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6:53:27

指纹技术

指纹技术范文篇1

指纹的同一认定过程,是依据其乳突纹线细节特征的形态、位置、关系、角度和数量的综合比较与评断来完成的。从鉴定理论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对认定同一的2枚指纹细节特征符合点数目作国明确规定,大多数确定为12点,最少的确定为8点,最多的达到16至17点。而我国指纹鉴定技术,从一开始就抛弃这种莫名其妙的机械定量法,采取了一种灵活而更实事求是的原则:质与量的结合或统一。在检验鉴定中,要把细节特征的数量同它在指纹中的总出现率、它所在指纹某区域中的出现率结合,进行综合评断。这一原则在几十年打击刑事犯罪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积极作用,并不断得到完善。80年代中期,我国辽宁省公安机关运用计算机对15000余枚指纹中全部细节特征进行了统计,多发特征“终点”与“结合”的平均出现率为43.96%,“起点”与“分歧”的平均出现率为35.73%;而其余五种细节特征的平均出现率均在5%以下,其中“小眼”的平均出现率为1·42%,“小桥”的平均出现率仅为0·6%.这一统计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我国指纹鉴定的“质与量”结合理论。当然;这种统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

近几年,国际指纹学界对原来机械地规定指纹认定符合点数量的作法纷纷提出质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硬性规定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逐渐趋向于“质与量”结合的理论。

在指纹检验鉴定的实践中,我国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复核与“会诊”制度,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如果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话,那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犯罪现场上遗留的残缺变形、模糊不清、少线和无细节特征等疑难指纹印痕的检验鉴定,需要更深入地开展实践摸索和经验总结,提高鉴定率和准确率。尤其是青年指纹工作者,要把老一辈几十年的经验精华吸收和继承下来,加以发展。

2、继续深入研究和扩充对现场遗留指纹的分析内容,相对准确地从遗留指纹分析作案人的身高、年龄、体态、性别以及疾病、职业等人身和其它特征,为侦查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线索。在这方面,一些指纹专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尚缺乏普及应用,以及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提高。

3、运用现代生物遗传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深入地研究探索指纹形态特征的遗传规律、指纹同一认定的质与量的具体科学标准,完善近代指纹学的理论基础。

4、随着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把检验鉴定工作向计算机识别发展,现代化手段同专家鉴定结合,减轻人工劳动负担,提高检验效率。

二、指纹档案管理开始向自动化发展。

指纹档案管理按照“捺印一分析编码一归类储存一查询”的程序进行。分析编码的基本原则是:纹型详细分类+在规定区域内的纹线数量和细节特征,分别赋予一定的数码,构成指纹分析式。我国从1956年统一了全国十指纹编码方案后,各地都建起了指纹档案库,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系统。在单指管理上,各地因地制宜,建起自己实用的分析方法和管理体系,在几十年刑侦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指纹存储量大大增加,原来的查询方法缓慢,加上流窜犯罪大幅度上升,指纹的异地查询工作极不适应需要。最为理想的是建起全国统一的编码方案和复盖全国的指纹查询网络。这就需要指纹档案管理向高自动化、高效率发展。从60年代起,新兴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指纹技术领域;到70年代,技术先进的国家已利用计算机管理指纹。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研究和引进计算机指纹自动化管理技术。

指纹的自动化管理分为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两种形式。半自动化是依据统一设计的指纹编码方案,由人工进行分析编码,输入计算机储存;查询时,也许人工对待查指纹进行分析编码,再由计算机查询。80年代中期,根据当时中国国情,我国公安系统研究设计了全国统一的单、十指通用的半自动化管理编码方案。但在运行中也发现,这套系统输入速度慢,且人工编码较复杂,难免出现误差,所以已不适应需要,必须研究推广全自动化管理系统。

指纹自动识别管理系统是将电子计算机图象识别技术应用于指纹分析、管理与查询比对的一种自动化装置。它能按预先设计的规范,自动读取指纹的纹线特征,进行分类编码储存,还可以对现场指纹进行分析与查询比对,配合专家进行指纹鉴定。它主要括五个方面系统:图象输入系统、图象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比对查询系统、输出与打印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较之传统的人工识别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①查对速度快。可提高查询效率2000-7000倍。在编码储存中,一般可在20秒至1分钟处理一份十指卡片。②精确度高,并可对残铁不全、模糊不清的指印进行图象增强处理。③储存容量大,一套识别系统一般可储存单指卡100万份。④可以实现计算机联网查询。

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1981年开始研究指纹自动化识别技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从1986年底着手研制能适应大存量和与现场模糊残缺指印比对的CAFIS系统(中国指纹自动化识别系统),1989年参加了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展,199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由五台SGI40/25工作站、13GB磁盘组及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构成。软件部分全部自行编制,所采用的识别特征与人工识别选取的细节特征一致,既可以达到同一认定目的,也便于专家人工干预和复核评断。这套系统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适合中国刑侦部门的实际情况。

三、疑难指印的显现提取仍是今后攻关的主要方向

各种潜在指印的显现提取,是公安机关指纹技术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目前,显现指印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归纳为物理附着作用显色、化学反应显色、荧光显现等几大类。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到处可以适用的“万能方法”。必须因质、因时、因地做具体筛选,否则不会奏效,甚至破坏现场手印。在指印显现工作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首先了解和依据形成指印的物质及载体的具体条件,对显现方法进行选择。正确的方法应该从二个方面去确定显现客体:一是分析犯罪人必然或极可能用手拿摸的物品;二是通过变换各种角度观察疑似留有指印的物品和部位。然后依待显客体的条件,确定显现方法。哪些客体适用什么方法,专业教材有归纳,但要学到手,牢固掌握它,必须自己多练。发现疑难的客体,尽量不要在现场处理,可提取回来在实验室显现。

2、选定显现方法之后,要了解和掌握该方法所需的理想条件,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如:有的试剂适宜干燥低温环境,那么在高温高湿天气,或客体较潮湿情况下,应先进行适当的干燥

处理或是在喷洒试剂后后,先阴干,再置烘箱干燥,适当时间再曝光。有的试剂要求的条件恰相反。它在50oC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时的显现效果最佳。所以往往采取加温加湿法增效。某些熏显方法简便而应用广泛,但它对检材悬挂角度、距离、温度、器皿的清洁程度、放药量等都有较严格要求。不按条件和程序办,效果就差。因此,基层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掌握各种指印显现方法的原理,而且要了解、探索各个方法要求的最佳条件和操作程序,才能做好指印显现工作。

3、要努力研究掌握不同显现方法的相容、互补性,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显效。有些显现方法对检材具有破坏性,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其他方法再无法补救了。那么,这样的方法就不要先用,尽量推到后面,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各种指印显现方法互补的基本原则是:①前一种方法的使用不会影响后面方法的使用效果;或前一种方法是后一种方法的前提与基础。②后一种方法应是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和增强。③有损方法在后;无损方法提前;能直接拍照解决的,不再采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天津市公安局刑科所的科研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实验和实践摸索,率先于全国提出了一套综合互补的指印显现工作程序。其基本思路是:

(一)先在自然光或人造光源下,通过调整光的强弱与角度检查,加能观察清楚,即直接拍照。

(二)在普通光线下观察不清的,试用在各种色光、紫外和激光下,配用不同的滤光镜进行荧光检验。许多物质(包含汗液物质)在外界光能激发下,都会产生荧光。不同物质、在不同波长激发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的波长范围也不一样。而滤光片有若干种,当滤光片与指印物质的荧光波长匹配,我们即可透过滤光镜看到和拍摄到清晰的指印。

(三)使用特种胶薰显法,大部分指印可以显出。而且薰显出来的纹线粘附力增强,还可以继续用碘薰等其他方法增强薰显效果。

(四)薰显后,如效果不佳,可以放置挥发,继续用化学方法显色,一般采用喷雾方法。视不同客体,可用不同的试剂。

(五)对薰显后,不宜再采用化学方法的,可以适当用物理方法显现,再用真空镀膜法增强效果。

(六)最后,还可以用二次荧光技术进行检验。

通过这样一套科学的显现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显出率和显现效果。

指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刑事技术;指纹痕迹;检验技术

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个体的指纹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据此也可将指纹认为为刑事案件侦破的证据之首。通过对指纹痕迹进行检验,能够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的有效识别,对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和轨迹进行推测和判断,形成侦破案件的关键。基于此,探讨刑事技术中指纹痕迹检验的创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刑事技术中指纹痕迹检验的重要价值

早在秦代,通过指纹收集犯罪证据的就成为了当时执法机关仰仗的重要证据。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开始流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进行采集和检验已经成为案件调查的重要证据支撑,借助于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指纹,能够实现对案件性质的判断,为破案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检验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指纹,能够实现对罪犯目标群体的缩小,借助于其他犯罪证据,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犯罪过程的推理。由于刑事人员难以肉眼对犯罪嫌疑人留在现场的指纹进行识别,还需借助于一定的化学试剂促进指纹显现。现阶段,常见的指纹显现技术主要包括碘熏法、荧光试剂法、硝酸银法和宁海得林法四种类型。刑事人员借助于物理途径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后,应运用影像技术对指纹进行还原处理。影像显示原理在于人体出汗时,汗液中的蛋白质会与物体表面发生接触,其接触的地方会因为粘性反应而残留下指纹,由于肉眼难以识别,还需借助于紫光灯等进行识别。部分刑侦人员借助于高空镀膜技术和荧光喷雾技术也可实现对指纹的提取。现阶段,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已经成为刑事案件侦破的关键点,得到了刑侦人员的普遍重视。

二、刑事技术中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创新应用

(一)光学手段。在侦破刑侦案件的过程中,部分犯罪分子具有丰富的犯案经验,通常采用多次洗手的形式,避免因手指出汗在物体表面遗留下指纹,尽管这种方法有助于逃脱刑侦人员的侦查,但若刑侦人员加大对光学方法的应用力度,仍可以实现对指纹的有效提取。痕迹检验人员在反复洗手后,确保皮肤表面无汗液残留,即可对检验光源的波段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对犯罪嫌疑人指纹的提取[1]。(二)指纹自动识别技术。指纹的自动识别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所获取的指纹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指纹纹路定义为光点,根据不同的光点绘制成不同走向的线流,将计算机作为主要平台,建立一定的坐标系,明确中轴线,对上述线流进行识别,并结合数据库中的已有指纹,对坐标系的特征点进行编码和比对,实现对指纹的自动识别[2]。(三)指纹显现技术。碘熏法是指借助于酒精灯将碘加热,在碘发生升华反应后,对留有犯罪嫌疑人的纸张进行熏烤,若纸张上残留有犯罪嫌疑人指纹,则指纹的部分会变为棕色。碘熏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对指纹的长久保存,即使时间过去几个月,再次应用熏烤法对指纹进行提取,仍能够实现对指纹的清晰辨析。宁海得林法也是常用的指纹显现技术,通过借助于茚三酮试剂对人体汗液进行检验,能够发现紫色的指纹痕迹。荧光试剂法通常被应用于已经获取指纹的检验过程中,通过对荧光试剂高亮反应的充分发挥,促进犯罪嫌疑人指纹的显现。(四)计算机技术。在以往检验指纹痕迹的过程中,大多需要对指纹痕迹图样的附属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纸质档案,再交给痕迹检验人员进行提取和校验。由于纸质档案的数量较多,加剧了识别错误的发生率,对刑事案件的侦查起到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刑侦人员可将提取到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录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中的数据对指纹进行解析,通对比指纹的点线面,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的锁定。与人工识别方式相比,利用计算机对指纹痕迹进行检验,有助于实现对识别错误事件的有效预防。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技术在指纹痕迹检验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比对效率的提升,且能够提升比对的准确性。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网络资源共享的时期,促进计算机技术价值的充分发挥,对犯罪嫌疑人指纹进行检索,对在短时间内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已经成为侦破案件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快确认犯罪嫌疑人,刑侦人员应重视加大对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大对光学手段、指纹自动识别技术、指纹显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为破案工作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许丽姗.刑事技术中指纹痕迹检测的检验及技术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130.

指纹技术范文篇3

1、DNA指纹技术

每个人身上(包括动植物个体)都拥有一套独一无二的遗传密码,这些密码记录着人体成长的所有讯息,除了极少数(如红血球)外,几乎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这套完整的遗传密码。这些密码存在于细胞里的细胞核内,其中23对染色体就是用来储存这些密码的,而这些密码就是由DNA分子所组成。DNA本身则是由四个氮碱基质(代码为A、G、T和C)以磷酸双醋键结合而成,这个氮碱以长链状结构排列形成染色体,其基本结构形如(图l)

双股螺旋形的DNA,其氮基质AT、GC相互成对,且两股间的A与T、G与C相互对应互补产生了DNA的重要特性。同时AGTC四个氮碱在整条DNA(的)链中的重复排列形成了DNA序列。就人类而言,每一个细胞里大约有30亿个A一T或G一C相互排列的氮碱对,组成人类的基因组,这些组合在人体形成到生长过中永远存在。并且在庞大的DNA序列,它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依目前的技手段来说,使用多基因位探子鉴定,可到一百万亿分之一的准确率,也就说在过一百万亿的人口中才有可能遇到两个NA指纹相同的人。但这个数字己远远过了整个世界人口。其特定性非常可,不用怀疑。正因为科学家们从人体身携带的遗传密码DNA(去氧核糖核)中成功地证明了其与手纹同样具有“人各不同”的特定性,才共同将DNA之为“DNA指纹。”

2、DNA指纹的利用

DNA指纹不仅具有取代手指指纹作人别鉴定依据的潜力,而且在打击犯罪面,也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由于DNA指纹转换成数字储存在电脑中比指纹的储存更为方便,可大量地节省记忆的空间,增加储存量,缩短查寻比对时间。因此,如果能用电脑来处理DNA指纹档案,即使是对毫无线索的刑事案件,只要在犯罪现场找到凶手所遗留的任何生物物证,而鉴定其DNA指纹,即可迅速地在电脑档案中找出罪犯,对目前警方制止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将大大地提高。况且,手指可能因受伤或被砍断而失去指纹,但DNA指纹却存在于身上每一个角落,就是飞机爆炸仅剩下人身上的一块肉,或是杀人焚尸只剩下一块白骨,DNA指纹仍然存在。

3、DNA指纹在刑事鉴定中的应用

在各种案件中,只要有生物物证存在,即可进行DNA指纹鉴定的应用。

(l)强奸案的鉴定:目前对强奸案的侦破重点主要是对被害人的侦讯,而忽略了物证的采取和鉴定。就被害人而言,对遭受蹂瞒的经过的描述有许多难言之隐,如同再次遭受强暴,由于受打击和害羞的心理,而不愿与警方密切合作。另外对警方仅凭从被害人那里获得侦破线索产生了怀疑,这样就会使侦破更加困难。因此,对于这类性犯罪,警方如果能在搞好侦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物物证的搜寻,在犯罪现场或被害人身上采取罪犯遗留的精液、毛发等物证,鉴定其DNA指纹,在电脑档案中找出罪犯,使性犯罪不再存有侥幸心理。另外,以往的ABO血型的鉴定,一般只能起到排除作用,而不能达到认定罪犯的目的。而DNA指纹的确定证明将使罪犯面对着自己的精液为什么会遗留在被害人身上的质间而无言以对。

例如,轰动英国多年的误捕强奸杀人案,最后就是通过DNA指纹鉴定,才使罪犯落网。该案是在莱彻斯特附近的村子里,有两名15岁的少女分别被奸杀,警方在两名被害人阴部所提取的精液,鉴定其DNA指纹,发现其图谱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两名少女被同一人所奸杀。警方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通知该地区所有13一34岁的男性,主动提供血液样品鉴定。直到1988年,在鉴定到4583名男子时,发现其DNA指纹图谱与凶手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于是罪犯落网。

(2)杀人案的鉴定在杀人案件中常出现流血的现象,然而不论被害人的血、凶手受伤的血或是被害人挣扎时抓下凶手的身体组织等,这些物证在现场勘查人员眼中是一些不被引起足够重视的东西,甚至抱怨这些满地的汤物破坏了现场的整洁,而影响正常的现场勘查工作,并认为这些物证价值不大,不须采取鉴定。然而,勘查人员是否想过流在地上的血,也有可能沾染在罪犯身上,他日如果能在罪犯身上或住处等地发现冲迹,鉴定其是否具有与被害人相同的DNA指纹,这将成为直接证明犯罪的佐证。因此,现场上的冲迹是不能忽视的,更不能武断地认为现场上的血迹都是被害人所遗留.

(3)亲子鉴定前面曾提到DNA指纹的特征在精虫与卵子。结合之初即被决定,因此,DNA指纹恰好符合遗传理论,子辈的DNA指纹特征一半承受父辈的特征,一半承受母亲的特征而成.如果在某一基因位里,子辈的两条DNA.指纹线,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图2)。据此鉴定亲子关系,将是传统鉴定血型或血球酵素型的证据力所不及的,也是目前手指指纹所无法鉴定的。英国现己将DNA指纹鉴定列为亲子移民的主要依据。

在亲子鉴定中,小孩的DNA指纹有6条均可在父亲或母亲指纹中找到和,同位置的条纹,(用黑点虚线表示),由此可看出,子代的DNA指纹均来自父亲和母亲的DNA指纹,而他人的指纹、与小孩的指纹无一相符。

(4)其它案件的鉴定。任何案件的发生,只要有生物物证存在,都可以通过DNA指纹鉴定被害者身份或嫌疑犯是否涉案.例如:空难事故或在交通肇事中,对无名尸体依据相貌和指纹仍无法确其身份时,可以用DNA指纹证明无名尸体及认尸亲子关系而确定其身份。尤其是在飞机者的失事或火灾案件中,那怕尸体只剩下碎片或残骸,分析其指纹仍可准确无误地确定其身份。

4.DNA指纹技术的优点

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和法庭科学家詹姆斯认为:“DNA检测法”的确比传统的血清、精斑、毛发检验可靠的多。以往的常规检验的血型系统只能起到排除作用,不能达到认定罪犯或认定亲子关系的目的。而新兴的指纹技术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将检测法的优点归纳如下:

(1)传统的实验室血清化验技术,对于陈旧干涸的血迹无能为力,而从此类干血检材中提取的DNA分子却仍然可以检测。

(2)传统的精斑检验离不开精液中的抗原体,这些抗原体实际上属于蛋白质.如果某人不分泌抗原体,那么传统的精斑检验方法自然失效.仅对精液进行分析检验就无需依靠抗原体。

(3)用传统的白血球抗原血清化验法识别人身的准确率最高只能达90肠一95肠,普通的血型化验法,准确率最高不超过50肠;而DNA的检测结果,鉴别人身的精确率儿乎可以达到10。

(4)传统的毛发检验,但限于确认犯罪现场提取的毛发具有其某种特征(如颜色、直径、结构等)与嫌疑人的毛发特征是否相同;而通过对毛发中DNA分子检测,却能够准确无误地对人身作同一的认定。

指纹技术范文篇4

一、我国现有的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一)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概述

指纹,又叫掌印,是人类手指第一关节表面皮肤上自然形成的一种线形排列的凸凹陷性的纹路,人体的指纹可以根据乳突线的分布不同,而分为斗纹型、弓纹型和箕纹型,除了指纹,人的手脚内侧均分布着一定数量的肤纹。因为指纹是人类在胎儿阶段就已经形成的,并后期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指纹都具有各不相同且终生不变的特性,在全世界中指纹的重复率为一百五十亿分之一左右,所以指纹也被称为是“人体的身份证”。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六十多亿的人口中不仅每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就算是任何一个人本身的指纹也相差甚远。而且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指纹是难以改变的,只要人类的真皮组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或破坏,那么人类表面皮肤上就算再次新长出的指纹,仍会和过去的指纹完全相同。并且人类的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正是由于指纹良好的稳定性,就算是犯罪嫌疑人改变了容貌,但指纹却会永恒不变。早在古巴比伦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指纹进行身份的验证,从最早通过在纸或木板上按手印对身份进行标识,到现如今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已经在古今中外的刑事侦查案件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的信息和科学技术不断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指纹检验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现今已经实现了从指纹的发现、收集、提取、保存、对比和检验等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方法,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因其能够帮助刑事侦查人员快速确定犯罪现场的具体活动情况、作案人员的人数和犯罪分子的特征等,对刑事案件的侦破具有重大的帮助,并在许多国内外重大的刑事侦查案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已成为目前我国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指纹痕迹检验的意义

今天我国的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持续的更新进步,在我国诸多的案件调查中,指纹痕迹都已经开始作为最有用的实证之一出现,可以极其准确的判断出其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遗留的指纹,以及其与案件的关系等,从而实现快速提升破案效率,缩小罪犯目标的范围,通过进行一定的科学合理的推断、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目的。由于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裸手触碰的任何东西的表面都会留下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痕迹,而这类指纹痕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靠裸眼识别出来,因而我国刑侦人员往往会借助各类化学试剂对指纹进行显现和保存,目前指纹痕迹检验的化学技术主要是通过碘熏法、宁海得林法(Ninhydrin)、硝酸银法(silverni-trate)、萤光试剂法、茚三酮法等各类不同的化学试剂将所提取的指纹图案显示出来。刑侦人员也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提取指纹后,利用影像显示技术将所提取的指纹进行真实的还原。物理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借助人类的皮肤表面能够分泌油脂这一原理,当犯罪嫌疑人用手接触到任何物体后,都不可避免的会在该物体的表面上留下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痕迹,虽然这些遗留下来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痕迹通过裸眼是无法或难以进行观察和辨别的,往往这些指纹的痕迹都非常细微。然而当人体出汗的时候,人体汗液中的尿素和蛋白质就会和物体表面上的细菌等接触,并产生出一定的粘稠,此时当人类的手指所接触到的地方就会因粘稠反应从而留下汗潜指纹,此时只需在专业仪器,如紫外灯等的辅助下就能够看到清晰可见的指纹痕迹。还有根据不同情况指纹痕迹检验人员也会借助荧光喷雾技术、高空镀膜技术、生物技术等对指纹痕迹进行显现和提取的多种不同方法。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指纹还原呈现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刑事案件侦破中最有效的取得证据的手段,同时指纹痕迹检验技术也已成为我国刑侦案件侦破中最受重视的要素之一。

二、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创新

随着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相信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未来定能将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为了能让指纹痕迹检验技术更好的提升我国刑事侦查的效率,我国的刑侦人员已经使用了化学、物理、计算机、光学,甚至生物等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犯罪现场的指纹痕迹得以显现出来。为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工作能更好的应用,还应做到以下方法:

(一)指纹痕迹检验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过去我国收集到指纹的痕迹图样以及其它的附属信息后,指纹痕迹检验人员往往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并记录到指定的相关指纹纸张文件里,使得后续的刑侦人员可以查阅、提取和校验等。但这种纸质指纹档案的繁琐厚重,以及人工识别存在的失误率高,速度慢等特点,越来越影响着刑事侦查工作的效率,为了更精准的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同时提高办案速度,随着我国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高速普及,我国的刑侦人员已经逐渐通过计算机对指纹信息进行录入和存储,并利用计算机对指纹的痕迹进行精准的图像和数据上的解析,然后通过和我国现有的指纹痕迹的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指纹进行详细的点、线、面的综合性对比,就可以通过得出的结果确定该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不同于过去人工识别可能存在的误区和盲点,如今指纹痕迹检验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已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指纹的比对效率,其主要方法是计算机在记录人体指纹时运用光点所代表的指纹的线条,在对指纹进行图像的重现时,对比和识别我国网络数据库中已经存有的指纹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指纹痕迹检验对比的精确度、速度和准度,能够实现自动化识别的计算机的效率比起传统的人工识别指纹提升了上千倍的速度,尤其是如今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时代,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指纹的特征进行检索和识别,极大的方便了刑侦人员快速的查阅和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达到提升破案效率的目的。

(二)指纹痕迹检验中无机盐残留物的检测

指纹痕迹检验中无机盐残留物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人类的指纹痕迹中所存在的化学物质,其中主要包括了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酸等的存在,当人类的指纹遇到高温的环境时,那么指纹中的很多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和脂肪酸等都会被烧毁,但相对稳定的无机盐却能几乎全部完整的保存下来,无机盐是一种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会和周围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或分解的,指纹中的无机盐就算在较高温度的环境里,依然可能残留在门窗或其他的金属物体上,从而被完整的保留下来。此时我国的刑侦人员只需对这些残留物的表面进行盐分的扫描和检测,再使用计算机对这些已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无机盐痕迹的恢复,就可以对所获取的指纹进行完整的还原了。

(三)指纹的显现技术

1.碘熏法。碘熏法主要是通过使用酒精灯把固体的碘进行加热,然后将其升华成为碘蒸气后,用对可能存在有指纹的纸张进行熏烤。如果是有指纹存在的情况下,纸上的指纹就会变成棕色的。碘熏法的优势是效果较为持久,就算把纸张存放数月后,当取出再次使用碘蒸气进行熏烤时仍能够清晰的发现棕色的指纹。2.宁海得林法。(Ninhydrin)宁海得林法(Ninhydrin)主要是通过使用反应极其灵敏,并且能够快速鉴定氨基酸的茚三酮试剂,其在和人体汗液中的aminoacid进行显色反应时,我们能够观察到极其清晰的紫色指纹痕迹,也可以使用硝酸银法(silvernitrate)进行替代,silvernitrate是其中的银离子会和氯离子进行反应,之后我们可以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观察到出现了不易溶解的黑色指纹痕迹。3.萤光试剂法。萤光试剂法主要是利用荧光的高亮反应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已经分布有指纹的,且有颜色的物体表面上进行使用。4.光学手段。光学手段是当化学手段难以或无法检验出陈旧的指纹,或该犯罪分子有着丰富的犯罪经验的情况下,犯罪分子深知留下的指纹可能会让刑侦人员快速锁定自己,因而这些犯罪嫌疑人就会通过多次洗手,防止手指出汗留下明显指纹的方法进行作案。此时指纹痕迹的检验人员就需要通过光学手段对指纹的信息进行提取,在指纹痕迹检验人员反复洗手,已经确定清除大量的皮肤表面上的汗液后,指纹痕迹的检验人员就可以通过一定波段的光源来进行拍照,并成功提取指纹的一种方法。

(四)指纹自动识别技术

指纹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对指纹的图案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在这一处理的过程中指纹的纹路所代表的每一个光点,都会汇聚成许多条不同走向的线流,计算机可以通过这些所记录的线流走向进行自动化的识别。这个识别的过程实际上类似于人类眼睛的视觉识别,计算机主要是通过建立起一个坐标系,对图形化的指纹痕迹划定出一条确定的中轴线,然后将数据库中已存有的指纹,在坐标系中进行特征点的编码、识别和比对,从而实现对指纹的自动识别的方法。

三、结语

指纹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管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身份识别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数字生活中一个高级安全的关键系统,指纹识别技术是入侵性最小、方便、实用、可靠、廉价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ic指纹识别系统)是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应用系统,应用于许多领域。本文分析了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并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开放实验室登录管理系统中。

1指纹识别的优点

与其他认证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不仅具有信息安全的独特优势,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相当固定的,不会随着年龄增加或身体健康程度的变化。第二,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人不存在相同的指纹,也就是说指纹是唯一的。第三,一个人的十个手指是不同的,可以很容易地用多个指纹形成多个密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不增加系统的设计负担。第四,指纹样本易于获取,易于开发识别系统,实用性强。目前,有一个标准的指纹样本数据库,方便了识别系统的软件开发。另外,本系统硬件部分完成指纹采集功能,易于实现。第五,指纹识别中使用的模板不是初始完整的指纹,而是从指纹中提取出的关键特征,使指纹模板的存储空间变小,降低了系统开销。此外,提取输入指纹的关键特征后,可以大大减轻网络传输的负担,方便远程确认的实现,支持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在读取指纹时,用户需要直接与指纹采集头接触,这是读取人体生物特征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指纹识别方法。而且,指纹扫描仪扫描指纹非常快。

2指纹检测识别模块设计实现

2.1指纹检测识别模块硬件电路结构。MBF200指纹传感器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基于MBF200的指纹检测识别模块采用USB接口连接12I,芯片内部采用ROM方式。2.2指纹检测识别模块的工作流程。图1给出了指纹检测识别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指纹配准和指纹匹配。

3指纹图像处理

3.1指纹图像预处理。首先,从整个指纹图像分割角度出发,对有效的图像进行处理。为提高分割精度,本设计采用了一种综合各种方法、提高分割精度的多级分割方法。然后,采用基于八个方向的方向滤波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采用自适应阈值法对指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采用改进的Opta序列细化算法对指纹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实现指纹图像的预处理。3.2指纹匹配。首先通过设置特征点的坐标来确定一组平面特征点,然后利用极坐标变换公式对点的坐标进行调整。极坐标中的模板细节和输入细节按照极角的增量方向排序,并连接成字符串。最后,利用可变窗口函数对两幅指纹图像进行滤波和匹配度确定。

4开放实验室管理中指纹识别技术的系统的设计

4.1系统软件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前台应用程序和后台管理程序通过ODBC连接SQLSERVER数据库,并使用MFCODBC访问数据库。4.2系统硬件设计。基于指纹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由实验室访问控制系统、实验记录系统和管理服务器系统组成,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5结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指纹检测与识别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开放实验室考勤的难题,而且可以自动记录实验,增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该设计也为同类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翩,何明祥.基于MVC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6,15(10):94-96.

[2]郑启亮,吴功栋,易铃芳,等.指纹识别技术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C].仪器仪表学报,2006:2287-2288.

[3]雷彦华,于宏涛,马阳,等.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J].信息通信,2015,(3):102-103.

[4]钱锋.指纹识别技术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3,(8):79-80.

[5]胡立坤,彭宇宁,崔勇尚,等.一种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6):1417-1420.

[6]黄初华,黄维超.基于S3C2440A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77-79.

[7]卢畅.基于指纹检测识别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11-215.

指纹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指纹识别技术;司法鉴定;具体运用

在信息社会中,司法鉴定领域也融入了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在这其中,指纹识别就构成了重要的一种鉴定方式。指纹识别建立于信息技术基础上,司法鉴定通常运用识别指纹的方式来获取证据。由此可见,指纹识别最基本的作用就在于辨认身份,这种技术手段可以用在防伪认证、考勤或者门禁等领域,同时在司法鉴定领域也获得了广泛运用。指纹识别的技术人员通过全方位的图像处理,就可以再现清晰的指纹特征,从而有助于准确辨认当事人并且判断案情。

一、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

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讲,指纹都是不相同的。在手指的末端,指纹都会表现出特定的纹路特征。从科学角度看,两个人拥有相同指纹的概率极低,因此几乎是不存在的[1]。指纹识别利用了人类指纹的差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判断指纹特征来辨认当事人。通常情况下,指纹识别技术包含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光电技术等多学科的技术。技术人员通过采集指纹,就可以经过全方位的对比和判断来辨别身份。进入新时期后,指纹识别的相关技术手段都得到了改进,与之相应的指纹识别设备和仪器也正在翻新。在技术推动下,指纹识别更加适合用于司法鉴定。指纹识别包含了很多步骤,这些技术流程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从识别模式来看,指纹识别具体包含了辨别和验证的两种模式。在这其中,指纹验证指的是对比库存的指纹和现有的指纹,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到指纹的特性。司法鉴定人员在查办案情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面对残缺不全或者模糊的犯罪现场。在这时,只要能够搜集现场留下来的指纹,那么就可以扫描得出相应的匹配信息,从而迅速破获案件。由此可见,司法鉴定不能够缺少指纹识别,指纹识别在鉴定各类案件的过程中都表现出显著的价值。

二、具体的技术运用

近些年来,经济正在快速进步。面对新的形势,司法鉴定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与此同时提出了更高的鉴定要求。在鉴定过程中,司法鉴定人员有必要建立全方位的指纹信息库,也就是数据库。采集现场指纹后,鉴定人员需要把数据库中的指纹与现场指纹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得出二者的异同点。截至目前,司法鉴定中的指纹识别仍属于很重要的一类辨别方式,司法人员通常都是通过搜集指纹的方式来判定嫌疑人[2]。具体而言,司法鉴定中的指纹识别包含了如下的技术要点:

(一)采集指纹

指纹来源于活体,在采集指纹时,司法鉴定人员有必要遵照正确的流程来搜集现场的指纹。通常情况下,犯罪现场留下来的多数指纹并不清晰,表现出模糊的特征。采集指纹的相关人员需要借助特定的仪器来做好采集工作,同时需要格外谨慎和小心,不要破坏现场原有的指纹特征。在拍摄指纹过程中,如果光线昏暗或者周边环境不良,那么指纹图片就表现出模糊性,有待通过后期的图像处理来呈现清晰的指纹特征。

(二)对比和匹配

指纹对比指的是提取指纹的某些特征点,然后经过数据库的对比来寻找指纹的匹配点。手指末端具有凹凸的纹路,这些纹路组合构成了特殊的指纹图案。因此在对比时,先要判断中心区的指纹形态,然后再去判断指纹的某些局部特征。指纹对比和指纹匹配的要点在于判断指纹的分岔和断裂处,这些技术要点都属于应当注意的细节[3]。通过运用自动化的指纹识别系统,司法鉴定人员就可以获得50个左右的指纹特征点,在此基础上生成优质的指纹图像。

(三)处理指纹图像

经过指纹提取和全面对比后,就应当进入后期的图像处理。针对指纹图像,技术人员需要予以详细编辑和处理。在这个步骤中,图像处理的关键点就在于标定指纹特征,然后经过反复的核验来确保指纹图像的精准性。技术人员通常是借助微机来处理指纹图像,图像处理的专用软件能够迅速进行全方位的指纹处理,这种处理过程耗时不长并且精确性较高,因而可以推广采用。

三、结论

指纹证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而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司法鉴定。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生物技术,指纹识别具备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在各个领域中,指纹识别都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从本质上看,指纹识别技术也符合了司法鉴定的基本特征。未来的实践中,司法鉴定的技术人员还需要不断摸索技术经验,从而服务于指纹识别工作的整体质量提高。

作者:杨桂林 施晓波 单位:云南省元谋县公安局刑侦大队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指纹识别技术在司法鉴定中的运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4(12):75.

指纹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指纹信息;生物识别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高科技手段结合人体生理特征来验证特定主体身份的识别技术,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技术作为目前在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一类应用,在门禁、支付、治安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指纹数据被大量收集、处理的同时,也为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刑法规制必要性探讨

(1)指纹信息高度敏感性背后的法律风险人类手指指头作为在抓取物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器官部分,使用频率较高,且指头上存在大量乳突纹线,在接触物体的过程中易留下痕迹。根据研究显示,不同主体的指纹特征不同,每个指纹都具有独特性,几乎不可能与存在相同的两枚指纹;且指纹一旦形成,终身不变[1]。指纹的唯一性与稳定性特征决定了指纹在确认主体身份上的相当优势,因而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身份确定的场合。指纹信息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相当高的识别性特征,属于敏感个人信息。而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即存在较大可能危害权利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指纹信息直接反映个人生物特征,较银行账户、个人生理健康状况等信息与权利人联系更为紧密,也更为敏感,应当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进一步放大了信息泄露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指纹信息在数据网络中被转化成0和1的数字编码,成为可以追踪、检索、汇编、计量和运算的信息,个人的行为偏好、价值观,就可以被清晰刻出来[2]。指纹在被大众最为熟知的解锁作用背后,数据流指向了个人偏好问题。对同一份指纹信息的追踪可以清晰显示出信息主体的行踪、手机应用使用倾向等于人身密切相关的信息,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的个人画像精准且直观。在此情形下,福柯所刻画的“圆形监狱”场景逐渐拥有了现代化的科技外壳,数字记忆的可访问性、持久性、全面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凝视”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挑战[3]。(2)前置法规制效果不理想随着国内外手机制造厂商将目光集中投向指纹解锁领域,移动生物识别技术迎来了新的跃层式发展,大量手机应用开始使用指纹解锁模式,频繁收集用户指纹信息,指纹信息被平台大量收集、处理,形成各个平台的数据库。但各平台对于数据管控的手段措施并不相同,且数据保护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往往在数据库的维护上投入较低成本,导致用户指纹信息的不安全性,指纹信息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在此时便成了直接危害被采集者的利刃。不同于数字类密码可以随时更改,指纹一旦形成终生难以变更,建立在指纹基础上的指纹信息也具有高度稳定性,在泄露或被他人非法使用后,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目前公众维权成本较高,仅依靠私法难以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被侵权人需要承担侵权事实、损害与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而指纹等人脸识别数据被他人非法获取后或不当行使后,损害结果与因果关系极难证明。且一旦被他人泄露,由于数据链的存在,潜在风险将被不断放大,仅仅是非法获取人停止侵害也同样无法切断后续链条的损害,刑法、行政法等公法在保护公众生物信息安全方面,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并未绝对禁止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的商业使用途径,而是从知情同意与合法、正当、必要的使用目的上进行了一定限制,给予了信息权利人高度处理权利,以“同意”要求平衡个人信息自由流动与个人权利保护这一对矛盾[4],试图创造双赢局面。但考虑到指纹采集者与被采集者之间的地位强弱对比,被采集者往往无法有效拒绝采集者的采集要求,且难以通过有效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意”的效果难以确定。因此,当民法与行政法等前置法无力规制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行为,而指纹信息一旦被侵犯,权利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均将受到威胁,刑法有必要也有义务对此行为进行调整。

2侵害指纹信息的典型行为梳理

指纹信息是将指纹细节特征通过特定方式进行存储,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处理、分析、对比的数据。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指纹信息被转化为二进制数据储存在网络空间中,形成指纹信息数据库。指纹识别技术包括对象指纹图像的提取、提取指纹特征、进行数据保存与比对四大功能[5],是数据输入及核对的过程。而要达到欺骗指纹识别技术的目的,除了在源头提供伪造指纹外,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或伪造特定数据,也成了目前犯罪的主要手段。在查阅相关文献与新闻报道后,经整理,可以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四种侵害手段:

2.1人造指纹

当手指接触充满灰尘的物体表面时,细小灰尘可黏附在乳突纹线间的小犁沟中被带离表面,形成指纹痕迹。利用小犁沟与乳突纹线这一特征,可以将指纹痕迹留在特定物体上,再对该痕迹进行指纹复制,即所谓的倒模制作过程。倒模制作指纹的成本低廉,且制作方便,只需硒鼓粉或硅胶、固化剂等材料即可完成,不存在任何门槛。此外,3D打印指纹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人造指纹的准确性与高适用性[6],一旦指纹形状被他人非法获取,则可能被制作成立体指纹,投入后续黑灰产业犯罪中,侵害权利人的人身或财产法益。在现代信息理论中,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则是信息的载体,两者互相联系。然而,信息作为人类社会传播的内容,出现时间远早于计算机,信息范围与数据并非完全重合。通过物体留痕方式获取他人指纹图像的行为,虽然并未侵犯指纹数据,但作为最为传统与典型的获取他人指纹图像的方式,同样应当被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2窃取数据库指纹信息

指纹信息的采集不同于人脸信息,通常需要权利人配合指纹取样的工作。对于不法者而言,与人造指纹相比,直接窃取他人数据库中的指纹信息更为经济也更为便利。由于指纹信息的商业价值,大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频繁采集用户指纹,但多数中小企业在数据维护、销毁上并不会投入过多成本,因此中小企业自身建立的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等级较低,被不法者窃取信息的可能性也更高。此外,木马病毒等技术手段也同样为不法者窃取他人指纹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采取其他技术手段,获取存储、处理或传输的身份认证信息五百组以上的,即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同时,指纹信息作为个人信息,窃取指纹信息的行为本身即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符合该罪构成要件。因而,窃取指纹数据库信息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竞合,择一重罪论处。

2.3重复使用指纹信息

重复使用指纹信息的实质是将合法获取的指纹信息进行超出知情同意的范围与目的而使用,即指纹信息的二次使用行为。《刑法》第253条之一第1款中明确规定了“违反国家规定”的构成要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应当建立在违反前置法的基础上,但刑法也应当作出独立判断。虽然刑法并未规定信息的使用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行为要件,但是依据前置法规定,当收集者超出知情同意的范围或目的处理信息时,需要重新取得权利人的同意。未取得被采集人二次同意而超出范围或目的使用信息的,虽然未扩大信息的扩散范围,但该行为的危害性与初始即未取得同意而采集信息的行为应当相当。因此,虽然行为人合法采集指纹信息,但当其超出同意范围或目的而使用信息时,指纹信息处于丧失保护基础的失控状态,进入了新的流转过程之中,带来了新的信息风险。超出同意范围或目的而重复使用指纹信息的,应当认定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4万能指纹(MasterPrints)与深度万能指纹(DeepMasterPrints)

2017年,万能指纹的概念进入大众视野。指纹虽然具有相当高程度的独特性,但大多呈箕形、斗形、弓形三种形状。目前多数设备在认定指纹时,均为截取部分指纹图像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以手机指纹解锁应用为例,在初次录入指纹时,用户通常需要将手指指纹完整输入,而在后续解锁时,则往往仅需录入部分指纹进行核对。由于指纹识别建立在特征点核对的过程中,当特征点数量减少时,核对精度随之下降,不同人的部分指纹相似率也较完整指纹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指纹的高度识别性特征。而在此基础上创造的万能指纹作为能够与大量指纹成功比对的真实或合成的指纹[7],虽然未必能与真实指纹完全相同,但也已具备了一定的指纹核对功能。深度万能指纹则在万能指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一定概率能生成完整图像,进一步提高了指纹核对的成功率[8]。万能指纹与深度万能指纹在合成一定指纹图像后,启动字典攻击(DictionaryAttacks),从而实现特定目的。此类指纹并非是获取了真实的指纹图像,而是通过概率模型,试图寻找到一个与众多指纹契合的共性指纹图形,其本身不具有识别性特征,很难通过一个合成的指纹实际定位到一个完整的个体,未侵犯特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因而此行为无法被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是,虽然制作此类指纹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后续行为通常属于黑灰产业,制作万能指纹行为因此可以被认定为后续犯罪的预备犯。

3相关罪名的适用难点认定

3.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在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制侵犯指纹信息的行为时,需要对“情节严重”要件进行准确认定。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对个人信息的类别进行划分,明确了不同数量的定罪标准,但并未规定指纹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的归属类别,也未明晰此类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第一类个人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四种信息数量达到50条即可认定为犯罪;第二类通信记录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个人信息达到500条的可以被认定为犯罪;第三类其他个人信息的数量需要达到5000条才构成犯罪。第一类信息司法解释通过明文列举的方式进行确定,在第二、三类信息中则采用了兜底概括性规定。有观点认为,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应当被纳入第一类信息进行特殊保护,可以通过兜底条款的适用进行调整[9]。但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的规定,第二类信息中也存在部分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都可能对权利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对于此类信息也同样需要进行重点保护。司法解释以信息种类、信息属性进行数量分类,实质上已经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了充分考虑,无需再借兜底条款进行阐述,破坏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第一、二类信息应当同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第三类信息则为一般个人信息。而在敏感个人信息中,第一类是涉及隐私或私密内容的信息,而第二类属于其他敏感个人信息。其他敏感个人信息的500条定罪标准与一般个人信息的5000条相比,已经体现出了刑法对于此类信息的重视。生物识别信息虽然未被纳入第一类信息进行保护,但并不意味以第二类信息标准进行规制就忽视了此类信息的重要性,而是按照其信息属性进行的相对科学的划分。其次,指纹信息作为生物识别信息,虽然具有高度识别性,与人身密切结合,但在通常意义下并不能被归类于隐私范畴。隐私是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此类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人体指头由于存在汗液以及沾附的油性物质,能够触物留痕,尤其在镜子、金属制品等平滑表面,一旦接触即可留下清晰指纹。权利人在多数情形下,即使意识到自己的指纹可能留在特定物体上,也不会选择去擦拭、消除指纹痕迹。权利人对待指纹信息,并不会像对待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等信息一般,不愿公开。再次,虽然在小区、学校等特定场所是否需要采用指纹识别系统存在争议,但不能否认,指纹信息在边防安检上能够具有的重要作用,指纹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公共利益挂钩,在具有私密性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将指纹信息作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第二类信息进行规制,符合罪刑法定原理,也与其信息性质一致,同样有助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防范风险社会中的刑法风险。

3.2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违反国家规定”的构成要件应当指向获取行为,而非单纯的获取手段。当行为人有权进入系统数据库,当其获取或超越授权获取无权获取数据的,应当构成本罪[10]。因此,针对窃取数据库指纹信息的行为,应当存在以下三种非法获取的形态:第一,未经授权强行侵入他人数据库,获取指纹信息。行为人通常采用强行突破、破解认证信息等方式,违反权利人的意愿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指纹数据。数据不同于一般财产,获取数据不要求排除原权利人的占有,单纯的复制行为也应当被认定为“获取”。第二,超越权限获取指纹信息。当行为人有权进入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时,实施了非法获取指纹数据的行为,例如复制特定指纹信息,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无权获取此类信息,就应当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备了违法性认识,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虽然进入系统的手段是合法的,但其获取数据的行为本身非法,“非法”限定的是“获取”一词。除了本罪外,我国刑法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也同样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将“非法”指向获取行为的非法而非手段的非法。第三,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他人指纹信息。木马病毒作为远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具有破坏和删除文件、发送密码等特殊功能。木马作为相对典型的计算机病毒,程序经过数代更新,在窃取密码等信息上,不再是单纯采用过去记录键盘的方式,木马病毒同样可以盗取和篡改用户的敏感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他人指纹信息的,虽然没有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行为,但实际也获取特定数据,其行为已经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

4结语

指纹技术范文篇8

关于指纹的密钥量计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密钥量十分巨大是共同的。1910年,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勃太柴就按照人完整指纹上有平均100个的特征点(实际75个-175个),且每个特征点存在4种特征类型计算,构成的排列总数为4100=1.6069×1060,这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完全可以保证全人类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实际上现代对指纹密钥量的计算还远远高于勃太柴的大致计算,因为勃太柴没有将100个特征出现部位的变化计算进去,如果包含位置的变化,两枚指纹所有特征都相同的概率只有1.684×10-114。这样高的密钥量是目前其他个人识别特征无法比拟的。而且,指纹细节特征的特异性并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即使是孪生关系,也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

二、指纹细节特征稳定不变,能够保证经济活动凭证的识别长期有效

指纹纹线细节特征取决于真皮乳头的结构,胚胎发育完成以后,人的一生不会发生实质的变化,外界的摩擦损伤只要不伤及真皮层,就不影响外表指纹的细节特征。如果真皮受到局部损伤,所形成的疤痕组织只限于伤痕的部位,并不会影响指纹其他部位的特征。在指纹识别中只要避开受伤变化的部分,就能够正确进行指纹的鉴别。如果指纹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个人完整的指纹信息资料建档以后,指纹识别就可以调用档案中的样本指纹进行比对,指纹受伤变化就完全不会影响个人的识别了。指纹的这种稳定特性对经济活动凭证识别的长期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指纹反映明显、外在,在经济活动中方便易行

指纹特征比较宏观、明显,作为个人识别标记直观清楚。而且,指纹随时随身“携带”,留痕方法简便,效果容易掌握,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作为最为有效的个人识别手段,非常方便。现代指纹的留痕和采集主要有油墨捺印和电子扫描,油墨捺印是商业活动中进行留痕的主要方式,油墨捺印的指纹特征清晰,便于观察。电子扫描是目前收集样本指纹的方法,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鉴别某份文件上指纹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指纹取样,特征清楚,不会污染手指。

四、指纹成熟的自动化识别技术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手段

指纹在经济契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在近代并没有呈现不断发展的景象,而且目前有些使用指纹的场合甚至比民国或解放初期还有所减少,如全国解放以前,我国东北解放区颁发的身份证就需要有指纹印记,而现在我国的身份证却没有指纹标记。另外在契约文件中使用指纹的也少于以往。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指纹的鉴识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一定的设备才能进行准确的识别,一般人凭肉眼只能作大概的判断,然而,在指纹识别中,大概的比对只能做一些排除,是无法进行认定的。因此,虽然人们能够充分认识指纹的个人识别能力,但受到方法手段的制约,使指纹的广泛运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鉴定进入了自动化识别阶段,计算机可以对指纹进行快速、准确的自动比对,使指纹的广泛运用有了关键的物质基础。因此,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指纹技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指纹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有了技术保证,现代的商业活动中,使用指纹技术进行个人识别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五、指纹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随着指纹识别在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指纹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有的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指纹数据库,为社会许多领域提供指纹信息查询。我国现有的指纹信息系统主要由公安机关建立并管理使用,主要服务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按照目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水平,建立更大范围乃至全民的指纹数据库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全民的指纹数据库得到建立,将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指纹信息的作用。指纹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如果在社会广泛的商业活动中能够更多地使用指纹作为个人识别的标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指纹信息系统的建设。

六、指纹应用悠久的历史,为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前就有在借据、契约上留“指模”的记载,虽然,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古代的指模识别主要是以指纹的纹型特征为识别根据的,但在指纹应用的性质上和当代是一致的,都是作为识别人身的方法,只是现代的指纹识别是建立在细节特征基础上的,现代指纹识别实现了从种类识别到个体识别的质的飞跃,体现了继承发展的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吕导中:基于指纹面积和特征质量的指纹鉴定量化标准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刘建勋杨鑫李恒华叶炜:指纹识别在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1

[3]崔成良:识别技术构筑新的安全“屏障”[J].质量指南,2002.21

指纹技术范文篇9

关于指纹的密钥量计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密钥量十分巨大是共同的。1910年,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勃太柴就按照人完整指纹上有平均100个的特征点(实际75个-175个),且每个特征点存在4种特征类型计算,构成的排列总数为4100=1.6069×1060,这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完全可以保证全人类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实际上现代对指纹密钥量的计算还远远高于勃太柴的大致计算,因为勃太柴没有将100个特征出现部位的变化计算进去,如果包含位置的变化,两枚指纹所有特征都相同的概率只有1.684×10-114。这样高的密钥量是目前其他个人识别特征无法比拟的。而且,指纹细节特征的特异性并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即使是孪生关系,也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

二、指纹细节特征稳定不变,能够保证经济活动凭证的识别长期有效

指纹纹线细节特征取决于真皮乳头的结构,胚胎发育完成以后,人的一生不会发生实质的变化,外界的摩擦损伤只要不伤及真皮层,就不影响外表指纹的细节特征。如果真皮受到局部损伤,所形成的疤痕组织只限于伤痕的部位,并不会影响指纹其他部位的特征。在指纹识别中只要避开受伤变化的部分,就能够正确进行指纹的鉴别。如果指纹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个人完整的指纹信息资料建档以后,指纹识别就可以调用档案中的样本指纹进行比对,指纹受伤变化就完全不会影响个人的识别了。指纹的这种稳定特性对经济活动凭证识别的长期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指纹反映明显、外在,在经济活动中方便易行

指纹特征比较宏观、明显,作为个人识别标记直观清楚。而且,指纹随时随身“携带”,留痕方法简便,效果容易掌握,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作为最为有效的个人识别手段,非常方便。现代指纹的留痕和采集主要有油墨捺印和电子扫描,油墨捺印是商业活动中进行留痕的主要方式,油墨捺印的指纹特征清晰,便于观察。电子扫描是目前收集样本指纹的方法,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鉴别某份文件上指纹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指纹取样,特征清楚,不会污染手指。

四、指纹成熟的自动化识别技术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手段

指纹在经济契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在近代并没有呈现不断发展的景象,而且目前有些使用指纹的场合甚至比民国或解放初期还有所减少,如全国解放以前,我国东北解放区颁发的身份证就需要有指纹印记,而现在我国的身份证却没有指纹标记。另外在契约文件中使用指纹的也少于以往。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指纹的鉴识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一定的设备才能进行准确的识别,一般人凭肉眼只能作大概的判断,然而,在指纹识别中,大概的比对只能做一些排除,是无法进行认定的。因此,虽然人们能够充分认识指纹的个人识别能力,但受到方法手段的制约,使指纹的广泛运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鉴定进入了自动化识别阶段,计算机可以对指纹进行快速、准确的自动比对,使指纹的广泛运用有了关键的物质基础。因此,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指纹技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指纹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有了技术保证,现代的商业活动中,使用指纹技术进行个人识别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五、指纹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随着指纹识别在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指纹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有的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指纹数据库,为社会许多领域提供指纹信息查询。我国现有的指纹信息系统主要由公安机关建立并管理使用,主要服务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按照目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水平,建立更大范围乃至全民的指纹数据库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全民的指纹数据库得到建立,将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指纹信息的作用。指纹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如果在社会广泛的商业活动中能够更多地使用指纹作为个人识别的标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指纹信息系统的建设。

六、指纹应用悠久的历史,为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前就有在借据、契约上留“指模”的记载,虽然,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古代的指模识别主要是以指纹的纹型特征为识别根据的,但在指纹应用的性质上和当代是一致的,都是作为识别人身的方法,只是现代的指纹识别是建立在细节特征基础上的,现代指纹识别实现了从种类识别到个体识别的质的飞跃,体现了继承发展的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吕导中:基于指纹面积和特征质量的指纹鉴定量化标准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刘建勋杨鑫李恒华叶炜:指纹识别在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1

[3]崔成良:识别技术构筑新的安全“屏障”[J].质量指南,2002.21

指纹技术范文篇10

指纹识别技术近年来逐渐成熟,在门禁、安防和金融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典型的指纹识别系统是以指纹传感器和DSP处理器为核心构成。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图像,DSP处理器实时实现指纹识别算法。同时,通常的指纹识别系统还具有较强的通信能力,除了具有RS485通信外,高档的指纹识别系统还要求具有以太网接口和Internet连接能力。Atmel公司新推出的智能互联网芯片AT75C220集成了ARM内核、DSP协处理器以及以太网MAC接口,用AT75C220和指纹传感器结合可构成高性能的指纹识别系统。

1AT75C220主要特点

AT75C220是定位于智能互联网应用的高性能ARM处理器,采用ARM7TDMI微处理器核,具有OadDSP核,强大的外设(如中断控制器和外设数据控制器),其DMA通道增强了微控制器的实时性能。主要特点有:

集成ARM7TDMIARMThumb处理器核

一个16b定点DSP核

双以太网10/100Mb/sMAC接口

88kB的完整快速RAM(支持DMA方式)

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CODEC接口)

集成SDRAM控制器

这样,AT75C220就很适合于需要图像处理功能并具有互联网通信能力的设备,比如高性能的指纹识别设备和VoIP应用等。单芯片集成多种功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该芯片完备的开发软件支持(包括LINUX操作系统和DSP算法程序支持等)也有利于减少产品上市时间。

2芯片结构

AT75C220主要由运行速度达40MI/s的基于ARM7TDMI的RISC处理器、运行速度为60MI/s的DSP处理器和双以太网10/100Mb/s的MAC接口组成。其内部机构如图1所示。

AT75C220包含2种不同的总线ASB和APB,ASB用于连接ARM核、DSP核等核心模块,而APB总线则连接串行通信接口、通用I/O口等,两总线之间用AMBA总线桥连接。

ARMTTDMI微处理器是一个高性能的嵌入式CPU,他功耗低,运算速度快,内含Thumb指令解码器,可支持16b指令,同时支持调试和快速乘法等功能,并可通过模块互交总线与其他功能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ARMTTDMI(Thumb)是公司授权用户最多的一项产品,将ARM7指令集同Thumb扩展组合在一起,以减少内存容量和系统成本。同时,他还利用嵌入式ICE调试技术来简化系统设计,并用一个DSP增强扩展来改进性能。选择基于ARM核的产品的另一个理由是,ARM公司的处理器核心得到了大量厂家的支持,便于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

同其他集成DSP核的芯片相比,AT75C220的DSP子系统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如图2所示,除包含一个60MI/s,16b定点DSP内核外,还具有不同用途的RAM:2kB×l6X-RAM,2kB×l6Y-RAM,16kBXl6通用数据RAM,24kB×l6可下载程序RAM,一个256×16双端口的RAM邮箱用于MCU-DSP通信。完整的CODEC接口允许大量的工业声音、多媒体或数据的连接。

芯片集成的以太网接口包括了2个独立的10/100Mb/s以太网MAC接口和一个32kB的数据包缓冲区。双端口MAC的设计使设备嵌入到现有的以太网中而不需要另外的电缆,由于2个MAC接口之间用局部总线连接,大量的数据包可以不受延迟地从一个MAC传送到另一个MAC,其间无需软件的参与。数据包缓冲区由MAC接口通过DMA的方式操作,用于临时保存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较大的通信量。

3指纹识别算法

指纹自动识别作为一个有较大难度的模式识别研究分支,其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对采集进来的各种有噪声图像进行滤波和增强、如何抽取指纹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以及如何进行在图像不能完全定位和图像可能发生扭曲变形情况下的特征匹配上。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如图3所示,指纹识别算法流程主要包括灰度滤波、二值化、二值滤波、细化、细化后的去噪等步骤,最后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

本系统的指纹识别算法的灰度滤波采用基于块方图的方向滤波,接着进行二值化并细化指纹图像,在二值化和细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去噪声,消除导致错误的特征点的可能性。用模板匹配的方法分别获取指纹的特征点,如端点、叉点等。指纹匹配采用基于中心点的匹配算法。通过在PC机上验证,该算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4指纹识别系统

指纹识别系统一般由指纹传感器、DSP处理器和电路组成,为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中往往还包括另外的处理器管理诸如通信、人机接口、指纹数据库等。本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电容式的指纹传感器FPSll0采集指纹图像并交由AT75C220内部的DSP协处理器进行指纹识别,完成图像的预处理、提取指纹特征码,并同指纹库中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给出判别结果。ARM核运行于LINUX操作系统之上,实现了TCP/IP协议栈,由于指纹识别器的网络系统对实时性和吞吐率要求并不高,但是要求可靠性和保密性比较高,所以传输层协议选择TCP协议,并且传输的数据经过了加密。ARM处理器上还包括了人机接口和控制输出,控制输出用于对电子门锁进行控制。另外,ARM软件还包括门禁系统、考勤系统中的一些专有控制模块,比如门禁权限管理、考勤数据库管理等

5算法的移植

指纹识别算法开始时在PC机上实现,需要移植到AT75C220的DSP子系统中。如果直接用C语言移植,难以发挥DSP的实际处理能力,执行效率相当低。关键的算法模块用汇编语言实现后,指纹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匹配可以在1s中完成,算法效率和识别率与PC机上计算相当,达到了实际应用要求。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