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3:27:42

引流管范文篇1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管病人50例。年龄25-68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18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32例。

2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观察引流口周围有无引流液外漏,皮肤有无红肿,破损。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2]。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使其体位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2.2T管

①T管一般置于胆总管下段,由戳口穿出后缝于腹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引流袋的位置在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但也不能过低以免胆汁流失过度。如T管堵塞,术后5-7天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②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③观察记录胆汁的量、色、质及有无沉淀物。胆汁正常为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术后初期,由于胆道炎症、水肿、胆汁分泌功能低下,每天引流量维持在150-200ml左右,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分泌功能逐渐恢复,引流量也随之增加,可达300-600ml,至胆道下端梗阻消失时,胆汁流入肠道部分增多,而排出体外部分减少[3]。若引流量仍然较多,说明胆道远端仍有梗阻,长时间大量丧失胆汁,特别是老年、健康状态较差的病员,可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或出现低血糖,及其它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若胆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时,应疑视“T”型管脱位、阻塞。也可用盐水500ml加庆大霉毒16单位,经“T”管逆行冲洗,冲洗时避免暴力抽吸及立即行“T”造影。“T”型引流管引流胆汁的颜色根据胆道炎症和消退由棕黄色转为金黄色,随着炎症的消退,胆汁变为澄清,沉渣减少。有时胆汁引流量很大,甚至超过1200ml,往往因为oddi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或食物逆流所致,可适当抬高“T”型管末端。如果由“T”型管引出新鲜血液较多,大多数是由于“T”型管压迫胆总管壁,使血管破裂所致,可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用加有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并严密观察,注意血压、脉搏等变化。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若呈褐色,混浊,则可能有出血,感染,应报告医生。术后10-14天,患者无腹痛,黄疸等,可先夹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段是否通畅,若通畅考虑拔管,拔管前在餐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饱胀,腹痛,发热,黄疸等出现,1-2日后拔管,T管拔除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24-48小时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等情况。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患者需要带管出院,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示范T管的护理,并让患者及家属操作,直到掌握为止,并强调带管者要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管脱出,拉扯伤口。/拔管后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3并发症护理

3.1引流管脱出

为防止引流管脱落,T管接无菌引流袋后,即检查引流管在体外固定情况,一般引流管上有缝皮缝线结扎固定,另在皮肤上加用胶布固定,将引流袋挂于易看见,不影响翻身的位置,一般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交代患者陪护,当患者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拎引流袋再行活动,并且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处。对肥胖患者,因术后腹壁脂肪迅速消耗,使腹壁皮肤松弛,取坐位或站立时皮肤呈布袋状悬垂,引流管处的皮肤随之明显下降抽动,易发生引流管脱出。这类患者要充分利用胶带的作用,随时调整胶带松紧度,避免引流管脱落。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3.2引流管阻塞

引流管在术后可能被胆液,血凝块和坏死的组织堵塞,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并应严格无菌操作,胆管有出血者,可用1:1000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胆管壁,切忌用凝血酶等促进凝血块形成的药物,确定凝血块堵塞,冲洗后引流不佳者,可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血凝块可自行脱落。长时间置管者应注意检查和定期冲洗,冲洗液和压力不宜过大。

引流管范文篇2

[摘要]外科引流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引流管的护理对疾病恢复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其功能为引流出血或分泌物、渗液,使腔室内积存的液体排出,降低感染率,避免压迫及刺激周围皮肤组织,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减少痛苦,促进健康恢复。现将我院防止外科引流管感染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外科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年龄60~92岁。其中放置导尿管56例,腹腔引流25例,胆管引流管11例,胃管留置18例,伤口引流管25例,胸腔引流管5例,颅腔引流8例。本组并发2例伤口渗漏。9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拔除引流管,其余患者均在出院后规定时间内拔除引流管,未发生感染。

1.2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例在引流管中发现食物(米粒、菜叶),1例发现了引流液变色,及时告知医师发现了吻合口瘘,经充分地引流后痊愈。1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及时发现引流液血色浓、量多、血压不稳,及时再进腹探查、止血,成功抢救了患者。3例胃食道手术后胃管早期脱落,但未造成不良后果;3例气囊导尿管被患者自行强行拔出(气囊破裂),引起尿道出血;1例导尿管被患者自行强行拔断,及时发现后处理。

2例引流管外有少许渗漏,未并发感染。

二、护理措施

2.1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2.2保持引流管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受压、扭曲、折转,引流管的固定是否可靠,要避免移位、脱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物阻塞引流管。

2.3维持引流管功能:引流管与引流袋要密切接合,无渗透,勿任意分开,保持直立引流位;发现引流袋脱落则应立即请求医师处理。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2.4做好引流液色、质、量的观察及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①每4小时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②每8小时统计引流量。③将每班引流量及每日引流总量记录在24h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内容包括伤口情形、引流管种类、颜色、性质、量、异常状况和处理等。如胃管定时冲洗,应每4小时1次,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对引流液的量要求精确计量,保证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避免误差造成错误的判断。

2.5防治感染措施:①做好病室空气、物品、床铺的消毒工作。②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发现渗湿、污染应及时更换;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③对暴露在皮肤外端的引流装置,使用75%乙醇消毒3次/d。④引流装置一定要随时低于插管位置。⑤注意防止引流液引起的感染。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引流物品均要严格消毒无菌,定时更换引流袋及引流管。⑦遵医嘱放置具有外接冲洗液及抽吸功能的引流管,对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用不同冲洗液冲洗,定时抽吸引流深部液体。⑧伤口护理:1~2d至少换敷料1次。腹腔内引流管如2~3d不能拔除,则每2~3d应转动皮管1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神志、瞳孔等变化,密切注意患者体征的变化。

2.7补充全身营养,充分休息:饮食要定时、定量、清洁、新鲜,要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付于禁食者给予静脉营养。

2.8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联合患者及家属共同预防感染:①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引流管装置的目的及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②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③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量、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④做好伤口照顾。⑤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饮食护理,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生活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老年患者甚至是昏迷患者,烦躁、多动,要适当进行手脚束缚,限制多动,应尽量与家属配合好。

2.9及时拔管:病情好转、病情许可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后需按医院感染控制处理医疗垃圾。

三、讨论

外科引流管防感染的护理要求医务人员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感染管理意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工作要尽职尽责。本组中1例因为夜间躁动,自行拔除双气囊导尿管,不仅引起了出血,而且医生护士都未能及时发现导尿管的不完整。3个月后因患者有腹部不适,透视发现有膀胱内异物,后用膀胱镜顺利取出,证实为断裂的气囊导尿管气囊远端,实属罕见,但教训也很深刻。公务员之家

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十分重要。术后有引流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惧怕等不良心理状况。护士在术前、术后应向他们介绍引流的必要性和注重事项,充分消除其紧张、惧怕、焦虑等不良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手术后有时烦躁、多动,有时神志不清,护士应熟练掌握引流管护理,尤其要注意早期误拔,后果会很严重。适当地镇静、到位的护理尤其显得重要。

引流管范文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普外科;引流管护理

普外科是外科系统中最大的专科类型,泛指以手术为主要方法,用于治疗胃肠、血管疾病、肝脏或者外伤等其他疾病的临床学科[1]。普外科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并且急危重症手术相对较多,导致普外科护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科室更加繁重,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引流管是外科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工具,其种类繁多、操作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诱发感染、滑脱甚至其他的医疗事故[2]。为此,如何提高引流管护理管理质量,对于降低医疗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12月本院普外科留置引流管道治疗的住院患者41例作为研究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8.35±12.28)岁;引流管道共68根,其中胃肠减压管13根,T管5根,腹腔引流管25根,手术切口皮下引流管21根,肛管3根,盆腔引流管1根。选择2017年1~6月本院普外科留置引流管道治疗的住院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48.21±11.31)岁;引流管道共60根,其中胃肠减压管17根,T管3根,腹腔引流管31根,手术切口皮下引流管8根,肝脏下引流管1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管理,即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固定管道、保持引流通畅、评估管道滑脱风险、落实预防管道滑脱措施、加强巡视,定时检查患者引流管情况,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1.2.1技术职能管理精细化。根据各护理人员岗位和能力情况,制定详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学习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不同引流管的放置部位、目的、意义、正常及异常情况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脱管危害、多种管道固定方法和适用范围、多种管道挤压手法和适用范围,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同时护士个人建立管道护理临床工作手册,记录患者留置管道的种类、目的、意义、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管道滑脱情况,护士长对各护士管道护理临床工作手册进行监督检查,2次/周,并解决其中的问题,以此达到持续质量改进。1.2.2护理工作程序精细化。依据普外科疾病特点,制定管道护理作业规范,包括患者术前1d、手术当日、留置管道住院日、出院以及随访等5个时间段,制定每个时间段管道护理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达到准备到位、健康宣教到位、日常护理到位、具体落实到位、日常巡视到位以及随访跟踪到位等,根据患者各时间段,责任护士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按照以上“五阶段六位一体”方案进行合理、针对性的护理[3];同时制定新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包括更换鼻胃管固定胶布流程、挤压管道流程、管道二次固定流程、留置管道患者翻身流程、留置管道患者下床活动流程等,在各个环节落实精细化护理措施。留置管道期间仔细观察记录,应用引流液颜色对比卡,注意患者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以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2.3特殊患者管理精细化。普外科疾病种类相对较多,患者年龄跨度大,而不同疾病种类、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方式以及手段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临床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情绪变化较大、且多有固执己见,床位护士通过聊家常或者问答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管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心理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此外增加巡视次数,做好患者的舒适护理,以提高依从性,以此减少管道不良事件发生[4];留置管道时间较长的患者,往往不重视管道护理,床位护士要班班讲解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及管道滑脱的危害,并定时对管道进行检查,以此降低滑脱风险;不配合的患者,由责任心强或沟通技巧较强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缓解其负面情绪,及时给予舒适护理减少刺激,必要时适当约束。1.2.4风险管理精细化。针对普外科患者的相关特点,施行两种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落实,一种是进行管道滑脱风险评分,根据标准落实措施;另外一种则是再对管道进行精细化分类,进行风险管理:凡滑脱后或再次置管时会增加患者风险的、有可能影响病情恢复的均列为重点关注管道,并在留置此类管道引流的患者床头标注红色星形图案,提醒护士和患者重点关注,防止引流不通畅和滑脱,床头带有此种标识的患者,至少每小时观察一次该管道,维持有效引流,落实防滑脱措施。另外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定期举行护理探讨会,总结既往管道类护理不良事件,并对其诱发原因和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由高年资护士对其中不足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此让每个护士都能切实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相应的处理方式,以及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影响等[5]。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采用临床工作抽查或笔试方式,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包括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合格率等;②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引流管脱落、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引流管扭曲受压等;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6]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分,分值为0~50分,其中,>40分为满意,20~40分为一般满意,<2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对比。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利用科学技术作为实施基础,以精细化操作为主要特点,通过充分运用资源、强化协作能力,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更符合现代护理管理的相关要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合格率分别为92.68%、97.56%,高于对照组的74.29%、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其中,技术职能管理精细化即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同时记录工作手册,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程序精细化即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程序,根据“五阶段六位一体”方案,按照标准化工作流程落实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特殊患者管理精细化即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了解老年患者对管道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心理变化,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增加巡视次数,增强舒适感,提高护理质量;对留置管道不重视的患者讲解管道的重要性,并列举既往失败案例,提高其警惕性;对于不配合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缓解其情绪,提高依从性;风险管理精细化即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在其病床或者其他地方加上标识,以增强护理人风险意识和患者配合程度,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此外,定期举行护理风险探讨会,可以不断寻找问题并完善相关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护理质量有很大帮助。张颖[7]在复杂性肝内胆结石患者术后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后发现,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包括,加强巡视和检查,针对患者情况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加强对患者生活和饮食的护理,可以降低术后管道滑脱几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周艳等[8]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肝胆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发现,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的26.00%,患者满意度94.00%高于常规护理的84.00%,说明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促进患者进一步恢复。而精细化护理管理是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将护理内容进行分步精细化而得出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中纳入精细化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95.12%相较于传统护理77.14%更高,和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李维娜,宋丹丹,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胆道疾病术后T型引流管有效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12-614.

[2]丁洗,马惠泉.肝胆外科手术140例引流管护理.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74-175.

[3]冼燕君.颅脑术后常用引流管的护理.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154-155.

[4]马虹颖,杨存美,余小英,等.精细化沟通在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09-3612.

[5]于利利,刘鑫,姜淑华.胸腔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91-193.

[6]谷波,成翼娟,张骏.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量表的研制.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17-19.

[7]张颖.复杂性肝内胆结石患者术后的引流管管道护理与追踪.广东医学,2017,38(2):329-331.

引流管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2000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开胸患者370人,男261人,女109人,年龄20~78岁。患者行手术种类有肺上叶、中叶、肺段切除术,肺下叶切除术,一侧肺全切术,食管癌根治术,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72小时内拔管率达到90%。

2护理体会

2.1保持引流管通畅

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排气排液情况,如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有气体自引流管溢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好转。经常检查管腔是否有堵塞,每30到60分钟挤压一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气排液,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当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有血凝块出现时或病人出现活动性大出血,值班护士应在床旁守护,不停地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

2.2体位引流

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给予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使胸腔内积液下流至膈肌,因排液管伏在膈肌上,故抬高床头有利于引流,闭式引流管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面应低于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腔造成感染。术后第1日晨为患者摇高床头,给予半坐卧位,背后垫一薄枕,使病人舒适。由于坐起活动引起疼痛,有时病人不愿合作,我们要耐心向病人讲清其重要性,术后早期活动有利机体康复,有利于引流,有利于早期拔管及减轻痛苦;并且术后早期活动可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2.3咳嗽有利于引流

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除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气、积液的排出。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护士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在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引起咳嗽反射有利于咳痰。我们在术后第1日晨起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并协助拍背咳痰。本组病人经护士协助全部排痰成功,使肺复张良好,胸腔引流管通畅,为早期拔管起了很大作用。

2.4疼痛与引流

本组病人全部采用止痛泵止痛法,止痛药物选择氟哌啶、芬太尼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此种方法可小量、不间断的从静脉输入止痛药物,临床实践证明此种方法优于肌内注射镇痛,病人乐于接受。由于较好的镇痛效果,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恢复顺利。

2.5作好引流液量、性质的观察

这些指标能反映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一般为150ml~700ml,24小时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如果每小时出血150ml~200ml且连续出血5小时以上者,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术后引流液最初为血性,以后引流液颜色变浅。如果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引流液pH>6,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颜色浅而量增多,且为淡黄色乳糜样液体,应考虑有胸导管及其重要分支受伤。如果术后进食后,引流液中出现食物残渣,说明食管受损。

2.6拔管的指征

引流管范文篇5

1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22例,其中原发性气胸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7例,支气管哮喘1例,肺脓肿1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6~78岁。均行X线或CT检查确诊,均为肺压缩20%以上。

2方法

制定自发性气胸的健康教育流程、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操作流程,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应用全流程管理护理自发性气胸患者。

2.1自发性气胸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1)主管医生负责疾病知识(病因、发病机制、预后等)、治疗方案、用药情况、胸穿必要性和预期效果、常见并发症及预防等内容的教育;(2)责任护士负责按气胸的健康教育流程逐步讲解入院须知、饮食、药物的作用、胸穿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出院后回访;(3)主要有口头讲解、发放健康处方,集中进行多媒体教育、配合演示,口头讲解是责任护士与患者单独面对面辅导,每天两次,每次时间>10min。掌握患者了解该疾病知识的程度,给予必要的解释,在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后,发放健康处方,让患者认真阅读,以利于配合治疗,对胸腔穿刺的配合方法进行演示,并于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中多媒体教育,由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共同参与;(4)护士长利用查房、巡视时间,了解患者的执行情况,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流程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了住院日,减少气胸复发。

2.2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操作流程

2.2.1一般护理流程(1)给予坐位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改善呼吸困难。(2)心理支持,患者由于疼痛和呼吸困难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呼吸浅快,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2]。应守护在患者床旁,注重与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给予关心、鼓励、安慰,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低氧血症,并提高血氧张力,降低血氮张力,促使氮从气胸气体向血中转移,有利于肺复张[3]。(4)饮食指导,宜进食蛋白质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2d以上未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便。(5)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剧烈咳嗽、屏气等,以免增加胸内压,致气胸加重或复发。(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正确记录出入量及病情变化,备齐急救药品及用物。

2.2.2术前准备详细告知患者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的目的、意义、过程、效果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取得理解和配合。

2.2.3手术配合准备好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管(型号:I型12Fr×20cm)及相关用物。穿刺成功后用敷贴复盖保护穿刺部位,连接水封瓶胸腔闭式引流。经X线复查,肺复张不理想的患者,调节好中心负压吸引(压力小于0.02kPa),将中心负压吸引管与水封瓶连接,保持低负压并持续吸引。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严密观察,保持引流通畅(1)观察排气情况,鼓励患者做轻轻翻身活动、深呼吸运动,适当咳嗽,加速胸腔气体排出,有利于肺尽早复张。(3)连接胸腔的引流管不宜过长,以免扭曲、打折、受压。(4)引流瓶低于胸腔60~80cm,尽可能靠近地面,防止瓶内液体倒流入胸腔,注意观察有无胸腔引流液。(5)患者外出检查时由责任护士陪同,暂时停止负压吸引,仔细检查各连接接头是否紧密,必要时予以胶布固定各连接接头,避免发生连接管脱落等意外。

2.3.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气促,检查气管是否居中、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等症状体征。特别是负压吸引最初阶段,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等、提示可能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3.3胸腔引流水封瓶内液体每天更换更换时先夹闭引流管近心端,避免空气进入胸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远心端,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胸腔内感染。保持穿刺处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消毒穿刺处并更换敷贴。

2.3.4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不要随意中断吸引如无气泡溢出及水柱波动,且患者症状改善,多系肺组织已复张,可停止负压吸引,观察24~48h,症状未加重,经X线证实肺复张,方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前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结果

应用全流程管理护理自发性气胸患者22例,无一例合并感染、出血,未发生一例医源性气胸及皮下气肿、意外脱管、堵管再置管等,患者舒适度、满意度为100%,护理效果非常满意,提高了护理质量。

引流管范文篇6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除1例可疑出血和1例乳糜胸;4例出现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3例引流管引流不畅经胸穿抽液外,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开胸术后护理上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合理吸氧,有效镇痛,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充分引流,可减少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有利术后恢复。

[关键词]胸部手术;并发症;护理配合

开胸手术是外科较大手术,损伤较大,病情较重,术后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刺激,患者如果不能很好的配合,常导致并发症的确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胸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行胸部肿瘤切除患者80例,其中肺癌行单肺叶切除50例,双肺叶及全肺切除5例,食管癌行根治术24例,膈肌肿瘤1例。年龄45~82岁,男65例,女15例。

2结果

8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治疗,切口恢复良好,1例术后可疑出血,1例乳糜胸,4例低氧血症,3例肺部感染,2例引流管引流不畅,均经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取得较好疗效。90%患者的引流管于术后48~72h顺利拔管,其余患者也于术后5~14天拔除引流管。

3护理

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出血和乳糜胸。术后患者回监护室,便于观察和护理,常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便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正常情况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引流量应<8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若引流量>80ml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少,引流液血红蛋白>60g/L,床边胸部X线示凝固性血胸显影,有呼吸循环障碍,则诊断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1]。本组1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术后患者,5h内引流量为400ml,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至70/50mmHg,经立即输血补充血容量,使用止血药及抗休克处理,血压回升,引流量逐渐减少。出血量较多时护士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塞现象。术后除胸腔内出血外还可能出现乳糜胸,本组1例乳糜胸发生于术后第4天,引流管中有淡黄色乳糜样液体排出,因引流量不多,每日150~300ml,经保守治疗,术后14天拔除引流管。

3.2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防止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肺泡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受抑制,分泌物排出受阻,术后伤口疼痛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咳嗽[2],同时由于手术及留置胸管可使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使肺组织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及支气管内积聚分泌物,并逐渐黏稠而难以咳出,因而术后易致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故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本组病例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1)吸氧。术后给予常规低流量吸氧3~4天。(2)本组均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循环功能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术晨第一天协助患者坐起,抬高床头,背后垫一软枕,使患者舒适,除利于通气,也是很好的体位引流。本组45例经吸氧血氧饱和度仍<95%,改半坐卧位后,血氧饱和度迅速>95%。(3)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卫生,术前戒烟、深呼吸训练预防感染,术后加强口腔护理,按时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排痰、体位引流等。本组术后第一日晨起行雾化吸入,每个护士要熟练听诊肺部、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对无力咳嗽或怕痛不敢咳嗽的患者,护士一手按压伤口另一手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刺激总支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嗽。本组病例4例老年无力咳嗽致低氧血症患者需行气管镜吸痰,3例致肺部感染的老年体弱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措施外,其余均由护士协助排痰成功,使肺复张良好,大大的预防并减少了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3.3保持引流管通畅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对术后早期恢复非常重要,充分的引流,排除积液积气,早期拔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10~15cm,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大鱼际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动作要快,这样能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堵塞管口,然后两手松开,这样由于重力的作用胸腔内的积液可从引流管中排出来,这样反复操作。如果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本组1例内出血的患者因始终保持引流通畅,能准确、及时反映病情,为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再次开胸止血的痛苦。本组2例术后第2天出现引流管堵塞现象,均为术后害怕疼痛不配合护士的胸部体疗,定时变换体位引起,故术后2~3天内,根据病情适当给以镇痛,有利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咳嗽和休息。同时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从而减轻痛苦。而全肺切除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平时夹闭,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胸内积气积血量及气管的位置可作短时间开放。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故护士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的护理,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心理护理知识。本组病例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引流管能够早期拔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引流管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胸部损伤患者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16~71岁,交通事故43例,刀刺伤16例,挤压伤4例,跌伤8例,钝器伤4例;闭合性损伤51例,开放性损伤24例;多发肋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1例,气胸25例,血气胸15例,心脏刀刺伤1例,创伤性膈疝1例。在未辨明胸外伤的严重程度之前,均应按重症胸外伤对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检测,病情一发生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1.2临床表现

胸痛是主要症状,多位于受伤部位,呼吸时加重。由于胸痛使胸廓活动受限、分泌物或血液堵塞呼吸道、肺挫伤导致的出血、淤血或肺水肿或气胸、血胸导致的肺膨胀不全等引起。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可致呼吸困难加重。肺或支气管损伤者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咯血。咯血出现早且量多者多由于大支气管损伤所致,而小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导致肺水肿、毛细血管出血者则多咳泡沫状血痰。损伤致胸腔内大出血者可因血容量骤降、胸腔内大量积气,特别是张力性气胸时阻碍静脉血回流、心包腔内出血致心脏压塞或严重疼痛等而出现休克症状,病人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皮肤湿冷等。

2护理

2.1急救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医生配合,在现场暂无医生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胸外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首先要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须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用宽胶布固定胸壁,以减轻疼痛,用数条长为病人胸围2/3、宽为7~8cm的胶布,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清洁胸壁皮肤,剃去胸毛和腋毛,粘贴胶布的皮肤上涂苯甲酸酊,在病人深呼气末,从后向前、自下而上、上下重叠2~3cm,粘贴胶布,固定2~3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现场急救时先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以制止局部的反常呼吸运动;开放性气胸,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于呼气末封闭伤口,牢固包扎,应用止痛剂,并尽快转运;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时,可用1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能立即排气减压;在运送过程中,将1橡胶指套缚扎于针头的针栓部,指套顶端剪1cm的小口,以阻止气体进入,便于气体排出。

2.2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神志、瞳孔、胸部和腹部体征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警惕复合伤和合并感染的情况。由于胸部是呼吸、循环等生命重要器官的所在部位,所以胸外伤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当接到通知要收胸外伤病人后,立即准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及吸痰管。接收病人后立即胸部听诊,听诊心音和呼吸音,给予鼻导管吸氧(一般4L/min),测量血压。然后接好心电监护,观察和记录心率的快慢,有无心律失常。有条件者监测手指脉搏氧饱和度。开始时每15min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30min一次,以后视病情变化遵医嘱执行。2.3体位及更换体位胸外伤病人,若伴有休克,应平卧。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用半卧位,头部及上身支高30°~45°。这种体位使膈肌下降在正常位置,有利于通气及胸腔引流。每1~2小时给病人常规翻身一次。长期躺在同一体位,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及肺不张。但严重胸外伤不宜翻身者,应卧气垫床。

2.4呼吸道护理

胸外伤后由于疼痛、病人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除,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呼吸道的护理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需及时吸痰,吸痰前后听诊两肺呼吸音以确定痰液已吸尽。拔除气管插管后要有效止痛,鼓励患者咳嗽,定时雾化吸入,体位排痰。每班必须听诊两肺呼吸音,防止小气道阻塞。预防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患者需常规留置胃管、加强口腔护理,每2~4h检查1次气囊,及时将口腔分泌物吸除,防止渗入气管引起感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协助咳嗽排痰,护士要站在病人的侧后,叩击胸背部,振动黏稠的痰液;伸开双掌,各指靠拢,双手伸过中线,从前、后壁挟住病侧胸廓,压紧胸壁又不限制胸部膨胀。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咯出。这种站位使护士的头部在病人胸部后面,免受咯出飞沫及气浪的冲击,也能在咳嗽后听诊背部,了解肺部情况。可将化痰药物、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加入雾化液,吸入潮湿的气体,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变稀,还可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使小气道扩张。每日4次,每次15~30min。雾化后叩背,协助咳嗽排痰效果更好。

2.5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溢脓。伤口保持干燥,有渗液或潮湿时及时换药,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有肥胖、衰弱、年老、免疫抑制治疗、放疗、化疗,全身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梗阻性黄疸、尿毒症等)。

2.6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部外伤后常出现血气胸,需要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胸腔内的积血和积气,使萎陷的肺复张;同时也是观察病情的手段。做此项操作前,应告诉病人引流的用途及其维护的注意事项。准备好物品,协助医师完成闭式引流手术。

2.6.1确保引流管妥善固定、密闭、通畅,保持适当的体位,患者回病房后,即将胸腔引流管与闭式引流袋(或瓶)相连接并置于床边。引流瓶都不应高于病人胸部。拔除气管插管后采取半卧位,使胸膜腔内积液能顺利从下方引流管排出,积气或漏气从上方引流管排出。挤压引流管。ICU护士应定时以双手或引流管挤压器向下方挤压引流管,既可促进引流又可以防止引流管被阻塞。

2.6.2严密观察引流液色、量和黏度:一般情况下,术后当天的胸液较多,淡红颜色、质稀薄,以后每日递减。若每小时胸液逐渐增加且颜色鲜红、质黏稠时,应警惕有出血的可能。

2.6.3维持引流通畅初期每30~60分钟就要向水封瓶方向挤压胸管一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落及堵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观察有否继续排出气液和长管中的水柱上下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出现气胸或张力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应怀疑引流管被血块堵塞,设法捏挤引流管使其通畅,并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通常置病人于半卧位,如要翻身应采取侧卧位,避免胸管受压或扭曲2.6.4适当的胸膜腔负压吸引:对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为使气体及时排出,促进肺的复张,胸膜腔可以-15~-10cmH2O的负压吸引。但对在平静状态下仅有少量气泡溢出且已扩张者,则不宜使用过大的负压,以免影响支气管残端创面的愈合。

2.6.5维持引流系统密封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腔膜,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cm并保持直立位。胸壁伤口,即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包盖严密。如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以排出进入胸膜腔内的空气;如胸管不断排出大量气体时水封瓶被打破,不应夹闭胸管,要立即另换一水封瓶,以免造成张力气胸;如胸管接头滑脱,应立即接上,并用胶布固定,助咳,排出进入的气体。

引流管范文篇8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广口瓶一只,硬胶塞一个,上穿长短玻璃管各一个,长管上端与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封瓶液面下3cm~4cm,短管为排气管,上下自然开放。引流瓶内放生理盐水约500ml,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100cm,全部装置应密封不漏气、无菌。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面8cm~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复张困难者需要装负压吸引器。

2基础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前后对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2妥善固定引流管将留有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引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应安放在低于胸膜腔60cm的位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2.3保持适当体位采取的体位当血压平稳后,应给予半坐卧位,此种体位可以减轻疼痛,并使膈肌下降,减轻其对心脏的压迫。半坐卧位时因胸腔扩大,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得到改善,利于疾病的治疗。由于胸腔引流管常置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七、八肋间,有利于胸腔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

2.4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小便道畅,防止便秘及尿路感染。

3引流管的护理

3.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瓶两部分组成,引流管周围由油纱布包盖严密。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是否密封等。应每24h更换引流瓶,更换管子或搬动病人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以防空气进入,若有齿钳子的齿端必须用纱布包裹,防夹管时引流管破裂,漏气,但临床用时我们一般用钳子末端,防止管子夹破。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内应装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做基础,并用胶布做标记,整个操作过程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3.2保持引流通畅(1)勤检查引流管有无折、扭曲、受压、阻塞、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2)勤挤捏引流管。术后早期,如出血量多,为避免凝血块阻塞胸管,要随时挤捏,一般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3)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3.3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情况水柱波动有两种情况:(1)正常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约4cm~6cm,表示引流管通畅。(2)水柱无波动,患者无出现异常症状,说明肺膨胀,已无残腔;若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3.4液体排出观察与记录观察指标为液体的量、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术后24h内引流量一般为150~700ml。24h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血性液逐渐变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则为正常。如果每小时出血150~200ml,连续出血3h以上者,血色鲜红或暗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备血并做好开胸准备。此时为了严密观察出血量,应按每小时计算出血量,可用胶布贴在引流瓶上,注明时间、量,可以明确看出每小时出血量多少及有无减少出血量,以便抢救治疗。

3.5气体排出观察引流瓶中如有气体逸出,须观察引流瓶内气泡逸出的程序。咳嗽时有少量气体逸出为Ⅰ度,说话时有气泡逸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Ⅲ度。如有中小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有破裂,破裂口不大,通常24~48h引流可望排气停止。如有大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肺有较严重裂伤,须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排气停止,引流管无阻塞,提示肺漏气已修复。

引流管范文篇9

【摘要】难治性青光眼是指由于眼部病情复杂,并难以建立有效的滤过通道而导致手术失败的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常规滤过性手术疗效差,手术成功率低,仅为11%~52%,最常见的失败原因为滤过泡瘢痕形成。自青光眼引流物应用于临床以来,为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12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60岁,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例,继发性青光眼4例,先天性青光眼2例,多次滤过手术失败青光眼1例。

1.2手术方法

常规球后麻醉,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并暴露巩膜,用生理盐水冲洗青光眼阀证实通畅后,将引流盘固定于两条直肌间巩膜表面,引流管指向巩膜,修剪引流管,行角膜缘的前房穿刺,将引流管插入前房。

1.3青光眼阀降压机制

Ahmed青光眼减压阀,其具有较大面积的引流盘,有单向阀门的引流管,当眼压超过预定值0.9~1.3kPa时阀门自动打开,将前房的房水引流到眼球赤道部引流盘周围的疏松球外组织,被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使眼压下降。

二、结果

12例施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手术患者,术程顺利,术后经给予抗炎、止血等处理后,出院时眼压在0.8~2.8kPa之间,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中2例发生浅前房,经给予散瞳剂及高渗脱水剂等处理后前房深度恢复。低眼压2例,无一例发生前房出血和引流管内口阻塞。

三、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全身准备

常规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术前晚及术晨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等变化,口服鲁米那90mg和肌注鲁米那注射液0.1g,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3.1.2眼科准备

术前进行视力、视功能、角膜、瞳孔、眼压、房角、视野及视网膜电生理等检查,如眼压过高应先给予降眼压处理,确保手术安全。术前3天滴抗生素眼液,术前晚及术晨冲洗结膜囊、泪道、包眼,必要时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3.1.3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往往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及多次手术治疗后效果仍不满意,心理压力较大,加之对新技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故对手术治疗信心不足。因此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开导患者,并将手术的优点、原理、方法和目的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同时向患者介绍已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信心,并嘱患者术前避免感冒,以免术中、术后咳嗽,打喷嚏,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因术中术后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可增加头部静脉压,导致前房出血,引流管移位等。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手术当天卧床休息,避免头部震动,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大量饮水,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300ml。

3.2.2眼部观察

术后每天协助医师做好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观察角膜、瞳孔、前房等变化,同时每天监测病人的眼压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2.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浅前房:为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病之一。这是由于引流装置过度引流所致。本组发生浅前房2例,一旦发生浅前房情况,应及时给予加压包扎,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脱水剂,局部应用阿托品散瞳等处理。滴用阿托品眼液时应用棉球压迫泪囊部2~3min,以免药液经泪道流入鼻腔,经鼻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反应。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应注意肾功能情况。加压包扎患者应说明其目的和重要性,使患者配合,并随时注意绷带有无松脱。经上述处理后,2例浅前房病例,其前房深度在1周内均恢复正常。②低眼压:是各种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睫状体功能抑制,引流管周围渗漏及脉络膜脱离所致。也可由于球外一过性眼压增高(如用力眨眼、眼球挤压等)导致房水加速外流引起。本组发生低眼压2例,眼压值在0.8~2.7kPa,无脉络膜脱离发生。术后加强宣教,注意卧床休息,不可震动头部,适当限制下床活动,勿用力挤压眼球和用手揉眼,避免便秘、咳嗽,过度弯腰,以免增加头部静脉压波动,导致前房出血、脉络膜渗漏。每天监测眼压变化情况,同时给予阿托品散瞳和单眼加压包扎,经上述保守治疗后,眼压在1周内恢复正常。③前房出血:可能与虹膜新生血管有关,也可能因长期高眼压,术后突然低眼压所致。如发生前房出血,宜给患者取半卧位,术眼戴眼罩防护,以免碰撞,同时给予止血药物。禁食过硬食物,注意防止感冒,避免咳嗽、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如出血较多,1周内不能吸收,应给予前房冲洗。本组无一例发生前房出血。④引流管内口阻塞:可因术后眼内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严重者由纤维蛋白渗出膜阻塞前房引流管内口所致,患者术后可出现术眼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等高眼压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注意保护术眼,避免外力作用导致引流管移位,同时严密监测眼压变化情况。本组无一例发生引流管内口阻塞。

3.2.4出院指导

①保持情绪稳定,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300ml。②教会病人正确滴眼方法,告知滴眼注意事项。③正确按摩眼球,保持青光眼引流管通畅,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在下眼球隔着眼睑向上挤压眼球,动作要轻柔并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该方法可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青光眼阀调节眼压的前提和保障。④定期复查: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3个月内每2周复查1次,1年内每月复查1次,如出现眼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就诊。公务员之家

四、小结

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由于青光眼阀植入术后,眼压突然降低易发生前房出血、浅前房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眼压变化情况,做好健康教育,强调术后并发症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瑜瑜,庄铭忠.两种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250.

[2]PrataJA,MermoudA.Labreeel,etal.InVitroandinvivoflowcharacteristicsofgalucomadrainageimplants[J].Ophehalmology,1995,102:894.

[3]唐广贤,樊孟荣,孙兴怀.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的难治性青光眼[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93.

引流管范文篇10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负压引流个体化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1%。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发生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诊治腹壁切口疝31例,对其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理,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现象的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35~74岁,平均60岁。本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环最大距离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达10cm。31例中无复发性切口疝。

1.2材料

采用美国“美外”,意大利“善释”及国产“华立普”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

1.3手术方法

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2001年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1]的建议,常规手术修补,术中适度分离缺损区域,妥善放置并固定补片,低功率电刀严密止血,皮下常规放置负压闭式引流管1-2根,并保证闭式负压引流的通畅和无菌。术后于切口上方加与分离区域形状、大小相当的小枕(内装小米,厚度以完全覆盖分离区域,放置后略高于周边皮肤为佳),并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严密观察引流情况,直至引流液少于5ml/d时,方可拔除引流管,没有具体时间表,完全依病人情况,个体化决定。术后同时予以2代头孢以上或奎诺酮类抗生素3-7天,并注意体温变化及经常查看伤口,保证引流管路的密闭与通畅。各病例均无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现象发生。

1.4结果

1.4.1术后引流管放置无需规定放置时间,完全依据引流量决定。在放置期间,只要注意引流管的观察护理,保持引流管的密闭和通畅,完全可以避免因引流管而引起的感染的发生。1.4.2术后予以适度加压,特别是用与分离区域大小相当的小枕加压切口,对于增强引流效果有确切的作用。

1.4.3术中尽可能避免使用电刀,如必须使用,也尽可能选择最低有效功率,以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

1.4.4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基础护理同样重要。

2讨论

2.1关于手术术中分离区域要适当,能够常规妥善放置补片即可,不宜过大或过小游离疝周组织。术中减少电刀的使用,止血时,应先以纱垫压迫止血,若压迫止血无效,使用电刀时也尽量使用低功率(40W以下),且应选用点凝,以防止电刀功率扩散而导致周边组织损伤,发生术后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本组在手术过程中全部遵循上述原则,为术后的良好恢复奠定了基础。

2.2关于引流术后要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并注意保持引流管道的通畅、无菌和密闭。一般认为,视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1]。但笔者认为,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做到个体化引流,即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依引流物的多少决定,而不能仅以放置时间来决定。一定要等到引流液少于5ml/d后,方可拔出,期间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防止感染、脱落、漏气、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并注意勤于检查伤口。本组病例中,最长1例引流时间长达12天,其原因系该患者脂肪层厚达7cm左右,且腹壁缺损严重,约7×7cm,最短1例于术后第2天拔除。

2.3关于加压术后于切口上方置与分离区域大小相当的小枕,对于术后恢复同样重要。适度加压包扎可以避免因分离过大导致的死腔,以及因负压管吸引范围有限而造成的死腔,从而弥补单纯负压引流的不足。我院曾有1例因未加小枕而致的分离区远离引流管部位积液,经反复穿刺抽吸、抗炎等处理后方痊愈。加压要适度,过分加压会导致加压区域的组织坏死,反而造成切口难以愈合的情况。而加压不足则无法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同样可能造成术后切口的积液。

2.4关于术后其它处理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及基础护理同样重要。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确保氧供,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加强拍背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术后还要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通过活动,一方面增加腹肌的收缩,通过肌肉的挤压作用排出创面内的积液;另一方面,起床活动后,切口内的渗出液易向低处聚集,从而有利于引流;第三,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一旦肠道功能恢复,要早期进食,增加饮食营养,以利创面愈合。