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农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7:20:52

种粮农民

种粮农民范文篇1

一、补贴政策目标

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各地和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应对2012年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预计增支的影响,鼓励粮食主产区农民多种粮、种优质粮,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补贴范围及资金分配原则

为保持政策延续性,着重支持种粮农民发展主要粮食品种小麦、水稻的生产,2012年的农资综合补贴范围仍然为小麦和稻谷实际种植面积。

2012年,我县继续采取在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切块安排小麦和水稻良种良法示范户补贴资金,并对良种良法示范户补贴进行当年补上年的做法。今年良种良法示范户补贴以2010年补贴规模、范围、标准为依据,按照2010年补贴清册发放。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关于拨补小麦良种良法示范户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07年水稻良种良法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方案和水稻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资金操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由农业部门向粮食三大行动项目区内的农民直接推荐良种和良法,并登记造册。下一年度,财政部门按上年农业部门提供的补贴清册,通过财政补贴农民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资金。

2012年农资综合补贴在扣减2010年底因抗旱保苗需要提前预拨的资金后,剩余资金一次性安排和拨付到位,不留机动资金,全部发放给农民。各乡镇如因统计不当导致数据误差等问题,由各乡镇自行统筹解决。

2012年各乡镇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分配,以各乡镇财政、农业部门统计上报的2010年小麦和稻谷种植面积为依据。

三、补贴资金落实到农户办法

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要以小麦和稻谷播种面积为依据,分解落实到每个农户,包括非计税土地(如五保户耕地、无固定收益耕地、新开垦(复垦)土地,以及驻当地的国有农(林、茶)场、农垦企业土地)的小麦、稻谷种植面积,确保所有种粮农民都能享受到农资综合补贴。

补贴资金必须全部分配发放给农民,直达农民个人账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

四、补贴资金发放办法

补贴资金分解落实到每个农户后,每个农户的补贴依据、标准、数额必须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后,再通过财政补贴农民“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严禁以任何理由将补贴资金顶抵任何费用,严禁扣压农民补贴专用存折。

按照省粮补办《关于做好2007年粮食直接补贴工作的通知》1号)的规定,农户之间转包耕地的,按照合同约定的补贴对象发放补贴。单位或村将集体土地分包给农民种粮的,必须将补贴资金发放给承包人,严禁单位或村干部集中领取补贴。

为提高补贴效益,方便种粮农民,促进春耕生产,支持受灾农民抗旱保苗,各乡镇要在2月25日前将补贴资金一次性全部兑付给种粮农民,小麦、稻谷良种良法补贴发放时间可适当延迟。

五、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由中央财政从预算资金安排,县财政局在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进行管理和拨付,分账核算,单独反映,严禁挤占、挪用。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要依照本方案,制定本乡镇农资综合直补工作方案。

种粮农民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通过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提高农民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粮食品种优良化,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实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的目标。

基本原则:补贴主要粮食品种;按优质粮食品种实际种植面积补贴;补贴资金向产粮大户倾斜;财政资金直补方式兑现到户。

总体思路: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推广良种,自愿种植,直补粮农,增产增收。

二、补贴对象范围

种粮直补以24个街镇乡为单位,实施面积37万亩(以各街镇乡**年水稻种植面积为基数,按比例规划直补面积),其中优质稻27万亩、普通高产稻10万亩,直补资金总额440万元。玉米直补规划在万古、国梁、回龙、智凤、龙岗、棠香、三驱、高升等8个镇(街)高产示范片中实施,计划补贴面积2万亩,直补资金总额10万元。拟与测土配方施肥、稻田免耕、秸秆还田、旱育抛秧、玉米肥球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配套实施。

根据直补规划,本县农户在本镇直补品种供种网点购买的水稻直补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亩的农户;玉米直补规划区内种植直补品种达到1亩的农户均属补贴对象范围(杂交水稻用种量按0.7公斤/亩计算,杂交玉米用种量按1.3公斤/亩计算)。凡补贴品种实际种植面积不足1亩的农户,不纳入补贴范围;县内农户在县外购买的水稻直补品种和县外农户在本县购买的直补品种以及玉米直补规划区外种植的直补品种均不属于补贴对象范围。

三、补贴标准

根据《**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市分行关于完善对种粮直接补贴办法的通知》(渝农发〔**〕552号)的有关规定,优质杂交水稻每亩补贴10—15元,普通杂交水稻每亩补贴8—12元,杂交玉米每亩补贴5—8元。同时,根据直补资金向种粮大户倾斜的原则,对种植直补品种面积达到20亩的农户和业主适当增加补贴(补贴标准根据最终统计数量确定)。补贴资金按农户分别计算和兑现。

四、补贴品种

1、优质杂交水稻

宜香9303、渝优1号、丰优香占、Q优6号

2、普通杂交水稻

川丰6号、准两优527、II优416、金优725、为天9号、合优3号、K优88、辐优802、金优117、西农优7号、渝优11号、Q优1号、川香稻5号、II优21、N优2号、II优602

3、杂交玉米良种

东单60号、三北六号、蠡玉10号、蠡玉6号、渝单7号、蠡玉168、中农2号、鲁单661、辽单27号、登海11号

注:以上水稻品种根据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渝品审〔**〕9号)公布的适宜区域,适宜在稻瘟病非常发区种植的,不能在我县稻瘟病常发区种植;

以上玉米品种感矮花叶病的,不能在我县直补实施街镇乡种植。

五、签订项目监管协议

合法经营补贴种子的企业须与县农业局签订项目供种监管协议,明确监管方和供种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供种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申报并备足分品种供种数量;使用的品种名称必须真实、规范,不得使用非审(认)定名称。

2、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GB4404.1—1996)二级以上,包装、标签标识符合相关规定。

3、销售的“两杂”种子必须进行种子包衣,并符合相关规定。

4、直补品种中优质杂交水稻种子每公斤最高零售价不得高于28.5元、玉米不得高于17元,同一补贴品种不高于上年的最高零售价格,在我县范围内销售价格一致。

5、填写售种凭证内容必须真实,并按相关要求建立销售档案和填写供种清册。

6、销售种子的同时应分品种配送栽培技术资料,且不得有虚假宣传。

7、在销售直补品种时,必须向农户出具直补品种销售凭证。

8、严格履行售后服务职责,具体的售后服务内容为:免费提供品种栽培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设立技术咨询与质量投诉电话,及时解答农户咨询,妥善处理质量投诉;在大田生产的各个关键季节派专人到各乡镇进行质量跟踪和技术指导服务;在各街镇乡召开生产技术培训会,重点指导农户按照植保部门的病虫测报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等。

9、对签订供种监管合同难以履行售后技术服务的供种企业,供种企业可以委托农技服务协会进行售后技术服务。其收费标准为每公斤水稻0.8元、玉米0.4元。代销商在农户购种时发放售后服务卡(此卡委托县农技服务协会制作)。

(二)监管方的权利和义务

1、介绍农业生产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特殊生态区域的情况,方便企业计划安排供种品种。

2、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直补政策、补贴品种的特征特性、补贴标准等,为供种方供种提供有利条件。

3、统一印制“大足县**年种粮补贴供种专用凭证”、“大足县**年种粮补贴供种登记清册”,其成本费用由供种方承担,分发到各乡镇(街)网点如实填写,作为兑现种粮农民直补资金的依据。

4、监管方有权抽查直补品种质量、销售数量和企业自主开展售后服务的情况等,有权委托实施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对直补品种的供应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供种办法

(一)供种企业必须提前申报并提供企业资质证明材料,办理经营品种备案,签定供种监管合同和售后技术服务合同。供种企业于11月20日前向县直补办分品种书面申报可供种子数量和价格,县直补办根据所申报的数量进行平衡。供种企业证明材料在规定期限内交县直补办存档,并到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备案。供种前,供种企业与县直补办签订供种监管合同,与街镇乡代销商或农技服务协会签订供种售后技术服务合同(委托农技服务协会行使售后服务的供种企业),明确责、权、利关系。完善以上手续后方能供应直补品种,否则县直补办不予认可。供种企业、种子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要接受县农业执法部门和街镇乡直补办的监督检查。

(二)销售方式

1、供种企业的营销网点供种。

2、自愿委托县、街镇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点供种。

3、自愿委托县种子行业服务组织供种。

以上三种销售方式,由供种企业自愿与当地农业部门协商。

(三)供种管理

1、为促进我县优势农作物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生产,直补水稻品种最低供种任务每个品种不得少于5000公斤、玉米品种最低任务每个品种不得少于500公斤。直补品种应在符合规定的区域内销售,否则取消直补品种供种资格。

2、供种企业必须向购种农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技术服务,若供种企业自身不能提供优质的售后技术服务的,可委托农业技术服务协会代为行使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3、为便于种粮直补工作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失误,本县**年直补品种供种网点由县级商在规划乡镇设立代销点1—3个,设立的代销点必须到各乡镇直补办公室和县直补办公室备案,并履行其相关职责。县级直补种子商不得零售直补品种。

4、供种企业每到一批种子,必须向县直补办提供相应的种子质量检测证明,不能出具相关证明的,可委托县种子管理质量监测站进行抽检,证明质量合格并到县直补办备案后,才允许发往乡镇代销点进行销售。

5、供种企业必须制定直补品种销售进度计划,报县直补办。县直补办对不能完成销售进度计划的企业,县直补办有权在直补品种间调剂供种计划数量。

6、种子代销商在售种时必须如实向农户开具种子销售专用凭证。票据要求:如实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镇、村、社或组)、联系电话、购买时间、所购品种名称、企业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对违规虚假出具此凭证的企业或个人,其后果自负。本票据一式三份(经销商存根联、农户发票联、直补办公室登记凭证联),票据由县直补办公室统一印制(全部连号),街镇乡直补办公室在县直补办公室领取,街镇乡涉及直补品种的经销商在当地政府直补办公室按成本价购买。

7、种子代销商在销售直补种子时必须发放供种售后服务卡,卡上注明:企业名称、所供种子名称、售后技术服务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投诉电话等相关内容,(此卡委托技术服务协会统一制作),并登记供种清册。包括家庭地址、姓名、身份证号码、购买品种名称、水稻玉米种植面积等内容,具实填写。

8、直补种子代销商在销售季节必须每月28日前报送一次直补品种销售情况动态表给当地政府直补办公室(销售旺季每15天报送一次即:1—3月13、28日各报送一次),当地政府直补办公室汇总后报送县直补办,以便掌握供种进度。

若供种企业违反以上职责,除承担相关责任外,县直补办将取消该企业直补品种供种资格。

七、实施程序和主要内容

(一)分工负责、归口管理

1、街镇乡政府向农户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和规定,监督本镇乡直补经销商销售情况,报送本镇乡直补品种销售进度,核实农户购买品种和实际种植面积,填制并上报《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汇总表》(见附件六、七),协助金融机构兑现直补资金。

2、农业部门负责种粮直补工作牵头、指导协调供种和种植工作;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种子市场;检查验收实际种植面积;收集、审核、汇总《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3、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负责按照县农业部门核实的直补资金资料进行资金审核、拨付和预算安排,负责与委托发放直补资金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代办机构)签订委托发放协议、结算资金等工作。

4、金融机构兑现直补资金。代办机构收到资金后,在规定期限内按直补资金发放清册兑现补贴,同时向县财政局反馈发放情况。

5、粮食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自身收购网点多的优势,按照市场价格签订收购合同、优先收购订单粮食,多掌握粮源。

(二)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和兑现程序

1、农户凭身份证购买直补品种;种子经销户向农户开据种子销售专用凭证,发放供种服务卡,登记供种清册。为避免虚假宣传损害农户利益,农户购种时可按预计的直补金额向种子经销户赊欠,待直补资金兑现后付清欠款。种子经销户在种子销售结束后(4月底前)应将种子销售专用凭证、供种清册移交当地街镇乡政府(办事处)种粮直补办公室(简称乡镇直补办)。

2、街镇乡直补办在供种结束后1个月内应组织工作人员和村委会人员依据经销商提供的种子销售专用凭证、供种清册,分户核实农户购买品种和实际种植面积,分村、社填制《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由当地村委会和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参与核实人员签字上报街镇乡直补办。街镇乡直补办对收到的《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核实无误后进行汇总,填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汇总表》,由街镇乡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送县直补办(报送文字报表一份和软盘)。在核实品种、种植面积时,应与农户的购种发票和供种清册进行核对,特别注意身份证号码的核实,深入到农户实地核实种植面积,并与理论用种量进行对比,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街镇乡直补办应在5月底前核实结束,核实结束后分村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3、县直补办根据各街镇乡上报报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抽查或复核,复核时间为15天。县农业局对街镇乡上报的《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复核无误后,县直补办填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汇总表》,经农业局长签字、单位盖章后送县财政局审查。县直补办在7月15日前将全县的《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汇总表》一并报县财政局。

4、县财政局对县直补办报送的《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汇总表》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到街镇乡实地抽查。审查无误后由局长签字、单位盖章,报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拨付直补资金给代办金融机构,并将上述报表送发放直补资金的金融机构。县财政等有关部门审查工作在7月底前完成。

5、金融机构根据《种粮直补品种登记(核实)表》、《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汇总表》办理银行存折,交街镇乡政府发放到户。种粮直补工作力争在9月底前结束。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种粮直补工作,成立了种粮直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农办、农业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监察、审计、财政、农业、粮食、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并下设种粮直补办公室具体负责直补日常工作。各街镇乡要相应成立种粮直补办公室,切实加强对直补工作的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种粮直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具体抓,负直接责任,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把直补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对直接参与种粮直补工作的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吃透政策,掌握要领,在工作中不出现失误和偏差。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种粮直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种粮直补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采取发公告、宣传单,设咨询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种粮直补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种粮直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种粮农民范文篇3

一、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机制

(一)全县根据省下达的2012年粮食直补资金规模,按照统一补贴范围、统一补贴品种、统一补贴标准、统一补贴时限、统一发放程序的要求,将2012年粮食直补资金及时全额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

1、在全县范围内,对种粮农民(包括国有农场、农垦企业的粮食生产者)给予直接补贴。

2、全县2012年的粮食直补品种与年确定的直补品种保持一致。

3、全县根据2012年的粮食直补资金规模,按照年小麦、玉米、稻谷的实际种植面积,测算并确定2012年全县统一的补贴标准。

4、各乡镇根据全县统一的补贴标准和种粮农户年小麦、玉米、稻谷的实际种植面积,将粮食直补资金于4月15日前一次性兑现到农户。

5、我县粮食直补资金,必须全部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活期储蓄存折”(简称“一折通”)对农民发放。

(二)各乡(镇)按照全县2012年统一的补贴标准和农户年的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填写“湖北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并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于2012年9月底以前做好2012年度农户的粮食品种和实际种植面积的基本数据统计、核实、汇总和“湖北省农民粮食补贴‘一折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国农民补贴网“的录入工作,并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为下年度粮食直补提供依据。

二、粮食直补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四)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食直补资金的专户管理制度,加强补贴资金的监管。各乡镇财政所要在农村信用社开设“专项资金专户”,并在专户下单设粮食直补资金专帐,对粮食直补资金实行专帐核算、封闭运行。

(五)要建全粮食直补财务公开、村级公示制度。粮食直补资金的分配和兑付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乡镇应将本地年补贴的粮食品种、面积、标准进行公开。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设立、公布举报电话。补贴兑付以乡(镇)为单位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调查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六)严格规范粮食直补资金兑付程序和手续。农村信用社在收到财政部门提供的补贴资金通知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补贴资金存入每个农户的存折;财政部门通过公告、通知书和媒体等方式,宣传到每个农户;农村信用社凭农民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和存折方可向农民兑付补贴款。农民补贴款不得由乡(镇)部门和村(组)集中代领转付,不得用于抵扣任何款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兑付。对不凭农民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和存折领取补贴款以及集中代领补贴款的,信用社应予以拒付。

(七)要健全粮食直补旬报和基础档案管理制度。核实每个农民的种植面积、对农民的补贴兑付凭证等资料,要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八)各相关部门要从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地做好粮食直补工作。要加强对粮食直补资金分配和兑付全过程和监督,确保粮食直补及时直接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坚决杜绝任何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现象,坚决查处相关的违纪违规行为。

三、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直补工作

种粮农民范文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对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20*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20*年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包括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以下简称粮食综合补贴)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粮食综合补贴的原则

(一)坚持向主产区倾斜的原则。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要全部用于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分配上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省对市、市对县(包括县级市、区,下同)核定补贴规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农民兑付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各项补贴政策、分配依据、兑付方式都必须向种粮农民公开,提高透明度。

(三)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完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分配和兑付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办法稳定、程序简化、周密规范。

(四)坚持一次发放的原则。20*年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要按规定时限同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充分考虑了全年农资价格预计变动对种粮农民增支的影响,采取一次性发放办法,原则上年内不再随农资价格的变动而调整。

(五)坚持政策稳定的原则。本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分配依据、原则,对农民兑付补贴的依据、发放方式和渠道等,今后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不做大的调整。

二、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和资金来源

(一)资金规模。20*年全省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为26.5亿元,其中粮食直补规模7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规模19.5亿元。在省下达的补贴规模基础上,有条件的市可以适当增加补贴规模。

(二)资金来源。粮食直补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安排,其中各市负担的粮食直补资金由各地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安排,对粮食风险基金不足或余额较低的地区,继续由省给予适当补助;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由中央财政增拨的粮食风险基金安排。

三、粮食综合补贴的对象

粮食综合补贴的具体对象为全省范围内从事粮食等农作物生产的农民(包括农业、农垦、林业、监狱、劳教系统国有农场种粮职工)。

四、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分配依据

(一)各市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的确定。粮食直补资金在原补贴范围内原则上保持上年的规模、分担比例不变,新增面积按属地标准增加规模;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在保持上年存量(基本规模和重点产粮县补助)的基础上,增量部分按补贴面积计算的全省统一标准平均分配。

(二)各县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的确定。市对所属各县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原则上要参照省对市的办法核定,其中省对重点产粮县的补助规模不得调整。

(三)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的分配依据。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作为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计算、兑付依据(其中现有果树等经济林面积原则上不予补贴,具体由各市自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尚未完成的地区,以及未实行土地承包的国有农场,原则上以原计税面积作为补贴资金兑付依据。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贴给原承包户,流转双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机动地不予补贴。对于原机动地面积中由于农户人员变动等原因重新按法定程序签订承包合同(二轮土地延包合同)由农民长期耕种部分,纳入范围给予补贴。

承包土地面积中已享受退耕还林补助部分,不再给予粮食综合补贴。

(四)各地要以县为单位,按照全县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总规模和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计算全县亩均补贴标准(不得低于上年标准),并在补贴资金兑付前,在全县范围内公布,必须按全县统一标准兑付补贴资金。

五、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一)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粮食综合补贴资金通过省、市、县财政部门在同级农发行开设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进行封闭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粮食风险基金专户“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明细账户中,对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进行分账核算,单独反映,便于统计和监督。同时,要求以乡镇为单位设立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台账,确保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二)补贴资金采取省按规模核拨,市县据实兑付办法。省财政按核批各市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直接将补贴资金逐级拨付到市、县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市、县财政部门依据财政和农业部门核定的分配额度,据实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在当地金融机构设立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专户;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在粮食补贴资金到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专户后,按已经公示农户和补贴额度直接打入农户在银行的存款账户。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国有农场种粮职工的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由其所在县财政、农业部门具体负责。

(三)为避免截留、挪用、扣款等问题,保证资金安全,20*年对种粮农民兑付补贴资金,继续实行“一折通”或“一卡通”形式,通过储蓄存折(或卡,下同)将直补资金一次性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

对种粮农民发放的储蓄存折,一律不得收取任何相关费用,不得扣收各种款项。种粮农民要妥善保管补贴存折,确保账户内至少保留1元钱,不得清户,长期使用。2007年已领取补贴存折并确认丢失的农户,自行负责补办补贴存折,并承担相关补办费用。

(四)健全粮食综合补贴公示制度。对农民兑付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补贴金额等事项要张榜公示,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兑付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要向种粮农民发放《种粮农民综合补贴通知书》。通知书中必须注明:享受补贴的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补贴标准(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应发放补贴金额等内容。

(六)健全粮食综合补贴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粮食综合补贴的相关资料,必须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七)加强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监管,补贴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允许抵扣任何税费和债务,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八)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发放工作周报及通报制度。自3月1日起,各市要按照省统一格式于每周五15点前向省财政厅、省农委报告工作进度,工作情况将通报全省。

(九)要求20*年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兑付工作于3月20日前结束,特殊地区最迟于3月31日前全部结束。

六、粮食综合补贴实行全过程网络管理

根据国家要求,20*年起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资金发放过程全部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实行网络管理,包括种粮农民基本信息变化情况、村级公示表的输出,补贴资金的分户计算、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的生成以及向金融部门提供分户数据等在内的各项工作。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一)完善补贴网络数据。各级财政、农业部门密切配合,以乡镇为单位,在2007年补贴网络数据基础上,结

合20*年补贴范围、农户变动等实际情况,形成20*年基础信息。

(二)核实录入补贴面积,输出补贴面积公示表进行村级公示。

(三)根据公示结果,调整录入最终补贴面积分户数据,核实录入农户补贴存折账号,以县为单位汇总经公示核准后的补贴面积,根据上级财政部门核定的补贴规模,分别计算全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同时按全县统一标准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乡镇。

(四)各乡镇通过补贴网络按照全县统一标准计算分户补贴金额,打印粮食综合补贴发放明细表,分别交农业部门和当地农户补贴资金开户银行。

(五)农业部门按照补贴发放明细表逐户发放补贴通知书;开户银行根据补贴发放明细表,直接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存折账户。

(六)各市财政部门务于4月30日前将20*年补贴网数据上报省财政厅,不再组织事后补录数据工作。

七、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工作责任制

(一)粮食综合补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市政府要对本地区粮食综合补贴工作全面负责。要责成财政和农业部门牵头,由农发行、农信社、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粮食综合补贴工作组,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监管,通过补贴网络配合农业部门搞好补贴资金兑付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并核实补贴面积,政策宣传、培训及补贴资金(存折)的发放;金融部门负责配合财政、农业部门做好补贴资金划拨、发放等相关工作;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补贴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粮食综合补贴政策,截留、挪用和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

(二)各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在省定原则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按期将补贴资金足额兑付到农民手中,确保粮食综合补贴政策贯彻落实。各市具体实施方案要报省财政厅、省农委备案。

种粮农民范文篇5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部署和十七大精神,保证党的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通力合作,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确保补贴工作圆满完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政策

2009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保持2008年粮食直补政策基本不变。

(一)粮食直补原则:

1、补给种粮农民。

2、补贴办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3、补贴兑现及时,严禁截留、挪用、集体代领,严禁抵扣任何款项。

4、补贴政策公平、公正、公开。

5、补贴资金实行存折通过信用社发放,实行一折通。

(二)直补范围:种粮农户、国有农场种粮农工。水库、机关、部队、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所办具有福利性质的农场和基地,不纳入补贴范围。依法征占、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不发放粮食补贴。

(三)直补数额核定依据:

1、对乡镇和国有农场补贴资金的核定。

首先,核定粮食商品量。省对市、县(市、区)以农村税费改革时核定的1994—1998年5年计税常年产量为基数,扣除人均300公斤自留量,计算粮食商品量;国有农场粮食商品量,按2004年省核定的补贴面积和税费改革时确定的全县平均计税单产、粮食商品率核定。用全县补贴资金总额、全县粮食商品量计算出全县斤粮补贴标准,用各乡镇和国有农场粮食商品量和全县斤粮补贴标准计算出各乡镇及国有农场补贴数额。

2、对农户补贴资金的核定。

乡镇对农户按计税面积核定补贴资金数额。国有农场按承包合同面积核定到农工。

撤并乡镇由新组建乡镇按农户原所在乡镇上年补贴标准计算并发放各农户直补资金。

三、补贴资金管理

(一)补贴资金安排。

2009年,全县安排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46,130万元,补贴资金在粮食风险基金中支付。

(二)直补资金专户管理。

直补资金继续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部门在同级农发行开设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设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专帐,对直补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乡镇财政所在乡镇所在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开设“直补资金”专户,办理补贴资金的收支业务。财政局向乡镇下拨直补资金时,要向同级农发行出具拨款文件或划拨方案。

(三)补贴资金拨付和发放。

1、拨付。直补资金由县财政拨付到乡镇财政专户及国有农场财务科。

2、发放。直补资金发放由乡镇财政所和农场财务部门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具体操作。乡镇财政所和农场财务部门收到补贴资金后依据农户计税面积、农工承包合同面积进行测算,正确合理地分配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编制直补资金花名册,张榜公布,无异议后,将花名册抄送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将根据各乡镇财政所提供的花名册将补贴资金划拨到农户直补存折中。农户、农工持有效身份证件按照乡财政所的安排,有序地到信用社领取直补资金。严禁乡镇财政所和农场财务部门直接发放现金。各财政所与当地信用社协商,按兑付能力,妥善安排发放顺序,逐村、社均衡发放。

通过转包、转让、租赁等形式流转土地的,补贴资金兑现给现种粮户。但转让双方另有商定的,按商定意见办理。乡村机动地(纳税地、有税收发票)补贴原则上补给现种粮户,双方有协议的按协议办理。

直补资金兑付时限:各乡镇在3月10日前必须完成发放工作;直补数据在发放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上报县财政局企业科备案。

各乡镇财政所及国有农场财务科要认真建立2009年直补台帐。今年的直补资金花名册,各乡镇财政所要发放给每个村民小组,一式三份:一份用于张贴在村民小组的明显处,便于村民查看;一份放在村民小组长手中,便于村民随时查看;一份用于村民核实无误后,在自己名字后的空格上签字,待村民小组长走遍全屯,花名册上的村民都签字后,交给村会计,村会计将全村签名的花名册集中送乡镇财政所,财政所用这套签名的直补花名册建立当年的直补台帐。

四、直补工作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政策,制定方案。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粮食直补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并将政策宣传工作贯彻始终。按照县里直补方案要求,各乡镇要制定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措施、办法(2月20日前完成)。第二阶段:调查核实,搞好测算。主要调查核实土地流转情况、补贴面积变动情况(2月22日前完成)。

第三阶段:及时兑现,抓好落实。各地在3月10前将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要将兑现情况及时汇总后上报县财政局。在直补资金兑付期间,建立周报制度(周报表附后),以便财政局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阶段:组织验收,搞好总结。3月20日前,县对粮食直补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上报省财政厅。

五、组织领导及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粮食直补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有条不紊地抓好这项工作,县里成立直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王伟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县长张广君、副县长滕广涛担任,组员由县财政局、税改办、农经局、地税局、监察局、审计局、公安局、农发行、信用联社等单位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各部门要分工协作,共同落实直补各方面工作,确保粮食直补工作平稳推进。

各乡镇要加强对直补工作的领导,要建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直补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主管领导专抓此项工作。要抽调乡镇干部,组成若干直补工作组,包村、包组,做好宣传工作和直补花名册签名的监督工作。各乡镇组织的若干个直补工作组要有组长,成员有分工,各村支部书记、会计要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个人责任和领导责任。

(二)加大宣传和督查工作力度。直补政策宣传要做到“六到户”,即补贴范围和依据宣传到户,补贴金额核定到户,粮食补贴申请表填写到户,补贴数额公布到户,补贴资金花名册签名到户,补贴资金兑现到户。

县直补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直补工作进展情况,组织督查组深入乡村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粮食直补政策,截留、挪用、抵扣直补资金的行为,坚决进行查处,予以纠正。直补资金兑付期间,从乡镇到县建立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信访预警、预报制度,及时排查隐患,掌握动态。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注意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种粮农民范文篇6

为抓好今年粮食生产补贴工作,区政府于5月初及时召开了全区种粮农民农资综合与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印发了《**区20**年种粮农民农资综合与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府办发〔20**〕55号),各地各有关部门也按照区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行动,开展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目前全区粮食直补政策兑现总体进展顺利。但是,据区农办、财政局、农业局、监察局等部门组织的工作督查组近期对有关乡镇抽查的情况看,部分地方还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公示不到位、种粮大户核实不准等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区20**年种粮农民农资综合与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工作,经区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实施种粮农民农资综合与水稻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粮种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知晓政策,并切实监督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严格程序,清查复核。为确保真正体现补贴资金向种粮大户倾斜,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街道办事处要抓紧时间对辖区内种粮大户再次进行清查核实。种粮大户花名册经公示并由乡镇长或办事处主任审核签字确认后,于20**年6月5日前报送至区财政局企业科。

种粮农民范文篇7

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根据*市财政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市20*年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20*年对种粮农民在原粮食直接补贴的基础上,考虑成品油价格调整增支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等因素实行综合直补。实施意见如下:

一、粮食综合直补的原则

(一)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对粮农综合直补资金分配和兑付办法既要周密规范,又要符合农村实际,尽量简化程序,力求化解和避免矛盾。

(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粮食综合直补工作各项政策、对种粮农民分配补贴的相关数据以及补贴兑付方式都要向农民公开,确保宣传到户。

(三)坚持政策稳定性的原则。本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分配依据及分配原则等相关政策,今后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

(四)坚持综合算帐,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农民种粮使用柴油全年预计增支因素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化肥、农药、农膜等其他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及全年预计增支,进行综合测算,核定补贴。

(五)坚持一次性发放、直补粮农的原则。对成品油价格调整,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给予的新增补贴资金,连同粮食直补资金一次性发放到粮农手中,20*年年内不再随实际价格变动而调整。

二、粮食综合直补的对象和补贴品种

(一)补贴对象:全市范围内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种粮农民(含农垦系统国有农场的种粮职工)。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贴给原承包户,承包方与流转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补贴品种:享受综合直补的粮食品种为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杂粮。

三、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分配依据

自20*年起,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中每个农户当年5种粮食的实际播种面积作为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分配依据。

在汇总全市直补范围内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计算出全市统一亩均补贴标准,并在补贴兑付开始前,在全市公布。

粮食综合直补标准不得低于10元/亩。

四、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一)市财政局在市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进行封闭管理,明细核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要在农村信用社设立“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并设立综合直补资金台账,确保补贴资金的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二)财政局依据农业部门提供的直补面积和亩均补贴标准,计算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的粮食综合直补资金额,拨付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在粮食直补资金到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后,按照粮食综合直补具体实施办法按期向种粮农民兑付。20*年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兑付工作必须在6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三)建立统一的直接补贴发放渠道,实现“一折通”或“一卡通”。

为避免直补资金发放过程发生截留、挪用、扣款等问题,保证资金安全,同时为逐步建立“统一格式、上下一网、资料共享、信息畅通”的农民综合直补网奠定基础,20*年对种粮农民兑付直补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或“一卡通”形式,通过储蓄存折(或卡)将直补资金一次性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对种粮农民发放的储蓄存折(或卡),其工本费统一由农村信用联社负担,不得向种粮农民收取任何相关费用,不得扣收各种款项和债务。

(四)健全粮食综合直补公开制度。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兑付,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农民兑现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每个农民的补贴面积、综合直补标准、粮食直补标准、新增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事项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兑付农民的粮食综合直补资金,要向种粮农民发放《种粮农民综合直补通知书》。通知书中必须注明:享受补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补贴标准(包括粮食直补标准和新增补贴标准)、应发放补贴金额等内容。同时要让粮农清楚对今年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国家一次性给予了补贴。

(六)健全粮食直补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粮食综合直补的相关资料,要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七)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补贴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允许抵扣任何税费和债务,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五、建立粮食综合直补工作责任制

(一)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实行粮食综合直补,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由财政和农业部门牵头,宣传、农发行、农信社、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粮食综合直补工作组,共同做好直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直补资金的筹集、监管;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及核实粮食播种面积以及直补资金的发放;金融部门负责配合财政、农业部门做好直补资金的划拨、发放等相关工作;宣传部门做好政策宣传,确保粮食综合直补政策家喻户晓;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直补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粮食综合直补政策,截留、挪用和套取财政补贴等问题,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

种粮农民范文篇8

一、粮食直补的原则

(一)坚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原则。粮食直补资金要全部用于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二)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对粮食直补资金分配和兑付办法既要周密规范,又要符合农村实际,尽量简化程序。

(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粮食直补各项政策、对种粮农民分配补贴的相关数据都要向农民公开,确保宣传到户。

二、粮食直补资金规模和来源

(一)资金规模。粮食直补资金规模为市政府分配给我县2005年的指标。

(二)资金来源。粮食直补资金由各地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安排,省适当补助。

三、粮食直补对象和补贴品种

(一)补贴对象。用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的具体对象是全县范围内从事享受补贴的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含农垦系统国有农场职工)。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贴给原承包户。原承包方与流转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补贴品种。2005年享受直补补贴的粮食品种为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杂粮五大粮食作物。

四、粮食直补资金分配依据

(一)对农民分配粮食直补资金的依据。以每个农户今年实际种植玉米、水稻、高粱、小麦、杂粮的面积之和,扣除机公务员之家请支持原创网站大秘书网动地面积后,作为分配粮食直补资金的依据。按照全县粮食直补资金总规模和当年享受补贴的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计算出全县统一亩均补贴标准,在补贴兑付开始前,在全县实行张榜公布。

(二)对每户农民的直补资金分配结果以《种粮农民补贴通知书》的形式通知农民。通知书中必须注明:当年享受补贴的粮食作物实际种植面积、单位面积补贴标准、应发放补贴金额。

五、粮食直补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一)粮食直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县级财政部门通过在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对粮食直补资金进行管理。在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单设粮食直补专账,对直补资金进行单独核算。乡镇财政所或农经站要在农村信用社开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确保粮食直补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二)粮食直补资金采取年初预拨、年底清算的办法。在直补资金具体拨付过程中,实行县对场乡镇年初预拨、年底清算,逐级批复的办法。县财政依据财政和农业部门核定的分配计划,及时将直补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或农经站在农村信用社设立的粮食直补资金专户。乡镇财政所或农经站在粮食直补资金到达当地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后,按照当地粮食直补具体实施办法的规定,以发放现金、储蓄存折或银行卡的形式将直补资金一次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2005年粮食直补资金兑付工作必须在8月31日前结束。

(三)健全粮食直补财务公开制度。粮食直补资金的兑付,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事项都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健全粮食直补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粮食直补的有关资料,要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五)加强粮食直补资金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加强对粮食直补资金的监管,确保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兑付。直补资金禁止集体代领。不允许用直补资金抵扣任何税费和债务。要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六、建立粮食直补工作责任制

种粮农民范文篇9

二、年粮食直补资金的分配:按照年小麦和稻谷的实际种植面积测算和分配,全市统一的补贴标准为11元/亩,直补资金必须于月底前一次性兑现到农户。

三、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税改办关于印发〈省对农民补贴的财政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通知》财商发〔〕40号文件规定执行,全市必须全部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活期储蓄存折以下简称一折通对农民发放。

四、各乡镇办要严格按照全市年统一的补贴标准和农户年的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填写省农民负担和补贴政策监督卡并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五、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财政所要于年月底前做好农户到村组村组乡镇办、乡镇办到市的粮食品种和实际种植面积的基本数据统计、核实、汇总和省粮食补贴一折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录入工作,并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为下年度粮食直补提供依据。

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食直补资金的专户管理制度,加强补贴资金的监管。市财政部门要在市农业发展银行开设农民补贴资金专户并在专户下单设粮食直补资金专帐,对粮食直补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各乡镇办财政所应在市政府确定发放一折通金融机构开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确保粮食直补资金专户管理、专户核算、封闭运行。

七、要健全粮食直补财务公开、村级公示制度。粮食直补资金的分配和兑付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乡镇办应将本地年补贴的粮食品种、面积、标准进行公开。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都要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各乡镇办要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补贴兑付应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调查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八、严格规范粮食直补资金兑付的程序和手续。委托的金融机构在收到财政部门提供的补贴资金通知以后,规定的期限内将补贴资金存入每个农户的存折。财政部门通过公告、通知书和媒体等方式,宣传到每个农户。委托金融机构凭农民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和存折方可向农民兑付补贴款。农民补贴款不得由乡镇办部门和村组集中代领转付,不得用于抵扣任何款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兑付。对不凭农民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和存折领取补贴款以及集中代领补贴款的委托金融机构应予以拒付。

种粮农民范文篇10

一、粮食综合补贴的原则

(一)坚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原则。粮食直补资金要全部用于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并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县对各乡镇核定补贴规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农民兑付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各项补贴政策、分配依据、兑付方式都必须向粮农公开,确保宣传到户,保证符合条件的种粮农民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到补贴政策。

(三)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分配和兑付办法,做到办法稳定、程序简化、周密规范。

(四)坚持一次发放的原则。20**年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充分考虑了全年农资价格预计变动对种粮农民增支的影响,采取一次性发放办法,原则上年内不再随农资价格的变动而调整。

(五)坚持政策稳定的原则。本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分配依据、原则,对粮农兑付补贴的依据、发放方式和渠道等相关政策,今后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不做大的调整。

二、粮食综合补贴的对象

粮食综合补贴的具体对象为全县范围内从事粮食等农作物生产的农民(包括农业、农垦、林业、监狱、劳教系统国有农场种粮职工)。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给原承包户,承包方与流转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三、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和资金来源

(一)资金规模。20**年全县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资金规模3175.8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规模824.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规模2351.1万元。在此补贴规模基础上,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适当增加补贴规模。

(二)资金来源。粮食直补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安排;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由中央财政增拨的粮食风险基金安排。

四、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分配依据

(一)各乡镇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规模的确定。粮食直补资金保持上年规模、分担比例不变,新增面积按属地标准增加规模;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在保持上年存量(基本规模)的基础上,增量部分按补贴面积计算的全县统一标准平均分配。

(二)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的分配依据。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作为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计算、发放依据(其中现有果树等经济林面积不予补贴);第二轮土地承包尚未完成的地区,以及未实行土地承包的国有农场,原则上以原计税面积作为补贴资金兑付依据。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贴给原承包户,流转双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五、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一)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粮食综合补贴资金通过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在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进行封闭管理。县级财政部门要在粮食风险基金专户“粮食综合补贴资金”明细账户中,对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进行分账核算,单独反映,便于统计和监督。同时,要求以乡镇为单位设立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台账,确保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二)补贴资金采取县按规模核定,乡镇据实发放办法。县财政依据财政和农业部门核定的分配额度,据实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在当地金融机构设立的“粮食综合补贴资金”专户;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在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到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专户后,按已经公示农户和补贴额度直接打入农户在银行的存款账户。

(三)为避免截留、挪用、扣款等问题,保证资金安全,20**年对种粮农民兑付补贴资金,继续实行“一折通”或“一卡通”形式,通过储蓄存折(或卡)将直补资金一次性发放到农民手中。

对种粮农民发放的储蓄存折(或卡),一律不得收取任何相关费用,不得扣收各种款项。种粮农民要妥善保管补贴存折(或卡),确保账户内至少保留一元钱,不得清户,长期使用。20**年已领取补贴存折(卡)并确认丢失的户农,自行负责补办补贴存折(卡),并承担相关补办费用。

兑付补贴的储蓄存折(卡)必须由农民自行保管,自行支取补贴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统一保管农民补贴存折(卡)和统一支取补贴款;如有农户确实不在家或找不到的,储蓄存折或资金暂由农经站或财政所负责保管。

(四)健全粮食综合补贴公示制度。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发放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农民发放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补贴金额等事项要张榜公示。

(五)兑付粮食综合补贴资金,要向种粮农民发放《种粮农民综合补贴通知书》。通知书中必须注明:享受补贴的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补贴标准(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应发放补贴金额等内容。

(六)健全粮食补贴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粮食综合补贴的相关资料,必须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七)加强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允许抵扣任何税费和债务,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八)要求20**年粮食综合补贴资金兑付工作要求在3月20日前全部结束。

六、粮食综合补贴实行全过程网络管理

根据国家要求,20**年起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资金发放过程,包括对种粮农民基本信息变化情况、村级公式表的输出、补贴资金的分户计算、补贴资金发放明细表的生成以及向金融部门提供分户数据等在内的各项工作,全部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实行严格的全过程网络管理。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一)完善补贴网络数据。各级财政、农业部门密切配合,以乡镇为单位,在20**年补贴网络数据基础上,结合20**年补贴范围、农户变动等实际情况,形成20**年基础信息。

(二)核实录入补贴面积,输出补贴面积公式表进行村级公示。

(三)根据公示结果,调整录入最终补贴面积分户数据,核实录入农户补贴存折账号,以县为单位汇总经公示核准后的补贴面积,根据上级财政部门核定的补贴规模,分别计算全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同时按全县统一标准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乡镇。

(四)各乡镇通过补贴网络,按照县统一标准计算分户补贴金额,打印粮食综合补贴发放明细表,分别交农业部门和当地农户补贴资金开户银行。

(五)农业部门按照补贴发放明细表逐户发放补贴通知书;开户银行根据补贴发放明细表,直接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存折账户。

(六)县财政部门于4月25日前将20**年补贴网数据上报市财政局,不再组织事后补录数据工作。

七、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工作责任制

(一)粮食综合补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确保粮食综合补贴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县政府将成立粮食综合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政府要对本地粮食综合补贴工作全面负责,要责成财政和农业部门牵头,由农发行、农信社、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粮食综合补贴工作组,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粮食综合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监管,通过补贴网络配合农业部门搞好补贴资金兑付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及核实补贴面积,政策宣传、培训及补贴资金(存折)的发放;农信社负责配合财政、农业部门做好补贴资金划拨、发放等相关工作;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补贴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粮食综合补贴政策,截留、挪用和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