为培养指标,严格对苗木进行质量划分,选用符合壮苗要求的苗木作为种苗。2.4.3使用正确的壮苗培育方法。在播种前需要先确定林木种苗培育程序,即建立苗圃、划分苗圃区域、改善土壤环境、播种育苗、苗木移植、苗木管理和苗木出圃,探后在进行播种。而常见的播种壮苗方法:播种育苗,选择适合的播种环境,全面整地施肥,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播种时,确定播种的密度,合理播种,同时注意加强对苗木的生长管理;扦插育苗,使用扦插法进行育苗,这种方式可以保留母树生长快、发育良好等特点,使用于再生能力较强的苗木;嫁接育苗,常见的嫁接育苗法有切接、劈枝、皮下接和芽接几种;容器育苗,在播种前使用容器育苗进行催芽,不仅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便于对苗木生长质量进行控制[2]。

3种苗管理中存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进行林业种苗管理时,为了提高管理的效果以及种苗的成活率,技术人员不仅要重视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技术,还应找出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营林造林效率。对此,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行考虑。3.1技术人才方面。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的林业管理人员都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林业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不高,且部分林区不重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技术人员不适用于林业的发展。并且一些林区林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任务繁重,使得缺乏学习培训的时间,技能难以提升。另外,林区恶劣的工作环境,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对此,就应提高对林区管理人员的重视,适当对其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同时,还应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而提供管理的效率。3.2资金问题。受林业经营周期和发展的影响,投资人在短时间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率,减少了对林业管理的投入,影响了多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这就需要取得有关部门的优惠政策支持,对林区林业种苗的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林业管理发展环境。3.3市场信息问题。与市场中很多产业相比,林业管理中尚未建立综合性、系统性的服务体系,这就导致难以获得市场中更多的信息。同时部分信息在传播中,受信息传播不到位的影响,使得林业市场难以正常经营。对此,就应加强林业信息建设,重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建立专门的林业经营发展网站和论坛,实现不同的林业建设区域人员实现信息交流,帮助林业林种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技术,提高其对林业的管理水平。

4结论

林业种苗在林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种苗可以提高林业建设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进行林业建设的过程中,优化对种苗的管理,合理利用各项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对种苗的培育和管理,以此来提升林业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福,谢常椿.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6(23):82.

种苗业范文篇5

关键词:钻石模型;林木种苗;内蒙古

1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产业概况

根据2018年自治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区林地面积0.45亿hm2,其中森林面积0.2413亿hm2,森林覆盖率22.10%,苗圃地面积3.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0.07%。2018年,内蒙古林木种子采集量921t,当年苗木产量288851万株,总育苗面积46837hm2,其中国有育苗面积占6930hm2。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培育种苗有油松、杨树、柳树、云杉、樟子松、桦树、侧柏、锦鸡儿,还有苹果、海棠、海红果等耐性较强的经济树种。内蒙古自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探索容器育苗等新兴苗木培育技术,到如今已有大多市区全面推行容器育苗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苗木质量,平衡了苗圃高成本与低产出的巨大差距。近年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产值在全国中所占比重相对靠前,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8年内蒙古林木种苗产值为356732万元,约占全国该产业的1.49%,历年产业产值比重维持相对稳定。

2研究方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项产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力的原因。他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即该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1],这四个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对于产业发挥其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机遇”和“政府”两个因素的影响对于该产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对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进行相关因素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一个产业的研究不是由其内在和外在因素直接对其作用。“钻石”体系是通过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双向强化的动态系统[2],因此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该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3内蒙古林木种苗业钻石模型分析

3.1生产要素分析。3.1.1初级生产要素。天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拥有众多林业资源,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地势,全区海拔平均为1000m左右,拥有多个沙漠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较少。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差别也较大,气候、地形等因素导致内蒙古种苗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存在制约性,但同时环境条件的不同也给培育驯化不同良种提供了条件。3.1.2高级生产要素。①人力资源。林木种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内蒙古林木种苗业生产还不能完全做到集约化经营,仍有多数个体户经营苗圃,产业化程度低。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内蒙古林业系统林木育种单位从业人员每年波动范围在400人上下,对该产业来说浮动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每年林木育种育苗单位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经济分布与人均分布不均匀[3],导致有些地区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林业的发展,人口向经济发达市区转移成为趋势,这种人口迁移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种苗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②资本资源。林木种苗产业前期耗费成本较大,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根据统计数据,内蒙古对林木种苗投资(2011-2017)相邻年份波动较大,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2017年内蒙古林木种苗投资在全国排名第十,综合来说投资力度相对较强。通过对比,2013年至2017年内蒙古林业系统林木育种育苗从业人员人数与该产业投资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011-2017年内蒙古林木育种和育苗产业产值逐年上升,表明产业投资情况也与人力资源变动相适应,政府及时调整投资额,使林木种苗产业投入与产出相对均衡,并使其有较高回报率。③知识资源。内蒙古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开办了一些林业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林业院校为自治区林业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保证了自治区对林业类人才的需求,解决了林业行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且林业类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专门针对内蒙古林业发展的研究项目,提升了林木种苗的应用价值。资料来源:2011—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④基础设施。内蒙古拥有公路、铁路和航线等多种基础设施保障与其他省市进行经济流通。据信息统计,内蒙古规划“十三五”期间大兴安岭林区的道路建设任务,总投资约381.5亿元,用于林区国道、省道及林业第三产业的投资建设。且内蒙古拥有众多口岸,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必然会带动内蒙古林产品加工贸易等多产业的经济增长,以此推动种苗事业的发展。3.2需求状况分析。我国是人工林面积最大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2.2亿hm2,根据近几次全国森林普查数据,森林覆盖率逐渐增加,但增长率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立地条件优良的地区已完成种植目标,面临的新形势是对困难立地条件的造林,而内蒙古有土地资源大但立地条件差的特点,导致普通树木无法在沙化地区种植,所以驯化良种在不良立地条件生长是急切需要解决的。3.3相关支持产业分析。3.3.1林沙产业前景光明。内蒙古沙化地区广泛,全区沙化土地面积41.4667亿hm2,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05%。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林沙产业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4]。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林沙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促进内蒙古林木种苗的发展,如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等抗旱性强的树种种植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不仅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对当地产生一系列经济价值。3.3.2中蒙药材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全球天然药物市场份额达到8000亿美元,而中国天然药物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中蒙药作为中国天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中提升潜力巨大,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多个中蒙药种植基地,在当地也形成了一些深入人心的蒙药品牌。3.3.3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以森林旅游业和其他涉林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内蒙古总林业产值中的比例逐年增加。2017年内蒙古第三产业涉林产业产值为912119万元,产值在全国省份中排名靠前,且这一产值比重还在逐年增加,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3.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特点。。3.4.1企业战略结构。内蒙古积极鼓励支持林业相关企业,使其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今内蒙古形成了一批以蒙草集团为代表的林业龙头企业,企业运用生态“大数据”[5]等平台精准治理内蒙古荒漠化严重地区,修复生态环境,在林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众多地区实现了由荒漠变绿洲的景象。3.4.2竞争优势较弱内蒙古林木种苗基地分布不均匀,生产方面,种苗基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种苗品种单一,存在数量供应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6-7];创新方面,对抗性强等广适性种苗改良研究不足,尤其不能满足困难立地条件的种苗种植;种苗监管方面相对薄弱,根据国家林草局2019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结果,内蒙古对规定抽检单位的自检规范存在问题,反映出部分种苗基地对种苗质量的重视程度不足。3.5政府分析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及到对关于林木种苗的发展策略,并修订《中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法规文件,并于2019年成立了国家林草局第一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培育创新种苗及其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给予肯定,各项法规的颁布也使各级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业更加重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相继颁布《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木种苗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林木种苗产业的规范管理,促进产业发展。3.6机遇分析。3.6.1集体林权改革制度激发产业潜力。随着内蒙古集体林权改革,逐步实现了由林业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办林业的目标,通过明晰林权调动林权主体的积极性,林业生产力也得到逐渐释放,成为林业产出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8],改革制度也使社会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林木种苗产业的建设当中,为林木种苗产业提供动力。3.6.2林业生物质能初露头角为种苗成产业创造条件。近年来,生物质能在林业产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林业产业与生物质能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9]。对于内蒙古来说,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实现生态和经济提升方面都有极大的潜力。

4建议

种苗业范文篇6

随着生态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充分适应当代林业建设的发展,对种苗技术及管理措施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种苗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还要满足产品多样化及优良化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栽培死亡率、应用范围广泛等方面进行宣传,并按照国家的相关管理条例,择优选取,摒弃不良的种苗,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林业建设与发展。

2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业技术型人才。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但现今,专业技术人才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如今,林业管理的方法并不完善,即使管理人员非常看重种苗的栽植,但忽略种苗栽植后的护理,大大降低了种苗的成活率,造成人力和资金的耗损,致使林业发展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加之员工工作量较大,无法保障工作质量。我国目前已培养了许多专业林业技术人才,但由于林业种苗作业较多地集中在偏远地区,工作环境较差,致使很多人才都不愿来此工作,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2.2调研信息不足且不能充分共享。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及时共享,导致调研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动向,致使种苗生产不是紧缺就是过剩,影响了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导致种苗的发展停滞不前。另外在管理工作中,因为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调研,不了解市场环境及需求,无法保证种苗符合实际市场的需求,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市场的发展,造成市场产品的过剩及混乱等。2.3资金成本不足。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比较漫长,前期成本投入也很大,且在短期内很难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对于投资者存在很大风险,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中出现成本预算不足的情况。成本不足也就意味着技术人员的待遇不高,专业人员流失严重,不容易招到更多的优秀人才,阻碍了林业种苗的技术发展与管理。另外,很多投资者对林业种苗存在一定误解,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束缚,不利于种苗的监督管理,影响了林业种苗的联锁产业的发展。

3改善途径

3.1培养技术型人才。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是提高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的重要途径,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拿出资金,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项的培养训练,提高其对种苗知识的掌握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还应设置奖励政策,以便招揽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3.2做好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工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网络连接建设,引进最新技术,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达到信息互通有无,保证详细了解实际市场需求,时刻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并能够正确选择选苗育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将技术信息和市场的发展模式相连接,能够有效加强林业种苗具体讯息的传达工作,良好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3.3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为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进行,林业部门可适当提高成本投入,以用于种苗的发展。另外,在政策上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给予部分企业以经济上的帮助,同时还可以与一些相关企业进行团结协作,通过社会的公众力量,筹措到更多的投入资金,一方面有利于林业建设宣传,同时还能改善因成本不足给林业种苗带来的影响。

4结语

总之,因为林业种苗在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林业部门应尽量解决种苗生产技术以及管理中问题,从而保证林业工作顺利开展,推进林业项目的长久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小军.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

种苗业范文篇7

1我国林业种苗管理与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的缺乏。在林业中种苗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的种苗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影响种苗管理的效果,显然不能符合现代的林业的发展。这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林业种苗人员,没有一套专业的、系统的管理模式。1.2缺乏市场调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林业也应如此。但是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一直都是不顾市场的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是所谓的经验来栽种树苗,导致了由于种植的过多卖不出去的现象。更有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培育树苗的过程中以次充好,这样大大的降低了树苗的质量,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技术的进步。1.3缺乏充足的资金。目前林业的资金支持是不够的,种苗管理是林业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应该增加对于林业的资金支持。种苗管理并不是依靠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完成的,而是靠专业的技术人员长期的栽培树苗,一点一点的完成的。所以种苗管理需要聘请专业的种植人才,这是需要资金的。同时,在种苗管理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承担风险。但是我国目前还是缺乏在林业方面的资金,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2林业种苗管理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措施

2.1政府的配合。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林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像黑龙江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决定要严格执行良种基地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良种补助资金安全,会议还决定,由省站种子管理科负责协调临近省及省内相关市、县,解决好基地优选等工作涉及的有关问题。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各项鼓励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严格监管市场秩序,保证林业健康顺利地发展。2.2提高种苗人员的专业水平。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人才的支持,林业也不例外。为了提高种苗管理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就必须加强种苗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习种苗管理方面的专业并积极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将来林业的发展做准备。2.3因地制宜。为了使林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打破过去固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因地制宜的方法。就像黑龙江省,该地区处于我国的最北端,气候较为寒冷,应该种植较为抗冻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让合适的树苗在合适的地区生长,以此促进林业的发展。2.4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也是林业种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推动林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例如,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严格遵循质量标准的要求,应该选择健康粗壮的母树采集种子,并且在收购种子的时候也要严格把关。在播种前也不能放松,应该提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进而提高成活率。同时,也应该对即将要播种的土地进行简单的处理,像除草、松土、施肥等等,保证种子处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种子发芽长出新苗后,要对幼苗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其生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施肥、补光等措施。在幼苗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就将幼苗移植到别的地方或者是直接造林。并且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放牧牲畜的啃食等等。2.5积极交流。各个林业种苗培育基地应该积极的进行技术上、管理模式上的交流。当地的各个基地一年内可以规定几个交流会,专门用来交流分享在育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交流一下经验,然后借鉴其他基地的经验,使自己基地的种苗更好的生长。林业种苗培育基地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定期请专业的人员来培训指导员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以培育出优质的种苗。2.6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各个省市的林业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建设,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林业部门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平台,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了解市场的动向,以此来播种市场上需要的树苗。还可以从这个网络平台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7加强资金上的支持。在林业种苗的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可能会因为病虫、气候等等不可避免的因素损失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资金在林业种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种苗的资金投入,保证林业种苗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发动群众的力量,为林业种苗筹集资金,改善林业种苗资金匮乏的问题,推动林业种苗的进一步发展。

种苗业范文篇8

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植物新品种保护有待加强。一些高生产力的林木新品种因投入不足至今尚未建立种子园、采穗圃,也没有大规模推广形成现实生产力。产业的低、散、小问题仍然存在,单位面积效益与国际水平比差距较大;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结构性过剩仍然存在。《种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亟待完善;种苗管理机构和队伍力量薄弱,尚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对策与建议

实行林木良种科研、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实施重点良种基地的多功能开发,将其建设成为林木良种科研、生产、示范与科普“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深化林木与花卉良种选育;深入推进“森林浙江”良种推广行动,树立一批良种推广典型,推介一批优新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林农,规范一方种苗市场,加快优新品种成果转化,加强技术集成,抓点带面,加大林木良种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基地化供种和林木种子贮备为核心,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良种经营、统一种子贮备、统一质量检验、统一余缺调剂“五统一”的林木种子生产供应模式,强化造林种子的供应保障。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应用林木良种和容器育苗等新技术,实施良种化、容器化、标准化育苗,不断提升良种壮苗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扩大珍贵树种、油茶等良种壮苗直补,加强珍贵树种、经济树种、平原绿化树种等多年生容器苗培育,满足林业建设和国土绿化对苗木多样化需求。巩固提升绿化观赏苗木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家庭园艺产品,积极开发食、药与工业用等新兴花卉,大力发展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着力培育苗木物流、花卉苗木基地休闲和观光等服务业,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和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加快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花卉苗木经纪人队伍,深入开展行业组织、指导、服务和协调,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建规章、抓源头、强监管、促规范,完善林木种苗法律法规,严格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强化种苗质量监管,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林木种苗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和执法队伍,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水平。开展规范化苗圃建设,对严格执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质量检验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标签管理制度和检疫制度,逐步实现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用于支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林木良种选育、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林木良种生产补贴、林木种子贮备、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等。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重点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积极争取通过税收、信贷和贴息等政策措施,对林木和花卉种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形成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新格局。

本文作者:刘凤姬翁慧芬陶红飞工作单位: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

种苗业范文篇9

一、严格管理选苗过程

林业种植环节中,较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是种苗选择。种苗选择环节具有系统化的流程,必须做到认真选择,层层把关,保证种苗的优质基础上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质的林木。在进行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满足基本要求,林木种苗要健康,没有遭受过虫害以及灾害,苗木表面没有冻伤,也没有腐烂的位置,同时控制苗木的外观,所有苗木总体的生长状况要保证一致,粗细一致,植物的颜色正常,所有的表面皮肤完整,根系发达,生长势态良好。

二、专业的栽培技术

1种苗灌溉

种苗种植环节中首先保证优质的选苗工作,其次要合理的进行灌溉,灌溉是栽培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相关人员必须提升重视程度,在进行灌溉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灌溉环节中保证水分喷射均匀,及时的进行检测,避免发生林木空心、腐败、死亡等问题。日常要合理的监控,在枯水时候定时的进行人工合理灌溉,有效避免枯萎现象的发生,提高林木的存活率,避免影响整体的培育效果。在雨水量较为丰富的季节,也要合理的进行控制,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对于排水工作的关注度,雨水含量过高的时候,在林木种植区域附近挖设人工的排水槽,让更多的水分通过人工建立的渠道流失,防止水分含量过高影响苗木根系,避免根系的破坏。

2合理施肥

为保证林业苗木可以健康的成长,整个种植环节中进行科学的施肥,适当的采用施肥处理,后期植戏物生长环节中也要定时的进行追肥处理。详细来说,在种苗的种植时期,为保证种苗存活率以及健康率,种植的同时在根部撒上生根粉溶液,处理妥当后在进行种植。后期根据植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合理判断,定时的追加肥料,特别是在雨季时期,苗木的生长状况会受到影响,因此添加氮磷肥能够保证苗木在最合理的水肥比例下健康的生长。在病虫害高发的前期要进行处理,合理预防,例如在六月份至八月份期间常见的病虫害为食心虫,所以应该对于苗木进行除虫以及防虫处理,部分生长状况较为良好的苗木要进行涂白,在种植区域附近喷射除虫剂或农药。

3保温措施

林业种苗种植过程中要考虑外部环境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刚种植成功的苗木要重点关注,如果处于低温甚至是霜冻的阶段,要及时展开保温处理,在苗木的表面上铺设一层草垫子,采取系列化的措施合理保温,防止低温导致苗木的大量死亡。

三、技术革新

1改进肥料

种植林业苗木的环节中要添加一定数量的肥料,但是选择的肥料应该将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少量的化学肥料,种植环节中技术人员可以自己配置需求的肥料,例如将栽培处理后的杂草和树枝收集起来,统一处理,将这些废弃物堆放到室外空间,通过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它们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自然的变成腐烂分解物,形成天然有机肥料,部分的堆积物在堆积时间超过半年后,为提升分解以及腐蚀的速度,需要配合使用机械设备适当的打散,松土处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利用天然发酵处理后的肥料,在植物种植初期进行土壤混合,能够让肥料和原本的土壤逐渐融合,种植后的苗木在肥料的作用下会快速的生长,发育更加的健康;同时天然有机肥料为各种爬行动物的生长提供便利,可以利用爬行动物的作用进行土壤翻松,为苗木的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2灌溉技术更新

苗木种植栽培初期必须进行定期的灌溉工作,灌溉环节中要消耗数量较大的资金,同时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较高,因此为了节约水资源,控制经费投入,同时方便苗木的生长,可以在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季节进行苗木栽培或种植处理。通常状态下不需要每天都展开灌溉,必须注意的是夏季时期,由于温度较高,水分的流失速度快,幼苗必须每天都展开灌溉处理;为保证灌溉质量,不要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处理,而是选择傍晚、清晨时期,让水分处于最低的蒸发率。干旱地区要结合实际水分状况提升灌溉的次数,雨季阶段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苗木的根部发生腐烂。未来要提升智能机械化设备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占有量,提升基础专业设备的数量,利用智能逐渐替代人工处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3建立信息平台

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行业内部得到快速的发展,林业种苗管理工作要建立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管理水平,避免各项资源的浪费。让各种的资源和信息及时传递,管理供求信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络交流沟通,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总而言之,为保证行业的长久性发展,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更新自身的观念,学习最新的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和分析,获取更多的资源,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曹嫔 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东岔林场

参考文献:

种苗业范文篇10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用种大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种苗生产集散、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中心之一。近年来,我市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和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种苗工程,农业种苗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种苗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网络初步形成,供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我市种苗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育、繁、推脱节,种苗商业化研发机制亟待建立;种苗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弱;种苗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生产经营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市已进入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加快现代农业种苗(包括农作物、畜牧、林果、渔业、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成为提升我市现代农业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人文环境和区位优势,优化政策环境,搞好资源整合,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引进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农业种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管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现代种苗产业体系,大力提高我市现代农业种苗产业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到年,形成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苗管理体系,建立种苗储备体系;引进、创新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种质资源,建设1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1处蔬菜种质资源分中心、1处果树花卉地方种质资源中心、1处渔业种质资源储备中心;建设1处农作物优异种质及原种繁育基地,建设10—12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种苗生产繁育基地,5—10处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0处省级以上种畜禽示范场;培育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企业和品牌。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更新换代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设施蔬菜国产品种占有率明显提高;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到40%以上。

到年,建设一批部级农业种苗研发产业园区,建设省级以上种畜禽示范场30处;吸引一批境内外知名种苗企业落户,建设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种苗商业化育种中心,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建成一批与生产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优势种苗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苗产业龙头企业,使成为名副其实的种苗大市、种苗强市。

三、大力实施新一轮种苗工程

(一)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育种单位,通过开展种质资源清查,加强潍县青萝卜、益都红辣椒、寿光独根红韭菜、临朐黑山羊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搜集与保护,实施种植资源保护和利用动态监测。积极开展国内外种业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国内外特异性种质资源的引进力度,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现有种质资源,创制一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和育种中间材料。结合种质资源中心、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种场建设,建立全市公益性种质资源交流利用平台,促进公益性种质资源共享,为商业化育种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引导种苗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继续组织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建立科研育种基地,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海南等地建立科研育种繁育基地,加快新品种繁育步伐,引进人才和种质资源,增强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积极探索建立种苗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做法,提高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注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专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提高我市农业品种的国产化水平。充分发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等重要节会作用,实现种苗品种研发、资源利用、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品牌建设以及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互动,鼓励国内外知名种苗企业将总部设在或新设立公司。加快现代种苗产业园建设,完善种苗物流、仓储、加工、检测、拍卖、交易集散等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我市种苗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三)实施种业生产基地标准化工程。围绕全局性、关键性环节,推进建设一批工厂化、规模化与市场化的优良种苗引繁示范基地,重点突出粮食、蔬菜、畜牧、林果、渔业、花卉苗木等优质种业基地建设,提高我市种苗繁育水平。科学规划种苗生产优势区域,鼓励和引导种苗企业向生产优势区域集中,确保种业生产基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地力肥沃、交通便利。支持种苗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苗生产繁育基地,不断扩大农业良种繁育规模。加强作业机械和仓储、加工、精选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完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推进种苗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建设。支持种苗企业走出去,在海南等地建立科研育种繁育基地,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

(四)实施种业品牌工程。种业企业要树立“以质量塑造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的理念,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原则,树立“零缺陷”意识,大力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构建规范化的服务体系,提供配套技术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种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力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种业企业积极参加品牌申报和认证,提高种业企业及产品知名度,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品牌和企业。对获得中国名牌、名牌的种业企业,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创知名品牌奖励制度的通知》规定,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全国、全省名牌种苗企业优先获得申报国家及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资格,优先享受上级有关项目资金。

(五)实施种苗管理护航工程。加强种苗新品种区域试验站标准化建设,增强新品种科学评价能力。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精简效能的原则,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种苗企业自检与行政监督抽查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国外引进种苗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加强市、县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网络建设。列入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的粮食大县及制种大县应按照相关规定配齐检验人员,切实提高种苗质量检测水平。建立种苗管理信息查询系统和网络平台,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的质量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障生产用种安全。建立市、县种子储备体系,重点储备短生育期和大宗粮食作物种子,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需要。种子储备任务应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

(六)实施现代种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现代农业种苗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种苗产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鼓励种苗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种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培育种苗企业科技创新团队,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参照有关政策解决进入企业科研人员的户籍和待遇等问题。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学科交流合作,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选派有较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员外出深造,打造一支业务技术精湛、管理理念先进、经营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队伍,率领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竟争。加快培养种业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认真组织开展实用人才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检验、生产、加工和贮藏人员的技术技能。

四、政策扶持和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积极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现代种苗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公益性种质资源的保护、繁育和推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平台建设。对国家、省重点支持的种苗企业,各级财政要给予配套支持,对选育出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积极开展市级农业种苗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对建成并验收合格的种苗示范企业,由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贷款贴息力度,将种苗生产、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把种苗执法、市场抽检、质量鉴定、试验示范等种苗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种苗产业,不断拓宽种苗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的种苗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种苗生产的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社会力量对农业科技机构和高等院校种业科技开发的捐赠支出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比例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科技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落实土地优惠政策。土地、规划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对公益性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及种苗企业用地进行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符合“育繁推一体化”条件的优质种苗项目的用地需求。对种苗企业投资建设种苗生产基地所需的管理、加工、仓储用房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用地,要按照农用地管理规定优先予以保障。同时,严格落实种苗生产基地保护措施,严禁侵占生产基地或擅自改变其用途。各级各部门在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时,要优先考虑种苗企业研究繁育基地的用地需求。

(四)建立金融支持机制。金融部门要鼓励引导银行、保险等单位,支持种苗企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及风险防范等工作,切实解决种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投保难等问题。把种苗生产保险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逐步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业风险分散机制。鼓励种苗企业创造条件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制定实施种苗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高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健全完善种子生产收储政策,鼓励引导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进一步加大对种子收储信贷的支持力度。扩大种业企业有效担保物范围,方便企业获得抵押贷款。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应积极为种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五)推动种苗企业兼并重组。通过优化市场机制、调整企业布局,使种苗企业在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提升。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苗产业;鼓励种苗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苗企业整合种苗资源,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

(六)健全种苗监管体系。深化种苗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种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市、县、镇三级种苗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职能。加强种苗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装备精良的种苗管理队伍。严格种苗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加大种苗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抢购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苗等违法行为。加强出入境种苗的检验检疫。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监察、公安、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强化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