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3:23:10

灾后教育

灾后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灾区重建;教育重建;公共服务

灾后教育重建作为整个灾区重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因其时效紧迫、直接关系千家万户、进而关乎政府重建整体公信力等倍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关涉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往往还牵涉整体重建工作和灾区社会整体发展的综合效应。那么,由地震引发的教育大灾难、进而不得不应急启动的教育重建到底包括怎样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理解其时效性特征?教育重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要素,其中急需处理好哪些突出的关系?

一、震区灾后的教育重建:怎样的内涵和外延?

从四川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党和政府的应急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如今各方面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教育重建工作作为整个重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也纷纷建言献策,教育部也及时《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灾后教育重建?有没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当首先反思的。

“重建”更多是从哲学意义上使用的建构用语,如精神重建、人文重建等,在此顾名思义就是“重新建设、重新建构”之义;从描述性定义上讲,“教育重建”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对教育领域的重建问题,当面对灾区学校受损、师生受灾、教育系统受到严重灾害影响的情况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甚至师生主体所进行的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恢复师生正常学习生活、恢复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援助、加强社会支持等一系列重新建设和恢复构建过程。所以,“教育重建”更适合从社会性、动态性、过程性的角度去理解,[1]当然,教育重建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仅仅是单一教育系统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从外延来讲,灾后教育重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教育部关于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中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积极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认真做好灾区孤、残学生救助工作,积极做好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等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工作和学校重建准备工作。[2]作为部级的教育科研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则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心理重建、学校重建、教学重建、校园重建、师资重建和赈灾遗产总结六方面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建的方案和时间进度计划,[3]极具指导性。受灾最严重省份四川省也应急制定了全力推进学校复学复课、继续抓好灾区师生安置、抓好受灾学校重建规划、做好遇难学生家长工作等具体措施,[4]并有序展开教育系统的重建工作。应该说,这些灾后教育重建的外延内容已较丰富,对灾后教育的科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根据重要性等级程度,在灾区教育重建中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机制的重建,没有良好的信任机制一切都难以做好,政府作为的认同机制也将受到挑战;第二位的就是心理重建,如上所说如何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从震灾的阴霾中走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的阳光,这都是从精神层面需要及时建构和重建的内容,需要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然后才是物质层面的重建,比如教育重建规划、校舍校园重建、复学复课等,这些重建是实实在在的,最主要的是科学性和标准化,注重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另外,关于抗震救灾中的教育遗产和安全教育传统也需要得到及时总结和提炼。

二、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时效性特征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尽快将其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5]可见,灾区教育重建工作具有典型的时效性、优先性特征,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特征要求政府在整个重建工作中必须反应敏捷、速度快、质量高,能及时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灾情就是命令,对灾区教育重建而言,时间刻不容缓。看到被震垮的学校楼舍,看到被夷为平地的曾经美丽的校园,不管是政府主体,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还是民众主体,都对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育重建的针对性特征要求在应急重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建工作。现在部分重建工作已经开始,比如教育部关于受灾地区的部级师资培训工作已经展开,受灾地区校园重建和新校址选址工作也已启动,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国外疗养活动等心理重建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作都有明确的针对性,一环扣一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实实在在为灾区整体教育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教育重建的差异性特征要求整个重建工作不能一个步骤、一个节奏、一个强度,要分轻重缓急,根据受灾学校和地区的严重程度差异进行。因为此次地震受灾影响面广,余震不断,教育重建工作要有序、有节奏、有差异地开展。地点上要根据调研情况和可行性条件差别对待,时间上也要有先有后,有最重点有次重点,有难点也有盲点,在重建中一定要统筹协调,区分出科学差异,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第四,教育重建的公益性表明了整个教育重建工作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要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地震受灾的全局观、全民观和公平观等指导整个重建工作。受灾地区都是重建主体,都有局部的重建需求,都代表一定的公共利益要求;但从四川、甘肃、陕西等整体公共主体而言,区县主体是子系统,要宏观布局,保证国家和社会重建资源尽可能合理配置,确保有限的重建资金、条件等发挥最大的重建效应,最大程度保证学校重建工作的公益性。

第五,教育重建的长效性要求重建工作不仅要从短期利益和立场出发,还要有更长远的重建策略。中央已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灾区重建,其中也包括教育重建任务。中央目标很明确,但3年对教育重建来讲本身就是一个长效性的过程,教育教学重建、师资重建、校舍重建等刻不容缓,灾区中小学复课复学问题时不我待。这些因素都是教育重建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从更持久的意义上讲,教育工作直面主体的人,受灾所造成的教育遗憾还时时萦绕心间,树立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信任机制也是长期深化的过程。

当然,作为事关千家万户实际利益的教育重建工作还有其他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受灾区教育重建工作的内在性质,探索科学的重建策略,充分考虑时间压力、资源条件、应急程度和重难点调配等特点和要素,在重建中避免走弯路,少浪费资源。

三、灾区教育科学重建急需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重建进程的指导策略

按照整体重建工作的要求,教育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的标准要求遵循科学性和时效性,时效性问题上文已论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灾区教育事业的科学重建要符合科学标准,尊重教育规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并结合重建工作的特性有序进行。其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重建利益结构、重建模式系统、重建主体价值和重建资源重组等实际问题。具体而言,重建过程中应急需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处理好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既然教育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眼下要处理好的问题固然重要,属于应急工作;但从长远看,灾区的整个教育发展还需要通过重建获得实质性恢复和提升。在此过程中,应急和长远、短期和长期之间无疑是一对首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此关系涉及到灾区学校的整体布局、涉及到受灾区县的教育规划、涉及到区域性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众所周知,教育事业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业,其效果非一朝一夕所能显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主体都应该兼顾短期重建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千万不可只顾政绩工程而忽视教育的科学性和长效性。国家教育部日前提出了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目标:2009年9月1日前,大部分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2010年9月1日前,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6]这是从国家宏观教育重建规划上所作的制度性规定,但具体到区县而言层次不齐,有的地方已经逐渐复课。但有的地方重建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更要考虑应急重建和长远规划的科学协调关系。

(二)处理好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

教育建设始终离不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灾区教育重建看就必须处理好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也包括处理好物质重建和精神重建的关系。很显然,灾区硬件重建立竿见影,重建效果可见可触,比如学校复课、校舍重修、大楼重建,尽快落实重建资金,保证办公经费,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运转等,这些重建内容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教育恢复工作进程,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好重建标准的确定和工程质量的监控。此次地震灾区学校受灾之严重再次警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校舍重建的安全标准是第一位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这方面的责任机制要完善,重建中的质量检查也要科学跟进。除此之外,笔者在此更想强调的是灾区软件重建问题,比如师生健康心理的重建,教师职业道德良心的重建,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公众对教育(不仅是组织,可能是组织背后的价值理念甚或更大价值载体)的信任机制的重建。受灾学校铁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作为公共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可以说,教育重建中的软件重建和精神重建在更深意义上推动着教育的科学发展,或者更进一步地说,这种重建表征着公众对政府的一种信任姿态,对国家大局的一种责任机制。这种重建不仅仅是给“钱”和“物”的问题,更涉及到精神和价值的层面,需要建构一种适度的对灾难心理的对话平台,需要良好的沟通渠道,需要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和共鸣。从实践层面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多,要处理的问题也还很多,有些方面还不是教育内部就能处理好的。

(三)处理好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

教育重建因任务重、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和受灾程度重等因素无疑直接需要消耗不少的资源和资本。从来源渠道分析,这些资源和资本条件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政府公共资源,二是有序引入社会资本。从既有的重建看,政府公立资源在重建中发挥着直接的、主导性的作用,尤其在应急程度很高、重建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面对大灾大难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外界媒体对之也作了不少的报道宣传。[7]但教育不是孤立的事业,涉及各行各业,单一的政府公共资源始终还显不足。除了政府资源资金之外,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是必然之势,从各类主体的踊跃捐款捐物进行重建可见一斑。从国家公布的数据看,整个重建工作所需经费和中央及各地财政经费之间还有不小的缺口,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学校重建工作必要而且重要,如不少企业、慈善机构、国际救援组织、社会人士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教育重建,有的建立灾区学校,有的建立了教育慈善基金,全国教育类基金会联合为汶川地震灾区师生募捐发出倡议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则动用一切力量救助需要救助的受灾学生,这些都是对教育重建的社会性支持。因此,在教育重建中要处理好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公平配置、优化重建的问题,而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则需完善税收等制度性激励措施,制定社会资本来源管理等配套办法,同时也要预防社会资本介入重建过程中的其他不当企图,确保重建工作有序平稳。

(四)处理好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

灾区重建工作有整体目标,也有局部规划,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重建会有不同的重建策略,这就必须处理好整体和谐与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既重整体效果,也重局部特殊性和边界效应。从时间上看,整体重建虽需三年完成,但各个地方在重建速度上必有先后。受灾最重的地区在重建时间上应首要考虑,支持力度和重建力度也不一样。从空间上看,根据现在中央的重建方案,全国各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受灾区、县,但各个省、市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有差异,对口重建工作一定有差异,被支持重建的局部区县之间也有差异,这就要求处理好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可千篇一律,盲目攀比。另就重建对象而言,除了大面积的灾后宏观教育重建,还需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群体的重建支持工作,如孤残儿童教育资助和心理支持工作,要求对每一名因灾致孤的学生以及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学生,都要明确亲属或者老师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尽快启动残疾学生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抓紧研究有利于灾区孤、残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期教育方案和救助政策等。

(五)处理好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和教师。灾后教育重建工作从主体性力量而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无疑也是最大、最需要直接关心和支持的主体;但二者在重建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支持方式、心理救助等还有所差异,需要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重建过程。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灾区广大教师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个为师者最真实质朴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一道道永生永爱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总结挖掘,加大宣传并继续维持;同时学生在危难中用自觉、理性、主人翁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起救灾自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这些真实的精神元素将成为重建中的中流力量,成为告慰那些失去生命的学生、激励获得重生的孩子们的源泉动力。另外,对那些或失去孩子、或孩子受伤致残的家长而言,政府也有责任做好他们的重建工作,如加大思想和心理疏导力度,做好家长的抚慰工作等。只有充分发挥了重建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树立了师生和家长作为重建主体的认同感、信任感、大局观,并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整体重建工作,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才有源头活水的人力支持、心理支持和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灾后教育重建的若干问题[EB/OL].(2008-06-05)[2008-07-02]./zyp12_/blog/item/5228d61353be9d26dc5401ed.html.

[2]教育部.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05-27(2).

[3]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汶川地震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方案[EB/OL].(2008-06-19)[2008-07-15].http:///snxx/ysyw/snxx_20080619194026_

5680.html.

[4]杨华丽.教育厅部署10项措施确保灾后教育重建[EB/OL].(2008-06-18)[2008-08-11]./nsichuan/fffy/20080618/2008618144308.htm.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8-07-04)[2008-08-11]./zwgk/2008-07/04/content_1036351.htm.

灾后教育范文篇2

从四川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党和政府的应急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如今各方面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教育重建工作作为整个重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也纷纷建言献策,教育部也及时《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灾后教育重建?有没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当首先反思的。

“重建”更多是从哲学意义上使用的建构用语,如精神重建、人文重建等,在此顾名思义就是“重新建设、重新建构”之义;从描述性定义上讲,“教育重建”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对教育领域的重建问题,当面对灾区学校受损、师生受灾、教育系统受到严重灾害影响的情况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甚至师生主体所进行的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恢复师生正常学习生活、恢复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援助、加强社会支持等一系列重新建设和恢复构建过程。所以,“教育重建”更适合从社会性、动态性、过程性的角度去理解,[1]当然,教育重建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仅仅是单一教育系统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从外延来讲,灾后教育重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教育部关于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中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积极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认真做好灾区孤、残学生救助工作,积极做好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等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工作和学校重建准备工作。[2]作为部级的教育科研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则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心理重建、学校重建、教学重建、校园重建、师资重建和赈灾遗产总结六方面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建的方案和时间进度计划,[3]极具指导性。受灾最严重省份四川省也应急制定了全力推进学校复学复课、继续抓好灾区师生安置、抓好受灾学校重建规划、做好遇难学生家长工作等具体措施,[4]并有序展开教育系统的重建工作。应该说,这些灾后教育重建的外延内容已较丰富,对灾后教育的科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根据重要性等级程度,在灾区教育重建中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机制的重建,没有良好的信任机制一切都难以做好,政府作为的认同机制也将受到挑战;第二位的就是心理重建,如上所说如何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从震灾的阴霾中走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的阳光,这都是从精神层面需要及时建构和重建的内容,需要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然后才是物质层面的重建,比如教育重建规划、校舍校园重建、复学复课等,这些重建是实实在在的,最主要的是科学性和标准化,注重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另外,关于抗震救灾中的教育遗产和安全教育传统也需要得到及时总结和提炼。

二、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时效性特征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尽快将其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5]可见,灾区教育重建工作具有典型的时效性、优先性特征,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特征要求政府在整个重建工作中必须反应敏捷、速度快、质量高,能及时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灾情就是命令,对灾区教育重建而言,时间刻不容缓。看到被震垮的学校楼舍,看到被夷为平地的曾经美丽的校园,不管是政府主体,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还是民众主体,都对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育重建的针对性特征要求在应急重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建工作。现在部分重建工作已经开始,比如教育部关于受灾地区的部级师资培训工作已经展开,受灾地区校园重建和新校址选址工作也已启动,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国外疗养活动等心理重建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作都有明确的针对性,一环扣一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实实在在为灾区整体教育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教育重建的差异性特征要求整个重建工作不能一个步骤、一个节奏、一个强度,要分轻重缓急,根据受灾学校和地区的严重程度差异进行。因为此次地震受灾影响面广,余震不断,教育重建工作要有序、有节奏、有差异地开展。地点上要根据调研情况和可行性条件差别对待,时间上也要有先有后,有最重点有次重点,有难点也有盲点,在重建中一定要统筹协调,区分出科学差异,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第四,教育重建的公益性表明了整个教育重建工作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要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地震受灾的全局观、全民观和公平观等指导整个重建工作。受灾地区都是重建主体,都有局部的重建需求,都代表一定的公共利益要求;但从四川、甘肃、陕西等整体公共主体而言,区县主体是子系统,要宏观布局,保证国家和社会重建资源尽可能合理配置,确保有限的重建资金、条件等发挥最大的重建效应,最大程度保证学校重建工作的公益性。

第五,教育重建的长效性要求重建工作不仅要从短期利益和立场出发,还要有更长远的重建策略。中央已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灾区重建,其中也包括教育重建任务。中央目标很明确,但3年对教育重建来讲本身就是一个长效性的过程,教育教学重建、师资重建、校舍重建等刻不容缓,灾区中小学复课复学问题时不我待。这些因素都是教育重建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从更持久的意义上讲,教育工作直面主体的人,受灾所造成的教育遗憾还时时萦绕心间,树立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信任机制也是长期深化的过程。

当然,作为事关千家万户实际利益的教育重建工作还有其他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受灾区教育重建工作的内在性质,探索科学的重建策略,充分考虑时间压力、资源条件、应急程度和重难点调配等特点和要素,在重建中避免走弯路,少浪费资源。

三、灾区教育科学重建急需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重建进程的指导策略

按照整体重建工作的要求,教育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的标准要求遵循科学性和时效性,时效性问题上文已论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灾区教育事业的科学重建要符合科学标准,尊重教育规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并结合重建工作的特性有序进行。其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重建利益结构、重建模式系统、重建主体价值和重建资源重组等实际问题。具体而言,重建过程中应急需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既然教育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眼下要处理好的问题固然重要,属于应急工作;但从长远看,灾区的整个教育发展还需要通过重建获得实质性恢复和提升。在此过程中,应急和长远、短期和长期之间无疑是一对首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此关系涉及到灾区学校的整体布局、涉及到受灾区县的教育规划、涉及到区域性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众所周知,教育事业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业,其效果非一朝一夕所能显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主体都应该兼顾短期重建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千万不可只顾政绩工程而忽视教育的科学性和长效性。国家教育部日前提出了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目标:2009年9月1日前,大部分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2010年9月1日前,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6]这是从国家宏观教育重建规划上所作的制度性规定,但具体到区县而言层次不齐,有的地方已经逐渐复课。但有的地方重建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更要考虑应急重建和长远规划的科学协调关系。

(二)处理好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

教育建设始终离不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灾区教育重建看就必须处理好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也包括处理好物质重建和精神重建的关系。很显然,灾区硬件重建立竿见影,重建效果可见可触,比如学校复课、校舍重修、大楼重建,尽快落实重建资金,保证办公经费,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运转等,这些重建内容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教育恢复工作进程,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好重建标准的确定和工程质量的监控。此次地震灾区学校受灾之严重再次警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校舍重建的安全标准是第一位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这方面的责任机制要完善,重建中的质量检查也要科学跟进。除此之外,笔者在此更想强调的是灾区软件重建问题,比如师生健康心理的重建,教师职业道德良心的重建,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公众对教育(不仅是组织,可能是组织背后的价值理念甚或更大价值载体)的信任机制的重建。受灾学校铁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作为公共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可以说,教育重建中的软件重建和精神重建在更深意义上推动着教育的科学发展,或者更进一步地说,这种重建表征着公众对政府的一种信任姿态,对国家大局的一种责任机制。这种重建不仅仅是给“钱”和“物”的问题,更涉及到精神和价值的层面,需要建构一种适度的对灾难心理的对话平台,需要良好的沟通渠道,需要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和共鸣。从实践层面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多,要处理的问题也还很多,有些方面还不是教育内部就能处理好的。

(三)处理好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

教育重建因任务重、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和受灾程度重等因素无疑直接需要消耗不少的资源和资本。从来源渠道分析,这些资源和资本条件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政府公共资源,二是有序引入社会资本。从既有的重建看,政府公立资源在重建中发挥着直接的、主导性的作用,尤其在应急程度很高、重建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面对大灾大难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外界媒体对之也作了不少的报道宣传。[7]但教育不是孤立的事业,涉及各行各业,单一的政府公共资源始终还显不足。除了政府资源资金之外,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是必然之势,从各类主体的踊跃捐款捐物进行重建可见一斑。从国家公布的数据看,整个重建工作所需经费和中央及各地财政经费之间还有不小的缺口,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学校重建工作必要而且重要,如不少企业、慈善机构、国际救援组织、社会人士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教育重建,有的建立灾区学校,有的建立了教育慈善基金,全国教育类基金会联合为汶川地震灾区师生募捐发出倡议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则动用一切力量救助需要救助的受灾学生,这些都是对教育重建的社会性支持。因此,在教育重建中要处理好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公平配置、优化重建的问题,而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则需完善税收等制度性激励措施,制定社会资本来源管理等配套办法,同时也要预防社会资本介入重建过程中的其他不当企图,确保重建工作有序平稳。

(四)处理好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

灾区重建工作有整体目标,也有局部规划,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重建会有不同的重建策略,这就必须处理好整体和谐与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既重整体效果,也重局部特殊性和边界效应。从时间上看,整体重建虽需三年完成,但各个地方在重建速度上必有先后。受灾最重的地区在重建时间上应首要考虑,支持力度和重建力度也不一样。从空间上看,根据现在中央的重建方案,全国各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受灾区、县,但各个省、市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有差异,对口重建工作一定有差异,被支持重建的局部区县之间也有差异,这就要求处理好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可千篇一律,盲目攀比。另就重建对象而言,除了大面积的灾后宏观教育重建,还需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群体的重建支持工作,如孤残儿童教育资助和心理支持工作,要求对每一名因灾致孤的学生以及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学生,都要明确亲属或者老师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尽快启动残疾学生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抓紧研究有利于灾区孤、残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期教育方案和救助政策等。

(五)处理好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和教师。灾后教育重建工作从主体性力量而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无疑也是最大、最需要直接关心和支持的主体;但二者在重建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支持方式、心理救助等还有所差异,需要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重建过程。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灾区广大教师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个为师者最真实质朴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一道道永生永爱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总结挖掘,加大宣传并继续维持;同时学生在危难中用自觉、理性、主人翁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起救灾自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这些真实的精神元素将成为重建中的中流力量,成为告慰那些失去生命的学生、激励获得重生的孩子们的源泉动力。另外,对那些或失去孩子、或孩子受伤致残的家长而言,政府也有责任做好他们的重建工作,如加大思想和心理疏导力度,做好家长的抚慰工作等。只有充分发挥了重建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树立了师生和家长作为重建主体的认同感、信任感、大局观,并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整体重建工作,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才有源头活水的人力支持、心理支持和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灾后教育重建的若干问题[EB/OL].(2008-06-05)[2008-07-02]./zyp12_/blog/item/5228d61353be9d26dc5401ed.html.

[2]教育部.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05-27(2).

[3]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汶川地震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方案[EB/OL].(2008-06-19)[2008-07-15].http:///snxx/ysyw/snxx_20080619194026_

5680.html.

[4]杨华丽.教育厅部署10项措施确保灾后教育重建[EB/OL].(2008-06-18)[2008-08-11]./nsichuan/fffy/20080618/2008618144308.htm.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8-07-04)[2008-08-11]./zwgk/2008-07/04/content_1036351.htm.

[6]教育部.地震灾区所有学校2年内搬入永久性建筑[N].北京青年报,2008-07-09(2).

[7]新华视点:大地震后世界关注中国的表情[EB/OL].(2008-05-29)[2008-08-07]./newscenter/2008-05/29/content_8279513.htm.

灾后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灾区重建;教育重建;公共服务

灾后教育重建作为整个灾区重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因其时效紧迫、直接关系千家万户、进而关乎政府重建整体公信力等倍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关涉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往往还牵涉整体重建工作和灾区社会整体发展的综合效应。那么,由地震引发的教育大灾难、进而不得不应急启动的教育重建到底包括怎样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理解其时效性特征?教育重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要素,其中急需处理好哪些突出的关系?

一、震区灾后的教育重建:怎样的内涵和外延?

从四川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党和政府的应急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如今各方面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教育重建工作作为整个重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也纷纷建言献策,教育部也及时《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灾后教育重建?有没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当首先反思的。

“重建”更多是从哲学意义上使用的建构用语,如精神重建、人文重建等,在此顾名思义就是“重新建设、重新建构”之义;从描述性定义上讲,“教育重建”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对教育领域的重建问题,当面对灾区学校受损、师生受灾、教育系统受到严重灾害影响的情况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甚至师生主体所进行的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恢复师生正常学习生活、恢复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援助、加强社会支持等一系列重新建设和恢复构建过程。所以,“教育重建”更适合从社会性、动态性、过程性的角度去理解,[1]当然,教育重建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仅仅是单一教育系统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从外延来讲,灾后教育重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教育部关于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中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积极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认真做好灾区孤、残学生救助工作,积极做好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等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工作和学校重建准备工作。[2]作为部级的教育科研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则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心理重建、学校重建、教学重建、校园重建、师资重建和赈灾遗产总结六方面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建的方案和时间进度计划,[3]极具指导性。受灾最严重省份四川省也应急制定了全力推进学校复学复课、继续抓好灾区师生安置、抓好受灾学校重建规划、做好遇难学生家长工作等具体措施,[4]并有序展开教育系统的重建工作。应该说,这些灾后教育重建的外延内容已较丰富,对灾后教育的科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根据重要性等级程度,在灾区教育重建中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机制的重建,没有良好的信任机制一切都难以做好,政府作为的认同机制也将受到挑战;第二位的就是心理重建,如上所说如何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从震灾的阴霾中走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的阳光,这都是从精神层面需要及时建构和重建的内容,需要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然后才是物质层面的重建,比如教育重建规划、校舍校园重建、复学复课等,这些重建是实实在在的,最主要的是科学性和标准化,注重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另外,关于抗震救灾中的教育遗产和安全教育传统也需要得到及时总结和提炼。

二、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时效性特征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尽快将其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5]可见,灾区教育重建工作具有典型的时效性、优先性特征,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特征要求政府在整个重建工作中必须反应敏捷、速度快、质量高,能及时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灾情就是命令,对灾区教育重建而言,时间刻不容缓。看到被震垮的学校楼舍,看到被夷为平地的曾经美丽的校园,不管是政府主体,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还是民众主体,都对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育重建的针对性特征要求在应急重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建工作。现在部分重建工作已经开始,比如教育部关于受灾地区的部级师资培训工作已经展开,受灾地区校园重建和新校址选址工作也已启动,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国外疗养活动等心理重建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作都有明确的针对性,一环扣一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实实在在为灾区整体教育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教育重建的差异性特征要求整个重建工作不能一个步骤、一个节奏、一个强度,要分轻重缓急,根据受灾学校和地区的严重程度差异进行。因为此次地震受灾影响面广,余震不断,教育重建工作要有序、有节奏、有差异地开展。地点上要根据调研情况和可行性条件差别对待,时间上也要有先有后,有最重点有次重点,有难点也有盲点,在重建中一定要统筹协调,区分出科学差异,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第四,教育重建的公益性表明了整个教育重建工作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要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地震受灾的全局观、全民观和公平观等指导整个重建工作。受灾地区都是重建主体,都有局部的重建需求,都代表一定的公共利益要求;但从四川、甘肃、陕西等整体公共主体而言,区县主体是子系统,要宏观布局,保证国家和社会重建资源尽可能合理配置,确保有限的重建资金、条件等发挥最大的重建效应,最大程度保证学校重建工作的公益性。

第五,教育重建的长效性要求重建工作不仅要从短期利益和立场出发,还要有更长远的重建策略。中央已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灾区重建,其中也包括教育重建任务。中央目标很明确,但3年对教育重建来讲本身就是一个长效性的过程,教育教学重建、师资重建、校舍重建等刻不容缓,灾区中小学复课复学问题时不我待。这些因素都是教育重建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从更持久的意义上讲,教育工作直面主体的人,受灾所造成的教育遗憾还时时萦绕心间,树立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信任机制也是长期深化的过程。

当然,作为事关千家万户实际利益的教育重建工作还有其他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受灾区教育重建工作的内在性质,探索科学的重建策略,充分考虑时间压力、资源条件、应急程度和重难点调配等特点和要素,在重建中避免走弯路,少浪费资源。

三、灾区教育科学重建急需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重建进程的指导策略

按照整体重建工作的要求,教育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的标准要求遵循科学性和时效性,时效性问题上文已论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灾区教育事业的科学重建要符合科学标准,尊重教育规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并结合重建工作的特性有序进行。其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重建利益结构、重建模式系统、重建主体价值和重建资源重组等实际问题。具体而言,重建过程中应急需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处理好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既然教育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眼下要处理好的问题固然重要,属于应急工作;但从长远看,灾区的整个教育发展还需要通过重建获得实质性恢复和提升。在此过程中,应急和长远、短期和长期之间无疑是一对首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此关系涉及到灾区学校的整体布局、涉及到受灾区县的教育规划、涉及到区域性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众所周知,教育事业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业,其效果非一朝一夕所能显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主体都应该兼顾短期重建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千万不可只顾政绩工程而忽视教育的科学性和长效性。国家教育部日前提出了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目标:2009年9月1日前,大部分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2010年9月1日前,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6]这是从国家宏观教育重建规划上所作的制度性规定,但具体到区县而言层次不齐,有的地方已经逐渐复课。但有的地方重建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更要考虑应急重建和长远规划的科学协调关系。

(二)处理好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

教育建设始终离不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灾区教育重建看就必须处理好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也包括处理好物质重建和精神重建的关系。很显然,灾区硬件重建立竿见影,重建效果可见可触,比如学校复课、校舍重修、大楼重建,尽快落实重建资金,保证办公经费,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运转等,这些重建内容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教育恢复工作进程,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好重建标准的确定和工程质量的监控。此次地震灾区学校受灾之严重再次警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校舍重建的安全标准是第一位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这方面的责任机制要完善,重建中的质量检查也要科学跟进。除此之外,笔者在此更想强调的是灾区软件重建问题,比如师生健康心理的重建,教师职业道德良心的重建,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公众对教育(不仅是组织,可能是组织背后的价值理念甚或更大价值载体)的信任机制的重建。受灾学校铁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作为公共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可以说,教育重建中的软件重建和精神重建在更深意义上推动着教育的科学发展,或者更进一步地说,这种重建表征着公众对政府的一种信任姿态,对国家大局的一种责任机制。这种重建不仅仅是给“钱”和“物”的问题,更涉及到精神和价值的层面,需要建构一种适度的对灾难心理的对话平台,需要良好的沟通渠道,需要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和共鸣。从实践层面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多,要处理的问题也还很多,有些方面还不是教育内部就能处理好的。

(三)处理好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

教育重建因任务重、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和受灾程度重等因素无疑直接需要消耗不少的资源和资本。从来源渠道分析,这些资源和资本条件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政府公共资源,二是有序引入社会资本。从既有的重建看,政府公立资源在重建中发挥着直接的、主导性的作用,尤其在应急程度很高、重建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面对大灾大难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外界媒体对之也作了不少的报道宣传。[7]但教育不是孤立的事业,涉及各行各业,单一的政府公共资源始终还显不足。除了政府资源资金之外,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是必然之势,从各类主体的踊跃捐款捐物进行重建可见一斑。从国家公布的数据看,整个重建工作所需经费和中央及各地财政经费之间还有不小的缺口,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学校重建工作必要而且重要,如不少企业、慈善机构、国际救援组织、社会人士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教育重建,有的建立灾区学校,有的建立了教育慈善基金,全国教育类基金会联合为汶川地震灾区师生募捐发出倡议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则动用一切力量救助需要救助的受灾学生,这些都是对教育重建的社会性支持。因此,在教育重建中要处理好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公平配置、优化重建的问题,而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则需完善税收等制度性激励措施,制定社会资本来源管理等配套办法,同时也要预防社会资本介入重建过程中的其他不当企图,确保重建工作有序平稳。

(四)处理好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

灾区重建工作有整体目标,也有局部规划,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重建会有不同的重建策略,这就必须处理好整体和谐与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既重整体效果,也重局部特殊性和边界效应。从时间上看,整体重建虽需三年完成,但各个地方在重建速度上必有先后。受灾最重的地区在重建时间上应首要考虑,支持力度和重建力度也不一样。从空间上看,根据现在中央的重建方案,全国各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受灾区、县,但各个省、市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有差异,对口重建工作一定有差异,被支持重建的局部区县之间也有差异,这就要求处理好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可千篇一律,盲目攀比。另就重建对象而言,除了大面积的灾后宏观教育重建,还需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群体的重建支持工作,如孤残儿童教育资助和心理支持工作,要求对每一名因灾致孤的学生以及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学生,都要明确亲属或者老师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尽快启动残疾学生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抓紧研究有利于灾区孤、残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期教育方案和救助政策等。

(五)处理好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和教师。灾后教育重建工作从主体性力量而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无疑也是最大、最需要直接关心和支持的主体;但二者在重建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支持方式、心理救助等还有所差异,需要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重建过程。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灾区广大教师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个为师者最真实质朴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一道道永生永爱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总结挖掘,加大宣传并继续维持;同时学生在危难中用自觉、理性、主人翁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起救灾自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这些真实的精神元素将成为重建中的中流力量,成为告慰那些失去生命的学生、激励获得重生的孩子们的源泉动力。另外,对那些或失去孩子、或孩子受伤致残的家长而言,政府也有责任做好他们的重建工作,如加大思想和心理疏导力度,做好家长的抚慰工作等。只有充分发挥了重建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树立了师生和家长作为重建主体的认同感、信任感、大局观,并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整体重建工作,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才有源头活水的人力支持、心理支持和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灾后教育重建的若干问题[EB/OL].(2008-06-05)[2008-07-02]./zyp12_/blog/item/5228d61353be9d26dc5401ed.html.

[2]教育部.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05-27(2).

[3]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汶川地震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方案[EB/OL].(2008-06-19)[2008-07-15].http:///snxx/ysyw/snxx_20080619194026_

5680.html.

[4]杨华丽.教育厅部署10项措施确保灾后教育重建[EB/OL].(2008-06-18)[2008-08-11]./nsichuan/fffy/20080618/2008618144308.htm.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8-07-04)[2008-08-11]./zwgk/2008-07/04/content_1036351.htm.

灾后教育范文篇4

一、灾后重建有力推进。一是进一步明确挂联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了全县所有项目局领导、股室和直属单位挂联包片、包校责任制,协助、指导学校重建工作。二是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严格督促施工方落实安全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防范力量,确保了平安施工。三是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学校建设进度。逗硬落实领导挂联责任制,挂图作战、工期倒排、限期完成,强力推进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对26所重建进度较慢的学校实行重点监控和帮扶。四是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规范教育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逗硬落实工程建设各项制度。五是狠抓工程进度。截止6月底,全县337所学校已全部开工,完工272所,完成投资66754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6%,占到位资金的59%,累计支付资金53013万元(占到位资金47%、占完成投资79%)。已新建校舍486栋、549644平方米,完成投资57694万元。

二、教学管理突出实效。一是教学常规管理更加有效。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依据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了课程,严格“六认真”要求,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并在长赤片区召开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深入探讨灾后重建完成后,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二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继续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法;切实做好普通高中新课改准备工作;成功组织全县初中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在4月19日至20日巴中市举办的2010年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我县下两中学的刘志敏老师荣获全市一等奖。三是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强化。进一加强了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3月8日,教育局在赶场中学召开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为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语、数年会,以赛促研,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涌现出了一批教学能手。

三、教育质量实现突破。一是巩固两基抓质量。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强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强化管理抓质量。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完成了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常规督查,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三是高考成绩创新高。2010年,我县共4597人报考,各类本科一次上线1062人,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县理科最高615分,文科最高612分。

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一是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作好调研工作。组织专人深入调研,为县委县府制定《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攻坚战略的意见》和《**县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攻坚的实施方案》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二是狠抓中职招生。协调召开全县职教攻坚大会,通过县政府与乡镇、教育局与学校签订送培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力争完成今年4600人的中职招生任务。三是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小河职业中学、县职中灾后重建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县职中顺利通过省重评估验收。四是加强学校管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坚持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和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充分赋予中职学校校长办学自主权,由学校自主探索和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和发展新模式。积极作好逐步剥离职校初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一是抓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采用远程方式组织全县学校校长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四川地地震灾区爱心学校校长培训”,派出长赤中学,**镇二小校长赴成都参加省级地震灾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校长培训,成功组织实施2010年度校长及中层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二是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与人事局联合赴大专院校新招聘了10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轮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测试,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教学研讨、学科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公务员之家

六、德艺体卫工作突出实效。不断强化德育为首、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全县学生健康成长。一是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广泛组织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四个同行”等各类德育主题活动,特别是组织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为玉树受灾同胞献爱心捐款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二是科学开展体育工作。切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成功举办了**县第22届中小学生田径暨篮球运动会,充分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三是艺术教育成果丰。成功举办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中学等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我县各校艺术教育成果。四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配合卫生、防疫等部门做好疫苗接种、疾病防疫、食品卫生等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是组织开展争优评优活动。2010年春学期,共推荐评选出市、县“三好学生”138名,省、市“优秀学生干部”86名,市、县“先进班集体”47个。

七、教育惠民工作落实处。一是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县财政安排798.6万元,按照小学生均250元/期、初中生375元/期的标准足额兑现2010年上半年25051名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其中小学贫困寄宿生11266名、初中贫困寄宿生13785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名额按寄宿生55%的贫困面,实行本人申请,村、乡审核,学校评定,张榜公示确定。生活费发放由教育局派员到学校现场监督发放,财政、教育组成巡查组巡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及时获得补助。二是抓紧校舍维修改造。元潭乡字库村小学维修校舍500平方米,改造运动场200平方米,现已全面完成,概算投资12万元。东榆镇槐树村小学维修校舍580平方米,新建厕所和添置设备等,目前已基本完成,概算投资60万元。

灾后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重建;四川;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管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省的学前教育事业遭遇了空前的困难。许多幼儿园园舍倒塌。房屋开裂,教学用具被毁坏。重灾区因为需要重新安置受灾群众,出现了诸如幼儿离开了原来的幼儿园、教师流失、管理失序等现象,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2008年7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地震灾区开展了“流动幼儿园”项目活动。其中“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研究生和上海市部分优秀幼儿园教师组成,先后分5批次赴成都、都江堰、崇州等地,考察了当地学前教育的受损情况,为当地幼教工作者举办培训讲座,并尝试在板房开办流动幼儿园,开展灾后教育实践活动。事实上。当地幼教工作者为灾后重建所作出的努力也让上海工作团队成员深受感动:灾后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部分园舍受损不严重的幼儿园已经将园舍修缮一新,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逐渐恢复了日常教学活动;许多园舍坍塌的幼儿园也申请到板房重新开办了幼儿园,教师们利用仅有的一些简单材料,用心创设幼儿园环境。看到这些仍然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工作团队成员真不敢相信这是置身在灾后临时搭建的板房内。

为了深入探究受灾地区学前教育重建问题,我们根据民政部颁发的灾情通告.选择都江堰、崇州、成都三个受灾程度分别为极重、重、中等的地区。对超过10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一方面被教师们忘我奉献、无私无悔的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更看到灾后学前教育重建面临种种挑战。

一、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大灾之后

人的心理往往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反应时期。就学前教育而言,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重建。因为学前儿童具有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成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安抚儿童受惊吓的情绪,满足儿童灾后的心理救助需要。其次,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重建。幼儿园教师也是地震的受灾者。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了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温馨家园顷刻被毁等变故。这些变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危机,需要自身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应对。家长的心理健康重建。家长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灾难带来的种种心理冲击,另一方面还必须承担起保护孩子、重建家园的重任,心理压力可谓巨大。在灾后心理健康重建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师承担着安抚幼儿情绪的重要责任。

地震发生时恰逢幼儿园午睡时间。幼儿大多是被教9币从床上拉起来转移到安全地方去的。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反映。在当时的混乱状况下,幼儿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惊吓,年纪小一些的更是哭闹不止。幼儿园重新开学之后,教师发现有的幼儿怕上幼儿园.有的不敢午睡,有的听到“地震”二字就会哭。因此,教师要在与幼儿日常相处时利用游戏、团体辅导、个别谈话等方法,持续不断地化解幼儿心中的恐惧。

其次,教师也担负着稳定家长情绪的责任。许多教9币在地震中奋不顾身保护幼儿,赢得了家长极大的尊重和信任。幼儿园在震后及时开学,也为家长重建家园免除了后顾之忧。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给予家长适当的心理辅导,特别是要提醒家长尽量避免将负面情绪传给幼儿,并教给家长一些辅导幼儿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教师之间也需要相互沟通和加强交流。

一8一许多教师,特别是重灾区的教师,往往有较强烈的震后应激反应。有心理辅导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如能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团体心理辅导,例如与灾区教师定期谈话、交流等,对减轻教师心理压力会有积极作用。教师本人也应该学习一些心情放松的方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将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心理援助纳入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重点工作之中。教育部门要制定较长时期的心理援助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教师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果当地有心理健康辅导的专家资源,还可以为教师提供针对幼儿的易掌握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以达到通过教师向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帮助的目的。

二、灾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建地震使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

往日干净整洁的园舍不见了。丰富多样的教玩具数量锐减,活动场地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仅有的简陋条件如何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些问题需要教9币仔细思考。

1.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改变很多灾区教师心存疑惑:在板房里开设的幼儿园能否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里,我们建议借鉴印度ICDS项目的工作经验。

ICDS项目(英文全称:IntegratedChildDevelopmentServices.中文译为:儿童综合发展服务项目)是印度政府自1975年开始启动的用以促进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整体发展的一个项目。目前,ICDS项目受益儿童为印度儿童总数的14.6%,ICDS项目为维护印度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ICDS项目一般选择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开展。

通常在村庄的中心租赁一间房,这间房有可能是闲置的庙宇,也有可能是专门修建的园舍,一般都是平房。这间租赁的房间一般带有一个走廊,房间和走廊面积一般各为8平方米。走廊是幼儿游戏、进餐的地方。相关研究证明。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接受ICDS项目服务的儿童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比没有接受ICDS项目服务的儿童发展得要好。这说明简陋的环境也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也在灾区作了类似的尝试。在崇州市鸡冠山新村,工作团队创建了一所板房幼儿园。教师们在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板房以及板房与板房之间的空地上组织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早期阅读、亲子游戏、户外模仿操等,每天为60多名幼儿提供早期教育服务。

该幼儿园受到了当地幼儿及其家长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良好的硬件条件固然是早期教育机构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简单的板房和教师自制的教玩具同样也能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事实上,在崇州和都江堰地区,许多被毁的幼儿园都已经利用现有的条件创建了板房幼儿园.许多幼儿已经重返幼儿园。虽说板房面积有限、建筑材料特殊,本来是不容易开展教学活动的,但教师们超凡的创造力令板房幼儿园充满了生气:用来防雨的布帘挂上了象征春天的柳条,在白色的预制板墙壁上贴上了幼儿和教师创作的手工作品,板房外墙被布置成了家教园地。教oNrl还精心地为板房的窗子、门槛等包上了软边,以避免幼儿被划伤。细微之处。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循环利用废旧物品也是板房幼儿园的一大教学特色。例如,教师将收集来的废弃簸箕制成别致的装饰,挂在板房幼儿园外墙,使原本方方正正的板房平添了几分灵气。幼儿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也是循环利用的。在灾后物资紧缺、难以寻找到大量教学材料的情况下,这种节约和反复利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2.幼儿园活动区域的改变灾后城市重建有整体规划,以避免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板房幼儿园一般选址比较偏僻、狭小。有些园舍未被完全毁坏的幼儿园也难以保证原有的活动场地仍可供幼儿园使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仍以印度的ICDS项目为例。通常。ICDS项目的园舍周围都有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空地。

如果天气状况允许,幼儿可以在空地上游戏。天气不好时,幼儿就到有遮盖的走廊里玩耍。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分利用门廊、有树阴的地方作为幼儿的活动场所。幼儿所有的活动空间每天都会被打扫一遍,以保持干净。

在我国四川地震灾区的板房幼儿园,室外场地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但教师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开发出了一些新颖的活动。例如,引进桌面游戏等概念,将每张桌子设计成一个活动区;在墙壁上布置一些小口袋,教师把活动材料放在小口袋里以方便幼儿取放,等等。

3.幼儿园课程计划的改变在经历了地震这样的大变故后.原有的课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要调整,该怎样做?

考虑到灾区的特殊情况.课程必然会有一些调整。我们认为。是否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预设的课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关注幼儿发展的基本点出发,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确保幼儿获得早期发展的机会。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幼儿在灾后亟需心理安抚和支持。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流动幼儿园”项目实践中,工作团队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獾的礼物》等充满温情的图画书,这些带有一定情感抚慰作用的活动正是处在特殊心理时期的幼儿所需要的。另外,幼儿园还应该组织一些逃生演习.开展一些有关预防各种自然或人为灾难发生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内容可能都是全新的,教师需要将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新的主题教学活动相融合,以满足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

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教学资源。如果幼儿需要在板房幼儿园内度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设计适合板房幼儿园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因为条件的限制,很多原有的课程可能无法开展,但是这也恰恰给教师提供了充分挖掘当地特有教学资源的机会。例如,崇州的教师将“藤编”这项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运用到教学中,他们带领幼儿参观藤编工厂,引导幼儿学习藤编技术,等等,发展出了一整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第三。因陋就简开展活动。为幼儿所喜爱并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早期经验的教具、玩具并不一定是价格不菲的。“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的教用一张毯子和3个玩偶排演了一场幽默风趣的舞台剧。用一叠废报纸组织了一个由近20对母子参与的其乐融融的亲子活动,用一本大开本故事书完成了一场温馨感人的早期阅读活动。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在灾后重建中,相信聪明的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将教学活动设计得有声有色。公务员之家

三、灾后幼儿园管理的重建灾后,幼儿园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园舍倒塌,教师流失,很多小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如何加强灾后学前教育的管理.加快灾后学前教育的重建速度?

首先,我们建议当地教育部门或政府其他部门制订保护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应急措施。据了解。

有的地震灾区原来有很多私立幼儿园,但由于房舍受损无法修缮,又申请不到板房,这些私立幼儿园大多只能一关了事。这些私立幼儿园的关闭。有可能导致城区许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或者农村的幼儿失去受教育机会。如何保护和扶持这些处于劣势地位的幼儿园,切实帮助它们重建,应该是灾后幼儿园管理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考虑建立幼儿园应急管理机制。在访谈中,许多园长和教师都谈到,由于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大灾来临时全靠园长和教师们的直觉作出反应,而那些平素有应急管理制度的幼儿园.在大灾发生时师生就比较从容,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许多教师在访谈中回忆到,地震发生不久,最混乱的莫过于家长慌慌张张到幼儿园来接孩子的场面了。这些场景使幼儿园的管理者认识到,应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幼儿园日常管理范畴,以防突发事件发生时无序慌乱,导致发生更大的问题。

灾后教育范文篇6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就做好教育系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对口支援灾区工作的总体安排,支援方要按照受援地区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部署和实际需要,各尽所能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实质性支援;受援方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组织自救和重建工作。支受援双方要密切配合。

二、主要任务

教育系统对口支援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帮助灾区做好学校重建规划,特别是帮助做好学校合理布局和选址工作。要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坚固安全的学校。二是帮助灾区9月1日前实现全面复学复课。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帮助配备所需的活动板房、课桌凳、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各类保障条件。统筹协调部分灾区学生的异地入学入托工作。帮助安排好灾区学生的暑期活动。三是支持灾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支援,重点要通过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移到各地学习或实习、联合招收和合作培养中职学生、为灾区中职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等形式,帮助灾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恢复和重建。要帮助灾区开展农民和农民工培训。四是帮助恢复和建设校舍与校园,选派管理人员和专家等支持学校重建工作,帮助灾区教育迅速恢复。五是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的其他内容,如科技支持服务等。

三、工作安排

各有关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确定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口支援关系,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组织本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教育系统的工作。

部属各高校和其他部门(单位)所属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参加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对口支援工作和教育部安排的专项工作。

其他暂未安排任务的省(区)教育系统的对口支援意愿,在与灾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商基础上,由灾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与灾区已有支援或合作关系的学校和单位要继续做好支援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组织机构和人员,加强统一管理。各支援省份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紧急行动起来,分别成立或指定专门的机构,领导和协调对口支援工作。

部属各高校和其他部门(单位)所属高校也要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在省级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各支援省份教育行政部门要立即与受援地教育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启动对口支援工作。支援省份和受援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指派专人负责,建立直接紧密、及时有效的协作机制,共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明确各自责任,落实对口支援任务,保障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

(三)注重长远发展,讲求工作实效。支受援双方要从教育长远发展需要出发,把优化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共同做好灾后重建规划,严格遵守经批准的灾后学校重建规划,特别是规划确定的布局、选址、建设标准和选定的学校推荐设计方案,着力做好标准化学校建设,防止盲目建设和形象工程,确保学校建设质量。

灾后教育范文篇7

一、增强抓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灾后恢复重建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抓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有利于受灾学校师生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利于加快我市教育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为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抓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抓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二、明确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灾后学校和幼儿园的恢复重建工作并投入使用。所有重建学校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布局、规模合理,设施设备齐全,使学校成为最安全、最牢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应急避难场所。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城区、学校之间师资和办学条件趋向均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体系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四县(区)逐步成为教育优先、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县(区)。

阶段目标:今秋学期结束前,完成所有受灾学校校舍维修加固,完成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编制和审批,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先期启动一批学校重建项目。2009年9月前,全市完成学校规划总投资的70%,大部分学生回到永久性校舍学习和生活。2010年9月前,完成学校规划总投资的100%,所有受灾学校、幼儿园恢复重建任务全部完成,所有学生回到牢固安全的校舍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落实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是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工作主体、资金筹措主体。按照辖区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市直属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由市人民政府负责,乡(镇)中心校及以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村级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市、县(区)教育部门作为具体责任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市、县(区)发改、财政、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环保、消防等有关部门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协作部门,要在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手续办理中特事特办,大力支持。

(二)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科学重建”的原则,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高中学校向城区集中”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状况、服务半径、发展前景和群众意愿,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和寄宿生比例。村校建设布点要因地制宜,鼓励几村联办村校。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建在县城,现有高完中逐步实行高初中分设。

灾后恢复重建的学校要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地质评价,避开灾害易发地点,确保校园安全。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规范标准,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新建校舍按7度、平昌县新建校舍按6度抗震设防,配备好防雷电设施,增强抗地震、抗雷电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学校功能设计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按标准配备各种功能用房、教学仪器、图书、体育、艺术等设施设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坚持勤俭办教育,反对盲目追求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允许搞豪华装饰工程。

(三)加大投入力度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统筹专项资金,优先满足受灾学校恢复重建的需要,特别是要优先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受灾学校的恢复重建。市、县(区)财政要把学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兑现落实中央、省专项资金的配套资金。统筹使用好中央、省、市、县(区)财政投入、社会捐助和国际援助等各类资金,社会捐赠、国际援助资金要优先用于学校建设。要充分利用灾区恢复重建的各项金融优惠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将学校恢复重建项目落到实处。学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到位后,及时拨付给学校10%的项目启动资金。

(四)规范项目招投标

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21号)精神,严格按招投标规定规范办理。

(五)落实优惠政策

1、设置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成立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协调班子,由联系教育工作的副秘书长(副主任)牵头,教育、发改、财政、税务、质监、环保、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安监、消防、气象等相关职能部门确定专人参加,定期集中协调解决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手续办理相关问题。市、县(区)教育部门要组织好建设业主单位统一到政务中心集中审批办证。可以按照区域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几个学校建设项目实行“捆绑式”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切实提高审批实效,各审批单位确保在收到学校申请材料3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项审批。

2、减免有关税费。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所签订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产权转移书据、房屋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学校灾后恢复重建一律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防空地下室异地建设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白蚁防治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道沙石管理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噪声超标排污费、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登记证书一次性工本费、房屋产权产籍查询费等项目。免收的全国性政府性基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等项目。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可研、环评、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校园规划和施工图评审、招标、工程监理、检验测试等服务性收费,按收费标准低限的70%收取。学校灾后恢复重建涉及的水、电、气、加密电视、互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费,学校只承担材料费和安装费,其他费用一律免收。免收学校建设项目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市、县(区)两级所有报批费用。

3、保证学校灾后重建用地。市、县(区)国土部门要根据学校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负责做好学校迁建、扩建用地的规划,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学校恢复重建用地。学校恢复重建用地手续可以边建设边报批。对搬迁或扩建的学校,可以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建设用地,整合土地资源。对暂时不使用的学校建设规划用地划定红线实行保护,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占用。凡己有地形图的,不得重新测绘和收费。积极支持学校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根据国家安排的资金组织实施好学校涉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4、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对需长期保留村校的恢复重建,各地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可发动村民筹资投劳建设;对需暂时保留的村校,可发动村民筹资投劳进行维修加固,确保村校师生在安全坚固的校舍中学习生活。

四、加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领导和监管

加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税务、安监、气象、消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班子,切实抓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灾后教育范文篇8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布置,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今天,县人大代表党群组对教育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集中视察。通过这次活动,使人大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了解到教育灾后重建的推进现状、存在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集中视察了一完小、四完小、一中、四中的灾后恢复重建,今天上午。这四所学校在全县教育灾后重建中最具代表性,有助于我找准全县教育灾后重建存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指导解决问题。刚才,教育局汇报了全县教育灾后重建情况,各位人大代表提出了珍贵意见,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进行了解答,县人大郭主任对全县教育灾后重建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同时作为一名普通人大代表,对抓好教育灾后重建工作讲五点意见。根据省上要求,对比我县情况,教育灾后重建已经到非抓不可、非认真抓不可、非超凡规抓不可的时候。作为人大代表党群组组长。

一、明确目标,坚定信心。

搬入新教室上课,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9月1日所有学生告别板房。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必需完成的基本目标。务必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克难攻坚,集中领导、集中资金、集中人员,强力推进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各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要有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对上级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加快教育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二、按时竣工,搞好验收。

全县一大批工程将竣工验收,现在正处于教育灾后重建竣工扫尾的关键阶段。这是当前各学校和职能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搞不好竣工验收,学生就不能告别板房,就不能搬进新校舍上课。一定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依照轻重缓急排好序,突出抓好教育灾后重建工程单体验收、质量检查和消防检查。各职能部门和学校都要开动脑筋、增添措施,动用一切力量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三、提升质量,调配师资。

校舍建起来了装备精良了还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去使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优秀教师来从事教育工作。此项工作由万林、熊彬、何义中同志牵头,召集教育局、人事局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迅速开展教师编制调配,以及教师补充、调剂和招考工作,确保9月1日所有学校正常上课。教育局从一开始就要像抓工程质量一样抓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新的学校布局和新的教学质量要求,优化组合教师资源,让优秀的老师使用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培育出优秀的人才,真正体现教育灾后重建的价值和投资效益。

四、务求实效,加强配合。

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安排。转变职能、延伸服务,主动走出办公室,积极深入一线协助和指导抓好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县审计局为这次竣工验收主动聘请了9家中介公司,这也给建设、发改、财政、消防等部门提了个醒。一定要学习审计局,努力在发明条件上做文章,积极聘请有资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各负其责,抓紧抓好抓落实。竣工验收过程中,各相关县级部门一定要服从大局,特事特办,如涉及到费用等问题,要坚持先开展工作,再完善经济手续。特别是消防中队,要加强对中介公司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依照“三专一直”要求进行转账支付。目标办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灾后教育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规划中小学,校灾后重建(修)工作,发动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救灾复学工作,确保全县中小学校于9月1日准时开学。

二、任务与要求

(一)全面核查灾情,认真排查安全隐患

8月5日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核实中小学校受灾的情况,认真做好课室、师生宿舍、教学楼及学校围墙、校门、校道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初步整改工作;二是由县教育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对危房、被山泥冲击过或本身漏水严重的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质量鉴定,凡经鉴定属D级危房的,秋季开学一律不得使用;三是做好校内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师生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因校舍损坏严重,学校必须重建的,要做好学生分流就读预案,并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做好有关解释工作。

(二)制定学校重建(修)方案,迅速组织实施校舍重建或修缮工作

8月10日前,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本学校的校园重建(修)方案。重建(修)方案必须提出具体的重建(修)时间、任务和要求、具体措施和责任人,并按照“能立即维修的应马上修缮,不能马上修复的应在9月开学前维修完毕”的要求,集中精力建设或修缮校舍及附属设施。

8月20日前集中精力做好修缮校舍及附属设施工作,整体校舍要重建的,应必须在2007年8月31日前竣工。

8月25日前各学校要将学校灾后重建(修)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书面报县教育局。

8月31前县教育局组成检查组到受灾学校,进行学校灾后重建(修)工作的专项检查。

(三)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展开灾后校舍重建(修)工作

各学校要立足于早、立足自救,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要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灾情,争取资金支持;合理统筹安排下拨、帮扶或捐赠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全额用于校舍重建工作;切实加强教育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全县各中小学校舍重建或修缮工作务必于8月30日前完成,确保全县所有中小学校9月1日准时开学不受影响。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灾后学校重建(修)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灾后重建(修)工作直接关系我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书记视察河源灾情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救灾复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灾后学校重建(修)工作。

(二)加强领导,深入指导,确保灾后校园重建(修)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县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灾后学校重建(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灾后校园重建(修)工作。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要采用挂点帮扶的形式,深入各学校指导学校重建(修)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学校灾后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灾后学校重建(修)工作的领导,以确保灾后校舍重建(修)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灾后教育范文篇10

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xx开发区,给我校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学校迎风面铝合金玻璃窗全部破损,32台微机进水,教学楼内外墙粉刷、教参、教学挂图、教学光盘、图书、课桌椅、隔热层等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509515元。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为有序、高效的做好灾后自救、重建工作,将学校受灾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建校园,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走上正轨,统筹规划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救灾复学工作,确保学校9月1日如期开学,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灾失学。

二、任务与要求

(一)全面检查受灾情况,及时报送有关部门。

8月16日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召集班子会议,成立灾后自救、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检查登记学校及教师个人受灾情况,开列受损清单,建立财产损失档案,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受灾情况。二是做好校舍清理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初步整改意见。三是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通报受灾情况,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投入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组织慰问受灾严重的教职工。

(二)制定学校自救、重建方案,迅速组织实施校舍及课桌椅等用于满足最基本教育教学需要的设备设施的修缮和购置,集中精力建设及修缮校舍及附属设施。修缮工作由总务处负责落实,责任人是xxx。8月20日前由校电工xx同志负责学校电路整修,保证各教室及办公场所照明恢复正常。8月23日前,要完成铝合金玻璃门窗的修缮工作;8月27日前完成课桌椅的修缮和添置,按在校生数配足配齐课桌椅;8月28日检查教学设施、仪器,满足最基本教育教学需要;8月29前进行校园及周边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该项工作由政教处牵头组织,全体班子均需参与,责任人xxx;8月30日前由教务处摸清在校生家庭受灾(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情况,提出减、缓、免方案,做好初一新生入学及旧生复学的准备工作,责任人xxx;9月1日召开学生安全动员大会,各班级于开学后一周内召开以“振作福鼎精神,做好重建工作”、“科学认识桑美”等为主题的班会课,积极做好台风抗灾的正面宣传,责任人xxx、xxx;9月10前,发动全体师生进行校园整修;2007年1月前逐步配足因灾损失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三)积极筹措资金,展开灾后校园重建工作。

立足于早、立足自救,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要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灾情,争取资金支持;合理统筹安排下拨、帮扶或捐赠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全额用于重建工作;确保学校9月1日准时开学不受影响。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灾后学校自救、重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灾后自救、重建工作直接关系我校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救灾复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灾后学校自救、重建工作。

(二)学校成立学校灾后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灾后学校自救、重建工作的领导,工作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认真负责,确保灾后校园重建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