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7:40:03

园林绿地

园林绿地范文篇1

一、公园绿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建筑一样,公园绿地两样存在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大些。公园绿地固然在近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予以绿化种植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主要地段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公园绿地建设会与经济开发在用地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人产生对经济效益的担心。因为有人以为,同样的地块若用于公园绿地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在之后得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还需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养护。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故常有不是对公园绿地建设缺乏热情,就是用低质量的种植来降低成本的情况出现。其实这种担忧实属多余。公园的建造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所以公园一带的居住区就成了这部分人置业的选择,从而引起地块的升值,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在今天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上海浦东开发之初,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改善了环境,使周边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相反,在一些居住区的开发中,有人片面认为增加建筑密度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不顾应有的建筑间隔及环境质量以求得到最大面积指标,但事与愿违,最后往往失去了本应有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在公园绿地的建设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并无矛盾和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园绿地的建设甚至还能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促进投资,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回报。

二、园林城市的定位

公园绿地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需要与城市的已有氛围相和谐,因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在为生存而奋斗时与自然取得的平衡和协调,所以它能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和特征。今天为改善城市环境而兴建公园绿地,创建园林城市,目的是要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应是创建园林城市的第一步。我们从园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出现就是希望再现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尽管世界园林体系中各国的园林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都是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对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影响所产生当地的文明,进一步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文化、建筑乃至园林风格。其实公园绿地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更是对城市的增色,因此在建设中必须考虑与城市已有景观和特色的相互协调。已有的城市景观包括各种建筑、街巷、旧城的历史街区以及原有的园林绿地、标志性建筑等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有的这一切都由时间将其揉为一体。如今要对这样的城市进行改造,要在其间增设公园或绿地,就应依据已有的城市景观进行相应的设计。可以认为称得上优美的城市通常是新旧景观并存、和谐统一,并能使城市原有的特色更为突出,而那种不顾城市现状,强调公园绿地为\"形象工程\",贪大求洋的做法需要予以杜绝。

三、以人为本,营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园林绿地范文篇2

关键词: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节约型园林

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使得城市建设和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同时增加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对城市的发展、生态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科学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变得尤为重要,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提出为环节城市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发挥了极大的帮助,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重视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1节约型园林绿地概述

1.1含义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核心理念就是使用最低的设计成本获得最大的资源使用率,具体表现为:将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提升,对电力、水、土地等能源进行节约利用;对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充分利用和发挥;将成本资源降到最低,尽可能获得更高的生态环境效益。

1.2特点

首先对自然能源和原料最大限度的节约,对能源和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目前最高效、最经济、最合理的园林形式就是节约型城市园林,合理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绿地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目标。其次,基于反对绿化建设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品味、标准、品质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成本和用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地,促进资源、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实现对资源浪费的有效控制;对城市的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利用科学规划绿地资源的方式,城市绿地体系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就是合理布局城市园林绿地,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防护需求、文化需求、绿地生态环境需求等。

2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运用再循环设计理念

首先是再利用废弃物景观,各类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设备、设施、建筑物等都属于废弃物,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时应当对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例如美图的西雅图的煤气厂公园在设计时就充分体现了再循环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将深色、劣迹斑斑的裂化塔保留了下来,展现了历史的气息;如杜伊斯堡风景园,在设计该公园的时候设计师保留了大型的旧鼓风炉,对其进行处理和加工之后,将其作为人们远眺的设施。其次是对废物利用,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往往对园林好坏的评价采用石材的打破程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可是石材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在对石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就会造成优美的山体变成废石场,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可以对废弃的石材进行再利用。如成都某花园中建造的石笼墙,就是对废旧石材进行再利用的全新设计方法,根据其用途,设计师设计出金属网架,然后在其中填入石块,形成园林小品,为园林增添了艺术气息的同时也使得废弃的石材得以有效利用。

2.2对园林绿地所需的植物资源合理选择、优化配置

首先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原则,对乡土植物进行优先选择,在设计植物种植时,主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建立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选择植物品种,在实际规划设计时选用乡土植物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这些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当地特色和适应性,同时病虫害也相对较少,这对后期的养护非常有利,另外也可以节约施肥和灌溉等养护成本。其次合理设计绿化模式,实现园林绿地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就是层问植物、草本地被层、灌木层、乔木层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在以往的绿化模式设计中,对观赏效果比较重视,缺乏对群落结构、生态位、植物生物学特性等合理配置的关注,造成城市绿化模式中出现严重的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人工群落配置单一化等问题,另外对观赏效果的过度强调,采用摆放大量的一年生花草、人工修剪模纹植坛、使用大量草坪等方法,不但导致群落结构单一、具有较差的抗逆性,还减少了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从而造成园林植物生长和寿命受到影响。根据调查研究表示,和草坪的耗水量相比而言,灌木和乔木的耗水量要相对较低一些,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50m2的草坪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基本与10m2的灌木和乔木创造的生态效益相当),而且在园林绿地中摆放一年生的花草,虽然可以实现强烈的观赏效果,但是当花期结束之后,园林绿地在这部分的景观就会出现空白、断层等问题,与节约型园林设计不符,因此为了构建节约型的园林绿地可以多加利用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植物生态群落设计为乔一灌一花草复层式的。

2.3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

首先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进行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来实现,对城市绿地防护、休闲游憩、景观、生态环境等功能要求提供满足的前提。而对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理想设计,应当是与城市物理驱动规律(如城市人类活动、城市热量耗散、城市水文、城市空气动力学等)相适应的,应具备的基本原则有空间开放性、体系稳定性、功能可达性、要素流动性、布局均匀性等,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有可能将这些目标实现,对氯的使用寿命进行延长。防止出现频繁改建城市园林绿地的情况,对建设资金进行节约。其次是促进园林绿地利用率的提高,正确选择园林绿地地址、合理设计园林绿地是促进园林绿地利用率提高的基础,在城市园林绿地中一些大尺度空间通常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如铺装场地、草坪等,具有壮观和宏大的空间尺度,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场地的使用率往往都比较低。而一些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的小尺度空间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健身器材区域、休息区等供人们使用的场地,往往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小尺度空间和大尺度空间的规划设计。另外还可以采用立体绿化的形式,可以在园林的墙体等地进行立体绿化,如将围墙使用绿篱代替,不但可以对土地资源起到节约的作用。还可以使园林的绿化效果得到加强,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2.4运用节能新技术

传统的园林绿地的灌溉往往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深层渗漏、地表径流、不均匀和不及时的灌溉等,对灌溉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园林绿地进行灌溉的时候可以采用滴灌技术或者是自动喷灌技术,利用其自身自动监测气候状况、土壤状况、植物生长习性等,在实际灌溉的时候利用自动控制系统适量适时的灌溉,能够节约30%~50%的水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实现较高的灌溉效率。例如南京中山公园在对园内植物进行浇灌时,在草坪地区使用的喷灌技术是地埋式喷头、在灌木区则是低射喷头。该种水资源灌溉技术还具有排水保水的功能,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结论

园林绿地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中国各城市纷纷致力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工作,从整体上分析,中国城市园林有三大构成要素,即花草树木、山水地形、园路建筑,其中,花草树木在园林里最富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起到了良好的绿化作用,而且,很多花木有特殊的文化象征,如梅花寓意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竹子象征坚贞的气节,兰花寓意为高尚的品德,菊花是“寒秋之魂”和“花中隐士”等。本文将简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内涵,并分层浅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方案。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内涵

中国城市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内涵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照自然美的规律来进行,这与西方园林一切按几何数学原则来造景的方法不同。城市园林少不了花草树木、建筑、山水,其中,花草树木最富有生命力和形象美,颜色最为自然、明丽,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了特殊含意,提高了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建筑在东西方园林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在西方园林布局中,建筑占有主导地位,园林只是建筑的延伸部分,推动了园林“建筑化”,因此,西方园林与建筑无法形成相互渗透。而在中国,建筑是园林内部的景物,园林设计能够巧妙地使花草树木、山石流水渗透或者映衬到建筑中,建筑设计会随高就低,因山就势,使建筑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此外,山在中国园林里是永恒与稳定的象征,如果园林规模比较大,就会用土山做主山,将山石用于重点部位,使之成为“山骨”;如果园林规模比较小,就要全部用山石堆叠造景,表现出自然山的局部,在山石旁边栽种适宜的花草树木,如用兰花和翠竹营造“竹石兰”的美景。水在园林里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可以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感,水流再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清澈的小池,池塘里栽种着美丽的莲花和其他水生植物以营造“水上花园”景观,同时,会在池塘里饲养各色金鱼和各种水禽(如鸭子、天鹅、白鹭、鸳鸯等),使园林更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园林的特色还在于园路要“曲径通幽”,将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特别是花草树木)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花木形成映衬,和主山池相对,使园林景色更加具有自然美。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方案

2.1优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加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地系统,做好市级公园、区域公园、小区公园、历史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居住乐园、游乐园、花园、带状公园、生产绿地、街边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公共绿化带和防护绿地的规划工作,确保城市园林能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审美效果,创设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其次,要增强园林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通过精心栽培适量的绿色植物改善市内环境,优化城市水循环系统与通风系统,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中的杂质,涵养水源,改良城市土壤质量,维持城市氧平衡,降低风害与噪音的危害指数。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与城市的管理制度、传统文化习俗、经济实力、历史事件、自然地理环境与科技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栽种适宜的植物,规划绿地面积与形状。再次,园林绿地建设离不开草坪这一分支体系。《辞海》将草坪定义为“草坪植被,通常是指以禾本科草本或者其他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它们大量的根或者匍匐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是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及根系和表土层构成的整体”。在园林绿地草坪修建工作中,要选好草坪草,合理规划草坪的占地面积。所谓的“草坪草”一般是指适应性较强的矮生科本科草,是能够形成草皮或者草坪,并能耐受定期修剪和人、物使用的一些草本植物品种,也有一些莎草科、豆科、旋花科等非禾本科草类。另一方面,园林绿地中的草坪草必须满足以下七种条件:

(1)属于草本植物,有小型、细长、直立和叶片多数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

(2)多为低矮的丛生型或者匍匐茎型,覆盖力强,能形成美丽的地毯状草皮。

(3)生长旺盛,分布广泛,再生能力很强,损伤后能迅速恢复。

(4)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条件的好坏及其变化均能良好适应。

(5)对外力的抵抗力很强,耐低修剪和耐践踏性强。

(6)草坪草结实率高,容易收获,发芽性强,能经种子直播建坪,还可经匍匐茎、草皮、植株等进行营养繁殖,因此,易建成大面积绿地。

(7)所有绿草必须无刺无毒,无不良气味,叶汁不易指出。

2.2做好园林树木的栽植管理工作

树木对园林绿地建设起到的绿化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必须全面做好树木栽植工作,营造绿树成荫的环境。通常,对于城市园林树木来说,从栽植到成活期这段时期通常需要1个月,但最关键的是前半个月这段时间的护理,在此阶段,城市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四步工作:

(1)定根水。该项工作是指栽完树苗之后,要立即灌水,注意在栽后24h内浇第一遍水。水一定要浇透,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吸足水分,并有助根系与土壤密接,提高树苗成活率。在正常栽植季节,栽植后48h之内必须及时浇第二遍水,第三遍水在第二遍水的3~5d内进行。在高温、干燥季节植树,则需要每天向树苗喷水。

(2)固定支承。对于树干直径大于5cm的树苗,均需要设立支架,绑缚树干进行固定,以防止树干倾倒。

(3)做好树体裹干作业。用草绳、蒲包、苔藓等包裹枝干,可以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水分蒸腾,为幼树保存足量的水分,与此同时,可以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树干的伤害。

(4)科学施肥。园林管理人员应该在一个月之后开始为树苗施肥,薄施一次复合肥或者有机肥,以后每个月最少施一次肥,保证树苗健康成长。

2.3科学栽培露地花卉

目前,露地一、二年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美化材料,经常用于花坛、花墙、绿岛等区域的布置。其中,一年生花卉大多不耐寒,进入深秋易受霜害,二年生花卉耐寒能力极强,有的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但不耐高温,花卉幼年期较长,苗期要求短日照,在0~10℃低温下进行春化,成长过程需长日照,并在短日照下开花,像植物体春化型的风铃草、毛地黄等。科学栽培露地花卉,首先要做好花卉的繁殖工作,通常,一、二年花卉多使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如一串红、牵牛花、彩叶草等。其次,要针对花卉的特性,选用最佳栽培方式,对于虞美人、矢车菊、花菱草等主根明显、须根少、不耐移植的花卉,应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也就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需要美化的地块。对于万寿菊、郁金香等主根、须根发达又耐移植的花卉,应采用育苗移栽方式。

2.4优化园林植物造景方案

加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提升绿色植物景观效果,首先要注重发挥植物造景的实用美,在不同场所配置不同的植物,例如,在城市公园内栽种各种花草树木,为学校和小区种植樱花、睡莲、桂花与含笑花等植物以营造美丽、温馨的空间环境,在城市各广场与路边栽种银杏、女贞、梧桐、柳树、黄杨、雪松等树木,用月季、蝴蝶兰、玫瑰、兰花等花卉做陪衬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园林设计师在配置植物景观时,要科学选择花木,充分利用园内其他景观,综合运用对景和借景的方法使植物造景与城市文化环境能融为一体,从而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的生活美。例如,在山石旁边种植几株翠竹和粉色的芍药以形成映衬与良好的对景效果,借助建筑的镂空图案、门洞、窗洞或者间隙收纳植物景观,营造“框景”意境。另一方面,要做好露地花卉在园林中的绿化配置。一般来讲,露地花卉是园林中最常用的花卉,具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的特点,在园林中常被配置成花坛、花径、花丛、花群等形式,一些藤蔓性花卉可用以布置柱、廊、篱垣以及棚架等,而园林中的水面则可以采用水生花卉来布置,从而在园林中创造出花团锦簇、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绿色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应协同施工人员不断优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做好市级公园、区域公园、小区公园、历史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居住乐园、游乐园、花园、带状公园、生产绿地、街边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公共绿化带和防护绿地的规划工作,加强树木栽植护理,科学栽培园林花卉,提升园林植物造景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利利,潘路军,李大卫,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宁德市绿地系统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

[2]贾浩洋.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小城镇绿地系统优化与提升的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张浪.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及其构建研究——以上海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园林绿地范文篇4

关键词:园林绿地道路规划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详见下表

3.2园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4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5.1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5.2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5.3加强自身艺术素质及业务素质,避免矫揉造作,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1.章怡维,园林设计师手记之十一园路,园林[J],上海园林集团公司协力,2000年12月仲冬版,页码

2.郑琦,郑珂,园路析,园林[J]上海园林集团公司协办,1998年2月春季版

3.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毛培林,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语来春,园林工程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语来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谢来漫,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小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8.孟北祯,毛培林,黄庆喜,梁伊任,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9.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0.陈科东,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NigelColbom著,金煜,单长刚夏惠荣译,景园铺装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月第一版

12.Pennysuiftjanekszymancuaski著,李晓辉,齐飞,孙晓梅译,园景硬质覆盖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第1版

园林绿地范文篇5

1.1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内涵

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最大程度地提升对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水、电等能源;有效地发挥和利用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用最少的成本资源创造更多的生态环境效益。

1.2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特点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本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园林,其建设理念要符合自然生态体系的基本规律。其具有成本少、效率高等特点,主要体现在:1)节约型园林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自然原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2)对园林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3)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基础是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因此,节约型园林绿地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及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对于能源短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用地面积日益紧张,而又要确保城市绿化面积达到30%。因此,对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是当前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首要任务。

2.1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要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园林绿地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是节约型绿地建设的核心。例如,在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结构时,设计结果需要符合城市具有的特点。另外,要减少绿地改建的次数,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相关人员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园林周围的环境和所在的地区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减少使用体积大的草坪灯,适当减少使用率较低的绿化物品,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最后,需要改变绿化空间模式。在我国,立体绿化的技术日益成熟,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立体绿化技术不但能提高绿化有效率,还能美化园林绿地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点建议的基础是要科学地进行合理规划。

2.2正确选择绿化植物

绿化植物种植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设计植物种植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首先,要确定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不能盲目跟风,要选择适合园林绿地环境气候的种类,可以优先考虑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容易栽种和维护,也减少了成本。其次,要适应季节变化。选择绿化植物时应适应四个季节,如果都是春季植物,就会导致园林绿地春景盎然,其他季节毫无生气,不符合美学观念。最后,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可以开花结果的植物,吸引昆虫,从而达到一个微生态循环系统。

2.3有效发挥循环利用

所谓循环利用系统是指利用资源生产可用的产品,产品使用后成为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在建设园林绿地过程中,应遵循减少资源浪费、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对园林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在园林景观改造过程中,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如废弃的设备、设施等,应有效地利用废弃物的剩余价值,将其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绿化景观。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废弃物的占地面积,还可以节约园林景观改造的成本。第二,对园林垃圾进行再利用。绿化树木产生的落叶,还有池塘的污泥等,可以对其进行有机处理,变成有机肥料。不但清理了园林垃圾,变废为宝,还节省了维护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本。第三,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达到园林绿化植物维护用水的需求。因此,可以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建筑等进行雨水收集,用来灌溉草地、树木,也可以用于景观喷水。

2.4运用节能技术

当前,维护园林绿化植物的手段,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不仅消耗人力和浪费资源,且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近几年来,一些农业灌溉新技术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如自动喷、滴灌等,滴灌技术不仅能自动监测植物的生长特性,还可以控制灌溉量,节约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另外,园林绿地的夜间照明,可以选择节能照明灯具,节约电能。

3结语

园林绿地范文篇6

1生态园林绿地构成要素分析

1.1自然要素

园林绿地中的自然要素包括土壤、地形、园林植物、水体、山石等。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因子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绿地中自然要素的自然规律,并合理安排与利用。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土壤往往会被设计者与建造者所忽略。然而,土地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土壤状况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所以,保证土质的良好,是形成良好园林绿地景观的基本保障。另外,在园林绿地中,对于地形的塑造也是极为重要的。地形的重要性不仅仅反映在直观的视觉方面,而且还加入了人的感情因素。水在园林中是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其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表现为湖、河、湾、洞、溪、潭、滩、洲、喷泉和瀑布等多种形式。在园林规划中,水体规划应做到有曲有直、有阔有合,并形成活水体系。有山有水,方成风景,在园林中山石与水往往是并存的,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表现较为突出。山的存在会使园林增添很多乐趣,也会形成更丰富的景观感受。石的巧妙利用,也为园林带来了更多玩、赏、思等元素。其次,现代园林多数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建造良好的植物景观,不但需要掌握从个体生态学到群落生态学等各个层面的生态学原理,还要与艺术构图及色彩相结合,如此才能建造出兼具美化功能与生态效益的植物景观。园林绿地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就是生物多样性原则,当然这不仅仅包括植物的多样性,还包括动物及微生物多样性。在人工建造的园林绿地中,主要强调的是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其中包括对于鸟类、蜂蝶等生存环境的考虑。

1.2人工要素

园林绿地中的人工要素是为了使园林更好地为人所用,发挥其使用、美化及生态功能等。主要是指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如园中供人们观景或者构成景观的景观建筑小品(亭、廊等)、雕塑、园路、桥梁、汀步、踏步、园椅、园凳、假山、驳岸及必需的工程设施等。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对绿地中自然要素协调规划的同时,也要做好人工要素的规划建设。

2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2.1生态指标体系

我国传统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三大指标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随着生态建设的加快,仅仅依靠这3个指标难以对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充分的指引。

2.2生态建设

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肩负着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等使命,其生态效益最为显著。为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不仅是绿色植物的发展,而且是包括动物、微生物等整个自然环境结构及其生态还原功能的发展。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从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布局绿地和选择植物种类,充分发挥绿地的净化、减噪、改善小气候和缓解热岛效应等作用。生态绿地系统对城市提供的使用价值包括三大效益,环境效益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具体反映,生态绿地系统的价值主体是环境效益,其特点是不以物质产品为主体直接进入市场,而以相当的能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结语

园林绿地范文篇7

关键词:园林绿地道路规划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

3.2园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5.1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园林绿地范文篇8

关键词:园林绿地道路规划

引言: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详见下表

公园类别

园路广场%

活动场%

古典园林

12-15

1.5-2

坛庙园林

10-20

1-2

综合性公园

10-15

1.5-4

带状综地及游园

21-30

1-1.5

住区公园

10-20

2-5

动物园

10-20

2.5-3

植物园

6-8

2.5-3

儿童公园

15-20

10-15

近效风景区

8-10

2-2.5

其它

10-20

2-2.5

3.2园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5.1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5.2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5.3加强自身艺术素质及业务素质,避免矫揉造作,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1.章怡维,园林设计师手记之十一园路,园林[J],上海园林集团公司协力,2000年12月仲冬版,页码

2.郑琦,郑珂,园路析,园林[J]上海园林集团公司协办,1998年2月春季版

3.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毛培林,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语来春,园林工程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语来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谢来漫,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小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8.孟北祯,毛培林,黄庆喜,梁伊任,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9.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0.陈科东,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NigelColbom著,金煜,单长刚夏惠荣译,景园铺装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月第一版

12.Pennysuiftjanekszymancuaski著,李晓辉,齐飞,孙晓梅译,园景硬质覆盖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第1版

园林绿地范文篇9

现在一般认为,土壤退化(soil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简言之,土壤(地)退化是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毁坏、或被非农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质量下降。

为了正确理解土壤退化的概念,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土壤退化的原因:土壤退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引起其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成土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它是引起土壤自然退化过程(侵蚀、沙化、盐化、酸化等)的基础原因。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和谐即人为因素是加剧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土壤退化的本质:就是土壤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土壤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随着土壤退化的不断加剧,土壤数量逐渐减少,土壤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2城市园林绿地的分布

城市园林绿地的土壤呈斑块状不连续分布,散布于公园、花园、庭院、道路两旁等地域上。这些地域并存着不同时代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邻的土壤在发生上可能毫无联系,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往往呈现地带性微域分布。其分布范围是人为主观划分出来的,包括公园绿地土壤、隔离带绿地土壤、街道绿地土壤、居民区绿地土壤、单位环境绿地土壤等。

3城市园林绿地退化的特点

土壤生态退化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或二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破坏,调节功能衰退,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及土壤荒漠化、干旱化、板结化、酸化、盐碱化、养分亏缺与失衡等一系列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和现象,被称为“宁静的灾害”。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实质上是土壤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各个子系统之间不协调发展的结果。由于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系统内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城市土壤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遭受到城市活动和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压力,造成城市绿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土壤质量降低。这些变化往往影响到树木、花草的正常生长,从而极大地影响绿地质量和绿化效果。

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受工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和强烈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虽然其六大功能并不会完成转变或彻底丧失,但在遭受强烈人为扰动和重新堆积后,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原有性状被破坏,并伴随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从而形成了城市园林绿地土壤不同于其它土壤类型的特点:自然层次紊乱,成分复杂、侵入体多,物理性质不良,有机质和养分缺乏,污染因素增多,PH值偏高或异常,扎根条件限制。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这些特点会不同程度地限制其功能的发挥。如土壤污染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污染物积累,造成土壤环境容量减小和“化学定时炸弹”等诸多危险,所有这些特点如果超过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必然导致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生态退化。

4土壤退化的后果

土壤退化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其直接后果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土壤生产力和肥力降低;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诱发土被破坏、水系萎缩、和气候变化;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而化肥的报酬率和利用率递减,环境污染加剧;人地矛盾突出,生存环境恶化。

5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生态恢复与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人们对土壤退化的危害及其严重性的认识,同时要制订有关政策,制止助长土壤退化的行为。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化肥,调节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耕作土壤退化。

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应是依作物的不同类型和生长期,选择合理的灌溉方法、水量和时间以及使用无污染的灌溉水。

减少土壤的农用化学品投放量。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凋、作物养分中毒及地下水的污染;使用农药和化学除草剂所带来的生物链破坏、对土壤的污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农产品污染。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壤的退化,而且还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采用抗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做到适时施用农药;适当耕作除草,减少除草剂的用量。

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效,防止土壤的化学污染。不同绿地类型的恢复实施措施,针对不同绿地的的退化的恢复措施

生产用地。由于常年有产品输出,在起苗时常带走一定量的肥沃表土,根层土壤肥力下降,地力消耗很大。要适当补充养分,施肥改土以增加有机质,才能达到输出优质苗木的需要。

公园、广场、小区绿地。由于人流量大,人为干扰很强烈,行人践踏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对于退化公园、广场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加设绿地围栏等防护措施,设置围栏后可改变地表结构及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自然含水量,有利于有机质和养分进入良性循环。小区绿地可以将植物凋落物归还土壤,用以熟化土层,土壤性质和肥力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道路交通绿地。土壤前期受机械压实,后期人为践踏相当严重,树木凋落物被清走,土壤难以进入良性循环。不透气铺装道路,人行道树木生长易受阻,筑路时的渣砾、石灰较多,PH值增高,树木受害,汽车尾气污染等也使土壤难以进土良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人行道不透气铺装,铺装透气砖,增加透气性,加速养分转化,提高供肥能力;逐年减少土壤中的砾质含量,改善其物理性状;在施工中注意熟化土的保存,避免生土覆盖熟土;防止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如汽车尾气含量限制在排放标准之内,尽量排除废渣等碱性垃圾,改善PH值。

针对不同的退化特点的恢复措施:城市绿地土壤的PH值。土壤PH值太高可以用有机物或硫化废物进行改善;PH值太低就可用石灰进行改善。还可以选择一些对酸有较强抗性的植物来改善土壤性质。

重金属含量太高。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可被生物富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其自然净化和人工治理都非常困难。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用有机肥通过吸附作用加以改良,也可以施加抑制物(如石灰、磷酸盐、硅酸钙等)使之成为难溶化合物,以暂时降低重金属的转移。此外通过生物改良措施,种植一些吸收重金属的植物,也可达到目的。如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超富集能力。

盐分太高。可以采取灌溉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改善,也可以种植植物。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超量盐分,并在叶子中富集,当它们分解后释放出的盐可以阻碍其它植物生长。但是如果配合干扰行为,即在这些植物开始分解前将其清除,那么这种植物的种植就有助于改善盐碱土壤。

营养缺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种植豆类植物,利用其固氮作用来增加营养;另一种方法是施用有机肥料,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逐渐恢复退化土壤的含磷量。

城市绿地土壤是绿化植物的直接载体,土壤质量是城市绿地质量的关键。改良和培育土壤,保持“地力常新”,提高土壤质量,是一项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工作。城市绿地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绿地土壤的质量问题。现在,城市绿地土壤处于一种退化状态,后果严重,城市绿化的主管部门应及时地根据城市绿地土壤的分布和退化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退化的城市园林绿地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做到根据绿地植物的生态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根据土壤的肥力特征和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的功能,使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作用、游憩作用、景观作用和灭灾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曹勇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对策

[2]钱乐祥、朱鹤健福建土地退化灾害研究

[3]陈杰城市化对周边土壤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园林绿地范文篇10

1.1绿地现状

冷水江市森林覆盖率为46%,城区“四旁”绿化现状:(1)全市自然村庄1200余个,村旁绿化覆盖率约15%;(2)全市公路里程438.1km,宜林绿化里程306km,已绿化里程120km;(3)全市铁路45km,可供绿化里程40km,已绿化里程约20km;(4)全市河流总里程182km,宜林里程150km,已绿化约50km。

城市目前规划区面积16km2,中心城区居民12万,绿化用地总面积334.14hm2,其中公共绿地仅75hm2,城区基本上无公共广场绿地,庭院绿地约50hm2,省地市三级“园林式单位”66家,近年由于放松了管理,大部分达不到“园林式单位”的绿化标准。

1.2现状绿地功能分析

1.2.1城市绿地面积较少,各项指标相对偏低。(见表1)

从表1对比可知,我市现状绿地指标与规范技术指标有一定距离,有的甚至还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指标的一半。

1.2.2公共绿地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城区公共绿地面积太少,现有公共绿地75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4.5m2,除防洪堤绿地外,基本上无开敞广场绿地,主要的自然公园红日公园和波月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因此无法满足城市生态、景观和游憩的需要。

1.2.3城市布局分散,未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由于受地形限制和工业布局分散的影响,城市整体布局分散,城市绿地系统也因此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1.2.4环境污染严重,大环境绿化环境差。我市城区三类工业集中污染严重,“三废”排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使我市绿化难,维护绿地更难,增大了绿化成本。

1.2.5城区内外绿地在格局上缺乏连续性。城区与城外绿地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城市周围山体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一些重要的景观过程与景观格局的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

1.2.6街头绿地缺乏,城市道路绿化不足,绿化建设质量不过关,监管不力,破坏严重,绿化保护和管养不到位,人居环境较差。

2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我市自然环境优越,城中有山,资江穿城而过,具备形成典型山水特色城市的天然条件。因此,我们应长远规划,按照“打造山水园林工业城市”的目标,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坚持按规划建设绿地、保护绿地,把规划的绿地作为硬指标进行控制。

2.1规划指标的确定

到2010年建成区总面积为21km2。建成区城市人口21万人。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14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m2,城市绿地面积661.5hm2,人均绿地面积31.5m2,城市绿地率达31.5%,绿化覆盖率达35%。

到2020年建成区总面积为28km2,建成区城市人口28万人,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280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城市绿地面积1120hm2,人均绿地面积40m2,城市绿地率达40%,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

2.2布局结构

绿化系统布局结构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目标是使各类园林绿地合理分布,紧密联系,组成城市内外有机结合的园林绿地系统整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布置各类园林绿地,形成城市内外有机结合的绿地景观体系。

规划以资江生态走廊和五大生态绿地组团形成城市生态骨架,以资江风光带为景观主轴,以四个组团公园(波月公园、青山公园、红日公园、崇马山公园)为绿地版块,以河道绿带,道路绿带为网络连接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绿化广场,形成城市内外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

2.3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规划将冷水江市绿地系统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主要建好市级综合性公园红日公园、布溪青山公园,完善扩大波月公园,建好区级综合公园,建设小区游园和资江风光带、大湾广场、集中广场。

2.3.1公园绿地

建设两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布溪青山公园和波月公园。

在“一中心、三组团”分别布置一个区级综合公园:红日公园、群丰公园、禾青公园、沙塘湾公园,结合资江风光带的建设,逐步完善滨江游园。

2.3.2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的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保证生产绿地总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并确保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同时还要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制定苗木、草坪、花卉的定向培育、引种、科研和生产发展规划。

在进一步完善轧钢、柳溪两大城市苗圃的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一部分农户发展苗木产业,同时,建好潘桥科技苗圃示范园,使生产绿地总面积达60hm2。

2.3.3防护绿地

为有效地改善、保护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对城市周边过境公路、铁路、水系两侧规划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主要建好湘黔铁路及铁路专用线沿线的防护林带,建好娄新高速公路和省道312、省道217、太沿线的防护林带,建好美女山、嵩苞岭、岩坝塘、资江两岸的水土保持林,建好冷水江钢铁总厂、龙虎山的护污林带。

2.3.4附属绿地

2.3.4.1居住区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5%,按居住人口计算,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2m2,其中组团绿地不小于1.0m2/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5m2,其中组团绿地要不小于0.5m2/人。

以建设最适于人居环境为目标,在继续建好金电居住小区的基础上,按标准建设陶船小花园小区,对旧城区柘溪院、施塘小区进行改造,坚决按要求留足30%的绿化用地,增加居住区绿地。

2.3.4.2单位绿地。以园林式单位为目标建设单位附属绿地,各单位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有污染的企业其企业内生产区与生活区、企业内与外界环境必须按规定尽量设置不少于50m宽的防护林带,新建单位一律按园林单位标准规划、建设和审批。

2.3

.4.3道路绿地。在主干路两侧设置绿化带,道路红线内绿带占道路总面积的比例,主干路不低于25%,次干路和支路不低于20%。

3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3.1要尽快组织实施“打靠山水园林工业城市”。

我市提出“打造册水园林工业城市”的目标已有两年,但一直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具体组织实施。建议政府将此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专门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尽快组织实施。

3.2要严格控制绿化规划。

过去,公共绿地被随意改变用地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城区绿地建设严重失衡。今后必须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居民区和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3.3要讲究实效

城市绿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实处,因为城市绿化的投入不可能像别的投入项目那样能够在近期内产生直接的绿效益,所以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讲究这种投入的实施,也就是尽可能地在短期内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3.4城市的绿化应重视栽种,但更要注重管

我市在这方面与绿化好的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管好绿地,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要防止人为的破坏,人为对绿地的破坏在我们城市经常发生。政策应当制订出比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城市绿化管理有章可循,用制度约束人。其次,就是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共意识。

3.5加强绿色植物的技术管理

现在我市绿地的技术管理,属于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分片或分段负责;大一些的单位像机关、工厂、公园、风景区、学校和企事业、居民区的物业管理一般没有相应的机构或专业人员负责区内的绿化管理;中小型的单位,往往采用从花木市场或花卉商店租用花木和绿色观赏植物的方式,绿化和美化自己的环境,从花木的提供、更换到日常管理,都由出租方一手包办。建议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积极主动上门提供有偿技术服务。

3.6全民动手,全民造绿

从政府每一户城市居民都要积极参与绿化工作,应做划分一定的责任区域,实行分工负责,分片包干,见缝插绿,把每一个局部绿化好,整座城市就会旧貌换新颜,使自己的城市成为绿色城市、花园城市。

3.7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和加强必要的苗木培养基地。苗木是绿化的主要材料。绿化城市,育苗先行,临渴掘井自然只能舍近求远;另一方面,要加大普及花木管护科学技术知识的力度,这对全民参与搞好城市绿化很有必要,这件事只要想做,并不难做到。

3.8要保护好城市中现有的古木

古木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一株古木,本身就是一处绝佳的自然景观,保护好已经为数不多的古木,同保护濒绝动植物一样重要,不仅是城市里的,只要是古木,都必须严加保护。园林管理部门要对古木挂牌登记并予以保护。

3.9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的植物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一定要选用最能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并且是在当地“抗逆性”(包括对病虫害等种种灾害性气候)最强的值物种类和品种。园林部门要根据我市实际充分研究,确定最适宜我市栽种的值物。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