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52:01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范文篇1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园林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便捷的设施设备,而且要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因此,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的将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设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园林设计为减少城市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搭配植物与植物设计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研究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与植物造景至关重要。

1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中的灵魂,因此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对于园林整体设计与艺术展示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配置也是植物造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再结合园林的主题进行合理的组合,且植物的特性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感观。

1.1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

科技和社会在飞速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与此相对应的现象层出不穷,快餐文化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吃饭要快速,讲究效率,影视行业也是如此。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每年抑郁和焦虑的病人指数都在上升,大多数的人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园林设计融入城市的生活当中,当人们看到绿色的园林时,能够让人们工作一天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让人们更近距离的了解自然,从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陶冶人们的情操。

1.2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园林设计融入城市生活是必然趋势。近些年以来,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当中,园林设计被更多的考虑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的加入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艺术感,而且对于城市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城市规划与园林艺术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发挥园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且与国家倡导的绿色理念相结合,能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中合理配置植物与植物造景,不仅有利于美化城市的整体设计,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效益,净化城市中的污染物,加快水循环保持环境的稳定等重要的作用。

1.3有助于保护城市安全

城市园林设计不仅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还具有防护自然灾害的作用。在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的过程,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栽种,可以有效的预防水土流失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可以说园林是城市的卫士[1]。

2园林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2.1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加入园林设计可以增强城市的整体效益,合理美观的园林设计不仅是人们日常放松缓解压力的娱乐场所,而且可以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成为该城市的一张明信片。但是园林设计应该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合理的去设计,只有将当地的历史人文、人情特色融入园林设计当中,当地的人们才能感受的更加亲切,才能是一个地方最独特的一面,如果所有的城市园林设计都一样,没有地方特色,那园林设计的初衷就不复存在。

2.2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设计规划园林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土壤、当地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何处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城市园林的设计至关重要,忽略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实地踏查后合理设计园林,才可能将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缺陷降到最低。

2.3植物后期维护要做到位

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都是从其他地方长距离运输而来的,对于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缺陷,尤其是外来树种,所以设计者在考虑景观审美的同时应该加强植物后期的维护,保证成活率,不能只是把植物移到城市后就已经完成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应该是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前期的考察与调研,后面的实际规划和最后植物的成活,都是一系列配套的,都应该在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进行全面的考虑。

2.4植物选择多样性原则

通常来说,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多样性越高,植物生态系统就更加稳定,因此在园林设计当中必须体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打造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使植物互惠共生,一起成长。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方法

3.1提高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审美深度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融入园林设计,但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绿化面积与栽种高品质的植物,没有考虑植物的搭配与植物是否适合生存在当地,这样做的后果是园林建成之后不仅没有艺术美感,而且也破坏了城市的建筑规划,也导致大量移栽的植物死亡。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的人文风俗、气候环境和当地原有园林的布局进行整体分析,再选用合适的植物进行植物造景,还应该考虑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审美标准,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基本基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园林的价值,盲目栽种只会浪费国家财政资金和破坏绿色植物。

3.2合理搭配观赏性花与叶

合理的将植物的花与叶搭配在一起,能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让人们体验丰富的色彩生活。对于园林设计,不应该是单一的色调,而是各种颜色合理分配,单一的色调会给人带来一种死板、沉重的气息,自然世界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为营造景观的植物来说,人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视觉,尤其是植物色彩特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植物的花形、花色、叶形、叶色在不同的时空里经过合理搭配这些形态特征会产生姿态、色彩、质感等异彩纷呈、不断变化的景观。所以园林设计中应该色彩丰富,给人以活泼的气息,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生活信心。

3.3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富有层次和空间感

在植物配置和造景的过程中要注意植物自身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设计,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进行统一和协调,使园林的景物保持一定的落差、层次和比例,最终乔木、灌木及地被协调又统一,还富有层次感。另外,园林设计还应该结合城市规划合理规划植物空间,在空间布局应该根据地理环境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结合,形成区域植物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及其景观空间往往有一定具体的功能和侧重面,例如公园、风景名胜区侧重于植物的美化、覆绿等方面的功能;城市湿地侧重于植物在净化水体、涵养水源、固土护坡、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生态功能。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植物群落,其组成与空间结构上有不同的要求和特征。园林设计并不是栽种更多的植物才是其需求,目的是在净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增强城市的美观性,因此必须合理设计园林的分布区域[2]。

3.4按照植物生长习性自然配置

每一种植物的生长都有其一定自然规律,园林配置中可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协调,阳性植物、阴生植物及耐阴植物各得其所,使其更具自然的特色。但是在植物配置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乡土植物是配置的首选项,其次必须配置季相植物,使其不同季节有不同变化,一成不变的植物景观太单一,审美性不强。

4结语

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对于自己的健康和精神生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园林设计在人们的城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城市园林设计是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唯一可以与大自然拉近距离的机会,对于缓解人们的压力,放松身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应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立鑫.浅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南方农机,2020,(07):30-80.

园林设计范文篇3

一、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

1和谐之美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2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极富有地方特色、极其区域化、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

近观我们的汉族,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园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传说明朝时有一学子赶考,在佛山南郊一条河涌上乘船渡过时,被大雨淋湿而大病一场,为此许下宏愿,若中举则一定要在此修桥,免去百姓过渡不便和风雨之苦。后如其所愿,中了举人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通济桥”,该桥成为佛山八景之一。后来自明代开始,渐渐形成了“行通济”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当地民众扶老携幼,一手举着小风车,一手拿着用红纸扎的生菜,由北向南从通济桥上漫步而过,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3传统道德观

中国传统的道器观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拙政园中的批把园、玉兰堂、海棠春坞等,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自古以来,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屈原的《离骚》就以香草比喻君子,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松柏的苍劲挺拔、抗旱耐寒、常绿延年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的审美意象,“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竹为“三教”共赏之物,唐张九龄称赞它“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子清高、正直的性格为文人雅士所倾慕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化身。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花木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志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意味。

4哲学辨证观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哲学的辩证观,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动静结合的完美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就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觉———亦静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最经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体现流动的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廊。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园景组合方面,还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额作用。其体形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多迤逦曲折,与墙依偎辗转流淌。总之,廊的设置使园林空间在延续的流动性中冲破封闭与隔绝而溢向室外形成弥漫之势,令人意犹未尽,以达到景观外延的效果。

5社会人伦观

儒道学说抑或《周易》的“阴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尊。儒的“礼”,道的“无”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本价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伦观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园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这一套伦理价值之上,并与之密切相关,空间的营造需要为现实的伦理秩服务。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宗庙陵寝是一切礼制建筑的通称,在中国园林中关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万物,各类神灵,先贤哲人的各种坛、庙和陵寝,几乎都是一种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仪式性园林建筑,它们的实用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就不可逆转的形成了以威严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空间形态的主旨:一方面,皇权至上的永恒观念。如北京天坛和北京故宫。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级观念。早在商周时期天子、诸侯都已有园囿,但范围和规格等级上却又很大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庙堂建筑上也自觉地将空间形式区别于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这里边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台阁楼等都有极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鲜明的透漏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

二、寻觅传统文化的足迹,挖掘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

2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3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

4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三、传统文化表达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方式及意义

1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

(1)转化。指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原有建筑、构筑物等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在中山歧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歧江公园的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造船厂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留下了不少的造船厂房、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涂上鲜红的色彩,成为一个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的构成主义雕塑作品。

(2)重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时会从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挖掘出场地原有的一些环境状况,设计师有时会将其重现。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3)借鉴。在园林设计中,对其它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的借鉴是允许的,更是普遍和常见的,首先,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更是在借鉴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行为,更多的是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艺术及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园林设计师对园林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出现了如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新的园林形式和风格。城市园林设计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借鉴,较为常见的是从一些建筑、构筑物、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中借鉴一些形式语言。

(4)保留。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们就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房子、街道、古树、路灯等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而在园林设计时,场地中往往留有历史的一些痕迹,我们有时要依附它们来保留记忆或了解历史。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会保留场地中遗留的一些建筑物,如房屋、园林、工业厂房、牌坊、碑文、古井、桥、寺庙、雕塑、陵墓等等。如上海浦东中央绿地公园建设中,就特地保留了一座具有浓郁上海地方特色的民居,如今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陈列室。

2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意义

(1)增加文化内涵

城市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结晶。现代的园林更是体现了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本身就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园林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能增加园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2)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现代城市园林因为其面向大众而具有公共性,不仅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还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文明风范的重任。

园林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选择;配置

根据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情况,可以判断该城市的发展水平。在城市中打造园林景观,也能够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有更多放松身心娱乐的场所。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的搭配和造景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着整体的质量,所以必须要重点研究植物的配置和造景。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不同的方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此增加美观性和实用性。

1植物造景设计的意义

植物造景环节对整个园林设计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使其心情舒畅。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了解设计的需求,抓住设计的核心,有针对性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升设计的质量,为园林设计的实施奠定基础。基于园林自然景观视域下,应将植物视为象征性元素,论述所有元素对应的要求。相关人士在讨论与论述人的社会实践时,着重说明人对自然的渴望,同时植物是自然的核心象征,所以设计人员应重点考虑时代要素和实质要求,从植物景观入手,了解人类对精神文化的愿望。对于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来说,设计人员应从自然景观入手,探索其发展历程与法则,突出植物配置严谨性与标准性,使人眼前一亮,保障自然环境的温婉性与惬意性[1]。植物景观可供人们欣赏,直接影响环境改造质量及水平。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应了解园林的环境和欣赏功效,抓住时间和空间的连接,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增加设计的文艺性和可欣赏性。此外,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杂质灰尘,在一定范围内甚至能够达到调节气候、滋养水源的作用。设计人员一定要把握植物景观的特点,考虑人们对居住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学价值。

2植物选择及配置的基本原则

2.1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是由不同类型的植物共同搭配而成的,所以要想合理地设计园林景观,还需要设计人员科学选择搭配植物。每一种类型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外观和形态,所选择的植物类型不同,搭配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而且有很多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区,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放置在同一个园林环境之中,可能有些植物很快就能适应,有些植物由于无法适应就会死亡,成活率较低。所以在选择搭配植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园林建造地的气候环境、所选植物的生长特点,尽可能搭配一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植物或者是本土植物[2]。由于本土的品种更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短时间内就能成活,后期的养护工作也会比较简单。园林设计既要遵循适用性的原则,又要遵循植物类型多样性的原则。所以也可以适当增加外来的植物,尽可能丰富植物的类型品种,更好地搭配提升园林的设计效果。2.2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植物造景的过程中,植物配置是最基本的环节。之所以要进行园林设计,是为了以人工的方式营造一个更加自然、更加和谐的环境。所以工作人员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要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所谓科学性,是指设计人员要考虑到植物的不同类型、不同的生长习性,科学搭配植物的类型。利用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增加园林的可欣赏性,实现园林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因此要求设计人员需考虑不同植物的具体生长要求,例如土壤要求、气候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培育方法以及合适的修剪方法,做好植物的搭配,合理把握植物的颜色、形状等不同方面,搭配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3]。

3在植物配置中出现的问题

3.1难以将自然环境与植物配置有机地结合。当前有部分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合理,这是因为一些设计者对环境的认知度比较低,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需求,导致所选的植物类型和配置不符合自然发展的需求,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实际在园林设计时,设计者必须基于营造生态环境,打造更加自然的景观设计工作。3.2植物配置模式缺乏创新。当前我国园林绿化模式带有同质化思维特征,一些城市在园林设计时,会优先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汲取其中的经验进行本土化的应用。所以在很多城市的绿化方案中都有草坪种植和雕塑花坛,实际上这种配置十分普通,并没有突出任何的特点和新颖,因此在设计方案时更应该因地制宜,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类型,合理搭配植物类型,并适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立体化的空间。

4园林设计中植物选取和配置的优化措施

4.1景观园林应该突出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是每一个景观园林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点。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利用本土植物最大程度发挥设计应用的价值。在某些时候还需要考虑地区的文化背景,才能打造出带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此外,在选择园林种植植物时,要尽可能以原生植物为主,根据园林设计的需要和植物的生长特性搭配一些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品种[4]。要做到综合考虑,合理搭配本土植物和外地植物,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4.2合理运用植物自身的颜色。景观园林一般由2种植物类型组成,分别为带有观赏性叶子和带有观赏花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地区、不同的季节,这些景观植物展现的颜色都各不相同。随着季节的变化,园林植物会有不同的生长状态和颜色。即使这些观赏花无法跟随季节改变颜色,但不同的观赏花植物都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色彩,这些品种丰富的观赏花和观赏性叶子植物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就能够构建不一样的变化景观。4.3植物季相变化。在搭配园林植物的过程中,同一个地方尽可能不要搭配类型相似或者是颜色相同的植物。要确保每一个季节都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观赏效果,让人们能够分明地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所以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在配置时,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植物,要尽可能展现这些植物的特点,才能够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4.4植物之间的层次结合。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设计者也可以利用植物间存在的高度差,打造出有层次特点的园林景观。即使不同类型的植物叶片基本相似,或是花朵颜色类似,但只需要根据这些植物的高度进行层次搭配,就能够让人们有更多的层次感官体验。所以在搭配组合植物时,设计者要尽可能突出植物的色彩层次特征,利用高低层次的变化,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风景。

5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5.1植物与建筑结合。当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绿地植物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非常渴望能够亲近大自然。为了给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要重视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在植物造景的同时,为人们建造一个立体化的自然空间,让人们身处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并拥有更多视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城市的建筑物还是园林景观,其都处在同一片土地上。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还要考虑到当地建筑物的特点,使其二者能够协调搭配,无论是美观还是舒适度,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代表了社会文明,代表了艺术的美,而园林景观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审美,展现自然之美[5]。二者既要相互结合、相互搭配,又要互相衬托。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远离建筑群体接触到园林景观后有更多新的活力。5.2植物与道路融合。很多城市的园林都利用植物来装点园林甬路,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能够给人们指明方向,装饰整体的园林面貌。此外,在炎热的夏天,城市的温度相对于郊区的温度来说要更高一些,在甬路上种植一些植物,能够起到降温的目的,增加了人们纳凉的区域。民众在参观园林或是在散步的同时,也不会被紫外线直接照射。在此过程中需考虑季节变化,有规律地修剪种植在甬路旁的植物。因为如果不能及时修剪,那么植物的覆盖面就会过大,影响到人们的正常通行。此外,修剪植物也能够提高植物的美观性和可欣赏性。

6结语

现代化的城市充满了高楼大厦,随着城市建筑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充,绿地森林面积越来越小。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生存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生态要求。所以城市必须要重视园林的建设,在建设的同时,既要发挥植物的可欣赏性,又要注重给人们营造较为适宜的园林环境。这就需要合理搭配植物,挑选植物的类型,并考虑到植物和自然生态的协调。

参考文献:

[1]许大为.气候背景下寒地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J].风景园林,2012(5):146.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29.

[4]郭跃.试述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7(5):111-113.

园林设计范文篇5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园林设计范文篇6

鹅羊池处在益阳市古城中心。古时,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河洲,河洲是沼泽地,水草芜杂。到明朝末年,有位叫吉藩庄的人,在荒洲开辟十余亩地,形成一处湖泊,作为饲牧鹅羊的场所,后人称为鹅羊湖。清朝以后湖面缩小,遂称鹅羊池。古时的鹅羊池上通金花湖,从接龙(城)堤诸水汇入,东入马良湖,从贺家桥注入资江。古时,在鹅羊池西北侧,邑人修建白骨塔一座,专门入殓无名尸骨。池南侧后建一条窄狭深巷,称呼为古道街,是有钱人休闲消遣的场所。由于池南一线成街市,池水入资江处不畅流,致使池水严重污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五一西路扩建,鹅羊池得到整修,在上、中、下三池四周砌驳岸,在北侧修建一条排污水的暗沟,让池水变得清澈。沿池修建麻石护拦

,植种樟树、梧桐树。南侧一线,建有商业街。第三池植荷莲,衬映出鹅羊池飘香景色。近年来,古道街仿建一新。这样使鹅羊池旧貌换新颜,成为市区居民休闲的场所。鹅羊池总面积43.4亩,三池呈椭圆形。池北依五一西路,北邻沿池路,东起幸福路,西抵向仓路,中间有广场路,三益街穿池而过。池北岸,是党政机关所在地,体育场,邮政电信及新建的民居商业楼,正对池面而向。鹅羊池,是嵌印在古城区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现状:

由于上世纪90年代,鹅羊池南侧一线建成小商品市场,造成鹅羊池水严重污染,而且其品质较差而日渐衰落。今年,资阳区委、区政府决定结合旧城改造,对鹅羊池进行景观改造建设,并拆除了鹅羊池小商品市场所有商业铺面。随后,有关部门提出了鹅羊池景观改造建设的三套初步方案:一是以陆地为主,将三个池全部填作绿化广场;二是以水面为主,在尽量保持原有水面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公共活动空间;三是水陆结合,把中间水池改造为绿化广场。之后,市规划局和资阳区政府专门就鹅羊池改造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和专家咨询会。市规划委员会专门就鹅羊池景观改造方案召开了例会进行审查。原则同意以第三方案为基础,结合第二方案进行修改。现在,改造方案已经基本敲定,只有个别细节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设计宗旨及设计原则

宗旨:

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鹅羊池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沿岸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道路与湖泊的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亲水的设计原则:

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园林的亲水性设计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沿河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最终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亲和统一”的原则。

总体设计构思

由于五一西路位于水岸旁,观赏者大部分是喜欢散步的中老年人,因此,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宁静感,以符合人在散步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古代的材质、古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曲径通幽、碧水盈盈,杨柳婆娑,荷香四溢、富有古代气息的休闲场所,以保持景观视线曲折为目的,让城市景观融入湖光山色中;同时合理种植树木,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渗入城市之中。形成城在湖中,湖在城外的景观效果,真正体现出山水园林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山水园林城市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园林内通过亭子、廊子、洞门等建筑手法,结合跌水、叠山、创造空间,适当的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景点的设置除满足景观的需要外,还要能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清代北方小式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布局

1、化直为曲。在布局上采用纵横交错的手法划分景区,使观赏线和空间化直为曲,化单一为多样。

2、化有限为无限。用绿化把围墙隐掩,让人感到空间无限,通过园内绿丛与园外行道树梢的相互交融及公园绿地与河滨绿地视线互通,从而把游人视线引向无际的天地。

3、空间对比。通过组织各种大与小的、开朗与闭琐的、明与暗的,以及不同的情趣空间,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从而产生丰富的空间景观。

4、开辟空间的渗透线。①运用长廊、景门,从一个空间透视另一个空间的景物。②有意识地开辟透视线,加深景观的层次。③通过借景,对景,框景手法,增加景深。

5、变化视点。通过地势改造及建筑的层高处理,提高或降低视点来变化观景点。

景观照明设计

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泛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主干道的庭院灯布置间距为20至30米、草坪灯为10至15米间距,在满足绿地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电源就近由室外动力配电箱提供,灯光控制方式采用定时器控制。

种植设计

1、绿地内的地面除道路和广场外要全部用地被植物和草坪履盖起来,做到黄土不见天。

2、种植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示植物的个体美,同时也表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现文化内涵,丰富植物景观,展示自然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

3、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可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

4、树种宜选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乡土树种及适宜本地生长的观赏树种。

种植设计理念

一方面要达到植物生长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以及植物群落的丰富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提供特殊的阻隔、除尘、遮荫等防护性功能,并与水面、台地、置石、小品、广场、道路等空间造景元素在时空间进行良好协调,达到植物生态习性、景观审美要求和整体空间意境的完美结合。强化四季景观效果,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现与感受的变化,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空间。选用部分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树种配以各色花灌木及草坪,体现出植物种植文化的内涵

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设计

上层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

中层乔灌木——应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果、叶、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

下层矮植物——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植物及草坪。

主要绿化植物的选择

1、观赏乔木:大型桂花、醉香含笑、棕榈、香樟、垂柳、广场玉兰、栾树等。

2、色叶乔木:红叶李、银杏、水杉、杜英等。

3、观花树种:紫薇、山茶、月季、四季菊花、日本樱花、花石榴等。

4、造型树种:慈竹、苏铁、龙柏球等。

5、花灌木:红花继木、杜鹃、红天竹、金叶瓜子黄杨、矮美人蕉,少量时令草花。

6、地被植物:麦冬、鸢尾、吉祥草、凤尾兰、台湾青草坪。

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主要通过西入口广场、东入口广场与城市道路相联。

2、内部交通:

内部交通分为机动车道路系统与游步道系统。

园林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设计艺术空间特性形态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美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园林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园林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家居小区园林是现代丰富多彩园林中的亮点,它给园林设计师提供了更广泛创作空间。各种文化内涵、各种设计流派互相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居住环境。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小尺度的空间设计。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好像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行走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意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环节构成。园林设计者在接到任务后,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宜居人群文化及生活习惯,对整个小区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构思和设想,最终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

方案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第一阶段,它对整个园林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的思想、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小区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全面地对整个方案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形状、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详细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制出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纸,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形状、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其中,园林方案设计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即构思阶段、初步定案阶段、交流阶段、修改阶段和定案阶段。

1.构思阶段

在熟悉楼盘总体规划图纸之后,根据该楼盘开发理念及建筑风格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必须符合规划设计具体规定,同时满足开发商对楼盘在市场中的定位,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文化芬围创造具有特色园林设计。

2、初步定案阶段

初步设计出来之后,再结合园林设计规范及当地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完成初步园林设计方案。

3、交流阶段

在完成园林设计初步定案之后,由开发商组织规划、建筑、园林等部门人员对方案进行会审,充份采纳各部门意见。

4、修改阶段

经对各部门意见以及收集回来相关信息,认真修改设计方案。

5、定案阶段

经过多次意见及相关信息的采集、修改,最终完成园林设计方案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特性,即创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社会性。

1.创作性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生活小区,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2.系统性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因此必须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家居小区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修闲广场、绿地等等。因此,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一门系统工程。

3.全面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担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全面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4.社会性

园林设计范文篇8

《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主要是针对城市园林设计的低碳要素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重点关注城市园林与低碳的关系,在概述低碳城市和低碳园林概念内涵的情况下,提出了城市园林低碳发展的责任、任务和方向。从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微观的城市园林设计,从城市园林建设到城市园林管理,该书提出了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将低碳园林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分解落实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同时,该书还基于对传统园林设计要素的提炼,从场地基址、土方工程、园林植物、绿色交通、服务设施、园林建筑、水电系统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索低碳设计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该书分享了近年参与规划的设计案例,强化了对低碳城市园林设计的实际参考意义。

对于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来说,重中之重是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科学利用,即尽量沿着节约利用的方向使一系列资源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所以,推进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不仅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符,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问题。结合《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中论述的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功能理论等相关内容,笔者认为,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层次性原则。长期以来,园林设计一直存在设计单一、设计层次性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对园林植物的层次予以优化配置,将乔木、花卉、地表植物等予以科学搭配,使园林设计表现出良好的层次性。与此同时,对各种颜色的花卉进行分层配置,以提高园林景观色彩的丰富性。对于背景树的配置而言,应当遵循前景树低于背景树的选择方式,尽可能加大栽种密度,加深其色调,进而一方面保证收获绿色协调的效果,另一方面使视觉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对于丛植而言,应当确保在同一草丛中配置不同树木,依托艺术性构图,使植物群体的艺术美、生态美得到充分彰显。

第二,因地制宜原则。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设计者应切实掌握园林的地理地貌及所在地区的特征,相关园林场地应尽可能在原场地基础上开展设置。为了缩减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应尽可能采用地方建材,降低园林建设成本。在园林植物种植方面,同样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主要选择乡土树种,优先选择抗污染、生态效益高的品种,既防止加大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也可防止植物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还应当结合自然发展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人员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园林建设的全部环节。特别是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应当秉承生态环保理念,对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分析,依托对现代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推进对自然环境、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在确保园林建设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生态资源与园林建设的协调发展。就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而言,设计人员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先进发展理念的学习引入。结合《低碳与城市园林》一书,基于进一步推进园林低碳设计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园林低碳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设置绿色的园林结构。园林的结构可基于合理的构思,以实现加大绿化的目的。例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引入高架地板、地面地下、半地下或者屋顶、墙壁花园式等结构设计,加大绿地面积、绿化面积,还可依托丰富多样的园林结构,为人们提供多样的观赏视角,建立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地下、半地下园林结构设计可同时适用于夏季、冬季的园林建设,由此可有效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第二,充分发挥植物自净功能。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城市逐渐凸显出排放污水难以净化及循环利用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依托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自净功能加以解决。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功能,便对大自然的自净能力进行了充分展现。在城市污水排放处理的湿地系统中,植物的根系可对水流速度予以减缓,并借助不同层次的异质性土壤阻隔固体悬浮物的沉降,推动杂质的沉淀及排除,同时,湿地系统中栽种的具备净化功能的植物,如香蒲、千屈菜、芦苇等,可以实现对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效吸收。

第三,科学选择建筑材料。通过选择应用碳排放低、耐用性高的建筑材料,可有助于缩减后期维护成本,并极大地促进节能减排。因而,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应当尽可能选择本地或者附近区域的材料,以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约材料运输成本。另外,应当尽可能运用绿色低碳的材料,如木、竹、藤等,并尽可能减少运用水泥、玻璃、不锈钢等相关高碳材料,以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排放量。

第四,增加园林植物的有效碳汇。提高碳汇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绿化面积比例,即绿量/单位面积。其中,绿量是指所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茎对应占据空间的体积,换言之即为单位面积的绿化总量。对于提高绿化面积比例而言,主要可通过提高绿化面积来实现,如推进立体绿化发展,推进屋顶花园建设,种植绿色植物生态壁等。另一方面,提高对重点植物固碳指标系数的有效重视。依托推进各项设备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园林绿地面积,设计出多样丰富的景观成效,并提高整体固碳能力的植物群落数量类型及面积,打造低碳园林。

园林设计范文篇9

1.1简约及简约风格的定义

“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而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简约”是文化提炼,是摒弃陈俗与浮华,直至事物的本质。简约风格是以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

1.2简约风格的设计理念与手法

1)简约风格的设计理念简约并不是缺乏设计要素,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的表现手段,是简约风格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风格的设计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②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③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简约设计风格的核心是“恰如其分”,也就是在考虑功能合理性的前提下,强调构图的完美和精炼而把其他影响因素放在其次的位置来体现现代感,并会在精炼和使用功能上寻找一个平衡点,把构图和功能同时演绎的不可或缺。

2)简约风格的设计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简约风格设计手法是用最普通的材料和最简洁的设计和表现手法来展现事物的客观性,它把精力集中于事物本身,使用园林中的各种元素来创造空间和尺度,不论是在背景和内在的体验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与艺术不同的是,在园林设计中,一开始就必须引入变化的因素,即对园林设计来说,时间与场所同样重要。简约风格的设计常常暗示给我们一种谦逊的方法,它不用技术的或工业化的手段来征服大自然,而是用其设计思想来安排和反映自然系统的变化,可以运用参照的、几何的、叙事的、韵律的等手段来使空间有其自己的地位。园林中的简约风格设计,还常常表现出几何形充满神秘的特性以及几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在户外实现这些想法,园林必须被描绘成“建筑的空间”,使得它变得易于识别与描述。这是因为在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一种空间方位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舒适与安全的潜意识。简单的物体几何形式都是人们熟悉而又易于记忆的形象。要掌握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关系,人们必须首先建立起方位感,以认识新的位置及变化。这样,简单的几何体在园林中可以作为一种心理地图。几何体作为理性的结构,非常适合处理我们人造的环境,而避免了用自然主义的饰面去掩盖我们人造的环境。另外,具有简约风格设计理念的园林设计师们在处理我们这一时代出现的一些最重要的艺术上的问题,包括工业化、技术、信息媒介的更深层的变化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处理我们这一时代最重大的环境问题,即日渐减少的资源和日益增加的浪费,廉价而又无所不在的材料(如沥青和混凝土)常被一些追求所谓“高质量”的发展商认为是粗陋的,常遇到这些人的拒绝。在经济不允许的条件下,这些人往往把其表面做成看似“昂贵的”东西,如把混凝土镶饰、压制成石头式样的做法。而简约风格的设计师认为,应该让沥青混凝土展示它们本来的面目——简单、廉价和可塑性,若使用和维护适当的话,都是优秀的材料。

2简约风格在园林设计元素中的运用

2.1植物元素的运用

植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普遍的元素,植物的种类和形态千变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具有简约风格的园林已不再将植物作为传统的装饰背景从属于哪一个要素,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如何根据场地的基本条件来挑选最合适的植物,将植物的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是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在小庭院中(见图1),设计师在里面简单的散植了一些竹子,并且将小庭院取名为竹园。竹园周围一面临街、三面景色优美,因此设计师将临街的一面墙体做的较高,起到了遮蔽的作用。园内散植着修长的紫竹,枝叶伸出墙头为庭院勾勒出斑驳的剪影。从室内望过去,竹子的枝干在稍加雕琢的石墙上雕刻出雕塑般的效果。

2.2水景元素的运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虽然水是单色物质,看似无色又无味,在单色的世界里就能形成无穷的色彩变化。有水的空间才能产生灵气,在设计场所中注入水的因素,就可以使整个空间产生活力。在园林设计中,水景设计同样丰富多彩,将水的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分割与统一等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2.3色彩元素的运用

色彩是环境主要的造景要素,是表现不同环境空间性格、创造良好空间氛围的重要表现形式。色彩的应用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色彩应根据空间的需要和气氛的营造来进行选择,因此,色彩是方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不光与作品中的表面和体量有关,而且与相邻的表面和体量也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自然光线和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园林设计中的简约风格,提倡对色彩进行大胆的运用,使用各种色彩来创造空间和营造气氛。许多的设计师在色彩的运用上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2.4材质元素的运用

简约风格的园林设计师同样赞同材料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可在材料的选择上却是非常谨慎的,选取材料并揭示其自身的价值成了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简约风格设计在装饰上打破了排斥装饰的极端做法,开始走向了一个肯定装饰的、多风格的、多角度的、包容的新阶段。具有简约风格的园林作品有着简洁的形式、清晰的功能和逻辑关系的同时,往往通过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技术构造的细节来增加景观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并且注重时间、自然因素对园林的影响。简约风格设计重视结构的精确、细致、简洁,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并保持自然材料的原始形态,从感觉上尽可能的接近材料的本质。简约风格园林的审美客体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局部服从整体,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目的在于让人注意不到它的细节而着眼于整体,在简约、纯净的外表下,掩盖的往往是更加繁杂的构造处理。设计草率、工艺粗糙、拙劣是简约风格设计绝对无法容忍的。精心的设计、精密的加工、周到的施工,使简约风格园林设计往往需要采用现代化的工业与施工技术才能满足要求。简约风格园林对材料和构造的关注不单纯就是为了表达材料的质感与构造的明晰,而是在探寻园林设计更有力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园林设计师在净化形式的同时,对构造的设计和材质的选取付出的巨大努力。那些仅仅因为低预算或设计人的漫不经心而导致的空洞、简陋、枯燥无味的景观不能算作具有简约风格的园林,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2.5几何构图的运用

简约风格园林在构图上追求简洁的均衡构图,反对传统的严格对称和复杂的装饰。无论是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还是自然线形进行构图,都充分的体现了简单明快的现代风格。许多园林设计师常常采用基本的几何形式的重复、组合来创造园林空间,以几何的网格进行构图,各种要素皆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来布置,形成了简洁、整齐的景观效果。

园林设计范文篇10

一块不大的公共绿地,却运用过繁过多的手法,使其成为设计者倾吐张力的实验场。某些局部可能精彩,但这种做法使节奏过于紧张,韵律缺乏统一,就像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有失章法。

二、设计标准豪侈化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三、简单设计复杂化

一些道路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就很不错,不必套上这样那样的理念。上个世纪50年代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80年代北京机场路的杨林大道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大气、恢弘。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殊不知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得浮躁和好大喜功。

四、广场设计八股化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五、绿荫不足硬质化

大树少、铺装多,且池底、驳岸也用混凝土衬砌,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六、居住绿地山水化

人居环境有别于公园,应多为居者设置绿荫和活动场地,过多叠石理水,危及老幼安全,深浅高差过大,影响居民出行。

七、居住区景观展示化在有限的居住空间中,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居住者却不得安宁。

八、集中绿地架空化

随着居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甚至把居住区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在地下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绿地变成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九、构图理念非哲理化

随意设计锐角、增加楔形、破掉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使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十、文化运用标签化

在绿地中使用不着边际的文化符号,使文化成了标签,牵强附会,走向“没文化”。

十一、电脑设计重复化

“天下景观一大抄”,电脑制图使设计师“克隆”起来更加方便,参加设计招投标,图板一大摞,有新意的少之又少。

十二、城雕作品庸俗化

基本功欠缺,功能与需求考虑不周,这种情况在城雕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有些城雕故作深沉,形象浅薄,欲拆浪费,欲留累赘。优秀的雕塑家淹没在人人搞雕塑的平庸中。

十三、植物配置与景区划分程式化

一讲植物造景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园”;千篇一律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果篱草相结合”云云;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需不需要,都设置水景等。

十四、反季节植树常规化

剪彩一瞬间,正是媒体报道舆论强势之时。为这一刻的最佳效果,留枝挂叶、不修剪(或很少修剪)——反季节栽大树成了一道新风景。这种加大成本和违背植物生长习性的做法,不应成为绿化工程的主流。园林成品需要生长期的支持,当年不可能收获最佳景观。

十五、猎奇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又光顾全国(最近有所降温)。虽然其中不乏成功作品,但作为潮流和时尚欠妥当。

十六、置景手段舞美化

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我们必丢掉园林的本分。

十七、城市湿地公园化

天然湿地首先应强调保护功能。把城市湿地建成公园以供游览只是个例,不应全部照搬。更不允许借建公园搞开发,走向反面。建设人工湿地公园不应追风赶时髦,且面积不能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