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8:54:16

银杏产业

银杏产业范文篇1

一、泰兴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

1、银杏产业组织领导与政策引导方面。泰兴市先后成立了以分管书记、分管市长为正副组长的“干果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银杏开发领导小组”和“银杏产业化领导小组”等,加强对银杏产业的领导。泰兴市人大也于1992、1994年分别作出了“银杏树为泰兴市树”和“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决议”。同时落实银杏林权政策。早在1982年,泰兴市就对全市所有投产的银杏大树,颁发了林权证,具体明确树址、所有权和收益权。2002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第二次银杏林木定权发证工作,一户一证,全市发证10万份。

2、银杏基地建设与生产方面。泰兴市现有定植银杏树650万株(比2000年的480万株,增加了170万株),其中挂果树近100万株,盛果树近30万株;常年白果产量5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树占地面积35.2万亩,其中围庄林22.2万亩;银杏木材蓄积量31万立方米;银杏育苗面积0.2万亩,各种规格苗木500万株,银杏成片林12.8万亩。现有加工企业12家,银杏旅游已经起步,2002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县”。2003年9月23日经省林业局批准建设为“江苏省古银杏森林公园”,银杏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9.7%。

3、品牌建设方面。泰兴市素以银杏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创汇率高而被中外誉为“银杏之乡”,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期先后被列为江苏省、全国干果林(银杏)生产基地,1994年和2001年两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先进市”。1995年6月3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为泰兴题词“银杏第一市”,同年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在全国“中华之最”评选中,授予泰兴市“中国银杏之乡”称号(中最字0197),1996年获原林业部授予的“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市”称号,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称号,2002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银杏标准示范区实施县”。“泰兴白果”(泰兴大佛指)1993年被江苏省农林厅选定参加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农业博览会,1997年在江苏省首届银杏名优品种评比活动中获“江苏省名优银杏”称号(第一名),1999年被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江苏市场用户评价满意商品,被‘99昆明世博会指定为唯一无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权,2002年7月,被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制定的“泰兴白果”标准作为2002年江苏省地方标准实施,2003年4月“泰兴白果”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泰兴白果”被江苏省农林厅选定于2004年7月参加英国皇家农展。2004年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局113号公告,给予“泰兴白果”原产地域保护。“泰兴白果”这一品牌,为泰兴市搞开发、促销售,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无形资产。

4、栽培技术方面。泰兴市相对于其他银杏产区具有栽培种植技术优势,在银杏生产上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包括育苗、栽植、嫁接、施肥、人工授粉、防病治虫、贮藏保鲜等一整套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农民几乎都参加过银杏生产技术的专业培训。2002年成立了林业局,现有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工8人,工程师22人,先后取得“成年银杏综合丰产技术的改进应用”、“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银杏早果丰产综合技术”、“银杏人工授粉最佳期预测预报技术的改进及应用”“缩小银杏结果大小年差异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8项成果,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5、银杏开发利用方面。为进一步发挥“泰兴白果”的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在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1998成立了泰兴市银杏科技开发中心,2002年组建了泰兴市林业局,围绕银杏果、叶、雄花穗、外种皮、木材等多路并进,实施深度加工;建成并开通了“中华银杏网”(www.china-),围绕强化销售、创建品牌、申报绿色食品、加强外向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重点在制订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开辟市场、科技创新、与科研单位合作、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举办银杏节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大大加快了“泰兴白果”的产业化进程。过去泰兴市的银杏果、叶多作为原料直接外销(六十年代就有叶子出口),八十年代中期银杏果叶的深度加工、开发利用开始起步,九十年代后在食用、药用、美容价值开发上全面取得进展,目前有银杏果、叶加工企业12家,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都没有能让泰兴“银杏之乡”相匹配的地位。

6、银杏销售与贮藏方面。解放后至1980年,泰兴市白果基本上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通过外贸部门统一调度出口。1980年—1990年,仍主要通过江苏省商业、外贸等部门统一收购,分别通过上海、广东等地外贸统一出口,当时仅供销系统集体收购量就占全市产量的70%以上,通过外贸的出口量占收购量的90%以上,收购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对方的购货订金。1990年以后,由于贷款困难加之亏损严重,供销、商业、外贸等部门集体收购白果己不成为主渠道,其集体收购量只占全市产量的40%,2003年集体收购量只有70多万公斤,占总产量15%。1998年以前泰兴白果都是外地客商收购后贮藏在广州、深圳、汕头、珠海等地果品冷库,视香港白果市场行情出售。最近几年,他们转嫁危机,香港及广州需要白果就到泰兴来调,大量上市时,有50%的白果贮藏在泰兴、黄桥、扬州、镇江、太仓等地冷库,这些冷库对调节白果市场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2002年泰兴在“银杏第一镇”--宣堡镇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总投入1240万元,占地面积3公顷,拥有256个店面房和一个拥有4000平方米的轻钢结构交易大棚,已经吸引了市内外200多名银杏经纪人常年入场经营,2005年、2006年白果年交易量均突破7000吨。

7、银杏经济效益方面。银杏浑身都是宝。(1)种核。由于泰兴白果品质好,耐贮性强,所以深受客商欢迎,是国内外市场的紧销商品,换汇率高,居全国同类商品之首。泰兴白果产量的80%以上出口东南亚、香港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兴累计创汇1亿多美元,年均创汇近1000多万美元。(2)叶子。全市年产干青叶2000吨以上,产值800万元以上。(3)苗木。全市每年向外地提供大佛指良种嫁接苗100万株以上,产值1000万元左右。(4)其它。雄花、木材、盆景年产值约100万元。银杏浑身是宝,生产成本较低,纯收入达产值的90%以上,是致富农民的“摇钱树”。2006年全市银杏产业经济增加值为5亿元,仅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但由于主要局限于银杏种核和银杏干青叶的初级销售,银杏产品的附加值较低,2006年全市银杏加工业增加值仅为2亿元,农民人均白果收入400元以上,并涌现了一批银杏高产树和专业户、专业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张河村,全村1095人,现有银杏树5500多株,人均白果收入近2000元。近几年,泰兴市积极探索银杏经济林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银桑、银菊、银果、银经等多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8、银杏旅游服务业方面。泰兴市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栽培历史悠久,古银杏资源十分丰富,全市三级以上古银杏6186株,其中一级34株,宣堡镇张河等村现有100年以上的银杏嫁接树近3000株,占地近千亩,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的古银杏群落”,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2003年9月,江苏省古银杏森林公园经省林业局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初具规模。银杏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利用率逐年上升,在泰兴公园、仙鹤湾风光带、泰兴银杏公园、中兴大道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中,都栽植了大量银杏树,城市中银杏树成林成景,充分体现出“银杏之乡”的特点和风韵。泰兴市银杏菜肴制作己形成系列化,主要采取炸、馏、爆、炒、烩、炯、偎、烧、扒等烹饪方法,有香咸、咸甜、蜜汁等多种口味。近几年由于银杏的价格严重偏低,大量果农自留相当数量的银杏用于食用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导致许多城市和农村家庭都有每天吃几枚银杏的习惯,还有更多的家庭养成了菜用银杏的偏好。

二、泰兴市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种植结构不合理。目前,泰兴市银杏的白果常年产量8000吨,占全国总产量1/3。但是银杏种植结构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雌雄比例严重失调。银杏雌、雄异株,据研究银杏雌雄株合理配量比例为100:2~4,才能满足正常人工授粉。二是没有重视采叶园建设。三是材用银杏比重小。尤其是近十年,银杏种核的价格逐年下滑,从最高时期的近70元/千克降到2007年的6元/千克,农民的经济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有农民抱怨:“栽白果不如种花生”。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银杏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的主体是种植业,银杏产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种核和银杏叶的销售。生产上只重视银杏种核的生产,忽视了其他产品的生产;加工上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等多方面的缘故,加工的银杏产品及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着规模小、加工水平较低、深加工和精细加工的产品和产量都很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2007年全市银杏加工业增加值仅为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经济的0.5%。单一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市场风险的抗御能力很弱。

3、市场风险意识不强。泰兴市市场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在白果价格较高的时候没有及时考虑到市场风险,没有及时进行种植业的转型,仍然单一考虑果用银杏的栽培,在白果价格滑落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应对已经来临的市场风险。(2)在白果产量大幅上升、价格滑落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银杏产业的转型,银杏的深加工开发的速度没有跟上市场节奏,产业链过短,附加值太低,既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又制约了当地银杏产业的良性发展。(3)尽管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银杏产业的发展定位未能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标准未制定,直接影响了银杏产品的出口。(4)尽管泰兴银杏获99昆明世博会殊荣,但除外贸系统外,在普通群众中知名度仍然很低,就连邻近的上海、南京、浙江等地市民知道银杏保健作用和食用方式的也很少,普通市民对银杏制成品有所了解的更少。再加上宣传媒体对银杏了解甚少,负面报道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银杏的认识。(5)尽管“泰兴白果”已经具有良好的市场形象,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泰兴白果”未能取得应有的市场地位。(6)尽管泰兴是江苏省甚至全国的银杏主产区,但由于未能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在银杏价格高起的时候,主要利润被广东、上海客商赚去,国内市场未及时开发,在银杏价格低落的时候,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4、政策扶持不到位。泰兴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银杏主产区,上级政府对银杏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很少,泰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银杏产业化,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到银杏生产加工企业、银杏开发项目上的较少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技术支持也很少,挫伤了企业扩大规模、新上项目的积极性。甚至在白果收购价格上涨的时候,还征收特产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5、经营无序。八十年代以前,白果的销售多以专业公司为主,统一对外谈判经营;九十年代以来,白果作为二、三类物资放开后,个体户参与经营,有不少客商投机取巧,故意压价。2002年宣堡镇银杏市场建成之后,交易量逐年显著上升,但未能有效地抑制经销商压价收购的投机行为。如果不能有效地抑制这种无序的经营格局,只要借以时日,泰兴银杏的所有优势都将丧失殆尽。

三、银杏产业定位:

我们的产业定位是“巩固银杏经济林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开发深度加工;发展银杏绿化苗木,调整产业结构”。按两城四片调整区域结构东南片以巩固提高现有银杏规模为主,北片利用现有古银杏群落,发展银杏旅游和高效采叶园为主,西片利用泰兴林场等苗木基地,发展绿化树种为主,重点发展实生树、高杆嫁接,同时利用城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银杏工业集聚区。具体是:

1.巩固银杏经济林工程。一是对现有银杏经济林推广应用银杏早果丰产技术,促进银杏林的早挂果,早收益。二是加强围庄林的管理,推广应用缩小大小年差异技术疏密扩面按照“密植稀定、以密扩面、增产增效”的要求,将农民家前屋后过密的银杏树逐渐向旱谷田、高垛田疏移,保留密度10-12株/亩。

2.开发深加工工程。充分发挥银杏加工企业的增效作用,我市银杏叶、果、材、种皮资源非常丰富,可为医药、化工、生物农药、保健品、工艺品等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银杏果、叶加工企业12家,生产脱壳保鲜白果、银杏汁、银杏晶、银杏露、白果罐头、银杏叶茶、银杏叶片等系列产品20多个品种,年加工产值达2亿多元。07年重点扶持江苏华尔康医药集团,泰兴市宣堡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国树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及江苏延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含量高,规模大产品适销对路的大中企业。

3.发展银杏绿化苗木工程。我市果用银杏资源十分丰富,银杏绿化资源相对贫乏,为解决比例严重失调,我市打算利用泰兴林场等苗木基地,发展绿化树种为主,重点发展实生树、高杆嫁接、高效采叶园。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1、政府加大对银杏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从多方面对农民进行引导:一是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良品种,果用、叶用、材用、苗用等品种兼顾,有效地分解市场风险;二是引导分散种植、经营的农户组建联合体,既可以交流技术、信息,又可以有效应对市场的投机行为,争得应有的市场地位;三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引导银杏加工工业和其他乡镇企业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有影响的银杏产业积聚区,既有助于“泰兴白果”的品牌推广,又有助于吸纳发展泰兴银杏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资金、技术。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除举办银杏节外,还要加强银杏价值的宣传,让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了解、开发银杏,发展银杏,利用银杏。

2、调整种植业结构。泰兴市作为全国的银杏生产基地,应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可走单一经营的道路。从战略上讲,要引导农户近抓苗、叶,远抓果、材,实行苗、叶、果、材相结合;以银杏为主,兼种粮食、蔬菜、药材,实行银杏与粮食、蔬菜、药材相结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种植业的收益;还要栽培加工一齐上,实行产、供、销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实现银杏的二次创业;泰兴市不仅应该建立银杏栽培体系,而且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加工体系、销售体系、科技推广体系以及决策体系。逐步积累、壮大诸方面的生产能力,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泰兴市目前的银杏产业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些优势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显著。形成这种格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银杏加工的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让泰兴的银杏产业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形成自己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4、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银杏产业集聚。泰兴市银杏产业集聚属于要素资源集聚,由于银杏产量和银杏交易市场的缘故,其要素集聚能力较强,其它能力交弱。其根本原因是银杏加工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加工企业数量少、企业生产规模小、企业研发能力弱、赢利能力差,直接导致银杏产业的链条过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有效促进地区银杏产业集聚。

5、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泰兴市上下都要树立宣传泰兴市就要宣传银杏、宣传银杏就是宣传泰兴市的观念,千方百计打造银杏文化,充分利用中国银杏节宣传银杏、宣传泰兴。“泰兴白果”虽然已经获得过许多殊荣,但它对银杏和银杏制成品的销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要想充分利用好“银杏之乡”和“泰兴白果”证明商标这两项无形资产,努力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想在市场中长久树立“泰兴白果”的品牌,在泰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泰兴白果”品牌的推广工作。

6、以银杏市场为依托,建设银杏物流园。针对目前白果销售无序的状况,地方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更应考虑加大市场建设的力度,让市场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一是更新市场理念,适应市场发展形势需要。二是构建销售网络体系,提高银杏产业的整体效益。三是成立银杏营销协会,掌握市场行情。四是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正确引导加工开发。

银杏产业范文篇2

一、泰兴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

1、银杏产业组织领导与政策引导方面。泰兴市先后成立了以分管书记、分管市长为正副组长的“干果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银杏开发领导小组”和“银杏产业化领导小组”等,加强对银杏产业的领导。泰兴市人大也于1992、1994年分别作出了“银杏树为泰兴市树”和“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决议”。同时落实银杏林权政策。早在1982年,泰兴市就对全市所有投产的银杏大树,颁发了林权证,具体明确树址、所有权和收益权。2002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第二次银杏林木定权发证工作,一户一证,全市发证10万份。

2、银杏基地建设与生产方面。泰兴市现有定植银杏树650万株(比2000年的480万株,增加了170万株),其中挂果树近100万株,盛果树近30万株;常年白果产量5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树占地面积35.2万亩,其中围庄林22.2万亩;银杏木材蓄积量31万立方米;银杏育苗面积0.2万亩,各种规格苗木500万株,银杏成片林12.8万亩。现有加工企业12家,银杏旅游已经起步,2002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县”。2003年9月23日经省林业局批准建设为“江苏省古银杏森林公园”,银杏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9.7%。

3、品牌建设方面。泰兴市素以银杏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创汇率高而被中外誉为“银杏之乡”,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期先后被列为江苏省、全国干果林(银杏)生产基地,1994年和2001年两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先进市”。1995年6月3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为泰兴题词“银杏第一市”,同年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在全国“中华之最”评选中,授予泰兴市“中国银杏之乡”称号(中最字0197),1996年获原林业部授予的“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市”称号,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称号,2002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银杏标准示范区实施县”。“泰兴白果”(泰兴大佛指)1993年被江苏省农林厅选定参加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农业博览会,1997年在江苏省首届银杏名优品种评比活动中获“江苏省名优银杏”称号(第一名),1999年被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江苏市场用户评价满意商品,被‘99昆明世博会指定为唯一无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权,2002年7月,被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制定的“泰兴白果”标准作为2002年江苏省地方标准实施,2003年4月“泰兴白果”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泰兴白果”被江苏省农林厅选定于2004年7月参加英国皇家农展。2004年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局113号公告,给予“泰兴白果”原产地域保护。“泰兴白果”这一品牌,为泰兴市搞开发、促销售,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无形资产。

4、栽培技术方面。泰兴市相对于其他银杏产区具有栽培种植技术优势,在银杏生产上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包括育苗、栽植、嫁接、施肥、人工授粉、防病治虫、贮藏保鲜等一整套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农民几乎都参加过银杏生产技术的专业培训。2002年成立了林业局,现有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工8人,工程师22人,先后取得“成年银杏综合丰产技术的改进应用”、“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银杏早果丰产综合技术”、“银杏人工授粉最佳期预测预报技术的改进及应用”“缩小银杏结果大小年差异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8项成果,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5、银杏开发利用方面。为进一步发挥“泰兴白果”的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在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1998成立了泰兴市银杏科技开发中心,2002年组建了泰兴市林业局,围绕银杏果、叶、雄花穗、外种皮、木材等多路并进,实施深度加工;建成并开通了“中华银杏网”(www.china-),围绕强化销售、创建品牌、申报绿色食品、加强外向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重点在制订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开辟市场、科技创新、与科研单位合作、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举办银杏节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大大加快了“泰兴白果”的产业化进程。过去泰兴市的银杏果、叶多作为原料直接外销(六十年代就有叶子出口),八十年代中期银杏果叶的深度加工、开发利用开始起步,九十年代后在食用、药用、美容价值开发上全面取得进展,目前有银杏果、叶加工企业12家,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都没有能让泰兴“银杏之乡”相匹配的地位。

6、银杏销售与贮藏方面。解放后至1980年,泰兴市白果基本上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通过外贸部门统一调度出口。1980年—1990年,仍主要通过江苏省商业、外贸等部门统一收购,分别通过上海、广东等地外贸统一出口,当时仅供销系统集体收购量就占全市产量的70%以上,通过外贸的出口量占收购量的90%以上,收购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对方的购货订金。1990年以后,由于贷款困难加之亏损严重,供销、商业、外贸等部门集体收购白果己不成为主渠道,其集体收购量只占全市产量的40%,2003年集体收购量只有70多万公斤,占总产量15%。1998年以前泰兴白果都是外地客商收购后贮藏在广州、深圳、汕头、珠海等地果品冷库,视香港白果市场行情出售。最近几年,他们转嫁危机,香港及广州需要白果就到泰兴来调,大量上市时,有50%的白果贮藏在泰兴、黄桥、扬州、镇江、太仓等地冷库,这些冷库对调节白果市场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2002年泰兴在“银杏第一镇”--宣堡镇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总投入1240万元,占地面积3公顷,拥有256个店面房和一个拥有4000平方米的轻钢结构交易大棚,已经吸引了市内外200多名银杏经纪人常年入场经营,2005年、2006年白果年交易量均突破7000吨。

7、银杏经济效益方面。银杏浑身都是宝。(1)种核。由于泰兴白果品质好,耐贮性强,所以深受客商欢迎,是国内外市场的紧销商品,换汇率高,居全国同类商品之首。泰兴白果产量的80%以上出口东南亚、香港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兴累计创汇1亿多美元,年均创汇近1000多万美元。(2)叶子。全市年产干青叶2000吨以上,产值800万元以上。(3)苗木。全市每年向外地提供大佛指良种嫁接苗100万株以上,产值1000万元左右。(4)其它。雄花、木材、盆景年产值约100万元。银杏浑身是宝,生产成本较低,纯收入达产值的90%以上,是致富农民的“摇钱树”。2006年全市银杏产业经济增加值为5亿元,仅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但由于主要局限于银杏种核和银杏干青叶的初级销售,银杏产品的附加值较低,2006年全市银杏加工业增加值仅为2亿元,农民人均白果收入400元以上,并涌现了一批银杏高产树和专业户、专业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张河村,全村1095人,现有银杏树5500多株,人均白果收入近2000元。近几年,泰兴市积极探索银杏经济林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银桑、银菊、银果、银经等多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8、银杏旅游服务业方面。泰兴市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栽培历史悠久,古银杏资源十分丰富,全市三级以上古银杏6186株,其中一级34株,宣堡镇张河等村现有100年以上的银杏嫁接树近3000株,占地近千亩,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的古银杏群落”,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2003年9月,江苏省古银杏森林公园经省林业局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初具规模。银杏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利用率逐年上升,在泰兴公园、仙鹤湾风光带、泰兴银杏公园、中兴大道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中,都栽植了大量银杏树,城市中银杏树成林成景,充分体现出“银杏之乡”的特点和风韵。泰兴市银杏菜肴制作己形成系列化,主要采取炸、馏、爆、炒、烩、炯、偎、烧、扒等烹饪方法,有香咸、咸甜、蜜汁等多种口味。近几年由于银杏的价格严重偏低,大量果农自留相当数量的银杏用于食用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导致许多城市和农村家庭都有每天吃几枚银杏的习惯,还有更多的家庭养成了菜用银杏的偏好。

二、泰兴市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种植结构不合理。目前,泰兴市银杏的白果常年产量8000吨,占全国总产量1/3。但是银杏种植结构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雌雄比例严重失调。银杏雌、雄异株,据研究银杏雌雄株合理配量比例为100:2~4,才能满足正常人工授粉。二是没有重视采叶园建设。三是材用银杏比重小。尤其是近十年,银杏种核的价格逐年下滑,从最高时期的近70元/千克降到2007年的6元/千克,农民的经济收益大幅度下降,甚至有农民抱怨:“栽白果不如种花生”。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银杏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的主体是种植业,银杏产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种核和银杏叶的销售。生产上只重视银杏种核的生产,忽视了其他产品的生产;加工上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等多方面的缘故,加工的银杏产品及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着规模小、加工水平较低、深加工和精细加工的产品和产量都很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2007年全市银杏加工业增加值仅为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经济的0.5%。单一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市场风险的抗御能力很弱。

3、市场风险意识不强。泰兴市市场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在白果价格较高的时候没有及时考虑到市场风险,没有及时进行种植业的转型,仍然单一考虑果用银杏的栽培,在白果价格滑落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应对已经来临的市场风险。(2)在白果产量大幅上升、价格滑落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银杏产业的转型,银杏的深加工开发的速度没有跟上市场节奏,产业链过短,附加值太低,既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又制约了当地银杏产业的良性发展。(3)尽管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银杏产业的发展定位未能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标准未制定,直接影响了银杏产品的出口。(4)尽管泰兴银杏获99昆明世博会殊荣,但除外贸系统外,在普通群众中知名度仍然很低,就连邻近的上海、南京、浙江等地市民知道银杏保健作用和食用方式的也很少,普通市民对银杏制成品有所了解的更少。再加上宣传媒体对银杏了解甚少,负面报道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银杏的认识。(5)尽管“泰兴白果”已经具有良好的市场形象,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泰兴白果”未能取得应有的市场地位。(6)尽管泰兴是江苏省甚至全国的银杏主产区,但由于未能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在银杏价格高起的时候,主要利润被广东、上海客商赚去,国内市场未及时开发,在银杏价格低落的时候,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4、政策扶持不到位。泰兴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银杏主产区,上级政府对银杏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很少,泰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银杏产业化,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到银杏生产加工企业、银杏开发项目上的较少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技术支持也很少,挫伤了企业扩大规模、新上项目的积极性。甚至在白果收购价格上涨的时候,还征收特产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5、经营无序。八十年代以前,白果的销售多以专业公司为主,统一对外谈判经营;九十年代以来,白果作为二、三类物资放开后,个体户参与经营,有不少客商投机取巧,故意压价。2002年宣堡镇银杏市场建成之后,交易量逐年显著上升,但未能有效地抑制经销商压价收购的投机行为。如果不能有效地抑制这种无序的经营格局,只要借以时日,泰兴银杏的所有优势都将丧失殆尽。

三、银杏产业定位:

我们的产业定位是“巩固银杏经济林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开发深度加工;发展银杏绿化苗木,调整产业结构”。按两城四片调整区域结构东南片以巩固提高现有银杏规模为主,北片利用现有古银杏群落,发展银杏旅游和高效采叶园为主,西片利用泰兴林场等苗木基地,发展绿化树种为主,重点发展实生树、高杆嫁接,同时利用城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银杏工业集聚区。具体是:

1.巩固银杏经济林工程。一是对现有银杏经济林推广应用银杏早果丰产技术,促进银杏林的早挂果,早收益。二是加强围庄林的管理,推广应用缩小大小年差异技术疏密扩面按照“密植稀定、以密扩面、增产增效”的要求,将农民家前屋后过密的银杏树逐渐向旱谷田、高垛田疏移,保留密度10-12株/亩。

2.开发深加工工程。充分发挥银杏加工企业的增效作用,我市银杏叶、果、材、种皮资源非常丰富,可为医药、化工、生物农药、保健品、工艺品等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银杏果、叶加工企业12家,生产脱壳保鲜白果、银杏汁、银杏晶、银杏露、白果罐头、银杏叶茶、银杏叶片等系列产品20多个品种,年加工产值达2亿多元。07年重点扶持江苏华尔康医药集团,泰兴市宣堡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国树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及江苏延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含量高,规模大产品适销对路的大中企业。

3.发展银杏绿化苗木工程。我市果用银杏资源十分丰富,银杏绿化资源相对贫乏,为解决比例严重失调,我市打算利用泰兴林场等苗木基地,发展绿化树种为主,重点发展实生树、高杆嫁接、高效采叶园。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1、政府加大对银杏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从多方面对农民进行引导:一是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良品种,果用、叶用、材用、苗用等品种兼顾,有效地分解市场风险;二是引导分散种植、经营的农户组建联合体,既可以交流技术、信息,又可以有效应对市场的投机行为,争得应有的市场地位;三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引导银杏加工工业和其他乡镇企业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有影响的银杏产业积聚区,既有助于“泰兴白果”的品牌推广,又有助于吸纳发展泰兴银杏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资金、技术。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除举办银杏节外,还要加强银杏价值的宣传,让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了解、开发银杏,发展银杏,利用银杏。

2、调整种植业结构。泰兴市作为全国的银杏生产基地,应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可走单一经营的道路。从战略上讲,要引导农户近抓苗、叶,远抓果、材,实行苗、叶、果、材相结合;以银杏为主,兼种粮食、蔬菜、药材,实行银杏与粮食、蔬菜、药材相结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种植业的收益;还要栽培加工一齐上,实行产、供、销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实现银杏的二次创业;泰兴市不仅应该建立银杏栽培体系,而且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加工体系、销售体系、科技推广体系以及决策体系。逐步积累、壮大诸方面的生产能力,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泰兴市目前的银杏产业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些优势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显著。形成这种格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银杏加工的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让泰兴的银杏产业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形成自己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4、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银杏产业集聚。泰兴市银杏产业集聚属于要素资源集聚,由于银杏产量和银杏交易市场的缘故,其要素集聚能力较强,其它能力交弱。其根本原因是银杏加工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加工企业数量少、企业生产规模小、企业研发能力弱、赢利能力差,直接导致银杏产业的链条过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有效促进地区银杏产业集聚。

5、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泰兴市上下都要树立宣传泰兴市就要宣传银杏、宣传银杏就是宣传泰兴市的观念,千方百计打造银杏文化,充分利用中国银杏节宣传银杏、宣传泰兴。“泰兴白果”虽然已经获得过许多殊荣,但它对银杏和银杏制成品的销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要想充分利用好“银杏之乡”和“泰兴白果”证明商标这两项无形资产,努力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想在市场中长久树立“泰兴白果”的品牌,在泰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泰兴白果”品牌的推广工作。

6、以银杏市场为依托,建设银杏物流园。针对目前白果销售无序的状况,地方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更应考虑加大市场建设的力度,让市场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一是更新市场理念,适应市场发展形势需要。二是构建销售网络体系,提高银杏产业的整体效益。三是成立银杏营销协会,掌握市场行情。四是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正确引导加工开发。

银杏产业范文篇3

关键词:银杏叶片枯黄原因防治

邳州栽植银杏历史悠久。据考证,从汉代开始种植,盛于唐,发展于明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邳州银杏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1986年邳州市被国家和江苏省批准为“银杏商品生产基地县”以来,全市掀起了银杏基地建设热潮,在种植规模、社会化组织、新品种选育和科研实验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邳州银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邳州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在鲁南苏北银杏产区,银杏叶片大面积早期失绿枯黄,导致早期落叶,特别是银杏平茬采叶圃,梅雨季节过后,更是落叶严重,失去商品价值,发生“早秋”现象,给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根据近连续三年的调查、观察,将失绿原因、症状识别及防治对策作以总结,以供参考。

一、邳州银杏产业背景

据调查,邳州市24个镇中有18个镇种植银杏,重点银杏产区集中在邳州东北部的沂河冲积平原上,形成了以陈楼、官湖、邳城、铁富、港上、邹庄等镇为主的全国着名的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全市现有银杏成片园28万亩,其中银杏综合工程园近15万亩,四旁栽植1000万株,定植银杏总株数达1600万株,银杏果年产量达1600吨,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5000吨。2000年4月,邳州市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同年被确定为全国经济林生产示范县。2000年以来,邳州市按照现代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建成银杏叶用GAP生产基地3多万亩。2005年6月,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中药材(银杏叶)GAP生产基地。科农工贸配套成龙。全市围绕银杏生产,建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9家,13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银杏黄酮250吨,内酯25公斤。其中2个银杏黄酮提取厂具有自营出口权。先后建成千吨银杏恒温库一座,银杏叶烘干厂5家,季节性烘干能力达6000吨,银杏食品、保健品加工企业40多家。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了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成立银杏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建成银杏叶提取物检测中心,这些都标志着邳州市银杏产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邳州市和美国宇源药业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江苏艾博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银杏酮胶囊5000万粒,片剂3000万片,袋泡茶1亿袋,可新增销售收入5600万元。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邳州市银杏科学研究所,专事银杏科学研究和综合开发,并兴建银杏专业批发市场2座。邳州银杏贸易网点如织,产学研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框架基本形成。邳州市2008年银杏产业综合收入达18亿元以上,全行业直接为农民实现收入近9.5亿元。据统计,全市银杏果、叶、苗、盆景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农户近4000户,其中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00多户。银杏产业的发展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也成为邳州市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发生原因银杏叶片泛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2.1立地条件选择不当

2.1.1土壤过于板结、贫瘠和缺素

所谓“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板结)有机质含量极低(贫瘠)又由于土壤呈强酸性,南方红壤低丘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土壤中的钾、钙等元素缺乏(易被H+代换到溶液中而淋洗掉)因根系生长发育差,苗势或树势弱致植株叶片黄化。

2.1.2低洼积水或土壤持水量过大

最忌水渍,银杏树根系为肉质。若苗圃和造园地处低洼地段(块)或造园地壕沟两端未挖通并与排水沟相连,或直接于低丘岗地上挖穴栽植而又未开挖围沟、中沟,则银杏根系在数月之久的雨季间处积水或土壤持水量过大的环境中,根系因窒息而严重生长不良乃至腐烂,叶片必渐黄化。

无论何种地段(块)圃地或造园地均应开挖围沟和中沟。防治措施是选择有明显落差的田块(地块)育苗;低山、低丘岗地造园应作水平梯田(带)同时。

2.2耕作不当

2.2.1育苗密度过大

适当加大育苗密度有利于幼苗生长,育苗密度过大会形成草害。银杏幼苗稍耐阴。但南方不能照搬北方的育苗密度。南方土壤板结且雨季集中在3~7月,此间“天无三日晴”加之地温、气温较高,杂草滋生速度远远逾越银杏幼苗,若幼苗密度过大,既无法进行中耕除草,又不能施用除草剂,如此,银杏幼苗被挤压于杂草之下,田间通透性极差、闷热,银杏叶片受蒸煮呈纸质状黄化。

2.2.2未采取遮阴或树盘覆盖措施

陡然进入继续3~4个月之久的伏、秋旱季节,南方于7月中旬前后结束雨季。由于气温高,田间持水量和大气湿度极低,而银杏叶片蒸腾作用又极强,易使叶片失水致黄化、叶枯。

2.2.3肥害

于降雨前后撒施尿素,由撒施化肥或土壤追施化肥过量造成。前者为图省工。结果尿素颗粒落于叶面或分枝处,又未降雨,因渗透压作用灼伤枝叶而使叶片黄化;后者为使幼苗或幼树加速生长,于土壤中沟施或穴施尿素过量,亦因渗透压作用植株失水而植株死亡或叶片黄化。防治措施一是按技术规程施用追肥;二是于土壤中灌水或对地上局部清水喷雾,一旦肥害已发生,可对地上局部灼伤枝短截。

2.2.4药害

新造园地慎用除草剂,由施用除草剂和使用杀菌、杀虫剂浓度过高引起。防治措施是银杏苗圃地禁用杀灭性除草剂。施用农药应按规定浓度。

2.2.5栽植季节不当

此间地温较低、气温较高,目前南方银杏栽植季节仍为早春至暮春。新植银杏苗很快便萌芽、展叶、抽梢,而根系尚未或刚始萌动,吸收水、养分的功能弱,由此随同着叶片增多、增大、增厚和蒸腾强度加大,根系吸收的水、养分供给缺乏,导致叶片失水黄化。防治措施是改春植为秋末冬初植。此间植苗因地温、气温尚高,植株受伤的根系能得以愈伤并发生一定量新根,翌春根系不只转入正常生长且萌动先于芽体。如此则能保证地上局部对水、养分的需要。

银杏产业范文篇4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科室全体人员都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业务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

二、积极推广银杏叶GAP的认证,增加全县人民经济收入

近年来我县银杏叶的发展由于不规范发展达不到国家标准,生产出的产品没有市场,而且价格太低,致使群众对银杏叶栽植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群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今年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和科技局共同负责这项目。在银杏产业方面:一是以“县银杏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两个项目的实施为重点,突出抓好银杏叶GAP基地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和改建银杏叶GAP基地10000亩。目前已完成5000亩,其中新建1500亩,改建3500亩。二是进一步优化银杏种植结构,以新村、重坊、胜利、港上、高峰头等各乡镇为主,新建银杏绿化苗木培育园3000亩。现已完成县政府下达银杏叶GAP基地建设任务,预计增加产值30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三、大力发展银杏系列产品加工,提高银杏产业的附加值

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附加值高的加工企业,促进了加工增值。建设工程技术含量在全国领先,年加工银杏干叶3000吨以上的银杏叶深加工龙头企业,投资在5000万以上,实现年产值3000万吨以上,同时发展了6家规模较大、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银杏叶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新发展3个银杏叶茶加工专业村,年加工银杏叶茶100吨以上,实现了收入5000万元,并有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银杏果及系列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收入1000万以上,创造了多个银杏产品的知名品牌,从而带动了全县银杏之乡的发展。

四、认真做好美国白蛾的调查,有效防止白蛾的侵入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危害性较大,在我周边县已经发现,目前我县形势极为严俊,为了更好防止美国白蛾传播到我县,我们和森报站共同进行了全县范围内17个乡镇,2个场1圃。铁路、国道、高速路、及板厂共计1141个点的普查工作,在普查的基础上于8月份进行了复查,至今也未发现一例美国白蛾,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有效的阻止了美国白蛾的传入,保证了我县的林业生产健康的发展。

2012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1、继续完成银杏叶GAP认证工作

2、继续开发银杏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银杏系列产品项目的建设

银杏产业范文篇5

今天,县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对今春全县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视察,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视察我县造林绿化工作,对我林业及生态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县政府对这次视察活动高度重视,县林业局和有关乡镇对视察活动进行了精心安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织了很好的视察现场,保证了视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看了街道和镇的种苗花卉基地建设,乡的荒山绿化,镇的金银花栽植,镇的银杏生产,现场听取了各乡镇的情况介绍。刚才,县林业局局长汇报了今春全县植树造林工作,各位常委作了认真地发言,在对今春我县植树造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的建议和意见,对此,我完全赞同。综合各位常委的发言,就林业工作我谈两点意见:

一、今春的植树造林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我县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绿化模范县”创建,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做大做强银杏、杞柳及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打击毁林违法犯罪、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面提升造林绿化水平。共完成新造林3.2万亩,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5.2万亩,新发展苗木花卉基地3500亩,新栽植树280万株,超额完成了市林业局下达的造林任务。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各级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得力。可以说,县委、县政府对今年的林业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林业工作进行了安排,县政府印发了《2011年全县造林绿化工作意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3月11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县六大班子领导成员参加的,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并在植树节期间安排植树节电视讲话,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方案早制定,地块早落实,苗木早准备,迅速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高潮。县林业局在新闻频道开辟春季植树造林专栏,制作植树造林专题片两部,于春季植树造林期间播放。县林业局印制植树造林宣传条幅1200余幅,在乡镇驻地及村庄悬挂。春季造林期间,县林业局抽调人员,由局党组成员带队,成立五个春季植树造林督导指导小组,分赴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二)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今年的林业工作坚持造林和保护两手抓,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特色产业建设并重,围绕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抓了以荒山绿化为重点的长防工程建设,以沂、沭河为主的水系生态林建设,重点湖片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和绿化示范村镇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快银杏、杞柳及种苗、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林业品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述重点既是体现上级林业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也是立足我县林业发展的实际。各乡镇在植树造林工作中立足本乡镇实际,突出特色,抓住重点,打造亮点,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通道、水系生态林、农田林网为骨架,东部生态林、西部银杏、南部丰产林、北部杞柳、中部优质水果及花卉的绿化网络体系。

(三)造林标准高,绿化效果好。今春我县植树造林有规模,集中连片发展,无论是造林苗木的选择还是栽植质量都比较高,比较上档次。高标准农田林网和水系生态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做到林、田、路、沟、渠综合开发,效果好;苗木花卉基地发展迅速,规模种植,种植品种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长防二期工程和生态林场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规范程序,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栽植规范,成活保存率高,确保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二、对下一步林业工作意见、建议

虽然今年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植树造林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块造林质量不高,管护措施没落实;一些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于林业的发展等林业经营机制不活,林业融资渠道不宽,社会办林业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山区绿化任重道远,银杏、杞柳特色产业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综合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做好下一步林业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增强做林业工作的责任感。林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林业建设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林业建设更加关注,国家对林业的投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林业建设的大环境非常好。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任务紧迫而艰巨。要充分认识林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紧抓机遇,搞好规划,努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切实解决目前林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要把林业的发展定位于两大体系的和谐发展,一手抓完备的生态体系建设,一手抓发达的产业体系建设,不可偏废;推进林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进林业由单纯追求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转变,推进林业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要坚持将林业品牌创建和生态建设两手抓。继续壮大银杏、杞柳、板栗等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在壮大基地的同时,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扶持银杏叶、果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在银杏深加工领域有较大突破。加强银杏苗木市场管理,规范营销行为,提升品牌意识,树立起银杏的品牌。以杞柳种植资源库科技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杞柳良种,为确保杞柳产业的健康发展,稳步扩大杞柳基地规模,开展优势整合,组建杞柳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升级。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打造国际品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力争将银杏、杞柳列入部级农产品加工或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

搞好以山区绿化和平原绿化为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山区是我县生态建设的主体,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山区的绿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整体绿化水平并不高,个别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山体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荒山绿化上要有新思路,要坚持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搭配树种,将绿化与山区群众致富结合起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银杏产业范文篇6

大家好!由中国林学会银杏研究会和长汀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二次银杏学术研究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这是全国银杏种植开发研究专家们相聚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中共长汀县委、长汀县人民政府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代表、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长汀,又名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福建省西大门,也是沿海省份进入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长汀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自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长汀州后至清末的一千多年里,长汀城都是各个朝代的州、郡、路、府的治所。盛唐时,汀州府为福建五大州之一(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也是客家人繁衍生息、壮大发展的祖籍地,是客家人的大本营,被海内外客家人称为“客家首府”。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是全国三个老苏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当时,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省军区等机构设在长汀,也是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称汀州城是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山城之一,城区主要景点有卧龙山、朝斗岩、客家博物馆、辛耕别墅等,各位代表可以利用会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

长汀地处中亚热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银杏的生长与种植。同时长汀又是山区农业大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壮大农村实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银杏产业,把它作为一项与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重要工作来抓,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广种植银杏的意见》,近年来,全县已种植银杏近5000亩12万株,早期种植的已开始开花结果。厦门树王银杏制品有限公司在策武乡南坑村租赁山场建设银杏生态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明天,大会将组织各位代表、来宾到那里参观指导。这次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在长汀召开,必将推动我县银杏事业的发展。我们将竭尽所能做好会议后勤保障工作。但由于条件有限,对会议服务工作做的不够的地方,请各位代表多加批评指正。

银杏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河南省;传承;农耕文化

1河南农业文化遗产概况

1.1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发展

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NS)保护项目。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产概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①中国农业农村部2015年颁布施行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指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由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②虽然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出现较晚,但我国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实质性保护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起初是一批学者为保护传统农学,对一些农业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从侧重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逐步拓展到对农业生产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景观等方面的关注与研究,研究对象由“固态”向“活态”延伸。

1.2河南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地位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广阔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全省气候温和,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地区就已出现原始农业。裴李岗文化作为河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在裴李岗遗址中发现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和石镰等农业生产工具③,在舞阳贾湖遗址中发现有稻作遗存,还有牛、羊、猪、狗等家畜的骨骼④,上述表明这时的农业已相当发达。进入封建社会后,政权更迭,稳定与战乱交替,中原地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战火燎原时生灵涂炭,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所幸中原地区农业文明的发展未曾中断。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农耕技术,农业生产工具、耕作制度、农业民俗、农业景观等⑤,如小麦的栽培种植技术、作物耕作栽培技术,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的间套轮作技术,魏晋时期形成以耕—耙—耱3个生产环节组成的防旱保墒系统、林农复合系统、沟垄耕作系统,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还有各个时期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等。这些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农耕技术是长期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是人们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成功举措,在农业大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河南农业文化遗产现状

我国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评审通过了5批共118个项目。在这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中,河南入围三例,分别是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第三批)、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第四批)、河南嵩县银杏文化系统(第五批)。从各省份入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的多少(图1),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省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目不一,其中浙江地区入选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目最多,其次是四川地区,而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以及河南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目明显较低。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有着深厚且灿烂的农耕文明,有“中原粮仓”的美誉。但根据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公布,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共408项(图2)。①在这份普查名单中,河南省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仅6项。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虽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比如普查标准的限制、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的破坏和忽视。

2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嵩县银杏文化系统

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嵩县银杏文化系统作为河南代表,位列其中。随着嵩县银杏文化系统的成功申报,河南省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已经连续三次入选,表明近年来河南省对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2.1嵩县银杏文化系统介绍

嵩县地处伏牛山生态功能核心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优越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为古银杏的保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嵩县银杏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初期,古银杏多分布在古寺庙或其遗址周围。目前全县16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分布有天然银杏林或散生银杏古树335株,规模和数量居全国之首。白河镇下寺村古银杏群落中有古树97株,平均树高(18.1米)和平均树龄(850年)均为最大。②千年古银杏林中现存树龄500年以上的有113株,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67株,珍稀黑银杏树3株,雌雄同株1株,树龄最长的一株为1300年。基于树龄古老、分布集中、密度较大等特点,该银杏群2007年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更有“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最美银杏文化小镇”之称。

2.2嵩县古银杏的多方位价值

嵩县古银杏群在河南乃至全国均属罕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食用和药用价值嵩县银杏栽培历史悠久,作为嵩县特产,2017年被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银杏果又称白果,味道鲜美,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2.2.2经济价值银杏树干通直,木材优质,有“银香木”之称。易干燥,切削容易,不劈裂,油漆后光亮性良好,是制作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银杏作为经济树种,有较高的经济收益。2.2.3生态和观赏价值作为中国四大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一,银杏树形古雅,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具有降温作用。树干光洁,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适应性强,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观赏价值极高。2.2.4文化价值银杏与佛教有深厚的渊源,佛教把银杏尊为“圣果”“圣树”,因此有银杏古树的地方多有寺庙修建。银杏寿命长久,树体高大苍健,雄伟异常,叶片纹理自然,这些品格特点与佛教宣扬的崇高圣洁不谋而合。佛教借银杏扩大其影响力,银杏借佛教信仰而得到广泛的栽培和保护,千百年来银杏树与寺庙相得益彰。嵩县古银杏群正位于云岩寺周围,云岩寺是修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1)的寺庙,距今约1200年,是伏牛山佛教文化的代表。

3河南嵩县银杏文化系统申报成功原因探析

3.1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嵩县地处伏牛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65.18%,气候温和,生态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是河南首批生态县,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中药宝库”。优越的生态条件为古银杏的保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些古银杏树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稀有的“活文物”。

3.2丰富的优良品种

嵩县银杏是原生银杏的自然繁衍。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嵩县银杏逐渐形成了自然群落,环境的变化使原生银杏逐渐发生了有益的形态变异,因此这里的银杏品类较多,树种优良,是天然的树种资源库。根据调查,嵩县雌银杏有10个品种。②这10类品种中,有的粒大饱满,种仁味美;有的种仁微苦,可药用;有的树干旺盛,树形优雅。

3.3林树结合的种植模式

嵩县为河南省第四版图大县,其中山区占95%,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银杏作为经济树种,年产量达5万余千克,在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嵩县,既能大面积繁衍,维护周边生态环境,又能为当地百姓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保存情况较好。

3.4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嵩县银杏文化系统能够成功申报,除了以上因素外,还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关。嵩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当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将绿化造林与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有机融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保护了古银杏群落。

4对嵩县银杏文化系统保护的几点建议

基于河南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较差,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嵩县银杏文化系统的成功申报,为河南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对嵩县银杏文化系统保护工作的探索,为河南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提供一些参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指出,应当遵循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方针,坚持动态保护、协调发展、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因此,申报完成不等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束,而是保护过程的新阶段。

4.1与时俱进管理理念,在开发利用中加大保护力度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包含复杂性、多样性的生产系统,涉及多种行业、多个部门。当地政府应该积极作为,成立相关保护机构,设置专职部门进行管理,协调各方力量。嵩县银杏文化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古银杏保护、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法律层面的保护;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增设农业文化遗产专项资金。近年来,白河古银杏禅养项目等逐渐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嵩县古银杏的开发力度,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古村落的保护,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的完整性。

4.2提高研究水平,挖掘遗产价值

嵩县银杏文化系统的保护,是对嵩县特有的古银杏品种进行保护。嵩县古银杏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种质优良,嵩县当地有关负责部门应该摸清家底,掌握嵩县古银杏的资源状况,建立古银杏种质基因库,这样既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能够避免农作物品种单一而造成的各种发展隐患,是研究嵩县古银杏价值的基础。此外,有关负责部门应该呼吁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加强对嵩县银杏文化的关注,与高校联合办学,开设相关研究课题,积极承办学术研讨会。

4.3做好宣传推广,多途径提高影响力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标志,可以提升当地文化形象,提高地方文化的影响力,要充分深挖嵩县银杏文化价值。嵩县目前有“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最美银杏文化小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多种荣誉称号。自2009年起,嵩县已连续举办了十届银杏文化节,既展示了嵩县当地独特的千年银杏风光、深厚的银杏文化,又拉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嵩县金秋旅游的节会品牌。要在此基础上深挖云岩寺佛教文化资源,将佛教文化与银杏文化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嵩县银杏文化圣地。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参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科普微动漫,以古村落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呈现农业文化遗产特点为出发点,征集作品,并在重要场合、人流密集区域做好广告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4.4做好遗产地居民工作,发挥主人翁作用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要做好居住地百姓的工作。嵩县当地要做好农民工作,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知识,提高遗产保护意识,在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和必要的帮助,建立合理的共享机制,让当地居民从该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获得红利,才能得到遗产地农户的大力支持,自发地担任起守护遗产的责任。

5做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使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还可以带来更多有益的现实意义。①农业文化遗产在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同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特别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作用突出。①保护当地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②对农业文化遗产能够振兴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②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城市或乡镇的文化名片。通过深度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价值,不仅可以增强城镇或乡镇的文化影响力,还可以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收益,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村振兴。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远远超越了学术研究层面,体现出更为深刻的民族文化。③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保护和发展人类传承下来的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通过保护和宣传,可以增强遗产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有效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6结语

银杏产业范文篇8

今年以来,我县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小康县建设目标,以绿色建设为主线,以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为保障,一手抓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一手抓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全县林业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全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抓住造林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了以荒山绿化为重点、以绿色建设为目标的春季植树造林潮。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造林质量、林权改革、资源管护等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全县共完成新造林2.8万亩,其中荒山绿化1.2万亩,丰产用材林1.0万亩,新育苗0.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16万亩,补植完善绿色通道长度30公里,新栽植树木450余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1%以上。在9月29日召开的全市首届花卉博览会上,荣获展位布置一等奖,团体竞赛一等奖;由县林业局统一组织参展的春缘花店、玺苑花店、花艺轩花店等共有56件参展作品获奖,获奖项总数为各县区之首。总结2012年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措施,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一是积极推进荒山绿化工程。今年我县的荒山绿化任务为2.0万亩,其中县直单位包荒山绿化任务1.0万亩,乡镇1.0万亩。今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县直单位包荒山绿化责任制,目前已有29个县直单位投资18.9万元,提供苗木近5万株用于荒山绿化。红花、泉源等乡镇积极借鉴外地荒山绿化成功经验,探索荒山绿化新思路,走政府政策推动,大户承包示范的荒山绿化路子,承包、拍卖宜林荒山的经营权、绿化权,不断加快荒山绿化步伐。同时按照省林业局部署,我们对全县范围内的荒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规划。林业局共抽调6名技术人员组成两个组,拨付资金10万元,用于购置仪表、地形图、GPS卫星定位系统等调查工具,抽调专用调查车一辆。外业调查历时两个半月,主要规划了六个乡镇、两个林场的宜林荒山、疏林地面积、分布、立地条件等因子,内业汇总历时一个月。共规划荒山造林面积53653.5亩,其中纯荒山造林14241亩,疏林地补植造林913.5亩,退耕还林造林38499亩,规划防护林面积36982.5亩,用材林面积405亩,经济林16266亩。编写了《县荒山造林规划方案说明书》,绘制全县荒山现状图、全县荒山造林规划图及各乡镇荒山造林规划图。制定了《县荒山造林规划方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通过,并上报省林业局,顺利通过省、市检查组的检查。为全面掌握全县林业生产新情况,局党组专门成立了检查组对全县各乡镇2012年新造林进行了检查。结果为:2012年全县共完成新造片林18212亩,其中一般造林14890亩,荒山绿化3297亩。采用种子繁育银杏叶GAP基地1020亩,花卉面积3106亩,育苗1728亩。新建、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65390米。

二是拓宽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银杏产业方面:以“县银杏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两个项目的实施为重点,突出抓好银杏叶GAP基地建设。新建和改建银杏叶GAP基地5000亩,其中新建1500亩,改建3500亩。进一步优化银杏种植结构,以新村胜利、港上、等各乡镇为主,新建银杏绿化苗木培育园3000亩。以银杏品种园和新村古银杏园为重点,沿滨河路开发银杏生态旅游,完成新村乡省级古银杏森林公园申报申请,目前正在审批阶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科技含量,产品质量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促进了加工增值。建设了投资5000万,年加工银杏干叶3000吨以上的银杏叶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发展了6家规模较大、产品技术含量较的银杏叶茶加工企业,创造了多个银杏产品的知名品牌,拉动了当地银杏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杞柳产业方面:继续扩大杞柳基地规模,加快杞柳产业升级,以沙墩、2011等乡镇为主,新发展杞柳4000亩。利用林业网络为杞柳加工业免费提供信息平台,为木材和杞柳加工企业办理林业低息贷款500多万元,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林业产业品牌。实施杞柳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在马陵山林场和沙墩镇建成杞柳种质资源科研基地100亩,保存全国各地的杞柳种质资源120余个。完成开拓杞柳制品国内、国际市场的调研及国家商务部组织的杞柳编织品的展出等工作。在优质水果方面,以荒山绿化为重点,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发展桃、柿子、核桃等优质经济林1500亩。

三是全面开展绿化示范村镇建设。今年我县对各乡镇村庄绿化示范情况进行了检查,按照省、市、县绿化示范村镇标准上报了1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个市级绿化示范乡镇,1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3个县级绿化示范乡镇,30个县级绿化示范村。目前已全面完成树木栽植任务,栽植树木近百万株。为加大村镇绿化示范工程建设,今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创建县级绿化示范村镇活动,成立了县绿化示范乡镇和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实施方案》,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年终考核,实行以奖代补,力争完成3个乡镇、30个村的创建工作。结合绿化村镇创建工作,在各乡镇积极开展建设一条标准绿化路和建设标准绿化广场活动,新栽植杨树、银杏等树木100余万株。同时对京沪速公路、胶新铁路及310国道的绿色通道进行补植完善,栽植各类苗木50余万株。

四是花卉和丰产林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今年我县以2011等乡镇为主,新发展花卉基地面积1000亩,花卉大棚15000多平方米。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通过采取大户承包,集约经营的形式,在原有花卉基地的基础上,今春又在二村新发展花卉基地300亩,引进栽培了30余万株美国桦楸、海棠等花卉及绿化树种;镇大力发展鲜切花产业,新建花卉基地600亩,发展花卉大棚5000多平方米,引进栽培新品种的百合、非洲菊、玫瑰等10余个。由于实行产权改革,今年杨树丰产林建设取得大发展,全县共完成丰产林0.96万亩。通过对一些低产涝洼地、河滩地公开承包、拍卖等方式,极大调动了群众造林积极性。

五是搞活经营机制,加快场圃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清泉寺森林公园开发工作全面展开,清泉寺林场与金沂蒙集团签订了清泉寺森林公园建设协议,建设补偿资金已部分到位。同时我局还邀请省林业局规划设计院完成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现在已进入实施阶段,目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苗圃利用位置优势,对苗圃沿街旧房进行综合改造和土地置换,目前第一期开发项目已经开始,沿街地段总面积30.3亩开发项目已开始实施,苗圃职工工资全部实行财政差额拨付,职工“两险”也足额缴纳。二期项目计划重新购置150亩地对苗圃进行置换,全面开发,具体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具体工作措施:一是搞好组织发动。为切实加强对植树造林工作领导,县里成立由县委朱崇宝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领导小组。3月6日召开了规格的植树造林动员会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等县领导出席会议,县直各单位及乡镇共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县委朱崇宝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为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县委、县政府于3月12日在镇山南头村开展了“纪念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暨荒山绿化推进年”活动。全体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出席这次活动仪式并植树,县直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共1000余人到现场植树,共栽植树木12000余株,完成荒山绿化300余亩。4月8日在红花乡召开了全县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现场会,全方位加快植树造林进度。为了配合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营造舆论氛围,3月12日县政府解广琴副县长作了《纪念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电视讲话;县林业局与县广播电视局合作录制了植树造林专题宣传片,在县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办了植树造林专题栏目,对全县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全方位、频度的宣传报道,共在县电视台播放植树造林节目20余期,有5期节目被市电视台采用,有3期节目被省电视台采用。另外县林业局于4月24日邀请了县人大常委会对春季林业生产进行了视察指导,6月26日邀请县政协领导对上半年林业工作进行了视察,人大和政协的领导对我县的林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为确保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县林业局认真做好植树造林的督导检查工作。由局党组成员带队,抽调20多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5个春季植树造林督导及技术服务小组,分片包乡镇对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特别是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行督导。县林业局抽调和租用了5部车辆,确保每个督导组都能够及时深入到植树造林工作的第一线,协助乡镇搞好造林规划,督促植树造林进度,及时解决造林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仅督导植树造林工作,县林业局就出动车辆100余次,及时对植树造林进展情况实行调度,印发林业简报26期。

三是深化产权改革。今年以来,我县在荒山绿化、丰产林建设及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方面进行产权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县有80%以上的新建农田林网是个人或联合承包栽植的,在已完成的荒山绿化中,有70%是大户承包绿化的。承包造林由于产权明晰,所以整地标准,栽植的苗木规格大、品种新,抚育管护到位,使多年未绿化的荒山绿化了,一些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湖片建成了标准农田林网。红花、等乡镇将荒山绿化权拍卖给个体大户,栽植名优经济林,为确保树良好生长,采取炸穴、客土栽植,从山下用车拉水浇灌,人员吃住在山管理看护,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马头、归昌、杨集、花园等乡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对绿化难的路段和湖片进行承包、拍卖,有的个人承包,有的联户承包,群众积极踊跃,植树造林积极性空前涨。

(二)依法治林,强化造林管护工作

一是开展保护森林资源“春季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国家、省、市林业局指示精神,我县从3月5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保护森林资源“春季集中整治行动”“飞鹰行动”,“集中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共出动车辆261台次,出动警力530人次,其他执法人员427人次;清理木材加工场所13处,清理非法占用林地项目10个;全年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17起,立林业刑事案件23起,行政案件61起,破案78起,破案率达到92.8%。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2人次,依法移送起诉21起。其中刑事拘留6人,取保候审3人,行政处罚29人,放生野生动物2万余只,有2名长期在逃的盗伐林木犯罪分子被抓获归案,挽回经济损失230余万元。

二是加强对银杏、板栗大树、古树资源的保护。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相继出台了《县加强银杏古树大树资源保护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加大对保护银杏大树、古树的宣传力度,多次出动宣传车到银杏重点乡镇进行巡回宣传,共发放传单5000余份;投入近万元在县电视台进行保护银杏资源专题宣传。同时加大对乱采滥挖银杏大树、古树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查处非法采挖集体银杏大树、古树案件60余起,查处非法运输银杏大树、古树100余车次,及时制止了50余起乱采乱挖银杏大树、古树行为。

三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林业局和县领导多次实地检查我县森林防火工作。为加大防火宣传,县林业局出动宣传车10余次,悬挂条幅30余幅,散发传单30000余份,对10余处固定的森林防火宣传标志牌进行了刷新。与教育部门联合,定期到周边小学开展护林防火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开辟防火专题节目和栏目,抓好森林防火专题节目的宣传,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投资20万元在清泉寺林场建立远程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在“清明”、“五一”等重要节日和火险时段,由党组成员带队,全体干部职工轮流到林区值班,确保了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警或火灾,创造了连续26年(1982-2012)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四是积极开展美国白蛾普查工作。今年以来,根据省、市关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精神和市林业局的统一安排,县政府成立了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林业局抽调人员组成普查小组,对全县有害生物情况进行普查,时间历时3个月,在全县范围内设立监测点1050处,调查检测面积10万亩。配备了部分专用仪器、药械等,目前外业普查已经结束,没有发现疫情。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林业形象

一是以创城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全局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等文件精神,每周五定期举办学习例会。同时按照县委对创城工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和“五个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活动过程中,全局干部职工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纪律、廉洁等方面深刻剖析自己,并进行集中讨论,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明显转变,营造了集中精力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认真做好信访和案件应诉等工作。全面加强来人来访,切实做好各种信访答复,案件应诉处理,实现了林业工作在稳定中推进。同时积极参与县委、县纪委组织的行风热线节目,今年已上线两次,现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20余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读书思廉”学习活动,组织收听收看“勤廉支书”报告会,聘请县纪委、县检察院领导举办廉政培训班,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廉政建设促进了政令畅通。四是积极开展向灾区募捐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心系灾区,踊跃捐款,党员干部更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体党员分别缴纳了特出党费,各项捐款累计4.1万元。五是继续开展农村帮扶帮困活动。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我局选派一名干部到胡井村进行挂职,同时继续对青山村进行后进村帮扶,捐助现金一万元,帮助该村建立苗木基地,改善基础设施。对港上徐圩子村进行计划生育帮促,投资5000元帮助该村建设计划生育宣传栏并改善了人口学校设施。使该村计划生育工作未出现任何问题。六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新引进清泉山庄森林旅游开发项目。签订局家属院及苗圃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七是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加强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宣传、计划生育等工作,由于措施到位,确保林业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银杏产业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旅游规划通则中,国家旅游局将旅游规划定义为:

1、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2、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从国家旅游局的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市场分析、要素安排的计划,它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两个大层面。发展规划一般更宏观一些,开发规划则具体一些。发展规划可分为国际、国家、市区、县镇和景区的层面;开发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除此之外还有旅游项目规划以及专门的规划,如活动、营销策划等。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旅游规划,一个完整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旅游项目规划以及旅游策划等内容。作为地方政府制定指导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主要是指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专家们将本地的实际情况与专业理论的结合,提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划定旅游开发和保护的范围,实现当地旅游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邳州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邳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发展中不断修改,不同人士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看法,致使邳州旅游开发的重点不断模糊与变化。笔者认为,邳州旅游发展应依托邳州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通过市场分析,在保持与全市经济协调发展及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

一、要全面深入了解资源状况,准确定位

资源调查与勘查是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只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才能找出旅游开发的重点,才能恰当地提出旅游发展的主题与形象定位。只有主题定位准确,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概念性规划,旅游规划才能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邳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既有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态游资源、闻名中外的红色旅游资源和震撼人心的宗教旅游资源,还有神秘莫测的远古人类起源遗址和掩埋于地下的古城池遗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给邳州旅游主题定位带来了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邳州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从相同中寻找差异点,从市场中寻找生存点。在排除与周边地区的产品具有同质性的大运河、民风民俗,古人类遗址开发难度大,市场吸引力不足,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之外,我们不妨从邳州旅游的客源市场着手,邳州地处相对落后的苏北乡村,起步阶段的市场应该在周边地区,主要是城市居民,利用城市居民“久居樊笼里,复归得自然”的心理欲望,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邳州可放眼囊括邳北五个乡镇约30万亩的国家银杏博览园,这里既有郁郁葱葱的银杏森林及其休闲保健产品,也有震撼人心的艾山九龙风景区及美丽如幻的沂河风光带、天下水杉第一路、桃花源风景区和省级古栗森林公园。在不同时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邳州旅游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最终形成“天下银杏第一园、淮海战役首捷地”的旅游品牌。

二、“楚韵汉风源头,运河休闲港湾”的宣传口号值得再推敲

响亮的宣传口号是广告宣传效果立竿见影的捷径,不当的口号也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邳州曾提过“楚韵汉风诗意田园”的旅游口号,后来被用在城市建设风格上。“楚韵汉风”曾一度引起争议,但作为徐州旅游宣传的辐射或延续这也并不为过,同时邳州南与宿迁接壤,西与徐州相邻,楚汉相争也正发生在邳州,邳州出土的大量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至于把邳州定位为“楚韵汉风”的源头,实有不当。楚为宿迁一带,汉为徐州丰沛一带,要说邳州为楚韵汉风的源头实在是不敢当,如果说打“下邳国”或“古徐国”的牌子尚且还可以理解。至于“运河休闲港湾”也值得我们再推敲,大运河有1000多年的历史,全长1700余公里,流经全国18个地级市,周边的济宁、枣庄、淮安、扬州等都在大力开发与宣传运河旅游,与他们相比,无论资源上还是经济实力上,邳州作为相对落后的县级市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邳州以大运河为轴线的旅游开发和旅游产品不容置疑,大运河文化旅游节已形成邳州的特色节庆品牌值得发扬光大。

三、银杏生态作为邳州特色需要浓笔重彩大力渲染

《旅游规划通则》明确要求: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通过对邳州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知,30万亩的国家银杏博览园是邳州的特色,与港上相邻的郯城县新村镇虽说也有一部分种植,但也只能看作是以邳州港上为中心的国家银杏博览园的外延辐射,江苏泰州的银杏无论从种植规模还是产品深加工上看都无法与邳州相比。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与宣传推介,以邳州港上为中心的国家银杏博览园景区在国内外已大有名气。因此,我们大声疾呼,邳州旅游业发展一定要以银杏为品牌,以银杏休闲保健游为龙头大力开发与宣传推介,捡起曾一度中断的中国(邳州)国际银杏节,以银杏旅游带动投资少、易开发、见效快的乡村生态游的发展,实现邳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四、规划不能脱离市场,旅游策划要融入总体规划中

就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而言,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是由旅游资源与市场共同决定的。《旅游规划通则》强调,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从许多地区的旅游规划来看,一般就是从行、游、吃、住、娱、购来规划,倾向于交通、宾馆、旅游商品纪念品的投资规划。笔者认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期,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规划对促进规范旅游产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规划忽略了一个市场准则:市场是产品交易的地方,没有产品(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我们确定了美好的目标,但是缺乏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结果目标很难实现。通过规划,资源并不能变成产品;即使编制了修建性规划,修建出来,也只能算是一种半成品;还没有成为完整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意味着要素布局与配套缺少主体的保障和实现的机制。这就是目前很多旅游机构编制规划后,不得不将规划束之高阁的原因。

旅游策划是一个新兴的名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这就将旅游策划推向了历史舞台。邳州的旅游发展更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邳州旅游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并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邳州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增加后劲问题。笔者认为,缺少旅游策划的旅游规划将是不完整的规划。

五、旅游规划要以旅游产品为核心进行编制

要发展旅游产业,首先必须大力开发丰富旅游产品,若干产品形成有机链条,若干链条形成某个地区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就是在交通、住宿、通讯等公共设施基础上,由旅游企事业主体提供服务性产品而构成的。因此,笔者认为,旅游产业规划,必须打破目前这种仅仅从横断的要素进行研究部署规划的格局,更重要的必须研究旅游产品,研究企事业主体如何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市场、交通、科技等要素进行整合与创造,形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邳州的核心产品应该有别于徐州的汉文化、连云港的滨海文化、淮安的红色文化以及临沂的峡谷溶洞奇观,邳州的资源优势应是以银杏为核心,以大运河和沂河为支架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六、旅游规划要强调城市的旅游支撑体系

城市旅游支撑体系是旅游者顺利完成城市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城市提供旅游服务凭借的各种物质载体,是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和康乐设施的总称。邳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编制旅游规划时要考虑本地旅游特色,健全城市旅游支撑体系,体现城市的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参考资料: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规划的误区与策划的运用》北京绿维创景

银杏产业范文篇10

迎春联谊会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老乡、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今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喜迎新春。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和良好的新春祝愿!

刚刚过去的某年,是郯城经济建设大发展、社会事业大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畜牧业总产值亿元,形成了银杏、杞柳、瓜菜、板栗、桑蚕、畜牧六大优势产业,生产基地达到多万亩,龙头企业家,培植了“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的新优势。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化工、造纸、机械、酿酒、工艺美术、五金、建材、服装、食品、煤炭十大支柱产业,规模企业发展到家,恒通化工、鲁南纸业两大企业集团分别进入全国化工企业百强和全国造纸企业强,利税连续三年过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分别达到万户和家,从业人员万人。糖果城发展成为全国三大糖果生产基地之一;服装城的鲁蒙莎、孔师、秋豪等名牌服装生产能力达到万套;柳编业发展基地万亩、龙头企业家、带动个专业村近万人从事经营;全县专业村发展到个,占行政村总数的。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实现较大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亿元,利用境外资金万美元,进出口总额万美元,自营出口万美元,分别增长、、和。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投资亿多元实施了城区条道路硬化改造和维修、郯马路绿化亮化、约翰·莱特国际学校及个住宅小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万元,建设路段公里。胶新铁路郯城段各项工程建设全部竣工。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呈现出政治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也是与在座各位的热心支持、鼎力帮助分不开的。在这些辉煌的成绩里,饱含着你们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一腔赤子之情,凝聚着你们关心郯城、支持郯城的一份深情厚谊,浸透着你们无私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郯城万父老乡亲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郯城发展的领导、老乡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中,我们将以“奋战三年过百亿,加快发展争强县,建设富裕文明新郯城”为目标,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推进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外向化、城市化四个进程,强化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三个保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争取到今年达到亿元,跨入全省经济强县。为顺利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今年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努力加快六个跨越式发展。一是以加快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银杏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力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新增龙头企业家,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新增银杏绿化覆盖面积万亩、系列产品批发市场处、加工企业家,把银杏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二是以膨胀大集团、发展大群体、建设大项目为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膨胀恒通化工、鲁南纸业集团两大企业规模,利税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培植壮大黄山煤矿、电力水泥厂等一批利税过万元的工业群体,力争规模以上企业突破家。完成工业投入亿元,新上个投资过万元的项目,其中过亿元的个。三是以壮大特色产业、专业村经济和培植民营大户为重点,加快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抓好糖果城、服装城建设,加快发展草柳编业,新发展各类专业村个,培植年销售收入过万元的企业家,过万元的家。四是以招商引资和扩大出口为重点,加快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大优势招商、企业招商、专业招商力度,力争实现招商引资亿元。努力扩大出口创汇,争取自营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家,家企业出口创汇过万美元。五是以发展服务业和旅游开发为重点,加快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突出抓好宇大步行街、东马钢材市场、服装城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突出银杏生态旅游特色,抓好银杏森林公园、马陵山古战场、新村广福寺等重要景点景区建设,实现旅游业的突破。六是以加强城市管理和重点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实施县城北出口道路拓宽和绿化亮化、人民路西段改造、西外环路改造和绿化亮化、郯马路两侧规划控制和绿化美化、白马河沿河公园设计与开发五大工程,努力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现代化“银杏森林城市”。

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郯城万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声。郯城过去的发展,主要靠你们的支持;郯城现在的发展,更加需要你们的支持;郯城今后的发展,还将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县委、县政府衷心希望你们继续加强与家乡的联系,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郯城的工作,为发展郯城、振兴郯城献计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有省、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各位领导、老乡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帮助,郯城人民一定能乘势而上,勇往直前,胜利实现“奋战三年过百亿,加快发展争强县,建设富裕文明新郯城”的奋斗目标!

各位领导、老乡们、朋友们,多年来,你们远离家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创立了成功的事业,家乡人民为你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衷心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你们虽然身在异乡,心里却时常想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家乡人民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你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亲人和朋友,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真诚邀请大家回家看看,喝一口家乡酒,吃一顿家乡饭,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