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8:42:26

育秧范文篇1

一、成立机构,强化服务

成立镇水稻集中育秧工作小组,由主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农办、农业服务站、水管站、各农资店为成员。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站内,由农业服务站站长刘志刚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工作。

集中育秧技术指导服务由农技专干负责。周天乐负责泮春片集中育秧点的技术服务;沈红波负责龙伏片集中育秧点的技术服务。同时组织各村(居)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集中育秧的好处和作用。

二、工作目标

2012年,全镇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达到5000亩,其中机插秧面积达到2000亩。扶持和发展水稻集中育秧大户和专业合作社5个,通过开展集中育秧,大幅度减少早稻直播,杜绝晚稻直播,扩大机械插秧面积,促进全镇双季稻生产发展,实现水稻增产增收。

三、工作重点

集中育秧示范要以种粮大户,龙伏隆平种粮合作社,龙港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充分带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推广使用水稻壮秧剂、防控绵腐病、立枯病的发生。

为确保落实种植计划,明确了各村(居)集中育秧任务,现列表如下:

育秧范文篇2

关键词:薄膜育秧;死苗;原因;应对措施

采用薄膜育秧,对于提早插秧、避免高温热害以及减轻病虫害危害都极为有利。但是薄膜育秧受温度、土壤质地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常发生死苗现象。根据对我市多年田间观察,分析死苗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1霉病和冷害

1.1发生及危害

霉病又称绵腐病、立枯病,常发生于寒潮期间。在低温阴雨期间,连续5d日平均温度在11℃以下霉病就会发生。一般是北边的厢头先发病,稻谷已坏或者扎根不好的弱苗先发病。秧厢两头和厢两边发病重,中间轻;抗寒力弱的品种霉病更重。当低温阴雨长达5d以上,叶龄2.5~3.0叶,秧苗叶片特别是心叶黄中带红,或者在已经死亡的稻谷或弱苗上开始发霉即预示霉病可能大发生。这时就要认真检查,及早防治。

霉病属寄生、腐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只有当秧苗生长不良,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时病菌才能入侵。另外,低温使秧苗生活力削弱,抗病力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多湿则有利于病菌繁殖。但如果寒潮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次数多,就会出现冷害死苗,这属于低温直接伤害秧苗而造成的冷害,主要是受害植株根部活力被破坏较大、根压微弱、蒸腾显著大于吸水、水分平衡失调所致。

1.2应对措施

对于霉病的防治可采取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250~3750g/hm2,拌泥300kg/hm2撒施,或在稻苗一叶一心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发病早期如果在不妨碍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气对于防治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寒潮期间,通气与保温有矛盾,应以保温为主(寒潮期内,膜内日平均温度一般比膜外高2~3℃)。寒潮期间应以保温、提高秧苗生活力为主。寒潮期间当芽鞘有霉病发生、需要灌“跑马水”洗霉时,应在中午前后进行。当气温在12℃以上时可揭开两头,或只揭背风的那一头通风1~2h,使水易灌进厢内,可改善膜内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秧苗生长,这对防治霉病有显著效果。正常天气,1片真叶以后,气温在15℃以上,就要揭两头膜进行炼苗,防止徒长。经长期低温阴雨的秧苗黄而矮,若寒潮未过,有短时间气温回升,揭膜则可防止高温烧苗。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揭一头,超过35℃时揭两头。种谷下泥后,芽期保持沟内有水,秧畦湿润,以免阻碍扎根扶针。发生了霉病,要立即灌“跑马水”。当秧苗2、3叶以后,通气组织已经形成,秧苗生理需水量增加。这时除晴天灌水外,平时也要有1cm深的浅水层淹根,这样既有利于秧苗生长,又能抑制霉病发生。

苗期灌水要注意勤排勤灌,经常晒秧脚,防治秧苗过分伸长和“软脚”,并可增加土壤氧气,消除还原物质;要防止冷水经常流进秧田,降低膜内温度和泥温;排水口要不高不低,既要保持一定水层,又要让降雨能随时排除;落大雨时要彻底排净水,薄膜要密闭,压好膜脚,防止膜内外水分对流。

2青枯和黄枯

2.1发生及危害

寒潮过后忽然转晴,常引发青枯和黄枯死苗。青枯和黄枯都在低温阴雨过后的暴晴时发生。病苗从心叶等幼嫩部分开始萎蔫,茎部呈污绿色,先卷叶,然后整株萎蔫死亡。以2、3叶龄发生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低温阴雨,秧苗吸水力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气温突然升高,使秧苗生长缓慢,叶绿素形成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生理失水而枯萎死亡。寒潮过境后,气温上升幅度虽不大,但因秧苗抗病力弱,原有病斑有的还会稍扩大,甚至出现新病斑,重病者常死亡。水稻生长适温是25~35℃,最高是38~40℃,温度过高时,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消耗多而积累少,时间短,危害不大,时间长了,就会使秧苗受伤死亡。薄膜育秧在高温晴天,应控制在38℃以下,超过40℃就有死苗的危险。高温烧苗的形态表现:叶片卷筒,轻的到第2天早晨能恢复常态,重的第2天经太阳曝晒,叶尖枯黄,严重的全部叶片枯黄,以致整株死亡。

育秧范文篇3

论文摘要从苗床选择、肥水运筹、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工、省力、省肥、节本增效的综合高效育秧技术。它综合运用了免(少)耕、种衣剂、旱育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操作简单,节本增效,易学易用,而且育出的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病虫害少,植株矮、健、壮,易于抛栽,并且秧龄弹性大,有利于早栽高产,迟栽稳产;以移栽1hm2大田为例,采用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需秧田525~750m2,节约秧田翻耕人工、牛工300元,节约用水525~570m3;而且选择苗床比较灵活,大大节省了人工。除去“早育保姆”、薄膜等成本225元,每公顷大田在培育秧苗上就可节本增效525~600元。笔者对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免耕苗床选择与整理

苗床地的选择应尽量与本田相近,最好是蔬菜地,也可在本田留一定面积作苗床。40~60d秧龄,按每公顷本田525~750m2留足秧苗,秧、本田比例为1:1.3~1.5。播种前按厢宽1.33m开厢,旱地采用洼式(茶盘式),稻田按厢高13.3~16.7cm提厢,四周开好排水沟,工作走道宽40cm,将苗床表面3cm土壤刮到走道上,刮平苗床面。

2施肥

按每公顷床土施人尿素225kg,混合过磷酸钙1125~1500kg、腐熟人畜无渣清粪水1000~1500kg对水,均匀撒施在床面,必须淋湿淋透,并用杀虫剂2.25~3kg撒施厢面,防治地下害虫。

3品种与播期选择

运用“旱育保姆”种衣剂包衣培育的秧苗矮、健、壮,生长势强,抛栽后返青、分蘖快,成穗率高,生育期将延长4d左右。要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本地栽培的中熟品种为主。播期比当地水育秧提前5~7d。

4包衣及播种

播种时要浇足透苗床底水,使0~10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包衣前先将稻种浸泡30min,可延长到24h,捞出沥去多余水分。然后按每包“旱育保姆”包衣稻种1kg的比例,将种衣剂倒入圆形容器中,边加稻种边搅拌,包衣必须均匀完全,包衣后及时播种,做到分厢过秤,多次匀播。播种后,用整理苗床时刮到走道上的细土,把种子盖平膜,四周用细土盖严,增温保湿。播种后5~7d,齐苗后揭膜炼苗,特别预防膜内高温烧苗,要及时补足水分。揭膜后如遇低温寒潮,要进行2次盖膜,防止因冻害造成秧苗黄化、死苗。

5苗床管理

由于采用了免(少)耕旱育技术,苗床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毛细现象”没有被破坏,保水保肥力强,大大减少了浇水次数。整个秧苗期要保持床土湿润,做到表土不发白不浇水。3叶期前不施肥只补水,3叶期后施促蘖肥,以清淡无渣的粪清水为主,少量氮肥为辅,少施多次,施肥后补施1次清水,防止肥害。齐苗后1.5~3叶时,用杀虫剂及时防治地下害虫,3叶期后要注意观察,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等水稻病虫害。

6适时移栽

育秧范文篇4

关键词:薄膜育秧;死苗;原因;应对措施

采用薄膜育秧,对于提早插秧、避免高温热害以及减轻病虫害危害都极为有利。但是薄膜育秧受温度、土壤质地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常发生死苗现象。根据对我市多年田间观察,分析死苗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1霉病和冷害

1.1发生及危害

霉病又称绵腐病、立枯病,常发生于寒潮期间。在低温阴雨期间,连续5d日平均温度在11℃以下霉病就会发生。一般是北边的厢头先发病,稻谷已坏或者扎根不好的弱苗先发病。秧厢两头和厢两边发病重,中间轻;抗寒力弱的品种霉病更重。当低温阴雨长达5d以上,叶龄2.5~3.0叶,秧苗叶片特别是心叶黄中带红,或者在已经死亡的稻谷或弱苗上开始发霉即预示霉病可能大发生。这时就要认真检查,及早防治。

霉病属寄生、腐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只有当秧苗生长不良,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时病菌才能入侵。另外,低温使秧苗生活力削弱,抗病力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多湿则有利于病菌繁殖。但如果寒潮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次数多,就会出现冷害死苗,这属于低温直接伤害秧苗而造成的冷害,主要是受害植株根部活力被破坏较大、根压微弱、蒸腾显著大于吸水、水分平衡失调所致。

1.2应对措施

对于霉病的防治可采取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250~3750g/hm2,拌泥300kg/hm2撒施,或在稻苗一叶一心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发病早期如果在不妨碍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气对于防治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寒潮期间,通气与保温有矛盾,应以保温为主(寒潮期内,膜内日平均温度一般比膜外高2~3℃)。寒潮期间应以保温、提高秧苗生活力为主。寒潮期间当芽鞘有霉病发生、需要灌“跑马水”洗霉时,应在中午前后进行。当气温在12℃以上时可揭开两头,或只揭背风的那一头通风1~2h,使水易灌进厢内,可改善膜内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秧苗生长,这对防治霉病有显著效果。正常天气,1片真叶以后,气温在15℃以上,就要揭两头膜进行炼苗,防止徒长。经长期低温阴雨的秧苗黄而矮,若寒潮未过,有短时间气温回升,揭膜则可防止高温烧苗。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揭一头,超过35℃时揭两头。种谷下泥后,芽期保持沟内有水,秧畦湿润,以免阻碍扎根扶针。发生了霉病,要立即灌“跑马水”。当秧苗2、3叶以后,通气组织已经形成,秧苗生理需水量增加。这时除晴天灌水外,平时也要有1cm深的浅水层淹根,这样既有利于秧苗生长,又能抑制霉病发生。

苗期灌水要注意勤排勤灌,经常晒秧脚,防治秧苗过分伸长和“软脚”,并可增加土壤氧气,消除还原物质;要防止冷水经常流进秧田,降低膜内温度和泥温;排水口要不高不低,既要保持一定水层,又要让降雨能随时排除;落大雨时要彻底排净水,薄膜要密闭,压好膜脚,防止膜内外水分对流。

2青枯和黄枯

2.1发生及危害

寒潮过后忽然转晴,常引发青枯和黄枯死苗。青枯和黄枯都在低温阴雨过后的暴晴时发生。病苗从心叶等幼嫩部分开始萎蔫,茎部呈污绿色,先卷叶,然后整株萎蔫死亡。以2、3叶龄发生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低温阴雨,秧苗吸水力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气温突然升高,使秧苗生长缓慢,叶绿素形成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生理失水而枯萎死亡。寒潮过境后,气温上升幅度虽不大,但因秧苗抗病力弱,原有病斑有的还会稍扩大,甚至出现新病斑,重病者常死亡。水稻生长适温是25~35℃,最高是38~40℃,温度过高时,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消耗多而积累少,时间短,危害不大,时间长了,就会使秧苗受伤死亡。薄膜育秧在高温晴天,应控制在38℃以下,超过40℃就有死苗的危险。高温烧苗的形态表现:叶片卷筒,轻的到第2天早晨能恢复常态,重的第2天经太阳曝晒,叶尖枯黄,严重的全部叶片枯黄,以致整株死亡。

育秧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四兴”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建立农业发展新型模式,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基地,优质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的社会化服务基地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通过基地的引导和示范,促进辐射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

(一)基地概况

在万宝、新建、六团三个村建设三个大型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育秧示范区,示范区总占地面积800亩。每个小区建设自动控温浸种催芽车间3个,每个2080平方米,计6240平方米,一次性浸种催芽1200吨,两批次催芽2400吨,可供60万亩水田育秧用芽种;每个小区建设育苗日光温室5栋,每栋420平方米,可为200栋大棚提供优质瓜菜等特色作物秧苗;每个小区建设智能育苗大棚200栋,每栋420平方米,可育4万亩水田秧苗;每个小区配套沟、渠、水、电、路等完善的基础设施。

(二)任务指标

1.延河镇万宝村水稻催芽育秧基地催芽150吨,集中育秧面积15000亩,其中本乡镇催芽70吨、17500亩地用种,辐射乡镇玉河乡负责催芽60吨、15000亩地用种,青川乡负责催芽20吨、5000亩地用种。

2.加信镇新建村水稻催芽育秧基地催芽200吨,集中育秧面积15000亩,其中本乡镇催芽100吨、25000亩地用种,辐射乡镇中和镇负责催芽50吨、12500亩地用种,安山乡负责催芽50吨、12500亩地用种。

3.六团镇六团村水稻催芽育秧基地催芽150吨,集中育秧面积15000亩,其中本乡镇催芽60吨、15000亩地用种,辐射乡镇寿山乡负责催芽30吨、7500亩地用种,镇负责催芽60吨、15000亩地用种。

三、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把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村、屯、户,按品种、数量、播种面积逐项落实。

(二)逐户签订合同,严格落实和执行合同条款。

(三)积极推广统一供种,凡是统一供种催芽的,原则上应用“垦稻12”、“东农428”和“绥粳4号”三个品种。

(四)时间要求:2月25日前完成基本情况调查,3月1日前完成任务指标落实和签订合同。

(五)基地生产流程

水稻生产流程:

2月落实生产计划,3月签订合同,4月催芽生产:4月1日浸种→4月10日催芽;4月5日浸种→4月15日催芽;4月10日浸种→4月20日催芽;4月15日浸种→4月25日催芽。

催芽生产:(1)统一备土:基地农户统一备土、统一摆盘。(2)芽籽生产:今年预计催芽500吨,四批次浸种催芽时间4月1日至4月25日。

秧苗生产:基地内单体水稻育秧大棚200栋,3月5日大棚基地清雪工作完成,3月10日完成扣棚,4月5日完成摆盘,4月10-25日完成播种,水稻育苗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六)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将此项工作作为2012年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统一安排,完成任务指标。

四、基地综合开发利用

以基地承包者和管理者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选择和确定开发项目;以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重点在蔬菜、地产果、食用菌、粘玉米等特色经济上搞突破,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上品牌、上标准,上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优惠政策

2012年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对农户实行优惠政策。

1.聘请专家免费为县、乡农技人员、基地管理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2.免费为农户发放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

3.由催芽育秧基地统一采购良种、统一催芽,农户购买芽种每斤补贴0.6元。

4.到基地育苗的农户秧苗每盘补贴0.2元;农户自己到基地育苗的,在严格服从基地指导前提下,免费为农户提供大棚及水、电等服务。

(二)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县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要求:每个基地必须配齐主任1名,技术和管理人员2名,要求能够操作电脑和电力机械。基地所在乡镇要指定1名主管领导和2名农业技术干部常抓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工作。每个基地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派2名技术人员常年抓技术指导。县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庆阳农场技术人员常年巡回检查指导。

(三)管理职责

1.办公室职责

负责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基地建设管理;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负责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负责物资协调和供应;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各项工作落实;负责组织阶段性工作检查、验收、总结和兑现奖惩。

2.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职责

负责制定年度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计划;制定和实施技术指导方案和技术规程;负责对技术人员、基地干部、管理人员和农户技术培训及全程技术指导;负责印制和下发生产指导者、管理者使用手册、技术规程、生产记录手册等;建立、保存培训档案、生产档案;负责技术创新、产业及产品开发和技术集成组装应用;做好总结,为领导当好参谋。

3.基地承包及管理者职责

(1)服从和严格执行领导小组制定的生产计划,严格执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技术规程。

(2)详细制定基地生产计划,努力完成基地生产规模任务指标。

(3)立足本乡镇和区域范围内的农户,要在2月25日前落实催芽、育苗任务指标,任务要落实到村屯、落实到户,按照合同法规定签订好供需合同,达到待生产状态。

(4)学习和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服从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指导,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按时组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农户搞好技术培训;邀请庆阳农场的技术员到讲座,安排技术员到庆阳农场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应用技术。此项工作在3月末前完成。

(5)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和合同要求,掌握好催芽和育苗时间,定时催芽育苗,必保准时向用户供应芽种和成苗。

(6)实现统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坚决杜绝混种、错付种子现象发生。

育秧范文篇6

1.1品种选用

选择适合宣州区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早稻:中组3号、皖稻14、株两优819、T优15;单季稻:武运粳7号、皖稻68等常规稻,两优293、新两优6号、丰两优2号等超级稻和杂交稻组合。

1.2播插期

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虫害减少病毒感染、避开穗期高温,宣州区早稻应于4月上旬播种,一季稻应于5月中下旬播种;麦稻区播种期应尽量后延,减少麦秧共生期,防止麦田稻飞虱、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矮缩病的发生。因机插秧秧龄较短,加之宣州区秋季气温波动性强,所以晚稻机插秧要慎重推广,应选择腾茬早的田块,采用晚稻早熟品种,确保双晚安全齐穗。

1.3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按1∶90比例留足秧地。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112.5~150.0kg/hm2复合肥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m,沟宽0.5~0.6m。确保播种前板面平、实、干爽。

1.4塑盘准备

塑盘内径规格58cm×28cm,大田备足300张/hm2软盘。秧盘2张横摆,一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1.5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播种前晒种2~3d,用浸种灵浸种24h,按常规方法催芽,破胸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1.6播种

秧盘铺好后,畦沟内灌入水,在畦沟内搅拌泥浆,将泥浆倒在盘上,用木条刮平,泥浆厚2.0~2.5cm,30min后泥浆沉实即可播种。按盘定量均匀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轻拍稻谷使之全部没入泥浆,以不见稻谷为宜。

1.7秧田管水

播后第2天起,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式。每天傍晚上水,直到淹没所有秧盘,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盘,以确保秧苗生长整齐、均匀,避免薄水日晒,造成高温伤苗。3~4d后秧苗达到1叶1心时,进入常规管理,保持秧盘湿润即可。如遇阴雨天,排清沟水,保持盘土湿润;遇晴天,则灌水护苗。秧苗1.5~3.0叶时,保持沟水,视天气情况可灌“跑马水”。机插前3~4d,排清沟水,促进秧苗盘根,露晒秧盘,方便起秧和机插。

1.8秧田追肥

机插秧秧龄短、密度大、盘土浅,苗床施底肥,无需追肥,也不建议使用“送嫁肥”。如果秧苗缺肥严重,确实需要追肥,一般秧田用尿素60~75kg/hm2,对水15t/hm2浇施(每盘约用尿素0.5~1.0g),秧田要保持浅水层。

1.9病虫防治

苗期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可选用乐斯本进行防治。必须打好“送嫁药”,在插秧前3~4d应喷施锐劲特+铜大师1次,防止大田前期病虫危害。

2大田管理技术

2.1机插秧前的准备

2.1.1大田准备。整地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达到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表土硬软度适中,标准深8~10cm,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1.2土地耕整。空茬田机插前1周进行旋耕整地水耙平。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耙平墁平。高留茬地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麦、油茬在上水耙地前,应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晒垡2~3d。

2.1.3施足基肥。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45%~50%。可结合旋耕作业,大田施人畜粪11.25~15.00t/hm2、氮磷钾复合肥450~525kg/hm2、碳铵300~375kg/hm2(或尿素120~150kg/hm2);缺磷土壤应增施过磷酸钙300~375kg/hm2。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1d,增施碳铵225~300kg/hm2作面肥。

2.1.4泥浆沉淀。沙质土需沉实1d左右,壤土需沉实1~2d,粘土需沉实3d左右。

2.1.5化除除草。机插水稻田应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结合泥浆沉淀,大田耙平后用苯噻苄可湿性粉600g/hm2或25%恶草灵乳油3000mL/hm2,拌湿润细土300~375kg/hm2均匀撒施,保持7~10cm水层3~4d。

2.2移栽技术

机插秧苗秧龄短,大田期生长期长。栽插深度应控制在1.5~2.5cm。栽插密度一般为22.5~27.0万穴/hm2,每穴2~3株苗,基本苗60~75万株/hm2,注意查苗补缺。当缺株率在10%以上,特别是出现较长的断垄和较大的“天窗”时,需人工补缺,以达到匀苗。

2.3水浆管理

机插秧苗植株小,植伤重,缓苗期长,大田间的水浆管理以“浅”和“勤”为原则。机插秧后,排尽田面积水,自然落干,搁田3~5d,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3~5d后,实行浅水勤灌,即上1次浅水层(1~2cm),2~3d自然落干,再上新水,以协调土壤水、气、热状况,促进秧苗发根、分蘖。当全田的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左右,开始排水搁田,叶龄余数2.5左右或拔节初期复水。为达到“稻田不陷脚、田间无裂缝”的搁田效果,通常采取多次轻搁田的方法,即搁几天,灌1次跑马水;再搁几天,再灌1次跑马水,切不可一次重搁。孕穗期要保持浅水层,抽穗后坚持间歇灌溉,即上1次浅水层,2~3d自然落干,湿润1~2d再上新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2.4肥料管理

为防止肥害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插秧苗大田追肥应“少量多次”。分蘖肥分2~3次施用;水稻圆秆期,施用壮秆肥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在叶龄余数1.2~1.5,雌、雄蕊分化期施用尿素75kg/hm2作保花肥,长势较差、叶色较黄的田块适当增加追肥数量。水稻抽穗前后采取根外追肥方法追施粒肥,常用1%尿素溶液与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混合液叶面喷施2~3次(间隔3~4d)。

2.5病虫草害防治

2.5.1杂草防除。机插秧田秧苗小、行距大、前期生长慢。在栽前封闭化除的基础上,栽后8~9d应补施1次除草剂,以确保除草效果,即结合第1次施用分蘖肥,撒施苯噻苄600g/hm2。

2.5.2病虫害防治。根据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参照普通大田进行防治。

育秧范文篇7

1.1试验基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设在黑龙江农垦八五八农场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2.76,速效氮147.57mg/kg,速效磷42.67mg/kg,速效钾62.0mg/kg,pH6.0,前茬水稻,秋翻春整地。

1.2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龙粳20(主茎11叶)供试肥料:二铵、尿素、氯化钾供试育秧基质:稻乐思有机基质。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对比的方法,共设常规育秧和基质育秧2个处理,不设重复,每处理1333m2。4月15日播种,5月15日插秧,插秧规格29.7cm×13.2cm,4~6株/穴。施肥总量29kg/亩,其中,尿素11kg,二铵8㎏,氯化钾8㎏,氮肥按照基∶糵∶穗=5∶3∶2施入,钾肥按照基∶穗6∶4施入,磷肥100%基施。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严格按照“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要求实施。

1.4测定内容与方法

(1)秧苗素质调查。叶期调查秧苗株高、叶龄、茎基宽、根数、百株干(鲜)重重、充实度等性状指标。

(2)生育进程调查。每个处理栽插带标记秧龄的秧苗20株。秧苗返青后5d观测1次主茎生育进程,间隔7d调查1次茎孽数。同时对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等生育关键时期进行跟踪调查。

(3)产量性状调查。成熟期每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植株20穴,进行室内考种,调查平方米收获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百株幼苗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和地上干重、充实度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茎基宽、株高、叶龄、根数、根长、地下干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有机质育秧的株高、叶龄、根数以及茎基宽均比常规数值大,其中有机质育秧株高比常规高0.27cm,叶龄早0.2叶,根数多0.5条,茎基宽0.02mm,充实度高0.13。有机质育苗百株幼苗的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均高于常规栽培,分别高出1g和0.4g,并且有机质育苗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也比常规的重,分别高出0.4g和0.05g。由表2可见,处理间平方米穗数和产量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虽然株高、穗长、每株分蘖数、每穗粒数、空瘪率、结实率、千粒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基质育秧的平方米有效穗数也比常规模式多48穗。实际测产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46.9kg/667m2,增产率达7.7%。从表3中可以看出,基质育秧虽然在亩育秧成本上比常规育秧模式高40.8元。但是,由于其亩产高于常规模式46.9kg/667m2,致使产值较其增加131.3元(按照稻谷价格2.8元/kg计算),最终经济效益增加80.6元。

育秧范文篇8

工厂化育秧成效明显

象州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已由耕作、收割机械化向育插秧机械化方向发展,几年来,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点14个,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象州县工厂化育秧发展较快,效果明显。从2011年开始,象州县通过国家补贴、地方支持、部门服务的措施,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活动,农机部门全力确保示范活动有效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群众推广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技术的积极性。到2015年春,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由2011年的2个增加到14个,涉及到8个乡镇,辐射全县11个乡镇,2015年工厂化育秧供插大田7470亩。较有代表性的大乐镇龙屯农机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设施齐全配套合理,有种子处理室、播种室、催芽室、璃温室、塑料大棚等重要设备、设施,2015年育秧供插大田近1318亩,其中采用璃温室首批育秧2000多盘,供插大田100多亩。推广工厂化育秧,推动了水稻机械插秧的发展。象州县农机部门在开展工厂化育秧示范建设中,通过认真策划、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成立农机合作社等措施做好示范活动,推动水稻插秧机械的发展,机械插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2015年全县拥有水稻插秧机械420台,其中乘座式插秧机21台,全年完成机插面积72000多亩。象州县农机部门在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活动中,重点解决了水稻生产机械结构失调问题,优化了农机的装备结构,并通过广泛宣传、开现场会、示范引导、技术培训等服务措施,提高了农民对农机的应用能力,快速提升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2015年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由2011年的65.2%提高到79.4%。

影响育秧的问题突出

象州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种植结构变化、小规模经营、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社会化服务功能差等因素的制约,育秧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农业系统技术工程,人们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工厂化育秧科技含量高、投资大,不是农民能够做到的事情;有的认为农民种几亩田,随便找个地方播点秧苗就够种了,没有必要建设育秧工厂,建立育秧工厂劳民伤财;有的认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农业推广部门的事,与农机部门无关;甚至还有的认为要实现工厂化育秧是不可能的,目前推广工厂化育秧只是为了开几个现场会,领导要镜头树形象而已,会后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农机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一度成为象州县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最大障碍。还有很大的阻碍在于农民群众普遍缺乏市场经营意识。加快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国家有扶持、“三农”很需要,但是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较低,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在考虑建设育秧工厂时,大多数也只是从“为了自己方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建立一个小型育秧工厂,也需要一整套的设备,要投入十多万元到几十万元,虽然国家补贴、地方扶持,自己还要投入一大笔钱,育秧工厂建起来就为种自己的十几或几十亩田,这样资源太浪费了,于是有些人就打了退堂鼓,还有些人建了一个200平方米的育秧棚,年育秧还不到1000盘,没有起到育秧工厂应该起到的作用。另外,水果产业对象州县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发展影响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自发用水田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尤其是2014年以来农民用水田种植水果势头很猛,水稻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冲击,连片种植水稻的面积减少,只有那些零星的边远田种植水稻。例如罗秀镇长村除了当地群众用部分水田种植水果外,还有外地人来承包大量水田发展水果生产。因此,长村稻丰农机合作社受到严重影响,2014年承包水稻种植超过200亩,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还不到15亩。

多种经营模式推进工厂化育秧

育秧范文篇9

以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为目标,以扶持壮大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户为重点,按照“行政推动、主体带动、项目促动、农民联动”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水稻机插秧、集中旱育秧示范,推动全区水稻生产发展。

二、实施地点及目标任务

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全区的原则,与高产创建、粮食能力建设、产粮大县等项目实施相结合,以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为主要育秧方式,确定在等有一定基础的乡镇开展水稻集中旱育秧示范6万亩(大田,下同),其中核心示范点4个,分别安排各500亩,共计2000亩。

三、工作重点

(一)明确育秧主体

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育秧主体带动、项目补贴促动、农民参与联动”的总体思路,突出培育水稻集中育秧市场主体,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一是农民合作社、育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经营性集中育秧,与农户签订育秧订单,集中育秧、统一管理,以适宜价格出售合格秧苗。二是集体组织开展公益性集中育秧。各乡镇农技站或村委会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中育秧,集中组织确定专人管护,农户只承担物化成本费用。三是散户自愿联合为主体的互助性集中育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的集中育秧供秧的产业机制。

(二)落实关键技术

一是及早落实种植计划。要赶在农民确定种植计划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农民自愿基础上与其商定好集中育秧事宜,落实好品种与面积。二是物资准备。我区集中育秧时间卡在3月17日至23日,各乡镇要提前做好种子、农膜、旱育保姆等物资的调配,推广使用品种以F优498、宜香优2115、川优6203、内5优828、蓉18优188等抗性和适应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品种为主。核心示范点的种子、农膜和旱育保姆由区农技站统一组供。三是秧田准备。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秧田,抓紧翻耕,规范秧厢和厢沟宽度,提高秧田利用率。机插秧集中育秧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好育秧模式,选用硬盘、大棚育秧模式的要按照相应要求做好营养土准备。四是种子处理。播前统一晒种,搞好种子消毒,集中育秧的全面普及“旱育保姆”的使用,并注意拌种的恰当比例,确保培育壮秧。

(三)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布局水稻集中育秧点要以“方便群众、规避风险”为原则,一组或多组联合设立集中育秧点,每个集中育秧点秧田面积,育大苗一般以20亩左右为宜,育中小苗以10亩左右为宜。规模太大不利于管理和运秧,也不利于规避生产风险。同时,要在充分估计集中育秧风险前提下,按一定比例育好备用秧苗,确保秧苗供应和种植计划的落实。二是指导签订合同。农业部门要指导育秧主体与用秧农户签订好育购秧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包括供秧品种、供秧数量、供秧质量、供秧日期、供秧价格、奖赔规定、技术服务等相关内容,做到有据可查。三是设施综合利用。搞好育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降低来年水稻集中育秧成本。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区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区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局科教股、农机装备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农技站,由区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各乡镇农技站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强化行政推动,确保集中育秧示范推广工作顺利推进。

(二)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注重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各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印发简单明了的技术要点。二是采购落实“旱育保姆”、育秧盘等育秧专业配套物资,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点片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做到每一个集中育秧点都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风险,杜绝水稻集中育秧人为事故。区集中育秧示范核心点采取“统一租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旋耕、培肥、做苗床,统一物资供应,分户播种、分户管理、分户移栽”的“四统三分”办法,带动全区集中育秧顺利开展。三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根据育秧主体的信贷需求,搞好相关信贷服务。同时,引导集中育秧主体树立保险意识,积极投保参保,主动争取保险服务。

育秧范文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为目标,以扶持壮大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户为重点,按照“行政推动、主体带动、项目促动、农民联动”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旱育秧、机插秧集中育秧示范,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健康发展,全面完成粮食生产目标和任务。

二、实施地点

按照县委、政府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带的规划,结合省水稻高产高效创建活动项目,规模流转、集约土地,培育育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集中育秧主体,建立集中育秧点。2015年水稻集中育秧涉及全县49个乡镇,重点建设2个集中育秧示范点。一个是以新场乡新村村、照山坪村、窄口子村为重点,面积300亩;另一个是以广纳龙头山村、三溪乡金碑村、铁佛镇小岭子村为重点,面积200亩。

三、工作目标

以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为主要育秧方式,在育秧规模、育秧主体、关键技术、育秧设施、技物配套五个方面实现明显突破。2015年,确保我县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7万亩,力争达到8万亩,带动全县优质水稻28万亩种植。扶持和发展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专业户20户、机插秧育秧专业户15户、种粮大户集中育秧50户,农民合作社8个。通过开展集中育秧,大幅提高水稻种植面积,杜绝直播,扩大机械插秧面积,确保全县3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全面完成。

四、工作重点

(一)积极培育育秧主体。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育秧主体带动、项目补贴促动、农民参与联动”的总体思路,推进旱育秧专业户、机插秧大户、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开展经营性集中育秧,与农户签订育秧订单,集中育秧,统一管理,将合格秧苗出售;二是组织开展公益性集中育秧。县农技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组织以村或社为单位开展集中育秧,以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水稻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资金为支撑,保证经费充足,保障种药供给,确定专人育秧、管护,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三是鼓励农民自愿联合为主体的互助性集中育秧,提供一定的物化补助;四是对科技户、机插秧大户、种粮大户(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实施集中育秧,给予物化补贴。

(二)严格规范管理。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加强对各类育秧主体的管理,提高规范化运作程度,县农技站、农机站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切实加强指导育秧主体与农户签订育秧供种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循。

(三)规模经营带动。依托水稻规模化经营主体建立集中育秧项目示范区,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稻育秧供秧体系,实行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龙头带动我县水稻集中育秧发展。

(四)设施综合利用。水稻集中育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短,在集中育秧生产结束后,要充分利用相关设施设备开展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实现场棚多用,常年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

(五)把好“旱育保姆”使用关。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全面普及“旱育保姆”的使用,把好种药配比关,种药比为1:0.35(1公斤种子用0.35公斤旱育保姆)。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农业局分管局长任组长,农技站、农机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农技站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日常管理、协调工作。二是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成立由县农业局总农艺师任组长,农技站、农机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相关单位的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技术指导、培训等。

(二)强化宣传发动。一是在开春后召开全县水稻集中育秧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二是大造舆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报道,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

(三)突出片点示范。结合水稻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在全县全面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一是一乡一镇一示范,办好示范片点,明确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是集中育秧责任人,责任明确,考核逗硬。二是抓好主干线和重点路段的集中育秧,全县在办好示范片点的同时,要集中人力、物力突出抓好主干线和重点线路的水稻集中育秧,以突出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